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阪世博「Women's Pavilion」:建築師永山祐子設計展館、女性藝術家攜手呈現獨特展覽體驗

2025大阪世博「Women’s Pavilion」:日本建築師永山祐子設計展館、女性藝術家攜手呈現獨特展覽體驗

2025大阪世博(大阪・関西万博)Women's Pavilion展館,由世博會與卡地亞攜手打造,旨在持續頌揚那些塑造未來的女性先驅,彰顯她們在推動全球進步、促進平等及引領新一代方面所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建築師永山祐子精心打造

由日本建築師永山祐子打造的Women’s Pavilion,外牆設計靈感源自「組木」(Kumiko),其如同一座橋樑,連接著傳統與現代。而這種獨特結構在2020杜拜世博初次亮相,如今經過精心改良,將在大阪再次閃耀登場。它不僅展現了卡地亞對精湛工藝的不懈追求,也體現了品牌對永續發展的堅定承諾。

卡地亞始終將女性視為無盡的靈感源泉,她們構成了品牌創意與價值的重要基石。卡地亞深信,當女性意識興盛時,全人類都將蓬勃發展。為此,品牌長期致力於性別平等事業,與眾多夥伴並肩攜手,共同應對全球最急切的挑戰。正是基於這份堅定不移的承諾,Women’s Pavilion應運而生。©Cartier
卡地亞始終將女性視為無盡的靈感源泉,她們構成了品牌創意與價值的重要基石。卡地亞深信,當女性意識興盛時,全人類都將蓬勃發展。為此,品牌長期致力於性別平等事業,與眾多夥伴並肩攜手,共同應對全球最急切的挑戰。正是基於這份堅定不移的承諾,Women’s Pavilion應運而生。©Cartier
卡地亞與世博會在Women’s Pavilion上的合作始於2020杜拜世博©Cartier
卡地亞與世博會在Women’s Pavilion上的合作始於2020杜拜世博©Cartier

巧妙融合幾何圖案與自然元素

Women’s Pavilion的展館設計,同時體現了永山祐子的設計理念:自然、人類與資源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因此,展館周圍的樹木均來自於當地,世博會結束後,這些樹木也將被重新種植於大阪的山林之中,寓意著大自然的循環再生。另外,受傳統町家建築風格的啟發,Women’s Pavilion也巧妙地將幾何圖案與自然元素融為一體,營造出和諧交融的合作交流空間。

Women’s Pavilion將於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向公眾開放。©Cartier
Women’s Pavilion將於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向公眾開放。©Cartier
©Cartier
為了呼應世博會的主題,Women’s Pavilion秉承「共生,共創,共未來」的格言,頌揚在塑造更美好未來的過程中女性所蘊含的變革力量與巨大潛能。©Cartier
永山祐子©Cartier
建築家永山祐子©Cartier

藝術家Es Devlin策劃沉浸式體驗

步入Women’s Pavilion,參觀者將踏上一段由知名藝術家兼全球藝術領袖埃斯‧德夫林(Es Devlin)精心策劃的沉浸式旅程。德夫林以其前瞻性的藝術視角,將世博會構想為「一系列獨特的樂器,其中每個展館都宛如一件樂器,而所傳遞的訊息將在全球舞台上產生超越六個月展期的深遠迴響」。在此理念的指引下,Women’s Pavilion旨在引領參觀者聆聽鼓舞人心的私人故事,激發他們的思考,進而將這段體驗與全球性議題緊密相連,藉此加深人們對性別平等的認知。

Women’s Pavilion內部空間©Cartier
Women’s Pavilion內部空間©Cartier
©Cartier
Women’s Pavilion內部空間©Cartier

