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2024台東光祭盛大回歸,於10月25日至12月8日點亮知本地區,本次匯聚10組國內外藝術家,更攜手50名在地學童共創作品,將台東的自然光域:曙光、月光與星光,化為創作靈感與元素,打造一場充滿豐沛感動的光影藝術盛宴。

集曙光、月光、星光和光影藝術的「自然光域」

2024台東光祭以「自然光域」為主題,在知本這片有著耀眼曙光、粼粼月光與浪漫星光的土地上,迎來10件國內外藝術家所創作的巨型燈光藝術裝置,以台東自然元素為靈感,結合創新科技與藝術手法,透過燈光雕塑與光影互動,創造一個融合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嶄新地景,為知本溫泉村注入熱情與活水。

2024台東光祭作品介紹

▞ 玖格設計《煥》

跨越知本溪的「勇男橋」在創作巧思下,幻化為巨型光雕藝術作品《煥》,成為本屆台東光祭的亮點主燈。玖格設計提取台東⼭、海、空等⾃然景緻及在地物種,化作絢麗的光影動態:蝴蝶斑斕與⽇出海景相互交融,⼭雲星空的壯闊和橋柱上的圖騰流轉變換,整座橋在夜⾊下呈現煥然⼀新的樣貌。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玖格設計《煥》。(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玖格設計《煥》。(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VJ Suave《太空漫遊》《星空動物園》

巴西藝術家VJ Suave擅長透過街頭藝術介入地⽅環境,促使⼈們以新的視⾓看待周圍原本了無新意的世界。今年VJ Suave首次參與台東光祭,與台東在地學生共創《太空漫遊》與《星空動物園》兩大作品,鼓勵孩子們發揮創意,創造屬於自己的「太空動物」,在星光下與大地共舞。當夜幕降臨,這些奇幻光影點亮知本的牆壁與樹木,延伸出無限的想像⼒。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VJ Suave《太空漫遊》。(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VJ Suave《星空動物園》。(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千田泰廣《日行跡》

日本藝術家千田泰廣也是首度到台東,他將白色尼龍線隨機編織於整個空間,在一片黑暗中投影出⼀道⽩⾊光線並連續往上移動,每個光點乍看之下以不同的速度移動著,觀眾像是被數千個移動光點包圍,創造出彷如流星雨般的奇幻體驗。藝術家認為,光線是最純淨的創作材料,當它達到人類感知的極限邊緣時,便會失去其實質性,改變有形的空間。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千田泰廣《日行跡》。(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千田泰廣《日行跡》。(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404 N.F《2224切片》

台灣藝術家團隊404 N.F《2224切片》試圖捕捉未來地景的樣貌,將每一剎那的動態切片,安穩地置於珍藏櫃中。今日,大量的工業產物已深埋於日常的覆土之中;或許在遙遠的未來,人造物終將取代自然,如隕石般的工業產物環繞我們四周,而這些物質將在地質年代中被重新定義,最終成為人造地景的一部分。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404 N.F《2224切片》。(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404 N.F《2224切片》。(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x 葉廣工作室《⼭海野台》

拉把椅⼦,坐看一齣知本草原上的野台戲!背景是⼭、是河,畫⾯主⾓是⽇⽉星辰,也是前來作客的觀眾。創作團隊以戲棚下的⾦屬椅凳,堆疊出兩道弧形牆體,如同地殼板塊運動隆起的⼭脈,也如⼀波湧起的海浪,搭起⼀座地景舞台;翻置露出的紅⾊椅腳,是草地中開出的花朵;東西向的藍色燈線,呼應草原下方知本溪⽀流⽔圳;而一旁暗湧的⽔霧,猶若⼭海運動中釋放的溫泉地熱,是野台戲的舞台迷幻效果。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x 葉廣工作室《⼭海野台》。(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x 葉廣工作室《⼭海野台》。(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伊祐葛照《溫暖的⽅向》

