忠泰美術館《亻─ 生而為人》反芻人存於世的意義!11位國內外藝術家描繪人的感性與多面性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01

你我皆是「人」——這樣的客觀事實無須贅述,但你是否進一步探究過「人何以為人」?忠泰美術館本期當代藝術展《亻 ─ 生而為人》自4月22日至7月30日,將透過11組國內外藝術家的詮釋,從外在環境賦予的框架到內在心理的反芻,引導觀者走入一條以「人的存在」為命題的思考迴廊。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02
《亻 ─ 生而為人》探討人存在的本質。(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03
《亻 ─ 生而為人》展場一隅。(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我們何以為「人」?

隨著AI的不斷革新,數位科技逐漸取代人腦與勞力,當生產力這項優勢被拔除,我們要如何定義「人」的價值?又該如何自處?除了理性與邏輯,混沌且充滿變數的情感,正是生而為「人」的迷人之處。

編輯小提醒:觀展時不妨多投入一些感性,將有助於融入展覽的世界觀。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04
《亻 ─ 生而為人》展場一隅。(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展覽主視覺以「亻」為符碼,擷取中文部首表意的特性,暗指「人」在各式際遇組合下的可能性;而「Dasein」則出自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探詢人類生存的本質與境況時所賦予的「存有」一詞。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05
《亻 ─ 生而為人》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入口處矗立著3公尺高的《Big Rate II》,為英國當代雕塑大師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首度在台展出的雕塑作品,以剛強、斑駁的塊狀結構堆疊出抽象人形,與「亻」形成巧妙呼應,藉由注視眼前無法忽視的巨大量體,觀者得以將思緒套入其中、進而聯想、反思,重新咀嚼自身「在場」的鮮明。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06
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作品《Big Rate II》。(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從四個子題拼湊出人的存在厚度 

本展藉由「身體政治與禁錮」、「群我關係的構築」、「內在對話」、「不存在的存在」4個子題,回歸人的本質議題,從外部環境至內在心理,層層深入自我定義的探索。

身體政治與禁錮

有別於冰冷而精確的機械,人類擁有複雜的情感與慾望,除了主觀地向外投射,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肉身也時常成為意識形態下權力關係的角逐之地。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07
卡葳塔.瓦卡娜嫣恩(Kawita Vatanajyankur) 作品《潑》系列與〈染〉(右1)。(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於泰國藝術家卡葳塔.瓦卡娜嫣恩(Kawita Vatanajyankur)的《表演織品》與《潑》系列錄像作品中,可見藝術家將身體化作工具,在高飽和度的背景中,以重複的勞動、伴隨痛苦與張力的肢體動作,探討人類如何在資本主義的箝制下,為求生存而不斷掙扎。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08
Kawita Vatanajyankur 作品〈織〉。(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牆上一字排開,受華美物質包覆、彷彿漂浮於空中的現代都會女性,則為台灣藝術家何孟娟的攝影作品〈阿梅〉、〈阿蘭〉、〈阿竹〉、〈阿菊〉,以由下往上的視角,呈現女性跌倒仍神色自若的樣貌,試圖打破刻板的觀看限制,掙脫套用於女性身上的社會枷鎖。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09
何孟娟作品〈阿梅〉、〈阿蘭〉、〈阿竹〉、〈阿菊〉。(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江孟禧的〈蜜桃成熟時〉,結合鳥首、女性軀幹以及穿戴式陽具,於衝突感中帶出性與社會權力結構的角力,凸顯人類原始慾望的矛盾心理。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10
江孟禧〈蜜桃成熟時〉。(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群我關係的構築

人類是群居且社會化的動物,彼此相互影響、束縛、救贖,共感著社會現實、掙扎以及生命本質,本子題中,將藉由外在環境,映照出人類相互依存的集體情感記憶。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11
陳永賢《See U》。(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12
陳永賢《斗室棲居》以裱框加強空間的侷促感。(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陳永賢攝影系列作品《See U》與《斗室棲居》,以長期藝術陪伴計畫深入在地文化,透過鏡頭語言再現傳統市場的空間樣態與勞動者的肢體紋理,導引出人與人、人與空間的關聯隱喻。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13
(左)《See U》系列;(右)《斗室棲居》系列〈製冰室〉。(圖片提供:陳永賢)

