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在古代是保存魚肉的發酵食品?透過名稱由來、製作方式,追朔壽司的起源與發展脈絡

壽司的歷史

壽司可說是有史以來最簡約的一道料理,但如今也變得複雜多元。從放一片魚肉在飯上組成的握壽司,到鋪上酪梨、煙燻鮭魚、奶油乳酪的美式壽司,其演變過程經歷了許多重大變革,本文將透過名稱由來、製作方式,帶領你追溯壽司的起源和發展脈絡。

壽司可說是有史以來最簡約的一道料理,但如今也變得複雜多元。一片魚肉放在飯上組成的握壽司,似乎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單純的了。壽司卷(又稱為「海苔卷」)在過去也一樣簡單,只需用「干瓢」(即葫蘆乾)等普通食材,和飯一起捲成海苔卷即可。

然而在今日,幾乎任何食材都能放進壽司卷內或鋪在上頭:炸蝦、奶油乳酪或午餐肉。壽司卷能做成「外翻」的形式,把飯包在最外層,有時也會裹上麵包粉油炸。壽司卷上可以放魚肉片、蝦肉片、酪梨片、炸洋蔥或天婦羅花,有時表面也會塗上不同顏色的醬汁。簡而言之,在過去曾是綠色圓柱狀的低脂食物,如今已演變成無固定形體的滴汁怪物,熱量、鈉含量和膽固醇都是麥當勞漢堡的兩倍。

Photo by Mahmoud Fawzy on Unsplash
Photo by Mahmoud Fawzy on Unsplash
Photo by Mahmoud Fawzy on Unsplash
Photo by Mahmoud Fawzy on Unsplash
Photo by Mahmoud Fawzy on Unsplash
Photo by Mahmoud Fawzy on Unsplash

「改良版」壽司

對某些自稱正統派的人來說,這類壽司實驗或許看來創新又不道地,但古往今來的大廚們其實持續在改良壽司的作法。中國最早的壽司起源於六世紀,其米飯和魚肉是以橙皮和用穀類製成的「酒」進行調味。十八世紀的一本日本料理書提議以有毒日本河豚的皮或紙張,代替壽司卷的海苔——若是使用紙張,吃壽司前再將它丟棄即可。

在北美,除了有經常被正統派嘲笑是「旁門左道」的加州卷外,也有其他的「本土」壽司,例如舊金山卷(以鮭魚、鮭魚卵、小黃瓜和新鮮羅勒製成)、拉斯維加斯卷(以蝦子、鰻魚和奶油乳酪製成)、德州卷(食材是酪梨、淡水鰻和多春魚卵,而作法當然是用炸的),以及費城卷(食材是酪梨、小黃瓜、煙燻鮭魚和奶油乳酪)。紐約、夏威夷、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也都有自己專屬的壽司卷。舉例來說,紐約卷裡包的是煙燻牛肉。

另外,還出現了將壽司卷巨大化的「壽司捲餅」。「壽司貝果」、「壽司漢堡」和「壽司披薩」則是以麵包取代米飯,將壽司卷重新建構成新的形態。在美洲以外的地區有布拉格卷:一種以醬油和啤酒醃過的鮪魚製成的握壽司,上面放有蘋果切片。壽司卷裹上日式麵包粉、炸成天婦羅後,再淋上辣醬增添風味,這樣的作法在南美洲很受歡迎。布拉提斯拉瓦卷(Bratislava roll)則含有培根、紅椒、蝦夷蔥和布林澤辣味羊乳酪(bryndza)。

就上述的所有壽司而言,儘管配料和內餡可能會變,但裡面全都有飯;然而在日本,有些種類的壽司卻完全不會用到飯。日本早期現代(亦稱為江戶或德川時代1600–1868年)有數本料理書提供了無米壽司的作法:用製作豆腐時剩下的豆渣作為替代品。一旦大豆經加熱研磨成豆漿並製成豆腐後,剩餘的豆渣可切碎、油煎、調味,然後和切成細丁的蔬菜、牛蒡、菇類混合。

1802年出版的《名飯部類》指出豆渣必須先搗碎、用油快炒並以山椒調味,才能用來作為魚類料理的內餡。文中甚至建議魚肉若腥味太重,可先炙燒處理。從這篇食譜可以得知,「壽司」一詞不一定是指冷食,或是得趁魚肉新鮮時享用,也不見得會包含飯。事實上,在最古老的壽司食譜中,米飯(或其他穀類)多半會在用來發酵後被丟棄,不會拿來食用。

