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看劇】當傳統戲曲遇上性別平權的神仙戲碼——黃懷德《扮仙》

當傳統戲曲遇上性別平權的神仙戲碼——黃懷德《扮仙》

舞台上奪目的紅色燈光,映照著舞台下一張張辦桌會出現的紅色塑膠椅,臺北表演藝中心大劇場瞬間宛若熱鬧廟會現場,然而當紅光漸暗成黑,北管樂曲旋律劃破劇場寂靜,每個人仿若闖進平行時空仙境,走進一場融合傳統與當代藝術的《扮仙》宇宙。

 

作為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Danse of France,CND)與香奈兒共同推出的2023 Camping Asia表演計畫之一,由闖劇場團長兼編舞家黃懷德構思的《扮仙》,其靈感正是源自傳統漢族戲曲文化中「扮仙 醉八仙」戲碼。

 

圖2:黃懷德(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黃懷德(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扮仙是什麼?

早年臺灣戲劇在進行廟會活動或傳統戲曲前,必定有扮仙戲例行公事,藉此以聲聚集民眾外,也具答謝神明、祈求平安之功用。可是隨著時代變遷,扮仙戲從現場演出轉為錄製播放形式,更因新興世代不再祭祀神明,本土活動被數位影視、網路媒體所取代而漸受淡忘。那麼是否有屬於當前世代的扮仙戲,《扮仙》正是透過結合能夠彰顯線條美與力量的現代舞蹈,搭配傳統味濃厚的樂曲,來回答這道被時間浪潮所推進的文化課題。

圖3:黃懷德《扮仙》將傳統戲曲融合現代舞蹈(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Grace Lin)
黃懷德《扮仙》將傳統戲曲融合現代舞蹈(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Grace Lin)

融入傳統藝術與當代舞蹈的新世代扮仙

沒有傳統戲曲繽紛華麗的舞台搭景,取而代之的是藉由近距離的三面式劇場舞台,呈現出早期眾人聚首廟宇野臺戲前的氛圍。隨著鑼鼓聲響起,燈光漸暗,當一束光自舞台上方灑下,宣告眾神即將到來。扮仙好戲以壯碩男舞者揭開序幕,其不時變化姿勢展現肌肉力與美線條的健美姿態,看似滑稽卻堅毅十足;緊接著身穿紅色舞衣的女子出現,不停地以探戈舞步遊走於舞台,嫵媚的神情與身體律動,像是勾了台下眾人之魂。

圖4:壯碩男舞者成為第一位登場的「扮仙」(創作者:黃懷德、攝影:楊子逸)
壯碩男舞者成為第一位登場的「扮仙」(創作者:黃懷德、攝影:楊子逸)

 

圖5:襯著北管樂曲節拍跳著探戈的舞者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PAUL CHAO)
襯著北管樂曲節拍跳著探戈的舞者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PAUL CHAO)

圖6:當兩位神仙相遇, 各自獨立卻又能夠彼此融為一體。(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Grace Lin)
當兩位神仙相遇, 各自獨立卻又能夠彼此融為一體。(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Grace Lin)

隨後,在嘉義北管團隊所演奏那令人印象深刻,卻重複性極高的戲曲旋律中,太極、流行街舞、舞綢、鋼管、高跟鞋舞蹈等,象徵現代社會中不同群體的眾神接連登場,對比最一開始傳統男女形象鮮明的神仙,像是一步步堆疊編排,破除性別刻板印象,最終迎來更加多元包容形象的神。

圖7:《扮仙》表演現場照(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PAUL CHAO)
《扮仙》表演現場照(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PAUL CHAO) 

圖8《扮仙》舞綢表演(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Grace Lin)
《扮仙》舞綢表演(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Grace Lin)

 

圖9:《扮仙》高跟鞋舞表演(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楊子逸)
《扮仙》高跟鞋舞表演(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楊子逸)

