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帶逛】攻略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直島、豐島、女木島、男木島到小豆島跳島精選一次看

【編輯帶逛】攻略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直島、豐島、女木島、男木島到小豆島跳島精選一次看

上篇:「呆呆獸縣」香川旅遊9選:探索四國與瀨戶內海跳島的起點

始於2010年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迎來第六屆,已然成為日本代表性的文化IP。這些點綴在瀨戶內海上的群島,曾背負著工業污染、人口外移、社區凋零等沉重標籤,如今卻因藝術的力量迎來蛻變。今年,86個全新加入的藝術家與團體更為這片海域注入嶄新的創造能量。儘管每屆藝術祭僅在春、夏、秋三季展開,總計107天的盛會,卻為整個海域帶來持久的活力。多數藝術作品早已與這片土地永久共存,無論何時到訪,都能感受到藝術與島嶼生命共同呼吸的獨特魅力。

藝術祭也不僅限於島嶼之間,香川與岡山的宇野港等地,同樣座落著不少精彩作品與景點,而雲門舞集更將在8月23日「四國村」演出《定光》特別版。這篇我們就把焦點放在從高松港出發,很方便就能抵達的直島、豐島、女木島、男木島與小豆島,為你精選藝術祭不可錯過的建築、藝術作品亮點,以及那些同樣如藝術般的饋贈——在此的人文與社區、棲息於此的大自然。

註:★ 代表這屆全新作品

島上除了步行、巴士,(電動)腳踏車會是許多人的代步選擇,不過建議在有山路的豐島以及面積廣大的小豆島要量力而為。(攝影:吳哲夫)
島上除了步行、巴士,(電動)腳踏車會是許多人的代步選擇,不過建議在有山路的豐島以及面積廣大的小豆島要量力而為。(攝影:吳哲夫)

起點:高松港


SONGS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of Refugees》|Takashi Homma 
tk28/高松港

資深攝影迷不可錯過!日本當代攝影大師 Takashi Homma 攜手 UNHCR 聯合國難民署,以《SONGS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of Refugees》紀錄世界各地難民的肖像與他們承載著家鄉記憶與身分認同的寶貴之物。這可能有點沉重,但它提醒著我們:在全球有超過一億兩千萬人流離失所之際,尤其日本收留的難民遠低於聯合國的建議數量,對於日本民眾與東亞遊客,這可能是遙遠、不熟悉的議題。在這片島嶼間跳躍、探索這片「希望之海」之前,不妨藉機透過 Homma 的鏡頭,認識這些尋求安身之所的人們,與他們一同感受生命的韌性。

★ 《編織天空》計畫|五十嵐靖晃 
tk27/高松港

於高松港邊,抬頭便見一幅橫跨空中的巨大漁網裝置,這是藝術家五十嵐靖晃最新《編織天空》計畫的成果。今年,他再次攜手四座島嶼(豐島、女木島、男木島、小豆島)的漁民與居民,集結252位參與者共同編織出一張長32公尺、寬4公尺的藍色天網。漁網是漁民們親手編織的,雖然使用相同的模板,但每個人手的力道不同,使網目大小各異,這正如同島民生活與記憶的獨特性。它甚至纏繞著大巻伸嗣的兩根8公尺高柱狀裝置〈Liminal Air-core-〉,當微風拂過,整體作品隨風搖曳,成為旅人出航的祝福,也是返航時的溫柔路標。這般海與天的連結,正如同藝術祭連結著島嶼與人心。

❶ 直島

 紅南瓜|草間彌生 
na01/宮浦港

從宮浦港踏上直島,映入眼簾的紅色雕塑彷彿正在歡迎初訪者——這便是草間彌生的〈紅南瓜〉,直島最具標誌性的藝術地標。這座鮮豔的南瓜雕塑靜立於碼頭,全身布滿藝術家招牌圓點,猶如一位守護島嶼的精靈。當陽光穿透那些圓形孔洞,南瓜內部便會投射出變幻莫測的光影圖案,創造出迷人的視覺體驗。不僅能走入其中感受這特殊的光影遊戲,還能透過圓洞欣賞外面的港口海景,或將手臂伸出洞外擺出各種姿勢,拍攝創意照片。草間彌生曾在詩中描述這顆南瓜是「一束紅色陽光搜尋到宇宙邊緣,最終在直島海域化為紅色南瓜」。

草間彌生〈紅南瓜〉。(攝影:吳哲夫;Credit: “Red Pumpkin” Yayoi Kusama,2006 Naoshima Miyanoura Port Square ©YAYOI KUSAMA,請勿擅自轉載)
草間彌生〈紅南瓜〉。(攝影:吳哲夫;Credit: “Red Pumpkin” Yayoi Kusama,2006 Naoshima Miyanoura Port Square ©YAYOI KUSAMA,請勿擅自轉載)

 直島展覽館|藤本壯介 
na04/宮浦港

在直島宮浦港一隅,一座金屬網格構成的神祕物體靜靜佇立,這便是日本中清代建築大家藤本壯介的〈直島展覽館〉。延續他一貫輕盈通透的美學,這座外型猶如不規則鑽石的建築,被虛擬為由27座島嶼構成的直島之外,第28座浮現於海面的神秘小島。這件作品的靈感源自海市蜃樓中的「浮島現象」,白色網眼結構使其整體充滿浮游感,即便從港口遠方望去都分外迷人。涼亭的設計既與周遭景觀融為一體,卻又保持著獨立個體的存在感,讓遊客可以穿梭其中休憩。

