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倪瑞宏的仙女系收藏!從路邊與廢墟蒐集而來的珍奇靈感資料庫

倪瑞宏_仙女收藏_01

倪瑞宏位在新店山區的工作室,兒時曾短暫居住,日曆停在搬家的民國84年。家中時空也跟著塵封,台灣家庭代工時期的刷毛娃娃、美國海報女郎服飾、香港恐怖漫畫、日本昭和風包裝⋯⋯全都留在數位化未興的年代。

如果倪瑞宏是仙女,那她的收藏就是各地失落的遊魂,終在她身邊重獲安棲。這些多數從路邊撿回的怪奇品項,均源自22歲大四那年,因為意識到自己在創作,開始注意起生活周遭,跟著當時的男友P先生,在廢墟和路邊遊玩撿拾。就連搬新家,也是在台北路上繞一圈,就撿完所有家具。這段瘋狂收藏時期一直持續到27歲研究所畢業,「可能是20幾歲時都在探索人生、探索自己吧。」

倪瑞宏_仙女收藏_05
倪瑞宏對物件斷捨離相當豁達,唯獨刷毛動物娃娃會想一下,因為每隻都是在台灣各地找到,搬運時也花了不少心力。 

人與人之間是否有一見鍾情往往難解,但倪瑞宏與物之間絕對有。她指著角落的玻璃櫃,那是2016年跨年在電線桿旁撿到的,「我一看就說天哪,這是白雪公主的棺材!就覺得必須要擁有,立刻叫了計程車,當時還有另一對情侶也準備去撿,就和他們交換眼神,告訴他們:我要!」收藏一物比一物怪,雨傘標藥局招牌、塑膠壓克力魚,甚至是印有老外模特兒的早期台灣雨衣包裝,她以「奇怪的老外穿著奇怪的雨衣」形容,現在再拿起來看仍大笑不已。

倪瑞宏_仙女收藏_06
在路邊撿到的壓克力魚。 

「我很喜歡看物件的表情,很生動、有點幽默就會想要收,而且那個幽默感是透露一點不對勁。」大四那年,她在高雄十全二手市場入手第一隻刷毛狗娃娃,那是台灣家庭代工時期常見的擺飾。買下後她帶回台北家,隔天一早被媽媽叫醒,質問為什麼有這種東西?還說以前把這個擺飾放在家裡,代表家庭有一定地位。她被說得一頭霧水,不解這對雙眼驚恐的白毛狗有什麼地位象徵,但她看上的是在精緻與科技當道的現今,粗糙製品的反差魅力,「現在壞品味很紅,但當時還沒流行,就覺得牠們有一種奇怪魔力,我沒辦法抗拒!」後來她卯起來蒐集,現在已有6組不同形貌的狗和鳥,分別在南港、北投、三峽等偏遠二手店購入,但最新的刷毛鳥竟是在台北大安捷運站路邊撿到。

倪瑞宏_仙女收藏_08
倪瑞宏喜歡蒐集1950年代美國海報女郎般的衣服。 

廢墟裡的荒謬和執念

清一色東方物件中,有一座歐式石柱顯得與眾不同,那是某一年P先生送她的生日禮物。那天她很生氣,因為P先生跟朋友去廢墟玩卻沒有找她,「我就問他們到底去哪個廢墟,查了一下資料,很久以前台灣有一個皮件品牌叫達克公爵,老闆在基隆山上開了一間山莊,裡面弄成歐洲風。有一天颱風,老闆回店查看,結果在整理時被倒下的玻璃壓死,那間店也就荒廢。他們就是跑進去這裡玩,搬出那根柱子送我。google完這個故事,又看到柱子放在房間,當晚就睡不著覺。」這才驚覺,倪瑞宏口中的廢墟不是頹廢或荒野風的打卡聖地,是真的荒廢房屋。

倪瑞宏_仙女收藏_03
台灣家庭代工時期盛行的刷毛動物娃娃為倪瑞宏的珍藏。
 

「那時一直想要做很酷炫的作品,所以很執著研究壞品味,很多壞品味物件都是從廢墟發現,因為只要有一個地方荒廢,就可以看出人類的荒謬和執念。」現在家裡仍可見從廢墟帶回的人造花,「它們想要模仿自然,最終還是被很厚的灰塵覆蓋,那個效果太美了。很多我收藏的物件,都是想要模仿一個更好的樣子,可是沒有辦法、到不了,就會有一種壞掉的感覺。」同理可見刷毛動物娃娃,再怎麼擬真也是徒勞,低階材料工法想做美夢註定了荒謬結局。

