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神話與復古邪典電影催生!挪威名導尤沃金提爾談新作《魔女席瑪》幕後秘辛

《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記憶乍響》導演尤沃金提爾(Joachim Trier)推出最新力作《魔女席瑪》(Thelma),橫掃歐美影評。宛如經典恐怖片《魔女嘉莉》遇上《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的《魔女席瑪》,完美融合了類型電影與驚人的電影美學,不僅代表挪威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勇奪北美各大多個影評人協會年度最佳外語片,是今年春天影迷最不可錯過的佳作。

 

《魔女席瑪》描述一名從鄉下搬到奧斯陸展開大學新鮮人生活的挪威女孩席瑪,在入學後,與非常美麗的同學安雅產生了深厚友誼。但很快地她發現自己擁有令爸媽畏懼的超能力。在對情慾的不安之中,席瑪對安雅的好感越來越強烈,然而突如其來的神秘事件卻也越來越多,席瑪開始發現她的超能力與家族的悲劇性祕密有關......

 

導演專訪:尤沃金提爾談《魔女席瑪》

觀眾們已經很熟悉你過去自然寫實的風格,像是《愛重奏》、《八月三十日,我在奧斯陸》以及《記憶乍響》。他們或許會驚訝你拍了一部超能力驚悚片。是什麼讓你做出這個決定的?

坦白說,我一直能拍我想拍的電影,但這次我們選了條奇異的道路走去,想拍一部嶄新的電影。成長時期看的電影總是能夠有把內心的感覺拍出來的影像。我的成長時期看了非常多的安東尼奧尼與柏格曼,但是同時也很喜歡布萊恩狄帕瑪。同時我也非常熱愛大衛柯能堡的《死亡禁地》對於存在的詮釋,對我而言幾乎像是童話故事般,你可以看到非常人性且認同的東西,同時又有點超自然的框架。

 

《魔女席瑪》的故事是怎麼形成的?

當初我有個關於奧斯陸女巫的點子。我經歷過一個階段,因為我是個電影狂,編劇艾斯基佛格跟我看了很多七零年代義大利邪典電影(Cult Film),我還記得我重看《時空攔截》、《千年血后》等非常視覺性的東西。我記得佛格跟我聊到這些片非常貼近人性,探討道德與焦慮等等的存在性問題,但卻是以類型片的形式。當我們開始構思橋段與場景時,關於角色的種種一直出現,所以席瑪就誕生了。

 

其實想探討我們很熟悉的兩件事: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像是《記憶乍響》裡的弟弟的角色,另一個是關於寂寞的憂鬱,像是《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同時,又想加入類型片元素。整個過程很有趣,把我很熟悉的角色為主軸的故事融入想像空間的視覺。

 

例如觀眾已能一窺的野外與水中身體之畫面,在視覺上你讓本片離開了理性世界的領域,進入噩夢與奇幻的夢境。這樣的探索有什麼心得可以分享?

這是一種解放。這個故事幾乎已經是個神話,關於父女、關於接受命運的無能為力。這種具有神話的色彩在當今挪威電影中很不尋常。對我而言這非常有趣,本片融合了我第一次用寬銀幕電影拍,也首次使用新演員。艾莉哈波有演出經驗,但她並沒有受過專業的演員訓練,而飾演安雅的凱雅威肯斯其實是個音樂人。

 

哈波詮釋席瑪的情緒時有種痛苦的敏感,成長電影總是如此,何況本片中我們有位喜歡上了同性的女主角,這跟她非常虔誠的宗教成長背景更形成強烈了對比。

 

這對席瑪而言是個議題,因為父母,她對那種生活方式的批判已經內化。但我想要顯示那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純潔美麗的事情。要讓她去接受真正的複雜自己,說來好笑,因為這部電影在後製的時候,我同時也在弄關於挪威作家 Karl Ove Knausgard 解說挪威畫家孟克的紀錄片。孟克就是畫《吶喊》,關於內化、憂慮的畫作。但是他也畫了許多關於美、性感與北歐文化裡愉悅的複雜性與罪惡感東西。孟克處理了許多關於年輕人掌握權力進而了解自己的事情。

