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維德:書本設計就是一場生命和熱情演出 - Irma Boom

2006在荷蘭Piet Zwart institute畢業之時,我到De Appel(Amsterdam 當代藝術中心)拜訪硏究所學姊 Ann(瑞典人),當我們離開De Appel 時她拿了一本De Appel 十年展覽作品的集輯校訂本給Irma Boom,那時是我第一次看到Irma的本人,她親切的態度讓人感到很舒服,毫無大師的架子。
 

為什麼Irma的作品如此吸引我?原因是她清楚設計師的角色,能收能放,利用她在藝術學院的藝術本科的涵養,創造出一本又一本具有靈魂的書籍。她早期非常努力,由於沒有太多的設計案,Irma主動出擊拜訪需要出版專刊的藝術家,取得非常多與藝術家合作的機會,每本書的內容她都會先閱讀,了解內容再提出概念後才是編排設計。每一次出稿前她都會製作一本1/5 或 1/10 比例的小書,再次檢視美感和概念的廷續性。


不只將自己定位為設計師 而是能創造新體驗的策展者
1991年是Irma成立工作室的第一年,接到一個project,是荷蘭跨國公司SHV百年回顧記錄史料(1896-1996) ,業主並沒有設定任何形式和預算的要求。就在1991到1996年這五年的時間,她不再是設計師,她擔任記者、攝影和硏究員的多重角色,她採訪全世界SHV的成員,這樣日以繼夜的工作讓她的體重増加20公斤,到現在仍無法回復原本身材。Irma初衷是想製作一個DVD的影音內容,最後她是選擇紙本的型式,這本書重達6.5公斤,總共2,136多頁,因整本書沒有頁碼,Irma希望讓每一次閱讀的經驗都是一次新的旅程。

 

Irma Boom在2006年第三次得到全世界最美麗的書的金獎,那本潔白的《Sheila Hicks, Weaving as Metaphor》整本書呈現如同一朵百合花,她讓書本純粹視覺的個性延伸為觸覺張力,這本書Irma花了三年時間,拜訪作者、甚至與作者同遊數週,使她能更清楚知道作者的想法和個性,並強化那本書塑造為Sheila Hicks分身。在出版方面,這本Sheila Hicks的作品集跨越二大洲,Yale出版社在美國、作者在巴黎、印刷在荷蘭。Irma為了讓這書本達到自己預期的結果,監印及提案不假手他人。

2009在田園城市擧辦Irma Boom的書展,在她答應前,我利用多種不同的方式感動她,促成第二次見面的機會。2014年Irma來到台北參加唐獎設計選拔大賽活動,看到她作品,她解說作品如何用西方思維表達西方裡東方的想法。在與她對談中,她詢問我作品的感覺?那種被尊重的感覺讓人很深刻,也看到她謙虛的特質,雖然最後她的作品並未選上,但這難忘第一次的台北之旅,給予她和台灣設計師經驗分享。


一本書籍如同一個藝術品

Irma原創性思維,創造百年品牌更上一層樓的想法。例如Chanel No.5的香水,因為味道無法在書籍上呈現,所以整本書她以無形的方式處理,採用凹凸壓印的技術,書本的內容必須傾斜一個角度才可閱讀,書本未使用仼何的油墨,油墨為有形物。整本書就像個藝術品。
 

另外,荷蘭建築大師Rem Koolhas和Irma Boom是好朋友,Irma的名片logo也是Rem Koolhas所繪製。才剛結束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Rem Koolhas是這屆策展人,當然Visual identity是Irma所設計,這種跨領域合作的思維荷蘭最獨特,威尼斯建築雙年展Elements年鑑整在書套印上Rem Koolhas的名字,也印上Irma Boom的名字,或許不只是Irma有名,是因為她不只擔任平面設計的角色,而是提出整體視覺的規劃。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意義,她創造出視覺指導的價值。

