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Moment 永瀨正敏 攝影展

開幕與開始,這一刻

台日影史上從未有過演員不僅是電影中的男主角,並同時是藝術中的男主角,永瀨正敏是史上第一位。永瀨正敏走進KANO 1931年的時光場景中,他成功化身導演鏡頭下最動人的柔情鐵血教練,但又同時執掌攝影鏡頭,變成藝術光影中的導演,當劇組在換場,演員在休息,他竟然在進行著「攝影家」的創作!

 

永瀨正敏對空間有不凡的想像力,KANO整個片場、後台、球場、街景…都是他的攝影棚,他以獨到的意境設計功力,運用黑白灰三種色彩語彙,更運用他兼具演員與攝影家的雙重敏感度,在無數的一瞬間,捕捉空間、人物與故事交錯的微妙張力與感動,創造了豐富、簡約又神秘的魅力影調。而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所有人物在他按下快門時,都呈現著卸下心房的坦然與真誠,甚至在他的意境牽引下,於鏡頭前詮釋出自己都渾然不知的意外面貌,這就是永瀨正敏穿梭於演員與攝影家的魔力與風格。

 

攝影展籌備期間,永瀨正敏同時創作全新的影像作品置入攝影展場中,他展現超寫實導演的功力,將女模特兒染成一頭銀髮,銀色彷彿球場上遠遠閃著的明媚陽光,以魔幻的節奏引領觀者走進KANO群像文字,閃著永瀨正敏潮時尚的意涵與對 KANO的深情繫念。

 

一切源自KANO,也自KANO延伸。我們邀約KANO主題曲演唱者音樂創作鬼才舒米恩,以聲音創作呼應攝影藝術,吟唱、朗讀、演奏…多重聲音曲線,抽象地裝置於展區中,豐富觀者視覺交融聽覺的藝術饗宴。

 

KANO對永瀨正敏來說是趟奇妙旅程,他走進KANO,超越KANO。而同步、同時、雙重…是他的穿梭風格,「This Moment」展覽場域也規劃北高同步,台北展覽在華山鍋爐室開幕,這棟建築物與KANO故事同在1931年誕生,在此開幕深具時光印記的意義,而高雄是永瀨正敏來台拍片的家,我們邀約12個店家以作品聯展和觀者遊歷欣賞的特有方式,在高雄開始巡演展藝術的腳步,開幕與開始,伴隨藝術和故事一雙公益翅膀,不僅俯瞰大地,更是愛著這個世界。


藝術與人之間最美好的,不就是這一刻?
讓我們將整個展場縮寫成 永 恆 兩個字,這一刻。——黃莉翔  策展人

 

公益.台北
台北義賣總收益將捐贈於財團法人文創平台發展基金會,以支持該基金會長期投入的偏遠兒童+原住民兒童藝文體驗夢想灌溉計畫,喜愛永瀨正敏攝影藝術的我們,希望以微薄的力量,陪著小朋友們一起接觸藝術、擁抱藝術,以藝術欣賞這個世界的美好。

 

開始.高雄 9/16~10/26
地點:一二三亭、、always a+ Cafe、hotel dua三餘書店、小房子閱讀.生活空間、帕莎蒂娜駁二倉庫餐廳、?捌旅居、鬲离咖啡館、睦工場咖啡館、挑食餐酒館、捷絲旅高雄中正館、御書房生活藝術空間(依筆畫順序)
展覽開放時間:將配合12家巡演展店家開放時間開放參觀,我們在此提醒與建議前往參觀前,先行確認各店家開放時間。

 

公益.高雄
高雄義賣總收益將捐贈於社團法人高雄市蒲公英故事閱讀推廣協會,支持該協會出遠門為偏遠及弱勢小朋友們說故事的計畫。以故事閱讀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傳達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是KANO和永瀨正敏內心無限的期望與願望啊!
義賣詳情,請洽果子電影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rsfilmproduction?ref=bookmarks

 


永瀨正敏
知名演員、攝影師。出生於日本宮崎縣。
從影以來,參與演出電影多達八十部,精湛的演技讓他屢屢獲獎。1991年演出山田洋次執導的《兒子》,一舉橫掃獲日本金像獎、藍絲帶獎等九項電影獎的最佳新人和最佳男配角獎。之後又以《學校Ⅱ》(1996)和《誘拐》(1997)獲日本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2004年,《隱劍鬼爪》讓他拿下日本金像獎最佳男主獎。近期作品有《Words With Gods》、《十字架》等。拍片之餘熱愛攝影,曾於日本青森縣立美術館、津輕傳承工藝館、宮崎藝術中心等處舉辦過攝影展。


