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順應環境,不做進犯街景的零售店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品牌做到什麼程度算是成功?成為特定風格的代名詞,該算得上一種。深棕琥珀瓶、物件大量重複的陳列、木質草本香、都市裡的禪意空間……,當感官接收到這些,你會不會不自覺形容「這很Aesop」?這些符號得以深植人心,Aesop散落於世界各地的店鋪功不可沒。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圖片來源:Aesop)

不做沒靈魂的零售店

「想到Aesop會變成一間沒有靈魂的連鎖店,我就感到非常害怕!」——Aesop共同創辦人Dennis Paphitis

Aesop每家門市各異其趣,總能順應所在街廓的風情,長出貼合地方的樣子,感性得各有姿態,而非蠻橫地闖入街景;更厲害的地方在於,它們同時保留了品牌自身的符號與風格,具備實驗室般的理性,即便門口不掛Logo,也能一眼認出。這是怎麼辦到的?我們請Aesop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來聊聊,Aesop的空間風格如何煉成?作為一座城市的「新訪客」,又是怎麼透過空間設計轉譯地方文化?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台北大安概念店。(圖片來源:Aesop)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圖片來源:Aesop)

建築師的空間設計之道

Marianne的背景養成多元,出身法國的她是名建築師,生涯始於Louis Vuitton,後轉往Phoebe Philo時代的Céline,參與其重返英國市場的倫敦蒙特街(Mount Street)旗艦店設計。2016年,她離開時尚界轉向Aesop,搬到紐約為品牌重整美洲的店鋪設計團隊,也提升顧客體驗、環境永續在店鋪中的份量;2023年被任命為全球銷售設計總監,目前定居巴黎。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圖片來源:Aesop)

雖生涯遊走於建築、設計與時尚之間,影響Marianne最深的始終是象徵初心的建築。聊到創意路上的啟蒙,她提到了幾位20世紀建築大師,如功能主義建築巨擘柯比意(Le Corbusier)、取法自然為北歐風格奠基的Alvar Aalto、將義大利建築傳統揉入巴西風土的Lina Bo Bardi等,「他們以非常清晰的參數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為現代建築打下基礎。隨著經驗的累積,我對他們的作品有了更多理解,看見我在學生時期無法體會的細節和複雜性,也越能欣賞他們的成就。好比說我每次重返柯比意的拉圖雷特修道院(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都會發現新的、令人讚嘆的東西。」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法國里昂拉圖雷特修道院(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圖片來源:Le Corbusier World Heritage/攝影:Olivier Martic Gambier)

形隨機能、永續有機,認真聽地方的故事

恰巧的是,這三位建築師的特質,似乎都反映於Aesop的店鋪美學:柯比意屏除多餘裝飾重功能的思維、Alvar Aalto引入自然的有機美學、Lina Bo Bardi對地方故事的細微觀察;近年讓Marianne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日本吉祥寺店,正揉合了三者。

2023年,Aesop邀請長坂常(Jo Nagasaka)率領的Schemata建築事務所,一同打造東京吉祥寺店,這是雙方繼Aesop日本首店——青山店,睽違13年再次合作。從青山到吉祥寺,他們用回收木材串起過去與現在。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東京吉祥寺店。(圖片來源:Aesop)

2010年,我們(為青山店)選用了回收木材,透過木質的美感,為感官帶來美好感受;2023年,我們再次選擇回收木材,對環境影響較小,也保留了社區的故事。」Marianne回憶,「當時長坂常向社區詢問,吉祥寺方圓五公里內有沒有房屋計劃拆除,剛好有間60年歷史的木屋要打掉重建,這正好符合我們的需求:房子離店只有2.7公里,還有品質完好、可以回收利用的大量木材。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東京吉祥寺店以回收木頭為材。(圖片來源:Aesop)

