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掌握雞尾酒的調製訣竅!芝加哥酒吧「暮色時刻」調酒師的獨創技法、特色酒譜一次看

調酒

托比.馬洛尼(Toby Maloney)是美食界奧斯卡「詹姆斯・比爾德獎」得主,也是美國芝加哥著名酒吧暮色時刻(The Violet Hour)的首席調酒師。暮色時刻最爲出色的特點在於著重獨創性。調酒師們學習雞尾酒的來龍去脈,並根據個人愛好與強項來調製,可以自在地探索、即興發揮、發明與創作。托比.馬洛尼鼓勵每個調酒師都尋找適合自己的一片天,盡量多閱讀,像是雞尾酒歷史和科學之類的文章,還有到處尋找靈感。本文將介紹5款托比.馬洛尼與暮色時刻衆調酒師的獨家雞尾酒配方,與其對應的調酒技巧。

(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技法1/美式軟性搖盪法

若要維持碎冰雞尾酒的平衡,你需要確保雞尾酒在搖盪過程中,只吸收到最少量的水,因為它一碰到杯中的大量碎冰時,就會迅速稀釋。添加大約2盎司的碎冰到搖杯中,接著用最少的力氣、最小的震動幅度輕輕搖——只要確定材料融合且溫度下降,不會一倒進杯子就融掉太多冰即可。當你用吸管試喝時,應該就像每樣材料稍微冰鎮過的感覺而已。到了飲用者用吸管攪拌,喝下第一口時,所有鮮明的風味都會跳出來,並持續到最後一口。

✹ 示範調酒——荊棘叢

我很愛經典的「荊棘」雞尾酒。它很順口,充滿水果味,但又不會太無聊。這杯「荊棘叢」是對迪克.布拉索51(Dick Bradsell)的當代經典大作及其他特定作品所調製的變化版。這類作品大多是一杯琴費克斯(Gin Fix)加上一種水果成分而已,就像是大人版的粉紅檸檬水。由於黑莓糖漿裡有大量的安格仕苦精,所以能為這杯雞尾酒大大加分。——托比.馬洛尼

器具

可林杯、碎冰、黑莓、打結的豬尾巴檸檬皮捲

方法

美式軟性搖盪、滾動

配方

2盎司英人牌琴酒、0.75盎司檸檬汁、0.5盎司簡易糖漿、0.25+盎司黑莓糖漿(花邊用)

製作步驟

在雪克杯中混合簡易糖漿、檸檬汁和琴酒。將0.25盎司的黑莓糖漿倒入量酒器中,把它放在你要送上調飲的地方旁邊,這樣就能為即將到來的期盼時刻做好準備。試喝。搖杯裡的酒應該不會太甜,因為最後會倒入糖漿花邊。拿出可林杯,裝進四分之三滿的碎冰。在搖杯中裝2盎司碎冰,開始美式軟性搖盪。把搖杯中的所有材料滾進可林杯中。碎冰的量會減少,所以如果你希望有滿溢的冰涼感,可以再疊上更多碎冰,並倒入黑莓糖漿。

裝飾:用刻花刀刨出豬尾巴檸檬皮捲,把檸檬懸在飲料上方,這樣皮油就可以噴附在飲料表面。不要害羞,我們需要大量的皮油,形成厚厚的一層。把豬尾巴皮捲打個結,再把黑莓塞進打結空心處,放入飲料中當裝飾。

荊棘叢。(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荊棘叢。(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技法2/擠壓柑橘皮

用柑橘皮油裝飾雞尾酒時,要特別注意擠在哪裡,以及要用多大力擠壓。新手往往會在飲料上方的不到幾公分處,大力擠壓,這會造成精油沉到表面底下,而非輕輕地浮在表面。你不會希望一次噴出一大堆柑橘皮油,否則會蓋過杯中其他細微的變化,這是不被樂見的。 一提到擠壓果皮的動作,可把它想像成影印機(蓋子下),從一端「刷到」另一端的燈光。平均又穩定,不會有一端特別快或特別慢。要平衡!