 

這真的有關聯。你可以看到席瑪超自然現象的產生是為了對抗壓迫。

 

我是希區考克的大粉絲。我喜歡他用心理的兩難當作一個敘事的開始。《艷賊》裡童年時期的驚嚇、《迷魂記》裡的焦慮與罪惡,他總是有辦法玩得起來,我也得到許多啟發。這裡,其實是對身體的焦慮。一個年輕女子在電影的開始就在處理沒來由地癲癇,醫生與科學都無法解釋的東西。我做了很多研究,非癲癇心理性發作(PNES)是真的存在的。雖然沒有超能力的直接證據,但是有非常多心理與生理關於人類身體無法解釋的東西。

 

當然不可避免的會提到另外的一個靈感:年輕女性與念力都讓人想到史蒂芬金。

 

對,沒錯。《魔女嘉莉》與《勢如破竹》,它們幾乎就是希臘神話了,當有人試著否定真實的命運,但是總是會在之後碰到。這些都是關於角色為主的故事,他是個很棒很有人性的作家。

 

我們回到選角上,你為何會做出使用新人當主角的決定?

我這兩個角色大約試鏡試了一千人。當我們見到艾莉,很明顯的可以發現她有不尋常的才華。她融合了成熟與純真,可以勝任一個角色從年輕到成熟的過程。她能捕捉到精髓,也跟角色的年紀相吻合。但最大的疑慮在於她是否能夠應付得了飾演這個角色的壓力。她得與蛇對戲,受水底憋氣的訓練。她其實蠻不想使用替身,還得把癲癇與抽筋演得栩栩如生。我們曾經考慮使用 CGI。我們介紹她一種方式叫 TRE,是一種受創後壓力的釋放,還有自我癲癇急救訓練,是許多士兵會的技巧。她學會一些可以自我控制發生的癲癇。我從沒見過飾演角色可以運用身體到這種程度的演員。

 

另外說一下凱雅威肯斯,現在是個家喻戶曉的音樂人。她是挪威與美國的混血,住在紐約。也是個非常好的演員。這兩個人之間的氛圍讓整個故事成功。她是那種看起來什麼都應付自如的人。在壓力最大的時候,她總能讓大家安定下來。她真的很酷。

 

可以分享一下如何指導演員的?如何準備,找到劇本與自由發揮的平衡?

拍攝一部超能力驚悚片時,我想:「我能帶來什麼原創的東西?」──答案就是試著去做一些更細膩更深刻的角色刻畫。即使有了可以往前進的故事,我也會為故事留個開闊的空間,讓演員可以試著去成就一些事情。即使有完整的劇本,我們還是替許多場戲辦了工作坊,於是在拍攝之前,我們又完成了另一版劇本。因為我想在拍攝期間再試試其他可能,拍完按照規劃的鏡頭後,我們會再拍幾個非正式的鏡頭,讓演員們可以探索不同的表演,我把這稱為「爵士鏡頭」──用即興產生的吉光片羽創造空間。這部片中,主角經歷了非常精準且驚駭的場景,有時候非常焦慮與害怕。我們事實上有一些方法與儀式讓艾莉進入那種緊張的狀態。她能給出如此棒的演出就是因為她能進入那個狀態,然後試圖征服那個狀態,以達到強烈的內在衝突。她在演出時暴露自己情緒的表現非常勇敢。

 

你提到這是你第一次用寬銀幕拍,為什麼會有這個決定?經驗如何?

我這次繼續跟之前三部電影的攝影師雅各伊萊合作,這次我們想要試點新的。我依舊喜歡去電影院看電影。我愛大銀幕。我總覺得在那偌大的銀幕上,小小的角色在正中央會是個很有趣的觀點,這就是席瑪擁有的力量。


在《魔女席瑪》裡,你似乎也很喜歡更原始的東西,特別對於風景的擁抱,這尤其在寬銀幕上更為明顯。關於這方面有什麼能分享的嗎?

