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藝術家Haydonna台北個展「Gentle Souls」:以愛犬為靈感,捕捉⽇常⽣活中的柔軟時刻

南韓藝術家Haydonna台北個展「Gentle Souls」:以愛犬為靈感,捕捉⽇常⽣活中的柔軟時刻

在現代繁忙與喧囂的⽣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那些微⼩卻珍貴的瞬間,Contemporary by U畫廊將於2024年年末帶給觀眾⼀個嶄新的展覽 ——「Gentle Souls」。Haydonna 的作品以其愛⽝為靈感,從低視⾓探索寵物眼中的純粹世界,透過簡約⽽多巴胺的⾊彩,捕捉⽇常⽣活中的柔軟時刻。本次展間彷若「家」的延伸,丹麥家具品牌 HAYTaiwan 的家具點綴其間,將藝術與⽣活緊密結合,邀請觀者沉浸於⽣活的純真與美好。

Haydonna Shade of Love 2021(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Shade of Love 2021(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The Show 2023(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The Show 2023(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此次展出多元作品中經常出現稱為「Shadow Friend」的⿊⾊動物形象,它既是狗狗的影⼦,也是作者⾃我倒影的象徵,表達出與愛⽝間深刻的情感羈絆。Haydonna 採⽤寵物的低視⾓進⾏創作,並經常幻想若狗狗們能說話,牠們會說些什麼?⼜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Haydonna 曾說:「我時常將牠們描繪得更⼤,或賦予牠們⼈類特徵。這是我在藝術世界中將牠們當作夥伴的⽅式。」透過擬⼈化⼿法,訴說著⾃⼰想像中的故事,在畫作中留下屬於寵物的真摯情感。

Haydonna Transparent Mind 2023(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Transparent Mind 2023(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Sunday Afternoon 2021(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Sunday Afternoon 2021(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們將原本沒有實質意義的事物賦予意義,⼜或是表⾯看似有意義的事物其實空洞無實。」Haydonna 在展出的作品之中不僅捕捉了⼈與寵物之間純真⽽深厚的情感連結,也引發觀者反思此社會現象。這些作品回歸到⼈事物的本質,讓⼈從動物真誠的視⾓體驗,進⽽引導我們思考簡單⽣活的價值,並喚起對這些珍貴瞬間的感知與視。

Haydonna Picnic 2024(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Picnic 2024(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遇上 HAY Taiwan

此次展間以「家」的意象為主題,每個區域代表不同的⽣活痕跡:與寵物依偎的沙發上、午後⽇光浴的⾓落,⼜或是能沈浸閱讀的個⼈空間,透過視覺、聽覺、和嗅覺喚起觀者在⽇常中不經意忽略的⼩確幸。展間的佈置品及家具來⾃近期廣受關注的丹麥家具品牌 HAY Taiwan。產品強調實⽤性與藝術性,不僅展現北歐簡約美學,還融入了當代設計風格,這些元素與 Haydonna 的極簡構圖及⼤膽⽤⾊相呼應,實現藝術與⽣活的融合。

Haydonna We Are All Connected (Series 2) 2023(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We Are All Connected (Series 2) 2023(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Simple Thoughts 2022(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Simple Thoughts 2022(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親⾝體驗北歐和南韓當代美學帶來的「⽇常之美」

在「Gentle Souls」展覽中,Contemporary by U 為觀眾呈現南韓藝術家 Haydonna 與 HAY Taiwan 的美學對話,讓 Haydonna 的藝術作品在⽇常⽣活場景中展現出獨特的魅⼒。觀得以深刻體驗藝術如何提升⽣活質,並對抗現代繁忙⽣活所帶來的壓⼒,體現「簡單美好」的理念。

本次展覽中,藝術家 Haydonna 的全部作品和展間的 HAY Taiwan 家具皆有販售。同時,我們與藝術家聯名推出多款展覽限定的⽂創商品,如磁鐵、打火機、⾺克杯、領⼱等等,以及多樣 HAY Taiwan 的相關商品包括「Weekend」托特包、今年四⽉推出的「HAY DOGS」系列商品,該系列包含寵物領⼱、繩結玩具和寵物牽繩等,讓⼤家可以同時收藏 Haydonna 和 Hay Taiwan 的⼩物。

