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MINIMAL奪下了米其林一星後,萬士傑卻決定讓「溫度」體驗套餐告一段落,將心力投注在杯裝冰淇淋上。對他而言,外界的評價從來不是重點,化繁為簡的純粹才是他要走的路。長年好友兼創業夥伴、「澀Sur-」主廚林份華巡完餐廳後也來到店中,一同相談開店的甘苦與堅持。
推開復古感的紅褐色鐵門,經過玄關角落的盆景,即便夏季台中再炎熱,心也慢慢靜了下來。由內而外清水模肌理般的灰階牆面,MINIMAL整間店透出簡練的日式美學「渋い」(Shibui)——一種在沉靜中品味細膩之美的心領神會——寫成漢字即為「澀」,也是萬士傑與「澀Sur-」主廚林佾華共同推崇的美學理念。

「我喜歡所有事物沒有任何多餘的狀態。」正如店名的意涵,這位冰淇淋職人一句話道出自己對冰淇淋的想像。他挖起冰淇淋時動作俐落,尖端微微蜷起的雙色小冰丘立刻成形,看起來緊實有型。他解釋,挖冰的速度、手勁與角度,都會改變冰體的質地與水分分布,尤其他們的冰淇淋添加較少穩定劑,質地沒那麼黏稠,吃起來清爽純淨、化口性極好,也因此更容易受動作影響口感。「這要練滿久的,出師至少要好幾個月,但可能都還無法挖得如此漂亮。」4年來,營業時間大都還是由他親手在冰檯挖冰。小小外帶杯,卻蘊藏他不願妥協的匠心。

製冰是一種解謎遊戲
萬士傑從沒接受過甜點訓練,坦言自己也不嗜甜,但他從小就愛吃冰,像是香蕉油清冰、超商的蘇打雪糕、夜市的叭噗冰⋯⋯,笑說這些很「爛」的冰他都愛。自己也常用家裡冰箱做養樂多冰和冰塊,喀拉喀拉地嚼著,幸福如此容易。畢業後他曾任職餐廳內場,因母親罹癌去世,令他反思「兩頭班」的長工時難以顧及家人與生活。他想起了冰,轉而投身當時火熱的冰店「路地氷の怪物」工作。2016年,在好友邀請下,4人一同創立現代台灣料理餐廳「澀 Sur-」,萬士傑擔任甜點主廚。夏季時,他可以盡情發揮冰品創意,但他始終沒忘了開間冰淇淋店的想法。2021年,在「澀Sur-」遷址、調整營運之際,他毅然獨立出來打造了MINIMAL。

製冰講究蛋白質、糖、脂肪等元素的平衡,稍一改動,質地和味道就截然不同。這過程像解謎,萬士傑覺得好玩。「要看起來簡單,我們就必須經過很多思考,真正想清楚什麼是必要、什麼不必要,然後把多餘的拿掉。」他詮釋記憶中的台灣冰品,參考了義式冰淇淋的作法,卻不走那麼「道地」的路線。「台灣人吃冰就是要水感重一點、不那麼濃稠,我很喜歡這樣。天氣這麼熱,吃起來才清爽、解渴。」

從外帶杯著手,到2個口味、1道盤式與飲料的短式套餐,萬士傑慢慢研發口味、冰品樣式。最早摸索的3年間,他觀察到部分顧客不想只吃冰,曾嘗試提供茶飲、常溫點心,但慢慢覺察這似乎違背了自己賣冰的初衷。2024年,他開啟3週年企劃「溫度」體驗套餐,用7道盤式冰品小結過去所累積的經驗。「我想明確表達我就是只賣冰,也讓大家吃冰時不會覺得單調。」他說明套餐有個默契,訪客會明白這是特殊的體驗,對特殊風味接受度更高。這容許他投入更高成本、更複雜的工序,去萃取、試驗特殊的味道與作法。而2024年獲選米其林一星對他來說是個意外,因為在推出企劃之初,他早就決定要有結束的一天。



一杯容納下所有味覺體驗
即便在休長假,林佾華還是巡了店才騎著機車趕來。「不是說不信任,是你沒看著還是會覺得怪怪的。」萬士傑默契接了話:「品質是我們不能放棄的標準,變成只能自己顧了。」兩人一同讀高職、大學,一同打電玩也一起創立事業,儘管期間不斷調整彼此出資、投入的比例,「抱團」互相諮詢、支持的角色卻一直沒變。萬士傑解釋他沒想得如此複雜,「我們喜歡的標準與氛圍都很像,所以很好用自己的品牌去介紹對方。」就像當初房東得知MINIMAL是親友愛店「澀Sur-」的班底,才有信任基礎將店面租出。「應該說,我們互相對對方的品牌都有責任。」林佾華則表示,「我們也在嘗試擴大市場,相比單打獨鬥,兩個品牌一起做效益當然更高。」當初「溫度」體驗套餐的想法,許多便是借鏡「澀Sur-」的經驗,並仰賴他在盤式甜點與套餐上的建議支援。兩邊的概念、店面資源與販售曝光可以互相參考利用,減少成本耗費,這對靠存款、借貸從零開始創業的店主很重要。

