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灣插畫家包大山的生存之道!以輕鬆療癒的插畫托起世界之重

《Run》記錄著包大山在成長過程中,對人生的體會與感受。(圖片提供/包大山)

「包大山」是插畫家陳奕陵的筆名,結合了她在學生時期的綽號「包子Baozi」,和本名「奕陵」的山陵元素所組成,簡單豪邁又好記的三個字,和臉上掛著兩個深深酒窩、渾身散發濃厚文藝氣息的漂亮本尊根本對不起來。從取筆名這件事,不難看出包大山性格中,勇於打破框架、不給自己設限的那一面。

 

從未接受過正規美術訓練的包大山,考大學時東拼西湊了平時的日記塗鴉和社團文宣設計作為「美術作品集」,申請上了台藝大圖文傳播系,之後憑著自學,加上聰明的行銷頭腦,漸漸把興趣變成了事業。2009年,包大山主動出擊,寄信向文具公司毛遂自薦設計卡片插圖,她最受到歡迎的系列插畫作品《熊超人》順勢溫柔登場,就此踏上專業插畫家的發展之路。

 

包大山筆下的《熊超人》,鼻子大大、眼睛小小、長手長腳、一臉憨厚認真,可愛又有力的發散著包大山賦予它的爽朗與堅定,當年悄悄出現在文具店時,很快就成了療癒系代表,佔領許多人書包的一隅。

 

十年來,包大山帶著熊超人,從卡片、系列文具一路躍上各種書籍雜誌、展覽與裝置舞台,2018年更鑽進小巨蛋,出現在萬芳《時間仍繼續在走》演唱會的舞台視覺。

 

負笈英國  義無反顧舉步向前

「世界上居然有一個工作,是將文字轉換為圖像,並且出現在大家日常的生活中。」包大山回憶當年剛進大學,得知有「插畫家」這個工作時,那種難以言喻的興奮和迫不及待,讓她至今難以忘懷,「我到現在都還是覺得,真的很想做這件事。」

 

趁著那些年市場掀起的插畫熱潮,她將《熊超人》系列經營的風風火火,一邊接案維生、一邊想著畢業後可以進出版社工作、畫繪本。然而畢業後的她,工作接踵而來,不知不覺就以自由插畫藝術家的身份存活下來,繪本計畫也暫時被擱置,不過畫繪本的念頭始終在她腦中盤旋不去。

 

從學校開始出道,出社會之後也一直有機會上門,包大山的職業生涯發展可以說是順遂的,但2014年她還是毅然決定放下一切,前往英國攻讀插畫系碩士,這也意味著她將面臨花光積蓄、同時一整年幾乎沒有收入的壓力。但對當年25歲的包大山而言,這些顧慮都遠不及內心「想要試試看」的渴望,包大山再一次打破了自己的框架。也因為這次出走,她終於有時間放空、沉澱,實現了擱置許久的繪本夢想。

 

一個拚命奔跑的女孩

我常覺得像我這樣在幸福家庭中長大無憂無慮的人,也許對很多事的理解都太淺,想法上也會有許多欠缺,所以一直都不太敢畫或發表自己的創作。」自嘲想很多的她,回顧早年心理的狀態,雖然積極的經營插畫事業,卻總是在阻止自己創作。直到出國後開始接觸大量繪本,才發現多數的故事都是簡單卻動人,才漸漸卸下心防,「我應該要珍惜不用把事情想那麼複雜的狀態。」她體會到,插畫家並不是記者,無需把事情複雜化,「我應該是幫助大家抽離現實、提供能量的人,怎麼可以自己跟著進去呢?」轉念後的她,用一年的時間掏出心肺,交出了第一本繪本《Run》。

 

《Run》是敘述一個小女孩一輩子忙碌奔跑的故事,「她一直都在拼命的跑,但有很多時候,她其實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這也是包大山第一次透過作品反映自己內心的創作,她用一貫溫暖的手寫文字和插畫,記錄下那個時期、那個階段對人生的體會與感受,「這是一個很貪心但卻又很誠實的作品。這個作品就是我。」在某次媒體訪談中,包大山為《Run》這本繪本下了如此的註腳。

 

保持創作彈性  一人公司分飾多角

「我是極度務實的人,會評估不同的酬勞適合花多少時間去做。」包大山笑說,從高中塗塗寫寫開始,就非常嚮往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能被運用到各種事物上;大學時期真正接觸到「插畫家」這份工作後,她開始熱衷參與校內大小展覽,自己印製週邊商品不說,還到便利商店門口擺攤賣聖誕卡,甚至大膽地開放商品預購,到最後主動寄信給文具公司,表達合作意願。

