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百年教堂的華麗轉身!從布滿書香到成為市民的公共文化場所

捷克百年教堂的華麗轉身!從佈滿書香到成為市民的公共文化場所

宗教建築在過去是人們信仰的聚集場所,也是城鎮重要的文化交流空間,隨著時代變遷、人口移動,不少宗教建築漸漸閒置、廢棄,也讓人們開始思考這些古老建築的去留。為了使這些曾具歷史文化意義的空間再次具有使用的可能,各地也出現了閒置宗教空間活用的提案。在捷克奥洛穆茨(Olomouc)的紅磚教堂,便透過翻修和活化利用,再次與城市產生連結。

在捷克奥洛穆茨(Olomouc)的紅磚教堂,便透過翻修和活化利用,再次與城市產生連結。(圖片來源:Atelier-r)
在捷克奥洛穆茨(Olomouc)的紅磚教堂,便透過翻修和活化利用,再次與城市產生連結。(圖片來源:Atelier-r)

這座紅磚教堂建於1902年,被稱為紅教堂,屬於德國福音派。整體採十字型布局、具有德國磚砌特色,是典型的新哥德式建築。1947年,鄰近大學的奥洛穆茨研究圖書館(Olomouc Research Library)因為書庫空間不夠,在等待建造新空間未果後,於1959年決定使用紅教堂作為書庫的空間。然而超過60幾年來,紅教堂並未對外開放,人們無法欣賞這座百年宗教建築的美麗樣貌,於是紅教堂的擁有者決定建造一座新的空間作為書庫,並將教堂用來舉辦文化活動例如小型音樂會、公共閱覽室、講座或藝術展覽等,同時作為奥洛穆茨地區的資訊中心,讓大眾都能走進這裡,欣賞這座城市裡的百年建築。

奥洛穆茨建築工作室Atelier-r不僅翻修紅教堂、建造新空間,還在設計中融入現代文化與社會活動等相關功能。(圖片來源:Atelier-r)
奥洛穆茨建築工作室Atelier-r不僅翻修紅教堂、建造新空間,還在設計中融入現代文化與社會活動等相關功能。(圖片來源:Atelier-r)

負責這項設計的是奥洛穆茨建築工作室Atelier-r,他們不僅要翻修紅教堂、建造新空間,還要設法在設計中融入現代文化與社會活動等相關功能。首先他們先針對教堂老舊且不堪使用的部分進行修繕。不只要加固地基,在潮濕和鹽化的磚石上塗上灰泥,同時還要清理和填補立面間的縫隙。為了讓地面更為平坦,建築師重新鋪設地板。而在翻修過程中,最耗費時間的是屋頂,因為屋頂桁架受雨水嚴重破壞,隨時有倒塌的危險,所以建築師決定保留部分元素且進行改建,最後新屋頂以銅材質且如同原屋頂的形狀製成,巧妙與舊有結構結合在一起。

懸吊的方形彩色吊燈為此處注入了現代氣息。(圖片來源:Atelier-r)
懸吊的方形彩色吊燈為此處注入了現代氣息。(圖片來源:Atelier-r)

另外,教堂機能並不適合作為現代文化空間,加上為了避免對百年建築進行太大改變,所以建築師決定在教堂和圖書館建築間打造新的量體,牆面和屋頂由啞光黑色鋁材質建成,並裝上大面玻璃落地窗與紅磚建築形成新舊呼應。整體沿著街道的線條而建,作為公共空間的入口,成為連結新舊空間的場域。

紅磚教堂室內一景(圖片來源:Atelier-r)
紅磚教堂室內一景(圖片來源:Atelier-r)

室內設計部分,Atelier-r與設計工作室Denisa Strmiskova Studio合作,將教堂內部盡可能地修復到原本狀態。原先祭壇的位置放置了雕塑家Jan Dostál的屏風,燈光設計也調整為較現代的風格。新增的量體空間主要作為接待處和咖啡廳使用,牆面以淡粉色混凝土製成,懸吊的方形彩色吊燈為此處注入了現代氣息。而一旁巨大的書牆則在壁面加裝了照明,到了夜晚書牆會隱隱透出燈光,讓書籍成為牆面上的主角。紅教堂在歷經時代更迭和不同的空間用途,最終以加入現代設計的姿態迎來眾人,也讓這座城市的人們能有更多機會貼近古老建築和參與城市文化活動。

