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建築展」3個看展心法!主辦人梁浩軒提點3大看展重點

「聲音的建築展」!3個看展心法X主辦人梁浩軒提點3大看展重點

2020年12月25日由INCEPTION啟藝,帶進東京21_21 DESIGN SIGHT的「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在華山開展,開展至今即使沒有親臨現場,都不難從照片中看出展覽的樣貌:25公尺長的L型白牆,不斷投影各種形式的影像,但如果你以為它只是拍美照的地方,看照片就好,那可就錯了,主辦人梁浩軒說:「如果沒有真正走進來看展,是無法體驗到現場的震撼和好玩的地方,這也是聲音建築展高明之處,我會形容它是既簡單又高級、有力量的展覽。」

《聲音的建築展》台北華山12月登場!東京21_21 DESIGN SIGHT融合視覺、聽覺沉浸式展覽

>>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2000071

IMG_3796

常有人說,看展不需要懂,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但每個人的眉角不同,我們特別請主辦人梁浩軒來分享,當初為什麼想要移展台灣?有哪些(他認為)走進來絕不能錯過的重點。

即日起至3/18,於La Vie LINE官方帳號正舉行贈票活動中!詳細參加辦法請見文章末尾。

IMG_3945

視覺表現得簡單又高級

別以為看過很多展覽的人,光看海報就知道展覽有多精彩,2018年梁浩軒到東京21_21看展,在完全沒有預先安排行程的情況下就走進「聲音建築展」,「一開始『看』不懂,前面15~20分鐘,我都沒意識到,眼睛和耳朵聽到的是一樣的,直到大西景太的3D幾何圖形在牆面上出現,直接呼應音樂時,我才整個人像敲到頭一樣驚醒。它完全打破我『看』展的邏輯,原來視覺和聽覺是同步的。」當意會到這點時,才會真正體會到「原來這個展覽很甜,也才有辦法再往深處探究這個展覽重要的本質。」

IMG_3946

他說自己看完展太興奮,立刻打電話給21_21窗口,告訴他一定要移展台灣,「聲音建築展是我近幾年,除了teamLab之外,用視覺表現得更簡單又高級的手法。」全亞洲各地充斥以teamLab手法,展示視覺藝術的展覽,但梁浩軒認為,「聲音建築展」完全跳脫這個框架的視覺藝術,也沒有高冷科技的包袱,而是走出自己的一條路「當下我覺得它肯定可以為台灣做視覺藝術、視覺設計或科技藝術的人,帶來另一種刺激,翻轉大家熟悉的事。」

IMG_6994

大螢幕的聲音視覺化細節

如果以展覽形式來說,「聲音建築展」實在太簡單了,只有一個25公尺的L型舞台,從頭到尾只播放一首歌,並輪流投影8位藝術家作品。但為什麼舞台要設計成25公尺長、邀請8位藝術家、做一場長達40分鐘的展覽?

以時間長度來看梁浩軒說:「展覽總監中村勇吾是60年代的人,他從卡帶、CD一路聽到數位音樂,希望展覽可以回放過去聽卡帶或CD令人沈迷的感覺中。」意思是過去的類比播放器,音樂必須在脈絡裡一首接一首流動,多數人都是邊通勤或邊看書/做事、邊聽音樂,40~50分鐘的專輯,一下子就聽完了。「他覺得這件事情有趣,想重現在展覽中。而透過8位不同視覺效果的藝術家作品,還會讓人錯覺在聽8首不一樣的歌曲。」而舞台拉長至25米,則是因為中村想讓聲音視覺化的效果放大,「當螢幕夠大,聲音視覺化的細節才會被看得更清楚。」

IMG_6995

每個人都成為環境角色的一部分

有意思的是,梁浩軒認為,當初中村勇吾在策展時並沒有為了搭上這波潮流而刻意做什麼,「他只覺得L型牆,大家可以走進去變成展品的一部分。」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不就是沈浸式地思考嗎?「大家都在談沈浸式的腳本、劇情,但我覺得沈浸式展覽更重要的是,讓觀展者帶著想法離開。」沈浸式展覽不是讓大家可以拍很多漂亮的照片、不是做出美感上的差異,而是「思想上」,甚至可以向迪士尼樂園沒有數位科技的鋪陳,卻能讓每個走進來的人變成整個環境角色的一部分。所以他才說:「這場展覽,看到、拍到的照片,都不會比你在現場體驗得更好。」

IMG_6988

最後由梁浩軒提點幾個身為主辦人,覺得來看展不能錯過的3個必看點:

1. 片山正通設計的空間

「這個展,讓我不覺得自己在華山,它的空間感很棒。」梁浩軒也曾多次在華山辦展,但他發現,每個策展人都會想盡辦法把空間用到最極致,會希望大家一來就能逛很久,「這裡不一樣,片山讓所有觀展者可以在寬闊的空間裡自由行走。就是要讓大家感覺到自己在400坪的寬闊環境裡,走到和展牆都做得比一般展覽更高、更寬。」