正式動工後,AesopSchemata團隊帶著明治大學建築系學生到拆屋現場,從木屋結構中救出可以用的木樑、柱子,接著用人力車運送到店內,才進行鋸木和加工,避免另外的運輸需求,「那趟經過吉祥寺街道和公園的路程,就像是一場盛大的遊行,」彷彿歡迎Aesop進駐社區,也慶祝老屋重獲新生。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東京吉祥寺店由品牌與Schemata建築事務所、明治大學建築系學生一同打造。(圖片來源:Schemata Architects)

順應環境,請在地團隊做「文化譯者」

再望向Aesop今年6月剛在北京開的第一家店——王府中環19號府店,同樣體現與在地團隊和環境的緊密關係。這間店坐落於中國明、清時代滿是皇家貴族宅邸的王府井街區,改建自一棟舊王府,由於這是Aesop首次落地北京,Marianne認為有在地團隊的加入是必要,「我們要尋找具有豐富零售設計經驗,而且對中國文化充滿熱情的建築師,能用現代技術重新詮釋傳統的中國美學。」而最終滿足Aesop所願擔綱「文化譯者」重任的是刷刷建築(Atelier suasua)。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北京王府中環19號府店。(圖片來源:Aesop)

籌備初期,Aesop邀請刷刷團隊到日本參訪多家門店,加深對品牌文化和零售營運的理解。為什麼是日本?主要是日本市場已發展成熟,能清晰、全面展現Aesop的核心理念和美學。

回到北京著手設計的第一步,雙方先梳理舊王府的建築形式,其格局為傳統四合院——正房、東廂房、西廂房等繞著庭院而建——這一切看在Marianne眼裡是這樣的:「每個建築物獨立存在,層次分明,而且在親密和隱私之間達到平衡。」且她認為,四合院作為中國北方的住宅形式,長時間經居民根據生活需求逐步改良,早已將地理氣候、地域文化、使用者習慣等融會貫通,擁有熟悉在地、也為在地熟悉的優勢。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北京王府中環19號府店內部空間。(圖片來源:Aesop)

既然如此,大幅更動顯得多餘。於是,Aesop選擇順應在地人的生活智慧,大量保留四合院原始結構,遵循佈局,將正房、東西廂房在傳統住家擔綱的任務,對應至現代Aesop門店所需要的營運功能,比如過去常用來接待客人的正房,現在是Aesop夥伴帶著訪客洗手、體驗產品的地方;昔日是主人起居空間的東西廂房,則是較為私密的香氛體驗、個人諮詢水槽區。

這樣的設計串連了昔與今,讓訪客在今時與Aesop接觸的當下,也能有夢回舊時王府的感受。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北京王府中環19號府店香氛體驗空間。(圖片來源:Aesop)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北京王府中環19號府店。(圖片來源:Aesop)

店裡家具的靈感也來自北京:庭院裡,老北京用來遮蔭的「涼棚」化為香雲紗點綴的半戶外空間,一旁的茶臺模擬舊時市場的餛飩攤,一對青石水槽令人聯想中國古建築常見的金魚池,共築一片安謐靈動的風景;屋內的私密體驗座席,造型發想自中國明、清宮廷常見的「拔步床」,而周圍滿佈的琥珀色玻璃磚,則致敬北京引以為傲的磚瓦工藝。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北京王府中環19號府店庭院融入老北京涼棚意象。(圖片來源:Aesop)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北京王府中環19號府店融入拔步床意象的私密體驗空間。(圖片來源:Aesop)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北京王府中環19號府店致敬北京磚瓦工藝的玻璃磚牆。(圖片來源:Aesop)

Aesop在台灣,茶街、糖廠、海岸線都成靈感

從上面兩個案例,不難看出Aesop在梳理在地文化時的「誠懇」,讓我們把視線拉回台灣的門店,或許會更有共鳴。在台北,永康概念店靈感來自永康街曾盛行的茶館,以綠色調呼應茶葉色彩;新光三越A8店把米棕色調、整齊排列的磁磚組隊,重現20世紀末台灣圖書館建築,致敬「台灣圖書館之母」王秋華建築師。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台北永康概念店以街上曾盛行的茶館為發想。(圖片來源:Aesop)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台北新光三越A8店致敬台灣20世紀末圖書館建築。(圖片來源:Aesop)