耿傑生《合群系列I&II》由數個面部模糊的人形雕塑和不鏽鋼球基座組成,象徵人們為了尋找踏實的容身之處而搖擺不定的認知與情感,指出瞬息萬變的社會秩序與結構,也連帶影響著個體的價值觀。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14
耿傑生《合群系列I&II》,觀者可自由穿梭其中,其樣態也將反映於作品底部的鋼球上。(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崔廣宇〈當代生活習作:沒有表演〉模糊了生活與表演的界線,由一面櫥窗劃分的台上與台下,周圍民眾看似參與演出卻又只是普通路人,似乎任何生活經驗都是一場表演,而我們看到的是他人眼中的真實?還是精心布置的想像?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16
崔廣宇〈當代生活習作:沒有表演〉。(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17
〈當代生活習作:沒有表演〉影片畫面。(圖片提供:崔廣宇)

內在對話

人的肉身,就像是乘載了生命經驗、情感慾望、知覺記憶及心靈想像的容器,這些內在的積累,讓人類無法輕易被定義、複寫、改變,「感性」賦予了人獨特性。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18
Candy Bird(糖果鳥)現地創作〈專心(102天)〉,參訪者可自由翻閱,而每經過一天,藝術家便會取下一本冊子。(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Candy Bird(糖果鳥)為本次展覽呈現的全新現地創作〈專心(102天)〉,透過文字與空間裝置,將個人經歷、展場與城市空間融入自我對話的反芻,點出人際、記憶與時間的消逝性,並拓展出具有多重解讀可能的人生想像。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19
每本冊子中皆有著內容相同的文字;窗邊的傘同樣為作品一環。(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巨型畫作〈北海岸〉為已故傳奇藝術家葉世強於隱居水湳洞期間的創作,在低彩度、靜謐而孤寂的山水萬物中,可見一渺小人影獨自坐於崖上,頗有遠離世間喧囂的避世之態。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20
葉世強〈北海岸〉,可於畫面中央的懸崖尖端看見渺小的人影。(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不存在的存在

人的存在要如何證明?是物質、精神,抑或是意識本身?人終將走向衰敗而難逃一死,面對這樣的宿命,我們要怎麼活?如何死?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21
沃夫岡.史提勒(Wolfgang Stiller)《火柴人》呼籲人們把握當下。(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德國藝術家沃夫岡.史提勒(Wolfgang Stiller)的作品《火柴人》,焦黑且型態各異的臉孔猶如劃破黑暗的火柴,將生命存在的光與熱燃燒殆盡,藉此寓意世間百態,人類存在的倏忽無常,而生命終有盡頭,唯有把握當下。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22
《火柴人》每個面部表情皆不盡相同。(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倪灝的《屏障》系列,利用常見於圍牆、戰場上的帶刺鐵絲網與生活物件進行編織,象徵人類被控制的交流與自由,將人與賴以維生的自然分離,劃出人與他人的界線,消滅曾經存在的痕跡。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23
倪灝《屏障》系列。(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_亻 ─ 生而為人_展覽_24
鐵絲網上殘留著各式「人」的痕跡,例如衣物、毛髮等。(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亻 ─ 生而為人》

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 更多資訊請見官網

圖、資料來源|忠泰美術館、各藝術家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花飾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創立五年,台北「朵常花藝」工作室在今(2024)年夏天搬遷至大安區的幽靜巷弄中,並悄悄在空間中策劃以「台式生活記憶」為靈感的花藝概念展覽《Momentary》,邀請大家走入開放式展間,也讓花朵走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

花店裡的策展

「朵常」的命名代表著品牌概念——將花朵與日常融合。延續這樣的核心理念,朵常團隊思考生命旅程中曾出現花朵的時刻,並將這些日常片段集合起來,轉化為花店空間中的藝術裝置。這些花朵可能乘載了當時快樂的情緒、記憶,或是代表著人生中的亮點,通通被收藏在這座「生活切片的保管所」。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朵常花藝」工作室搬遷至大安區的幽靜巷弄中(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朵常」的命名代表著品牌概念——將花朵與日常融合(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以台灣人的共同生活回憶為題