IMG_6998

 ▲ 後台完整呈現8位創作者作品與創作理念

2. 站上舞台近距離感受展覽

梁浩軒發現,台灣觀眾都太害羞,不敢踏上L型牆,真的很可惜,「大家可以坐在展台上看展,近距離才能感受視覺轉換時,像坐在時光隧道或不同情境裡穿梭的迷離感。」無論想在台上跳舞、小孩在台上奔跑,全都歡迎不用客氣。

IMG_7014

3. 連日本都買不到的周邊商品

聲音建築展在日本開展時,周邊商品非常少,現在在Shop內看到為每位藝術家做的明信片、衣服都是台灣另外發展的,梁浩軒都忍不住替自己宣傳,「真的很值得收藏。」

KM8_0234

2020年延續至今,全球各大展覽都面臨停展的窘境,唯有台灣還能有各種精彩的展覽可以真的走進展館裡,用五感體驗展覽最真實的震撼,梁浩軒也語重心長的說:「所有移展成本一定都比自製展覽的成本更高,如果我們排除萬難做到,但大家還不願意買票看展,也意味著台灣市場沒辦法支持國外好的展覽來台,未來也會讓很多主辦方對移展卻步。」別再抱怨台灣的展覽不好看,當有人願意把國外的展覽原汁原味呈現,大家只需要坐捷運就能看展時,有沒有去買票支持就變得非常重要。

IMG_7009

 ▲ 整場只有這個展演的紙片,是特別從日本來台灣,可以動手玩出影像裡的奇幻感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地點|華山 1914 文創園區 東 2 AB 館

期間|2020年12月25日~2021年4月6日

主辦單位|INCEPTION 啟藝

企劃單位|21_21 DESIGN SIGHT

IMG_7025

 ▲ 主視覺的黑和字體有點暈染的螢光感,都是和日方多次協調後的最佳結果,別忘了多看它兩眼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X La Vie 贈票活動

時間|即日起至3/18 23:59

參加辦法|

於La Vie LINE官方帳號聊天室輸入「聲音的建築展」,並按步驟完成小互動,就有機會抽中《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展覽票券1張!

現在就追蹤La Vie LINE官方帳號>> http://bit.ly/36lYqyM

※票券可使用至展期結束。

文、攝影|Elif Chan

圖片提供|INCEPTION 啟藝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米蘭家具展】在設計公寓探索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於2024年米蘭家具展登場的「L'Appartamento」設計公寓,由頂級義大利家居電商平台Artemest策劃,邀請六組著名的室內設計團隊、分別以不同概念出發,在一棟建於20世紀初期的米蘭別墅內打造居家的各種功能空間,展現義大利工藝的美麗與精湛。

Studio Meshary AlNassar|玄關與花房

Meshary AlNassar是一位來自科威特的室內設計師,熱愛設計中的故事和情感,希望「無論誰體驗我的作品,都感覺到這個空間是為他們精心策劃的,讓他們感到受歡迎。」Meshary AlNassar所設計的玄關處,以熱情好客的形象迎接參觀者,音樂、鮮花和照明營造出溫暖的氣氛,為整棟建築定下了基調。

一旁的花房,則從超現實主義中汲取設計靈感,採用淡粉色和淡藍色等柔和色調;這個空間既是參觀者對建築的最後印象,也是與戶外的最初接觸。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由Studio Meshary AlNassar設計的玄關。(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由Studio Meshary AlNassar設計的花房。(圖片來源:Artemest)

Rottet Studio|客廳

Rottet Studio由室內設計師Lauren Rottet創立,作為第一位被美國建築師協會和國際室內設計協會提升為院士的女性,她分享:「我喜歡把設計想像成一首樂譜,一開始先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然後平靜而愉快地進行,逐漸增強到最歡樂的時刻。」

「L'Appartamento」的客廳是一個古典風格的空間,飾有鍍金牆壁和鑲木地板。暖色調木地板、金色的絲綢牆面裝飾、綠色的青瓷,讓整體色彩更為豐富:手工鑄造的玻璃咖啡桌、大理石壁爐檯面、不同材質的沙發和椅子反射出各種色調與質地。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客廳是一個古典風格的空間,飾有鍍金牆壁和鑲木地板。(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手工鑄造的玻璃咖啡桌、大理石壁爐檯面、不同材質的沙發和椅子反射出各種色調與質地。(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由Rottet Studio設計的客廳。(圖片來源:Artemest)

Tamara Feldman Design|臥室

Tamara Feldman出生於墨西哥城,受到當地充滿活力的建築、多元文化與歷史影響。由於母親、祖母都是創意工作者,藝術對於Tamara Feldman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世界;在東京學習與生活的經歷,更對她的作品有著深遠啟發。

