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美少女養成遊戲的非制式互動電影!張碩尹「渦 UZU」由觀眾決定劇情走向、細思極恐的驚悚氛圍

張碩尹「渦 UZU」互動電影計畫展演現場

當代藝術家張碩尹新作「渦 UZU」互動電影計畫以90年代美少女養成遊戲為基底,透過雙視角翻轉重新書寫,並由現場觀眾投票主導劇情走向,結合手機互動科技、沉浸式空間的聲光體驗創造出細思極恐的驚悚氛圍與非制式的觀影體驗。「渦 UZU」於12月17日前在臺灣文學基地(原齊東詩舍)限期映演。

張碩尹工作室「渦UZU」互動電影劇照、現場觀眾照2
張碩尹新作「渦 UZU」互動電影計畫從90年代美少女養成遊戲發想(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張碩尹工作室「渦UZU」互動電影劇照、現場觀眾照18
臺灣文學基地(原齊東詩舍)(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張碩尹工作室「渦UZU」互動電影劇照、現場觀眾照10
「渦 UZU」結合手機互動科技、沉浸式空間的聲光體驗,創造出細思極恐的驚悚氛圍(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以雙視角重寫90年代養成遊戲

曾獲得第19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與2020台北美術獎首獎的當代藝術家張碩尹,本次推出的「渦 UZU」互動電影計畫從先前曾打造的手遊「她與你與她的戀愛」延伸,該遊戲以90年代美少女養成遊戲為基底,卻在遊戲中埋下暗懷殺機的情節,少女也從夢中情人轉變成恐怖控制狂。

張碩尹工作室「渦UZU」互動電影劇照、現場觀眾照6
「渦 UZU」互動電影計畫從先前曾打造的手遊「她與你與她的戀愛」延伸,該遊戲以90年代美少女養成遊戲為基底(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張碩尹工作室「渦UZU」互動電影劇照、現場觀眾照5
「渦 UZU」遊戲中暗藏殺機情節,少女也從夢中情人轉變成恐怖控制狂(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渦 UZU」邀請曾榮獲德國柏林Intelfilm短片影展觀眾票選獎的導演劉家欣共創、新銳演員田佳雯(Sushi)與黃信助主演、演員劉主平配音,翻轉既有的男性觀點,並加入女性視角重新書寫。展演方式也跳脫傳統純線性的放映,觀眾將在過程中主導主角的選擇與劇情發展,結合互動科技與沉浸式空間,感受非制式的觀影體驗。展演結束後,觀眾更可延續故事設定,以手機遊戲的形式繼續體驗平行時空中的「渦 UZU」。

13
「渦 UZU」翻轉既有的男性觀點,並加入女性視角重新書寫,展演方式也跳脫傳統純線性的放映(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日式老宅帶出經典驚悚電影印象

「渦 UZU」以日式老宅作為展演空間,並在內部安裝許多互動科技,透過多頻道的聲音與燈光效果,創造劇中角色走入現實、在房子各個角落走動與游移的感官體驗。張碩尹提及,由於屋內不能使用釘子,也不能損及原有牆面,團隊前前後後場勘了十幾次,仔細丈量細部結構,精算尺寸後才完成佈景的木造支撐架構、搬進屋內擺設。

既然進場的困難度這麼高,為什麼要選在臺灣文學基地展出?日式舊屋的陰暗環境,恰恰帶出了台灣人熟悉的日本恐怖漫畫、驚悚電影場景;另外,木造老宅的格局、材質,也能打造出與水泥建物不同的發聲感,呈現更為溫潤的多頻道聲音。

張碩尹工作室「渦UZU」互動電影劇照、現場觀眾照9
「渦 UZU」以日式老宅作為展演空間,透過多頻道的聲音與燈光效果,創造劇中角色走入現實、在房子各個角落走動與游移的感官體驗(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張碩尹工作室「渦UZU」互動電影劇照、現場觀眾照15
日式舊屋的陰暗環境,恰恰帶出了台灣人熟悉的日本恐怖漫畫、驚悚電影場景(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由觀眾即時主導劇情走向