 

在創作以外,包大山盡量維持著簡單純粹。儘管如今的《熊超人》已不同往日而語,但依舊保持著她和文具公司最出的合作關係,只為了守護當年因為「想跟別人傳達想法」而開始創作插圖的初衷。

 

「我一直都在存故事。」包大山坦言自己花很多時間思考,一天之中,畫畫跟思考的時間甚至各佔一半,換句話說,她從未停止記錄、醞釀下一本繪本的腳步。包大山認為,相較於平常的插畫接案工作著重於思考觀眾與市場喜好,繪本創作讓她能更完整的保留腦中的想法與自我。

 

對多數創作者最執著、在乎的藝術體現形式,包大山也有不同的觀點,從傳播與行銷的角度來看,她認為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圖像的訊息傳遞不僅直接,而且十分關鍵,「我會思考一張圖出現時,別人會花多少時間看。當觀眾看過去時決定停下來多看一眼,這張圖就值得了。」包大山笑說,如果還能讓人願意分享給朋友,那就太棒了!而這些決定性的瞬間,與對行銷、包裝的重視,都是她筆下各個插畫角色能深入人心的重要關鍵。

 

包大山還有不為人知的古靈精怪的一面,「我把自己當成一間公司,一人分飾不同員工。」每接下新的案子,她都會思考適合哪個「員工」來做,「我會去跟『這個人』溝通一下,再把工作交給他處理。」她邊說邊對著空氣指指點點,模擬交付工作給員工的模樣,一邊得意的笑出聲來。這看似孩子氣的多重人格遊戲,也是讓一人工作室的她得以成功處理不同類型案子、客戶,還能兼顧創作的秘訣。

 

擁有一顆結合商業、行銷概念,還兼具藝術天賦的腦袋,包大山認為自己最大的優點,就是風格很多元。她將品牌想成朋友,揣摩對方說的話、做的事,適度調整內容深淺、變換多元畫風,從善如流的彈性讓她打開了插畫的發展可能。從單一商品到品牌視覺、大型裝置、演唱會,今年也即將迎來歌劇院與電影節的跨領域合作。究竟『插畫』能帶著包大山走多遠?連她自己都很期待。

 

文/Stella Tsai

※本文由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他筆下的魔幻異世界,是記憶的殘影: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Always be in my heart》登台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記憶存在於虛實之間,靠近事發現場時生動鮮明,後又隨時間的流動模糊變形,在我們感嘆消逝時,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透過繪畫凝結記憶。台北藝廊奇想會現正展出Cream Ecoe首次海外個展《Always be in my heart》,展覽圍繞記憶、時間與情感交錯等主題,透過藝術家夢幻、超現實的視覺語彙,探索那些隨時光流逝而樣貌模糊、餘韻卻仍繚繞內心的生命片段。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Always be in my heart〉。(圖片提供:奇想會)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Blank〉。(圖片提供:奇想會)

記憶,不完全脫離現實的非現實感

色彩在Cream Ecoes的創作中扮演關鍵角色,他經常選擇不易讓人直接聯想到現實世界的色彩,例如紫色、綠色,並搭配藍色來平衡整體調性,這讓他的作品充滿超現實感,引領觀者進入一個陌生又迷人的世界。然而,為了讓作品保持與觀者的連結,他在畫面中保留了現實中的元素,如窗戶、植物或山的輪廓,創造出一種「既陌生又親切」的氛圍,讓觀者能夠投射自己的想像,進入這個幻想空間。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Are you here〉。(圖片提供:奇想會)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Space grave〉。(圖片提供:奇想會)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ハテナ〉。(圖片提供:奇想會)

在本次個展《Always be in my heart》中,Cream Ecoes進一步深化這種創作方式,透過架空的建築結構、虛幻的景色以及非典型的色彩搭配,藉繪畫將記憶的殘影視覺化,並以獨特的筆觸描繪時間與情感的流動。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Not Entrance〉。(圖片提供:奇想會)

從音樂開啟藝術創作之路

Cream Ecoes最初從事音樂創作,因對專輯視覺設計與藝術表達感興趣,開始踏入繪畫領域。他善於從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提煉靈感,如電影、旅行、城市中的光影變化、建築造型與景觀結構,並將其轉化為畫面中的架構與氛圍,構築獨特的視覺敘事。雖目前以數位創作為主,但Cream Ecoes對未來的創作不設限,期待嘗試以顏料在畫布、紙板、甚至牆面上,進行更自由、開放的情感釋放。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Space egg storage〉。(圖片提供:奇想會)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Pung Land〉。(圖片提供:奇想會)