在挪威童話故事的傳統,19 世紀中葉有個大哥德時期、丹麥則有安徒生童話,北歐神話多是關於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魔女席瑪》有鳥、蛇、風與海的景象,同時也有挪威北方原住民閃族的文化。我想要更強調與對比都會和大自然的反差,比我之前的電影都還要明顯。我們得往北走去找那些大雪與冰湖,同時也得去挪威西部勘海邊的場景,試著去捕捉一些可以替故事增添情緒的畫面。我是個城市的小孩、跳街舞聽龐克穿黑色牛仔褲長大的。對我個人來說,這是趟進入斯堪地那維亞神話的旅程。挪威人有注意到:「老天,尤沃金去森林裡拍大自然!」這感覺非常不尋常。

 

About│尤沃金提爾

尤沃金提爾(Joachim Trier)的作品不但受國際評論讚賞,更獲獎連連,如《愛重奏》(2006)、《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2011),兩部片都與編劇艾斯基佛格合作,也都被邀請到世界重要影展並獲得獎項肯定,像是坎城、日舞、多倫多、卡羅維瓦利、哥德堡、米蘭與伊斯坦堡影展等。被譽為『影像的超級天才』,提爾在 2013 年被紐約時報選為 20 名值得注意的新秀導演。2015 年提爾的第 3 部長片《記憶乍響》是他的第一部英語發音電影,由影后伊莎貝雨蓓和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傑西艾森柏格共同主演,也首度入圍坎城影展競賽片。《魔女席瑪》是他與佛格的最新合作,也是他的第 4 部長片,同時第二度代表挪威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劇情介紹

大雪斑斑的枯森林,一個小女孩呆若木雞的站在一隻小鹿旁,父親在後準備用獵槍瞄準,只是槍瞄準的是小女孩。只是短短的一瞬間,父親遲疑了一下就把槍移開了。多年後,席瑪搬去奧斯陸讀大學。表面上,她跟其他的同學一樣:敏感、弱勢、剛剛面對大人世界的五光十色。 在鄉下接受信仰虔誠的父母嚴格扶養的她,面對大學生活的種種,彷彿破繭而出。有天她在圖書館溫書時癲癇發作,還引發一群黑鳥衝撞窗戶,此時,一位非常美麗的同學安雅救了她。

 

這件事讓兩個女生之間的友誼蔓延開來。雖然席瑪的爸媽時時電話查勤,但她的人生已開始鬆綁。對安雅的情感與性慾的覺醒感到害怕的她,開始面對宗教教義的痛苦,也開始有種種怪事發生:做了關於蛇的春夢、癲癇持續的發作中...。每當她跟安雅的友誼更加深入,席瑪想真正做自己的慾望就更加強烈。為了找尋原因,她求助於醫院的幫忙,診斷出是非癲癇心理性發作,一種自古以來讓人們以為是女巫的症狀。之後她還發現了家族內不可告人的秘密、也有了關於命運不可逆轉的領悟,卻在此時,安雅謎樣般地失蹤了......

 

席瑪知道自己必須回到那曾經綑住她的家,並面對那難以面對的真相以及駭人超能力的後果。

 

 

via / 鏡象電影

走進電影公園 感受耳目一新的視覺感觀

位於西門後街的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是一個24小時充滿活力的青年活動聚集地,除了是西門町商店街裡一處重要的公園綠地外,場域中央的「Showcase都市藝術方塊」周末假日則是周遭鄰里及年輕學子聚集的露天電影院。這裡匯聚著潮流街舞派對、跑酷空間互動、滑板體驗、塗鴉創作及街頭風潮,是臺北市後街文化重要的孕育之地。

潮流匯聚的西區

1930年代起,時髦的銀幕娛樂傳入臺北,西區成為重要的電影娛樂區。6070年代的西門町是臺北市電影院匯聚之地,而鄰近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的武昌街可以說是臺北電影院密度最高的一條街,街道兩旁匯聚了多家電影院,樂聲、豪華、日新、獅子林、國王、皇后等戲院,都設在此。從留存的過往影像中,可以看到穿著時髦的年輕人擠滿臺北西區街道景象。然而隨著商區的轉移和民眾觀賞電影的習慣改變,電影街也隨之沒落,取而代之的是青年後街文化。