熱愛挑戰非制式展演空間的張碩尹自述,高度互動的劇情推演,也是「渦 UZU」的一大挑戰。在每場40分鐘的體驗中,觀眾需要在不同階段做出選擇,而影片中的故事,也將因現場觀眾的選擇而走向不同的發展。除了在手機上做選擇外,觀眾也可留言互動,交流彼此對劇情的想法,送出的留言內容將即時以彈幕形式出現在影片中。

張碩尹工作室「渦UZU」互動電影劇照、現場觀眾照13
在每場40分鐘的體驗中,觀眾需要在不同階段做出選擇,而影片中的故事,也將因現場觀眾的選擇而走向不同的發展(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張碩尹工作室「渦UZU」互動電影劇照、現場觀眾照12
除了在手機上做選擇外,觀眾也可留言互動,交流彼此對劇情的想法(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當線上的故事與線下的沉浸式互動體驗結合,虛擬和現實的邊界也逐漸模糊。在主要放映的大螢幕、用來互動的手機,以及環繞在身邊的聲光體驗間,多重管道的資訊刺激令觀者難以分清,「渦 UZU」究竟是一個無法登出的遊戲,還是一個無法離開的現實世界。

張碩尹工作室「渦UZU」互動電影劇照、現場觀眾照11
當線上的故事與線下的沉浸式互動體驗結合,虛擬和現實的邊界也逐漸模糊(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張碩尹工作室「渦UZU」互動電影劇照、現場觀眾照3
多重管道的資訊刺激令觀者難以分清,「渦 UZU」究竟是一個無法登出的遊戲,還是一個無法離開的現實世界(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虛擬現實交錯,反應科技發展現況

展演中不斷出現的「漩渦」,像是一個高於人類的未知力量,漸漸吞噬主角所在的世界,而觀眾也無法抵抗它的到來。張碩尹透露,「漩渦」也可以說是「科技」的指稱,它彷彿一隻巨型的怪物,以超高速的發展能力逐漸滲透真實世界。

觀察每天的展演場次,張碩尹也發現,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在「渦 UZU」的體驗方式各不相同,與各族群對科技的使用習慣有著強烈關聯。作為數位原生世代的高中生們,平時習慣看直播,也習慣同時吸收多頻道的資訊,並能夠以驚人的速度手機打字。在體驗「渦 UZU」時,高中生觀眾未必花很多時間消化多頻道的資訊,而是將即時反應輸出,把留言互動的設計環節當作聊天室一般。

張碩尹工作室「渦UZU」互動電影劇照、現場觀眾照14
張碩尹透露,「漩渦」也可以說是「科技」的指稱,它彷彿一隻巨型的怪物,以超高速的發展能力逐漸滲透真實世界(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渦 UZU」限定聯名商品

除了觀展體驗外,張碩尹團隊也特別延伸「渦 UZU」IP與品牌合作,包含與獲得巴黎工藝大師賞的台灣設計師金工品牌「INTZUITION以覺學」以故事劇情為底設計的Unisex耳扣;與南投草屯「蔡氏釀酒」合作推出限量款精釀啤酒;以主視覺「渦 UZU」為主題的帆布袋;以及含有隱藏結局、更可以鑄造NFT的遊戲磁碟片。

張碩尹工作室「渦UZU」互動電影劇照、現場觀眾照8
台灣設計師金工品牌「INTZUITION以覺學」以故事劇情為底設計的Unisex耳扣(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張碩尹工作室「渦UZU」互動電影劇照、現場觀眾照7
「渦 UZU」與南投草屯「蔡氏釀酒」合作推出限量款精釀啤酒、帆布袋、遊戲磁碟片(圖片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渦 UZU」張碩尹工作室互動電影計畫

展覽日期|11月28日至12月17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0:30-17:30

展覽地點|臺灣文學基地(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官方網站|https://uzu.tw/