在台中,LaLaport店從鄰近商場的製糖廠尋得靈感,以金屬材質呼應工廠意象,利用甘蔗渣製成可再生建材致敬製糖歷史。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台中LaLaport店以鄰近商場的製糖廠為發想。(圖片來源:Aesop)

在高雄,先有鄰近港區的漢神百貨店,牆面覆上用水庫淤泥加工製成的水泥砂,創造如旗津海岸線的自然紋理;後有義享天地店汲取在地的鋼鐵工業意象,用鍍鋅鋼管、棘輪綁帶……等常在工業運輸過程中用於固定貨物的材料,創造出洗鍊帶點粗獷的視覺效果,再搭配天鵝絨平衡畫風,讓空間保持Aesop一貫的寧謐。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高雄漢神百貨店用再生水泥砂創造有機紋理,呼應旗津海岸線景觀。(圖片來源:Aesop)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高雄義享天地店融入鋼鐵工業意象。(圖片來源:Aesop)

店內的一切是如此講究,看上去卻不造作、反倒像渾然天成,背後究竟靠什麼心法成就?Marianne說懷著尊重和場域培養感情不會錯:

「在設計過程中仔細觀察、順應環境和場地,往往會帶來自然無縫的結果。」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台北信義誠品店以台灣傳統澡堂為靈感設計。(圖片來源:Aesop)

Aesop團隊眼中「最Aesop」的元素

大聊在地感、差異化後,我們也好奇店鋪之間的「一致性」,到底那份「Aesop感」是從哪來的?創造出這些空間體驗的設計師,有沒有約定成俗的慣用語彙?在他們眼中,又有哪些元素是「很Aesop」的?這些原本預期會得到關於色彩、線條、材質等答案的提問,Marianne卻答:「我們的產品就是我們的象徵,它們的氣味、外觀和展示方式都代表著Aesop。」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圖片來源:Aesop)

Marianne所言,除了直觀的玻璃琥珀瓶、店鋪裡的草本木質香氣,還有個你可能不曾注意的細節,那就是Aesop「奇數」的執著——店內陳列的產品,全都只放13579……奇數件,好讓視覺落在中心,兩邊呈現平衡的美感;甚至有傳聞品牌創辦人Dennis Paphitis對奇數尤其著迷,曾經因為某間Aesop店鋪的階梯數目是偶數而不願踏入,就是這麼執著。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圖片來源:Aesop)

做自己的客人

面對AesopMarianne不只是店鋪的幕後推手,也熱愛當個客人。經常旅行的她,特別喜歡都市景象與大自然完美交融的城市,像是里約熱內盧、雪梨、香港、洛杉磯等,但無論身處何處,「不管是工作或度假,每到有Aesop店鋪的城市一定會拜訪,我知道店鋪會在一個有趣的街區,它會向我展示當地的樣貌,我可以用熟悉的產品洗個手,夥伴還會推薦我厲害的餐廳,」Marianne自信說道。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位於布里斯本的James Street門市,以店內曲線光滑的半透明雙層結構模糊戶外與室內的界線,與昆士蘭的夏日海灘假期相呼應。(圖片來源:Aesop)

在網購當道的時代,Marianne仍然喜歡走進實體店的體驗,不過大眾也是如此嗎?這題也曾在2021年疫情肆虐期間困擾著Aesop——解封之後,人們是否會回到實體零售空間?幾年後答案揭曉:「我們真是多想了。」Marianne說,「大量的人流為了Aesop店內的感官體驗回歸——嗅覺享受的香氣、激發靈感的室內設計、真誠的顧客服務,當然還有Aesop tea。就像我不想在網路上買麵包,因為想聞到烘焙坊麵包剛出爐的香味,或許烘焙師還會推薦我好吃的。」