地表下文史背景的發掘與再保護

如此的景象,很難想像在後街文化如此盛行的公園地表下埋藏著1934年日治時期設立的「臺灣瓦斯株式會社」。公園內的高聳煙囪正訴說著這片土地上的歷史故事,臺灣瓦斯株式會社是日治時期位於臺北市的瓦斯公司,從事燃料瓦斯的製造、供給和販售,於1910年由日本在臺事業家秋山義一等人設立,主要供應臺北城內外的機關和居民。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材料及修繕費用驟增,營運困難。爾後歷經經營不易被收購,改為官方經營;新光集團收購後改名為「大台北區瓦斯公司」;又因不敵天然氣競爭,長期閒置。

隨著時間的推移,2005年當時已停用的大台北區瓦斯公司,經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規劃設計,將既有舊時煤氣公司之歷史遺構予以保存,並結合西門町特有之電影文化與青少年活動特色,打造成臺北市第一個以電影為主題的休憩綠地。爾後於2009年轉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西門紅樓」接管。

全新視覺宣告邁向全齡共享的電影主題公園

15年前臺北多元藝術空間青少年發展促進會當時受邀進駐電影主題公園,創辦人鄭子靖回憶起當時的想像「如果在西門町有個公園裡面可以有很多跳舞的人、很多的塗鴉,假日的時候會有家長帶小朋友來這裡野餐那多好。 」歷經15年經營後,電影主題公園於2024年開始進行一連串的”RENEW”,期望透過視覺與硬體更新,為公園「溫古知新」的文化深度帶來更多的新氣象。

首先是全新主視覺,運用現下流行的抽象符號,將公園內的都市藝術方塊與煤氣煙囪虛實空間疊合,並導入明亮色彩以詮釋電影主題公園所帶來的活力、動態與自由的元素,帶來耳目一新的青春活力感。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其次是進行公園中央處「Showcase 都市藝術方塊」的修整與主題特展,一方面處理展示空間硬體因時間產生的時代痕跡,同時將地表下曾經在這個場域發生過的歷史過往呈現 於觀眾面前,提供前來電影主題公園的民眾有更舒適更安全的參觀體驗。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Showcase都市藝術方塊」被視為一座大型的裝置藝術,將其定位為公園的視覺焦點,並邀請熟悉後街文化的社團法人臺灣多元藝術空間青年發展聯合會以「公園的24小時」為題進行創作,讓「Showcase都市藝術方塊」 的形象年輕化,符合周邊鄰里街頭風格透出的感覺,也回應青年聚集場域的活力感。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而展覽主題「逐格現影:走進電影公園」則呼應公園內歷史地景的保存,梳理了臺灣瓦斯株式會社的過往,並藉由回顧西門町輝煌的電影娛樂,說明電影主題公園周邊區域與青年潮流文化的密切關係。此外,也對周遭鄰里進行訪談,走進展間你可以聽到有關於西門町電影街的起源、電影街的興起與進程、公園與鄰里店家、宮廟的相互相關等等,藉由聲音述說電影主題公園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相互串聯。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邀請民眾走進主題公園   體驗後街文化匯聚新樣貌

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所乘載的能量不單只是電影本身,青年的潮流文化正是當下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夜間與周末的生命力來源。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西門紅樓接管「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15年來舉辦了「街頭放聲」、「戶外電影院」、「公共藝術展覽」等活動,提供塗鴉、原創音樂等青少年文化一個創作及表演的舞台,也醞釀出本區的青年後街文化特色。

現在的電影主題公園成為珍貴的城市綠地,透過後街文化推廣和電影放送,持續與周邊鄰里拉近關係,成為全齡共享的電影主題公園,誠如in89豪華影城執行長蔡政宏訪談時提到「電影公園是一個讓遊逛西門町的人,可以歇腳休息片刻的地方,在西門町很難找到有這樣的地方。」此次的展覽邀請民眾走進RENEW後的電影主題公園  ,感受在地文化與耳目一新的視覺感觀!