購票資訊|於 Accupass 購買單人一般票,輸入「UZUBABY」可享$390優惠價

資料提供|張碩尹工作室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力」田中登場!沉浸式走入製造現場,感受7座產業聚落的真實節奏

Made in Changhua 不只是製造的標籤,更是一種品質的承諾、一種持續向世界延展的地方力量。在 2025 台灣設計展《彰化行》架構下,彰南展區以《彰化力 Made in Changhua》為題,深入梳理在地產業脈絡,展開一場設計對地方製造文化的再詮釋行動。

彰化的力量,不是硬碰硬的對抗,也不是被動的追隨,而是一種能在進退之間找到節奏的巧勁——「游刃有餘」。

這樣的力量,來自於三個支撐彰化製造的核心精神:韌性(Resilience)、協作(Collaboration)、創新(Innovation)。韌性是生存的基因,使地方產業能在市場與時代變遷中持續轉動;協作是運作的模式,串起村落工廠間緊密而高效的分工網絡;創新是前進的動能,讓傳統工藝不斷跨域升級,開展出新世代的製造想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以《彰化力 Made in Changhua》為題,重新理解這片土地的製造能量。(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以產業考古為起點 ,解鎖彰化製造力

由財團法人嶺東科技大學、 樸實創意策劃,策展團隊實地走訪超過 60 家工廠,細緻梳理在地產業的脈絡與故事,以7個切角深入剖析 Made in Changhua 的核心產業與重要精神,展覽打造七座產業聚落,帶大家看見無所不在的「彰化力」。

以七座產業聚落為敘事節點,涵蓋「紡織」、「科技農業」、「車輛與零組件」、「水五金」、「生活」、「循環永續」與「隱形冠軍」等主題。觀眾在穿梭與探訪之間,將看見設計如何轉譯產業精神,讓「Made in Changhua」不僅是一個地理標籤,更是一種以柔制剛、游刃有餘的文化力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彰化力》不僅是一場展覽策劃,更是一場對地方產業精神的凝視。(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從鋼管加工、焊接、零件製造到組裝,車輛與零組件展示彰化完整與完美的產業鍊協作力。(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沉浸式走入製造現場,感受產業的真實節奏

本次展覽位於彰化今年全新落成的「國際展覽中心」,佔地約 800 坪,如同一座開放式廠房,為策展提供寬闊而純粹的空間基底。策展團隊以「工廠地景」作為場域隱喻,運用在地製造的管材構築出象徵「工廠屋頂」的聚落結構。觀眾步入展區,如同走入彰化的製造場域,在鋼構與光線之間穿梭,體驗地方產業的日常節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象徵產業聚落的斜屋頂,就像在彰化的工廠地景中漫遊。(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彰化農牧業結合AI灌溉、智慧感測、無人機與自動化牧場,導入科技精準力,實踐高效永續的產業效能。(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為了重現製造現場的真實感受,策展團隊導入真人等高的沉浸式投影裝置,以平視視角拍攝工廠影像,搭配機械運作的節奏聲響,營造出一場以聲影交織的沉浸體驗。每一次金屬敲擊、每一段機械律動,都是產業文化的脈搏,讓觀眾不僅看見,更能「聽見」製造的力量。讓「Made in Changhua」從靜態的名詞,轉化為動態的生命現場。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真人等高的投影、機械生產的聲響,營造身歷其境的沉浸體驗。(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沉浸體驗打造展區,展現彰化離岸風電完整循環系統,風起順勢的永續力。(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透過影像讓觀眾不僅看見,更能聽見每個製造的背後的故事。(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以線性展開探索,打造一場來自彰化的產業劇場