藝術家 Haydonna 個展「Gentle Souls」,將於 2024 年 11 ⽉ 16 ⽇ ⾄ 2025 年 2 ⽉ 9 ⽇於 Contemporary by U藝廊展出,我們將引領⼤家拾那份樸實⽽迷⼈的⽇常,同時展覽期間的每週⽇為寵物⽇,誠摯邀請⼤家攜伴寵物前來觀展,進⾏⼀場純淨靈魂的交流。

展覽⽇期| 2024 年 11 ⽉ 16 ⽇ ⾄ 2025 年 2 ⽉ 9 ⽇

展覽時間| 週⼀⾄週五:10:30-19:00

週⽇⾄週六:09:00-19:00

展覽地點| 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展覽地址| 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四段553巷42-1號

開幕茶會| 2024 年 11 ⽉ 15 ⽇ 14:00

購票資訊

購票⽅式| ACCUPASS和現場購票

票價| 新台幣 150 元(⾨票可折抵 100 元⽂創商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日本當代藝術大師宮島達男個展登陸TAO ART:集結12件重要創作,以數字藝術構築出獨特的生命哲學

日本當代藝術大師宮島達男個展登陸TAO ART:集結12件重要創作,以數字藝術構築出獨特的生命哲學

TAO ART至2026年2月7日推出日本當代藝術大師宮島達男(Tatsuo Miyajima)在台灣的首次個展《無盡的生命循環》 (Endless Life Cycles)。宮島達男以LED數字裝置和科技驅動雕塑 (technologically-driven sculptures)享譽國際,本次展覽集結藝術家近5年的12件重要創作,帶來一場關於生命、時間、空間與存在的深刻探問。

宮島達男是誰?

1957 年出生於日本的宮島達男,以 LED 數字裝置聞名於世。自 1980 年代末期發光二極體(LED: light emitting diodes)普及後,他開始大量運用此媒材,並以「數字」與「倒數」為創作語言,將科技轉化為思索生命的哲學符號。雖然以新媒體藝術為技術基底,宮島更像是一位以藝術作為語言的哲學家。

他曾於 1999 年代表日本參與威尼斯雙年展,其作品《MEGA DEATH》,由 2400 顆藍色 LED 組成,作品在某段時間會突然熄滅,讓觀眾直面龐大的黑暗,隨後又重新亮起,不斷循環。這件作品紀念歷史上的大規模死亡,引發了人們對失落、生存和重生的強烈思考。燈光亮滅的周期性反映了他對生命連續循環的信念,具體展現其三大核心理念:「持續變化(Keep Changing)」、「連結一切(Connect with Everything)」與「永無止境(Continue Forever)」。

TAO ART展出日本當代藝術大師宮島達男(Tatsuo Miyajima)在台灣的首次個展《無盡的生命循環》 (Endless Life Cycles)。(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TAO ART展出日本當代藝術大師宮島達男(Tatsuo Miyajima)在台灣的首次個展《無盡的生命循環》 (Endless Life Cycles)。(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宮島達男的 LED 數字體現了他對延續、連結與永恆的探究,同時也關注時間與空間的流動與跨度。Photo by Espoo Museum of Art
宮島達男。Photo by Espoo Museum of Art

「變化、連結、永恆」三大核心理念

在宮島的藝術實踐裡,數字持續循環與重複,無論是從 1 到 9,或 9 到 1,每一個序列皆象徵一個完整的生命週期。然而「0」在他的作品中始終缺席。在數列的循環裡,9 之後不是 0,而是一段空白的停頓。這片黑暗彷彿是死亡與重生的瞬間,也呼應了佛教中輪迴與轉世的哲學思考。數字因此以各種形式出現 ── 網格、塔樓、錯綜的電路或單純的數字本身 ── 不斷延展他對時間與空間中「變化、連結、永恆」的持續探索。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為TAO ART打造兩組作品

