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漁光島感受奈良森林時光!走進日本陶作藝術家辻村塊的山居生活創作

日本陶作藝術家辻村塊的山居生活與作品展

森林很寬闊。從地上的蒲公英,到直挺高聳的櫻樹,舉目所見都被深深淺淺的綠,溫柔地包圍著。幾乎想像不出來自己身在何處。

 

計程車司機從日本關西的奈良車站出發將近一個小時後,蜿蜒在幾乎沒有路的山間,最後停在一整落有如半座房屋一樣高的柴木前時,無奈的打電話給朋友:「真不知道我來到了哪裡耶,傷腦筋。」。整整齊齊劈好、排好的柴木是最明顯的暗示,穿插在櫻木與榆樹腳下的窯更不用說了。這一整座,就是日本陶藝家辻村塊生活、做陶的山林。

 

高聳到幾乎看不清楚樹冠的林蔭底下,一整片、一整片放著水綠色的、灰褐色、暗黑色的甕、盤子、花器和碗,十年、十五年地,風化、浸潤成絕對模仿不來的漂亮顏色。這些全都是辻村塊的作品。

 

可以擺在世界級美術館展出的重量級作品,居然好像沒人管似的,任意倒置在佈滿露水的草間。然而,隨著腳步接近它們可以發現,與大自然一起呼吸著的它們,內蘊著滿滿原始力量。

 

辻村塊是山養大的孩子。父親辻村史朗年紀輕輕就買下了奈良附近的野山,在其中自立造屋、自給自足,作畫冶陶,直到名列日本陶藝百家之一。雖然他本人一點也不在意這些名聲。辻村唯與辻村塊兩兄弟,就在山林裡,釣魚、玩溪長大,直到他們也自然而然的起窯燒陶。那些豐富斑斕的陶器作品,一半是從他們的手裡,一半是從這片原野裡,自然誕生的。

不對稱的圓形花器、斑斑駁駁的盤面,看似奔放不羈,沒有道理可循,甚至沒有兩件作品有相同的線條,山林裡的生活更像是沒有需要遵守的規則。但辻村塊的生活規律到令人起敬。天亮即起的日子,睜開眼便開始把手伸入土裡開始做陶。一絲一點都無旁騖地,隨著季節、土壤與手感的韻律,直往前做,直往前做,直到燒出的作品佈滿一座林蔭下的山坡。

 

線條曲折的陶器,並不是在入窯前狠踹它們一腳,讓它們彎曲,或者漫不經心地讓它們隨意發展。相反的,辻村塊仔仔細細的造陶修胚,再規規矩矩的排窯,按部就班的遵著一塊塊標好號碼的磚,最後扎扎實實地封上窯。

 

然而高溫柴燒,會賦予它們最美麗的姿態,最豐富的表情。自然而然的。

 

從陶土裡自然析出的礦物,碧綠色地淌下,在扁圓形的花器底端。其線條和色澤,掌控在大自然的手裡。辻村塊說,他只是融入這個韻律裡,謙虛地做他能做的那一小部分。然後他將燒好出窯,看上去已經完成的作品,排列在小山坡上。

他翻起一座甕,甕的一側微微帶著鐵灰,非常溫潤自然。辻村塊說,這是十五年前的作品。換句話說,已經在山坡上躺了十五年。他微微一笑說,看起來差不多了。

 

的確,山林潤澤後的甕,充滿了生命力。很簡單的拾起幾株叫不出名字來的野草,放進甕內,自成姿態。那些斑駁的細節、微微起伏的曲線,都讓人能看著好久、好久,完全不會膩。不僅僅是做陶而已。辻村家的午餐,令人難忘。

 

午間,飄起裊裊輕煙,辻村塊在親手做出的寬口陶爐作品上,架起了金網,他倆夫婦料理最簡單、最樸素的食材,卻讓人驚訝不已。淡雅的豆皮,兩面在火上烤酥,配上一點點磨細的薑泥,引出它天生的甘甜,就好迷人。放進辻村塊暗黑帶著隱隱紋理的陶盤作品裡,光影曖曖,卻細節豐富,襯得食物彷彿自動發出光芒,誘得人無法不大快朵頤。

 

樸素簡單的芝麻青豆飯糰,整整齊齊的放入暗褐色的大盤,乍看單純,但盤內微微起伏的線條,斑駁如鐵的質地,高雅耐看,精緻得氣質非凡。從筷架到寬口陶爐,都是自己的作品。辻村塊不只配合著自然,燒出陶器的表情質地,也讓餐桌上有各式各樣,合用、實在到心坎裡的好道具。

 

