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øhetta改造挪威80年歷史海水浴場!自冰河時期岩石、磅礡海岸景觀汲取靈感

Knubben

挪威臨海城市阿倫達爾(Arendal),曾有座海水浴場「Knubben」佇立港邊,過去是鎮上著名的象徵性地標;2021年,挪威知名建築事務所Snøhetta,接下改造Knubben的任務,為這座閒置以久的浴場注入活水,並計畫在2023年建成,作為阿倫達爾建鎮300週年的美好賀禮。

knubben6
挪威阿倫達爾「Knubben」海水浴場至今已有80年歷史

Snøhetta:「挪威功能主義建築代表作之一」

這座海水浴場歷史可追溯至1937年,最初為當地游泳俱樂部所用,在此進行跳水比賽、游泳訓練等水上活動,但在十年後就宣告關閉,直至1960年代才改作爵士俱樂部重新開業,但為期不長,再次關門後至今已閒置約半世紀。而其建築原貌簡潔俐落、場域精巧而優雅,由建築師Ketil Ugland操刀設計,被Snøhetta認為是挪威功能主義公共建築的代表作之一。

knubben2

因此,Snøhetta最初希望能以修復形式重現Knubben,但在多方研究與評估後,發現此處因歷經拆建且年久失修,必須進行大規模改造,除重新規劃水上活動設施之外,也須融入其他機能,讓此處重生為更具公共性、足以滿足在地居民與遊客休憩需求的多用途場所。

knubben4
Snøhetta操刀Knubben改造計畫

從自然景觀汲取設計靈感

雖需大規模翻修,Snøhetta仍保留部份具紀念性的重要元素,並透過新設計回應舊建築與在地紋理,自挪威東南海岸景觀以及末次冰期遺留的岩石汲取靈感,重塑浴場樣貌。Snøhetta以宛如等高線的密集紋樣,讓層層台階在鋼構基礎上漸漸升起,於海面形成寬敞人工平台,外觀細節巧妙還原末次冰期岩石特徵,如帶磨損痕跡的粗獷質感,以及柔軟凹凸表面所形成的自然留白。

knubben5
Snøhetta以狀似等高線的輪廓呈現Knubben新貌

水上運動 X 表演複合式空間

機能方面,Knubben原設有兒童游泳池、售票亭、更衣間和一座在1980年代被拆除的10米跳台,Snøhetta不僅計畫重建全新跳水平台,也將場域機能擴張,增加圓形劇場、露天舞台等戶外場域,並在室內規劃餐廳、更具私密性的音樂表演空間,為阿倫達爾打造符合當代生活型態的複合式場域。來到這裡,人們能享受音樂表演與水上設施帶來的多元樂趣,也能登上海岸高台觀浪、在階梯漫步感受海風吹拂,沈浸於遼闊海洋帶來的舒心感。Knubben預計於2024年重新開放,勢必將成為挪威引人注目的嶄新地標。

knubben3
戶外露台

knubben1
設於海岸邊的高檯

資料、圖片|Snøhetta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眠豆腐首家海外旗艦店登陸東京!TORAFU ARCHITECTS打造如家般溫馨的「SLEEPY TOFU HOUSE」空間

眠豆腐首家海外旗艦店登陸東京!TORAFU ARCHITECTS打造如家般溫馨的「SLEEPY TOFU HOUSE」空間

創立於2018年的台灣寢具品牌「眠豆腐 Sleepy Tofu」,於2025年5月在東京南青山開設首間海外旗艦店「SLEEPY TOFU HOUSE」,並邀來TORAFU ARCHITECTS打造海外首店空間。

延續品牌「為忙碌的日常帶來留白,讓生活更加柔軟」的理念,SLEEPY TOFU HOUSE 是一間以「家」為靈感打造的旗艦店:從玄關、客廳、餐廳、書房、臥房、到中心的TOFU ROOM 親子友善空間,讓來訪者如同在朋友家般自然地坐下、躺下、好好放鬆,不被打擾地好好體驗各項產品。

成立7年的「眠豆腐」,3年前進入日本市場,終於把第一間海外店開進了東京設計家具品牌林立的南青山街區。(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成立7年的「眠豆腐」,3年前進入日本市場,終於把第一間海外店開進了東京設計家具品牌林立的南青山街區。(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TORAFU ARCHITECTS打造店空間