⽣物都會往溫暖的⽅向移動:⿂群會向暖流移動、候⿃會往南⽅遷移、⾶蟲總向光源聚集,⽽⼈們則喜愛在天冷時去泡溫泉,溫泉成為溫暖⼈們 ⾝、⼼、靈的所在。作品《溫暖的⽅向》以蜿蜒曲折的樹藤呈現富有南島文化獨特性、如同會呼吸一般的魅力光影,感受大⾃然帶來的溫暖與療癒。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伊祐葛照《溫暖的⽅向》。(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伊祐葛照《溫暖的⽅向》。(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吳佳勳 x 凡京設計《光浴.光遇》

連綿的森林吹來徐徐微風,人們陷在柔軟的草地上,沐浴在⼤⾃然的擁抱中。⽇光下能感受⾝體上光影交織的變化,跟隨意識流做著暖呼呼的⽩⽇夢;⽉光下像是收到⽉亮溫柔的問候,流連在透徹如銀的光輝中,任由思想漂流;在接受⼤⾃然的洗滌後,清新地迎接下⼀道陽光。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吳佳勳 x 凡京設計《光浴.光遇》。(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吳佳勳 x 凡京設計《光浴.光遇》。(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禹禹藝術工作室《介隙:向陽之域》

台東日日迎接著太平洋彼端升起的第一道曙光,而《介隙:向陽之域》在山谷間定格了永恆的⽇出,以綻放線條展現出光的樣貌,流動於⽣命萬物的縫隙之間,串連起⼟地與⽣命的各種樣態,成為夜晚才⾒得到的台東曙光。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禹禹藝術工作室《介隙:向陽之域》。(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禹禹藝術工作室《介隙:向陽之域》。(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原有機製《落雨》

雨滴劃破空氣的瞬間,猶如⽇出時的第⼀道曙光,帶來新的地貌與局⾯;⽽漣漪則象徵變化帶來的影響,醞釀著一次次漫長旅程。《落雨》模擬雨滴落入⽔⾯的畫面,激起⼀圈圈漣漪,這些漣漪在空間中擴散,光線如同水一般流動、浮現、消散,映射出台東⽇⽉星辰的光影變幻。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原有機製《落雨》。(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原有機製《落雨》。(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開幕期間,除了有展售在地美食與手作商品的「食光旅人市集」,也將發放限量小提燈,讓來參與的觀眾一起同樂,展期間還將舉辦星空電影院、文化體驗工作坊等活動,更多資訊請見台東光祭官方網站Facebook粉絲專頁

2024台東光祭「自然光域」

展覽日期|2024/10/25–12/8
亮燈時間|17:30–22:00
展區地點|知本溫泉區勇男橋周邊(含東遊季溫泉渡假村及忠義堂周邊)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走進勤美術館《Net & String Taichung》!奧地利設計團隊 Numen / For Use量身打造兩件沉浸式大型裝置

走進「可參與的空間建築」!勤美術館《Net & String Taichung》將登場,奧地利藝術團隊 Numen / For Use打造沉浸式大型裝置

勤美術館2025夏季展《Net & String Taichung》將於6月20日至11月2日展開。來自奧地利維也納、活躍於概念藝術與空間實驗領域的設計團體 Numen / For Use,首度來台展出,以全球巡迴經典〈Net〉與〈String〉系列全新版本,量身打造勤美場域限定的裝置創作,為台中城市注入一場體感與結構交織的當代藝術實驗。

奧地利維也納Numen / For Use團隊首次登台

團隊 Numen / For Use 成立於1998年,由斯帆.瓊克(Sven Jonke)、克里斯托夫.卡茲勒(Christoph Katzler)和尼古拉.拉德利科維奇(Nikola Radeljković)三位工業設計師共同創立,活躍於概念藝術、舞台設計、空間與家具創作等領域。以極簡主義出發再加入實驗與創意,長年致力於探討觀眾、身體、材料與空間之間的詩性關係,並模糊建築、雕塑與舞台之間的界線。

奧地利藝術團隊Numen For Use (Photo credit:Numen / For Use;photography by Aurélie Cenno)
奧地利藝術團隊Numen / For Use(圖片提供:Numen / For Use,攝影:Aurélie Cenno)
此次展覽以兩件裝置作品《Net Taichung》與《String Taichung》連動呈現,參展民眾可實際穿越、攀爬、匍匐於作品之中,身體不再是旁觀的工具,而是觸發空間變化的關鍵。(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此次展覽以兩件裝置作品《Net Taichung》與《String Taichung》連動呈現,參展民眾可實際穿越、攀爬、匍匐於作品之中,身體不再是旁觀的工具,而是觸發空間變化的關鍵。(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量身打造兩件沉浸式互動裝置