一旁巨大的書牆則在壁面加裝了照明,到了夜晚書牆會隱隱透出燈光,讓書籍成為牆面上的主角。(圖片來源:Atelier-r)
一旁巨大的書牆則在壁面加裝了照明,到了夜晚書牆會隱隱透出燈光,讓書籍成為牆面上的主角。(圖片來源:Atelier-r)

資料來源|Atelier-r建築工作室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大埃及博物館」開幕!收藏逾10萬件文物,與金字塔群相呼應的層次建築

「大埃及博物館」開幕!收藏逾10萬件文物,與金字塔群相呼應的層次建築

埃及是許多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壯觀的金字塔、一望無際的沙漠、神秘的古文明,這個國度還將迎來世界上最大的單一文明主題博物館——大埃及博物館(Grand Egyptian Museum),超過10萬件文物收藏,從數千年的法老文明到古希臘羅馬時期,喜愛埃及學的務必留意。而大埃及博物館已於今(2025)年11月1日正式開幕。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大埃及博物館(Grand Egyptian Museum)擁有超過10萬件文物收藏。(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前後花費近二十年的大型計畫

大埃及博物館位在吉薩金字塔群與開羅之間,其地勢有著50公尺的高度差距,引導尼羅河穿越沙漠、流向地中海,塑造埃及地形長達三千年。

這座博物館的建設其實早在多年前就已宣布開始,並由都柏林建築事務所Heneghan Peng Architects負責。但隨著2011年初阿拉伯之春的爆發,埃及國內政治、經濟不穩定,該計畫被迫暫停。幾年後,埃及政府趨於穩定,大埃及博物館建造工程再度啟動,這次宣佈預計將於2024年中完工開放。

「大埃及博物館」將於2024年中開幕!超越羅浮宮成全球最大博物館、呼應金字塔的層次建築搶先看
大埃及博物館位在吉薩金字塔群與開羅之間,其所在地勢有著50公尺的高度差距。(圖片來源:Heneghan Peng Architects)
「大埃及博物館」將於2024年中開幕!超越羅浮宮成全球最大博物館、呼應金字塔的層次建築搶先看
這座博物館的建設其實早在多年前就已宣布開始,並由都柏林建築事務所Heneghan Peng Architects負責。(圖片來源:IFC)

佔地50公頃、收藏逾10萬件文物

大埃及博物館以「埃及學的文化綜合體」為目標,共佔地50公頃,除展覽空間外也將設置兒童博物館、修復保存中心、相關教育設施及一座廣闊花園。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在幾乎有四座足球場那麼大的展覽空間中,大埃及博物館收藏了超過10萬件文物,包含目前存放在開羅埃及博物館的文物、現存於金字塔旁的太陽船,還有自1922年發現以來首次完整展示的圖坦卡門墓中文物,屆時也將同時展出數千年的法老文明,以及相對較現代的古希臘羅馬時期文物等。

「大埃及博物館」將於2024年中開幕!超越羅浮宮成全球最大博物館、呼應金字塔的層次建築搶先看
大埃及博物館收藏了超過10萬件文物,展出數千年的法老文明到古希臘羅馬時期文物等。(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層層遞升的建築,與金字塔群相呼應

大埃及博物館由半透明石材製成,隨著日夜光影轉移呈現不同的變化。Heneghan Peng Architects表示,在設計過程中,博物館與吉薩金字塔群的視覺連結一直是團隊的首要考量。若從遠處看,博物館和三座金字塔連線成三維結構軸線,在沙漠中創造出獨特的視覺。

走近大埃及博物館,便會注意到其富有層次感的建築設計,從偌大的庭園、樹蔭遮蔽的入口處,隨宏偉的樓梯逐步上升與遠處高原地形同高,眺望完整的金字塔景觀,最後再進入博物館內部。