臺北電影主題公園

《霍爾的移動城堡》重返大銀幕!宮﨑駿經典之作,獨家電影紀念票卡同步登場

《霍爾的移動城堡》重返大銀幕!宮﨑駿經典之作,獨家電影紀念票卡同步登場

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所執導的經典鉅作《霍爾的移動城堡》今(2024)年屆滿20週年,台灣獨家發行片商甲上娛樂宣布定檔於8月22日在台上映。另外,片商也與Pinkoi合作推出《霍爾的移動城堡》全球獨家雙人電影套票。

《霍爾的移動城堡》上映20週年

《霍爾的移動城堡》電影描述18歲少女蘇菲在父親遺留下來的帽子店工作,有天平淡的生活出現改變,不僅在街上遇到帶著她飛上天的神祕魔法師霍爾,還遭荒野女巫下咒,瞬間變成90歲的老婆婆。變老的蘇菲迫於無奈遠走他鄉,卻誤打誤撞住進霍爾的移動城堡,與霍爾相處的過程中漸漸尋回自我的價值,勇敢活出生命的意義。

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經典不敗鉅作《霍爾的移動城堡》即將重返大銀幕。(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經典不敗鉅作《霍爾的移動城堡》即將重返大銀幕。(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木村拓哉配音靈魂人物霍爾

其中,有著百變美男造型、迷人嗓音和強大魔法的霍爾,由木村拓哉配音加持,透過18歲少女蘇菲一夕之間變90歲老婆婆的奇幻冒險情節,傳遞著勇敢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並珍惜眼前幸福的真締。電影在日本上映時狂賣196億日圓,全球席捲近80億台幣驚人票房,僅次於《神隱少女》成為全世界最賣座的吉卜力電影亞軍,並榮獲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國際知名影評網站「爛番茄」觀眾滿意度高達93%,20年來口碑居高不下,不少觀眾直呼每一次觀賞都會從中獲得新的感受、解讀與感動、治癒。

有著百變美男造型、迷人嗓音和強大魔法的霍爾,由木村拓哉配音加持。(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有著百變美男造型、迷人嗓音和強大魔法的霍爾,由木村拓哉配音加持。(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與《蒼鷺與少年》暗藏巧妙連結

事實上,身為宮﨑駿粉絲的木村拓哉,當年毛遂自薦,表示兩個女兒非常喜愛吉卜力動畫,家裡的《龍貓》DVD已反覆看到刮傷、需要再買一張的程度。宮﨑駿和鈴木敏夫得知木村拓哉非常擅長表現男人的不拘小節,與霍爾的人設不謀而合,因而雀屏中選。正式配音時,木村開口第一句就讓宮﨑駿心服口服地說「就是這樣」,更令人驚豔的是,木村竟然不需要劇本,因為他已經將全部台詞都背下來了,展現身為演員的專業氣場。

有趣的是,後來《蒼鷺與少年》在挑選配音人選時,第一個定下的人選就是木村拓哉;而經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總監鈴木敏夫證實,魔法師霍爾與這《蒼鷺與少年》男主角真人的父親勝一兩個角色其實是同一人,這項人物設定彩蛋也令不少吉卜力迷津津樂道。

《霍爾的移動城堡》片中靈魂人物霍爾由木村拓哉擔綱配音。(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霍爾的移動城堡》片中靈魂人物霍爾由木村拓哉擔綱配音。(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霍爾的移動城堡》× Pinkoi雙人電影套票

另外,為慶祝《霍爾的移動城堡》上映20週年,片商和Pinkoi合作推出全球獨家雙人電影套票,只要購買電影票就贈「限量復古書卡2張」「限量透明書籤3張」,紀念票卡場景特別精選女主角蘇菲與霍爾的心動時刻經典畫面,8月5日前購買復古書卡款再加贈早鳥禮,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霍爾的移動城堡》復古書卡收藏雙人電影套票(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霍爾的移動城堡》復古書卡收藏雙人電影套票(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霍爾的移動城堡》透明書籤雙人電影套票(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霍爾的移動城堡》透明書籤雙人電影套票(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