Marianne為Aesop設計店鋪近9年,工作版圖從美加到世界,從全球不知COVID-19為何物到與之共存,無論世界怎麼變,她始終相信Aesop所提供的體驗價值:「這不是一個冷冰冰的交易,而是一場五感的邂逅,也往往是令人愉快的人際互動。」其實不只別出心裁的空間,以真誠和美學串起的場域體驗才是Aesop店鋪最迷人之處。

Aesop門市設計幕後!專訪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
Aesop位於聖保羅的門店融入當地傳統「Cobogó」花磚。(圖片來源:Aesop)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咖啡空間觀察學!從復古到摩登,食物設計師陳小曼 ✕ 建築設計師曾令理帶路穿梭時空

咖啡空間觀察學!從復古到摩登,食物設計師陳小曼 ✕ 建築設計師曾令理帶路穿梭時空

咖啡因之外,咖啡廳提供的更是一段時光,一間店的建築空間也總是延展出不同的性格和氣場。這一次,從建築設計背景出身的老友陳小曼、曾令理帶路,透過她們的眼,擷取來自空間的美感經驗,帶我們穿越從復古懷舊到摩登現代的空間,也穿越她們人生的時空。

陳小曼和曾令理,從少女時就開始一起喝咖啡。十多年前,初出社會,學系相同、個性也相近的兩人,生存在異鄉台北,彼此是依賴,咖啡廳則是承載大量相處時光的堡壘。

那時,許多週末的模樣是結伴找間店,聊是非、吐苦水,討論未來是不是要出國念書?分享對人生期待的重疊。不鋪張造作,從老闆到客人都埋頭做事的店最能令她們自在「fit in」,對當時在建築事務所擔任企劃的陳小曼來說,咖啡店也是採集靈感的場所,「往往是好書很多、文藝青年很多,電腦可以用很久,最好還有賣水餃?(笑)」學校咖啡館、Orange公寓咖啡館、波黑美亞咖啡食堂都是常泡的據點,兩人翻出青澀合照,邊驚呼「有恥!」邊回味自己「眼神中有清澈」。

(攝影:蔡耀徵)
曾令理(左)和陳小曼(右)認為,咖啡空間是緊湊城市生活中得以讓人「呼吸」的室內綠洲。(攝影:蔡耀徵)

是工具,也是入口

後來,她們雙雙赴歐美念書、工作,兜轉一圈後,於7、8年前返台及創業。人生狀態持續轉動,但咖啡廳始終是要去的,這些年來沉澱的眼界和閱歷,也讓她們對於一間店的「美感」,開始懂得欣賞和在意的面向越來越廣——而建築人的洞察力,則讓她們比起注意直觀的裝潢風格,更能看穿一個場域在源頭設定上,不同的存在功能。

陳小曼解釋:「在現代,咖啡店其實是個工具,目的很多元,在安藤忠雄的建築裡喝一杯康寶藍,還是一次可以試到200種豆子?空間上就會有非常不同的安排。」

她們也依循機能導向,長出自己的一套分類與喜好,兩人一一細數:若純粹為了一杯好咖啡,台北KiOSK、The Folks都是首選,陳小曼形容後者的裝潢,「就一個吧台、一台跑車級咖啡機、高質音響,簡單直接。」也有時,咖啡只是媒介,引領人駐足感受周遭氛圍,像曾令理家鄉新竹的沙湖壢咖啡館、二泉湖畔咖啡等風景區咖啡館,以及美術館附設的咖啡廳,這類空間的位置往往是建築師最初就規劃預留好,若做得巧妙,能讓來者身處其中,不受限制地享受建築;當然,少不了特別適合相聚的場所,現在,偶爾要和久久一見的朋友買段精緻的時間,曾令理會去興波咖啡The Coffee One,座位數不擁擠,且桌距大、有隱私;陳小曼補充,隨著同儕成家,近年還多了「親子友善」的考量,餐飲內容也要兼顧,便常跑 ivette、TAMED FOX⋯⋯。