策展人卡茲勒與團隊於2023年9月即開始本展合作的前期溝通,也於奧地利進行多次技術模擬,歷經形體測試、材質拉力調整、視覺範圍校正,最終得以精準安裝於勤美術館的挑空區與室內樓層之中。卡茲勒表示:「這次的創作不是單純展示兩件作品,而是讓它們融合成一個連續的感官旅程。參展觀眾先在《Net Taichung》裡解放身體,以兩層繩網構築出懸浮的平台,線條極簡卻富含動能,觀眾可以實際走入、穿梭其中;再於《String Taichung》中沉浸視覺,將日常的素材賦予全新意義,再從解構與重組間得到轉化。」

他也強調這是團隊迄今最大規模的空間裝置嘗試,特別挑戰在精準限制的室內場域中完成作品。卡茲勒更表示欣賞台灣人的幽默感,儘管跨文化的溝通一定會有困難,但自己也非常喜歡這次與勤美術館的合作,這場冒險與嘗試很值得。

策展人 克里斯托夫.卡茲勒(Christoph Katzler)置身於《Net Taichung》作品中。(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策展人 克里斯托夫.卡茲勒(Christoph Katzler)置身於《Net Taichung》作品中。(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作品《Net Taichung》讓觀眾穿梭於層層堆疊的空間,成為作品的一部份。(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作品《Net Taichung》讓觀眾穿梭於層層堆疊的空間,成為作品的一部份。(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Net Taichung》:穿梭、躍動、伸展於空間之中

勤美術館入口處如脈動般的線條是《Net Taichung》重要的創作靈感,這些富有動態與光影的建築元素,戶外大樓梯與岩板牆面正如同大自然中丘陵般起伏的形狀,使人與空間對話。作品以張力懸吊在空間中的網狀結構,更猶如可行走於其內的立體畫作。策展人卡茲勒也表示:「單就《Net》系列來講,《Net Taichung》是我做過最大的一件。」

《Net Taichung》柔軟而靈動的結構體,將隨著觀者進入其中的腳步而變形。這件以充氣結構張力作為支撐基礎的網狀裝置,無需額外支架,即能自成穩定結構。其外膜不僅能充當「柔光箱」豐富視覺層次。觀眾可穿梭其中、躍動、伸展於空間中,感受結構隨行進而律動,更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走進作品《Net Taichung》,感受作品結構隨著觀者穿梭、躍動而律動著。(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走進作品《Net Taichung》,感受作品結構隨著觀者穿梭、躍動而律動著。(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Net Taichung》成為《Net》系列最大件的作品(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Net Taichung》成為《Net》系列最大件的作品(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String Taichung》:立體且沉浸式的極簡藝術

《String Taichung》的靈感則源自勤美術館屋頂的斜線格柵,平行輪廓的反覆出現,正好啟發了編織繩線的三維線性空間。緊繃的繩索穿越空間,如同一座可穿越的社會雕塑。坐落於勤美術館地下1樓層空間,張力繩索結構創造出一種懸浮、輕盈卻又極具力量的體驗。

《String Taichung》的線條是一組立體且沉浸式的極簡藝術;觀者可實際在被繃緊的繩索網旁探索,猶如置身於未定義尺度的空間迷宮。身體位置與方向感變得模糊,觀者將產生「它是虛擬的」的感覺,又因是質材創作而帶出真實感,體驗的雙重情境,如同超現實主義的夢境拼貼。

作品《String Taichung》讓觀眾置身於作品感受空間中的虛與實。(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作品《String Taichung》讓觀眾置身於作品感受空間中的虛與實。(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展場音樂設計加深沉浸感

