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序中:面對艱困僵局,我選擇發揮創意,突破限制

方序中:面對艱困僵局,我選擇發揮創意,突破限制

「經典,是永不退流行;但經典,卻不能只是墨守陳規」。即使經過80年的時間磨礪,Converse Jack Purcell系列依舊保有強烈的自我革新精神,不怕挑戰經典,以新的時代思維走出自己的路。全新的「Jack Purcell Signature Jungle Cloth」鞋款,就在這樣的設計態度下完美誕生。

 

而生活中也有一群人,有著Converse Jack Purcell的靈魂,面對未知的每一步,依舊堅持夢想,不怕改變,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橫跨唱片、藝文、設計等多面向的創意工作者方序中,跳躍在不同方格中,仍沒忘記最初的電影夢。即使看似繞了一大圈繞路,卻遊走出更大天地,用更加鏗鏘有力的語彙訴說設計的故事。

 

最愛說故事角色

關於方序中,很難用三言兩語形容他的頭銜,曾任好氏創意的創意總監,目前同時為究方社負責人、Sense30視覺總監、熱血品牌創意總監、音樂專輯設計師……前一陣子,他也才剛加入了2015 臺北設計城市展的陣容,接下來還要投入於演唱會、以及舞台劇的案子當中。面對這麼多的角色扮演,或許讓人看了眼花繚亂,但方序中笑著說,他所扮演的角色,其實就只是「說故事的人」。抱持著這個堅持與想法,也帶領他進入了設計這一行。

 

從小嚮往有故事的畫面,方序中長大後原本想進入電影行列中,但在前輩的建議下,如果一開始就投入電影,會很像待在一個小房間出不來,不如用喜歡與擅長去外面繞一圈,接觸到更有趣的再繞回來。方序中說,這樣的看法到現在還影響著自己,「現在我看很多事都是設定方向而不是設定點,當我碰觸更多的時候,只要方向抓準了,就是往對的方向前進。」因此,以設計為圓心,往外不斷的開疆拓土,也為方序中在設計上帶來更飽滿的能量。

 

設計首重想像力

以唱片設計的角色為人所熟知的方序中,其實有好一陣子原本從事與音樂無關的設計以及輔導傳統產業。但在因緣際會下,他開始設計了第一張專輯封面,也開始用設計為音樂說故事。以阿妹的《偏執面》專輯為例,就是他眼中玩得很開心的一個作品。「過去做唱片設計,都是唱片公司先排好版,選好封面後再給我一張光碟,但我不太習慣這樣的合作,感覺就只是做一個好看的編排,設計與音樂之間沒沒有任何關連。」

 

不過,在設計《偏執面》的過程中,方序中以白色為基調,試圖為純白找出不同的情緒與層次。「我們嘗試為每首歌配對不同的紙張,讓每首歌歌詞的用紙都不一樣。另外我們也在歌詞背後寫下每首歌的溫度,而數字在紙張上的位置,也是我們認為它在世界的樣子。」找出每首歌不同的觸感、視覺與想像力,讓方序中想說的故事帶來了更多感動。

 

此外,孫燕姿休息好一陣子再出發的《克卜勒》專輯,也是方序中最喜歡的作品之一。延續著「宇宙裡很多星星,最閃亮的的依然在那裡」的專輯概念,方序中讓專輯如同被隕石包覆,並在封面上放上了一組摩斯密碼讓閱聽者自己去解讀。他感性地說,即使訊息經過了轉換,但它背後的含意卻是不會被時間和距離所阻隔與影響的。

 

調整心態面對挑戰

方序中的作品洋洋灑灑,雖然外表看似風光,挑戰當然也不少。他舉例表示,很多時候公司會出很少預算,卻要做出一個特別設計時,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撇開預算問題,他認為人與環境的關係,也在考驗著自己。「案子大致可分為幾種:錢多無聊、或是錢少卻有價值,要怎麼去好好面對,心態的調整很重要。」

 

雖然自己還處於「被環境選擇」的狀態,但是至少要保有「選擇環境的方向。」他接續著說,「現在每接到一個案子,我都會要求我的團隊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客戶能想像的,第二是我們能想像的,第三是天馬行空,目的是要挑戰客戶極限,讓雙方共同成長。」對於設計師而言,創意與細節是挑戰,同時也是設計師必定要有的的獨門功夫。除了大膽發想,更需要細節才能走出與眾不同的路。「我常說,不能在設計上做設計、創意上想創意!」