如今MINIMAL專注外帶模式,林佾華側面觀察到:「做外帶當然希望出餐快速、受眾廣泛,讓更多人都有機會體驗,但也要思考更大的受眾會如何喜愛你的作品。對餐廳而言,我就沒那麼在意這些條件。」萬士傑則看見,一般餐飲提供了生活必需,「但是甜點可吃可不吃,定價上限與客群限制是現實考量。」不過真正令他做出決定的並非成本與營利考量,而是一種「不舒服」。他察覺,Fine Dining套餐更像是無限的加法,從踏進餐廳那一刻起,便是完整的體驗敘事,需要顧及裝飾、擺盤、杯器選擇、服務人員訓練與儀態等細節。「我想要掌控所有細節,腦子會一直快速運轉,但不可能事事都完美。」不如化繁為簡,將精神投注在製冰,讓所有味覺體驗凝練在簡約至極的一杯。「套餐不僅是一個階段的總結,也是實驗的過程,這樣我才有技術基礎把一杯單純的冰淇淋推進到下一個階段。」這也是與顧客期待的拉扯、篩選顧客的過程。「MINIMAL就是不斷在去蕪存菁,持續回顧並整理自己的想法。」

從冰淇淋的「跳色」到「漸層色」
MINIMAL如今一週放假2天、製冰1天,週五至週一開業4天,最多供應6種隨機口味。4人團隊產能有限,萬士傑估算一天能賣出300~500個外帶杯,固定合作暫以台鐵甜點列車「海風號」與少數店家為主;考量到儲藏、物流與品管,體驗禮盒僅維持少量生產販售。這是他目前找到的平衡點。他認為米其林確實幫助了曝光,穩定的客流給了他專注外帶的信心,但對於新一輪評級他倒也不緊張,「現在沒內用了,不在他們的評選標準裡面,這是做出選擇時就知道的事。」一切回歸純粹。
他也以顏色形容自己做冰的風格:起初偏好嘗試特殊的「跳色」,將衝突的滋味放在一起卻表現得很好;如今更想調製出雅俗共賞的「漸層色」。他觀察自己吃冰的兩種狀態,一種就是很直覺、無腦地享受,但要細品時,也能感受風味的層次。他希望顧客也一樣,「會有個主要味道,有點像聽音樂時,你可以只感受主旋律,也可以靜下來,更仔細去聽隱藏在後的、其他樂器的細微表現與和弦。」


採訪拍攝間隙,萬士傑、林佾華兩人不禁聊起店內冷氣修繕、下雨防漏水處理等庶務瑣事。問起這點,他們自嘲:「千萬不要隨便開店。」回憶起最初幾乎將薪資回繳投入營運的困頓歲月,林佾華直白地說:「從第三者的角度看這件事情,你會覺得很可怕。」他們不建議別人複製這樣的經驗,更重要的是,他們始終不忘兼顧理念與生活的初衷,不願延續過往餐飲職場的高壓文化,讓自己與團隊踩入「血汗」那條線。他們都在挑戰還沒被定義的事物,就像回到料理創作,「澀Sur-」在做的是脫離台菜歷史脈絡的創新台灣料理,MINIMAL也試圖帶著冰淇淋往前走,有時顧客還難以理解,他們也很難向人說清楚。對此,萬士傑坦言:「其實一直都有人想投資,但我們都婉拒了,因為我們清楚自己在做奇怪的事情,不全是為了利潤在經營。」
他們不諱言自己的任性,或許也不是特別想創業,只是想創造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環境。倒是,兩人回憶起過去打線上遊戲的經驗,都不愛走主流路線。林佾華笑說:「最後不見得能贏,但只要嚇到對方就會很爽。」萬士傑也有同感:「只是模仿大家都在玩的方式很無聊,我們比較喜歡從零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東西。」

萬士傑
MINIMAL創辦人暨主廚。台中人,畢業於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自幼嗜冰,畢業後曾任職廚師,因母親罹癌過世反思工作與生活平衡,於2014 年轉往冰淇淋店工作。2016 年與林佾華等3人共同創立現代台灣料理餐廳「澀Sur-」,擔任甜點主廚。2021年創立MINIMAL,2024年獲米 其林一星,成為全球首家獲星級認證的冰淇淋專賣店。林佾華
「澀Sur-」餐廳創辦人暨主廚。台中人,畢業於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西餐廚藝系。大三時至台中知名法式餐廳「樂沐」實習,服兵役後進入米其林二星餐廳「RAW」工作兩年。2016年與萬士傑等3位朋友共同創立當代台灣料理餐廳「澀Sur-」。2021年榮獲米其林一星認證,並成為「米其林指南年輕主廚大獎」得主。擅長以台灣常見食材結合法式、台式料理技法,演繹現代台灣料理。
文|吳哲夫 攝影|陳婉寧 圖片提供|MINI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