Cream Ecoes個展《Always be in my heart

展期|2025.02.2803.23

時間|13:0020:00,每週二、三公休

地點|奇想會 Whimsy Works(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7號)

入場費|低消一杯飲品

用陶瓷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劉子瑜個展《漸變》登陸TAO ART,集七年創作軌跡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從台北Restaurant A到倫敦Restaurant Gordon Ramsay等米其林星級餐廳,都可見到陶瓷藝術家劉子瑜的食器作品,它們低調襯托料理、也細緻為餐桌增色。可劉子瑜的創作不僅止於功能性,更延伸出獨樹一幟的藝術性,她將兼容並蓄、有機而和諧的美學,貫穿於嚴謹的創作實踐之中,展現出陶瓷創作、原始的自然力量與自我意志之間的深刻連結。

睽違三年,TAO ART推出劉子瑜個展《漸變》

即日起至2025年419日,台北藝術空間TAO ART推出劉子瑜最新個展《漸變 Gradations》,集結藝術家過去7年來累積的作品及創作靈光。展名「漸變」一方面點出了釉燒過程中所經歷的質變,與物質本身的可變性;另一方面則隱喻藝術家多年來的探索與創作軌跡,及作品逐漸長出的豐富樣貌。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談及創作時的心境,劉子瑜說:「在我的作品中,我最享受的是去實驗色彩的漸層變化、各種色調之間過渡的微妙差異。」上述特質也能見於《漸變》個展之中,以下精選幾件亮點作品帶看。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劉子瑜 Christina Liu〈杏福〉。(圖片提供:TAO ART)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用陶瓷凝結自然美景

近展場入口處的細長圓柱造型陶瓷作品,是劉子瑜從2020年延續至今之作。她藉由流釉質感和高低排列組合,敏銳捕捉不同光線、不同時間之下的感性經驗:〈春寒料峭〉色彩細緻、富漸層變化,令人聯想台灣山林間的濕潤綠意,襯著藍天與雲霧繚繞的遠景;〈秋老虎〉的瑰麗釉色混合了草葉綠、橄欖綠、冷杉綠和芥黃,宛若秋陽斜落於山林、穿越樹葉間隙,瞬息萬變的景色。

對劉子瑜而言,暫時放下對器皿實用性的思考,追求自由表達,是一種嶄新的發現;這次她也首次展出全新水彩紙本創作,呼應陶瓷作品對自然意象的捕捉。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劉子瑜 Christina Liu〈春寒料峭〉。(圖片提供:TAO ART)

最大展間中呈現寧靜的暖色家居氛圍,以劉子瑜最為人熟知的「餘」系列為主角,並展出精彩的大幅作品〈春夏秋冬〉。其中的亮眼新作還有「池塘深處」系列,她運用礦物塗料創造具流動感、空間感的背景,並在閃爍溫潤光澤、富動態感的魚群之間覆上一層金葉,重現一幅池塘落葉的場景,將瞬間凝結為永恆,寧靜而雋永,蘊含藝術家對生命與自然的深刻感受。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劉子瑜 Christina Liu〈春夏秋冬〉。(圖片提供:TAO ART)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融有趣想像,轉譯古典器物

這次個展中,劉子瑜也再度挑戰由傳統形制的器物發想,融入有趣和想像性的當代元素。她讓南宋青釉龍虎尊上經典的靈獸形象,變身為既像龍又像蟲的龍蝦;器蓋上,在中國傳統中象徵朱雀的鳥被巧妙地換成小螃蟹。而傳統形制的鳳耳紙槌瓶上,則棲息著優雅的蒼鷺,以她特別喜歡的灰藍色調與漸層釉色效果表現。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劉子瑜 Christina Liu〈Lobster Jar〉。(圖片提供:TAO ART)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劉子瑜 Christina Liu〈Heron Vase〉。(圖片提供:TAO ART)

自在遊走於功能性、藝術性陶瓷創作間

劉子瑜與陶瓷藝術的相遇,是美好的偶然。她出生於美國加州,大學修讀商業經濟學和法語,畢業後曾想赴法國烹飪學校進修,但在啟程前邂逅並愛上陶瓷藝術,因此決定攻讀陶瓷碩士學位,以結合自己對陶土和美食的熱情。如今,劉子瑜的陶瓷作品散見於全球多間米其林星級餐廳,儘管她的創作著重於功能性,但並不受其限制,她以功能性的形式作為設計的起點,最終成品遠不止於實用的餐盤或碗具,而是蘊含深刻意義、質樸與奢華並存的獨特作品。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劉子瑜個展《漸變》

展期|即日起至2025年4月19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11:00-19:00

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號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