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布上的贏家!6大QA解析尼德蘭《畫師們》的生存攻略

奇美博物館隆重推出年度壓軸大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精選近60幅館藏的尼德蘭畫作展出,並結合科學檢測、藝術史研究,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的繁榮盛世。本專題為讀者整理展覽6大Q&A,讓民眾可以了解本展概念與重點,感受當年畫師們所處的藝術環境。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仿)彼特.庫克.范.艾爾斯特作品〈東方三賢士的朝聖〉,這種三聯畫的製作相當有趣,中央的圖像皆會先量產,可依顧客的需求或其他考量選擇兩側的圖像進行組裝。(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Q1】為什麼以尼德蘭為主題?

奇美博物館自1990年代起,逐步累積了豐富的西洋藝術蒐藏,其中尼德蘭繪畫為博物館的重要典藏,加上今年適逢「臺南400」,400年前臺灣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與世界相遇,成為臺灣進入世界史舞台的契機,因此,館方希望結合蒐藏已久的尼德蘭繪畫,帶領大家從藝術出發,回到400年前的尼德蘭,提供一個觀看當時世界彼端的角度。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首度展出楊.斯汀作品〈酒館內的嬉樂人群〉,諷刺當時人們隱藏在道德禮俗社會風氣下的真實面貌。(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Q2】尼德蘭在哪裡?

今日所知的尼德蘭(the Netherlands),是荷蘭(Holland)的正式國名,但在歐洲早期歷史中,尼德蘭是一個地區性的概念,泛指涵蓋今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與法國北部等地,由於這個區域的地勢平坦低窪,所以又稱為低地國地區。在「畫師們」展覽中,除了講述17世紀荷蘭地區的藝術風貌,也溯至16世紀法蘭德斯的藝術,以及其對後來荷蘭藝術的影響,讓大家有系統性地一窺尼德蘭繪畫的樣貌。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一「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以古今地圖對照,讓觀眾了解「尼德蘭」的位置。(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Q3】當時的時代背景?

16世紀起,尼德蘭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歐洲貿易樞紐,商業繁榮帶動藝術市場蓬勃發展。藝術蒐藏不再是貴族專利,中產階級也熱衷蒐藏藝術品,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購買畫作來蒐藏或裝飾家居,加上廣大的畫作出口需求,造就市場龐大供不應求的現象。為因應需求,繪畫工作坊運作興盛,而快速、精準地仿製圖像成了工作坊裡學徒與畫工們的必備技能。這樣獨特的藝術創作背景,展現當時藝術市場的營銷策略,也反映買家的蒐藏行為與宗教信仰,在西洋藝術史上別具意義。

這次「畫師們」特展,便是希望介紹這群喜愛創作且努力作畫的尼德蘭畫師,提供一個穿越時空的透鏡,觀看當時畫師們的作畫環境、概念、模式與策略,同時感受當時藝壇百家爭鳴的景況。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一「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以帆船與海為意象,指出大航海時代帶來當地的繁盛。(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Q4】畫師最愛畫什麼?

尼德蘭繪畫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畫家們各有專精,也能自由選擇創作宗教畫以外的作品題材;除了受到當時信奉的喀爾文教派,不推崇呈現聖經故事圖像的影響,也回應了購買者的品味喜好及市場需求。靜物、風俗、風景等過去作為襯景的元素,搖身一變成為畫作的獨立題材,使得尼德蘭繪畫獨樹一格,題材包羅萬象。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此外,當時的畫師也會模仿大眾喜愛的風格與題材進行創作,以確保作品熱銷,也有買家會要求畫師模仿特定的畫風來創作。有時為提升市場競爭力,創作上也會依專業分工,由好幾位畫師依自己所長,合力完成一幅畫作。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展出法蘭斯.德.蒙佩爾作品〈冬日的風景〉,為17世紀尼德蘭獨特的風景畫類型之一。(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Q5】這次展出什麼作品?

「西洋藝術」一直是奇美博物館的主要蒐藏之一,其中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不僅題材完整、風格圖像經典,更不乏諸如: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亞德里安・寇爾特(Adriaen Coorte)、楊・斯汀(Jan Steen)等名家之作。此次特別精選近60幅作品,其中更有16幅為首度亮相,展品主題涵蓋歷史寓意、肖像、風俗、靜物、風景等,完整呈現尼德蘭藝術的多樣風貌。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展出安東尼.范.戴克工作坊的作品〈沙瓦王子騎馬像〉,展現人物意氣風發、尊貴不凡的氣勢。(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荷蘭國寶級畫家亞德里安.寇爾特作品〈紅醋栗〉,刻畫出晶瑩剔透、果汁飽滿的樣貌。(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Q6】有哪些單元規劃?