 

方序中認為,細節就在於培養興趣、聊天、運動、交朋友等不同面向當中,從生活中尋找答案。「創意是一種浪漫,除了能解決問題之之外,更要丟出一種新的思維與邏輯。」他以電影《回到未來》系列與最近上映的《絕地救援》為例,創意工作者為未來提出了新的看法與觀點,這正是創意工作者的使命與價值所在

 

跨越界線不斷前進

談到最近的跨界合作案「小花。門裏門外 家_寫真」計畫,將眷村文化保存議題結合視覺設計,與群眾募資平台 flyingV 合作籌募資金,方序中依舊以他一貫慢條斯理的口吻表示,這應該是他目前遇到最難的角色扮演。

 

「以往的設計案很清楚的,就是要用大家聽得懂得的語言與美感來溝通呈現,但我們這次選擇了這幾年來在台灣開始火紅的群眾募資,其困難點在於,要怎麼用新的說話方式和大家溝通。」身為眷村子弟,方序中表示,案子的想法很單純,就是期望從自己家鄉的土地回憶保存開始,喚起大家對家鄉及珍貴眷村文化的重視和保存!

 

接下來,方序中腳步不停歇,依舊有滿滿的計畫。對於設計他仍不設限,但唯有腳踏實地,相信創意的力量,才能創造出讓人感動的作品,帶來改變世界的可能性。如果說,站在創意之上,不怕挑戰勇於跨越邊界,是屬於Converse Jack Purcell 的精神;那麼,活躍於平面設計、唱片封面、產品包裝等多個領域的創意人方序中,或許就是這種勇敢走自己的路的浪漫代表。每跨出一步,都是理想的實踐,不論路徑如何取捨、角色如何變換,都在為抵達目標蓄積能量!

 

Text、Photo / 大人物

文藝復興藝術家的解剖學課!透過閱讀、寫作與觀察刻畫出細膩逼真的作品

文藝復興藝術家的解剖學課

人們對人體奧秘的研究從不曾終止,早在五千年前古埃及人就會解剖人體做精密的防腐處理;為了研究人體結構,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如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也曾向地方醫院私下購買新鮮屍體;14世紀前醫生們依舊靠草藥、水蛭和外科鋸治療大部分的病症,但隨人體解剖的發展,現代醫學才於焉而生。

在解剖學家探索人體系統與器官的科學真相時,藝術家正致力於追求畫像的真實性。自文藝復興以來,藝術學校一直都有解剖學課。這個時期的畫家與雕塑家深受解剖學所吸引,因為身體構造對體態有很大的影響。舉例來說,理解手臂肌肉的排列使他們較能描繪出生動的手勢,學習骨骼知識亦使他們較能刻畫出戲劇性場景中的逼真姿態。

李奧納多.達文西繪製的左小腿與左腳肌肉與肌腱(圖片來源:《解剖之書》)
李奧納多.達文西繪製的左小腿與左腳肌肉與肌腱(圖片來源:《解剖之書》)

萊昂.巴蒂斯塔.阿伯提(Leon Battista Alberti)與波拉伊奧羅(Pollaiuolo)兄弟

藝術家對人像愈來愈感興趣,而且不限於傳統的宗教聖像,他們開始描繪真實人物工作、玩樂、生活和死亡的樣子。由於藝術家較注重外在的呈現,而不是抽象或哲學的真理,因此他們有時會比解剖學家更善於觀察,而且肯定會以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人體。萊昂.巴蒂斯塔.阿伯提(1404–72年)是來自義大利熱那亞(Genoan)的博學家,也是達文西的前輩。他強烈要求自己的繪畫課學生在描繪裸體時,一定要先畫出肌肉與骨骼,再加上皮膚。

另外還有一些人更激進,在描繪或雕塑人體時,不論人物是生是死,都不會有皮膚(換句話說,這些人物的皮都被剝掉了)。據說,安東尼奧.德爾.波拉伊奧羅(Antonio del Pollaiuolo,約1433–98年)和他的弟弟皮耶羅(Piero,1443–96年)曾一起替屍體剝皮和進行解剖。他們兩人都是在佛羅倫斯工作的畫家。安東尼奧同時也是一位雕塑家,曾為教宗思道四世(Sixtus IV)和依諾增爵八世(Innocent VIII)設計塚墓。這對兄弟的作品皆顯示出解剖知識對藝術的深刻影響。