成功絕非偶然 是生命和熱情累積而成

2014年12月我到荷蘭拜訪Irma Boom,也看到那本SHV和數以萬計的書籍,我愛極那個地下室,像個大寶藏。在拜託的當下,她還在忙著一本書的出版,當天將要截稿,她也親自打數通電話去催文字及影像檔案,甚至版權頁的核對也是她親手處理。雖然她有二位助理,對她來說這就是她的工作,她愛做的事情,隔天假日接到Irma的mail,時間在晩上11:30,她仍在工作,這也讓我知道,成功不是偶然,是用生命和熱情所換來的




荷蘭Irma Boom伊瑪布
是一位當代書籍設計師及平面設計界地位極祟高的創作者。曾經三度榮獲世界最美麗書籍(The most beautiful book in the world)金獎得主,兩度登上PPaper雜誌 51、98 期封面報導專題。早年Irma Boom在AKI藝術學院學習藝術,畢業後於荷蘭海牙的Dutch Government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Office工作五年。 於1991年在阿姆斯特丹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主要從事書籍創作。她設計過的書籍達300本,在眾多作品中,以慶祝荷蘭SHV Holdings成立一百週年,設計厚達2,136頁《SHV Think Book 1896-1996》,設計這本書她花了近5年的時間,可謂她的成名作。2014年 Irma Boom獲得2014荷蘭維米爾獎 The Johannes Vermeer Award 2014。

2014年荷蘭維米爾獎(荷蘭國家藝術獎)將由教育、文化及科學部長Jet Bussemaker頒發。評審肯定Irma Boom在藝術上令人驚異的表現。經由她的創意思維,每本書藉皆展現不同個性。她喜歡各種實驗,突破書籍的界線,因此每本書都超越只是提供資訊的功能,變成了藝術物件,吸引讀者閱讀。她細心建構的作品是她與客戶、作者及藝術家最終合作的成果。對她而言,書藉是傳統根本、文化傳遞者。她的作品證明書籍永遠不會消失。

 

Text、Photo / 龔維德

 

今年夏天,在塞納河暢快游泳!巴黎市內11處免費泳區重啟,還能一邊遠眺艾菲爾鐵塔美景

今年夏天,在塞納河暢快游泳!巴黎市內11處免費泳區重啟,還能一邊遠眺艾菲爾鐵塔美景

2024巴黎奧運期間,將塞納河開放為游泳比賽場地一事,就曾掀起熱烈討論。巴黎市長當時的承諾,在這個夏天正式兌現了!從7月5日至8月31日,塞納河沿岸多處設計完善、免費開放的公共泳區,將迎接巴黎市民與世界各地的遊客。

巴黎市11處任你游,還能欣賞艾菲爾鐵塔

2025年夏天,巴黎全市將開放11處可游泳地點,其中最受矚目的,無疑是三處設於塞納河上的嶄新場域:

▍Bercy泳區:位於Simone-de-Beauvoir橋下,能欣賞到法國國家圖書館美景。設有兩座游泳池,岸邊設置城市沙灘,還備有淋浴、更衣室、廁所、接待與急救站,可同時容納700人。

今年夏天,在塞納河暢快游泳!巴黎市內11處免費泳區重啟,還能一邊遠眺艾菲爾鐵塔美景
(圖片來源:Paris je t'aime)

▍Bras Marie泳區:緊鄰聖路易島,歷史氛圍濃厚,是一處恬靜的都市泳區。設有置物櫃、戶外座椅與淋浴區等,並提供無障礙設施,可容納150人,開放游泳時將暫停船隻通行。

今年夏天,在塞納河暢快游泳!巴黎市內11處免費泳區重啟,還能一邊遠眺艾菲爾鐵塔美景
(圖片來源:Paris je t'aime)

▍Grenelle泳區:位於天鵝島對面,靠近艾菲爾鐵塔,與巴黎自由女神像對望。設有陽光甲板與淺水池(深 40-60公分),適合親子共遊,可容納200人。除了各項基本設施外,還設有免費划船課程。