藤本壯介〈直島展覽館〉。(攝影:吳哲夫;Credit: Naoshima Pavilion Owner: Naoshima Town Architect: Sou Fujimoto ArchitectsA)
藤本壯介〈直島展覽館〉。(攝影:吳哲夫;Credit: Naoshima Pavilion Owner: Naoshima Town Architect: Sou Fujimoto ArchitectsA)

★ 直島新美術館|安藤忠雄 
na27-B/本村

作為安藤忠雄在直島的第10座建築,它以黑色漆喰外牆融入周遭環境,地下展間搭配頂部天窗創造光影效果。策展將聚焦亞洲藝術,531日正式開幕後,首展邀請村上隆、蔡國強等12組藝術家參展。館內北側咖啡廳露台可眺望瀨戶內海美景,成為連結島內外文化的新交流場域。

安藤忠雄在直島的第10座建築:「直島新美術館」5月開館,開幕展集結村上隆、蔡國強等亞洲藝術家

★ 《Ring of Fire|阿比查邦+Haegue Yang 
na26-2-B/直島之家-又兵衛

泰國名導阿比查邦與韓國藝術家Haegue Yang攜手,在「直島之家-又兵衛」喚醒一場感官狂想。《Ring of Fire》穿梭於鈴鐺、影像與聲響間,窺探太平洋火山帶的隱祕脈動。週五至週日夜間場的特別演出,彷彿訴說地殼深處難以言說的律動,邀請觀者徜徉於藝術與自然的流動邊界。(夜間場即便持有護照仍要預約並另外付費)

❷ 豐島


★ 
線的記憶|塩田千春 
te23/甲生

塩田千春在〈遙遠的記憶〉年久拆卸後製作全新的〈線的記憶〉,古宅中紅線將象徵當地製麵文化的3台素麵製作機與整個空間編織在一起,彷彿聽見她在耳邊細語著不該被遺忘的地方記憶。

 無人勝出-多數籃框|Llobet & Pons 
te14/唐櫃港 

漫步豐島小學舊址,眼前多個高低錯落的籃框在空中交織。這是活躍於西班牙的藝術雙人組 Llobet & Pons〈無人勝出-多數籃框〉。作品巧妙顛覆傳統籃球規則,訪客不再為投進一個籃框而比賽,而是在多重目標間探索自由探索樂趣。籃球不再只關乎對抗,而成為連結彼此的媒介提醒我們競爭之外,遊戲還有更深刻的意義。

Llobet & Pons〈無人勝出-多數籃框〉。(攝影:吳哲夫;Credit: “”No one wins −Multibasket” Llobet & Pons)
Llobet & Pons〈無人勝出-多數籃框〉。(攝影:吳哲夫;Credit: “”No one wins −Multibasket” Llobet & Pons)

 豐島美術館|SANAA西澤立衛+內藤禮 
te13-B/唐櫃岡

沿著豐島唐櫃港的蜿蜒山路而上望海,共同主理SANAA的建築家西澤立衛與藝術家內藤禮設計的水滴狀「豐島美術館」就在一旁,讓休耕梯田煥發新生。隨著館員只是褪去鞋子,走進建築之中,能感受到腳底隱隱傳來大地的沁涼溫度。內部沒有任何柱樑,上方2大開口引入風、自然間的聲音和光,伴隨白色絲帶輕輕飄逸。低頭觀察地上180個小孔洞,它們正冒出小水珠,像是湧出梯田的「泉」慢慢匯聚為涓細水流,隨時間流變出無限生機。這裡不能拍照,必須放下相機與手機,似乎是要請我們不要那麼「觀光客」,全心沉浸於這場與大自然的靜謐對話。

豐島美術館。(攝影:吳哲夫)
豐島美術館。(攝影:吳哲夫)
在豐島美術館的咖啡廳中不僅能購買設計商品,也能與光影共享下午茶的美好時刻。(攝影:吳哲夫)
在豐島美術館的咖啡廳中不僅能購買設計商品,也能與光影共享下午茶的美好時刻。(攝影:吳哲夫)
由豐島美術館所在的山丘望海。(攝影:吳哲夫)
由豐島美術館所在的山丘望海。(攝影:吳哲夫)

❸ 女木島

★ 《The stones remember, and I listen》|Sarah Hudson 
mg33/女根/ MECON附近

到了據說是桃太郎「鬼島」原型的女木島上,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得主、毛利人紐西蘭藝術家Sarah Hudson受到島上抵禦海風石壁的啟發,聯想到矗立家鄉與Moutohorā島上受殖民侵襲前,抵禦外敵的古老石牆,因而創作《The stones remember, and I listen》,遙遙兩洲島嶼竟被石文化連繫了起來。

Colour reading and ContextureJacob Dahlgren 
mg34/女根/ MECON附近

 在瑞典藝術家Jacob Dahlgren的視線中,被遺忘的日常物件獲得重生的詩篇。《Colour reading and Contexture》最初在英國利物浦A-Foundation展出,這次新版同樣是座色彩迷宮,彷彿一場社區記憶的活拼圖,將被遺忘的書籍、磁磚、木箱等等日常物件重新編織成奇異的風景。居民的收集過程本身就是創作的靈魂,每一個方塊都是瀨戶內海居民一段被遺忘的低語。

 海鷗停車場|木村崇人 
mg01/女木島中心部

在港口邊,日本藝術家木村崇人布置了一座約300隻海鷗組成的風向標裝置〈海鷗停車場〉。牠們安靜地佇立,隨風同步轉向,彷彿用最自然的姿態勾勒瀨戶內海的微妙氣流。每一隻海鷗都像是這片海域的呼吸節拍,默默記錄著島嶼與海風的無聲對話。

