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傷痕的故事就用熱情來承接!專訪台南鳥飛古物店主理人葉家宏

鳥飛古物

「#你看到的只是最後古物發亮的樣子」這是來自台南鳥飛古物店臉書粉專貼文的一個Hashtag,確實如此,要恢復老件原始狀並不容易,甚至比創作新品還費時,葉家宏如此說。

葉家宏的寶寶剛出生,好奇地問他是否為新手爸爸時,他笑說,「對啊,跟第一個妻子的第一個小孩,如果是第二個妻子的話⋯⋯,我會蠻期待的,哈哈。」如果說幽默是葉家宏個性最外顯的部分,那鳥飛古物店就是更內在的他,言談間所流露的赤子之心,和充滿歲月刻痕的老件形成奇妙的平衡,就像採訪當天,一走進位於台南巷弄的店面,隨即被原木色調的沉穩氛圍給包覆,但待久一點,會發現無釐頭的氣息也飄散其中。

鳥飛古物葉家宏
拍攝時,葉家宏一邊燦笑一邊說:「把我拍帥一點。」

「很多人會問我,最喜歡這個空間的哪裡,其實我說不太出來,因為全部都是我,無論是我挑選的物件、擺設或動線,每個角落都是我的樣子。」一如每件老物都是世上絕無僅有,每一雙挑選老件的眼睛,也都映射著無法複製的生活哲理。而那些被葉家宏選中的老物真的很幸運,因為它們的生命旅程,會在修復之後,繼續綿延下去,與更多人產生羈絆。

鳥飛古物
一旦賣出一個大型櫃體,整間店的擺設就要大風吹,葉家宏卻樂此不疲。

每個傷痕都是故事 

「要讓老物回到現代人的生活中,它一定要符合我們某種需求和期待。」如同使用櫃子時,總希望它堅固、抽屜好拉,老件也是,它們之所以面臨淘汰命運,多是因為老舊導致使用不便,但只要善加修理,比如改善卡榫鬆脫等結構問題,再用個數十年都不成問題,因此老件修復意識十分重要。至於究竟要如何修繕,對老物才是最大的呵護?葉家宏說,滿足實用性功能即可,「不是要創造出一個零瑕疵、表面光滑的『新東西』,而是透過『以舊修舊』的觀念,還原物件的真實樣貌,因為每個傷痕都是故事,你要讓它維持原來的樣子。」若抹去老件的各項「生命經歷」,也等於失了保存初衷。

鳥飛古物
雖然不會彈琴,但偶爾敲敲古董鋼琴的象牙琴鍵也是小確幸。

「願意做修復的人其實更值得被尊敬。」這些人就是所謂匠師,負責修補前人所留下的各項殘缺,先觀察物件現況、推敲解讀前人的施作法,再找出最適合物件的修復方式,讓物件得以傳承下去;但即便工程重大,卻也不像藝術家、設計師那樣容易留名,因此並非人人都願意埋首付出。「我在修這些東西時都會自己想像,如果現在是我要用,我會接受到什麼程度。」修復是一種將心比心,以使用者為出發點,注入耐心與貼心,看似微小的心意,有緣人都會接收到的,葉家宏說道。

修復比創新更花時間

自學木工、金工、鐵工、皮革製作、甚至電知識的他表示,小至抽屜的把手、大至櫃體結構,或是老檯燈的接電技術、焊接工作、板料鬆脫需重新榫接等,修復極其繁複瑣碎,核心在於細膩,有時也需找來專業的木工等各領域專業師傅協力修復,彼此的磨合期甚至長達兩三年。因為對師傅而言,一般工程講求效率在先,「慢工出細活」的工作模式非他們所慣用,更不大可能以單純修繕維生,且雙方在修復程度的拿捏、古物美感的認知也不盡相同,例如要固定抽屜時,使用釘槍速度較快,但葉家宏則會希望用鐵釘一個一個慢慢釘上去,「修復也要顧及美感,不只是做勇而已。」