「大埃及博物館」將於2024年中開幕!超越羅浮宮成全球最大博物館、呼應金字塔的層次建築搶先看
博物館與吉薩金字塔群的視覺連結是建築團隊的首要考量。(圖片來源:Heneghan Peng Architects)
「大埃及博物館」將於2024年中開幕!超越羅浮宮成全球最大博物館、呼應金字塔的層次建築搶先看
大埃及博物館由半透明石材製成,隨著日夜光影轉移呈現不同的變化。(圖片來源:IFC)

博物館量體龐大,但耗能極少

此外,引人注目的還有大埃及博物館的綠建築認證。這座博物館是IFC(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在非洲與中東地區第一個認證的綠色博物館,採用能反射陽光的屋頂、高效照明系統和水設備等可持續發展設施,相較同規模的建築節省了超過60%的能源成本和34%的用水量。

「大埃及博物館」將於2024年中開幕!超越羅浮宮成全球最大博物館、呼應金字塔的層次建築搶先看
大埃及博物館是IFC在非洲與中東地區第一個認證的綠色博物館。(圖片來源:Heneghan Peng Architects)

資料來源|heneghan peng architect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安藤忠雄操刀「杜拜藝術博物館」!以「海洋與珍珠」為靈感,打造漂浮於海上的純白圓形扭轉建築

安藤忠雄操刀「杜拜藝術博物館」!以「海洋與珍珠」為靈感,打造漂浮於海上的純白圓形扭轉建築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全新建築作品「杜拜藝術博物館」(Dubai Museum of Art, DUMA)將在中東誕生!這座由 Al-Futtaim 集團主導,位於杜拜灣(Dubai Creek)的五層建築,外觀如同一枚潔白扭轉的貝殼,亦像是漂浮於海上的純白珍珠。


延續安藤忠雄建築語彙的藝術殿堂


在安藤忠雄的構想中,杜拜藝術博物館的曲線造型靈感來自杜拜傳統文化象徵「海洋與珍珠」,建築弧形結構有著海浪般的溫柔線條,純白色外牆覆以光滑面板,而隨著線條向上收斂的三角開窗,則能讓日光斜灑入館內空間;建築底部則以微微懸浮的形式接近水面,營造出建築漂浮於海面的錯覺。

(圖片來源:Al-Futtaim Group )
(圖片來源:Al-Futtaim Group)
(圖片來源:Al-Futtaim Group)
(圖片來源:Al-Futtaim Group)

走進室內則能見到安藤忠雄標誌的建築語彙,清水模曲線牆面與圓形天光交錯,自然光線能從建築中央的天窗灑落,為一、二樓的展覽空間注入如珍珠光澤般的微光,也可以引導參觀者跟著光在建築內探索漫步。

(圖片來源:Al-Futtaim Group)
(圖片來源:Al-Futtaim Group)

頂樓規劃為貴賓休息室與餐廳,採用全景落地玻璃設計,可眺望整座城市的天際線與水景;館內同時設有圖書館、研修室及培育青年創作者的教育空間,旨在讓藝術與生活在此融為一體。

(圖片來源:Al-Futtaim Group)
(圖片來源:Al-Futtaim Group)

重新定義杜拜的文化地標

杜拜長期作為阿聯酋商業藝術圈的核心樞紐,卻始終沒有屬於自己的藝術博物館。杜拜藝術博物館的興建計畫,可望為這座城市締造一處重要藝術殿堂地標外,也被視為 Al-Futtaim集團對杜拜的文化回饋。

(圖片來源:Al-Futtaim Group)
(圖片來源:Al-Futtaim Group)

Al-Futtaim集團CEO Omar Al Futtaim 表示:「杜拜藝術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建築地標,更是一項文化宣言,象徵杜拜對創意的開放與包容。」他進一步說道:「安藤忠雄透過建築語彙,譜出光、靜謐與靈魂的結合;在杜拜,他為這座博物館創造了一場自然、水與人類精神的對話,將克制與情感凝聚成創意與永恆優雅。」

(圖片來源:Al-Futtaim Group)
(圖片來源:Al-Futtaim Group)

目前杜拜藝術博物館還未公布預計完工日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座新文化地標的誕生,將更進一步拓展杜拜力求成為全球創意和文化中心的版圖目標。

(圖片來源:Al-Futtaim Group)
(圖片來源:Al-Futtaim Group)

資料來源|Al-Futtaim Group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