❹ 男木島

 步行方舟|山口啟介 
og16/男木島南端海岸

在男木港(堅定不停、不要被街貓吸引地)走路約15分鐘,在一個堤防上望向海的方向,山口啟介〈行走方舟〉彷彿正邁向大海懷抱。這座藝術裝置靈感取自舊約聖經故事,5對人腿支撐著四座藍白相間的山形體。作品誕生於東日本大震災後,寄寓藝術家對災區的祝福與希冀。

山口啟介〈步行方舟〉。(攝影:吳哲夫;Credit: ”Walking Ark” Keisuke Yamaguchi)
山口啟介〈步行方舟〉。(攝影:吳哲夫;Credit: ”Walking Ark” Keisuke Yamaguchi)
山口啟介〈步行方舟〉。(攝影:吳哲夫;Credit: ”Walking Ark” Keisuke Yamaguchi)
山口啟介〈步行方舟〉。(攝影:吳哲夫;Credit: ”Walking Ark” Keisuke Yamaguchi)

 豐玉姬神社 

在「貓島」漫步,從港口出發前往豐玉姬神社,拾級穿過迷宮般的民宅區,電子地圖顯示路程不遠,但實際走起來需要更多時間,陡峭的石階小路加上沿途總有街貓讓人停下拍照,時間自然翻倍不少。抵達山頂的神社。在當地被親切稱為「玉姬さん」的這座神社供奉著海神之女,據說也是安產之神。一回望,視野開闊了起來,剛才經過舊式民居屋頂層層疊疊,更遠是內海的湛藍,非常療癒。

漫步民宅區時不時與街貓相遇。(攝影:吳哲夫)
漫步民宅區時不時與街貓相遇。(攝影:吳哲夫)
由豐玉姬神社回望向瀨戶內海。(攝影:吳哲夫)
由豐玉姬神社回望向瀨戶內海。(攝影:吳哲夫)

★ 擁抱小豆島|王文志 
sd60肥土山/中山

台灣藝術家王文志也第六度集結島民與志工「小蝦隊」,用4,000根竹子打造竹編裝置〈擁抱小豆島〉。穿過連結巨蛋空間的竹編廊道——這是歷來最長的一次,置身其中似乎能感受到人與大自然的無聲連結,這裡就像宇宙與地球間緊密的生命紐帶。

王文志〈擁抱小豆島〉。(圖片提供:幼葉林藝術創作工作室)
王文志〈擁抱小豆島〉。(圖片提供:幼葉林藝術創作工作室)
王文志〈擁抱小豆島〉。(圖片提供:幼葉林藝術創作工作室)
王文志〈擁抱小豆島〉。(圖片提供:幼葉林藝術創作工作室)

 開始的時刻|三宅之功 
sd43/屋形崎

臨海的北浦高點屋形崎夕陽之丘,能在三宅之功〈開始的時刻〉陪伴下,靜靜欣賞夕落的金黃映照。這座超過3公尺高的巨型白蛋,表面布滿精心設計的裂紋,隱約勾勒出烏克蘭的國土輪廓。當代世界的緊張與希望融入作品,隨著日光照耀,裂縫間的嫩芽在不鏽鋼蛋殼中頑強生長,彷彿訴說著生命即使在創傷中依然持續前行。

三宅之功〈開始的時刻〉。(攝影:吳哲夫;Credit: ”The Time of the Beginning” Shiko Miyake)
三宅之功〈開始的時刻〉。(攝影:吳哲夫;Credit: ”The Time of the Beginning” Shiko Miyake)

There's no PlaceJakkai Siributr 
sd65/瀨戶內亞洲畫廊Setouchi Art Gallery

島上原名「福武之家」、今年翻新後重新面世的「瀨戶內亞洲畫廊」則集結6位亞洲藝術家,其中來自泰國的Jakkai Siributr則與滇緬難民營和志工們合作,用從島民收集的二手衣物編織出〈There's no Place〉,引領我們深入思考家與歸屬感的意義。作品直指最嚴肅的議題,卻也給出最溫柔的表達。

 橄欖公園 

有時,群島的氣候讓人聯想起宜人的地中海,尤其大豆島的風土得天獨厚,除了聞名的素麵與醬油產業,更是橄欖樹的絕佳產地。漫步於島上的橄欖公園,《魔女宅急便》真人版風車拍攝場景躍然眼前,讓人陷入宮崎駿世界的奇幻氛圍之中。

橄欖公園《魔女宅急便》真人版風車拍攝場景。(攝影:吳哲夫)
橄欖公園《魔女宅急便》真人版風車拍攝場景。(攝影:吳哲夫)
橄欖公園望海。(攝影:吳哲夫)
橄欖公園望海。(攝影:吳哲夫)

 寒霞溪 

若想由高點俯瞰島上風光,透過纜車5分鐘直達山頂觀景台可望見號稱「日本三大絕美溪谷」,蔚藍天空、瀨戶內海與蜿蜒溪谷同時映入眼簾,這樣的景觀組合在其他地方並不多見。尤其楓葉季節,整座山谷彷彿被火焰點燃,是人潮最密集的時節。

寒霞溪。(攝影:吳哲夫)
寒霞溪。(攝影:吳哲夫)

