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

返回文章

粟米文化/對話・調味罐組

侯寀薇/熱沏球

米麻岸工作室/檳榔鞘葉筆記本

米麻岸工作室/檳榔鞘葉筆記本

米麻岸工作室/檳榔鞘葉筆記本

檳榔鞘葉

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整個台東都是創作的靈感來源!2017台東工藝設計展體驗在地文創味

+8
+8
+8
+8
+8
+8
+8
+8

以台東土地美學為主軸的「台東的100種藍-工藝設計展」於10月6日至10月25日在台東美術館展出,將台東的山海景色與在地文化揉入台東藍的藍染創作中,其中的「藍的未來式」主題邀請多組在地工藝團隊,以台東在地元素為發想,創作出別具在地風味的文創商品,像是以熱氣球文化為創作素材的沏茶器具,或是取用在地自然妝點而成的手札,皆是源自台東這塊土地,閃耀著東部亮麗色彩,揉合而成的在地文創風味。

 

熱沏球

就讀國立台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的侯寀薇,擅長陶藝創作和插畫設計,花東的創意市集時常可見他的活躍身影,更於大三時自創陶瓷品牌「寀 / CAI "s ceramic studio」。這次展覽以象徵台東的熱氣球文化為創作發想,結合享負盛名的鹿野紅烏龍茶,並與台東鹿鳴溫泉酒店業者跨域合作,讓熱氣球緩緩降落杯中,融合了觀賞的樂趣與實用性,一邊品茗一邊欣賞鹿野高台美景,品嘗獨特的台東之美。

 

檳榔鞘葉筆記本

「米麻岸工作室」由兩位台東都蘭阿美族的姐妹創立,在台北工作多年後決定返回家鄉自創品牌《pa’lu》,取自阿美族語「把落」的諧音,意思是檳榔鞘,以阿美族的文化元素為起點,也將長者的期望「把路走好,落葉歸根」宣傳給部落的孩子們,期望大家在返鄉後能拾起遺失的技藝,將傳統文化與生活習慣轉化為新世代的原風潮流。檳榔在台灣原住民社會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從樹幹、果實、葉、花到葉鞘都各有其功用,不論從日常活動到重大祭儀都可看見檳榔的使用。「米麻岸工作室」擅長以檳榔樹作為素材,這次將原民取用檳榔鞘葉的相關故事,妝點成隨手筆記,在書寫的同時也能認識阿美族的傳統文化。

 

對話・調味罐組

「粟米文化」以小米飲食及舂米工具的杵與臼為核心,由台灣原夢瑪巴琉協會與台東藝術家王昱心共同合作,以成雙的搭配方式,象徵台灣多元族群間「對話」。同時將東海岸原民色系(排灣黃、深藍、深綠、暗紅、黑) 與現代年輕族群喜愛的馬卡龍色系 (白、粉紅、淺綠、淺藍、亮黃) 相呼應,傳遞轉換的時尚原民美學。對話‧調味罐組的設計輕巧便利,是自用與外出旅行都美味的最佳選擇。


Info|台東的100種藍 -工藝設計展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台東縣政府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展覽地點:台東美術館 (台東市浙江路350號)

展覽期間:2017/10/6 (五) ~ 2017/10/25 (三),周一休館

展覽時間:09:00~17:00

入場資訊:免費入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