而為深化展覽的沉浸感,本展特別委託蔡瑋德(Nick Tsai)原創音樂設計。創作以模組合成器製作聲響,融入「頻率組成」與「空間分佈」兩大聲音元素,分別對應作品的有機流動與張力線構。觀眾先行聽見開放明亮的環境音,引導出對結構與空間的想像後;音樂再轉為多層次的頻率律動與留白長音,建構出如置身生命體或結構網格間的聽覺場域,讓身體與聲音同步遊走於裝置之中。

(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Net Taichung》與《String Taichung》是 Numen / For Use 為勤美術館量身打造的兩件沉浸式互動裝置,巧妙延伸館體獨特的建築視覺語言,轉化為觀者可親身介入的空間經驗。(圖片提供:勤美術館、攝影:楊承)

0km美術館商店選品呼應編織主題

另外,0km美術館商店也推出「Weaving the Future 編織未來」選品企劃,聚焦於編織結構與材質創新的多元可能。集結國內外設計品牌與藝術創作者,從織品工藝出發,探索編織作為建構空間與觀點的媒介。nafl設計品牌「+10・加拾」以《葛飾北齋》為主題的限量襪品系列,結合和紙纖維與墨染技法,演繹經典波紋;針織藝術家黃郁媚則透過手工Plisse Knit Bag,展現織品與身體、空間的深層連結;克羅埃西亞家具品牌Prostoria精選Numen/For Use經典家具作品,如Buffa、Toggle 與 Polygon 等桌椅;更與ohnoki設計品牌聯名推出0km限定黑白雙色展覽飲料杯掛繩,作為參與者與展覽之間的記憶編織物件。

勤美術館與ohnoki設計品牌聯名推出0km限定黑白雙色展覽飲料杯掛繩(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勤美術館與ohnoki設計品牌聯名推出0km限定黑白雙色展覽飲料杯掛繩(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Prostoria Polygon單椅作品(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Prostoria Polygon單椅作品(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小小樹食推出本展限定新品

小小樹食美術館店也特別推出本展限定新品,將展覽空間與結構意象延伸至味覺體驗。甜點「浮影」透過焙茶白巧甘那許、黑芝麻杏仁蛋糕與竹炭奶油霜層層堆疊,再以桂花清酒凍創造晶透視覺,呼應展中光影與結構交織的空間體驗。飲品「南國博士」則以博士茶與紅豆、豆乳、藍莓調製,象徵人與人之間流動與交織的網絡,呼應展覽以身體作為介質參與空間的精神,體現藝術、食物與感官的共鳴連結。

小小樹食美術館店也特別推出本展限定新品,將展覽空間與結構意象延伸至味覺體驗。(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小小樹食美術館店也特別推出本展限定新品,將展覽空間與結構意象延伸至味覺體驗。(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Net & String Taichung》
展覽日期:2025/06/20(五)~11/2(日)
地點:勤美術館(台中市西區館前路79號)
展覽場次(須線上預約場次及購票)

資料提供|勤美術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在故宮!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梳理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百年藝術流變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首度來台展出!故宮博物院將於2025年6月至10月呈獻《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本展集結大都會博物館多達81件繪畫及素描珍藏,它們分別來自梵谷、雷諾瓦、馬諦斯、塞尚等38位大師級畫家,帶觀眾一覽1920世紀中,自現實主義遞嬗至印象派、現代主義等的藝術流變;更特別精選多位知名女性藝術家之作,如印象派名家瑪麗‧卡薩特、貝絲‧莫莉索等,藉此呈現女性在西方現代藝術發展中的崛起與獨特風格。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圖片來源:《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官方Facebook)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即日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二展覽館隆重開展。(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即日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二展覽館隆重開展。(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穿越橫跨一世紀的藝術浪潮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被譽為全球四大博物館之一,收藏近200萬件橫跨5000年歷史的珍貴藏品,涵蓋世界各大文明與藝術流派。而故宮本次展覽時區鎖定1920世紀中,類別涵蓋現實主義、學術繪畫、印象派、後印象派至早期現代主義。印象派的出現,讓畫家們從室內走向戶外、繪畫主題自人物與肖像延伸到自然景致,藉畫筆捕捉光影流動,並影響了後續藝術流派如點描派、野獸派、現代主義等的誕生及演變,留下許多經典佳作。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圖片來源:The Met)