2014年,來台演出由馬志翔導演的電影《KANO》中之鐵血教練近藤兵太郎大受歡迎。他在台灣拍片期間,只要沒上戲便拿著相機拍攝演員與工作團隊的各種樣貌,豐富而有層次的照片故事促成了攝影集《This Moment:永瀨正敏的KANO映像》的誕生,並於2014年9月13日在台灣華山1914開辦個人第一次海外攝影展。

永瀨正敏FB:www.facebook.com/masatoshi.earl.nagase

 

This Moment 永瀨正敏 攝影展
主辦單位:果子電影有限公司
展演館別:華山 中5-鍋爐室
展演日期:2014-09-13 ~ 2014-10-26
展演時間11:00 ~ 18:00

 

資料圖片提供/華山1914、永瀨正敏FB

山林中的藝術冥想秘境!安藤忠雄 X Antony Gormley新作《Ground》在韓國,建築與雕塑的詩意對話

韓國Museum SAN藝術秘境!安藤忠雄與雕塑家Antony Gormley合作大型裝置《Ground》

聞名世界的英國雕塑家Antony Gormley,擅長利用金屬重現人體結構,傳達「人體是情感的容器」思想——遠看如分解、也似完整的金屬人形,挑戰著人眼、媒材與空間之間的互動關係。

即日起至2025年11月30日,Antony Gormley於韓國Museum SAN帶來大規模個展「Drawing on Space」,展出涵蓋雕塑、沈浸式裝置、素描、版畫等共48件作品,並首次公開與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合作的永久性建築裝置《Ground》,這是首次有藝術機構為收藏Antony Gormley作品而專設空間,極具紀念價值。

韓國Museum SAN藝術秘境!安藤忠雄與雕塑家Antony Gormley合作大型裝置《Ground》
(圖片來源:Museum SAN)

山林裡與自然共生的美術館

2013年落成的Museum SAN,隱身於韓國原州一片森林當中,其名取自Space(空間)、Art(藝術)、Nature(自然)的英文字首,讀音呼應韓文中的「山」字,隱喻博物館位處廣袤山林當中,及其致力融合藝術、建築與自然的策展概念。

韓國Museum SAN藝術秘境!安藤忠雄與雕塑家Antony Gormley合作大型裝置《Ground》
Museum SAN。(圖片來源:Museum SAN)

博物館建築由造紙業起家的韓松集團邀安藤忠雄設計,耗時8年才完成。自高空俯瞰,園區由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不同幾何輪廓的量體組成,體現安藤忠雄藉建築連接天、地、人的設計哲學,與其標誌性的清水模搭配,寧謐而富哲思。

> 安藤忠雄清水模新作「光之空間」!韓國Musuem SAN藏身山林中的全新光影冥想空間

韓國Museum SAN藝術秘境!安藤忠雄與雕塑家Antony Gormley合作大型裝置《Ground》
Museum SAN冥想室。(圖片來源:Museum SAN)

Museum SAN設有紙藝廊、版畫工房、收藏韓國近現代繪畫與雕塑品的青鳥藝廊,及專藏美國藝術家James Turrell作品的同名場館等,場館間由花之庭園、水之庭園與石之庭園細膩串連,另設有兩座安藤忠雄打造的冥想空間,再次扣合SAN藉建築與藝術讓觀者與自然融於一體的理念。這次安藤忠雄為Antony Gormley設計的《Ground》,也延續著這份精神。

韓國Museum SAN藝術秘境!安藤忠雄與雕塑家Antony Gormley合作大型裝置《Ground》
英國雕塑家Antony Gormley。(圖片來源:Museum SAN)
韓國Museum SAN藝術秘境!安藤忠雄與雕塑家Antony Gormley合作大型裝置《Ground》
(圖片來源:Museum SAN)

建築與雕塑對話的冥想空間

Ground》位於美術館花園下方,是一座直徑達25公尺的地底穹頂。圓頂頂部設有單一天窗,引自然光入內,呼應著古羅馬萬神殿的建築精神,同時體現安藤忠雄的極簡風格,及Antony Gormley長期以來對「空間感知」的探索。

韓國Museum SAN藝術秘境!安藤忠雄與雕塑家Antony Gormley合作大型裝置《Ground》
(圖片來源:Museum SAN)