Photo by Louis Hansel on Unsplash
Photo by Louis Hansel on Unsplash
Photo by Jennifer Latuperisa-Andresen on Unsplash
Photo by Jennifer Latuperisa-Andresen on Unsplash

壽司的名稱由來

雖然現今面對各種形形色色的壽司,實難斷定其共同點為何,不過,最早被稱為壽司的食物,並不是因為使用了魚或飯,而是因為它的味道。不僅如此,壽司的味道有可能就是其日文名稱的由來。壽司的日文有幾種不同的寫法:可寫成平假名的すし,也可寫成漢字的寿司(這兩個漢字組在一起有「適當的規範」之意,不過在此純粹是取其讀音)。寿司(或其變化形「寿し」)二字的組合起源可追溯至早期現代時期,當時日本人將視覺與口語的雙關,發展成一種流行藝術形式。最早的壽司寫法「鮨」和「鮓」皆源自中國。「鮨」的讀音是ㄑㄧˊ。根據公元前三世紀的《爾雅》(中國最古老的詞典),其原意是一種用鹽和魚製成的發酵料理。「鮓」的讀音是ㄓㄚˇ。公元三世紀的《釋名》(中國第三古老的詞典)將之定義為保存於鹽米中的魚肉。

由此可見,「鮨」和「鮓」都是使用了鹽和魚的發酵食物,而其相似之處最終導致作家們交替使用這兩個稱呼。後來到了公元三世紀,這兩個字被視為同義詞,用來表示一種用米飯和魚肉製成的發酵料理,而這種料理就是現今壽司的原型。根據日本最早的中日詞典(約編纂於公元900年),當這兩個中文字傳入日本時,日本人同樣也不加區別地將兩者皆讀作sushi。

然而日本人為何會稱這種料理為sushi 呢?當日本人採用中國傳入的文字時,通常會保留其原始的中文讀音,也會將這些中文字應用在既存的日文詞彙上,以創造出日文的解釋。根據一項最晚可能出自十七世紀末的假設,壽司的日文衍生自「酢」(日文讀音為sui)一字,意思是「酸味」。由於按照最古老的壽司食譜所做出的料理味道又酸又刺鼻,因此也為壽司原指酸味食物的說法,增添了可信度。事實上,前述壽司的古老中文寫法「鮓」,就是將「魚」和代表醋的「乍」組合在一起,用來表示「具有酸味的魚」。

Photo by Yu on Unsplash
Photo by Yu on Unsplash

從發酵食品演變為料理手法

現代的壽司也帶有微微的酸味,這是因為飯用醋調味過。醋在十七世紀成為製作壽司的材料,而大約在同一時期,日本的哲學家們也提出理論,認為壽司的日文是以其酸味命名而來。然而,現存最古老的壽司食譜(例如前述中國古代的壽司作法)並未使用醋,而是透過乳酸發酵的過程使壽司產生酸味。

由此可見有兩種壽司存在:第一種(也是最早的一種)是靠乳酸發酵產生酸味,第二種則是添加了醋而帶有微酸。這些是主要的兩種壽司類別,而壽司的歷史可從古老的乳酸發酵作法是如何轉變成其他技巧的應用(例如醋的運用)說起。換句話說,壽司已從一種利用發酵醃製魚肉(和其他動物蛋白質)的保存方式,演進為一種單純以醋飯搭配魚肉的料理手法。

以醋調味和以乳酸發酵的壽司都需要用到米(或其他穀類),但用法不同。以醋調味(通常也會用到鹽和糖)的米飯,對握壽司和壽司卷的味道及口感,發揮著關鍵的作用。醋飯能襯托魚肉,使魚肉變得更美味。有些壽司專家甚至會以醋飯調製得是否得宜,作為評斷壽司餐廳品質的主要依據。

相形之下,在乳酸發酵的壽司中,米飯的主要功能是作為發酵的媒介,味道倒是其次。米飯中所含的澱粉會分解成葡萄糖,而乳酸菌代謝葡萄糖後產生的乳酸,會使食物產生變化。首先,乳酸具有防腐作用,會降低易腐食物的酸鹼値,並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進而防止微生物造成疾病的發生或污染最終的產品。其次,乳酸會產生酸味,例如優格的酸味就是乳酸發酵所致。最後,乳酸發酵會將動物或魚肉中的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而這個過程若持續得夠久,也會使骨頭軟化到可吃的地步。