 天空之玉|青木野枝 
sd54/寒霞溪

寒霞溪不遠處藏匿於寂靜樹林間的〈天空之玉〉,讓日本藝術家青木野枝帶你悠緩浸淫在與大自然靜謐的連結中。這是座由交織鐵環構成的巨大球形觀景台。走近一看,直徑4公尺的金屬球體由無數鐵環精密排列,形成一個立體的框架結構,隨著時間推移,球體表面漸呈銹紅色,與周圍環境自然融合。登上球體中央的平台,視野立刻開闊,溪谷與瀨戶內海的壯麗景色一覽無遺,金屬線條分割也將風景重新分割構圖,創造出有趣的觀景體驗。

青木野枝〈天空之玉〉。(攝影:吳哲夫;Credit: ”Soranotama / Kankakei” Noe Aoki)
青木野枝〈天空之玉〉。(攝影:吳哲夫;Credit: ”Soranotama / Kankakei” Noe Aoki)

 天使之道 

每日兩度,隨潮水退去,海面就會神奇地浮現一條沙道「天使之道」。想造訪這條會消失的路,一定要查好潮汐時間表,不過即便這樣也需要點運氣——我在正確的時刻造訪,路卻始終未出現。傳說中,情侶若能共同踏過這片沙地,愛情的願望也會得到祝福,於是成為了戀人聖地。爬上入口附近的小山丘,就可以從高處俯望整條沙路與海景。

由山丘眺望天使之道。(攝影:吳哲夫)
由山丘眺望天使之道。(攝影:吳哲夫)

 太陽的贈禮|崔正化 
sd01/土庄港

土庄港邊,一座金黃閃耀的橄欖葉王冠〈太陽的贈禮立在那裡,在陽光下格外耀眼,成為抵達小豆島的第一道風景。韓國藝術家崔正化以橄欖葉形狀雕刻而成,完美呼應了「橄欖之島」的特色。圓環上每片金葉都刻著島上孩子們的夢想,透過它望去,還能將海景框進視野中。佇立在港口的金環,就像是太陽贈予旅人溫暖的禮物與守護。

崔正化〈太陽的贈禮〉。(攝影:吳哲夫;Credit: ”Gift of The Sun” Choi Jeong Hwa)
崔正化〈太陽的贈禮〉。(攝影:吳哲夫;Credit: ”Gift of The Sun” Choi Jeong Hwa)

《2025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春季展期:4/18(五)- 5/25(日)
夏季展期:8/1(五)- 8/31(日)
秋季展期:10/3(五)- 11/9(日)

*共計107 天,部分島嶼設有公休日,事前建議先查好船班尖峰時刻與末班時間

各島嶼(展區)公休日

直島: 每週一(遇國定假日則改為週二)
豐島、犬島: 每週二(遇國定假日則改為週三)
女木島、男木島、大島、小豆島: 5/14(三)、5/21(三)、8/20(三)、10/22(三)、10/29(三)
本島、高見島、粟島、伊吹島: 10/23(四)、10/30(四)

更多資訊可至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官網;購買各類門票、作品鑑賞護照與搜尋交通資訊可以下載官方APP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編輯帶逛】日本小眾旅行提案:從「山口縣」絕景、在地美食、溫泉文化到見學體驗,展開療癒之旅

【編輯帶逛】日本小眾旅行提案:從「山口縣」絕景、在地美食、溫泉文化到見學體驗,展開療癒之旅

日本向來是台灣人的出國旅遊首選,而若你已經去過東京、大阪、京都、福岡等熱門旅遊地,有機會不妨造訪相對小眾的「山口縣」,這裡擁有迷人的自然風景、著名的溫泉文化、新鮮的海鮮料理⋯⋯。此次,我們受Booking.com之邀,來到位於山口縣西北部的「長門市」,展開一場療癒之旅。

山口縣的魅力何在?

日本之大,為什麼此次選擇山口縣?Booking.com觀察到,愈來愈多旅人開始探索日本一些鮮為人知的溫泉地區,其也在「2024 年十大新興旅遊景點」榜單中,推薦位於九州的大分縣日田市及佐賀縣嬉野市。而除了九州之外,山口縣也擁有許多優質溫泉景點,其中「長門市」近年積極推動永續溫泉旅遊,愈來愈受到旅人的關注。不論是獨特的文化、壯麗的自然風景、四季更迭的魅力,到身心療癒的溫泉旅宿,來到山口縣長門地區便能一次體驗。

距離福岡半小時車程的山口縣,擁有迷人的自然風景、歷史悠久的溫泉文化。(圖片提供:Booking.com)
距離福岡半小時車程的山口縣,擁有迷人的自然風景、歷史悠久的溫泉文化。(圖片提供:Booking.com)

山口縣長門市怎麼去?

從福岡的博多站搭乘新幹線前往,約35分鐘可抵山口縣,旅客可再透過電車、計程車或租車自駕前往長門市。從東京、京都、大阪、熊本等日本主要城市,也都可搭乘新幹線前往山口縣。另外,山口縣也有宇部機場提供服務,若是從東京羽田機場搭乘飛機到達宇部機場,約2小時抵達。

旅人可以選擇搭乘新幹線前往山口縣。(圖片提供:Booking.com)
旅人可以選擇搭乘新幹線前往山口縣。(圖片提供:Booking.com)

山口縣絕景3選

▸ 元乃隅神社

根據長門市觀光協會的資料介紹,元乃隅神社是在昭和30年時,由當地漁民岡村齊先生因白狐在他枕邊託夢而建立的。從昭和62年(1987年)起,耗時10年時間陸續奉納的123座鳥居、綿延超過100公尺,景象相當壯觀。沿著懸崖、面向日本海的紅色鳥居,構成極美的畫面,堪稱是山口縣代表性的絕景景點,也因此,元乃隅神社曾在2015年被CNN評選為「日本最美的31個地方」之一。