倪瑞宏_仙女收藏_02
色彩繽紛的串珠門簾上有著「囍」字。 

產品會留著時代生命力

她笑說自己的收藏是陰光普照,不只廢墟物件自帶陰氣,有次去新加坡玩,聽聞烏敏島上有一間「拿督姑娘廟」,供奉一位在當地被殺的德國女孩,且神像是一尊芭比娃娃,便興高采烈跑去朝聖,結果神像已換成木雕,令她大為失望。但她投了香油錢,帶回被當作供品的蜜粉。她還因此做了創作〈新加坡之夢〉,安排同為洋人女孩斷魂異地的台灣屏東八寶公主廟的公主,和拿督姑娘見面。

倪瑞宏_仙女收藏_04
《長腿叔叔》是倪瑞宏小時候的愛書,畫風也深受影響。 

看似怪異分歧的收藏,其實都可以在她的創作裡找到痕跡。房間裡的兩台唸佛機,是在創作《七仙女光明燈》系列時所收的,還把機器全部拆開研究構造。她古典又帶點卡通感的繪畫風格,源自珍藏的早期圖像書,《長腿叔叔》是小時候最愛,曾經被水淹過,還一頁一頁撕開拿去曬太陽搶救。她的收藏多落在1980年代或更早之前,並非鍾愛復古,而是嚮往數位化前的時代氛圍,「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人們需要一大堆其實根本不需要的東西,那些產品會留著時代的生命力,那是一種樂觀跟希望,用色都很有活力,好像未來無限美好,不像現在流行內斂簡約,給我感覺反而比較保守、沒那麼歡樂。」

倪瑞宏_仙女收藏_01
倪瑞宏家裡充滿數位化之前的各種物件。 

活著的時候讓物件去到對的地方

近期因投入蓬萊仙山電視台創作計劃,倪瑞宏搬到高雄駐地研究,台北工作室的收藏之多,自然帶不下去。「雖然我喜歡被物件圍繞的感覺,但沒有它們我好像也是活得下去。高雄的房子還是有些收藏,但沒那麼誇張了。」近期收的都是善書等平面類小物,大型物件只有一座蓬萊仙山濟公財神廟的斗燈,因為自己正在研究,不擁有一件物品怎麼行?於是到廟裡請廟公送她,結果廟公還特別選了一台比較新的贈送。從以前想要就收,到現在會冷靜思考到底是想要還是真的需要,很大的轉折是前年爸爸過世,一直到現在都在慢慢整理遺物。「突然很有感覺,一個人一生可以留這麼多東西!如果未來沒有後代,這些東西誰幫我整理?會不會就叫垃圾清理員來全部清掉?所以現在這些東西有人想要,我都會快速脫手,活著的時候趕快讓物件去對的地方。」以前喜歡在包裝紙盒上作畫的她,現在家裡有一大袋包裝盒準備回收,「前2、3年越來越往插畫發展,現在想調整回來,做自己的藝術創作。」物件的斷捨離,也把過去的自己打包道別,準備往下個階段前進了。

倪瑞宏_仙女收藏_09
倪瑞宏為唸佛機搭配主題曲,Babe Rainbow〈Something New〉和機器的神像動畫異常相配。 

 同場加映 

從廢墟撿回最怪的收藏?

三芝有一排廢墟,在裡面撿到一卷錄廣播的卡帶,帶回家聽發現是王傑的〈一場遊戲一場夢〉,好一陣子都在聽那首歌。從留下來的雜物判斷,這間廢墟應該是1980年代有錢年輕人的別墅,翻抽屜的資料,還發現大學老師的同學是住戶之一。

帶來創作靈感的收藏?