✹ 示範調酒——痛苦的朱塞佩

有時,雞尾酒會告訴你該做什麼,而不是你告訴它要做些什麼。某個晚上,一位我認識的義大利主廚來酒吧想喝一杯。我想他應該會喜歡吉拿曼哈頓(Cynar Manhattan)。我也不知道哪來的靈感(現在看來很不合理),因為那是把帶甜味的義大利苦酒加到其他甜的風味中,但無論如何,我知道需要加些其他東西來平衡。當時,我正嘗試用不同配方調「陽春派對酒」,所以用了許多小小的萊姆圓片。記得我把一顆檸檬切成圓片,但因為切得比較大片,導致需要不斷加更多酸度倒酒中,結果我就不停地試喝,想把我亂調的東西修正過來。結果,我整整用了0.25盎司的檸檬汁和驚人的6抖振香橙苦精,才把所有材料融合在一起。我希望能為這杯酒的起源給一個好一點的故事,但我當時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試著調出一杯好喝的雞尾酒,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史蒂芬.柯爾

器具

雙層古典杯、大冰塊、檸檬皮(擠壓後插入)

方法

冰塊攪拌

配方

2盎司吉拿義大利苦酒、1盎司安提卡古典配方香艾酒、0.25盎司檸檬汁、6抖振香橙苦精

製作步驟

把1塊大冰塊放入雙層古典杯中。將苦精倒進攪拌杯(6抖振是很大的量),但大量的苦精會同時增加酒精濃度和複雜性,不過這杯雞尾酒的情況非常需要這樣的配置。倒入檸檬汁,接著是香艾酒,最後是吉拿義大利苦酒。試喝,專注在淡淡的檸檬味如何與義大利苦酒的苦味發生作用,同時又讓香艾酒喝起來沒那麼甜。加冰到攪拌杯的四分之三滿,接著進行冰塊攪拌。在過度稀釋前,再度試喝——趁雞尾酒還有點烈時,倒入古典杯中,因為和冰一起靜置後,味道會變淡。濾冰後倒進裝了1塊大冰塊的雙層古典杯。擠壓檸檬皮,讓雞尾酒的表面附著充滿如陽光香氣般的皮油。接著,皮面朝內,以11點鐘方向插入果皮,做為裝飾。

(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痛苦的朱塞佩。(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痛苦的朱塞佩。(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技法3/管控溫度

冰本身就是一種材料,可以確保酒、糖和其他搭配材料的溫度下降並稀釋,使其完全融合且變好喝。冰的品質、大小與形狀、溫度,以及你使用冰的方式,都會決定最後雞尾酒有多冰涼。影響雞尾酒能否能達到恰到好處的「溫度」,因素有許多。你必須考慮材料(酒和其他液體)、冰塊的種類(調製過程用的,以及雞尾酒倒進杯裡會接觸到的冰)、混合的方式(搖盪、攪拌或用調酒棒快速拌合),以及最後盛裝的杯器;系統裡每一個齒輪都會對最終結果造成決定性的影響。

✹ 示範調酒——窒息的藝術

在一個酒吧特別忙碌的夜晚,史蒂芬‧ 柯爾遞來一張「莊家選擇」訂單,希望能用蘭姆酒調苦味雞尾酒。我當時想到用吉拿調一杯蘭姆酒曼哈頓,再搭配一點點綠夏翠絲。我喜歡這個組合,特別是吉拿和夏翠絲會互相爭寵,兩者都想拿到最後的話語權。從那一刻開始,我玩興大開——薄荷引出夏翠絲中的所有香草味,而且老實說,我真不知道怎麼會想到要加萊姆,但它能與薄荷結合,產生骨牌效應。那時,我們全都非常投入於製作酒單上的雞尾酒,所以遇到這些隨機的「莊家選擇」時,通常需要加以提煉,才能明確傳達它們的意思。這杯調飲已證明它很適合用來當做改編的範本。如果史蒂芬沒有給我那張訂單,也許這一切就不會發生。——凱.大衛森