「畫師們」特展以四大單元帶出豐富的知識內容,包括:「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有哪些作品主題?」、「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前三單元依序帶領觀眾認識近代早期尼德蘭的藝術市場、畫家訓練、作畫過程與開創的多元繪畫主題等,第四個單元則將觀眾視角拉回當代博物館研究人員的角度,思考研究、定位古代藝術品時遇到的難題,一同發現畫作底下的謎團。展場也穿插各種體驗設計,讓觀眾更能輕鬆理解各個面向與重點。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四「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藉由科學檢測圖像與作品的對照,揭開畫作底下隱藏的祕密。(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資料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展現多元豐富的尼德蘭繪畫。(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 展覽名稱:《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

  • 展出地點:奇美博物館 特展廳

  • 展覽日期:2024.10.26-2025.8.31(週三、除夕休館)

  • 展覽時間:9:30-17:30

  • 票價資訊:全票400元、優惠票350元、雙展套票(常設展+特展)450元

  • 更多資訊請見官網

克林姆真跡來台展出!維也納美景宮 ✕ 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帶你走進經典名畫中的夢幻花海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克林姆真跡將來台展出!即將於12/5揭幕的《綻放 維也納美景宮百年花繪名作展——從瓦爾德米勒到克林姆》,由維也納美景宮(Belvedere)與國立歷史博物館、時藝多媒體合作推出,集結美景宮館藏中超過60幅以「花卉」為主題的經典畫作,呈現18世紀至20世紀初,從巴洛克、浪漫主義到美好年代風華的藝術流變。展覽又以克林姆名畫〈After the Rain〉首度登台為最大亮點!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維也納美景宮 X 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將於2025年12月5日登場。(圖片提供:時藝多媒體)

美景宮:克林姆世界名畫〈吻〉的長居之地

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美景宮,最初在18世紀落成時為哈布斯堡王朝王室宮殿,如今則是美景宮美術館的所在地,其壯麗的巴洛克風格建築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大作,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維也納美景宮。(圖片提供:美景宮)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古老的美術館之一,美景宮聚焦於中世紀至今的奧地利藝術流變,收藏克林姆、席勒等經典大師作品,其中又以克林姆的世界名畫〈吻(The Kiss)〉最具代表性,畫中以金箔點綴油畫之上勾勒一對深情相擁的戀人,從創作手法到畫面表現性都極具藝術價值。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古斯塔夫・克林姆〈吻〉。(圖片提供:美景宮)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美景宮60+國寶級館藏齊登場

《綻放》大展聚焦於「花卉」這一象徵美感與生命力的題材,呈現兩百年時間長河中,歐洲藝術家們描繪花卉的演變——18世紀巴洛克的繁麗、浪漫主義的抒情,到19世紀美好年代的華麗氛圍,進而走向印象派的光影探索、維也納分離派的革新,再到現代趨勢的自由表現,引領觀者花卉在藝術史中的演進脈絡。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法蘭茲・維爾納・ 塔姆 〈花卉、兔子與果實靜物〉。(圖片提供:美景宮)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埃貢・席勒〈向日葵〉。(圖片提供:美景宮)

美景宮多件珍貴館藏將首度在台灣亮相,克林姆描繪雨後綠地的詩意畫作〈After the Rain即是其一,且這次在台灣展出後,未來十年內將不再外借出境,藝術迷想朝聖要把握這次機會。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古斯塔夫・克林姆〈After the Rain〉。(圖片提供:美景宮)

走進大師筆下的夢幻花海

為了讓觀者更沈浸徜徉於大師畫中世界,展區內設置以數位投影打造的沈浸式體驗空間,邀人們走進〈克林姆花園〉感受畫中光影、色彩與線條交織而成的夢幻花海,與大師一同凝視永恆的美。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歐嘉・威辛格─弗洛里安〈盛開的罌粟花〉。(圖片提供:美景宮)
克林姆真跡首度來台!維也納美景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綻放》大展12/5登場
約瑟夫・尼格〈花束〉。(圖片提供:美景宮)

