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2024巴黎奧運即將於下個月正式揭幕,各國好手們也將於7月18日起陸續入住。本屆,建築團隊充分利用城市中的既有建築,更在設計過程中兼具選手需求與未來用途考量,讓建築達到永續、與自然並存,成為巴黎的一道永久風景。

奧運選手村裡有什麼?

2024巴黎奧運共有三座選手村,此外在法國境內其他比賽場地周圍也設有衛星選手村。在奧運與帕運期間,這些選手村將接待超過22,000名運動員和隨行人員。主要選手村位於巴黎北部的塞納河岸,除了居住設施外,選手村餐廳每日供應高達六萬頓餐點,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口味菜色,並定期更換菜單,以滿足所有運動員的飲食和營養需求。選手村內也設有24小時健身房、醫療診所、社交俱樂部、信仰中心、美髮沙龍、郵局及各式商店。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2024巴黎奧運主要選手村位於巴黎北部的塞納河岸。(圖片來源:Paris 2024)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除了居住設施外,村內生活機能一應俱全。(圖片來源:Paris 2024)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在奧運與帕運期間,選手村將接待超過22,000名運動員和隨行人員。(圖片來源:Paris 2024)

利用城市現有建築

本屆選手村大量運用城市中的既有建築,像是由法國導演盧貝松所創立的「Cité du Cinéma」製片廠,就被改造成24小時營業的超大餐廳;附近幾個導演工作室和大型閒置空間,則作為選手訓練室使用。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Cité du Cinéma」製片廠在奧運期間化為24小時餐廳。(圖片來源:Paris 2024)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內部。(圖片來源:uapS)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內部。(圖片來源:uapS)

「我們的目標是利用現有的資源,盡可能控制和減少碳足跡,」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主任Laurent Michaud表示,「因此大部分的服務將在既有的建築物中進行。」

同時考量奧運需求與未來發展

往屆奧運通常在賽事結束後,才開始思考如何處置奧運會留下的建築。不過,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從規劃初期便已考慮未來用途,將其設定為住宅社區及商辦空間。

奧運期間的需求與未來發展都在設計過程中被納入考量。現階段因應選手住宿需求,建築團隊在某些公寓內增建臨時隔間以增加臥室數量。未來,社區內每戶都將擁有溫馨的廚房與客廳區域,配備完善的廚房設備,管線、電力配置等都無需再做更動;房內鋪有鑲木或磁磚地板,牆壁粉刷成白色,還有可欣賞景觀的小陽台;選手村內的健身房、綠地,甚至當地商店等設施,將來也都能沿用。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未來將作為住宅社區及商辦空間使用。(圖片來源:uapS)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奧運期間的需求與未來發展都在設計過程中被納入考量。(圖片來源:uapS)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未來,社區內每戶都將擁有溫馨的廚房與客廳區域,配備完善的廚房設備。(圖片來源:uapS)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每戶皆有可欣賞景觀的小陽台。(圖片來源:uapS)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以柔和的春日色系打造。(圖片來源:uapS)

採用永續材料,與自然共生

建造過程的永續性,也是2024巴黎奧運團隊的關注重點之一。建築頂樓設置了昆蟲和鳥類棲息的空間,向大自然生態開放;建材多選用木材和其他有機來源的材料,幫助適應並減輕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家具部分也精心挑選,提供給奧運選手的床架以紙板製成、床墊則由回收漁網打造,賽事結束後都能再被回收利用。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建造過程的永續性,也是2024巴黎奧運團隊的關注重點之一。(圖片來源:uapS)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建築團隊多選用木材和其他有機來源的材料,幫助適應並減輕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圖片來源:uap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轉播建築設計現場!海澤維克打造「Making House」開放式工作室,啟發下一代投入設計

海澤維克新工作室「Making House」:不只是辦公室,更是面向大眾的創意交流平台

海澤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以富實驗性的建築作品聞名,令人不禁好奇,這些打破常規的創意都在什麼樣的地方發生?近日團隊揭曉位於倫敦的全新工作室「Making House」,這裡不只是夥伴們的辦公空間,更是面向社區、對大眾敞開的創意交流平台——大面玻璃窗邀人們窺探設計工作現場、預約制展間展出歷年代表作,不僅要讓更多人認識海澤維克的建築哲學,更期待啟發下一代投入設計。

海澤維克新工作室「Making House」:不只是辦公室,更是面向大眾的創意交流平台
(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攝影:Raquel Diniz)
海澤維克新工作室「Making House」:不只是辦公室,更是面向大眾的創意交流平台
(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攝影:Raquel Diniz)

為「團結」而生的新空間

Making House」坐落於倫敦國王十字(King’s Cross)的核心地帶,距離海澤維克工作室原本的辦公室不遠,步行5分鐘就能抵達。為何要打造新的工作空間?工作室合夥人Neil Hubbard表示,COVID-19疫情導致工作模式轉變是一大原因,「疫情讓我們更認知到團結的重要性。」且近年團隊規模擴張,新空間能將所有夥伴聚集在同一屋簷下共創,培養更強烈的團隊意識。