器具

雙層古典杯、大冰塊、帶葉薄荷嫩枝

方法

冰磚攪拌

配方

1盎司阿普爾頓白蘭姆酒、1盎司吉拿義大利苦酒、0.25盎司簡易糖漿、0.25盎司綠夏翠絲、0.25盎司萊姆汁、1枝帶葉薄荷嫩枝

製作步驟

用1塊漂亮的大冰塊冰鎮雙層古典杯。取一枝葉子很茂盛的薄荷嫩枝,折半以釋放精油,接著放入攪拌杯中。把薄荷精油整個摩擦攪拌杯的底部,然後裝冰到四分之三滿。疊倒簡易糖漿和夏翠絲,再加萊姆汁。把量酒器顛倒過來,疊倒蘭姆酒和吉拿。因為吉拿的酒精濃度低,所以不太需要攪拌。在攪拌杯裡裝冰到四分之三滿,進行冰磚攪拌。試喝,注意萊姆汁有沒有讓三種甜味劑變得比較不甜,如果還是太甜,可多擠一點萊姆汁。再攪拌一下,試喝。現在應該能感覺蘭姆酒和夏翠絲的味道變得柔和。濾冰。把裝飾用的薄荷嫩枝拍一拍後擺上。

(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窒息的藝術。(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窒息的藝術。(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技法4/調整質地

調酒師把生蛋加入雞尾酒的做法行之有年,用的可能是蛋白、蛋黃或全蛋,而這段加蛋的歷史,至少可回溯到19世紀晚期,當時蛋蜜酒和費茲(Fizz)在美國早期雞尾酒書籍中,初次展露光芒。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質地!如果使用正確的技巧,謎樣又神奇的蛋就會充滿魔力,以驚人的方式改變雞尾酒的最終口感。雞蛋的每一部分都能好好運用,並在雞尾酒中創造不同的質地效果。金色的蛋黃是蛋中所有營養素、熱量和脂肪集中的地方,能為雞尾酒增添濃郁度、稠密度和絲滑的質地,是一種天然的增稠劑。

✹ 示範調酒——歌手的蛋蜜酒

這杯酒是為了一位喜愛濃郁、甜滋滋甜點型調酒的朋友而研發的,這是一杯嚐起來像鹽味奶油糖果的蛋蜜酒。這杯酒見證了初次把這些材料組合在一起,就一舉成功的魔法時刻——肉桂所產生的乾澀不甜、杏仁糖漿帶來的堅果味,與調和威士忌的柔和(對照艾雷島或其他風格相似、渾厚強硬的威士忌),這是一杯相當療癒的雞尾酒。酒中的蛋讓整杯調飲喝起來有點像蛋糕麵糊,在頂端撒一點點海鹽,讓你在喝的時候,可以感覺到口中爆開的鹹味,就像在咬塊狀糖果一樣。——安妮卡.薩克森

器具

碟型杯、片鹽(海鹽尤佳)

方法

默劇搖盪、碟型搖盪

配方

2盎司豬鼻子調和威士忌、0.5盎司杏仁糖漿、0.25盎司肉桂糖漿、1顆全蛋、鹽數粒

製作步驟

先冰鎮碟型杯。把全蛋打進雪克杯的小搖杯中。在大搖杯混合1小撮鹽(極少量,如果不夠,之後可以再加)、肉桂糖漿、杏仁糖漿和蘇格蘭威士忌。把兩個搖杯合起來,默劇搖盪,時間要比平常長一點,因為加的是全蛋,而非只是蛋白或蛋黃而已。加入5顆冰塊,接著碟型搖盪,直到到搖杯感覺冰冰的。試喝。如果杏仁糖漿與肉桂糖漿加在一起太甜的話,你可以再加微量的蘇格蘭威士忌調整。雙重過濾後倒進碟型杯,撒上一些海鹽裝飾(馬爾頓〔Maldon〕等牌子的海鹽效果很好,而且是片狀,可以貼附在雞尾酒表面)。

(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歌手的蛋蜜酒。(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歌手的蛋蜜酒。(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技法5/增添香氣