《綻放 維也納美景宮百年花繪名作展——從瓦爾德米勒到克林姆》

展期|2025.12.052026.03.22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票價資訊|

・早鳥票 $299(即日開賣至11.02

・預售票 $40011.0312.04販售)

・單人票 $500/優待票 $450/敬老票 $250(開展後價格)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大英博物館 ✕ 奇美博物館《埃及之王:法老》大展2026年登台!集結280件稀珍藏品,跨時空齊聚56位法老

大英博物館 ✕ 奇美博物館《埃及之王:法老》大展2026年登台!集結280件稀珍藏品,跨時空齊聚56位法老

奇美博物館2026年將與大英博物館合作推出超級大展《埃及之王:法老》,集結280件稀珍藏品,從黃金珠寶、陪葬珍品、神廟建築到巨型石雕,不但是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法老文物,更十分罕見地引進總計達28噸的大型石像,磅礡呈現古埃及帝國的宏偉氣勢。民眾將透過拉美西斯二世、圖坦卡門等56位帝王統治期間的文物,穿越時空感受法老統御千年的不朽傳奇。

奇美博物館與大英博物館合作推出超級大展《埃及之王:法老》,早鳥票將於10月20日開賣。(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與大英博物館合作推出超級大展《埃及之王:法老》,早鳥票將於10月20日開賣。(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x 奇美博物館4度合作

由奇美博物館獨家引進的大英博物館《埃及之王:法老》,將於2026年1月29日登場,這是館方第4度與英國重量級館所合作。大英博物館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殿堂,館藏超過800萬件,其中古埃及與蘇丹的收藏逾10萬件,規模僅次於埃及本土。此次策展以「帝王視角」出發,透過7大主題──「埃及:法老的國度」、「從神而來」、「身為大祭司的王」、「王室」、「統治埃及」、「埃及與世界」、「永生」,探索法老的多元角色。

大英博物館大中庭。(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大英博物館大中庭。(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大英博物館正門外觀(南面)。(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大英博物館正門外觀(南面)。(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揭開法老不朽傳奇

奇美博物館表示,人們熟悉的金字塔、神廟、黃金寶藏、人面獅身像等,幾乎都與法老密不可分,《埃及之王:法老》將帶領大家了解法老的多重身分,他既是神與人的中介、神廟的大祭司,更是萬眾臣服的國家統帥、攻無不克的偉大戰士,然而,至高無上的權力背後,實際處境卻是面臨王位爭奪、眾多勢力牽制、外族威脅等。本展將揭開法老的神祕面紗,除了浪漫化的王者形象,也讓人看見他們作為人的掙扎與挑戰,使觀眾得以近距離感受王權的輝煌與代價。

可能是圖特摩斯三世的頭像,約西元前1479–1457年。(EA986)(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圖特摩斯三世將埃及版圖擴展至歷史巔峰,因而名留青史。可能是圖特摩斯三世的頭像,約西元前1479–1457年。(EA986)(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這三尊塑像可能用來裝飾遊行時運載神像的聖船,象徵在法老加冕與慶典時守護君王。國王和神祇歡慶的塑像,約西元前664–332年。(EA11496/EA11497/EA11498)(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這三尊塑像可能用來裝飾遊行時運載神像的聖船,象徵在法老加冕與慶典時守護君王。國王和神祇歡慶的塑像,約西元前664–332年。(EA11496/EA11497/EA11498)(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即使在死後,人們仍渴望獲得神格化法老的庇護。此位棺柩主人透過棺柩底部的法老繪像,凸顯自己與某位神格化法老的緊密聯繫。神廟守門人亞赫摩斯的棺柩底座,約西元前900年。(EA22942)(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即使在死後,人們仍渴望獲得神格化法老的庇護。此位棺柩主人透過棺柩底部的法老繪像,凸顯自己與某位神格化法老的緊密聯繫。神廟守門人亞赫摩斯的棺柩底座,約西元前900年。(EA22942)(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沙布提俑是放在墓室裡的人形雕像,作為墓主在死後世界的僕役。法老有時會隨葬大量這類神奇僕役。塞提一世的沙布提俑,約西元前1294–1279年。(EA22818)(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沙布提俑是放在墓室裡的人形雕像,作為墓主在死後世界的僕役。法老有時會隨葬大量這類神奇僕役。塞提一世的沙布提俑,約西元前1294–1279年。(EA22818)(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引進280件稀珍文物