安東尼奧經常描繪承受壓迫的人,藉以表現某種程度的暴力與殘酷。在他的聖塞巴斯蒂安(Saint Sebastian)畫作中,可以看到這位聖徒被綑綁在樹上、遭亂箭射死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採取攻擊姿勢的迫害者也出現在畫中。安東尼奧最著名的鐫刻版畫是《裸男之戰》(The Battle of the Nude Men)。在這幅練習畫中,他描繪十名裸體戰士以刀劍、匕首、弓箭和斧頭互相攻擊的場面,並細膩刻畫出他們的肌肉線條。

《聖塞巴斯蒂安的殉難》e Martyrdom of St Sebastian(圖片來源:《解剖之書》)
《聖塞巴斯蒂安的殉難》e Martyrdom of St Sebastian(圖片來源:《解剖之書》)
《裸男之戰》The Battle of the Nude Men(圖片來源:《解剖之書》)
《裸男之戰》The Battle of the Nude Men(圖片來源:《解剖之書》)

李奧納多.達文西

達文西不僅是《蒙娜麗莎》(Mona Lisa)的創作者、直升機的設計師,同時也是一名稱職的解剖學家。他的解剖草圖都相當準確,這表示在屍體腐敗前必須趕緊觀察與記錄的情況下,他還能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手部的穩定性。在1489年,達文西首次購買一顆顱骨,並在1507年進行了第一次人體解剖。當時達文西已年過50,而他的解剖對象,是一位在他眼前自然安詳死亡的100歲老人。

眾所周知,達文西的畫作筆記是以鏡像文字書寫而成。從這些筆記內容可明顯看出,最初他對於自己所接收到的解剖學知識感到相當困惑,因為這些資訊和他自己的發現及解讀有很大的落差。舉例來說,心臟是否真如達爾文所見,是一塊會將血液推送至身體各處的肌肉?

後來,達文西透過解剖公牛的心臟,終於能夠確定心臟才是血液系統的中樞,而不是肝臟。令人扼腕的是,他只差一步就能透過這項研究,證明人體內的血液循環現象。結果一直要到120年後,英國解剖學家威廉.哈維才終於取得這項突破性的進展。

《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圖片來源:《解剖之書》)
《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圖片來源:《解剖之書》)

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對人體結構的透徹理解無人能及。在他的大量創作中,對體態的生動描繪牢牢抓住了觀者的目光。畫中人物的表情與動作能被辨認出來,也令人感到熟悉;他們並不只是擺出常見姿勢的模仿品,而是傳遞情感與展現肌肉肌腱張力的真實人物。

《創造亞當》e Creation of Adam(圖片來源:《解剖之書》)
《創造亞當》e Creation of Adam(圖片來源:《解剖之書》)

有大量證據顯示米開朗基羅曾進行解剖。他在年輕時至少出席過一次公開解剖展示,並為之深深著迷,甚至向佛羅倫斯的聖靈修道院,請求允許他解剖修道院醫院中待埋葬的屍體。而為了回報,米開朗基羅在1492年雕刻了一尊近1.5公尺高、結構準確的耶穌裸體十字苦像,作為謝禮。當時的他才不過17歲。

在他的人生後期,米開朗基羅受命為西斯汀禮拜堂繪製壁畫《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ement,1541年)。世界末日到來,所有人皆交由上帝裁定該上天堂或下地獄—審判日的浩大場景,給了米開朗基羅無窮的發揮空間,使他能描繪人在死後重生時的各種姿態與情感。

最後的審判 The Last Judgement(圖片來源:Vatican Museums – Official Website)
最後的審判 The Last Judgement(圖片來源:Vatican Museums – Official Website)

畫中央正在進行審判的耶穌,不是留有鬍鬚、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受難者,而是一名面貌清秀、身強體健的青年。在耶穌的左腳旁有一名男子,一手拿著解剖刀,另一手拿著自己的皮膚。這個人物是聖巴爾多祿茂(St Bartholomew),在傳教時活生生地被剝皮虐待至死。不過,他手裡的人皮上畫的卻是米開朗基羅的臉。如果有人懷疑米開朗基羅對解剖學的熱忱,這幅畫應該能說明一切。

解剖學知識形塑了這個時期的藝術作品,偉大的文藝復興藝術家皆在世紀交替之際,創作出自己最傑出的作品,同時深受解剖學所吸引,這絕非偶然。透過寫作與繪畫、閱讀與觀察,深入了解人類的身體結構與生理缺陷,藝術家們才得以刻劃出作品中細膩自然的人體樣貌。