海澤維克新工作室「Making House」:不只是辦公室,更是面向大眾的創意交流平台
(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攝影:Raquel Diniz)
海澤維克新工作室「Making House」:不只是辦公室,更是面向大眾的創意交流平台
(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攝影:Raquel Diniz)

面向大眾,建築設計現場「即時轉播」

在海澤維克工作室進駐前,「Making House」所在建築曾是時尚品牌Diesel的辦公室。最初這是一棟兩層磚砌建築,Diesel進駐後為其增設了膠合層壓木材(GLT)屋頂,在原本濃厚的工業氣息上注入一絲溫潤。海澤維克團隊接手後,幾乎保留建築外觀原貌,僅為入口新建一扇木質雙開門,並在一樓增設大量的玻璃窗,將原先封閉、隱密的工作現場對城市開放,邀人們行經此處時從外向內望,參與建築孵化的過程,與團隊一同感受創造的樂趣。

海澤維克新工作室「Making House」:不只是辦公室,更是面向大眾的創意交流平台
(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攝影:Raquel Diniz)

預約制展間:集結海澤維克歷年代表作

大眾不僅能透過玻璃窗看進工作室,也可申請參觀位於一樓的展間。這裡集結海澤維克工作室歷年作品,小至造型奇特的電梯按鈕,大至倫敦雙層巴士「New Routemaster」及世界各地建築專案的模型,一路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學中心、紐約Vessel等近年廣為人知的代表作,回溯至Thomas Heatherwick1993年設計的首件建築作品,完整呈現海澤維克從個人到團隊、數十年來的創意脈絡。

海澤維克新工作室「Making House」:不只是辦公室,更是面向大眾的創意交流平台
(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攝影:Raquel Diniz)

無牆辦公空間:開放、靈活,體現夥伴多元文化背景

工作室夥伴的新辦公空間則位在二樓,有別於過去依據功能劃分出多個辦公室,這次牆壁、隔間全被打掉,創造更開放、靈活的無牆工作環境,並提供多種辦公桌配置,滿足單獨辦公、團隊腦力激盪等工作情境。Neil Hubbard特別提到,工作室夥伴的文化背景多元,為了尊重並體現這項特質,特意讓辦公室格局保持簡單,交由夥伴為此注入靈魂、填充樂趣,像裝飾家裡一樣佈置自己的工作空間,因此可見木質層架上擺滿夥伴們的私人收藏和靈感小物。

海澤維克新工作室「Making House」:不只是辦公室,更是面向大眾的創意交流平台
(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攝影:Raquel Diniz)
海澤維克新工作室「Making House」:不只是辦公室,更是面向大眾的創意交流平台
(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攝影:Raquel Diniz)

終極使命:啟發下一代投入設計

Making House」不只是單純的辦公場域,更體現海澤維克近年積極推廣的「人本建築」理念,主動親近社區,也歡迎大眾參與其中。為進一步實踐理念,工作室推動為期3年的「In The Making」創意教育計畫,將觸及6001014歲的青少年,鼓勵他們挖掘自己的創造力。談及「Making House」的使命,Thomas Heatherwick說:「對我來說最美好的成果,是未來那些致力讓世界更貼近人性、更令人感到愉悅的工作者會說:『我記得曾經過這,從窗戶望進去的那一刻,讓我對設計萌生興趣。』」

海澤維克新工作室「Making House」:不只是辦公室,更是面向大眾的創意交流平台
(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攝影:Raquel Diniz)
海澤維克新工作室「Making House」:不只是辦公室,更是面向大眾的創意交流平台
(圖片來源:Heatherwick Studio/攝影:Raquel Diniz)

資料來源|Heatherwick Studio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獻給所有人的「Play Pavilion」:英國建築大師Peter Cook × 蛇形藝廊 × 樂高,打造一座繽紛多彩的互動遊戲亭

獻給所有人的「Play Pavilion」:英國建築大師Peter Cook × 蛇形藝廊 × 樂高,打造一座繽紛多彩且具互動性的遊戲亭

由蛇形藝廊(Serpentine)、樂高集團(LEGO Group)攜手英國建築大師Peter Cook設計的「Play Pavilion(遊戲亭)」,於今(2025)年6月11日正式開放。Play Pavilion為一座擁有繽紛色彩、融合樂高積木且富有互動性的藝術裝置,邀請人們以嶄新的方式體驗遊戲的魅力。