此外,那些保存下了時代情懷的空間,也總是吸引著陳小曼。這天下午,坐在明星咖啡館二樓的卡座中,她手指店內一圈:從桌上傳承自初代俄國老闆引進的正統俄式皇室料理,混合歐、日風的燈具與桌椅,書櫃中白先勇等1960年代以此為創作據點的作家們的作品,到牆邊台味滿滿的蘭花盆栽,「可見每個時期台灣的味道,又融合得活色生香。」

(攝影:蔡耀徵)
明星咖啡館陳列內部家具主要為大理石圓桌、木桌椅及純喫茶椅。(攝影:蔡耀徵)
明星咖啡館的熱維也納咖啡。(攝影:蔡耀徵)
明星咖啡館的熱維也納咖啡。(攝影:蔡耀徵)

這棟建於二戰後期、沿襲日式街屋樣式的老宅已70多歲,歷年來難免需修復,「但它『修舊如舊』,只是保養,沒有改設計,很了不起。所謂創新並不是做前所未見的事情,而是在舊有事物上找尋新的可能性——也不代表老就一定會成為經典!這裡老派到不行,其實一直有在默默進化,卻從來沒有令人認不得。」因此,她對明星咖啡館始終有一分情感,「我很appreciate這樣的地方被好好維護。想進去某一個時空時,你知道這裡有個入口,滿可愛的。」

(攝影:蔡耀徵)
明星咖啡館藏有一些接地氣的元素,如蘭花盆栽,及牆上楊三郎、顏水龍等畫家富有人文關懷的畫作;而明星咖啡館正對臺灣省城隍廟的窗景,也是小曼的最愛,據說是因俄國老闆不在意風水上是否「廟沖」才得以成立。(攝影:蔡耀徵)

城市中的真空綠洲

近幾年,兩人生命狀態共同的一大轉變,是多了需要獨處的空檔。不像過往,追求帶著筆電相約去工作的儀式感,創業人隨時隨地都在講電話,如果有一杯咖啡的時間,陳小曼反而會帶上一本書,看個幾章再回去面對現實,也算是「和自己說說話」;曾令理點頭,「已經過了因為有點無聊,就把朋友叫出來的年紀,大家都忙。」現在,常一個人在城市移動,她會隨身攜帶iPad,需要補充咖啡因時也順便坐下畫點草圖,是否能夠一個人也自在,也開始成為選擇咖啡廳時的重要考量。

台北東區巷弄中、今年夏天甫開幕的(beanroom),便是曾令理新發掘的好去處。這一強調焙豆文化,提供手沖咖啡、咖啡豆及咖啡風味體驗活動的摩登空間,乍看簡約,但身為「設計人」,很難不注意到其中處處埋藏的講究:牆面以靈活的鉸鏈代替櫃體,窗邊的大面產品陳列牆,也以同樣輕柔纖細的鐵件架起,顏色按咖啡豆製成的不同階段排列,可以隨拿取和客人有機地互動,也方便因應時節即興調整,又為室內濾進靈動的光線。

(攝影:蔡耀徵)
(beanroom)的產品展示架,可隨消費者的自由拿取賦予空間不同表情變化,既是商品也是室內設計的一環,在商空中盡力貫徹永續概念。(攝影:蔡耀徵)

而整個空間以吧台為核心,卻不見任何咖啡師與器具的身影,確保咖啡豆是主角,而人們可以專注沉浸在個人的品飲。「從立面到內部擺設,都緊扣『咖啡豆』和『體驗』,無關的都濾掉」,曾令理讚賞,如此將店面空間作為品牌形象的展現,「在每個細節中都多花心思,但卻低調洗鍊,做了很多設計又很節制,成熟中又帶有一點實驗性,整體環境很和諧。」

(攝影:蔡耀徵)
(beanroom)空間由水相設計操刀,充滿細膩巧思,如吧台立面由裝咖啡生豆的麻布袋翻模,以溫潤手感轉化冷硬材質;牆面則以不鏽鋼圓棒重複建構,取代固定櫃體,存在感降低,也增加漂浮感。(攝影:蔡耀徵)
(攝影:蔡耀徵)
(beanroom)目前提供16支單品豆及6支配方豆,細緻選用特殊冰鎮杯,避免咖啡被冰塊稀釋同時維持冰度。(攝影:蔡耀徵)