60分鐘的演出,由簡至繁慢慢推進,不僅勾勒出呼應現代社會的眾神個性,也由於每個神都極其獨特,看似「神仙打架」的舞台效果,卻在舞者踏出每一步伐逐漸理解,悟出其中的和諧美妙,正如最終從天而降的桃色彩帶,宣示著讓我們好好慶祝,擁抱彼此每個人心中的神。

 

圖10:眾神相聚有如神仙打架般精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PAUL CHAO)
眾神相聚有如神仙打架般精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PAUL CHAO)

 

圖11:舞至最高潮,從天而降宛如慶祝意味的桃色紙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Grace Lin)
舞至最高潮,從天而降宛如慶祝意味的桃色紙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Grace Lin)

《扮仙》交錯歷史記憶、性別認同與傳統藝術的多重思考,啟發了一項當代的發明工程,借助人類尋求精神安托的傳統表演形式,標記一個重大的時代脈絡,從對「扮仙」戲的破立,讓創作者與觀眾們有機會與傳統對話,重新認識傳統文化之餘,也反思所處的當下,傳統藝術在未來該如何被觀看?社會是否真能如舞台最終祈願「國泰民安,性別平權」?

 

圖12:《扮仙》最終降下「國泰民安,性別平權」對聯。(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楊子逸)
《扮仙》最終降下「國泰民安,性別平權」對聯。(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楊子逸)

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國家兩廳院2025秋天藝術節登場!串連七檔跨國節目與36場對話行動,邀請觀眾深度思辯並為明日行動

延續2023年「記憶中的黑夜」的現象級熱潮與2024年「看不見的岸」的深刻探索,2025秋天藝術節將於10月17日至11月30日盛大展開。本屆以「在裂縫中重組我們」為策展核心,匯聚來自臺灣、希臘、比利時、韓國四國七檔節目共21場演出,企圖在當代劇場裡建構一個能回應斷裂,重新召喚集體的感知與連結的場域。此外,將透過節目導讀、工作坊、講座與創作者對談等36場系列活動深化觀眾參與。節目將於8月1日開放兩廳院會員預購,8月8日正式啟售,邀請觀眾透過劇場穿越裂縫,在觀看中尋找理解,想像我們的下一步。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由黃國瑞設計的2025秋天藝術節主視覺(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兩廳院一直致力於讓秋天藝術節回應我們所處的時代與社會現實,讓思考能夠雙向流動、對話實際發生在我們的場域之中。繼過去兩年對於記憶與邊界的關注,今年用『在裂縫中重組我們』回望與收束,藉由藝術語言跨越疆界,讓人在觀看時思考我們如何理解彼此?又如何重新成為『我們』?劇場不僅是表述的場所,更是承接差異並展開討論的空間,我們邀請觀眾加入我們,讓理解在裂縫中產生,尋找更多新的可能。」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尤瑞匹底斯.拉斯卡瑞迪斯《泰坦》劇照。(攝影:Julian Mommert,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裂縫中再造關係.七部作品重組敘事語言

今年秋天藝術節從「裂縫」為出發點,橫跨身份重構、記憶轉譯、族群遷移與語言邊界,建構探索「我們」的劇場路徑。七檔節目展現當代劇場強大的表演能量與多元樣貌,囊括歐、亞洲世界級演出 —— 金曲歌王桑布伊《無界的疆域》從卑南族的故事與記憶出發,以歌聲編織族群的歷史與當代經驗;區秀詒與陳侑汝(她的實驗室空間集)共同創作的《K與龐蒂的神秘降靈》,結合東南亞傳說、歷史殘影與影像敘事,在劇場召喚幽靈,拼貼記憶的斷面,直面國族流動與被遺忘的命運;TAI身體劇場《最後的隧道》則在儀式性的身體語彙中,重新安置被遷徙的記憶,探索歷史、神話與族群間的錯位與重建。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桑布伊《無界的疆域》宣傳照。(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區秀詒 × 陳侑汝(她的實驗室空間集)《K與龐蒂的神秘降靈》主視覺。(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用《悲劇三部曲》寫下完售佳績且三度來臺的南韓創作者Jaha Koo,最新作品《超辛奇小熊軟糖》從飲食切入,構築出一場獨特的離散創傷敘事;希臘荒謬劇場先鋒尤瑞匹底斯.拉斯卡瑞迪斯,以強烈視覺與怪誕風格,打破敘事框架、描繪文明邊界崩解的《泰坦》;希臘/阿爾巴尼亞新銳劇場導演馬里奧.貝努西《仁慈小酒館》跳脫語言束縛,深情召喚並重新演繹過往記憶;兩年前以《任何搞分裂的企圖都將以粉身碎骨告終》創造話題,帶著再製經典成名作《再見狗日子》,回鍋秋天藝術節的比利時編舞家楊.馬騰斯,則透過極簡舞蹈語彙剖析觀演關係。此節目亦獲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冠名支持,攜手藝企夥伴引進國際知名舞作。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2025秋天藝術節 Jaha Koo《超辛奇小熊軟糖》。(攝影:Bea Borgers,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2025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 ✕ 兩廳院秋天藝術節 楊.馬騰斯《再見狗日子》劇照(2014年版)。(攝影:Alwin Poiana,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藝術節周邊活動.擴展舞臺外對話場域