元乃隅神社最有名的就是沿著懸崖、面向日本海的 123 座鮮紅鳥居。(圖片提供:Booking.com)
元乃隅神社最有名的就是沿著懸崖、面向日本海的 123 座鮮紅鳥居。(圖片提供:Booking.com)

沿著鳥居拾級而上,還可見神社內設有一座高約6公尺的大型鳥居,其頂部設有「賽錢箱」,據說若能將「賽錢」投入其中,願望便能實現,有來到神社參拜的人,不妨一試!另外,來到元乃隅神社也能祈求生意興隆、海上平安、良緣、子嗣、開運避邪、交通安全等願望實現。

元乃隅神社曾被 CNN 評為「日本最美的 31 個地方」之一,傳說能帶來好運。(圖片提供:Booking.com)
元乃隅神社曾被 CNN 評為「日本最美的 31 個地方」之一,傳說能帶來好運。(圖片提供:Booking.com)

元乃隅神社
地址:759-4712 山口県長門市油谷津黄498
開放時間:7:00~16:30
可自駕或搭乘計程車前往,更多資訊可點此

▸ 角島大橋

位於下關市的角島大橋,曾被國際旅遊評論網站「Tripadvisor」評選為「日本橋樑排行榜」第一名,是日本國內知名的絕美景點。連接本州與角島、全長達1780公尺的角島大橋,於2000年11月正式通車,橋身筆直延伸至蔚藍海面,勾勒出夢幻的景致,也吸引許多日劇與電視廣告前來取景。作為連接離島的橋梁之一,它是日本最長、且可免費通行的一般道路大橋之一。不論是開車兜風還是拍照打卡,推薦選擇天氣晴朗時造訪,盡情享受迷人海景。

大橋全長1,780公尺,連接本州島和角島,橫跨湛藍的海水,景色令人嘆為觀止。(圖片提供:Booking.com)
大橋全長1,780公尺,連接本州島和角島,橫跨湛藍的海水,景色令人嘆為觀止。(圖片提供:Booking.com)

角島大橋
建議自駕前往,更多資訊可點此

▸ 青海島

位於北長門海岸國定公園內的青海島,擁有美麗的海岸景觀,因而又被稱為「海上阿爾卑斯山」,這裡遍布著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而成的海蝕洞、斷崖峭壁等各式奇岩怪石,猶如一座規模浩大的天然美術館。人們可以沿著青海島健行步道,近距離欣賞壯麗的海岸地形,或選擇搭乘觀光遊覽船,從海上眺望變化萬千的奇岩美景。

具有「海上阿爾卑斯山」美名的青海島,位於北長門海岸國定公園內,擁有壯麗的自然美景,包括碧綠的海水、奇特的岩層、海蝕洞和斷崖峭壁。(圖片提供:Booking.com)
具有「海上阿爾卑斯山」美名的青海島,位於北長門海岸國定公園內,擁有壯麗的自然美景,包括碧綠的海水、奇特的岩層、海蝕洞和斷崖峭壁。(圖片提供:Booking.com)
人們可以搭乘觀光船,從海上眺望變化萬千的奇岩美景。(圖片提供:Booking.com)
人們可以搭乘觀光船,從海上眺望變化萬千的奇岩美景。(圖片提供:Booking.com)

青海島
地址:山口県長門市仙崎紫津浦
可自駕或從JR長門市駅搭乘巴士前往,更多資訊可點此

5大溫泉勝地不錯過

長門擁有被稱為「長門五名湯」的5處各有特色的溫泉,包含:長門湯本溫泉俵山溫泉油谷灣溫泉黃波戶溫泉湯免溫泉。其中,長門湯本溫泉為山口縣歷史最悠久、據說擁有600年歷史的溫泉街,其在2020年春季重新整修後,以「戶外天堂(オソト天国)」為主題、積極推動街區再生,打造適合散步漫遊的溫泉小鎮。在這裡,除有當地知名的公共溫泉「恩湯(おんとう)」、2020年3月開業的星野集團旗下的「界 長門」,以及由閒置老屋改造而成的咖啡廳、酒吧、餐廳等新店,還有搭建在音信川上、讓人們能近距離聆聽潺潺水聲的河川露台。

長門湯本溫泉擁有超過 600 年的歷史,是山口縣最古老的溫泉勝地。(圖片提供:Booking.com)
長門湯本溫泉擁有超過 600 年的歷史,是山口縣最古老的溫泉勝地。(圖片提供:Booking.com)
「恩湯」溫泉浴場直接建於湧泉之上,泡湯時可親眼見到泉水自岩盤中湧出,帶來極為純粹且富歷史感的療癒體驗。(圖片提供:Booking.com)
「恩湯」溫泉浴場直接建於湧泉之上,泡湯時可親眼見到泉水自岩盤中湧出,帶來極為純粹且富歷史感的療癒體驗。(圖片提供:Booking.com)

油谷灣溫泉坐落於風景如畫的油谷灣,以柔滑溫潤、具有美膚效果的泉水聞名,因此又有「美人之湯」之稱。人們能一邊泡溫泉,一邊欣賞油谷灣隨時間變化的迷人景色,特別是夕陽時分的絕美景致,更是讓人倍感療癒。而我們此次分別入住玉仙閣傳統日式旅館Hotel Yokikan(油谷湾温泉ホテル楊貴館),之後也將有一篇文章介紹兩家日式旅宿的特色。

Hotel Yokikan(油谷湾温泉ホテル楊貴館)以能欣賞油谷灣美麗夕陽的景觀浴池聞名。(圖片提供:Booking.com)
Hotel Yokikan(油谷湾温泉ホテル楊貴館)以能欣賞油谷灣美麗夕陽的景觀浴池聞名。(圖片提供:Booking.com)

有哪些在地特色美食?