鳥飛古物葉家宏1
除了大型家具,鳥飛古物也會蒐集老餐具、玩具等小型物件。

走到店後方,像是落地窗般的8扇老門板一樣打破常規的製作流程:一般都是將門邊固定後,找尋合適尺寸的新門框就好,工序相對簡單;但由於蒐集而來的老門尺寸不一,必須請師傅用其他木板收邊,才能與牆壁緊密貼合。要讓古物能自然地融於空間,著實不容易,與師傅的有效溝通十足關鍵,再加上能否遇上命中注定的那扇門,也是未知數,「就像愛情一樣,你在路上會遇到很多寶石,確定了就把它撿起來,然後走完這段路;看到喜歡的東西時,一但握了就不能再放,有些人因為怕在路上又遇到更好的,走完才發現什麼都沒有留下。」以愛情比喻古物蒐集的心境,葉家宏把握每次的不期而遇,看對眼的古物總是「先收下再說」,市場價值擱一邊,因為愛最大。

越日常的物件越值得拯救

仔細逛一輪鳥飛古物店,會發現擺放的全是日常物件,「這些東西比較有趣,因為你可以直接拿去使用。」葉家宏說,自己對古董搜集沒有太大的興趣,挑選的都是基於生活需求而生產的老雜貨,且不追求物件來源為名家所有,只希望透過一己之力,讓修復後的老件能與現代人的生活接軌,同時傳達古物的美感意識。

由於時代變化,有些物件難以回到最初的用途,「但如果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附加想像,它就能變成大家喜歡的樣子。」例如店內的喇叭檯燈,首次看到是在京都古物店,但在成為檯燈之前,它是真正的樂器,從歐洲進口的喇叭、法國號,經過日本職人精準的改造,「那樣的美感姿態是獨特、是加分的,當我們逐漸習慣老件的美,那就是一種思維的轉變;有時候我覺得自己不是在販賣商品,而是在進行思想的傳播,一種思想改造,或稱作思想的修復。」

店內的喇叭檯燈,來自日本職人改造法國號而成,藏有一股混搭的獨特美感。

現代人總習慣電器、家具壞了就去賣場購入新的,但葉家宏認為,東西壞了,腦中應該啟動修復思維才對,而非一直快速汰換。「老料新作」的道理也很重要,一如市面上許多建材銀行,鳥飛古物店也會收取檜木等材料、或即將淘汰的家具,例如一張壞掉的藤椅,將藤材取下後,它就有機會改造成一座新沙發,獲得重生的機會;修復背後的永續概念,與物件的存在意義不謀而合,物件皆伴隨你我度過人生某一段歲月,接著會繼續往下個旅程走,無論以何種形式。

葉家宏最後分享自己的人生座右銘:「人生不能無趣,要做一些感動人的事情。」從收藏者到古物店主理人,他用修復之眼看待世界,搖擺於感性和趣味之間,不僅靠自己的眼光維生,也陪伴每一件老物找到更好的歸宿。

鳥飛古物1
葉家宏的興趣之一是飛去日本逛古物市集,圖中的半纏即為戰利品。

印象深刻的修復古物:曲面玻璃大櫃 

一件家具的修復並不簡單,需要經過多位師傅、或廠商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更何況是高難度的曲面大櫃,通常只要曲面玻璃破損嚴重,就很難再將其恢復原貌,再加上要覓得熟知玻璃古法、又能依照曲面尺寸進行修復的師傅並不容易,「所以師傅在現場拿出三、四十年歷史的手動式鑽孔機時,其實蠻震撼的,可以想像他以前就是靠這樣的手藝,慢慢修理每樣東西。」老師傅只靠單手不斷轉圈、帶動鑽頭鑽洞,而鑽洞之前,還要抹上具潤滑作用的有機溶劑,步驟之繁複,讓第一次見識到的葉家宏著實開了眼界。