比方說那一座厚實的陶爐就太勾人了。火的斑紋如同天生,與炭火相映,連成一氣,同時燒出誘人的食物香氣,卻不燙人,一吃到他烤好的豆皮,心裡馬上想著好想要一座這樣的爐,烤起來應該非常方便、非常簡單,卻美味。寬大而帶弧度的大盤,曲折的細節裡充滿了各色光影,放入簡單燙過的蔬果,也好吸引人。就算是一只小小的筷架,都因為弧度夠深,質地不滑溜,而使得筷子穩穩坐落,而無吃得拘謹、小心翼翼的必要。

這個秋天,9月28日起,在台南「森初 · moricasa art」的邀請下,辻村塊即將來到台灣。不僅能與這樣生長在山林的陶作名家面對面,可以親手撫摸他藏在林蔭下的作品,還能嚐到聽起來遙不可及,只有在奈良深山中才有的,原始美味。

 

那些來自大自然的撫慰,好像能透過他的人、他的作品與他的料理,滋潤了每一個人的心裡。

 

森初 · moricasa art

太喜歡經久耐用的北歐家具,太喜歡台南,太喜歡時光在這裡慢慢累積下來的痕跡,七年前,在台南漁光島的海岸邊,起造了一處住所,讓北歐家具的居住日常,成為每個人都可以進來享受的時光。

 

2019年,森初 · moricasa art打開了大門,這裡不是傳統充滿距離感的藝廊,一次一點,在屋內放上陶作藝術家、木作藝術家、玻璃藝術家的作品,歡迎所有人來用、來摩挲,然後,期待它也成為你居住空間裡的一景。

 

奈良的森林時光—辻村塊作品展

展期:9月28日至11月30日

地址:台南市漁光路113號 (毛屋)

電話:06-3912112

via 森/CASA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張紘齊的藝術養成很奇妙,小時候被畫家外公拎著到各地速寫,培養出對繪畫的興趣;長大後以模特兒身份旅美,走伸展台、拍時尚大片之餘也不忘創作。東方和西方的、傳統和新潮的、藝術和時尚的各種養分,都被他細膩提煉,化為畫中「手指人」奔走的奇異景觀。

歡迎走進張紘齊最新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與「手指人」共同在場,遊走夕陽海岸、歐風小鎮、水泥叢林……各種現實也超現實的平行世界風景,感受其中的愛與詩意。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藝術啟蒙自畫家外公

張紘齊對藝術的興趣源自家庭,他的外公金藩是東方畫會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影響他接觸藝術的重要人物。回憶起自己的藝術養成之路,張紘齊說:「小時候經常和外公到動物園速寫,在家也常在他的腳邊畫畫。最早是受到外公後期的作品影響,接著接觸他早期在東方畫會的作品;後來進到傳統藝術教育系統,才開始受西方藝術家影響。」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走上國際時尚伸展台,不忘畫家夢

不只台灣的成長過程,國外生活經歷也感染了張紘齊的創作。大學讀服裝設計的他,因緣際會下當起模特兒,更走上紐約、米蘭與倫敦時裝周伸展台,成為國際模特兒圈出名的台灣臉孔。

只是,張紘齊心中仍然有畫家夢。這十年以來,他走秀、拍照也持續作畫,這次《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個展中部分作品便是在紐約完成。工作、生活加追夢,聽起來就累人,張紘齊卻說浪漫,還覺得自己像現代版的格列佛,穿梭在不同的國家、文化之間冒險。

創造「手指人」做情緒的載體、觀眾的導遊

壓克力顏料和亞麻布,是張紘齊最常用的創作媒材,他用畫筆、調色刀作畫,偶爾也靠手指,用與材料近距離、甚至是零距離的方式,畫出自己遊走於多元文化的探險,傳達被遺忘的情感和觀點。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2022年夏天,張紘齊為畫作帶入了靈魂角色「手指人」,他性別流動,擁有指尖般的容顏,長了三隻手指和腳趾,總是穿梭於不同的場景,承載著創作者的情緒和感受。而畫中以紅、黃、藍及二次色描繪的場景,多半源自張紘齊的日常生活,可能是一次有意義的邂逅、可能是一場難忘的夢。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不過話說回來,張紘齊口中「被遺忘」的情感和觀點,指的到底是什麼?在旅行的過程中,張紘齊發現,「繪畫的觸覺體驗,常常被文化教育、流行趨勢掩蓋,限制了最純粹的感受。」面對這些被掩蓋、遺忘的感知,他不斷調整心態,也試驗直接以手指作畫的方式,試圖讓繪畫回歸最純粹的狀態,也讓作畫的「體感」極致真實。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張紘齊個展登陸奇想會