眠豆腐新店選址東京設計家具品牌林立的南青山街區,鄰近表參道與外苑前。而此次眠豆腐團隊攜手TORAFU ARCHITECTS 的鈴野浩一先生,以「家是一個不用思考就可以好好放鬆的居心地」重新定義什麼是床墊品牌的旗艦店。SLEEPY TOFU HOUSE 以「TOFU ROOM」親子空間為中心,有著大開窗與自然光可以看見外面的綠意,仿照實際住家空間,打造開放又有安全感的療癒動線,讓來訪的客人能自在地接觸眠豆腐的各項產品,在各區域之間溫柔地轉換放鬆的心情。

眠豆腐團隊邀來TORAFU ARCHITECTS打造海外首店空間。(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眠豆腐團隊邀來TORAFU ARCHITECTS打造海外首店空間。(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以豆腐形象為靈感的獨立空間

而「TOFU ROOM」也以品牌標誌性的豆腐形象為靈感,白色圓角方體內部配置小椅與小書桌,彷彿是一間為孩子打造的獨立空間。四周開有小窗,小朋友可以從中探頭,眺望整間店內的景致。間接照明灑下柔和層次的光線,營造出被光與空氣包覆般的安穩感。正面刻有 SLEEPY TOFU 標誌中的童趣笑臉,點綴整體空間的氣氛更為溫柔可愛。

「TOFU ROOM」以品牌標誌性的豆腐形象為靈感,白色圓角方體內部配置小椅與小書桌,彷彿是一間為孩子打造的獨立空間。(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TOFU ROOM」以品牌標誌性的豆腐形象為靈感,白色圓角方體內部配置小椅與小書桌,彷彿是一間為孩子打造的獨立空間。(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四周開有小窗,小朋友可以從中探頭,眺望整間店內的景致。(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四周開有小窗,小朋友可以從中探頭,眺望整間店內的景致。(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提供台灣茶飲與甜點

另一個亮點是提供台灣茶飲與甜點的廚房區,櫃體使用100%回收棉被壓製而成的板材,自然的材質感呼應空間的溫柔基調。地板鋪設楓木,窗簾與地毯則選用來自鄰近的丹麥知名織品品牌「Kvadrat」,與眠豆腐一樣,透過素材本身與色彩展現產品安穩柔和的質感。

眠豆腐更準備來自台灣的季節茶飲與甜點,讓人邊吃邊躺邊聊天,無論是來體驗寢具,或只是逛街經過想歇口氣,都能自在停留。(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眠豆腐更準備來自台灣的季節茶飲與甜點,讓人邊吃邊躺邊聊天,無論是來體驗寢具,或只是逛街經過想歇口氣,都能自在停留。(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SLEEPY TOFU HOUSE空間中亦點綴著陳列軟裝師作原文子細緻挑選的設計小物,不著痕跡地將生活感與品味融入其中,讓這裡不僅僅是一間展示空間,更是一種能實踐於日常生活的提案。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圖片提供:眠豆腐、攝影:Norio Kidera)

SLEEPY TOFU HOUSE(スリーピー・とうふ ハウス)
地址:〒107-0062 東京都港区南青山3-4-6 青山346ビル 2F 
營業時間:12:00-19:00(週二三公休) 
IG@sleepytofu_jp

資料提供|眠豆腐、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學美.美學6.0」首波改造案例亮點!打破框架的生態行動博物館、猶如營地的童軍學習基地

「學美.美學6.0」首波改造案例亮點!打破框架的生態行動博物館、猶如營地的童軍學習基地

由教育部指導、台灣設計研究院主辦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邁入第6年,今年依教學目標與場域功能分為5大主題:「創意舞台」、「支援與關懷」、「開放與在地」、「多元探索」與「教師成長」。而本篇介紹的臺北市西湖國小與新北市青山國中小,為「支援關懷」及「多元探索」兩大主題的學習現場改造,一同見證設計如何支持教學創新的實踐。

隨著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邁向第三階段,教育現場與設計共創也逐步深化的當下,空間不再只是學習的容器,更可以是激發教與學不斷循環互動的媒介。由教育部指導、台灣設計研究院主辦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自108年起即致力改造兼備美感、機能,以及具有「賦能」潛力的創新學習環境,讓老師得以發展教育的多元型態,學生能夠伸展學習的多重樣貌。從課程設計、教學活動、教材工具到使用行為,逐一拆解後轉化為環境設計具體元素,打造未來學習場景。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今(114)年計畫邁入第六年,改造案例呈現更多樣的核心議題,依教學目標與場域功能分為五大主題:「創意舞台」、「支援與關懷」、「開放與在地」、「多元探索」與「教師成長」等,除了回應教育現場所面對的變化,也進一步反映未來的教育趨勢。尤其近年來校園輔導諮商與特殊教育的需求不斷攀升,如何提供更溫暖、適切的「支援與關懷環境」是亟需面對的課題;同時因應108課綱的推動發展,更強調不同專業學科在創新場域的「多元探索學習」。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而首波改造案例的現場直擊於5月8日(四)實地走訪臺北市西湖國小新北市青山國中小,深入探訪「支援關懷」及「多元探索」兩大主題的學習現場改造,見證設計如何支持教學創新的實踐。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臺北.西湖國小:以可移動的展示牆,打造「生態行動博物館」