葉家宏

鳥飛古物店主理人。商學院畢業後,曾短暫進入家中工廠學習焊接相關知識,並自學皮革、木工等,培養古物修復技術,讓老物能在新的時空裡延續生命。從單純收藏到經營古物店,也曾擔任大學業師,盼將自己的經歷分享給年輕學子。

更多惜物的工藝請點

文|曾智怡 

攝影|PJ Wang

本文選自La Vie 2020/12月號《修復的工藝》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張紘齊的藝術養成很奇妙,小時候被畫家外公拎著到各地速寫,培養出對繪畫的興趣;長大後以模特兒身份旅美,走伸展台、拍時尚大片之餘也不忘創作。東方和西方的、傳統和新潮的、藝術和時尚的各種養分,都被他細膩提煉,化為畫中「手指人」奔走的奇異景觀。

歡迎走進張紘齊最新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與「手指人」共同在場,遊走夕陽海岸、歐風小鎮、水泥叢林……各種現實也超現實的平行世界風景,感受其中的愛與詩意。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藝術啟蒙自畫家外公

張紘齊對藝術的興趣源自家庭,他的外公金藩是東方畫會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影響他接觸藝術的重要人物。回憶起自己的藝術養成之路,張紘齊說:「小時候經常和外公到動物園速寫,在家也常在他的腳邊畫畫。最早是受到外公後期的作品影響,接著接觸他早期在東方畫會的作品;後來進到傳統藝術教育系統,才開始受西方藝術家影響。」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走上國際時尚伸展台,不忘畫家夢

不只台灣的成長過程,國外生活經歷也感染了張紘齊的創作。大學讀服裝設計的他,因緣際會下當起模特兒,更走上紐約、米蘭與倫敦時裝周伸展台,成為國際模特兒圈出名的台灣臉孔。

只是,張紘齊心中仍然有畫家夢。這十年以來,他走秀、拍照也持續作畫,這次《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個展中部分作品便是在紐約完成。工作、生活加追夢,聽起來就累人,張紘齊卻說浪漫,還覺得自己像現代版的格列佛,穿梭在不同的國家、文化之間冒險。

創造「手指人」做情緒的載體、觀眾的導遊

壓克力顏料和亞麻布,是張紘齊最常用的創作媒材,他用畫筆、調色刀作畫,偶爾也靠手指,用與材料近距離、甚至是零距離的方式,畫出自己遊走於多元文化的探險,傳達被遺忘的情感和觀點。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2022年夏天,張紘齊為畫作帶入了靈魂角色「手指人」,他性別流動,擁有指尖般的容顏,長了三隻手指和腳趾,總是穿梭於不同的場景,承載著創作者的情緒和感受。而畫中以紅、黃、藍及二次色描繪的場景,多半源自張紘齊的日常生活,可能是一次有意義的邂逅、可能是一場難忘的夢。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不過話說回來,張紘齊口中「被遺忘」的情感和觀點,指的到底是什麼?在旅行的過程中,張紘齊發現,「繪畫的觸覺體驗,常常被文化教育、流行趨勢掩蓋,限制了最純粹的感受。」面對這些被掩蓋、遺忘的感知,他不斷調整心態,也試驗直接以手指作畫的方式,試圖讓繪畫回歸最純粹的狀態,也讓作畫的「體感」極致真實。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張紘齊個展登陸奇想會

張紘齊將於台北藝廊奇想會舉辦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透過畫作、捲軸、短篇動畫等不同媒材,詮釋「手指人」的內心情景,及自身的生活故事。

現場作品分為3大系列:「人生的七味粉」匯聚了張紘齊過去十幾年來的生活回憶,以乘載不同觀點的7種畫面表現;「17個階段」透過色彩彰顯遇到各種人、事、物所產生的心情變換;「起源」則聚集了我們身在現實世界,或不曾在意、或錯過的愛和感知。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張紘齊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

展覽期間|2024.06.28 07.14

時間|13:0020:00(週二公休)

地點|奇想會(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7號)

門票|入場費為低消飲品一杯

50歲拋下25年廣告生涯,決定當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如果你看展不愛高深的論述、謎般的作品理念,只想純粹跟著色彩、線條、空間氛圍感受心緒的流動,那François Bonnel(弗朗索瓦・邦內爾)就是你在找的藝術家!