來到這裡,觀眾會先透過一面全景玻璃牆,欣賞到藝術家建構人體的《Blockworks》系列鑄鐵雕像,它們或坐、或站、或蹲,靜靜佇立於洞窟般的空間中;從圓頂天窗流瀉而下的光線,為觀察雕塑材質、線條動態的體驗更添趣味。再向內走,則更能感知混凝土材質與穹頂織就、帶點神性的氛圍,窗外自然景致也漸漸合流,構築一方沈思秘境。有趣的是,場館外側設有一尊鑄鐵雕像,透過圓頂開口與外部景觀對望,藉其「視線」將穹頂空間與遠方山景串連,別具詩意。

韓國Museum SAN藝術秘境!安藤忠雄與雕塑家Antony Gormley合作大型裝置《Ground》
(圖片來源:Museum SAN)

「Drawing on Space」聚焦藝術家對身體感知的長年探索

除了與安藤忠雄合作的建築裝置外,「Drawing on Space」也展出Antony Gormley大量精彩作品。開場聚焦《Liminal Field》系列,其以金屬線條建構通透、輕盈的人形,暗示著身體作為「邊界」的概念,這些雕塑雖與人等高,卻因空心結構流露出一種如泡沫般脆弱的特質,亦隱喻無常。

韓國Museum SAN藝術秘境!安藤忠雄與雕塑家Antony Gormley合作大型裝置《Ground》
(圖片來源:Museum SAN)

接著視野從立體轉向平面,第二展廳展出素描及版畫,梳理Antony Gormley對光與暗、實體與虛空、身體與建築等主題的探討。最後以沈浸式裝置《Orbit Field II》收尾,其由相連的鋁製圓環構築而成,輕盈懸浮於空間之中,邀觀者穿梭其中,親身與展品互動,亦體現藝術家一貫的信念:「雕塑的核心不在於物件本身,而在於體感經驗。」

韓國Museum SAN藝術秘境!安藤忠雄與雕塑家Antony Gormley合作大型裝置《Ground》
(圖片來源:Museum SAN)

無論是展覽本身或將永久存於美術館的《Ground》,都再度體現了Museum SAN將藝術、建築與自然揉合的概念。Antony Gormley也表示:「這次展覽的核心在於將實體與想像的空間結合,展品的存在是為了『活化空間』,而不是佔據空間,同時探索著身體與建築這兩種感知媒介間的關係。」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高橋一生帶小朋友即興演出,自由作畫!日本「學展」特別影像企劃《想像他者的四天》由導演二宮健親拍創作歷程

高橋一生帶小朋友即興演出,自由作畫!日本「學展」特別影像企劃《想像他者的四天》由導演二宮健親拍創作歷程

高橋一生和小朋友玩在一起的畫面會不會太美好!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即日起呈獻為期11天的「學展」,其中將夾帶兩件從今年首登場的藝術計畫《想像他者的四天》中生成的多人共創畫作,本屆頒獎典禮更將放映導演二宮健於4天工作坊期間所記錄孩子們揮灑創意的珍貴影像。從培養共感力與想像力的角度出發,此項目所回應並試圖溫柔改變的社會現況發人深省。

第75屆學展(Gakuten)推出實驗性影像製作企劃《想像他者的四天(他者を想像する四日間)》,邀來演員高橋一生,協同7名從本屆參展者中選出的國中小學生完成兩幅大型畫布作品,並隨學展其他作品於2025年8月7日至17日在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公開展出。而由電影導演二宮健同步拍下創作全過程的特別影像,則將於8月9日舉行的得獎者表彰典禮上限定放映,供得獎者及相關人員觀賞,循作品本身和紀錄片兩種途徑見證其中軌跡。

第75屆學展實驗企劃《想像他者的四天》工作坊現場,演員高橋一生帶領7名國中小學生進行肢體與繪畫的即興創作。(圖片來源:學展)
第75屆學展實驗企劃《想像他者的四天》工作坊現場,演員高橋一生帶領7名國中小學生進行肢體與繪畫的即興創作。(圖片來源:學展)
導演二宮健以側拍方式將創作過程「再創作」為紀錄片。(圖片來源:學展)
導演二宮健以側拍方式將創作過程「再創作」為紀錄片。(圖片來源:學展)

學展是什麼?