由於長門市緊鄰日本海,擁有豐富的漁獲資源,以新鮮的海鮮而聞名全國,來此絕不能錯過河豚、烤魚、生魚片等各式海鮮料理。另外,長門市更是以「燒鳥(烤雞肉串)之城」聞名的城市,以每萬人口擁有的烤雞肉串店數量來看,可說是名列全日本前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為,當地擁有以養雞為專業的「深川養鶏農業協同組合」,其肉用雞產量已成為日本西部主要的雞肉產區之一。在長門市的超市裡,甚至會販售尚未烤好的生雞肉串,讓居民買回家動手烤,可見烤雞肉串已深深融入當地人的日常生活。

長門市以新鮮的海鮮聞名,來此別錯過河豚料理。此為長門在地的「きらく (㐂楽)」餐廳的河豚料理。(圖片提供:Booking.com)
長門市以新鮮的海鮮聞名,來此別錯過河豚料理。此為長門在地的「きらく (㐂楽)」餐廳的河豚料理。(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在地人推薦!長門市燒鳥店2選

▸ 焼き鳥こうもり

距離JR長門市站步行約5分鐘內可抵的「焼き鳥こうもり」,為經營超過75年以上的在地老字號店鋪。店內空間不大,但氣氛非常好,尤其老闆與老闆娘相當熱情,若你會一點日文,絕對會跟他們相談甚歡(其實不懂日文也沒關係,老闆也會試著用簡單的英文與肢體語言與你互動)。店內烤雞肉串的美味自然不在話下,來到長門,不妨找個晚上來訪,好好吃一串、喝一杯,體驗在地人的美味日常。

「焼き鳥こうもり」為經營超過75年以上的在地老字號店鋪。(圖片提供:Booking.com)
「焼き鳥こうもり」為經營超過75年以上的在地老字號店鋪。(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圖片提供:Booking.com)

焼き鳥こうもり

地址:山口県長門市東深川駅前911-58
營業時間:14:00~21:00(Lo.20:45),週二休

▸ 焼とりや ちくぜん総本店

提起燒鳥店,或許多數人聯想到的是一群大叔聚在一起喝酒、吃串燒的畫面。然而,由 Homey 株式會社經營的「焼とりや ちくぜん総本店」,正希望打破這樣的既定印象,打造一間年輕女性與家庭客也能輕鬆造訪的燒鳥店。因此,店內員工都是女性,即使是獨自旅行的女性來訪,也能放心用餐。這裡主打使用在地新鮮的「長州どり」與「長州黒かしわ」烤製成的美味雞肉串,還提供各式串燒料理,豐富多元的菜單選擇也是深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焼とりや ちくぜん総本店」店內員工幾乎都是女性,即使是一人旅女子也能輕鬆踏進來。(圖片提供:Booking.com)
「焼とりや ちくぜん総本店」店內員工都是女性,即使是一人旅女子也能輕鬆踏進來。(圖片提供:Booking.com)
(攝影:Adela Cheng)
(攝影:Adela Cheng)

焼とりや ちくぜん総本店

地址:山口県長門市東深川892番地1 金の鈴2F
營業時間:17:00~22:00,週日休
更多資訊可點官網查詢

PLUS!山口縣必嚐鄉土料理「瓦片蕎麥麵」

來到山口縣,不能錯過經典的瓦片蕎麥麵(瓦そば),其為在高溫的瓦片上,鋪上香氣十足的茶蕎麥麵,再擺上蛋絲、以甜鹹醬汁燉煮入味的牛肉等配料的特色料理。在瓦片上烤出的茶蕎麥麵,上層口感Q彈、下層則煎得微脆,嚐來口感層次豐富,吃的時候沾取溫熱、味道偏濃的特製沾醬,還能再搭配檸檬片、蘿蔔泥等配料,增添清爽口感,享受不同的口感變化。而通常一大片瓦片上會盛裝2~3人份蕎麥麵,適合大家一起分食享用。

瓦片蕎麥麵(瓦そば)為在高溫的瓦片上,鋪上香氣十足的茶蕎麥麵,再擺上蛋絲、以甜鹹醬汁燉煮入味的牛肉等配料的特色料理。(圖片提供:Booking.com)
瓦片蕎麥麵(瓦そば)為在高溫的瓦片上,鋪上香氣十足的茶蕎麥麵,再擺上蛋絲、以甜鹹醬汁燉煮入味的牛肉等配料的特色料理。(圖片提供:Booking.com)

來場在地深度旅遊體驗

▸ 走入「百姓庵」製鹽現場

坐落於山口縣長門市油谷灣的「百姓庵」,招牌商品「百姓之鹽」取自油谷灣的海水,經日曬與海風吹拂自然濃縮後,再以傳統柴火慢熬製作,完整保留豐富礦物質,孕育出集結山海恩惠、風味層次分明的天然海鹽。而這裡也提供導覽式的傳統製鹽體驗,除能近距離參觀以薪柴慢火熬煮、承襲傳統工法所製作的海鹽,還能品嚐新鮮海鹽,從舌尖上感受山與海的深刻連結。