和柑橘皮一樣,薄荷葉表面的腺體也儲存了精油,所以為了發揮這種香草的最大效用,無論是一大把或一小枝,都可在飲料上方用吸管或手背輕輕拍打葉面,讓精油落入飲料中。不用太大力,只需輕輕拍幾下就好!我們稱之為「好好拍拍薄荷」。如果你要在杯裡搗碎薄荷,只要把它拉高到杯壁即可,不用真的搗碎。當你在搗薄荷時,也請你多花個一秒,把薄荷葉拉高到杯壁,繞內部一圈,讓杯子裡全都沾染上薄荷的香氣——這是一種優雅的手法,大部分的人在處理薄荷時,不會想到這點。

✹ 示範調酒——全新金屬

「全新金屬」是故意要產生酒感很重,類似提基雞尾酒的假象。它帶有熱帶風格,可能會讓你以為準備要喝一杯清涼又明亮的調飲,但並非這麼簡單。做為一杯越過高峰,會讓人想起邁泰的變化版,它有很多細微層次,最後以不甜、濃烈的苦艾酒收尾。當我喝完這杯雞尾酒時,我喜歡在剩下的冰上倒幾盎司的水,享受杯裡殘留的風味。這杯酒就是這麼棒。——吉姆.特勞德曼

器具

鬱金香杯、碎冰、帶葉薄荷嫩枝

方法

美式軟性搖盪、滾動

配方

1盎司普雷森三星白蘭姆酒、0.5盎司苦艾酒、0.75盎司檸檬汁、0.25盎司杏仁糖漿、0.5盎司里刻43利口酒、1枝帶葉薄荷嫩枝、0.25盎司綠夏翠絲(漂浮)

製作步驟

把薄荷嫩枝丟進雪克杯中,接著疊倒里刻43和杏仁糖漿,再加檸檬汁。因為這杯雞尾酒把利口酒當成甜味劑,所以有點難找到確切的平衡,因此在倒里刻43時,下手不要太重。倒入苦艾酒和蘭姆酒。試喝!如果需要更多甜味劑,請加簡易糖漿,或多一點點的杏仁糖漿(這麼做也會讓雞尾酒的酒體變渾厚,所以取決於你是不是想要這樣的口感)。下一步,拿出鬱金香杯,在裡頭裝入四分之三滿的碎冰。將搖杯中的材料與2盎司碎冰一起美式軟性搖盪,並馬上把杯中所有東西滾進酒杯裡。再疊上更多碎冰。加上薄荷嫩枝裝飾,以及倒夏翠絲漂浮——如果你是新手,請先用量酒器量好夏翠絲,再倒進雞尾酒表面漂浮。

(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全新金屬。(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全新金屬。(圖片來源:《調酒的技藝》)

本文內容節錄自 La Vie 出版書籍《調酒的技藝:調製技巧 × 風味入門 × 100道創意酒譜,調酒師的職業養成全書》

出版日期|2024/11/21

作者|托比・馬洛尼、艾瑪・簡森

《調酒的技藝》是由詹姆斯・比爾德獎(James Beard Award)得主、著名調酒師托比・馬洛尼(Toby Maloney)和芝加哥知名酒吧「暮色時刻」(The Violet Hour) 團隊共同編寫的一本調酒指南。本書從調酒的基礎概念出發,旨在教授讀者如何掌握調酒的技巧,並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創意調酒,宛如資深酒保一般自信從容地創造出獨特的飲品。

✹ 更多新書資訊 ⭢ La Vie 圖書

※ 飲酒過量有礙身體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喝酒勿開車 ※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融入臺灣茶元素,BLIKE「風味實驗室」台中開幕!首度引進義大利頂級萃茶機,完美呈現奶茶精品級的細膩風味

BLIKE 始終相信,一杯奶茶可以不只好喝,而是能展現產地、工法與美感的「精品風味」。新開幕的BLIKE 大里Lab店,正是他們讓臺灣手搖飲走向更細緻、更文化的下一步。