臺北市西湖國小鄰近金面山、大溝溪與基隆河,擁有豐富生態資源,不僅長期耕耘生態教育,也致力於發展相關資優課程。然而原本作為資優班生態教學基地的專科教室因格局與設備老舊、管線混亂,影響視覺與收納功能,不僅無法滿足孩子們的特殊學習需求,也讓老師的創新教學無法盡情施展。

臺北市西湖國小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臺北市西湖國小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臺北市西湖國小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臺北市西湖國小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團隊「Theout Studio無制設計」以「行動博物館」為概念核心,建構「一道可移動的展示牆」打破空間內外的界定劃分。原本制式的教室透過櫃牆的位移切換空間分區,讓小組討論、生態營隊、團體發表更能彈性、自由地進行。為櫃體量身打造的可調式旋轉層板,師生也可依照作品成果與教學情境調整不同呈現角度,創造豐富的視覺體感,並結合後方標本燈箱與洞洞板,展現學習成果也提升空間儲納功能。

無制設計打造可移動的展示櫃,可陳列學生作品。(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無制設計打造可移動的展示櫃,可陳列學生作品。(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可移動的展示櫃將教室空間一分為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可移動的展示櫃將教室空間一分為二。(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示櫃上方搭配感應式燈具系統(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示櫃上方搭配感應式燈具系統(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教室的外部,則利用金屬沖孔板與洞洞板,統合天花與走廊兩側的視覺與機能,形成從室內展牆連貫延伸至室外環境的展示舞台。不僅回應資優教學的特殊需求,也成為融合自然知識、展現學生自信與研究力的「百變學習場景」。

教室入口處(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教室入口處(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重新規劃教室廊道空間打造不一樣的端景(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重新規劃教室廊道空間打造不一樣的端景(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青山國中小:把後山森林帶進學校,建構沉浸式童軍學習基地

位於新北市汐止區的青山國中小積極發展童軍課程,師生們一直期待能擁有一間兼具教學、實作訓練與交流功能的特色教室。由於當地多雨,許多野外求生、搭帳與團康活動等須轉移至室內進行,但受制於空間侷限、收納不足、家具笨重等問題,難以完整體驗童軍教育所強調的自我探索、實作行動與團隊精神。

青山國中小童軍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童軍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童軍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童軍教室改造前(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團隊「317studio易其設計」以「青山森林」為構想主軸,將童軍教室打造成一座沉浸式探索基地。走進教室就像抵達營地般,映入眼簾的是以營繩纏繞天花板木作構造,一繩到底、拉攏而成的一頂大營帳,同時天花與牆面上也鑲嵌多組由學生參與製作的壓克力植物標本,將戶外自然景致引入室內,營造專屬童軍文化的空間語境。

「青山森林」教室外立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森林」教室外立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一繩到底纏繞而成的天花室內營帳(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一繩到底纏繞而成的天花室內營帳(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演、大型器材教學(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演、大型器材教學(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透過設計轉化空間語言,改造後的童軍教室不再只是靜態授課的傳統場域,而是一個能支持團康、實作、社團或校際交流等多元活動的沉浸式體驗基地。

移動便利、組裝彈性之課桌椅(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移動便利、組裝彈性之課桌椅(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童軍繩結練習情境(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童軍繩結練習情境(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層板區可收納、展示教具(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層板區可收納、展示教具(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植物壓克力板展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植物壓克力板展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活動推車方便擺放教具、童軍課程材料等(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活動推車方便擺放教具、童軍課程材料等(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學美場景 Action!」年度成果展覽登場

另外,教育部及台灣設計研究院將自5月27日至7月27日在台灣設計館(位於臺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內)推出「學美場景 Action!」年度成果展覽,透過更多的校園美感設計改造案例,探索教育與設計的對話與共創,呈現學習環境更豐富、多樣的可能。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改造後的西湖國小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青山國中小改造後的童軍教室(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學美場景 Action!
展覽期間:2025/5/27 (二) – 2025/7/27 (二)
展覽地點:台灣設計館 03 展間(松山文創園區)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及端午節休館)
免費參觀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