今年夏天,在塞納河暢快游泳!巴黎市內11處免費泳區重啟,還能一邊遠眺艾菲爾鐵塔美景
(圖片來源:Paris je t'aime)

此外,著名地點如Villette區的運河邊、聖馬丁運河與多處城市沙灘都將開放民眾游泳,為巴黎市民與旅客帶來不一樣的休閒選擇,不需離開城市也能享受夏日。

今年夏天,在塞納河暢快游泳!巴黎市內11處免費泳區重啟,還能一邊遠眺艾菲爾鐵塔美景
(圖片來源:Paris je t'aime)

在塞納河游泳,真的安全嗎?

這項順著巴黎奧運而生的開放計畫,是1923年來首次開放民眾於塞納河下水,也是多年來城市規劃、基礎建設與環保工程的結晶。

首先是14億歐元的整治工程,包括將兩萬多戶接入升級的污水系統,以防止汙水流入河中,並興建可容納20座奧運泳池水量的暴雨儲水槽,確保突降大雨時河水也不會超標污染。當局也設置每日水質檢測機制,以彩色標誌公告水質情況,讓市民能安心選擇下水時間。每個場地皆以浮標、防護欄杆圍起,阻擋船隻靠近,確保使用者的安全。

今年夏天,在塞納河暢快游泳!巴黎市內11處免費泳區重啟,還能一邊遠眺艾菲爾鐵塔美景
(圖片來源:Paris je t'aime)

巴黎正式開放三段塞納河水域供大眾游泳,象徵了城市與河流共生共存的關係轉變;它不僅是14億歐元整治計畫的可見成果,更結合基礎建設升級與環保目標,重新定義河流作為市民共享空間的角色。

今年夏天,在塞納河暢快游泳!巴黎市內11處免費泳區重啟,還能一邊遠眺艾菲爾鐵塔美景
(圖片來源:Paris je t'aime)

怎麼報名?

最棒的是:這項計畫完全免費,也不需要事前報名!只要依照各泳區開放時間,直接前往就可以。詳細地址與開放時段,可於巴黎觀光局官網查詢。

今年夏天,在塞納河暢快游泳!巴黎市內11處免費泳區重啟,還能一邊遠眺艾菲爾鐵塔美景
(圖片來源:Paris je t'aime)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種株植物吧!盛夏的植物養護指南:專訪 A Life with Plants 主理人鄧皓宇

種株植物吧!盛夏的植物養護指南:專訪 A Life with Plants 主理人鄧皓宇

栽種植物早已不僅是打發時間或心靈療癒,更延伸成為居家裝潢的一部分,以及對生活的一份講究。盛夏來臨,就由「A Life with Plants」主理人鄧皓宇分享適合栽種的植株與養護方法,讓綠意真正融入日常!

位於林口的全室內型觀葉植物專賣店「A Life with Plants」,從展示區到溫室,細心照料著上百種來自世界各地的觀葉植物。主理人鄧皓宇長年經營這片綠意,也觀察到越來越多顧客會根據室內風格、採光和葉片姿態,挑選適合自己的植栽。「現在很多人會考慮整體線條感、視覺方向,甚至希望葉子的立面都朝向同一方向,才會好看。」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也讓植物與生活的關係變得更緊密。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在A Life with Plants的室內溫室裡,主理人鄧皓宇細心照料著上百種來自世界各地的觀葉植物。(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夏天的第一盆植物,該從哪開始?