坐落於山口縣長門市油谷灣的「百姓庵」,招牌商品「百姓之鹽」取自油谷灣的海水。(圖片提供:Booking.com)
坐落於山口縣長門市油谷灣的「百姓庵」,招牌商品「百姓之鹽」取自油谷灣的海水。(圖片提供:Booking.com)
海鹽以傳統柴火慢熬製作,現場溫度猶如桑拿一般。(圖片提供:Booking.com)
海鹽以傳統柴火慢熬製作,現場溫度猶如桑拿一般。(圖片提供:Booking.com)
百姓庵販售能品嚐到每個季節的大海味道的「四季之鹽」。(圖片提供:Booking.com)
百姓庵販售能品嚐到每個季節的大海味道的「四季之鹽」。(圖片提供:Booking.com)

百姓庵製鹽見學
地址:山口県長門市向津具下1098-1
實施日期:2025年3月15日〜2026年3月15日
更多資訊可點此

▸ 走訪「永山本家酒造場」品嚐日本酒

創立於1888年(明治21年)的永山本家酒造場,位於距離長門約一小時車程的宇部市,目前由第五代傳人永山貴博經營。他們的招牌清酒「貴」(Taka),以當地無農藥栽培的山田錦米與清澈的木戶川水釀造而成,擁有濃郁鮮味與清爽餘韻,廣受酒迷喜愛。酒廠也提供見學體驗,有興趣者可關注官網IG最新消息。

創立於1888年(明治21年)的永山本家酒造場,位於距離長門約一小時車程的宇部市。(圖片提供:Booking.com)
創立於1888年(明治21年)的永山本家酒造場,位於距離長門約一小時車程的宇部市。(圖片提供:Booking.com)
永山本家酒造場第五代經營者永山貴博(圖片提供:Booking.com)
永山本家酒造場第五代經營者永山貴博(圖片提供:Booking.com)
永山本家酒造場的招牌清酒「貴」(Taka),以當地無農藥栽培的山田錦米與清澈的木戶川水釀造而成。(圖片提供:Booking.com)
永山本家酒造場的招牌清酒「貴」(Taka),以當地無農藥栽培的山田錦米與清澈的木戶川水釀造而成。(圖片提供:Booking.com)
永山本家酒造場也提供見學體驗,詳請可關注官網訊息。(攝影:Adela Cheng)
永山本家酒造場也提供見學體驗,詳請可關注官網訊息。(攝影:Adela Cheng)

永山本家酒造場
地址:山口県宇部市大字車地138番地
營業時間:平日8:30-17:00;⁡⁡六日、國假日11:00-16:30⁡

值得一提的是,永山本家酒造場2樓為「フタマタセコーヒー」咖啡廳,除了各式咖啡飲品外,還有使用日本酒「貴」製作的酒粕起司蛋糕,以及採用當季新鮮水果製作的季節限定甜點,整體氣氛舒適溫馨,人們能邊欣賞窗外的厚東川與二俣瀬地區的自然風光,一邊優閒享用咖啡與甜點。咖啡館一角還設有付費試飲區,品嚐後若有喜歡的酒款,也可以直接在一樓的辦公室購買帶回家。

永山本家酒造場2樓為「フタマタセコーヒー」咖啡廳。(圖片提供:Booking.com)
永山本家酒造場2樓為「フタマタセコーヒー」咖啡廳。(圖片提供:Booking.com)
「フタマタセコーヒー」咖啡廳窗邊的位置可以遠眺自然美景。(攝影:Adela Cheng)
「フタマタセコーヒー」咖啡廳窗邊的位置可以遠眺自然美景。(攝影:Adela Cheng)

フタマタセコーヒー
地址:永山本家酒造場2樓
營業時間請見官方IG

更多山口縣長門市觀光資訊,可至官網查詢

※ 飲酒過量有礙身體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喝酒勿開車 ※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來去非洲草原睡一晚!The Ritz-Carlton全新遊獵營地:觀星露台、「樹冠」帳篷房、肯亞藝術風內裝等5大亮點收錄

來去非洲草原睡一晚!The Ritz-Carlton全新遊獵營地:觀星露台、「樹冠」帳篷房、肯亞藝術風內裝等5大亮點收錄

頂級酒店品牌The Ritz-Carlton攜手頂尖設計團隊LW Design Group首度涉足遊獵領域,以雙方過去皆於酒店業長久累積的專業經驗為本,運籌顛覆性建築理念重新定義野奢營地,共同開創位於肯亞桑德河畔的探險新據點「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2025年8月揭幕在即,本文率先劃出5大設計重點——此美應為天上有的草原帳篷酒店就等你何時來「野營」。

作為麗思卡爾頓酒店集團(The Ritz-Carlton)落地肯亞的首座原野遊獵營地,預計下月中旬開幕的最新旅宿「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座落桑德河(Sand River)畔,由全球領先建築與室內設計團隊LW Design Group匠心構作高出地面3米的酒店建築,不僅能有效應對季節性洪水,更憑獨有的「樹冠視角」讓旅客置身於與森林冠層齊平的高度,從而獲得沉浸式觀景體驗,全方位感受馬賽馬拉(Masai Mara)的原始風貌。

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以高出地面3米的建物塑造獨特「樹冠視角」。(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以高出地面3米的建物塑造獨特「樹冠視角」。(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強強聯手為遊獵體驗注入創新元素