展覽還邀請參觀者獻出自己的名字,從而化身為整體敘事的一部分。此舉將名字所象徵的力量轉化為獨具一格而又包羅萬有的羅盤,反映出德夫林不斷演進的藝術實踐。在她的巧妙構想下,Women’s Pavilion將每一組參觀者轉化為「排練社群」,希望借助參與式互動引導人們轉變目標與觀點,共同應對困擾全人類的氣候與文明危機等急切挑戰。此沉浸式體驗巧妙地將個人參與融入集體行動的號召之中,讓Women’s Pavilion所傳遞的訊息超越時空界限。

©Cartier
Women’s Pavilion內部空間©Cartier
Es Devlin ©Cartier
藝術家Es Devlin ©Cartier

女性藝術家共同編織的女性敘事

這種協作精神同樣深深植根於展館的沉浸式體驗之中,由一群傑出的藝術家攜手呈現。日本電影導演河瀨直美以其專業知識,為Women’s Pavilion的序幕影片注入非凡創意。法國女演員、導演及藝術家梅蘭妮‧洛宏(Mélanie Laurent)則透過引人入勝的肖像、雕塑、音景及虛擬實境作品,深刻探討了女性賦權的主題。

©Cartier
Women’s Pavilion內部空間©Cartier
©Cartier
Women’s Pavilion©Cartier

與洛宏攜手創作的千葉尋,其創新的葉綠素印相肖像作品為展館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跨界藝術家森萬里子在上層空間中呈現了一件圍繞Women’s Pavilion團結與共同人性主題的作品。景觀設計師荻野壽也以永續花園演繹自然世界,引入彰顯日本四季更迭的本地植被,聚焦於自然之韻。著名時裝設計師阿部千登勢為Women’s Pavilion工作人員精心設計了性別共融的制服,巧妙融合和諧與現代的設計理念。

©Cartier
©Cartier

思想碰撞與交融的殿堂

在Women’s Pavilion的二樓,WA空間將化身為思想碰撞與交融的殿堂,為圍繞全球關鍵挑戰展開的對話、論壇和展覽提供平台。該空間將關注六大核心主題——大地母親、商業與科技、教育與政策、藝術與文化、慈善事業以及角色與身份,將邀請先鋒領袖、社會運動者及專家,共同探索解決現實世界難題的方式。

©Cartier
Women’s Pavilion內部空間©Cartier

2025大阪世博「Women’s Pavilion」
展期: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
更多資訊可至Women’s Pavilion女性主題展館官網查詢

資料提供|Cartier、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巴黎羅浮宮「新文藝復興」計畫:SANAA、藤本壯介、DS+R等5組團隊角逐,規劃新入口、蒙娜麗莎展廳設計

巴黎羅浮宮「新文藝復興」計畫:SANAA、藤本壯介、DS+R等5組團隊角逐,規劃新入口、蒙娜麗莎展廳設計

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為造訪法國巴黎必去的藝術景點,然而這座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最近卻因一起珠寶竊案登上各大版面,顯現出警戒系統、監控設備不足等疑慮;事實上,為了解決博物館多年來待解的老舊問題,法國文化部早在2025年1月便宣布「羅浮宮 新文藝復興」(Louvre – Nouvelle Renaissance)翻修改建計畫,近期更從上百件國際建築競圖中,選出包含SANAA、藤本壯介、英國Amanda Levete Architectes等最終入選的5組建築團隊提案!

(圖片來源:Musée du Louvre)
(圖片來源:Musée du Louvre)

為什麼要啟動「羅浮宮新文藝復興」翻修計畫?

每年接待高達900萬名遊客的羅浮宮,其參觀人數早已超出現有建築的承載負荷,為了緩解這個問題,法國文化部決定興起「羅浮宮 新文藝復興」計畫,希冀透過涵蓋科學、文化、建築、環境與數位轉型的整體改造,將全球人流最高的博物館,重新定位為21世紀兼具賞析、體驗與永續的文化場域。

「羅浮宮新文藝復興」是繼1980年代建築大師貝聿銘 (I. M. Pei) 打造玻璃金字塔之後,羅浮宮迎來的最大規模改造。計畫共分為兩大主軸,第一部分為「羅浮宮 — 大柱廊」(Louvre – Grande Colonnade),將著重於改善參觀者動線與入口體驗,並將鎮館之寶《蒙娜麗莎》打造專屬展廳。