在「L'Appartamento」的臥室,設計師不僅體現了自身的墨西哥傳統,也捕捉了地方感。她使用植物、木材和天然石材向大自然致敬,同時選用義大利藝術家精心製造的家具和裝飾品;透過黃色、綠色和金色等色調的軟裝,Tamara Feldman彷彿將窗外的樹葉意象帶進房間中,與赤土牆面相得益彰。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臥室的赤土牆面。(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透過黃色、綠色和金色等色調的軟裝,Tamara Feldman彷彿將窗外的樹葉意象帶進房間中。(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Tamara Feldman所設計的臥室。(圖片來源:Artemest)

VSHD Design|餐廳

VSHD Design相信設計師在改造和重新利用空間的同時,也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L'Appartamento」的餐廳圍繞著餐桌佈置,是一場現代主義與巴洛克美學間的對話。裝飾精美的牆壁和天花板,與時尚、線條簡潔的現代家具並存,邀請參觀者思考兩種風格間的對比與連結。

在設計過程中,VSHD Design選用以功能性和極簡風格著稱的單品,避開太過複雜的設計,使得歷史能與當代無縫融合,展現兩個時代的和諧共處。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餐廳是一場現代主義與巴洛克美學間的對話。(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VSHD Design選用以功能性和極簡風格著稱的單品,展現兩個時代的和諧共處。(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VSHD Design設計的餐廳一隅。(圖片來源:Artemest)

Elicyon|酒吧

位於倫敦的設計工作室Elicyon,期許將嚴謹的建築實踐與對設計和裝飾工藝的熱情結合起來,多年來為客戶打造了許多奢華且高度客製化的室內設計。

由Elicyon團隊打造的「L'Appartamento」酒吧是一種對古典概念的現代詮釋。古老的莊園中,通常會先在餐廳前設置一個「前廳」,裡面設有裝滿冰塊的大理石盆,用以冰鎮香檳。這個概念被設計團隊用於本次的空間中,並以多種材料紋理及柔軟的筆觸,營造整體的感官氛圍。扶手椅和環繞式沙發不僅營造出舒適感,還有助於空間的音響效果;牆壁上懸掛著地毯,在手繪壁紙的襯托下,更為房間增添了層次感。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Elicyon以多種材料紋理及柔軟的筆觸,營造整體的感官氛圍。(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牆壁上懸掛著地毯,在手繪壁紙的襯托下,更為房間增添了層次感。(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Elicyon團隊設計的酒吧。(圖片來源:Artemest)

GACHOT|花園

GACHOT是一家位於紐約的設計工作室,擅長融合永恆工藝與現代技術,創造出簡單、優雅、充滿細節的美感空間。

GACHOT本次負責「L'Appartamento」的花園設計,以「創造一個戶外的客廳」為概念,將舒適的室內與室外美學無縫融合。庭院中規劃了多個休息區、餐桌與吧檯,一旁鬱鬱蔥蔥的綠植和花卉,為華麗的氛圍增添了另一種風采。整個空間以柔和的棕色系、深綠色為主,酒紅色為輔,打造豐富迷人的色調,並成為室內區域的延伸。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花園設計以「創造一個戶外的客廳」為概念,將舒適的室內與室外美學無縫融合。(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一旁鬱鬱蔥蔥的綠植和花卉,為華麗的氛圍增添了另一種風采。(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整個空間以柔和的棕色系、深綠色為主,酒紅色為輔。(圖片來源:Artemest)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藝術銀行邁向下一個10年,締造比合作更深刻的「夥伴關係」 多元而永續的藝術生活

由文化部推動,始於2013年,現由臺灣美術基金會擔任執行的「藝術銀行」計畫,此10年間購藏逾3,000件臺灣當代藝術作品、扶植超過1,000位藝術家,並不斷拓展租賃模式與各單位合作的可能性,為大眾創造在日常生活即能欣賞、接觸藝術的環境,是臺灣值得驕傲的重要文化活資產!談起這一路走來,藝術銀行與外部單位之間深刻的夥伴關係,執行長林平說道:「藝術銀行是由國家提供資源、中立而專業的組織,因此對於自身的定位必需非常清晰——藝術銀行在面對藝術家、社會大眾與藝術產業三大區塊時,各有不同的任務與藍圖。如同LOGO上的三條流動曲線,藝術銀行像是海浪般,讓藝術作品以更自由多變的型態進入到各式空間,藝術作品就是一種未來貨幣,我們的目標讓其能永續發展、成為一種循環經濟。」