「藝術應向所有人開放」

位於倫敦肯辛頓花園的蛇形藝廊(Serpentine Galleries),分為南館(Serpentine South)與北館(Serpentine North),兩館距離不遠,分別位於蛇形橋(Serpentine Bridge)的兩側。而展館每年會舉辦藝術、設計、建築、表演與社區計畫等多元的主題內容。尤其每年夏天,蛇形藝廊會邀請享譽國際的建築師設計一座全新的展亭(Pavilion),以做為交流空間與現場活動場地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蛇形藝廊秉持「藝術向所有人開放」為理念,自1970年開館以來,一直是對大眾免費開放的藝術空間,不僅吸引許多國外參觀者造訪,也與在地社群保持著深厚的連結。

由Peter Cook設計的Play Pavilion,於6月11日「世界遊戲日(World Play Day)」正式揭幕。(圖片來源:Serpentine、攝影:Andy Stagg)
由Peter Cook設計的Play Pavilion,於6月11日「世界遊戲日(World Play Day)」正式揭幕。(圖片來源:Serpentine、攝影:Andy Stagg)

除了蛇形藝廊展亭,還有⋯⋯?

而在今年夏季,除了孟加拉建築師Marina Tabassum設計的蛇形藝廊展亭,還有一座由曾於2002年榮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RIBA)最高榮譽皇家金獎(Royal Gold Medal)的建築大師Peter Cook所打造的Play Pavilion。

→ 「2025蛇形藝廊展亭」開放參觀!孟加拉建築師Marina Tabassum將南亞傳統婚宴帳篷,化為木構時空膠囊

坐落蛇形藝廊南館(Serpentine South)旁的Play Pavilion,為蛇形藝廊公共藝術計畫的一部分,旨在歡迎家庭、青少年與年輕族群透過以休閒與娛樂為核心的活動形式,重新思考參與藝術的方式。事實上,早在2022年,蛇形藝廊便曾與London Lions Basketball Club、藝術家Alvaro Barrington與在地組織合作打造一座獨特的籃球場,提供人們一處開放的遊戲場域,也為當地社區注入創意與活力。

2022年,蛇形藝廊曾與London Lions Basketball Club、藝術家Alvaro Barrington與在地組織合作打造一座獨特的籃球場。(圖片來源:Serpentine)
2022年,蛇形藝廊曾與London Lions Basketball Club、藝術家Alvaro Barrington與在地組織合作打造一座獨特的籃球場。(圖片來源:Serpentine)

佇立於綠意公園中的橘色遊樂場

而此次由Peter Cook打造的Play Pavilion,便以吸睛的亮橘色外觀佇立於綠意公園之中,其運用同樣繽紛的樂高積木裝飾的局部,構成立體凸出且宛如地景起伏的牆面,吸引人們以手觸摸、接近展館,甚至展亭內還有一面可打造樂高創作的牆面,歡迎大小朋友走進其中探索遊戲所蘊含的的創意與可能性。

Play Pavilion以吸睛的亮橘色外觀佇立於綠意公園之中。(圖片來源:Serpentine、攝影:Andy Stagg)
Play Pavilion以吸睛的亮橘色外觀佇立於綠意公園之中。(圖片來源:Serpentine、攝影:Andy Stagg)
Play Pavilion將樂高積木融入設計之中,打造一處沉浸式空間,讓來訪者可以在空間中探索創意遊戲的力量。(圖片來源:Serpentine)
Play Pavilion將樂高積木融入設計之中,打造一處沉浸式空間,讓來訪者可以在空間中探索創意遊戲的力量。(圖片來源:Serpentine)
(圖片來源:Serpentine、攝影:Andy Stagg)
(圖片來源:Serpentine、攝影:Andy Stagg)

靠近一點,還有更多驚喜

關於此次的合作,Peter Cook提到,「Play Pavilion就像是一座『劇場』,遠看是引人好奇的神秘造型,近看則可透過牆面大小不一的孔洞窺見內部活動,彷彿在對人們說『靠近一點,還有更多驚喜』。或許會有個孩子從滑梯中滑出,另一人從地上的洞口爬出,顛覆人們對入口的既定印象。甚至某個嘴巴形狀的開口可能會傳來歌聲或表演的聲音,讓在外面的觀眾也能獲得樂趣。」

孩子們可能從溜滑梯中溜出,也可能從地板上的洞口爬出,顛覆人們對入口的既定印象。(圖片來源:Serpentine)
孩子們可能從溜滑梯中溜出,也可能從地板上的洞口爬出,顛覆人們對入口的既定印象。(圖片來源:Serpentine)

在這裡,「遊戲」既是一種探索的方法,也是一處想像的場域。Play Pavilion打破藝廊界線、延伸至肯辛頓花園之中,體現了蛇形藝廊與樂高集團的共同願景:透過遊戲、創意與實驗精神,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Play Pavilion外觀(圖片來源:Serpentine、攝影:Andy Stagg)
Play Pavilion外觀(圖片來源:Serpentine、攝影:Andy Stagg)

Play Pavilion
2025/6/11~8/10
地點:倫敦肯辛頓花園
免費開放
更多資訊可點此查詢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