在臺灣,珍珠奶茶早已成為一種文化日常,而來自臺中的 BLIKE,正試圖用更精緻的方式在競爭激烈的手搖飲市場突破重圍,懷抱著不一樣的夢想——不只做一杯好茶,更要打造「精品級奶茶手搖飲」的全新標竿。近期新開幕的BLIKE大里 Lab 店,以「風味實驗室」為概念,讓一杯奶茶重新被觀看、被品味,從場域到茶葉、奶香到手感器具,以更講究的方式呈現風味。

(圖片提供:BLIKE)
(圖片提供:BLIKE)

完美呈現一杯精品奶茶,打造專業療癒並存的品茶空間

從早年路邊紅茶攤起家,創立廣受大眾喜愛的「可不可熟成紅茶」;再到躍身國際格局、堅持創新精神,打造精品奶茶手搖飲BLIKE。品牌創辦人劉紹威分享:「我們不相信手搖飲只能有一種樣子。」說到BLIKE的品牌緣起,劉紹威坦言正是這份不甘平凡的「叛逆熟成」才讓可不可實現二次創業,誕生主打健康、精緻的精品級奶茶的品牌「BLIKE」,同時也實踐手搖飲的最高境界——不加糖就能完美平衡,使人齒頰留香。

(圖片提供:BLIKE)
(圖片提供:BLIKE)

新開幕的BLIKE大里Lab店以「BEYOND YOUR DISCOVERY」精神為始,是一座建築,也是一處流動且充滿人文細節的日常空間,由設計團隊——生活起物操刀空間設計,落實「專業、探索、療癒、款待」氛圍;空間以溫潤紅色與質感霧面構築不鏽鋼現代主調,紅色立柱串聯吧臺與座席區,連結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邀請每一位訪客在品嚐奶茶的片刻,感受來自品牌的溫度。

(圖片提供:BLIKE)
(圖片提供:BLIKE)

為了能精準掌握茶葉、牛奶與好水的完美平衡,BLIKE顛覆業界既有規格,於大里Lab首度引進世界級Victoria Arduino PureBrew+ 頂級萃茶機,為世界級咖啡賽事指定品牌,其溫度穩定性、壓力控制、操作精準度皆達世界頂級標準,得以穩定萃取每一滴茶的鮮味本質。同時特別精選BWT倍思鎂PLUS——世界咖啡大師競賽指定用水,透過鎂離子讓水中礦物質含量達至均衡,帶出好茶甘甜風味,讓每一杯奶茶化身成為味覺的藝術品。

(圖片提供:BLIKE)
(圖片提供:BLIKE)
(圖片提供:BLIKE)
Victoria Arduino 亞太區總監Pierregiorgio Cannara 親自示範萃茶過程。(圖片提供:BLIKE)

首度加入臺灣茶元素,與茶王莊鎔璞攜手合作

BLIKE與臺灣紅茶茶王莊鎔璞的合作,不僅是共同開發飲品,更是一場對臺灣茶未來的探索。BLIKE 將 Victoria Arduino 的萃茶機技術帶入與「茶王」莊鎔璞的合作之中。原以為僅能完美駕馭斯里蘭卡紅茶的萃茶機,卻意外地以極高的穩定度呈現臺灣茶的細緻風味——無論是蜜香奔放的東方美人,或是紅玉的香氣層次,都以近乎手沖小壺的職人工法被重新詮釋。莊鎔璞驚訝地說:「那香氣、醇厚與尾韻的清澈度,竟能與傳統手法相比,甚至更穩定。」

(圖片提供:BLIKE)
BLIKE品牌創辦人劉紹威(左)與臺灣紅茶茶王莊鎔璞(右)。(圖片提供:BLIKE)

莊鎔璞在品鑑後表示這不只是技術的突破,更像是一場向臺灣茶文化致敬的實驗。對 BLIKE 而言,當科技能忠實呈現茶農的辛勞與土地的風味,就能為臺灣茶開出一條更寬廣的國際路徑。期待透過大里 Lab 店的技術展演,開啟更多在地茶農的合作,透過精準萃取技術,將更多臺灣特色茶帶入手搖飲體系,讓每一杯奶茶不只好喝,而是承載著臺灣土地、技藝與風土的故事,更是支持臺灣農業的永續力量。