能讓人這樣因走進一間店,而獲得一段「真空」的時間,透過感官的體驗暫離日常,也正是曾令理認為咖啡館之於一座城市的重要意義。她以美國都市社會學家Ray Oldenburg曾提出的「第三空間」概念來比擬:「相比居住和工作場域,這些空間承載著更具心靈層面的需求,成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之外,進行交流、放鬆的場域。」越是人文薈萃的城市,也越是需要這樣創造交匯的樞紐,她憶起曾經在倫敦生活的回憶,匆忙如市集的Monmouth、溫暖木質調的half cup coffee⋯⋯,陳小曼認同,歡迎所有人坐下——咖啡廳就是室內的綠洲。」

而她認為,從當年至今不變的,是台灣咖啡圈的「文青vibe」一直都在,「大家都滿做自己的事,比起你是誰,更在乎你是不是喜歡咖啡,也因此處於一個滿純粹的狀態。」感嘆台灣好咖啡店真的很多,兩人也還會持續探索,而選擇總會隨著生命狀態轉變,她們笑著自嘲:「搞不好等60歲就會推適合群聚八卦的店?」「到時請再call我們出來聊聊!」

(攝影:蔡耀徵)
(攝影:蔡耀徵)

陳小曼

畢業於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於建築事務所工作期間與夥伴成立食物攝影工作室;2015年前往義大利米蘭理工學院攻讀食物設計碩士學位。2017年返台創立公司,以食物為載體,打造使用者體驗、 發展概念與探討食物議題,2020年底,團隊將觸角延伸至食物產設領域,創立保存食品牌 「LOUU」。

曾令理

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先後在美國庫柏聯盟、哈佛大學完成建築與科技設計碩士學位。2016年起與友人們共同發起「偶然設計」,連結 不同創作者共同協作。現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創作與教學跨界於理工與藝術之間、夢幻與務實之際,致力於公共美學的啟發性。

文|李尤   攝影|蔡耀徵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10月號《跟著咖啡去旅行》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名單出爐!日本廢棄貝殼再製安全帽、國美館精品店等亮點作品

2024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名單出爐!日本廢棄貝殼再製安全帽、國美館精品店等亮點作品

2024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繼日前公布標章得主後,今(9/26)日公布「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名單!金點設計獎最終選出138件入圍作品,金點概念設計獎則有6件出線,這些來自台灣、中國、香港、澳門、美國、日本、英國、泰國、波蘭、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12地的優異之作,將競逐獎項最高榮耀。

今年金點設計獎決審,邀請15位多元領域專家組成重量級評審陣容,包括:韓國設計大師安尚秀、日本GK工業設計社長朝倉重徳、日本知名平面設計師色部義昭、Bito甲蟲創意創辦人劉耕名、洋蔥設計總監黃家賢、NIUTRON新能源資深設計副總裁劉傳凱、阿里巴巴首席工業設計師李劍葉、仁寶電腦設計長暨資深副總經理陳禧冠、遠東巨城購物中心副總經理兼營運長游欣宜、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劉培森、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張清華、URBANUS都市實踐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建合夥人劉曉都、十彥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林彥穎、漣漪人基金會共同創辦人朱平、編集者新聞社總編輯李取中等人,從通過複審、獲得金點標章的得獎作品中,進一步選出「年度最佳設計獎」或「年度特別獎」得主。而今年度頒獎典禮訂於12月13日在臺灣戲曲中心舉辦,將揭曉備受矚目的年度大獎得主!