The Ritz-Carlton於頂級酒店之列的指標性地位無需多言,而另一強手LW Design Group(以下簡稱LW)同樣來頭不小。成立於1999年的LW,以在酒店、住宅及綜合開發項目中的頂尖實力享譽業界,屢獲殊榮的建築作品遍布杜拜、香港、聖保羅和丹麥。設計上兼顧創意力與功能性,並始終秉持建築、設計協作理念,與客戶攜手化願景為真實體驗。

此次無縫結合奢華空間與馬賽馬拉文化精髓,LW創意總監兼合夥人Pooja Shah-Mulani形容是一段「激動人心的探索之旅」,團隊懷著極大熱情,願將過去主導多個世界級酒店設計的深厚經驗,帶入遊獵營地這一前所未及的領域。

The Ritz-Carlton攜手LW Design Group,成功開創集團進駐非洲的首座遊獵營地。(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攜手LW Design Group,成功開創集團進駐非洲的首座遊獵營地。(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全園區為大自然所包覆。(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全園區為大自然所包覆。(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的核心願景,是為旅客打造獨一無二的非凡體驗——重新定義一個世界級奢華與馬賽馬拉草原靈魂自然交融的目的地。——Pooja Shah-Mulani

周圍保留茂盛的原生植被。(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周圍保留茂盛的原生植被。(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核心設計5大重點

選址「國家保護區」如此特別的土地範疇,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從設計理念到採購原則皆展現對於「致敬人文,融入自然」的用心,並在確保旅宿空間與周遭環境得以和諧共融的前提下,盡可能提供入住旅客隨時沉浸野遊之趣、隨地感受震撼之美。以下分5大重點解析這座標誌性酒店裡裡外外所蘊含的永續奢華思維。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肯亞營地設計重點#01:堅守生態親和原則,打造與地景共鳴的建築

園區整體設計理念深植「生態親和」原則,其建造物不僅具備實用功能,更成為與大自然持續對話的媒介。當旅客踏上通往營地的30米吊橋時,便開啟了感官轉換的旅程——逐步遠離城市繁囂,走進純粹的荒野深處。

每間帳篷式套房均配置可捲起的帆布牆體,模糊了室內與戶外的界限,讓旅客全身心投入馬賽馬拉草原的壯麗景致、悠揚聲響與清新氣息之中。景觀設計亦基於尊重生態原則,悉心保留原生植被,並巧妙利用天然植栽淡化營地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界線。徐徐涼風、潺潺流水和樹冠間灑落的斑駁光影,共同營造出一個隨晝夜與季節流轉而不停演化的多感官空間,為每位到訪者帶來與自然深度共鳴的寶貴體驗。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肯亞營地設計重點#02:堅定採購當地製品,致敬肯亞手工藝美學

LW對現地採購的堅定承諾,尤為此項目奠定了深厚的人文根基。從材料選擇、工藝細節到設計中無聲表述的文化故事,一磚一步驟皆扎根於肯亞的土地與傳統。酒店內所有家具和木工製品均由在地代代相傳的木工坊手工製作,地毯和紡織品亦由肯亞女性工匠使用傳統織布機手工編織,以全球品質詮釋當地藝術。

  • 酒店公設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每一個細節,不僅展現了奢華的格調,也承載著肯亞的質感、傳統與精神。肯亞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目的地,它更是我的家鄉。能夠將我在全球酒店設計中累積的經驗回饋於這片我深愛的土地,是一次無比珍貴的旅程。——Pooja Shah-Mulani

  • 客房內裝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肯亞營地設計重點#03:多項首創設施將奢華體驗融入自然之境

除每間套房皆設有專屬小泳池,室內外兼備淋浴功能的設計,更讓旅客既能全然融入綠蔭和藍天交織的自然之境、其私密性又受完善保障。此外,園區亦提供樹冠之上的戶外下沉式休息區等多項首創設施,充分滿足舒適需求。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肯亞營地設計重點#04:採高架建築結構,整合太陽能與雨水儲存

綜上所述,永續發展理念實則貫穿酒店設計的全過程。核心舉措包括優先選用木材、石材和紡織品等在地材料,兼做到減少碳足跡支持當地經濟循環。所有建築採「高架」結構,則最大限度降低了對地表的影響,讓野生動物的自然活動及水流生態得以延續。酒店並同時透過太陽能系統和雨水儲存機制的整合,實現資源高效管理,善盡環境責任。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The Ritz-Carlton肯亞營地設計重點#05:呈獻異國美食餐桌,續寫星空下難忘回憶

餐飲空間同樣由LW精心為旅客呈獻多元化選擇,包括匯聚各國佳餚的主餐廳、可在廣袤星空下享受美食的觀星露台、得於黃昏時分體驗篝火晚宴的The Boma,以及供私密用餐的地下酒窖。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這些餐飲空間共同打造了一場精緻、沉浸且真實的遊獵之旅。旅客在享受The Ritz-Carlton細緻入微服務的同時,還能深刻感受這片土地的文化與馬賽馬拉的故事,並與之建立真摯的情感連結。——Pooja Shah-Mulani

The Ritz-Carlton Masai Mara Safari Camp為肯亞原野遊獵目的地樹起「可持續奢華」新標竿,將LW的前瞻構想與The Ritz-Carlton的極致服務完美結合,淋漓展現馬賽馬拉的自然美景與文化遺產。透過真誠且尊重環境的設計初心,這間全新旅宿生動詮釋了「奢華」與「永續」如何共存共榮,並將熱烈迎接全球旅客懷著對肯亞土地與人民的敬意,親臨體驗這份無與倫比的款待。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圖片提供:LW Design Group)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