談及如何在夏季挑選一盆合適的綠色夥伴,鄧皓宇建議應以「耐熱」為首要考量。他舉例,像蔓綠絨、龜背芋、虎尾蘭與榕屬觀葉植物,大多能適應較高溫的環境,其中,選擇色調偏冷或帶有白色斑紋的品種,更能為視覺上帶來一絲涼意。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奢華花燭」葉片帶有獨特的鱷魚皮紋理,質地厚實近似皮革,摸起來觸感十足。(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白斑龜背芋是龜背芋的變異品種,葉面上會有白斑,也因此看起來比較清爽,有一種仙氣飄飄的感覺。」他笑著說。其它像是「暴風雪榕」則正如其名,色彩分布從上方的純白漸層到下方的深綠,彷彿葉片上灑了點點白雪;哥倫比亞蔓綠絨的葉色偏灰藍冷調,搭配淺色系盆器時,也能悄悄替空間添上一抹清涼。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澆水或噴霧後,建議用柔軟的布輕輕擦拭葉片,不只能避免葉面留下水痕,也能讓葉色看起來更乾淨、透亮。(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然而,夏天雖然是植物生長最旺盛的季節,卻也是病蟲害好發的時期。鄧皓宇指出,虎尾蘭與榕屬植物因葉面較硬或本身含有毒素,相對不易遭蟲害,但像龜背芋、蔓綠絨這類植株,則需多加留意葉蟎、介殼蟲等問題。「如果葉子開始變黃,或出現一些小黃點,就有可能是被蟲咬了。」

此外他也觀察到,夏天植物最常見的死因不是乾枯,而是「爛根」——高溫下土壤表層雖然乾得快,但若頻繁澆水,反而容易讓盆內長時間處於潮濕狀態,導致根部缺氧、腐爛。因此,除了確保空間通風,他也建議選用顆粒較大、排水良好的土壤介質,並透過觀察土壤顏色與植物反應,靈活調整澆水時機,而不是依賴固定的澆水頻率。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雖然店內以室內觀葉植物的展售為主,但陽台上也藏著幾盆鄧皓宇的私人收藏,讓綠意蔓延至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從盆器、擺放到光線,如何讓植物與空間對話?

「以前選盆器會比較注重功能性,陶盆和塑膠盆在透氣性上有別,但現在很多人都用顆粒土,悶住的情況就比較少見了。因此夏天選用淺色系盆器看起來比較舒服,空間也會更清爽。」不僅盆器會影響植物在空間中的呈現,鄧皓宇進一步分享,其實植物的擺放位置也是一門學問。

「有些植物的葉子是水平開展的,適合俯視觀賞,如果放在高處,就看不到它們漂亮的葉形了。」他舉例,有些葉型挺直、線條修長,與高架或立燈齊平時反而更顯精神;若放置地面,則可挑選較為高大的樹木型植物,再搭配中小型植栽,營造出有層次的綠意。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除了植物,鄧皓宇對盆器也有一番講究。他總能依植物的葉型與色澤,找到最合適的搭配,讓盆器成為綠意與空間之間的美感媒介。(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除了從觀賞角度出發,鄧皓宇也建議可以根據環境條件來調整植物的位置。若家中有大片落地窗、自然光充足處,便適合擺放對光線需求較高的品種,如白斑龜背芋這類斑葉植物。

不過他提醒,光線是影響植物色澤的關鍵因素,若是光線過強,葉色與斑紋、葉脈之間的對比反而會被沖淡,降低品種的視覺特色;而光線不足則容易造成「徒長」,讓莖節拉長,顯得植物鬆散、不緊湊,失去原本的線條感。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對鄧皓宇而言,養植物是一種療癒的過程,能從植物的生長狀態中感受到默默的回應,彷彿一場無聲的對話。(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其實最關鍵的是對植物有一點敏感度。只要你願意多觀察,很多問題是可以提早發現、處理的。」植物不會說話,卻總有方法表達它的喜怒哀樂。每一片新葉、每一點色澤變化,都是對悉心照料最真誠的回應。

對鄧皓宇而言,除了視覺搭配與空間營造,更難被取代的,是與植物相處過程中,那種無以名狀的情感連結。「現在這邊正要冒出新葉了,我期待它能比上一片還大。因為當新葉漂漂亮亮地越長越大,代表它真的有好好成長。這種時候,就會有種『啊,我真的有照顧好』的成就感。」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鄧皓宇的夏日植栽7選!