以人體、肖像、大自然等「畫面主題」劃分5大展區

策展敘事跳脫傳統上以「時序」、「畫派」分類的形式,改以「畫面主題」引導觀眾透過「直覺」展開探索,感受畫中色彩、筆觸及其蘊藏的人文情感,沈浸於作品所營造的氛圍情境。讓我們分別看向5大展區亮點:

▍身體姿態

此區梳理自1860年代起不同藝術家對人體的詮釋,並闡述鉛筆、顏料等不同媒材與技法對裸體描繪的特殊性,看人體如何成為藝術表達的試驗場。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大溪地的出浴女子 Tahitian Women Bathing》,高更 Paul Gauguin,1892。(圖片來源:The Met)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肖像與人物

18世紀歐洲迎來工業革命,撼動社會階層與城市風貌,藝術也從國家資助轉向更開放的大眾市場,肖像畫趁勢崛起為中產階級展現財力、地位之物。這一時期,藝術家描繪現代生活中的社交互動,讓親朋好友成為畫中人,賦予肖像更風格化的表現,模糊肖像畫與風俗畫的界限,開啟人物畫的新風貌。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彈鋼琴的兩位少女 Two Young Girls at the Piano》,雷諾瓦 Auguste Renoir,1892。(圖片來源:The Met)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春日 Springtime》,皮埃爾·奧古斯特·考特 Pierre-Auguste Cot,1873。(圖片來源:The Met)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徜徉自然

在歐洲各國隨政治與工業革命的推進逐漸轉變之時,藝術家將視野轉向自然風光,以風景為畫作主角,並在其中融入自身獨特視角與繪畫風格,徹底改變1920世紀初的畫風。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花朵盛開的果樹園 The Flowering Orchard》,梵谷 Vincent van Gogh,1888。(圖片來源:The Met)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城市到鄕村

1920世紀之交,藝術家們不僅徜徉自然,也探索各地人們的生活方式,及人們與環境的互動,眾多畫作描繪的主角從不斷變化的巴黎城市景觀、塞納河畔及度假勝地享受悠閒時光的漫遊者,再到鄉村小鎮和田園風光。藝術家以現代眼光及創新技巧,各自展開對所處地方的景觀與人群的獨到詮釋。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習作,喬治·秀拉 Georges Seurat,1884。(圖片來源:The Met)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6月故宮登場!集結梵谷、塞尚等大師名作
《冬天早晨的蒙馬特大道 The Boulevard Montmartre on a Winter Morning》,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1897。(圖片來源:The Met)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展區一隅(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水岸風光

工業革命帶動鐵路運輸,人們能以更便捷的方式前往海灘、漁村、港口等各地觀光,藝術家們也踏上旅途,留下許多描繪水景風光的美作,無論在法國各海岸、威尼斯或阿爾及爾等地,都能看到不同藝術家詮釋的畫作紀錄。

皮耶‧波納爾,《聖特羅佩舊港一景》,1911年。(圖片來源:The Met)
皮耶‧波納爾,《聖特羅佩舊港一景》,1911年。(圖片來源:The Met)

票價資訊總整理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規劃3波售票期間,提供各式票組選擇,有興趣者請見下方詳細售票資訊。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展期|2025.06.1410.12

展場|國立故宮博物院 第二展覽館 一樓特展廳

開放時間|每日 9:0017:0016:30展覽現場停止售票及入場)

 

▬▬▬ 購票請點此 ▬▬▬

▍早鳥票 3/13-3/31

・雙人紀念套票|$770

內附雙人入場憑證1組、紀念套票1

請於觀展驗票時出示入場憑證,以兌換紀念套票組

▍預售票 4/7-6/13

・單人票|$400

THE MET 限定零錢包套票|$499

內附單人入場憑證1個、THE MET限定零錢包1

請於觀展驗票時出示入場憑證,以兌換限定零錢包

▍展期票 6/14-10/12

・全票|$500

・優待票|$4506歲以上持有效學生證件者,每證限購一張(碩博士生、社區大學、空中大學及在職進修等恕不適用)

・特惠票|$25065歲(含)以上者、持本國或外國身心障礙手冊之陪同者,需出示證件正本,每證限購1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