巴黎羅浮宮將大規模整修!規劃新入口,為《蒙娜麗莎》打造專屬展廳

未來羅浮宮計畫,5組建築團隊角逐設計

第二部分則是名為「未來羅浮宮」(Louvre Demain)的長期總體規劃,聚焦翻修博物館基礎建設與技術系統,以確保整體建築能符合21世紀永續性與無障礙的標準。

「未來羅浮宮」工程將在歷史古蹟首席建築師 François Chatillon 監督下進行,力求在「保存原貌」與「未來化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本次擴建計畫可說是延續並深化1980至1990年代「大羅浮宮計畫」(Grand Louvre project) 的構想,當時由貝聿銘操刀,以玻璃金字塔為核心的改造,雖重塑了拿破崙庭院(Cour Napoléon)與黎塞留翼(Richelieu Wing),但東側大柱廊與宮殿東立面並未納入。

「新文藝復興」正是要將這塊拼圖補上,把古典宮殿建築、城市脈絡與當代功能融為一體。計畫競圖自2025年6月啟動後,共吸引逾百件提案,幾經技術審查後,21位評審團最終選出5組具備建築、展覽陳列、都市與景觀整合能力的團隊,包括法國Dubuisson Architecture與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的SANAA藤本壯介建築事務所團隊英國Amanda Levete Architectes法國Architecture-Studio與Diller Scofidio + Renfro,以及STUDIOS architecture與紐約Selldorf architects

以下為5組入選團隊負責項目 (IG為各團隊歷年建築作品)

Amanda Levete Architectes(AL_A):NC Nathalie Crinière負責展演設計、Carole Benaiteau負責博物館展示設計,景觀設計由 VDLA 負責,都市規劃由 Atelier SOIL 負責。

Architecture Studio 與 Diller Scofidio + Renfro:展演設計由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與 Atelier Brückner 負責,博物館展示設計由 LAMAYA 負責,景觀設計由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與 TER 負責,都市規劃由 Architecture Studio 負責。

⭣Architecture Studio建築作品

⭣Diller Scofidio + Renfro建築作品

Dubuisson Architecture與 SANAA:共同負責展演、展示及都市規劃,景觀設計由 Dan Pearson Studio 負責。

⭣Dubuisson Architecture建築作品

⭣SANAA建築作品

藤本壯介建築事務所巴黎(Sou Fujimoto ateliers Paris)與藤本壯介建築事務所(Sou Fujimoto architects):展覽與展示由Ducks Scéno負責,景觀與都市規劃由Vogt paysage負責。

⭣藤本壯介建築作品

STUDIOS architecture與Selldorf architects: BASE負責都市規劃與景觀設計。

⭣STUDIOS architecture建築作品

Selldorf architects建築作品

目前官方還尚未公開5組參與團隊鏡圖設計細節,不過能確定的是,羅浮宮本次翻修改造計畫,無疑是一場關於文化敘事、博物館體驗及城市關係的全面重塑,預計在2031年改造完工;至於工程期間羅浮宮會不會休館?答案是,不會,將維持原先博物館正常運作。

資料來源|Ministère de la Culturedesignboom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大埃及博物館」開幕!收藏逾10萬件文物,與金字塔群相呼應的層次建築

「大埃及博物館」開幕!收藏逾10萬件文物,與金字塔群相呼應的層次建築

埃及是許多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壯觀的金字塔、一望無際的沙漠、神秘的古文明,這個國度還將迎來世界上最大的單一文明主題博物館——大埃及博物館(Grand Egyptian Museum),超過10萬件文物收藏,從數千年的法老文明到古希臘羅馬時期,喜愛埃及學的務必留意。而大埃及博物館已於今(2025)年11月1日正式開幕。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大埃及博物館(Grand Egyptian Museum)擁有超過10萬件文物收藏。(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前後花費近二十年的大型計畫

