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

即使不是愛書人,這座擁有超過150年歷史的閱覽室也值得一看!天空藍色的巨大穹頂、雕著金色紋飾的窗框、總長40公里的書架⋯⋯,這裡是倫敦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的「圓頂閱覽室」(Reading Room),馬克思、列寧、王爾德、康拉德等人都曾造訪。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大英博物館大中庭。(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自2013年關閉以來,只有學術界與文學界的工作者才能申請進入「圓頂閱覽室」,不過今(2024)年館方將首度開放「圓頂閱覽室」讓大眾參觀,自7月23日起舉辦常態性導覽解說活動,上網預約便能免費參加。

19世紀中期的「鐵圖書館」

這座圓頂閱覽室於1854年開始動工,由英國建築師Sydney Smirke設計,靈感源自羅馬萬神殿的壯觀圓頂。閱覽室內部直徑為42.6公尺,採用鑄鐵、混凝土、玻璃建造,並安裝時下最新的暖氣系統,可說是19世紀中期的建築傑作。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圓頂閱覽室於1854年開始動工。(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當時,圓頂閱覽室又被稱為「鐵圖書館」(Iron Library),所有書架皆為鐵製,不僅能承受書籍的重量,也能夠隔絕火源;在那個還沒有電燈照明的時代,這些書架、層板還被穿了大大小小的洞,讓自然光線透進室內。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許多書架在空襲中遭到嚴重毀壞,1997年時,館方決定將閱覽室內的書籍全數搬移至不遠處的一座新圖書館,並將鐵架全數拆除。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鐵製書架不僅能承受書籍的重量,還能隔絕火源。(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早期的圓頂閱覽室。(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歷經Norman Foster「大中庭計畫」

1997年至2000年間,大英博物館展開「大中庭」空間改造計畫,圓頂閱覽室也隨之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大中庭計畫」由Foster + Partners建築事務所創辦人Norman Foster設計,主要目標是打開過去被隱藏的空間,讓大英博物館成為一個更加開放的場域,並將服務台、書店和咖啡館等空間串連起來,成為歐洲最大的公共穹頂廣場。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1997年至2000年間,大英博物館展開「大中庭」空間改造計畫,圓頂閱覽室也隨之進行大規模的修復。(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修復後的圓頂閱覽室以藍色和金色為主調,搭配柔和的奶油色點綴,還原建築最初始的樣貌,老舊失修的部分也被重新建造,完工後作為大英博物館的檔案庫使用,收藏相關歷史文檔,並於2000年首次對所有參觀者開放。不過在舉辦過幾檔特展後,圓頂閱覽室又於2013年關閉,淡出大眾眼前。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圓頂閱覽室以藍色和金色為主調。(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這裡的造訪者,都是些大人物

大英博物館的圓頂閱覽室不僅擁有精彩的變遷,歷年來曾造訪此地的使用者,也個個來頭不小。過去,想入場的人都必須提出書面申請,並由首席圖書館員發放入場票,著名人士如馬克思、列寧、奧斯卡·王爾德、亞瑟·柯南·道爾、西爾維亞·潘克赫斯特、約瑟夫·康拉德等都曾在此進行研究或工作。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奧斯卡·王爾德的入館簽名。(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關閉11年後首度對外開放

雖然在關閉期間仍開放學者入內調閱館藏,但一般民眾完全無法一窺圓頂閱覽室的內部。去年,大英博物館終於首度試行圓頂閱覽室的導覽活動,希望在不打擾館內研究者的情況下,讓更多人欣賞這個壯觀的空間。正式導覽活動將從2024年7月23日開始,分別在每週二的上午11點及12點進行。每場導覽最多接受20人報名,並將持續20分鐘。更多資訊請見大英博物館官網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2023年,大英博物館首度試行圓頂閱覽室的導覽活動。(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資料來源|大英博物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沖繩石垣島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開業:藤本壯介操刀設計,將蔚藍海景、自然綠意盡收眼底

沖繩石垣島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開業:藤本壯介操刀設計,將蔚藍海景、自然綠意盡收眼底

坐落沖繩縣石垣島東南海岸地區的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於今(2025)年7月1日正式開業,其由建築師藤本壯介操刀設計,打造出模糊室內外界線、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奢華別墅。

成立於2020年4月的NOT A HOTEL株式會社,以「在世界各地擁有屬於你的家」為理念,提供人們由國際知名建築師與創作者操刀、兼具設計美感與智慧家居科技的度假別墅。其特色在於,使用者不只可以入住自己購買的房產,還能靈活運用所有 NOT A HOTEL系列據點,這些物件可像自有住宅或度假別墅一樣做為資產持有,也可以每年10晚為單位彈性購買。