藝術不僅限於劇場空間,還持續拓展觀演邊界,推出共計18場豐富周邊活動,為觀眾打開多重觀看角度與討論路徑。包括攜手深耕公共議題的《報導者》,以「對話」為核心策劃系列活動,包含《眾聲與我們》特展、「好哲凳 × The Real Story Live Podcast」、「好哲凳思辨講座」,邀請觀眾站在劇場與新聞視角的交界,展開更深層的社會對話;節目導讀「在裂縫中尋找秋天」邀集全方位創作者鄭宜農、劇評人汪俊彥與兩廳院節目部對談,從不同視角深入節目核心,拉出觀看軸線;2024與《鏡週刊》人物組合作並穫好評的「心內話:真人圖書館」,今年再度邀請真實人物用生命經驗與記者對話,讓觀眾從他者生命經驗映照自身視角。其它如《青銀有約》秋天思辨版、藝術家工作坊、演後跨域與主題座談,及會員專屬等精彩活動也將輪番展開,持續開啟觀眾與藝術的共感連結,並深化參與。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此外,與臺灣居家品牌「眠豆腐」推出多項合作內容,讓觀眾在藝術體驗之外,也能在舒適中延續觀演後的身心感受,除提供會員預購與套票贈禮,更策畫系列活動「躺著聊」,於演後打造出實際對話空間,邀觀眾進入劇場大廳,躺上眠豆腐邊吃邊聊,讓藝術與生活在鬆動狀態中交會。

由國家兩廳院主辦,2025秋天藝術節將於10月17日至11月30日展開,8月1日開放兩廳院會員預購,8月8日中午12點於「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正式啟售,8月31日止另有早鳥85折優惠。完整節目資訊與購票詳情,請至兩廳院官網OPENTIX網站查詢。

揭開舞台上的操偶魔法!專訪《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製作團隊:如何「化身」成為一隻活生生的老虎?

在全球劇場界掀起風暴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源自 Yann Martel 榮獲布克獎的同名小說,繼李安導演改編為奧斯卡獲獎電影後,舞台劇版以全然不同的語彙與形式,開展另一場關於信念與生存的寓言旅程。這部作品自2019年於英國首演以來,憑藉精湛的視覺藝術、創新戲偶技術與深刻的生命哲思,迅速征服倫敦西區、百老匯,並榮獲5項奧利弗獎與3項東尼獎,《少年PI的奇幻漂流》完美結合了奇幻冒險與人性探索,首度亞洲巡演即將來到臺中國家歌劇院!