大英博物館此次精選280件展品,歷史橫跨近3000年,從古埃及第三王朝至滅亡後的羅馬時期,涵蓋56位法老統治期間的文物,包括拉美西斯二世、圖坦卡門、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開闢埃及最大疆土的圖特摩斯三世、外族統治者亞歷山大大帝等。展品種類豐富多元,涵蓋珠寶、陪葬品、石雕、棺木與文書信件等。從僅有2公分、工藝精巧的金飾,到重達2噸的宏偉石像,觀眾既能感受微小細節中的極致匠心,也能震撼於巨型作品所展現的磅礴氣勢。

這座雕像是拉美西斯二世統治長達66年間所製作的眾多雕像之一,傳達出法老如何尋求諸神的庇佑。拉美西斯二世的守護神「拉-哈拉胡提」獵鷹雕像,約西元前1279–1213年。(EA1006)(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
這座雕像是拉美西斯二世統治長達66年間所製作的眾多雕像之一,傳達出法老如何尋求諸神的庇佑。拉美西斯二世的守護神「拉-哈拉胡提」獵鷹雕像,約西元前1279–1213年。(EA1006)(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
「聖蛇」(Uraeus,昂首眼鏡蛇)常裝飾於法老的額頭上,象徵保護與威懾之力。紅冠聖蛇飾,約西元前664–332年。(EA16518)(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聖蛇」(Uraeus,昂首眼鏡蛇)常裝飾於法老的額頭上,象徵保護與威懾之力。紅冠聖蛇飾,約西元前664–332年。(EA16518)(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此件珠寶刻有辛努塞爾特二世的王位名「卡凱佩拉」(Khakheperra),裡面的圖像都有特殊含義。描繪辛努塞爾特二世王位名的飾物,約西元前1880–1874年。(EA54460)(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此件珠寶刻有辛努塞爾特二世的王位名「卡凱佩拉」(Khakheperra),裡面的圖像都有特殊含義。描繪辛努塞爾特二世王位名的飾物,約西元前1880–1874年。(EA54460)(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刻有王名框的戒指是常見的權力象徵,不僅可用來彌封重要文件,亦有聯結佩戴者與君主的象徵意義。戒指銘文「善良的女神瑪特卡拉(哈特謝普蘇特王位名),願她永生」,約西元前1472–1458年。(EA49717)(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刻有王名框的戒指是常見的權力象徵,不僅可用來彌封重要文件,亦有聯結佩戴者與君主的象徵意義。戒指銘文「善良的女神瑪特卡拉(哈特謝普蘇特王位名),願她永生」,約西元前1472–1458年。(EA49717)(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56位法老跨時空齊聚

亮點展品更是不勝枚舉。重達1.5噸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拳頭,以驚人的存在感彰顯他權勢滔天的昔日風華;圖坦卡門的殘損軀幹雕像,揭示王權更替的歷史證據;塞提二世坐像則為大英博物館保存最完整的法老雕像;另有戰爭女神「塞赫麥特」的6尊獅首神像,營造如臨神廟的莊嚴氛圍。高近2.5公尺、寬逾3公尺的大型墓室浮雕,刻劃祭祀場景與豐盛供品,是了解古埃及對死後世界想像的重要依據。

重達1.5噸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拳頭,以驚人的存在感彰顯他權勢滔天的昔日風華。拉美西斯二世巨像的拳頭,約西元前1279–1213年。(EA9)(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重達1.5噸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拳頭,以驚人的存在感彰顯他權勢滔天的昔日風華。拉美西斯二世巨像的拳頭,約西元前1279–1213年。(EA9)(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圖坦卡門的殘損軀幹雕像,揭示王權更替的歷史證據。被霍朗赫布佔用的圖坦卡門雕像,約西元前1336–1295年。(EA37639)(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圖坦卡門的殘損軀幹雕像,揭示王權更替的歷史證據。被霍朗赫布佔用的圖坦卡門雕像,約西元前1336–1295年。(EA37639)(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塞提二世王權坐像〉為大英博物館保存最完整的法老雕像。塞提二世王權坐像,約西元前1200–1194年。(EA26)(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塞提二世王權坐像〉為大英博物館保存最完整的法老雕像。塞提二世王權坐像,約西元前1200–1194年。(EA26)(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此次共展出6尊戰爭女神「塞赫麥特」的獅首神像,屆時展場將營造出如臨神廟的莊嚴氛圍。塞赫麥特女神坐像,約西元前1390–1352年。(EA63)(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此次共展出6尊戰爭女神「塞赫麥特」的獅首神像,屆時展場將營造出如臨神廟的莊嚴氛圍。塞赫麥特女神坐像,約西元前1390–1352年。(EA63)(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高近2.5公尺、寬逾3公尺的祭堂牆面,刻劃祭祀場景與豐盛供品,是了解古埃及對死後世界想像的重要依據。烏里倫普塔墓室的祭堂牆面,約西元前2494–2345年。(EA718)(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高近2.5公尺、寬逾3公尺的祭堂牆面,刻劃祭祀場景與豐盛供品,是了解古埃及對死後世界想像的重要依據。烏里倫普塔墓室的祭堂牆面,約西元前2494–2345年。(EA718)(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展出古埃及金飾與珠寶