展覽以「紡織」開場,象徵彰化產業的源起與精神。以來自彰化在地的織帶打造中央藝術裝置,象徵著地方產業的連結與延續,每一絲線、每一縷張力,同時展望著無形的柔韌力與永續張力。裝置中央可見歷史半自動織襪機與現代全自動織襪機並列運轉,透過一場跨越時空的演進,具象化了彰化紡織產業在時代變遷與技術創新中的柔韌實力。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藝術裝置的織帶來自彰化在地,象徵著地方產業的連結與延續。(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從紡紗、織布、染織到成衣,彰化擁有完整的紡織聚落。(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從個別工序到整體系統,產業協作力的具象化

彰化產業的力量不在於單一品牌的壯大,而在於緊密串連的協作網絡。從鄉鎮到鄉鎮,無數中小工廠形成上下游分工的生產鏈,構築出一種高度協作的製造生態。這股「協作力」也在展場中被具象化。直觀呈現產業聚落間的細密關聯。觀眾不僅能看見零件如何被組構成形,更能理解每一環節背後的合作關係——這正是彰化製造的核心能量所在。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不僅看見產品如何被組構,更能感受一個地方如何因協作而運作。(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涵蓋鑄造、加工、組裝到出口,彰化展現剛柔並濟的水五金工藝力。(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展覽現場以設計之力,讓隱形冠軍不再隱形

展覽以真實運作的機台與動態影像,還原工廠現場的節奏與智慧,讓製造不再遙遠。觀眾能以最直覺的方式理解產業運作邏輯,並透過精煉的圖像與互動內容,將專業知識「打包帶走」:轉化為日常生活中可被理解與收藏的產業記憶。策展團隊以設計之力,讓那些長久隱身於供應鏈背後的冠軍產業,真正被看見。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真實運作的機台與影像,還原工廠現場的節奏與智慧,讓製造不再遙遠。(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從食品加工到保養生技,彰化製造支撐日常所需,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打包帶走一份彰化製造的日常

展覽以「體驗」作為收尾,邀請觀眾親身參與彰化製造的現場。由在地企業飛絡力提供的具科技互動的夾娃娃機,融合機械手臂的精準控制與娛樂互動,象徵製造技術從工業走入日常生活。觀眾不僅能操作機具、觀察系統運作,更能「親手帶走」一份彰化製造的紀念物,作為參與這場產業旅程的具體記憶。在這裡,製造不只是技術,而是一種可被觸摸、被體驗、被帶回家的地方智慧,平日入場更有限量的彰化製造來賓禮 !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融合機械手臂精準控制與娛樂互動,象徵製造技術從工業走入日常生活。(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展場內有多處體驗空間,觀眾能操作機具、觀察系統運作,讓製造成為一種可被觸摸、被體驗、被帶回家的地方智慧。(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在這場展覽中,「彰化力」被轉譯為品牌價值;Made in Changhua,不只是製造的標籤,更是一種品質的承諾、一種持續向世界延展的地方力量;它根植土地,卻以柔韌與節奏支撐著台灣的今日與未來。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力 Made in Changhua」展區

展覽地點|彰化國際展覽中心

展覽日期|10.10 Fri. - 10.26 Sun. 週日~週四 10:00 - 18:00、週五~週六 10:00 - 20:00

資料提供|樸實創意、文字整理|Sunnie Wang

在美術館走入工廠現場!2025台灣設計展「八角產業學」以設計視角轉譯彰化製造的浪漫

在美術館走入工廠現場!2025台灣設計展「八角產業學」以設計視角轉譯彰化製造的浪漫

如果要理解「台灣製造」的形成與演進,那麼就無法忽略彰化這座城市。2025台灣設計展「製造行」展區—— 《八角產業學 The Made》,以「從已知,開啟未知」為策展主軸,回望彰化從巷弄工廠與田野製造,奠定台灣製造的根基。

戰後的彰化,憑藉肥沃的土地,開啟了食品罐頭、紡織、水五金等製造業的序幕。「客廳即工廠」的草根生命力,讓鄉鎮與田埂之間編織出綿密的產業鏈。從農業轉向工業,不僅是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支點,更孕育出「台灣製造 MIT」的靈魂。這股穩健而深厚的能量,源自彰化中小企業獨有的「群體戰」精神。