相較於使用醋的壽司,乳酸發酵的壽司在製作上更耗時。不過,使用醋的壽司最好在完成後就立即食用。有些乳酸發酵的壽司可能會耗時兩年或更久的時間,以達到最佳風味。鮒壽司就是其中的一種,雖然能在數個月內製作完成,但花費三年或五年發酵的成品,特別受到壽司迷的青睞。

Photo by Tadahiro Higuchi on Unsplash
Photo by Tadahiro Higuchi on Unsplash

本文內容節錄自 La Vie 出版書籍《壽司的歷史:從古代發酵魚到現代生魚片,技術、食材與食譜的美味探索》

出版日期|2024/11/21

作者|埃里克·拉斯

如今風靡全球的壽司,其實一開始並非我們今天熟知的米飯與新鮮魚肉的結合,而是作為保存魚肉的發酵食品。在中古時期,壽司從街頭小吃逐漸走向貴族宴席,見證了日本社會結構的變遷與美食文化的昇華。本書將帶你深入探討壽司的發展脈絡,從古老的發酵食品,到如今的國際料理,涵蓋了飲食文化、製作技術、美學觀察及其背後的精神符號。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冬日必嚐「Uncle-K」正宗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蘿蔔葉乾入菜熬靈魂湯頭,還有蒸牛尾、辣雞爪等道地韓食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生菜包五花肉、辣炒年糕、辣醬炸雞⋯⋯都是韓式料理定番,但有道同是韓國國民美食、在台灣韓式餐廳卻相對少見的菜色也非常值得一嚐,那就是「馬鈴薯排骨火鍋」!

在台灣想嚐正宗口味,在台北和台中皆有店面的「Uncle-K」值得一訪。為還原最道地的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風味,Uncle-K特別從韓國引進「蘿蔔葉乾」,為吸飽豬骨精華的湯頭注入菜葉經日曬後的醇厚滋味,有這一味才夠正宗!配著燉得軟嫩、入口即化的排骨一起嚐,道地體驗彷彿置身韓國街頭。店裡也點得到蒸牛尾、辣雞爪、黃豆煉乳雪冰等道地韓食,無論鹹甜,道道過癮!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圖片提供:Uncle-K)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圖片提供:Uncle-K)

主打馬鈴薯排骨鍋,補上台灣韓食市場的缺口

Uncle-K由兩位分別來自韓國及台灣的「叔叔」宋元燮及Jeremy共同創立,其中韓籍創辦人宋元燮是將洪瑞珍三明治引進韓國、引爆熱銷風潮的重要推手,對餐飲市場具有高敏銳度。而在台灣,他發現韓流雖當道,韓食市場卻少了在韓國被譽為國民美食的馬鈴薯排骨湯,這讓他決定向擁有逾70年經驗的韓國老師傅拜師學藝,將最道地的韓式口味帶到台灣。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Uncle-K如何重現正宗韓式風味?「蘿蔔葉乾」是湯頭靈魂

那台灣人到底愛不愛馬鈴薯排骨鍋這味?答案是肯定的。Uncle-K一年賣出的排骨能堆到和3座台北101大樓一樣高,數量非常驚人,令人好奇鍋裡究竟藏了哪些秘密才如此迷人?為重現韓國道地風味,Uncle-K先以大量豬大骨熬製高湯,再加入辣椒粉等韓式辛香料慢熬,光熬湯就要花上36小時,其中還有一項不可或缺的食材,那就是Uncle-K特別從韓國引進的「蘿蔔葉乾」,其色澤近似海帶,經天然日曬後,隨湯頭燉煮能釋放出陳年醇厚的獨特風味,這味加上芝麻葉清香、紫蘇籽粉共織湯頭靈魂!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圖片提供:Uncle-K)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入口即化的排骨也是吃鍋時的一大重點,Uncle-K選用肉質鮮甜的活菌豬,更精選每頭豬僅有2塊的特殊部位,以確保肉質鮮嫩並富含膠質;且排骨在和湯頭一同熬製後,還需另外燉煮12小時,方能成就僅需用手輕輕一撥便能分離骨肉、極其軟嫩的迷人口感。鍋中排骨的最佳綠葉——馬鈴薯,則來自台灣在地農產,經長時間燉煮吸飽濃郁湯汁,同時保有軟綿卻仍帶微微脆度的口感。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專人服務「飛魚卵炒飯」吸飽湯汁精華