(圖片提供:BLIKE)
(圖片提供:BLIKE)
(圖片提供:BLIKE)
(圖片提供:BLIKE)

推出三款訂製茶飲致敬臺灣奶茶文化,更獨家販售東方美人比賽茶

適逢BLIKE大里Lab全新概念店開幕,揉合初心與技術,BLIKE推出多款大里店獨家精選純萃茶與三款訂製奶茶致敬臺灣奶茶文化;奶茶三大基底1831、1869和1986。1831象徵伯爵茶誕生年分,以伯爵茶為主調,柑橘清香如紳士優雅;1869則代表BLIKE重要合作夥伴世界級莊園成立年份,以經典奶茶作為主體發揮,而1986則是向珍珠奶茶獻上的致敬之作,完美調和世界頂級精品級茶葉與莊鎔璞精製的紅玉18號,讓臺灣的經典,更添風雅餘韻。

(圖片提供:BLIKE)
(圖片提供:BLIKE)

Victoria Arduino PureBrew+ 頂級萃茶機的精準釋放,讓每一支純茶完美呈現小壺慢泡的細緻優雅。山麓紅茶透出花香清透,果韻回甘、莊鎔璞紅玉18號茶湯紅潤,肉桂與薄荷香,厚實而立體,而喜馬拉雅紅茶則融合玫瑰柔香,香氣優雅悠長。而為滿足來自世界各地的茶飲愛好者,特別獻上風味絕倫的楊隆茶園東方美人比賽茶,現點現萃單杯388元,採用限量百分百珍貴稀有的原葉茶,濃郁蜜香,帶有優雅熟果與花香調,口感細緻悠揚。

 

(圖片提供:BLIKE)
(圖片提供:BLIKE)

BLIKE大里Lab店不僅是一間奶茶專門店,更融合城市感與自然情境,從採茶、製茶的幕後呈現;從落實開放式吧臺到座位規劃,希望打造一座讓城市節奏慢下來的「茶味空間」。秉持雋永、包容與共享三大核心精神,打破隔閡,讓茶的感動能小從單獨的一個人,大至全世界皆能獲得被療癒的感動。臺灣手搖飲因BLIKE宣告進入新世代,2025年末也將於高雄公開最新二層樓空間,揭示珍珠奶茶即將正式站上與咖啡、紅酒齊高的世界舞臺。

(圖片提供:BLIKE)
(圖片提供:BLIKE)

BLIKE 大里 Lab 店

地址:台中市大里區東榮路 439 號

營業時間:10:00 – 19:00

從 David Carson 的解構視覺,到顏伯駿的觀看語言!麥卡倫《雪莉新裝 360 體驗》讓經典不只換裝,而是進入一場可被感知的文化體驗

當經典邁向當代,設計語彙也被重新打開。麥卡倫攜手美國平面設計大師 David Carson,為經典雪莉桶與雙雪莉桶系列換上全新包裝,並以此為靈感,打造《雪莉新裝360體驗》沉浸式展覽。《La Vie》邀請設計師顏伯駿進場體驗,從創作者的視角觀看、詮釋與拍攝,記錄設計如何在場域中被感知,也重新打開人們對麥卡倫的閱讀方式。

麥卡倫(The Macallan)自 1824 年創立以來,便以雪莉桶釀酒工藝聞名,攜手美國 Coopers Oak 橡木林場並收購西班牙 Vasyma 製桶廠,打造自家雪莉橡木桶供應鏈,新酒與頂級雪莉橡木桶交融下,酒液逐步發展出細膩而層層遞進的風味表現,形塑出麥卡倫引以為傲的風格標誌。到了今年的麥卡倫《雪莉新裝 360 體驗》,這份經典被轉譯為更當代的語言,從 David Carson 操刀的包裝視覺,到延伸出的沉浸展覽空間,品牌首度以「設計」為對話開場,讓人重新感受經典麥卡倫背後的文化溫度與情緒層次。