(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全球超過半數的水龍頭、高階自行車與零組件產業,以及跨足國際的織品與汽機車零件品牌,都誕生自這片土地。工廠散布於巷弄與田野間,家族企業隱身鄉村村落,看似分散,卻以「一通電話調貨、一句話出貨」的默契緊密連結,構築出台灣製造最堅實的底氣。

1F入口處 — 掀開彰化製造現場(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1F入口處 — 掀開彰化製造現場(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深入走訪彰化在地廠商

本次展覽由中間研究室策展人郭中元帶領團隊,深入走訪超過彰化25家在地廠商,包括:大通電子PX、中衛CSD、鉅輪實業Birzman、青漢藝業CHIING HANN等,從田野訪談到產線觀察,採集現場聲音,讓展覽成為一場以設計美學,轉譯出製造現場的人情味與製造浪漫。

八角產業學主視覺海報(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八角產業學主視覺海報(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1F-3F過道八角產業線索牆(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1F-3F過道八角產業線索牆(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以「八角」作為產業的觀察語彙

《八角產業學 The Made》以「八角」作為觀察彰化產業的視角,並提煉出8個DNA精神:鍛造力、群體戰、國際觀、傳承道、機動性、調度術、塑造力與製造王,這些都是構築起彰化的產業宇宙。這不僅是一場哲學層面的探問,每一個切角,都是對製造精神的致敬,也是對地方創造力的再定義。

在台灣製造之前,是彰化製造(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在台灣製造之前,是彰化製造(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展覽亮點一次看

1F 製造現場:八角工具櫃

從一切產業的開始——黃銅,到汽機車零件、紡織、自行車零件、水五金等,8個工具櫃串聯彰化的製造基因。每一個櫃位皆配置影像螢幕,匯聚團隊踏查紀錄;旁側陳列展品,從原料、零件到成品,讓觀者貼近平日無法看見的製造現場。

八角工具櫃(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八角工具櫃(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3F未來軸線:八角輸送帶

本區以「Select 選品」為概念,展現彰化產業的多元樣貌與創造能量。從日常中可見的水龍頭、打氣筒、行車記錄器與煞車系統,本展以「爆炸圖」的形式拆解零件,揭示隱藏於工廠之間的協作默契與設計精神。在輸送尾端更設有車鈴互動裝置,輕輕按下車鈴,清脆的聲響將會觸發多媒體影像,流動的抽象畫面隨著聲音與節奏變化,將展現出產業的律動與生命力。

八角輸送帶(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八角輸送帶(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3F以「Select 選品」的方式,展現彰化產業的多元面向。(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3F以「Select 選品」的方式,展現彰化產業的多元面向。(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折射生活與製造:八重軸心- 88 視角

策展團隊與藝術家廖浩哲團隊合作,以腳踏車架與煞車線為骨架,堆疊出一座象徵產業能量的金屬裝置。結構表面嵌有88部行車記錄器,鏡頭朝向四面八方,捕捉不同地景與路徑的片段,交織成多視角的觀看系統。高密度的堆疊象徵力量的聚合,也代表著地方產業長年累積的默契與張力。

3F 八重軸心- 88 視角(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3F 八重軸心- 88 視角(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人情味的製造浪漫:八角劇場

「製造」不只是加工與生產,它是一種將理念、價值、文化、美學與生活方式,轉化為實體物件的能力。所有的製造,最終都必須回歸到「人」。從農田起家、建立工廠,到家族事業代代相傳,創辦人傳承的不只是製造知識和技術,更是經驗與智慧的累積。而新世代的接班人,則協助家族企業拓展版圖、提升品質、甚至跨界佈局,帶領產業邁向與時俱進的未來。

八角劇場(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八角劇場(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八角劇場(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八角劇場(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2025台灣設計展「八角產業學」展區

展覽地點|彰化縣立美術館1F、3F
展覽日期|2025.10.10~26

資料提供|中間研究室、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