曾從事廣告業25年,50歲的François Bonnel毅然決然拋開熟悉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轉作一名藝術家。他把熱愛的音樂、藝術結合,作畫時讓耳邊的靈魂樂、藍調搖滾、民謠……貼合著畫中一切元素的脈動,用單純而直率的曲線、不對稱圖形、明亮色彩創造質樸畫面。看著Bonnel的畫,眼睛像是吃了冰淇淋,心情也不自覺跟著好了起來。想要感受這股魔力,不妨走進他在台灣的第一場個展《會唱歌的畫》領會。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50歲拋開穩定的廣告工作,當一名藝術家

出身法國的François Bonnel,有位擔任繪畫老師的藝術家媽媽,從小帶著他用手指沾著顏料隨意畫出線條、形狀,培養對藝術的喜好。聽到這裡,你或許會以為Bonnel順應著家庭環境的薰陶,讀美術專科,20幾歲就決定踏上藝術家之路。故事不是這樣發展的。正是因為媽媽從事藝術,Bonnel更懂得成為一名藝術家所需的天賦、機運和過程中的難處,於是他輕輕放下藝術之路,大學畢業後從事廣告業將近25年。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沒想到,2020年一場席捲全球的大疫,成了Bonnel生命的轉捩點。他本就厭倦日復一日的生活,又正好遇上疫情作為改變的契機,在50歲那年他決定揮別廣告生涯,嘗試做一名藝術家。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毫無包袱,自由實驗媒材、技巧的可能

現居於法國圖魯茲(Toulouse)的Bonnel,日日沈浸於這座玫瑰色古城的藝術氛圍,以即興的方式、融合音樂性發展創作,過程中也不斷探索數位媒體、攝影、拼貼等技巧與媒材。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成為藝術家對Bonnel來說像是一場解放。多虧人生上半場的辛勤努力,50代的他沒什麼現實包袱、更有餘裕全心投入藝術。正是這份餘裕,為Bonnel的繪畫注入純真、活潑、令人毫無負擔的生命力;光是看著,就不自覺被感染。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將音樂轉化為畫作,各個方向看都和諧

Bonnel來說,音樂是日常的必需品、繪畫的養分,他說:「一幅畫作必須與周圍的環境和諧,就像香水或音樂。」於是他聽著各個年代、各種曲風的音樂作畫,用色彩、線條、形狀和構圖,呼應著音符、和弦、旋律與編曲架構;並在構圖時反覆轉動畫布,讓畫作不管從各個角度、方向看,比例都是和諧的,且能看出不同趣味。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以下面這幅〈A Love International〉為例子,它正看像是一顆顆乒乓球在碗中跳躍;側看像是大大小小的香草冰淇淋灑落一地;倒過來看又像是忘了關的蓮蓬頭,水滴滴答答地落下。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幫畫作取名的巧思

說到把音樂融入畫中,Bonnel還有個習慣——用作畫當下正在聽的音樂曲目,為畫作命名,讓畫成為生活的有聲切片。這習慣也被帶到《會唱歌的畫》現場,看展時歡迎到臨窗小桌點播歌曲、為展場變換音樂,從François Bonnel專屬歌單找到與畫共鳴的聲音,跨越時空重回藝術家創作的時刻。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自私的藝術家

François Bonnel笑說自己是位「自私的藝術家」,創作只為了開心,沒有要講什麼大道理,「繪畫是一種純粹的樂趣,並非為了傳達訊息或哲學,而是簡單沉浸於其中。」這份單純的起心動念,正是讓他的畫作如南法陽光烘乾枕頭般愜意、舒適的秘方。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弗朗索瓦・邦內爾 François Bonnel 在台首個展《會唱歌的畫》

展期|-2024.06.30

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01巷10號1F)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