品嚐完鍋中的排骨和馬鈴薯等配料後,Uncle-K還會帶來一場料理秀,由專人在桌邊現做「韓式飛魚卵炒飯」,其米粒經拌炒後吸飽湯頭精華,帶有些許酥脆鍋巴,拌入老泡菜、海苔絲以及在口中隨咀嚼迸發口感的飛魚卵,為馬鈴薯排骨火鍋宴畫龍點睛。這道Uncle-K秘製炒飯「只送不賣」,只要點主要鍋物、並加點另2道菜色就能享受。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圖片提供:Uncle-K)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台中公益店新開幕!編輯推薦辣雞爪、蒸牛尾等4道必點菜色

繼台北兩間店面獲得成功後,Uncle-K202510月進軍中台灣打造台中公益店,餐廳門口結合古樸韓屋意象,室內則以金屬、塗鴉貼紙等碰撞出潮流感,在台中重現韓劇裡大啖韓食、觥籌交錯的場景;供餐時間則延長到凌晨兩點,從日到夜店為饕客獻上暖呼的道地韓餐。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圖片提供:Uncle-K)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圖片提供:Uncle-K)

隨台中公益店開幕,Uncle-K推出5道全新菜色,以下推薦編輯親自體驗後特別推薦的2道。其中「火焰雞爪」如其名風味辛辣濃厚,經去骨後上桌,沾點麻油、加點泡菜包入芝麻葉裡一口吃下,非常過癮,嗜辣者推薦來一盤。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火焰雞爪。(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另一道「蒸牛尾」則經8小時前置作業以去除腥臊、保留鮮甜,彈嫩口感搭配酸甜與鹹香交織的特製醬油,是非常「涮嘴」又下飯的一道。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首爾蒸牛尾。(圖片提供:Uncle-K)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韓式炸雞/烤牛小排。(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辣炒年糕/生菜包五花肉。(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飽餐一頓後想來點甜,Uncle-K也供應韓式甜點,經典和近期流行的品項皆有,其中「雪冰」以牛奶刨製而成,口感細緻,淋上煉乳和黃豆粉,重現韓國人童年記憶中的質樸甜蜜滋味;另一道「髒髒的年糕」則將近期韓國流行的甜品重現,由Uncle-K選用花蓮糯米自製而成,經酥炸後表面酥脆、內裏彈牙軟黏,口感令人憶起台灣南部常見的傳統甜食「白糖粿」,只是這道年糕配的不是白糖、而是黑糖蜜,無意卻巧妙地串起台韓兩地的味覺記憶。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韓式雪冰。(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冬季鍋物推「Uncle-K」道地韓式馬鈴薯排骨火鍋!台中公益店新開幕,蘿蔔葉乾入鍋熬製靈魂湯頭
髒髒的年糕。(圖片提供:Uncle-K)

Uncle-K馬鈴薯排骨火鍋 台中公益店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171

營業時間|11:3002:00(最後點餐時間01:00

訂位請點此

Uncle-K馬鈴薯排骨火鍋 台北合江店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合江街1881

營業時間|11:3022:30

訂位請點此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 X 秘製關東派醬汁 X 旬味料理呈獻日式宴席

東京米其林星級「壽喜燒割烹 日山」插旗台北!傳承百年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東京人形町名店「壽喜燒割烹 日山(すき焼割烹日山)」以高品質和牛著稱,憑藉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和秘製關東派醬汁,在城中壽喜燒一級戰區圈下一席之地,連續十年摘下米其林一星,並獲日本權威美食網站「食べログ (tabelog)」評選為百大名店。

如今這家「東京預約困難店」不必飛出國就嚐得到!「壽喜燒割烹 日山」進駐台北新光三越A4,和牛及壽喜燒醬汁皆從日本空運來台,忠實呈現本店美味,另透過和牛塔、和牛握壽司、厚蛋燒、刺身等豐富旬味料理,呈獻以壽喜燒為亮點的日式宴席。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日山壽喜燒」東京人形町本店。(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百年歷史「和牛鑑定專家」