本展另一重點為古埃及的金飾與珠寶,匯集50件罕見飾品如護身符、戒指、項鍊、腰帶等,展現令人驚嘆的精湛工藝,並帶出珠寶在古埃及兼具護身、宗教、地位象徵等多重意涵。其他還有各種充滿故事的寶物,如距今4700年前描繪法老擊殺敵人的浮雕殘片、記錄皇家陵墓盜竊案的莎草紙、抱怨禮物太少的外交信件等,令觀者得以窺見當時帝國的運作與祕辛。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特別展出大量石製文物,總重量高達28噸,除了考驗運輸與布展難度,館方還因此強化承重結構,確保展品安全。

此件浮雕距今約4700年,是本次展覽歷史最早的作品。沙納赫特國王擊殺敵人的浮雕,約西元前2686–2613年。(EA691)(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此件浮雕距今約4700年,是本次展覽歷史最早的作品。沙納赫特國王擊殺敵人的浮雕,約西元前2686–2613年。(EA691)(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拉神(Ra)是古埃及最強大的太陽神之一,「拉神之子」是法老的重要頭銜。「拉神之子」銘文浮雕殘片,約西元前1294–1279年。(EA5602)(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拉神(Ra)是古埃及最強大的太陽神之一,「拉神之子」是法老的重要頭銜。「拉神之子」銘文浮雕殘片,約西元前1294–1279年。(EA5602)(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這件金飾以在薄金片上穿孔的鏤空技法製成,展現古埃及的精湛工藝。阿蒙涅姆赫特四世向亞圖姆神獻祭的銘牌,約西元前1808–1799年。(EA59194)(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這件金飾以在薄金片上穿孔的鏤空技法製成,展現古埃及的精湛工藝。阿蒙涅姆赫特四世向亞圖姆神獻祭的銘牌,約西元前1808–1799年。(EA59194)(圖片版權:大英博物館理事會)

《埃及之王:法老》門票怎麼買?

《埃及之王:法老》展期將自2026年1月29日至2027年1月10 日止,首波售票於10月20日中午12:00起限量開賣,推出3大主題票券:

1. 早鳥票380元:最超值、最彈性,無需預約日期,全展期皆適用。限量5萬張,奇美博物館官網、Klook、KKday、ibon、Trip.com、易遊網售票。

2. 週三藝享票2000元:每月一場提供豐富套裝組合,打造低人流、高品質的深度看展體驗。奇美博物館官網售票。

3. 開幕限定票2500元:1/28封館預覽,由奇美展覽團隊親自導覽,推出獨家專屬禮遇,僅限150名。奇美博物館官網售票

除了上述10/20首波購票活動,《埃及之王:法老》將於2026年1月29日起開賣一般票,全票580元優惠票480元,網路購票需預約參觀日期,可於奇美博物館服務台與自動售票機奇美博物館官網、Klook、KKday、ibon、Trip.com、易遊網購票。詳情可至奇美博物館官網查詢。

奇美博物館大展《埃及之王:法老》購票懶人包。(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大展《埃及之王:法老》購票懶人包。(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鉅獻《埃及之王:法老》(Pharaoh: King of Egypt)
展出地點:奇美博物館 一樓特展廳
展覽日期:2026.1.29-2027.1.10(週三、除夕休館)
展覽時間:9:30-17:30

資料提供|奇美博物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