《壁報畫法大全》介紹保密防諜海報畫法,《國民名媛的婚姻大事》、《胡適和他的朋友們》有滿滿舊時人物照,還有香港1980年代恐怖漫畫集《迷離世界》。有一陣子卯起來買台灣早期女性刊物《現代女性》,插畫和故事都很喜歡,(隨便翻幾頁唸出標題)你想知道他是否處男的話、男性賀爾蒙不可亂用、怎麼樣追求布店的女店員、可以打扮得特別妖艷嗎(笑)。

倪瑞宏_仙女收藏_07
香港1980年代恐怖漫畫集《迷離世界》,黑白畫風講述玩碟仙中邪等恐怖故事,但主旨其實是勸人向善。

倪瑞宏

1990年出生於台北,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獲鹿耳門天后宮認證的有牌仙女。創作媒材包含繪畫、空間裝置、陶瓷等,常描繪人看不到或沒看過的世界。入選2019臺北美術獎、參與第29屆金曲獎插畫設計。2021年底開始在高雄駐村調查蓬萊仙山電視台歷史。

文|張以潔  攝影|KRIS KANG

想一窺更多不可思議的收藏?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 Vie 2022/3月號《任性的收藏》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史上規模最大的David Hockney登陸巴黎路易威登藝術基金會(Fondation Louis Vuitton),匯聚近70年藝術生涯、超過400件作品,從加州時期以泳池為題的一系列作品,到近年以iPhone與iPad創作的數位繪畫,展現David Hockney對於創作與創新的執著不懈。

史上最大規模的David Hockney特展

這場展覽由David Hockney親自參與策劃展覽敘事與空間配置,並與他的伴侶兼工作夥伴Jean-Pierre Gonçalves de Lima共同構思。展覽除了聚焦其過去25年的創作,也同時回顧David Hockney早期的代表性作品,帶領觀眾走進他多元且持續進化的藝術世界。他表示:「《David Hockney 25》是我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展覽,連我現在正在創作的畫作也會展出,我想這一定會非常精彩。」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David Hockney 25》展覽現場(圖片來源:Fondation Louis Vuitton)

持續帶來創新與驚喜的藝術旅程

自1960年代初嶄露頭角以來,David Hockney一直是英國當代藝術的重要代表。活躍藝壇至今超過六十年,他的創作生涯豐富且多產,無論媒材或技法皆持續創新,從未停下腳步。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David Hockney(圖片來源:Fondation Louis Vuitton)

David Hockney著迷於各種風格的藝術語言,並從自身的觀察、記憶與想像中汲取靈感。《David Hockney 25》首先以1950至1970年代的重要創作揭開序幕,像是1960年代David Hockney移居美國洛杉磯,以當地明媚的陽光、泳池與自由氛圍創作出的《更大的水花》與《藝術家的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等作品,以及《我父親的肖像》、雙人肖像系列如《克拉克夫婦與貓》等。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Christopher Isherwood and Don Bachardy(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1980至1990年代,David Hockney轉而描繪自然景觀,並持續挖掘風景畫的可能性。本展將呈現該時期代表作如《更大的大峽谷》等。

展覽的重點部分,則聚焦David Hockney近25年回到英國,於約克郡、諾曼第與倫敦的創作。在這段時期,他以色彩明亮、視角大膽的自然主題畫作為主,像是描繪春日山楂叢盛開的《五月的白花灌木》,以及巨幅冬景《沃特附近較大的樹》等,都展現了他對季節與光線變化的敏銳觀察。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May Blossom on the Roman Road(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這些畫作後來也成為David Hockney數位創作的基礎。新冠疫情期間,他以iPhone與iPad捕捉春日與重生意象的景色,透過科技筆觸描繪生活的希望,持續為人們帶來充滿驚喜的作品如《220 for 2020》系列。同時,他也持續以iPad和壓克力媒材為親友繪製肖像,並以傳統畫框裝裱數位畫作,產生時空交錯的視覺效果。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Full Bloom, 27th March 2020, No. 1(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來到展覽的尾聲,則將揭曉David Hockney自2023年7月搬至倫敦後的最新作品,其創作過程深受孟克與布萊克等人啟發,畫中結合天文、歷史、地理等元素。除此之外,David Hockney更將在此帶來他最新的自畫像,為這場規模空前的回顧之旅收尾。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After Munch: Less is Known than People Think(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史上最大David Hockney展覽現身巴黎!400+作品齊聚路易威登基金會,一次看盡70年創作軌跡
Bigger Trees near Warter or/ou Peinture sur le Motif pour le Nouvel Age Post-Photographique(圖片來源:David Hockney)