2024金點設計獎入圍亮點作品

產品設計類

Throne X - All-in-One Musicians Throne

Cooler Master的「Throne X - All-in-One Musicians Throne」,是一款專為音樂家設計的創新椅凳,利用聲波振動讓表演者自然感受節奏,提供沉浸式的音樂體驗,並支援作為節拍器或根據音樂振動等多種模式,幫助提升表演效果。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Throne X - All-in-One Musicians Throne」(Cooler Master Technology Inc./台灣)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Throne X - All-in-One Musicians Throne」(Cooler Master Technology Inc./台灣)

日出長凳

伍偉廷建築師事務所為品茶愛好者設計的「日出長凳」,融入東方「天圓地方」的哲學,偏心圓盤既是座位,亦可作茶盤;整體結構採用無釘榫卯技法,椅腳則參考木造建築屋架設計,逐漸退縮形成簡潔支撐,展現了融合建築工法與現代美學的獨特創意。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日出長凳」(伍偉廷建築師事務所/台灣)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日出長凳」(伍偉廷建築師事務所/台灣)

SHELLMET

日本TBWAHAKUHODO與甲子化學工業攜手開發的「SHELLMET」,將北海道當地的廢棄扇貝殼,重新製成美觀且對環境友善的安全帽,外型採用仿生設計,模擬扇貝外殼結構,達到高強度與耐用性,為海廢處理提供了嶄新解方。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SHELLMET」(TBWAHAKUHODO Inc./日本)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SHELLMET」(TBWAHAKUHODO Inc./日本)

傳達設計類

災害應變參考程序手冊

教育部於2023年重新編修的「災害應變參考程序手冊」,JIASUI STUDIO針對過去版本內容龐雜的問題,重新設計分類系統,並搭配豐富插圖減少閱讀負擔,此外亦透過色彩規劃對應不同災害,結合手冊可拆組使用的「VVV」特殊裝訂,讓使用者能依據災害類型迅速查找應變措施,為學校及社會防災教育提供更實用的工具。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災害應變參考程序手冊」(JIASUI STUDIO/台灣)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災害應變參考程序手冊」(JIASUI STUDIO/台灣)

raingo 共享傘

形容事物所為「raingo 共享傘」設計的品牌識別,將傘具開展的圓化為圓餅圖,透過其半圓與扇形的分離、組合與旋轉,展現共享與永續的概念,並搭配不同天氣條件下皆易於辨識的清新色彩計畫,展現晴雨無阻、自在隨行的品牌價值。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raingo 共享傘 」(形容事物所設計事業有限公司/台灣)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raingo 共享傘 」(形容事物所設計事業有限公司/台灣)

《燈虹酒綠——香港餐飲霓虹燈招牌手稿》

香港Studio Nous為《燈虹酒綠——香港餐飲霓虹燈招牌手稿》一書設計,精心運用八色印刷和螢光油墨,在昏暗環境下以隨書附贈的小手電筒照射,即能逼真重現霓虹燈招牌的視覺效果,不僅為讀者帶來新穎的互動體驗,也細膩紀錄了香港50至70年代霓虹文化的歷史與美學。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燈虹酒綠——香港餐飲霓虹燈招牌手稿》」(Studio Nous/香港)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燈虹酒綠——香港餐飲霓虹燈招牌手稿》」(Studio Nous/香港)

空間設計類

水脈

CPD interiors改建國美館精品店的「水脈」,呼應原址為河流蜿蜒的都會綠廊帶,以水脈意象貫穿空間,串聯起咖啡餐飲、親子共讀等多樣機能,跳脫過往純零售商店模式,提升商店的靈活性和公共性,再搭配以展覽佈局的商品陳列方式,為大眾帶來觀展般的遊逛體驗。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水脈」(CPD interiors/台灣)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水脈」(CPD interiors/台灣)

北京城市圖書館

由挪威建築事務所Snøhetta操刀的「北京城市圖書館」(Beijing City Library),從北京的自然遺產汲取靈感,以銀杏樹狀的支撐結構為設計亮點,交錯構成樹冠般的透光屋頂,亦兼具氣候控制、雨水收集的機能;室內則以階梯式座椅及閱覽區,建構出山谷般的意象,將自然景觀巧妙融入建築與內部空間。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Beijing City Library」(Snøhetta/香港)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Beijing City Library」(Snøhetta/香港)