NOT A HOTEL株式會社宣布,位於沖繩縣石垣島東南海岸地區的 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於7月1日正式開業。(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NOT A HOTEL株式會社宣布,位於沖繩縣石垣島東南海岸地區的 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於7月1日正式開業。(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本建築由備受全球矚目的建築師藤本壯介操刀設計,打造出一棟獨一無二的別墅。(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本建築由備受全球矚目的建築師藤本壯介操刀設計,打造出一棟獨一無二的別墅。(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與自然風光融為一體

距離新石垣機場僅約11分鐘車程的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圓形別墅,建造於約1萬平方公尺的廣闊臨海用地上,總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公尺,為目前NOT A HOTEL系列中規模最大的一棟物件。外觀上,整棟建築呈圓形、碗狀的屋頂設計,讓人彷彿置身於柔和起伏的丘陵之中;從室內便能感受到石垣島的綠意與湛藍海景,加上與碧海藍天相映成趣的白色外牆,呼應了建築與自然相融的理念。

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距離新石垣機場僅約11分鐘車程,交通便利。(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距離新石垣機場僅約11分鐘車程,交通便利。(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將海景盡收眼底

別墅內設有最多可供10人入住的4間獨立臥室,客餐廳與無邊際泳池的設計更能將海景盡收眼底,讓人們可以邊聆聽海浪聲、感受海風吹拂,邊欣賞夕陽緩緩沉入水平線。走進呈碗狀下凹設計的中庭,抬頭可見一望無際的天空與大海,從上方俯瞰,鋪滿綠植的庭院,讓建築整體彷彿隱入周圍環境、消弭了室內外的邊界。中庭內更設有兒童戲水池,以及可圍爐生火的壁爐,讓小孩與大人都能在此同樂。

別墅內設有可將海景盡收眼底的客餐廳及泳池,並備有最多可供10人入住的4間獨立臥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別墅內設有可將海景盡收眼底的客餐廳及泳池,並備有最多可供10人入住的4間獨立臥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人們能在無邊際泳池享受靜謐時光。(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人們能在無邊際泳池享受靜謐時光。(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中庭內設有兒童泳池供孩子玩樂,另有供大人圍爐生火的壁爐。(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中庭內設有兒童泳池供孩子玩樂,另有供大人圍爐生火的壁爐。(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享受陽光灑落的桑拿室

採用落地玻璃窗設計的浴室及臥室,除能引入柔和的自然光線,營造出舒適自在的氛圍,也能遠眺海景,讓人們享受美景的同時也沉澱思緒。別墅內還設有桑拿與健身房,不論是想要在光影灑落的桑拿室放鬆,還是在設有跑步機、啞鈴、沙袋等設備的健身空間裡活動,都能滿足不同的度假需求。

浴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浴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臥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臥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桑拿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桑拿室(圖片來源:NOT A HOTEL、攝影:Newcolor inc.)

體驗島上活動、當季食材

另外,入住NOT A HOTEL ISHIGAKI「EARTH」時,也能親身感受沖繩八重山群島的自然、傳統與人文,像是搭乘沖繩傳統帆船、浮潛、亞熱帶紅樹林探險等體驗,為旅程增添更多獨特回憶。別墅也可依要求提供早餐及晚餐,若選擇私人晚宴,則將有專屬主廚於房內獻上特製套餐,並以沖繩的當季食材入菜,讓每一口都嚐得到自然的鮮美。

資料來源|NOT A HOTEL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一把油紙傘》亮相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宣紙為主體重新詮釋傳統工藝,MAD打造自然劇場般的遮蔽裝置

《一把油紙傘》亮相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宣紙為主體重新詮釋傳統工藝,MAD打造自然劇場般的遮蔽裝置

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外,一把淺開的「油紙傘」輕輕覆蓋草坪。因應威尼斯日夜溫差大的氣候特徵,MAD建築事務所自傳統工藝汲取靈感,構築出既有劇場光影美感、又有涼亭遮蔽功能的戶外空間裝置。宣白色油紙糊於不規則曲線結構中,與大地相映成趣,優美實踐了本屆雙年展主題。

