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dice Yeh

共有7篇文章

Candice Yeh

Candice Yeh

La Vie雜誌編輯

  • 從一頓午餐開始的永續實驗!拜訪 Olafur Eliasson 的工作室食堂 SOE Kitchen
    風格美食2025/07/28

    從一頓午餐開始的永續實驗!拜訪 Olafur Eliasson 的工作室食堂 SOE Kitchen

    「每天創造一道不同的料理,是對創造力與細心的實踐。」Olafur Eliasson 的工作室食堂 SOE Kitchen 在 2024 年發表了〈這不只是一份宣言〉(This is not a manifesto),於第 6 項如此寫道。從為解決午餐煩惱的小廚房,到成為吸引 Noma 主廚 René Redzepi、藝術家艾未未與奧斯卡影后梅莉史翠普等人來訪的藝術現場,SOE Kitchen 不只是一座廚房,更是一場從植物飲食出發、持續探索共食與永續的日常實驗。

  • 種株植物吧!盛夏的植物養護指南:專訪 A Life with Plants 主理人鄧皓宇
    生活2025/07/22

    種株植物吧!盛夏的植物養護指南:專訪 A Life with Plants 主理人鄧皓宇

    位於林口的全室內型觀葉植物專賣店「A Life with Plants」,從展示區到溫室,細心照料著上百種來自世界各地的觀葉植物。主理人鄧皓宇長年經營這片綠意,也觀察到越來越多顧客會根據室內風格、採光和葉片姿態,挑選適合自己的植栽。「現在很多人會考慮整體線條感、視覺方向,甚至希望葉子的立面都朝向同一方向,才會好看。」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也讓植物與生活的關係變得更緊密。

  • 從《漢聲雜誌》看台灣平面設計的過去與未來!專訪設計師何佳興、黃子欽、張軒豪
    平面設計2025/07/14

    從《漢聲雜誌》看台灣平面設計的過去與未來!專訪設計師何佳興、黃子欽、張軒豪

    漢聲文教基金會於 7 月舉辦《漢聲五十五:本來.未來》週年展,邀請觀眾回顧台灣出版歷程中的一段重要軌跡——1970 年代,《漢聲》透過深入田野的調查報導、現代攝影手法、風格鮮明的排版設計與印刷質感,記錄了許多珍貴的民俗記憶與工藝知識,也建構出獨樹一幟的視覺語言。55 年過去,3 位長期耕耘於字型與平面設計領域的設計師,從字型系統、視覺邏輯與文化脈絡的角度出發,回應這段設計史留下的啟發與未竟課題。

  • 一碗好冰の風味構成式!專訪金雞母Jingimoo、八時神仙草
    風格美食2025/06/30

    一碗好冰的風味構成式!專訪金雞母Jingimoo、八時神仙草

    在觀光人潮穿梭不息的永康商圈,一碗碗盛裝當季風味的冰,靜靜地述說著金雞母的初心——讓台灣本地食材與甜品文化,從這個街角延伸到世界的另一端,被更多人看見。創業初期的店面不大,他們從薏仁、愛玉等簡單的甜湯起步,嘗試將信義鄉的梅子釀成梅酒,再與自製愛玉結合,開啟了金雞母的冰品風味實驗之路。就這樣,一步一腳印,從幾顆湯圓、一盅茶凍開始,成長為今天這間讓人們頻頻為一碗冰駐足的甜品店。

  • 音樂餐飲空間的風格營造指南!專訪 INTRO Kitchen、Double Check
    風格美食2025/05/28

    音樂餐飲空間的風格營造指南!專訪 INTRO Kitchen、Double Check

    INTRO Kitchen的起點,是一個再單純不過的念頭——「我想開一間黑膠咖啡廳。」創辦人羅可恬原本構想的是一個規模更小、純粹播放黑膠的空間,直到意外遇見這個比預期寬敞許多的場地,才加入了完整的早午餐規劃,延伸出結合音樂元素與生活風格的樣貌。她笑著說,自己的父親曾將INTRO唸成「陰錯陽差」,卻無意間為這個空間的誕生與風格添上一筆註解——「在拼拼湊湊中,把喜歡的東西都聚集在一起。」那些來自海外生活的靈感、倫敦的日常、學音樂時累積的感受,以及對選物與氛圍的敏感,都在這裡找到了出口。

  • 用90秒的快問快答,喚起一段食物記憶!專訪「al.dente.life」Henry Hsieh
    創意行銷2025/05/12

    專訪「al.dente.life」Henry Hsieh:用90秒的快問快答,喚起一段食物記憶!

    在美食資訊爆炸的短影音時代,由Henry Hsieh經營的Instagram帳號「al.dente.life」,不拍食物,而是用最簡單的方式說食物的故事。透過快問快答的節奏,從「宿醉吃什麼?」「約會去哪裡?」這些再日常不過的小題目開始,展開一段關於味道、記憶與情感的探索。真實又親切的內容,讓他在短短一年內迅速吸引了超過30萬粉絲,成為近年備受注目的美食短影音創作者。

  • 專訪花藝家陳曦的器物日記:在花與器之間,與世界對話
    藝術家2025/04/28

    專訪花藝家陳曦的器物日記:在花與器之間,與世界對話

    陳曦原本在服裝產業從事打樣與代工生產管理工作,雖然能熟悉服裝製程與生產環節,卻也著重執行與標準化,較少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她感到日漸枯燥與受限。直到一次在日本旅行時,朋友提議參加插花課,她才首次接觸到這門藝術,「當時其實沒有太多期待,但那堂課意外開啟了我對花藝的想像。」像是在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回到台灣後,她在網路上找到了草月流的花藝課程,從此開始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插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