Uncloud Coffee

由泰國Unknown Surface Studio操刀的「Uncloud Coffee」咖啡店,從極光靈動的線條汲取靈感,打造出優雅的流線型外觀,並流暢連貫內外空間,綴以自然採光與景觀綠意,帶來獨特的視覺與空間體驗。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Uncloud Coffee」(Unknown Surface Studio/泰國)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Uncloud Coffee」(Unknown Surface Studio/泰國)

蓋亞

新加坡RSP雅詩柏設計事務所與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合作的六層樓木結構建築「蓋亞」,是為南洋理工大學打造的全新校舍大樓,採用層壓膠合實木(MET)作為主要建材,並以環保材料與節能系統降低碳排放,結合被動式位移通風系統與太陽能發電技術,產生綠色能源及提升運用效能,為兼具美學與永續發展的建築實踐。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蓋亞」(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RSP雅詩柏設計事務所/新加坡)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蓋亞」(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RSP雅詩柏設計事務所/新加坡)

整合設計類

YY System

日本AISIN CORPORATION為聽力障礙者開發的「YY System」,源於自家聽障員工在疫情期間及嘈雜工廠中的溝通困難,是一套能將語音及環境音即時視覺化為文字或圖示的應用程式,並具備抗噪及詞彙庫功能,能幫助人們順暢溝通,促進聽力障礙者的社會參與和情感交流,打造更包容的無障礙環境。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YY System」(AISIN CORPORATION/日本)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YY System」(AISIN CORPORATION/日本)

2024嘉義草草戲劇節-《當青春》

阮劇團策劃的「2024嘉義草草戲劇節-《當青春》」,將設計與策展手法導入地方,透過富創意的互動裝置與地景規劃,展現主題「青春」的多面向,並結合在地文化與實驗性手法,為觀眾創造跨媒體的藝術饗宴,體現了設計創意與地方特色的深度結合。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2024嘉義草草戲劇節-《當青春》」(阮劇團/台灣)
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2024嘉義草草戲劇節-《當青春》」(阮劇團/台灣)

2024金點概念設計獎亮點入圍作品

今年金點概念設計獎複審階段共選出47件作品獲得標章,其中10件可晉級決審,親自向評審團說明設計提案,爭取僅3名的「年度最佳設計獎」殊榮及新台幣30萬元獎金。評審團最終選出6件入圍之作,以下為其中3件入圍作品:

湍流-溯溪鞋模組

張彥暉的「湍流-溯溪鞋模組」,針對戶外運動中因應不同地形的穿著需求,以模組化設計可快速更換外底的鞋款,幫助減少裝備負擔與損耗,延長鞋子的使用壽命。

2024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湍流-溯溪鞋模組」(張彥暉/台灣)
2024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湍流-溯溪鞋模組」(張彥暉/台灣)

Cattern

王威、趙小炫、李若然、上官文馨的「Cattern」,為一款安裝簡易的貓窩設計,可利用社區地燈系統,為流浪貓提供溫暖的臨時庇護所,簡約的造型設計,能自然地融入社區景觀。

2024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Cattern」(王威、趙小炫、李若然、上官文馨/中國大陸)
2024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Cattern」(王威、趙小炫、李若然、上官文馨/中國)

Let's Play! 格拉斯哥的重生與連結之旅

耿馨悅的「Let's Play! 格拉斯哥的重生與連結之旅」設計提案,以英國格拉斯哥為背景,將廢棄的克萊德河高架橋,轉化為具互動性的文化空間,透過街頭藝術、雨水劇場與水上漂浮劇院等創意設計,重新連結起城市兩岸、促進社區參與,期為當地文化與社會生活帶來新的活力。

2024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Let_s Play! 格拉斯哥的重生與連結之旅」(耿馨悅/美國)
2024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作品:「Let_s Play! 格拉斯哥的重生與連結之旅」(耿馨悅/美國)

2024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完整入圍名單可至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