1935年開業至今的「壽喜燒割烹 日山」, 主張「肉品即料理靈魂」。這份精神源於創辦人村上禎一的事業背景,他在肉類尚未普及的1910年代,便在廣島從事肉品批發和零售事業,並握有日本最大肉品市場「東京都中央卸売市場食肉市場」的拍賣資格執照,建構起從市場到餐桌的一條龍肉品供應鏈。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百年來,「日山畜產」所供應的和牛,全數由鑑定師(目利人)在拍賣市場整頭競標而來,這套傳承一世紀的「日山標準」不全聚焦於銘柄牛,而是由鑑定師「眼觀」和牛身形、油脂光澤,感受其油質滑順度、肉質彈力等「觸感」,得標後再送往日山自家工廠經熟成、修清、真空包裝等9道工序後,經空運直送到店。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除此之外,和牛在送到饕客餐桌之前,都經過鑑定師親自試吃,評估和牛各部位的赤身與脂肪比例、旨味釋放方式、脂肪融化的油香等等,以確保肉品品質,更將親測經驗編輯成《日山筆記》供公開查詢,不藏私與饕客們分享!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揭秘「日山壽喜燒」傳承百年的獨門風味!

在人形町尚未成為壽喜燒一條街之前,「壽喜燒割烹 日山」便憑藉「和牛專家」的特選肉品及獨家關東派醬汁闖出名號,更拿下米其林指南星級殊榮。如今插旗台灣,台北分店不僅忠實還原本店百年壽喜燒美味,更結合旬味料理,包含厚蛋燒、和牛塔、和牛握壽司、刺身、季節甜品等,端出4款「壽喜燒割烹」套餐,定價落在1,9804,880元區間,以下奉上店中主打的「極上・日山」套餐風味筆記!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專為壽喜燒精選和牛3大部位

先切入正題看套餐最大亮點——「百年之味壽喜燒」,日山以3大堅持於台北再現東京本店原汁原味。首先是和牛定期從日本空運來台,並精選帶有油脂的肋眼、沙朗、上肩肉3大部位上桌,其中肋眼肉質細嫩,帶有赤身與霜降肉的多重風味;沙朗油花分布均勻如大理石花紋,肉質中帶霜降的甜;上肩肉則以薄片彰顯其濃厚風味。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秘製關東派醬汁、專人桌邊烹調

第二點堅持在於日山傳承百年的關東派壽喜燒醬汁,其甜度恬淡以凸顯和牛及食材原味;為還原本店風味,特別從日本空運來台。最後則是日山專為台北店策劃的體驗,為了精準控制壽喜燒上桌的時間和溫度,日山特別訂製鐵鑄鍋和壽喜燒推車,由專人於桌邊服務涮烤,過程必須恪守東京本店的火力、溫度和順序,相當講究。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旬味料理共織日式宴席,和牛握壽司、刺身等亮點菜色

接著看向旬味料理,「極上・日山」套餐以「精選旬三品」揭開序幕,磯煮鮑魚、山藥細麵、厚蛋燒都是由傳統日本料理轉譯而來,先以溫潤滋味暖胃,讓味蕾準備好迎接後續饗宴。「海之幸 刺身三味」則集結當季新鮮漁護,夏秋之交以黑鮪魚、鯛魚為主,帶來生食、熟成等多重美味。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山藥細麵/刺身三味。(圖片提供:左|Izzie Pang攝影/右|壽喜燒割烹 日山)

前菜另有多道融入和牛,作為和牛壽喜燒前的風味亮點。像是先付「炙燒和牛塔及真山葵」將和牛以丁狀、泥狀兩種狀態呈現,透過炙燒逼出和牛油脂香氣,拌入信州味噌賦味、點綴海膽堆疊鮮美滋味,再搭配酥炸米餅堆起豐富口感。另一道「和牛壽司」則選用舒肥紐約客部位、和牛絞肉等,藉橙醋、松露與唐辛子辣醬賦味,一盤集結多種和牛吃法。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和牛塔/和牛握壽司。(圖片提供/攝影:Izzie Pang)
東京米其林星級「日山壽喜燒」插旗台北!傳承百年的和牛鑑定技術、關東派醬汁等亮點
(圖片提供:壽喜燒割烹 日山)

「壽喜燒割烹 日山」台北店

地址|新光三越A4 4樓(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94樓)

營業時間|午餐 11:3014:30/晚餐 18:0021:30

電話|(022758-6858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