走進工作室的第一座裝置,靈感來自朵常花藝舊址拆遷時的畫面。當時,各個工作桌椅、家具全部集中在卡車車斗上,錯落的置放和堆疊,彷彿將這幾年的時光濃縮於這個小小的面積中,在團隊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試著重現這個畫面,在相似面積的桌板上堆疊了家具與裝潢材料,並安排花朵穿插在縫隙中,萌芽重生。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團隊重現品牌舊址拆遷時的畫面,成為展覽的第一座裝置(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一旁以金莎包裝紙折成的花束,源自小時候情人節會收到的巧克力,象徵著生命中最初感受到愛情的一瞬間,點綴在由玫瑰構成的七夕鵲橋裝置,彷彿花朵之間的閃耀鑽石,匯集了人生不同階段的愛情。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由玫瑰構成的七夕鵲橋裝置(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路上販售玉蘭花的長輩,大概是台灣人最熟悉的買花場景了。空間中最顯目的裝置,以物流籃架堆疊起車潮中的經典印象,團隊使用小販常用的串花手法,將玉蘭花與相似的晚香玉、百合融合,讓香氣與畫面縈繞於展覽之間。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保水的花朵會逐漸乾燥,並散發出更濃郁的香氣,如同這些在街頭販賣玉蘭花的小販們,展現出堅毅的精神。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以物流籃架堆疊起車潮中玉蘭花小販的經典印象(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傳統桌菜不可或缺的擺盤裝飾——石斛蘭以及荷蘭芹,是台灣人對於花朵的共同記憶。團隊將這兩個歷久彌新的元素結合,並將辦桌的感官經驗帶入,融合製作成流線型的捧花作品;另一個屬於台式生活的元素,則是插在桌邊慶生花藝的傳統數字蠟燭,在每年的重要日子裡,讓喜悅和祝福瀰漫在餐桌上。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傳統桌菜的擺盤裝飾、充滿童年記憶的生日蠟燭,都成為展覽的一部分(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花朵與蠟燭堆疊起喜悅與祝福,瀰漫在餐桌上(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喜愛野外探險的朵常團隊,也特別策劃了以大自然為題的展間。無論是登山或是漫步海濱,回家時總會不經意的帶上小小的植物細屑或是種子,它們在感受潮濕的海風、登頂的開闊感後,附著在衣擺上一起離開。展間重現了這樣的場景,想像去山上採集了不同的野花野草,恣意的隨風搖動,在生活中以各種不經意的方式與我們互動。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論是登山或是漫步海濱,回家時總會不經意的帶上小小的植物細屑或是種子(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以大自然為題的展間(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手作「便當花盒」帶得走的體驗

除了花藝策展,朵常團隊也邀請觀眾成為參與者,親手製作一盒專屬的「便當花盒」,如同本次展覽所傳遞的概念,讓花藝成為大家的日常體驗,常伴生活左右。另外,品牌也特別訂製全新的花束包裝裝飾,趣味引用生鮮卡扣意象,讓買花就像每日的超市採買一樣,能夠輕鬆地進入生活之中。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便當花盒」手作體驗(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花店裡的台味策展:台北「朵常花藝」重現玉蘭花販、喜宴擺盤等共同回憶,讓花朵走入你我日常
品牌也特別訂製全新的花束包裝裝飾,趣味引用生鮮卡扣意象(圖片提供:朵常花藝)

【 朵常花藝HIDE DAILY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69巷28號1樓
電話|02-27082829
官網|www.hidedaily.com

延伸閱讀

RECOMMEND

nendo策劃台中「勤美術館」開幕首展!五大展區、100+設計經典,新作首度曝光等4大亮點

日本nendo策劃台中「勤美術館」開幕首展!五大展區、100+設計經典,新作首度曝光等4大亮點

台中「勤美術館」將於2024年12月13日對外開放,首檔特展《OUTLINES IN BETWEEN》邀請到日本nendo設計事務所策劃,現場帶來上百件手稿、經典作品,更專為勤美術館量身訂做「softer than stone」大理石家具系列,靈活運用場域特質、創造探索驚喜!

勤美術館為隈研吾建築團隊在台首個美術館之作,而作為開館首個受邀參展單位,nendo創辦人佐藤大分享:「隈研吾似乎給了我一個挑戰,提問我們如何在這座曲面建築舉辦有趣的展覽?」

延伸閱讀:台中勤美術館12/13開幕!隈研吾在台首座美術館,以自然為本,隱身環境的地景式建築

日本nendo策劃台中「勤美術館」開幕首展!五大展區、100+設計經典,新作首度曝光等4大亮點
勤美術館為隈研吾建築團隊在台首個美術館之作。(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勤美術館開幕首展《OUTLINES IN BETWEEN》亮點整理:

#01 nendo事務所睽違八年來台

nendo設計事務所成立於2002年,由日本鬼才設計師佐藤大(Oki Sato)創辦,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英國V&A博物館、法國龐畢度中心等列為館藏,更曾負責設計案如2020年東京奧運聖火台,並擔任2025年大阪世博會日本館的總製作人和總設計師。