大埃及博物館位在吉薩金字塔群與開羅之間,其地勢有著50公尺的高度差距,引導尼羅河穿越沙漠、流向地中海,塑造埃及地形長達三千年。

這座博物館的建設其實早在多年前就已宣布開始,並由都柏林建築事務所Heneghan Peng Architects負責。但隨著2011年初阿拉伯之春的爆發,埃及國內政治、經濟不穩定,該計畫被迫暫停。幾年後,埃及政府趨於穩定,大埃及博物館建造工程再度啟動,這次宣佈預計將於2024年中完工開放。

「大埃及博物館」將於2024年中開幕!超越羅浮宮成全球最大博物館、呼應金字塔的層次建築搶先看
大埃及博物館位在吉薩金字塔群與開羅之間,其所在地勢有著50公尺的高度差距。(圖片來源:Heneghan Peng Architects)
「大埃及博物館」將於2024年中開幕!超越羅浮宮成全球最大博物館、呼應金字塔的層次建築搶先看
這座博物館的建設其實早在多年前就已宣布開始,並由都柏林建築事務所Heneghan Peng Architects負責。(圖片來源:IFC)

佔地50公頃、收藏逾10萬件文物

大埃及博物館以「埃及學的文化綜合體」為目標,共佔地50公頃,除展覽空間外也將設置兒童博物館、修復保存中心、相關教育設施及一座廣闊花園。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在幾乎有四座足球場那麼大的展覽空間中,大埃及博物館收藏了超過10萬件文物,包含目前存放在開羅埃及博物館的文物、現存於金字塔旁的太陽船,還有自1922年發現以來首次完整展示的圖坦卡門墓中文物,屆時也將同時展出數千年的法老文明,以及相對較現代的古希臘羅馬時期文物等。

「大埃及博物館」將於2024年中開幕!超越羅浮宮成全球最大博物館、呼應金字塔的層次建築搶先看
大埃及博物館收藏了超過10萬件文物,展出數千年的法老文明到古希臘羅馬時期文物等。(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圖片來源:Grand Egyptian Museum)

層層遞升的建築,與金字塔群相呼應

大埃及博物館由半透明石材製成,隨著日夜光影轉移呈現不同的變化。Heneghan Peng Architects表示,在設計過程中,博物館與吉薩金字塔群的視覺連結一直是團隊的首要考量。若從遠處看,博物館和三座金字塔連線成三維結構軸線,在沙漠中創造出獨特的視覺。

走近大埃及博物館,便會注意到其富有層次感的建築設計,從偌大的庭園、樹蔭遮蔽的入口處,隨宏偉的樓梯逐步上升與遠處高原地形同高,眺望完整的金字塔景觀,最後再進入博物館內部。

「大埃及博物館」將於2024年中開幕!超越羅浮宮成全球最大博物館、呼應金字塔的層次建築搶先看
博物館與吉薩金字塔群的視覺連結是建築團隊的首要考量。(圖片來源:Heneghan Peng Architects)
「大埃及博物館」將於2024年中開幕!超越羅浮宮成全球最大博物館、呼應金字塔的層次建築搶先看
大埃及博物館由半透明石材製成,隨著日夜光影轉移呈現不同的變化。(圖片來源:IFC)

博物館量體龐大,但耗能極少

此外,引人注目的還有大埃及博物館的綠建築認證。這座博物館是IFC(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在非洲與中東地區第一個認證的綠色博物館,採用能反射陽光的屋頂、高效照明系統和水設備等可持續發展設施,相較同規模的建築節省了超過60%的能源成本和34%的用水量。

「大埃及博物館」將於2024年中開幕!超越羅浮宮成全球最大博物館、呼應金字塔的層次建築搶先看
大埃及博物館是IFC在非洲與中東地區第一個認證的綠色博物館。(圖片來源:Heneghan Peng Architects)

資料來源|heneghan peng architects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