張紘齊將於台北藝廊奇想會舉辦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透過畫作、捲軸、短篇動畫等不同媒材,詮釋「手指人」的內心情景,及自身的生活故事。

現場作品分為3大系列:「人生的七味粉」匯聚了張紘齊過去十幾年來的生活回憶,以乘載不同觀點的7種畫面表現;「17個階段」透過色彩彰顯遇到各種人、事、物所產生的心情變換;「起源」則聚集了我們身在現實世界,或不曾在意、或錯過的愛和感知。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張紘齊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

展覽期間|2024.06.28 07.14

時間|13:0020:00(週二公休)

地點|奇想會(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7號)

門票|入場費為低消飲品一杯

50歲拋下25年廣告生涯,決定當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如果你看展不愛高深的論述、謎般的作品理念,只想純粹跟著色彩、線條、空間氛圍感受心緒的流動,那François Bonnel(弗朗索瓦・邦內爾)就是你在找的藝術家!

曾從事廣告業25年,50歲的François Bonnel毅然決然拋開熟悉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轉作一名藝術家。他把熱愛的音樂、藝術結合,作畫時讓耳邊的靈魂樂、藍調搖滾、民謠……貼合著畫中一切元素的脈動,用單純而直率的曲線、不對稱圖形、明亮色彩創造質樸畫面。看著Bonnel的畫,眼睛像是吃了冰淇淋,心情也不自覺跟著好了起來。想要感受這股魔力,不妨走進他在台灣的第一場個展《會唱歌的畫》領會。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50歲拋開穩定的廣告工作,當一名藝術家

出身法國的François Bonnel,有位擔任繪畫老師的藝術家媽媽,從小帶著他用手指沾著顏料隨意畫出線條、形狀,培養對藝術的喜好。聽到這裡,你或許會以為Bonnel順應著家庭環境的薰陶,讀美術專科,20幾歲就決定踏上藝術家之路。故事不是這樣發展的。正是因為媽媽從事藝術,Bonnel更懂得成為一名藝術家所需的天賦、機運和過程中的難處,於是他輕輕放下藝術之路,大學畢業後從事廣告業將近25年。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沒想到,2020年一場席捲全球的大疫,成了Bonnel生命的轉捩點。他本就厭倦日復一日的生活,又正好遇上疫情作為改變的契機,在50歲那年他決定揮別廣告生涯,嘗試做一名藝術家。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毫無包袱,自由實驗媒材、技巧的可能

現居於法國圖魯茲(Toulouse)的Bonnel,日日沈浸於這座玫瑰色古城的藝術氛圍,以即興的方式、融合音樂性發展創作,過程中也不斷探索數位媒體、攝影、拼貼等技巧與媒材。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成為藝術家對Bonnel來說像是一場解放。多虧人生上半場的辛勤努力,50代的他沒什麼現實包袱、更有餘裕全心投入藝術。正是這份餘裕,為Bonnel的繪畫注入純真、活潑、令人毫無負擔的生命力;光是看著,就不自覺被感染。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將音樂轉化為畫作,各個方向看都和諧

Bonnel來說,音樂是日常的必需品、繪畫的養分,他說:「一幅畫作必須與周圍的環境和諧,就像香水或音樂。」於是他聽著各個年代、各種曲風的音樂作畫,用色彩、線條、形狀和構圖,呼應著音符、和弦、旋律與編曲架構;並在構圖時反覆轉動畫布,讓畫作不管從各個角度、方向看,比例都是和諧的,且能看出不同趣味。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以下面這幅〈A Love International〉為例子,它正看像是一顆顆乒乓球在碗中跳躍;側看像是大大小小的香草冰淇淋灑落一地;倒過來看又像是忘了關的蓮蓬頭,水滴滴答答地落下。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幫畫作取名的巧思

說到把音樂融入畫中,Bonnel還有個習慣——用作畫當下正在聽的音樂曲目,為畫作命名,讓畫成為生活的有聲切片。這習慣也被帶到《會唱歌的畫》現場,看展時歡迎到臨窗小桌點播歌曲、為展場變換音樂,從François Bonnel專屬歌單找到與畫共鳴的聲音,跨越時空重回藝術家創作的時刻。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自私的藝術家

François Bonnel笑說自己是位「自私的藝術家」,創作只為了開心,沒有要講什麼大道理,「繪畫是一種純粹的樂趣,並非為了傳達訊息或哲學,而是簡單沉浸於其中。」這份單純的起心動念,正是讓他的畫作如南法陽光烘乾枕頭般愜意、舒適的秘方。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弗朗索瓦・邦內爾 François Bonnel 在台首個展《會唱歌的畫》

展期|-2024.06.30

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01巷10號1F)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