右手扶持臺灣潛力藝術家 左手連結社會大眾與藝術創作

面對年輕潛力藝術家,藝術銀行不僅是以購藏協助其創作發展,在租賃模式之外,更進一步推廣藝術家增加其大眾認知度,執行長解釋:「在提供租賃服務時,我們時常會遇到的問題就是『作品適租性』,藝術家的創作內涵往往並不是只有正向的情感,很多源自於生命黑暗面、議題較深沈的創作也很精彩,如何將這些作品推廣出去,甚至吸引新的收藏家收購也十分重要。」藝術銀行透過多元化的主題策展與大眾接觸,像是經紀人為藝術家打亮知名度、拓展多元市場;現階段官網成立「藝術家專區」,即為見微知著的舉措。

藝術銀行
藝術銀行 2024 櫥窗新展《藏木於林》概念示意圖

面對社會大眾,藝術銀行除了服務主要租賃客戶、開發培養潛力收藏家,更需要不斷地創造新的連結,讓藝術能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像是日前啟動的『社宅藝享』計畫,它像是另一個庫房以收藏青年藝術家成熟期的作品為主,為國家累積未來的文化資產,同時將藝術創意帶入全國各地社會住宅空間中,讓藝術的公共性以非固定的、而是成為流動性的循環經濟,實踐藝術社會化。」今年更計畫出版藝術維護手札《藝術醒世要言》,以輕鬆詼諧的方式介紹藝術品正確的親近與保存維護基本觀念,「我們想做一本像是宗教隨處可見的結緣善書,能流傳、易讀好懂,選擇與黃海欣藝術家合作,正是因為其插畫自帶幽默感、不用文本即可理解。」

藝術銀行
藝術維護手札《藝術醒世要言》(示意圖)

大型主題策展連發

藝術銀行今年就有數個精彩的主題展覽,將於臺中、臺東池上、屏東接連展出。第一個登場的是藝術銀行櫥窗10周年壓軸展,與台中李方艾美酒店合作,邀請5位生活提案家,融合總部所在地舊城區特有的生活歷史推出具有在地特色的臺中伴手禮。執行長也悄悄透露未來一年此櫥窗計畫也成為藝術家展示個人收藏的窗口,讓這個櫥窗成為了解藝術家背後能量與展現人性收藏慾念的窗口。

藝術銀行
藝術銀行 10 周年展覽計畫第 5 檔-藝術銀行櫥窗 x 李方艾美酒店
藝術銀行
李政勳作品〈250 Rectangles〉於酒店內一樓藝術廊道展出

緊接著於臺東池上穀倉藝術館3月30日開展的《如果你先我一步聽見》,是藝術銀行首次跨越中央山脈,並跨界邀請音樂藝術家王榆鈞擔任策展人合作,為展覽選件及音樂創作,以聲音為嚮導,帶領觀眾體驗不一樣的展覽形式。下半年藝術銀行將帶著藝術珍藏走入地方,與屏東文化處合作,執行長介紹道:「倘若我們以過去17~19世紀的藝術展覽分類法如靜物、肖像等方式展出當代藝術的作品,會是什麼樣子呢?」此概念將於屏東美術館上演一場老派與新藝兩種概念對話的特展,呈現「展示」的歷史樣貌與當代藝術對此一傳統型態的溢出與時代訊息的傳遞。

藝術銀行
《如果你 先我一步 聽見》展覽主視覺
藝術銀行
臺東池上穀倉藝術館《如果你先我一步聽見》特展,照片由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藝術銀行
臺東池上穀倉藝術館《如果你先我一步聽見》特展

多元拓展,全新官網專區展示藝術家魅力

藝術銀行總是試著打破框架朝向更靈活永續、多元發展,與藝術產業之間的友善聯盟合作,像是藝博會的「MIT專區」計畫、推廣藝術作品數位圖像授權,都是讓藝術家、臺灣當代藝術作品能更普及、觸及更多媒介的方式。今年藝術銀行官網也將進行全面更新改版,好看也要好用,執行長說明:「我們要讓藝術家來到第一線,為其打造個人品牌,他們就像是在人群中,那些看起來很特別的人,官網中的『藝術家專區』以藝術家名字為搜尋分類,讓大眾能全方位解讀藝術家的人格魅力。」還有預計成立的「專業者群像」及「藝術地圖」頁面的規劃,「藝術銀行現階段即擁有3位修護師,在臺灣美術館機制都是非常少見的。如果這些幕後的專業角色不存在,藝術作品就無法妥適擁有或出現在公共領域中,希望藉由『專業者群像』讓這些專業能被更多人了解;『藝術地圖』則可以清楚看到全臺與我們合作展出的一百多個單位機構與其展出的作品樣態。」

藝術銀行化身「全臺最大藝術寶庫」,與夥伴們締造緊密的藝術網絡,帶著藝術作品深入淺出於人們生活的各種場景中,日常隨處都可以是展場,展示著藝術對生活的回應與創意的想像。

文 | 黃阡卉  圖片提供 | 藝術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