在這次的台灣首展中,宮島特別為 TAO ART 打造兩組作品,其中一組為茶室空間場域限定的作品《TAO ART・計數之窗》。這件作品是繼瀨戶內海倍樂生藝術場直島(Benesse Art Site)「家計畫」完成的首件作品在「角屋」(Kadoya)登場後,第一次於其他場域展出。作品以兩扇覆有液晶薄膜的特殊玻璃(UM Glass)為媒介,玻璃表面緩緩浮現持續變動的倒數數字,而台北街道的景象又隱約透過玻璃顯現。觀眾在數字、倒影與街景之間,得以思索自身在無盡循環中的位置。

《TAO ART・計數之窗》(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TAO ART・計數之窗》(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另外一組全新委託製作的《360個生命》(2025),則是透過多組變幻的數字單位,以不同速率與色彩展現全球生命的多樣與交織,數字不斷的明滅循環,點出宮島長期關注「生與死」的核心,亦即「生命(Seimei)」。作品中不同速率、色彩(包含黑色)的變化,不僅象徵世界各地的每一個不同生命的可見、或不可見的存在樣態之外,亦是呈現出無數微小的生命彼此之間交織,構築成一個豐富的世界、乃至於宇宙,宛如一則現代寓言,映照人類存在的普遍境況。在同一空間的《持續變化(蒙德里安) – no.11》(2021)將閃爍的數字置入蒙德里安的幾何結構,在秩序與混沌的交織中,使觀者得以感受時間流動的韻律與永恆。

《360個生命》(2025)(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360個生命》(2025)(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對生命循環的永恆想像

作為佛教徒的宮島,其創作深受佛教思想啟發。《飛天 – no.9》(2022)與《飛天 – no.12》(2021)以自由流動的數字光點,喚起敦煌壁畫中飛天的意象,象徵對生命循環的永恆想像。近年發展出的《數字珠畫(Numerical Beads Painting)》系列則捨去 LED 光源,轉以隨機計算的圖面,搭配藝術家在巴黎收集的數字珠子,大量排列以構築「三千大千世界」,在畫布中重現數字的明滅與宇宙的宏觀秩序。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人在宇宙中的微小狀態」的思索

另一展間則以「反脆弱(Counter Fragile)」為題的 C.F. 系列作品,如《反脆弱的空氣環 – no.2》(2023)與《反脆弱的空氣環 – no.3》(2023),宮島以有機、雲狀般纏繞的電線組成扭曲的輪廓,每一件作品猶如漂浮的微型宇宙。它們看似脆弱,卻在閃爍的微光中蘊含不容忽視的價值,正如人類的存在雖短暫卑微,卻無比珍貴,引出藝術家對「人在宇宙中的微小狀態」的思索。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以作品回應東日本大地震

影響生命的災難,關於集體記憶的創傷,也是宮島所關注的議題。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無疑是日本歷年來最大的天災,宮島邀請三千名災區民眾透過一個數位計時器(digital counter)設定專屬的倒數速度,以各自的生命節奏回應災難留下的痕跡,看似日常,但個體的差異,以及每個人對於災難不同的衝擊和改變,讓大家看見受災群體的日常樣貌,其實與所有人無異── 每個人都在各自的節奏中生活。現場展出的《時間之海・東北:生命的樣貌(Life Face for Sea of Time – TOHOKU)》(2025)則是藝術家支持紀念美術館的建設所創作的版畫,彰顯藝術家對此議題的持續關懷。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第一場美術館展覽即將登陸台中

另外,位於台中的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也將舉辦宮島達男在台灣的第一場美術館展覽《眾生共命:宮島達男》。內容涵蓋自 1993 年至今超過三十年的創作,包括經典作品、創作概念圖以及邀請台灣各族群共同參與的共創計畫。其中,宮島更為安藤忠雄設計的三角展覽廳創作直徑 5.4 公尺、由 216 顆 LED 構成的大型新作《Mutual Ten Worlds》,為展覽注入震撼核心。