故事講述印度少年PI因船難漂流海上,與一隻名為理查.帕克的孟加拉虎共同生活了兩百多天。在浩瀚無垠的海洋中,他如何面對生命的脆弱與堅韌,探索信仰、勇氣——本劇將這段跨越人與獸、現實與想像的旅程搬上舞台,以四面環型投影打造驚心動魄的海上風暴,360度旋轉舞台設計呈現多視角漂流場景,而最令人驚嘆的是,那些栩栩如生、充滿靈魂的真人大小動物戲偶——斑馬、長頸鹿、猩猩和她的寶寶、山羊、鬣狗,尤其是劇中的老虎理查.帕克——在操偶師巧手操縱下,彷彿呼吸、跳躍,活靈活現地演繹每一個情感瞬間。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眼見如何為真?讓戲偶在舞台上活起來

這齣戲的獨特之處在於即使操偶師在觀眾面前清晰可見,卻依然能讓觀眾「相信」老虎是真的。如同隨團導演Gabriella Bird所說:「這部劇的製作很大程度上仰賴表演、戲偶與技術團隊之間極度緊密的合作,但舞台上的許多場景卻簡單得令人驚嘆。我們運用演員與觀眾的想像力,讓PI的故事在一個共享的實時空間中活了起來。」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隨團偶戲指導Tom Stacy回應道:「這正是這齣戲最美麗的元素之一——觀眾相信這些動物是真的,讓他們更深入沉浸在故事中。觀眾的想像力也成為了整個演出的一部分。在戲開始時,全體演員會共同操作蝴蝶,溫柔地引導觀眾進入我們的視覺敘事語言。接著,逐步引介各種動物戲偶,當理查.帕克登場時,觀眾已經熟悉並接受這套表演語言與戲偶系統。」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Ellie Kurttz)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Ellie Kurttz)

Tom分享,團隊透過密集的表演訓練,建立內在節奏與即興協作能力,例如理查.帕克是由三位操偶師同時操控,整個演出周期最多更有八人輪替,負責主要戲偶操作的團隊會針對每一隻動物做深入角色建構。以老虎為例,會研究牠在各種情境下的反應模式。Tom說,「當我們將這些心理層面的觀察與實際的肢體操作結合,操偶師就能真正『化身』為一隻活生生的動物。」

以及從排練第一天起,就需要建立的三個操偶核心——呼吸、思想與動作,Tom說:「呼吸是賦予戲偶生命的關鍵,操偶師在演出中都佩戴麥克風,透過同步呼吸、聲音和動作,營造出讓觀眾感受到動物正『活著』的能量;而眼神、耳朵、尾巴的細微反應則傳達角色的思想與意圖;動作則要兼具力量與靈活性,使戲偶的跳躍、奔跑與伸展栩栩如生。」這三大核心使得舞台上的戲偶不僅是動物,更承載了情緒與人性。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戲偶設計與製作—— 讓動物充滿動感、生命力的祕密材料

這些戲偶的設計與製作,也是一場藝術與工程的奇蹟,每隻戲偶從骨架結構、材質選擇、關節設計到上色細節都極為講究。戲偶總監Aga Fraczak分享,戲偶特別選用了「plastozote泡棉」,因其重量輕盈且堅固,能讓操偶師在長時間、高強度表演中能保持舒適與安全,完成跳躍和奔跑等動作,「同時它也非常好操作、易塑高,能透過雕刻、壓紋、加熱重新塑形等方式,讓我們把腦海中的設計概念轉化成具象。」整個團隊歷經五個月的密集工作,同時動員8~12 位製作人員,方能完成所有戲偶製作,Aga也強調,製作最大的挑戰在於,將多個零件組裝後依然能靈活活動,這需進行大量測試與調整,以確保整體的協調與表演流暢度。

最後Gabriella提到沒有一場演出是重複的,因為不同的演員與操偶師組合會帶來新的詮釋與火花,「而無論我們走到哪裡,總能遇見被這段故事感動、驚喜、甚至轉化的觀眾。能與他們共享這段旅程,是莫大的喜悅。」《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邀請你走入臺中國家歌劇院,親身感受那份觸動人心的真實魔法,與少年PI和理查.帕克一同踏上奇幻旅程。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2025夏日放/FUN時光—《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演出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演出時間|2025/07/31(四)19:30、08/01(五)19:30、08/02(六)14:30、08/02(六)19:30、8/03(日)14:30

文|黃阡卉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攝影|Johan Persson、Ellie Kurt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