睽違八年,擅長創造驚喜的nendo再度來台,以《OUTLINES IN BETWEEN》為題,集合「雨、雲、紙、線、石」五大展區,同時也呼應地景式的美術館建築,將每個人熟悉的元素帶進場館,藉由設計與生活創意的體現,探見世界的豐富可能性。nendo的創作靈感多源自生活,秉持著「設計,要透過不同程度的輪廓關注,創造新的虛擬實境」的核心理念,將已知事物輪廓從清晰變模糊,移動、放大或重疊,並在此次展覽中與台灣觀眾分享團隊的設計視角。

日本nendo策劃台中「勤美術館」開幕首展!五大展區、100+設計經典,新作首度曝光等4大亮點
nendo作品「50 manga chairs」系列。(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02 為勤美術館量身打造新作

本次展覽最令人期待的作品,就是nendo特別勤美術館量身打造的最新力作「softer than stone」,從「模糊輪廓」的概念出發,打破大理石堅硬又冰冷的既定印象,運用線條疊加與磨石工法創造猶如布面流動般,流暢柔軟的視覺質地,製成坐椅、高桌、架子等。「softer than stone」不僅將開放讓觀眾盡情體驗,也將成為常駐在勤美術館的公共家具。

佐藤大表示,可觸摸的展品在世界舞台上很少見,勤美術館的安排相當難得:「作為創作者,我們想盡可能讓大家去碰一碰。」

日本nendo策劃台中「勤美術館」開幕首展!五大展區、100+設計經典,新作首度曝光等4大亮點
nendo作品「softer than stone」系列。(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03 nendo經典系列作品展出

勤美術館《OUTLINES IN BETWEEN》還展出許多nendo經典作品系列,像是2024年曾在米蘭設計展登場、以雲霧堆疊意象而生的「clustered clouds」系列,隨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打造的山形建築律動起伏、相互呼應。

日本nendo策劃台中「勤美術館」開幕首展!五大展區、100+設計經典,新作首度曝光等4大亮點
nendo作品「clustered clouds」系列。(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展覽亮點之一還有「50 manga chairs」系列,汲取漫畫獨有的敘事線條,如汗水、氣泡、衝擊、閃耀等,透過輪廓定格手法,讓線條突破平面維度限制,成為真實存在的設計椅表情符號,創造生活新風景。

日本nendo策劃台中「勤美術館」開幕首展!五大展區、100+設計經典,新作首度曝光等4大亮點
nendo作品「50 manga chairs」系列。(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經典的「rain bottle」系列則依循日文漢字詞彙對不同型態雨水的描述,將二十種不同雨況風景收進透明瓶中:霧雨、微雨、泛指各種細雨的「霎」,再到雨雪交加的天氣「霙」等,透過季節性的雨、有層次的雨,為冬日多雨的臺灣帶來另類情境想像。

日本nendo策劃台中「勤美術館」開幕首展!五大展區、100+設計經典,新作首度曝光等4大亮點
nendo作品「rain bottle」系列。(圖片來源:nendo)

#04 寶可夢聯名系列首度來台

除了精彩展品外,本次nendo還帶來首度走出海外的「Pokémon Mosaic」生活居家系列。該系列由nendo和日本The Pokémon Company聯名,將原始的寶可夢身影及色彩轉譯為抽象線條,以宛若馬賽克磚、彩繪玻璃的圖像,打造掛鐘、食器、抱枕、收納袋、坐墊等共75件居家生活單品,以時髦新形象陪伴全家大小一起生活。

日本nendo策劃台中「勤美術館」開幕首展!五大展區、100+設計經典,新作首度曝光等4大亮點
「Pokémon Mosaic」生活居家系列。(圖片提供:The Pokémon Company)
日本nendo策劃台中「勤美術館」開幕首展!五大展區、100+設計經典,新作首度曝光等4大亮點
「Pokémon Mosaic」生活居家系列。(圖片提供:The Pokémon Company)(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Pokémon Mosaic」系列單品將於勤美術館限量販售,而馬賽克斑紋造型的皮卡丘、噴火龍雕塑,也在展期間同步亮相。

日本nendo策劃台中「勤美術館」開幕首展!五大展區、100+設計經典,新作首度曝光等4大亮點
「Pokémon Mosaic」生活居家系列。(圖片提供:The Pokémon Company)(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日本nendo策劃台中「勤美術館」開幕首展!五大展區、100+設計經典,新作首度曝光等4大亮點
「Pokémon Mosaic」生活居家系列。(圖片提供:The Pokémon Company)(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OUTLINES IN BETWEEN》

展覽地點|勤美術館(台中市西區館前路79號)
展覽日期|2024年12月13日至2025年6月1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六19:00閉館
展覽票價|$150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