《無盡的生命循環 Endless Life Cycles》

展覽日期:2025 年 10 月 22 日 至 2026 年 2 月 7 日
展覽地點:TAO ART (114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號8樓)

資料提供|TAO ART、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日本藝術家泉啓司個展《風景悄然成形》再登台北藝廊:斑斕色彩從精密木作迸發,以「流動感」雕塑構築人物內心宇宙

日本藝術家泉啓司個展《風景悄然成形》再登台北藝廊:斑斕色彩從精密木作迸發,以「流動感」雕塑構築人物內心宇宙

何謂建構式木雕?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3日進駐台北藝廊Hiro Hiro Art Space的泉啓司最新展覽《風景悄然成形》將給予適切解答。一片從人物內心長出並交疊擴張的精神地景,以奇幻造型、斑斕色彩引觀者遁入其中,探索不可言傳的幽微之思。

台北藝廊Hiro Hiro Art Space繼2023年首度舉辦泉啓司(Izumi Keiji)個展《今天我們要走跟昨天不一樣的路》廣受好評後,睽違兩年再於純白空間內呈現這位日本藝術家雕刻刀下的斑斕風景。正如展名「成形」所揭露,泉啓司獨特的建構式木雕始終根基於人物形象,藉由細膩觀察捕捉個體思想性格樣貌乃至情感連結的無形存在,並轉譯為雕塑上多樣的幾何零件,使人物思想如渦漩般擴散、性格蔓生成林、內在精神迸發為明滅的電光,最終生成一個完整世界之形。本文將分靈感來源、結構造型、色彩塗裝3大虛實面向切入《風景悄然成形》,解析泉啓司概念性、視覺性皆強的創作風格。

日本藝術家泉啓司個展《風景悄然成形》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3日於台北藝廊Hiro Hiro Art Space展出中。(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日本藝術家泉啓司個展《風景悄然成形》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3日於台北藝廊Hiro Hiro Art Space展出中。(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此為泉啓司二度於Hiro Hiro Art Space辦展;藝廊本身由繁茂綠意包裹純白空間,恰彰顯其作品的有機性。(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此為泉啓司二度於Hiro Hiro Art Space辦展;藝廊本身由繁茂綠意包裹純白空間,恰彰顯其作品的有機性。(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泉啓司個展《風景悄然成形》解析#01:靈感來源

具象個體X抽象訊息,著重刻劃「心像」而不只是「肖像」

泉啓司1973年出身日本福島,畢業於專攻設計與美術的東京造形大學,在學時即主修雕刻。後投身雕塑創作以來,持續將人物與自然元素、幾何圖形相結合,也常以身邊熟人為繆思,下刀刻劃一張張臉孔,「他們與其說是刻劃對象,不如說是我思考『人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提示。」由此可知,泉啓司並非為了復刻「肖像」而去雕琢臉孔上的神情,反倒意在透過具象個體與抽象訊息的交互詮釋,形塑「心像」風景。至今作品實踐自身對「人」的興趣,在在建構出日常又非日常、詼諧而奇幻的造型,受大阪市國立國際美術館、栃木縣Nasunogahara博物館等日本當地美術館收藏。

泉啓司創作意在形塑「心像」而非復刻「肖像」。(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泉啓司創作意在形塑「心像」而非復刻「肖像」。(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泉啓司個展《風景悄然成形》解析#02:結構造型

以「類建築」方式組裝零件,藉可動關節嶄露生命力度

對泉啓司來說,創作的發軔,從決定好要雕刻哪個人開始,繼而潛心回憶、反覆思索該對象的模樣、質地等內外特徵,再將「某些東西」與之緊密組合。

各雕塑交錯運用球體、方形木條及金屬支架等零件。(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各雕塑交錯運用球體、方形木條及金屬支架等零件。(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某些東西」所指為何?由於泉啓司不全然使用整塊木頭打造作品形體,亦精心鑿刻、打磨數十個獨立的木頭零件(時為圓潤的球體、時為長短不一的方形木條,甚有纏繞的金屬支架),因此得運用近乎建築的方式,逐一串連、栓合、組裝零件,讓人物各不相同的性格裡,那風雨無阻的勇敢、天馬行空的妙想,抑或對世界充滿魄力的好奇,都找到對應的幾何語彙,奠定構築「風景」的基石。部分銜接處如生物的關節般可被轉動,彷彿賦予剛硬的木條得以彎折、改變角度的自由,讓整體結構散發更為有機、似能呼吸的生命感。