MCL

從包裝到場域,設計成為對話的路徑

設計師顏伯駿說,「真正的顛覆不是推翻,是讓原本的秩序容納新的語法;真正的敬意,也不是膜拜,是讓傳承有再被閱讀的可能。David Carson 把麥卡倫的典雅與他一貫的直覺性並置,創造出一種介於經典與自由之間的張力區!」而展覽以「360」為名,分別對應三大酒款(經典雪莉桶、雙雪莉桶、臻彩系列)、六大標柱(最高品質的橡木桶、雪莉酒潤桶工藝、渾然天成的自然酒色、精緻小巧的蒸餾器、麥卡倫莊園與百年傳承的釀酒智慧),層層拆解麥卡倫的文化底蘊,讓觀者用身體進入設計邏輯的邊界。這不只是關於視覺的閱讀,而是關於場域如何讓設計變得立體。

MCL

拆解與再閱讀

踏入麥卡倫《雪莉新裝 360 體驗》,就像翻開一本逐頁拆解的讀本,設計邏輯在錯落與重構中緩緩展開。入口以象徵雪莉桶紋理的弧形木牆作為開場,引導觀者穿越時間年輪,走入麥卡倫的傳奇時光;緊接著,步入「感官走廊」,幽深的紅光映照著品牌走過兩世紀的重要節點與關鍵人物,走廊盡頭的螢幕,播放著來自赫雷斯的桶匠訪談與雪莉酒介紹,搭配曲面解構符號與牆面上的「瓦德比諾 Valdespino」雪莉酒,讓觀者穿越至雪莉桶誕生的原鄉脈絡。

MCL

進入展覽核心,視線被瓶身、照片、圖騰與色塊組構的裝置吸引,一如漫遊 David Carson 拼貼而成的意識流場景;麥卡倫的六大標柱,從百年傳承的釀酒智慧到麥卡倫莊園,在此被重新拆解並串連為動態時間軸,引導觀者參與一場關於橡木、潤桶與陳年的演化歷程。

MCL

琥珀色燈束切入瓶型輪廓,讓酒液的層次與情緒感受浮現眼前;而鏡面牆體則轉化為反射與凝視的界面,邀請每個人將自我置入麥卡倫敘事中,成為風味旅程的一部分。「這些空間其實都不是直白翻譯 David Carson 的設計,」顏伯駿說,「它們是把 David Carson 那種打破線性、重組敘事的感覺變成立體的,每一站都是一種推進!」他特別提及場內大量出現的紅色光影與陰影重疊:「紅色不只是裝飾,它其實像是一種引導,讓你走進麥卡倫情緒的內裡。」

MCL

與經典重新相遇

顏伯駿說:「麥卡倫《雪莉新裝 360 體驗》是一個開放的命題,而不是一個被定義的結論。

MCL

你可以從工藝進入,也可以從感覺進入;從歷史進入,也可以從視覺進入。品牌若能容納多重入口,代表它願意承擔多重解釋。」對他而言,成熟的品牌不怕被讀錯,它只怕失去被閱讀的慾望 —— 而這一次,麥卡倫選擇以全新的方式,重新開啟這場深層對話。

MCL

誠如顏伯駿所說,「當觀看被重新訓練,品牌不必提高音量,只需要說對語言。」在展場尾聲,麥卡倫以一連串能「被參與」的設計細節,打開更多與經典重新連結的方式。

MCL

於展場來一杯層次豐富、尾韻帶有甜味的雙雪莉桶純飲,或選擇清爽果香的Highball,週末你可以點上由「2025亞洲最佳酒吧」The Public House Maltail打造、以經典麥卡倫雪莉桶風味為靈感的限定特調;玩一場藏有互動攝影驚喜的盲盒遊戲;寄出一封寫滿真摯話語的明信片;現場購買麥卡倫經典酒款,還能享受質感緞帶包裝的儀式感,讓這些互動與走逛片刻,與麥卡倫威士忌一樣,在記憶中慢慢熟成。

M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