David Hockney 25

展覽日期|2025.4.9 - 2025.8.31
展覽地點|Fondation Louis Vuitton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讓自我如幻夢般流動!Ana Karkar個展《Pipe Dream》登台:以變形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台北藝廊TAO ART與巴黎瑪戈畫廊(Galerie Marguo)攜手合作,推出法裔美籍藝術家安娜・卡卡(Ana Karkar)在台灣的首度個展《Pipe Dream》。女體和女性意識,幾乎從未缺席卡卡的繪畫作品中,她們總以彷彿在「變形」中的姿態面世,情緒張力飽滿,洋溢持續蛻變、解放與創造的生命力,帶觀者墜入鴉片幻覺般的夢境,穿越現實與幻想的邊界。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狂想般的視覺語言,包裹對「自我」的見解

東西方神話、實驗電影、克林姆等維也納分離派畫家……滋養著卡卡的創作養分,引領她發展出近似「狂想」的視覺語言。她用極具流動性的筆觸描繪女體、勾勒女性意識,像是種反叛,挑戰人們對情色與親密的既定想像;也是份宣言——自我沒有固定的形式、沒有清晰的邊界,而是如花般層層綻放,在關係中不斷展開、變形與再生。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在卡卡的藝術宇宙裡,身體是承載慾望、私密記憶與心靈轉化的容器,神聖又脆弱,蘊含著人類存在的神秘想像。她透過畫作揭開一場深層的心靈召喚,引領觀者在幻象與現實之間,重新凝視身體與存在的關係,想像蛻變的可能。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Pipe Dream》探索女性形態與意識的流動

此次個展《Pipe Dream》展出的最新作品,持續探索女性形態與意識的流動性。如〈Emergence畫中濃綠與青藍色調,喚起水與生命誕生的意象,與火的元素形成對比,象徵重生與轉化的力量。畫中的赤裸女體形象,神秘而無法被定義;她內心彷彿燃燒著渴望,只為蛻變成那最真實、最自由的自己。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另一邊,〈Scales畫中女人的臉龐被飄逸頭髮所環繞,形態如火焰、煙霧或盤旋的蛇,白與紫的色彩對比空靈而神秘,營造近乎神話般的場景。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藝術風格受維也納分離派、實驗電影啟發

卡卡的創作深受維也納分離派的影響,也受到地下電影與實驗電影的啟發。她筆下的裸體畫作中,糾纏扭曲的身體構成一場如死亡之舞般的景象,強烈筆觸令人聯想到埃貢·席勒(Egon Schiele);激情而自由的氛圍、裝飾性與感官性兼具的視覺語彙,則呼應了克林姆(Gustav Klimt)的《吻》。畫中的敘事風格靈感來自多位導演,從寺山修司、布萊恩·狄帕瑪(Brian De Palma)到達利歐·阿基多(Dario Argento),以及眾多當代攝影師與她私人收藏的情慾圖像。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不論是技術上的探索還是角色的奔放張狂,都讓卡卡的繪畫像是一種「解放性的表達行動」,延續了舊金山迷幻藝術對維也納分離派的再詮釋。這樣鮮明的個人風格,根植於卡卡的生活背景,她出生並成長於舊金山,從舊金山藝術學院、巴黎索邦大學、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畢業後,曾進入Louis Vuitton總部工作,於影像製作和數位媒體部門任職7年,現定居於巴黎。舊金山與巴黎的人文風貌、科班出身及工作經歷,皆深深影響她的創作。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在畫中創造「心裡空間」

瑪戈畫廊共同創辦人Vanessa Guo認為,「卡卡畫的不是單純的身體,而是一種不斷變化的狀態——她的每一幅畫都像是一場關於慾望、轉變,還有被看見時那種既興奮又不安的夢。她用一種流動的女性視角,創造了一個心理空間,在那裡,身體不再是固定的,而是不斷變化、彼此交織,充滿了慾望、神話和記憶的張力。」

TAO ART推藝術家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以流動女體挑戰對情色和親密的既定想像
(圖片提供:TAO ART)

Ana Karkar台灣首展《Pipe Dream

展期|2025.05.0707.12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11:0019:00

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