如關節般的銜接處使木條可被轉動和彎折,帶出整體結構的生命力度。(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攝影:森田直樹)
如關節般的銜接處使木條可被轉動和彎折,帶出整體結構的生命力度。(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攝影:森田直樹)
綜觀展覽全景易覺察藝術家所構築的幾何風景。(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綜觀展覽全景易覺察藝術家所構築的幾何風景。(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作品細節則可見其獨特的「建構式」創作語彙。(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攝影:森田直樹)
作品細節則可見其獨特的「建構式」創作語彙。(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攝影:森田直樹)

如此迷人的不確定性,暗示了當下所見的形態不是唯一、固定的答案,而是充滿可能性的有機體:好像只要輕輕一推,眼前由木料勾勒的風景就會翻騰、變幻,展現出其他樣貌;這份流動感恰呼應泉啓司在創作中即興非預設的探索狀態。勞動密集的雕刻和組裝過程,則可謂藝術家內心不斷尋找契合感的具象顯現——每塊木頭的嵌入與咬合,皆為一次試探,直到所有部件達到微妙的平衡,「對了」這難以言喻的感覺終會浮現。

在翻騰、變幻中應運而生的流動感恰呼應泉啓司即興、非預設的探索狀態。(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在翻騰、變幻中應運而生的流動感恰呼應泉啓司即興、非預設的探索狀態。(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泉啓司個展《風景悄然成形》解析#03:色彩塗裝

鮮明色彩躍然溫潤木作,成為思想與情緒的視覺化身

除獨有結構耐人尋味外,泉啓司更大膽為木作塗刷鮮明色彩。亮橘、螢光黃、沉靜的藍和活潑的綠,跳躍於木頭原色之上。當溫度與個性隨色彩沁入幾何結構,促使它們脫離純粹的形式,成為思想、情緒或關係的視覺化身,觀者便能從一具具木刻人形中直接感受飽滿且交雜戲劇性的思緒爆發,化為團團熾熱火光,或作蒼蒼雨幕傾天而降、蔥蔥樹林拔地而起,織就色澤萬千的景象。

鮮明色彩跳躍於溫潤木作之上,成為思想、情緒或關係的視覺化身。(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攝影:森田直樹)
鮮明色彩跳躍於溫潤木作之上,成為思想、情緒或關係的視覺化身。(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攝影:森田直樹)

「我在思考『人是什麼?』的過程中,一個像風景的畫面,會自己悄然幻化成形,那不是傳統的山與海,而是一種從人物內心長出來的精神地景。」

——泉啓司

展覽一隅。(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展覽一隅。(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展覽一隅。(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展覽一隅。(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展覽一隅。(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展覽一隅。(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ace)

《風景悄然成形》邀請我們觀看的,不僅是木雕中的人物,更是從他們身上綻放開來、圍繞著他們,由無數零件與色彩悄然共築的風景。

泉啓司個展《風景悄然成形》

  •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3日11:00-19:30,週一公休
  • 地點:Hiro Hiro Art Space(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南街10號)

>> 更多資訊可至藝廊官方網站了解。

Hiro Hiro Art Space

2018年成立於台北,集結包括繪畫、錄像、雕塑、裝置、行為藝術及文化活動等多樣化展示方式,致力推廣當代藝術。其名「Hiro Hiro」取日本方言「ひろひろ」一詞(意指對事物垂涎、渴求的狀態),用以隱喻團隊對藝術知識及鑑賞能力的追求,憑獨到眼光揀選藏家尋覓之作,並藉由突顯作品本身魅力,獲得到訪者的垂涎與渴求;同時通過「空間」對作品的詮釋,與大眾一同閱讀藝術家埋藏其中的創作語彙。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