幽靈蔓綠絨 Philodendron Florida Ghost

近年受歡迎的變葉觀葉植物品種,原生於中南美熱帶雨林。最大特色是葉色會隨生長而變化,新葉呈柔白色,成熟後逐漸轉為嫩綠與深綠,形成自然漸層。種植時須特別注意光照條件,若光線不足,不僅葉柄會徒長,植株型態也容易鬆散軟塌,影響觀賞效果。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白斑龜背芋 Monstera deliciosa Albo-Variegated

龜背芋的斑葉變異品種,原生於中南美熱帶雨林。葉面分布不規則白斑,常見如潑墨或大面積銀白塊面,色澤清爽;白斑的部分缺乏葉綠素促進植株生長,因此種植時更需明亮且足夠時長的光照來維持健康,但仍需避免陽光直曬。光線較暗的空間建議搭配植物燈補光。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巨蔓綠絨 Philodendron gigas

以天鵝絨般質感的深綠葉面和明亮葉脈為特色,葉背帶點紅紫色,姿態優雅有氣質。巨蔓綠絨喜歡溫暖、濕潤又通風的環境,光線明亮但不宜直曬,土壤建議用排水性好的顆粒介質,避免積水。建議搭配支架種植,幫助它穩定生長、展現更大更美的葉型,也較不容易歪斜或整株傾倒。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迷彩粗肋草 Aglaonema pictum

原生於印尼與東南亞熱帶雨林,以深淺綠與銀灰色交織的迷彩斑紋聞名。葉色變化豐富,有雙色、三色甚至四色款,每一株斑紋皆獨一無二,是許多藏家心目中的夢幻品種。栽培上需維持穩定的溫濕度,避免忽冷忽熱、乾濕不均,也應避開強烈直射或長期過暗的光照環境。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黑水晶花燭 Anthurium crystallinum

源自巴拿馬至秘魯的熱帶雨林,以天鵝絨般的深綠心形大葉片聞名,銀白色的葉脈在光線下閃閃發亮,如黑水晶般夢幻。喜歡高濕度、光線柔和的環境,也因不耐風吹,較適合室內栽種。夏天應避免太悶熱,冬天則要防寒;澆水時可維持土壤微濕但不積水,建議搭配排水良好的介質、保持通風,葉子才會長得漂亮。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雪紋虎尾蘭 Sansevieria trifasciata Bantel’s Sensation

雪紋虎尾蘭為人工改良品種,葉片硬挺,表面有著銀白色的筆刷紋,綠白交織、紋路細緻,氣質獨特。它耐旱又好養,無論低光或明亮散射光都能適應,非常適合忙碌的新手。建議等土壤完全乾燥後再澆水,可選用排水性好的多肉或仙人掌介質,再偶爾施些稀釋液肥,就能讓葉片長得漂亮又健康。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暴風雪榕 Ficus Snowstorm

原生於東南亞熱帶地區,名字超有戲,葉片上散布著如雪花般的白斑與綠色漸層,為室內空間增添一抹生動清新。耐熱、耐旱也不太怕蟲,夏天尤其適合新手入門。只要避免長期缺水與低溫凍傷,並給予充足散射光與良好通風,它就會安靜地陪伴在身邊,穩穩長大。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鄧皓宇

觀葉植物專賣店「A Life with Plants植物與生活」主理人。2018年從網路品牌出發,2021年底於林口開設實體店面,專注於雨林觀葉植物栽培與溫室經營,並推廣植物照護知識,希望讓綠意成為人們生活中的療癒夥伴。

文|葉欣昀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林家賢

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5/7月號《Olafur Eliasson藝術特輯》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