藝術教育人士西田信一(Nishida Shinichi)在1950年創立的「學展」,是日本第一個全國性學生油畫比賽;70餘年來由日本學生油畫會興辦,無參賽資格限制,亦接受來自海外的國際作品,現正於全球範圍內致力發掘年輕世代的藝術才能。評選項目涵蓋繪畫、插圖、工藝、攝影、數位創作等多元領域,且從幼稚園到大學的不同年齡層創作者都能報名。比賽核心自歷史案例中承襲而來,堅信「優秀的藝術不受年齡、國籍或名聲所限制」的精神,至今持續將才華橫溢的作品推向世界舞台;近年不僅廣邀各界知名人士擔任評審,大獎作品亦得機會於巴黎展出。

學展於1950年由日本學生油畫會初代會長安井曾太郎、創始人西田信一及其他6名藝術相關人士齊心創立。(圖片來源:學展)
學展於1950年由日本學生油畫會初代會長安井曾太郎、創始人西田信一及其他6名藝術相關人士齊心創立。(圖片來源:學展)
▼ 每屆學展於東京國立新美術館進行公開展出

實驗企劃《想像他者的四天》首登場

高橋一生主導、二宮健側拍,「即興」培養共感力與想像力

作為今年學展首次實施的藝術計畫,《想像他者的四天》旨在培養孩子「想像他者的能力」(意近中文「共感能力」所指涉,可能包括從他人視角看待事物,抑或經由共創形式對他人的表達有所共鳴等)。此理念發想自當代社會中人們「想像他者」能力普遍稀缺的現況,讓參與者透過肢體表達、即興演出、交流對話和揮灑作畫等環節,反覆加深「設想眼前的人、甚至於某個不存在對象」這樣的共感經驗。

《想像他者的四天》創作過程。(圖片來源:學展)
《想像他者的四天》創作過程。(圖片來源:學展)
高橋一生耐心引導。(圖片來源:學展)
高橋一生耐心引導。(圖片來源:學展)
7位小小藝術家於巨大畫布上揮灑創意。(圖片來源:學展)
7位小小藝術家於巨大畫布上揮灑創意。(圖片來源:學展)

在為期四天的工作坊中,高橋一生並非以導演或演出指導的角色參與,而是單純扮演從旁陪伴、覺察和承接孩子內心轉折變化的「伴行者」角色,構建出一個自由且深刻的創作空間,最終引導他們繪出兩幅「想像的藝術」作品。而將此場景具象化的正為導演二宮健,他詳實記錄7位小朋友4日體驗的側拍影片,將打開交織現實和創意的敏銳視角,靜靜喚起觀眾的想像力。

高橋一生作為「伴行者」,僅從旁陪伴和觀察。(圖片來源:學展)
高橋一生作為「伴行者」,僅從旁陪伴和觀察。(圖片來源:學展)
其中穿搭的即興演出亦是啟動想像力的一環。(圖片來源:學展)
其中穿搭的即興演出亦是啟動想像力的一環。(圖片來源:學展)
間接為孩子構建出一個自由且深刻的創作空間。(圖片來源:學展)
間接為孩子構建出一個自由且深刻的創作空間。(圖片來源:學展)
最終完成兩幅大型畫布作品。(圖片來源:學展)
最終完成兩幅大型畫布作品。(圖片來源:學展)

台灣觀眾對高橋一生肯定都不陌生,其別具感染力的演技與親切形象,為此類藝術教育項目盡心力自在想像之中。而擔任共同企劃兼導演的二宮健,早被認為是風格辨識度極高的日本新生代創作者。10多歲開始影像創作,就讀於大阪藝術大學期間即獲得京都國際學生影視節(KISFVF)大獎肯定,現年僅33歲已憑《裸睡美人》、《吉娃娃羅曼死》、《午夜少女戰爭》等多部代表作為觀眾所認識,亦曾在2017年作品中與高橋一生合作。此次他充分發揮個人尤擅長的實驗性手法,大膽而細緻地捕捉了孩子們朝氣蓬勃、充滿生命力的表情和創作歷程。

高橋一生(右)上週末甫攜新片《岸邊露伴一動也不動 懺悔室》來台會粉絲。(圖片提供:原創娛樂)
高橋一生(右)上週末甫攜新片《岸邊露伴一動也不動 懺悔室》來台會粉絲。(圖片提供:原創娛樂)

《想像他者的四天》紀錄片雖不開放一般觀眾觀賞,不過未來10天人正好在東京的讀者們,走過路過國立新美術館倒可逛進展廳,一覽高橋一生和小藝術家們帶來的兩大件畫作及第75屆學展的完整展出。

第75屆學展特別影像企劃《想像他者的四天》

【作品展覽】

  • 時間:2025年8月7日至17日
  • 地點:國立新美術館2D學展展示室

【影像放映】

  • 時間:2025年8月9日
  • 地點:國立新美術館講堂(僅限得獎者及相關人員入場)

資料來源:學展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