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

返回文章

麵包特搜II

麵包特搜 貝果

芝麻貝果

芝麻貝果

原味豆乳貝果

原味豆乳貝果

藍莓起司貝果

藍莓起司貝果

辣椒橄欖貝果

辣椒橄欖貝果

法國麵包

法國麵包

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特搜台灣美味麵包!八款必吃貝果、法國麵包等待美食饕客品嚐

+6
+6
+6
+6
+6
+6

酥香可頌、綿柔吐司、咬勁十足的貝果、外脆內軟的法國麵包,基本的款式更能看見扎實功力,甚至衍伸出無限種變化型。La Vie 特搜台灣美味麵包,歡迎烘焙迷按圖索驥,尋找你的心頭好!

 

貝果

1. 芝麻貝果│味覺的感動 Émotions De goût

麵體以日本石臼小麥、全麥粉、啤酒花酵母及老麵製作而成,略帶嚼勁和麵香;內裡包裹台灣本土黑芝麻醬,濃稠滑順且甜度相當節制,搭配帶有奶味和淡淡酸香的澳洲菲力鮮奶油乳酪,風味平衡不膩口!

 

地點: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4巷56 號

https://www.facebook.com/emotiondegout/

 

2. 原味豆乳貝果│一禾堂麵包本舖

不同於美式貝果的扎實口感,一禾堂麵包本舖的日式貝果質地相對濕潤彈牙。味道上則散發自家研磨豆乳的清爽香甜。個頭小小、輕盈秀雅,適合作為炎炎夏日的解饞點心。

 

地點:本店: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33巷34號

https://www.facebook.com/yiihotang/

 

3. 藍莓起司貝果│ Miopane

Miopane 以多種口味、餡料豐富的貝果聞名,其中藍莓起司貝果更是經典長銷款。口感Q 軟;內裡散發淡淡莓果香氣,並以藍莓果粒、滑順奶油起司增添層次。喜歡包餡貝果的人請筆記起來!

 

地點:忠孝店: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45號

https://www.facebook.com/miopanetaipei

 

4. 辣橄欖貝果│原點烘焙

台北老牌烘焙坊原點烘焙推出的辣橄欖貝果,麵體扎實、咬勁十足,辣味橄欖嗆辣鮮鹹,帶一點醒腦酸香,是相當硬派的個性貝果!爽勁風味在炎炎夏日裡十足開胃,飽足度和風味份量感俱足,適合當作午餐品嚐。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22巷11號

https://www.facebook.com/%E5%8E%9F%E9%BB%9E%E7%83%98%E7%84%99-301055077317962/

 

品味筆記:

20 世紀初,貝果製法是只在國際貝果師傅工會(International Beigel Bakers Union)流通的不傳之密;到了現在,美味貝果卻已開枝散葉。本格派美式貝果扎實有咬勁,麥香越嚼越迷人;日式貝果柔軟Q 彈,有些更以鬆軟麵體包裹滿滿內餡。無論你是硬派還是改革派,貝果的世界裡,總有屬於你的那一味!

 

法國麵包

 

1. 明太子法國│Boulangerie Le Gout

和風法棍的代表款。麵體以日本進口昭和法國粉、魯邦菌種為原料,表皮薄脆而耐嚼,帶有淡淡麥香。上頭則以真材實料且份量恰到好處的明太子,搭配荷蘭CAMPINA奶油和檸檬汁,整體風味在華麗鮮鹹中不失清爽韻致。

 

地點: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188巷58號

https://www.facebook.com/Le.Gout.Taipei/

 

2.青蔥味噌法國│JUST IN BAKERY

台式蔥花麵包的法國版,上頭滿滿的自家種植青蔥相當澎湃;風味則帶有蔥花麵包標誌性的油潤鮮鹹,以法國麵包為麵體,更增添淡淡麥香與嚼勁,比傳統軟麵包更耐吃。即便放置一段時間,品嚐起來仍不膩口,主廚武子靖的扎實功力不言而喻!

 

地點:台北市松山區民權東路三段106巷15弄8號

https://www.facebook.com/justinbakery2018/

 

3.高水量法國│野上麵包

以法國麵包聞名的野上麵包,店內提供拐杖、巴黎香、高水量法國等超過10種法國麵包選擇。其中高水量法國含水比例高達80%,經過高溫烘烤,使水分蒸發產生更多氣孔,也提升小麥的甘甜。

 

地點:天母店 台北市士林區福國路5號

https://www.facebook.com/BoulangerieNogami/

 

4.大魔杖│珠寶盒法式點心坊boîte à bijoux

以日本日清小麥粉、魯邦菌種低溫長時間發酵,表皮酥香薄脆,呈現不同層次的金黃色澤;內裡氣孔均勻分布,嚐起來輕盈有彈性,些許鹽味更襯托細緻麥香。即便不抹果醬、奶油,風味已足夠迷人!

 

地點:麗水店 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33巷19號之1

https://www.facebook.com/bdbtw/

 

品味筆記:

早在20世紀時,法國便立法規定,傳統法國麵包僅以麵粉、水、鹽、酵母製作而成。在種類上,除了台灣人熟悉的長棍麵包(Baguette)之外,還有內裡柔軟的巴塔(Batard)、圓滾可愛的圓球(Boule)等不同形式。而在各國師傅改良下,更衍伸出明太子法棍、青蔥法棍等變化型,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厲害角色。

 

文 _ 郭慧

攝影 _ 張藝霖

更多完整內容請見《La Vie》2019年6月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