本文內容節錄自 La Vie 出版書籍解剖之書:從古埃及到現代,300+史上重要的人體構造繪畫與醫療史

出版日期|2024-03-28

作者|科林‧薩爾特爾

涵蓋歐陸、中東、東亞人體研究的歷史文本,細膩的筆調佐以精美的圖畫,溯源醫學知識和解剖學的演變,窺探交織其間的死亡美學與禁忌的藝術史。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一件畫作、一杯調酒、一場爵士樂,這間酒吧用感官帶你進入超現實大師的異想之境。

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熱鬧市區,最近出現了一間以超現實國寶畫家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為主題的酒吧「Bar Magritte」,運用飽和色調的現代家具、塑造沉浸感的《Femmes》壁紙,還有20款從馬格利特創作生平發想的調酒,打造多重感官的藝術體驗。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以超現實國寶畫家雷內.馬格利特為主題的酒吧「Bar Magritte」。(圖片來源:Bar Magritte)

紀念超現實主義大師的125週年冥誕

Bar Magritte位於布魯塞爾市中心的Rocco Forte飯店內,靠近著名景點「馬格利特博物館」,讓旅客能夠完整地在馬格利特的家鄉深入其超現實世界。這是一個適合在深夜與三五好友閒聊、下棋,享受現場音樂的酒吧,除了以馬格利特為發想的調酒酒單,也供應各式比利時經典小吃如炸薯條、肉派等。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Bar Magritte是一個適合在深夜與三五好友閒聊、下棋,享受現場音樂的酒吧。(圖片來源:Bar Magritte)

飽滿色彩、強烈視覺的平行世界

Bar Magritte由Rocco Forte飯店集團的設計總監Olga Polizzi、倫敦室內設計工作室DO Design Studio共同打造,用色歡樂而繽紛,搭配活潑俏皮的紋理質感、裝飾藝術風格的彩繪玻璃窗,還有整間酒吧的視覺亮點——圍繞著座位區的壁紙。這張壁紙出自於倫敦壁紙設計師Adam Ellis,挪用了馬格利特的畫作《Femmes》(1922),原作畫面細節被放大、延伸,覆蓋了整個空間,與酒吧外形成對比,宛如兩個世界般。

為了搭配視覺強烈的壁紙,設計團隊選用同樣用色飽滿的家具,例如來自葡萄牙品牌Munna,帶有白色滾邊的綠色天鵝絨長沙發、珊瑚紅色的單人沙發,以及在布魯塞爾當地所挑選的特色燈具、桌子等。Bar Magritte還規劃了一處表演舞台,讓現場爵士樂演出,帶領客人回到馬格利特活躍的1920與1930年代。

世界調酒大師訂製,馬格利特啟發的20款調酒

別出心裁的酒單,由雞尾酒大師Salvatore Calabrese精心設計,是Bar Magritte致敬馬格利特的另一方式。Bar Magritte的酒單分為「他的作品」與「他的世界」兩系列,共有20款調酒,分別從馬格利特的經典之作、私人生活汲取靈感。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Bar Magritte。(圖片來源:Bar Magritte)

在「他的作品」中,以系列畫作為名的「Shéhérezade」(天方夜譚),是一款帶著柑橘香氣的馬丁尼;「Lyricism」是蘋果白蘭地搭上西洋梨的組合;「Magritte」則以藝術家熱愛的波爾多紅酒為基底,結合蘭姆酒、杏桃白蘭地、草莓酒與柳橙汁。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Shéhérezade」畫作與調酒。(圖片來源:Bar Magritte)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Lyricism」畫作與調酒。(圖片來源:Bar Magritte)

從馬格利特人生故事取材的「他的世界」,包括向藝術家摯友薩爾瓦多.達利致敬的「Casanova」、以希區考克為命名靈感的「Film Maker」等——馬格利特曾與這位名導演合作過,也曾是一位業餘影人。無論是哪一款特色調酒,Bar Magritte都希望為客人帶來驚喜的香氣與口感,一如馬格利特的作品,帶領觀眾踏上夢遊仙境般的奇幻之旅。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Good Faith」畫作與調酒。(圖片來源:Bar Magritte)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Magritte」畫作與調酒。(圖片來源:Bar Magritte)

資料來源|Bar Magritte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