建築師馬岩松作為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提出「容.智慧(Co-Exist)」概念回應全球面臨的氣候、能源、人口問題等共同挑戰,並領銜MAD團隊於館外草坪打造可做遮蔽之用的《一把油紙傘》裝置作品。裝置主幹以柔和線條向地面彎折,搭配「紙」的有機質感,近看壯觀、遠看卻也不礙大體環境,直接回應與自然共生的當代建築趨勢。

MAD於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外打造裝置作品《一把油紙傘》。(圖片來源:MAD)
MAD於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外打造裝置作品《一把油紙傘》。(圖片來源:MAD)

▍融傳統工藝於建築

作品靈感源自中國傳統油紙傘,選用宣紙作為主體材質,透過反覆塗刷桐油達成其透光並防水的效果,再以現代結構美學重新詮釋其尺度和形態,將現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材料工藝融會並轉化於空間裝置上。

主幹材質為鐵,傘面則以塗刷桐油的宣紙包覆。(圖片來源:MAD)
主幹材質為鐵,傘面則以塗刷桐油的宣紙包覆。(圖片來源:MAD)

▍因應當地多變氣候

威尼斯屬地中海型氣候,天氣變化明顯,日夜溫差也大。6至8月的夏季炎熱潮濕,晴時可達30度高溫,相當曝曬;3月至5月及9月至11月的春秋兩季則降水較多,且不乏強風。對應威尼斯雙年展橫跨4月至11月三季氣候,MAD撐起《一把油紙傘》為所有參訪者遮風避雨,提供得以休憩、放空甚或靜心沉思的半開放式空間。即便於氣候相對宜人的日子前往,中國館戶外花園位處威尼斯軍械庫(Arsenale di Venezia)場館盡頭,參訪者步行觀展至此,亦需一處暫時落腳歇息。

傘形結構具備「微氣候調節」功能。(圖片來源:MAD)
傘形結構具備「微氣候調節」功能。(圖片來源:MAD)
中國館戶外花園位處威尼斯軍械庫場館盡頭,此裝置設計意在提供參訪者可暫時落腳歇息之處。(圖片來源:MAD)
中國館戶外花園位處威尼斯軍械庫場館盡頭,此裝置設計意在提供參訪者可暫時落腳歇息之處。(圖片來源:MAD)

▍營造如置身自然劇場之感

當參訪者走進傘下,便彷彿置身於微型自然劇場中,不僅能捕捉周遭變幻的光影,還能體驗輕微的室內外溫差。透過不規則下緣和地面之間的縫隙及表面半透的油紙,讓觀眾感受到外部環境,帶來氣息不斷流動的呼吸感;當烈日炙烤抑或空氣乾燥時,傘內高處的霧化噴頭更會啟動降溫程序。MAD連結傳統桐油材料與現代環境感測系統,在露天場域建構出溫度、濕度、光感三重自適應的「生態力場」

傘內光影給人如臨自然劇場的魔幻感受。(圖片來源:MAD)
傘內光影給人如臨自然劇場的魔幻感受。(圖片來源:MAD)
並透過下緣和地面之間的縫隙交流氣息,為裝置賦予「呼吸」。(圖片來源:MAD)
並透過下緣和地面之間的縫隙交流氣息,為裝置賦予「呼吸」。(圖片來源:MAD)

▍搭載智慧光譜技術,模擬晝夜更替氛圍

傘體內部搭載歐普照明SDL智慧光譜技術,可隨外界天氣和光線變化。燈光流轉於半透油紙上,一座晝夜更替、共生共融的光影之亭便應運而生。

傘內搭載智慧光譜技術,可隨外部光源變化。(圖片來源:MAD)
傘內搭載智慧光譜技術,可隨外部光源變化。(圖片來源:MAD)
模擬出自然界晝夜更替般的動態氛圍。(圖片來源:MAD)
模擬出自然界晝夜更替般的動態氛圍。(圖片來源:MAD)

終將「消失」於自然,為生態議題帶來新思路

循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智慧.自然.人工.集體(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此裝置的油紙表皮會因氣候洗禮和時間推移而逐漸泛黃、磨損,甚至消散和降解。其輕盈姿態不外乎是戶外裝置「非永久性」觀點的體現,試圖在現當代探討何以解決氣候危機的前提下,為建築與環境共生的語境找到一種新的浪漫解題思路。

(圖片來源:MAD)
(圖片來源:MAD)
(圖片來源:MAD)
(圖片來源:MAD)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外裝置《一把油紙傘》

  •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3日
  • 地點:義大利威尼斯軍械庫(Arsenale - Magazzino Delle Cisterne, Castello 2169/F - 30122 Venezia, Italy)

資料來源:MAD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