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金點新秀設計獎出爐!摺疊展場、迴紋封箱器、急救充氣擔架等12件必看得獎作品

2021金點新秀設計獎名單出爐

受疫情影響,2021金點新秀設計獎決審改採線上評選方式進行,並於近日揭曉年度得獎名單;而今年有66校144系、共5,952件作品報名參賽,812件進入決審,最後選出113件獲獎作品,頒發出9件「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3件「金點新秀循環設計特別獎」、45件「金點新秀設計獎」以及56件「金點新秀設計獎贊助特別獎」。

2021金點新秀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得主(資料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1金點新秀設計獎──9件「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 

金點新秀設計獎由經濟部與教育部共同指導、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及台灣優良設計協會執行,為新銳設計展會「新一代設計展」之官方獎項,每年從上千件參展作品中評選出優秀之作,是發掘台灣設計新銳的指標性獎賽。接著就讓我們欣賞今年9件「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3件「金點新秀循環設計特別獎」,共12件的得獎作品,從這些精彩作品中,看見學生們不凡的創造力。

2021金點新秀設計獎名單出爐
2021金點新秀設計獎──3件「金點新秀循環設計特別獎」。

 

 

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

 

1.產品設計類 

作品名稱|急救充氣擔架

設計團隊|吳郁心

學校科系|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當意外發生時,許多施救者或許無法即時應變,因此,這項急救充氣擔架設計,將充氣擔架整合救護用品及固定器材,讓事件發生時,能以包包形式快速拿取,並能依照擔架上的指示流程正確施救。 

作品連結

 

1產品設計類:「急救充氣擔架」(吳郁心,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產品設計類:「急救充氣擔架」(吳郁心,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2.空間設計類 

作品名稱|虎井嶼/新地景

設計團隊|倪貫倫、吳朝欽

學校科系|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

由於澎湖虎井嶼面臨漁獲缺少、人口外移的困境,觀光產業遂成為當地的經濟來源,設計團隊運用自然及人文地景,將閒置軍事設施及當地特色民房轉化為觀光資產,以新地景設計規劃,回應土地與人們的需求演變。 

作品連結

1空間設計類:「虎井嶼新地景」(倪貫倫、吳朝欽,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
空間設計類:「虎井嶼新地景」(倪貫倫、吳朝欽,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

3.工藝設計類 

作品名稱|个亇

設計團隊|朱德芸

學校科系|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

 个亇將金屬網與竹片結合,並以工業化製造邏輯,利用模組化及3D建模的概念,實現可被無限拼接放大的竹編工藝,使竹編不再受限於框架,反而能與框架共同生長。

作品連結

 

1工藝設計類:「个亇」(朱德芸,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工藝設計類:「个亇」(朱德芸,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4.傳達設計類 

作品名稱|Going Down

設計團隊|林翰祥、凃家暄、吳湘琳、徐淋琦、顧祺

學校科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設計團隊打造出觀看愛情與性的嶄新視角,展現新世代的自我主張,其以策劃「性文化」的當代實驗展為題,利用各文化脈絡下的性文本,創發關乎「性文化」一系列具知識性及輔助用具,盼望透過深入了解,使有距離的「性愛」,呈現出當代新詮釋。 

作品連結

1傳達設計類:「Going Down」(林翰祥、凃家暄、吳湘琳、徐淋琦、顧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傳達設計類:「Going Down」(林翰祥、凃家暄、吳湘琳、徐淋琦、顧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5.時尚設計類

作品名稱|全球性警報-W

設計團隊|張雅婷、王俊傑、方曉恩、謝鎧如、鄭伃庭

學校科系|樹德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

設計團隊以「電磁波敏感症」為發想,結合大膽的印花設計,並融入螢光色系表達對人體的警示效果,傳達電磁波是不可輕視的概念。

作品連結

1時尚設計類:「全球性警報-W」(張雅婷、王俊傑、方曉恩、謝鎧如、鄭伃庭,樹德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
時尚設計類:「全球性警報-W」(張雅婷、王俊傑、方曉恩、謝鎧如、鄭伃庭,樹德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

6.數位影像設計類  

作品名稱|交戰

設計團隊|董恆瑞

學校科系|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設計團隊藉由作品講述人性,在生死交關之時,人為了生存會做出什麼決定?而每個人都有自身面臨的難題,就如內心交戰。其細膩的動畫,加上敘事流暢,在視覺美學亦展現了相當高的水準,每一幀都猶如電影海報。

作品連結

 

1數位影像設計類:「交戰」(董恆瑞,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數位影像設計類:「交戰」(董恆瑞,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7.數位互動設計類 

作品名稱|你是一隻胖倉鼠

設計團隊|謝文偕、楊詠恩、林俊利、陳家弘、葉岱昀

學校科系|樹德科技大學動畫與遊戲設計系

以2D像素風冒險類遊戲呈現的作品,透過操作惡魔化身成的胖倉鼠,找回散落各地的惡魔碎片,從對話、探索、戰鬥的過程中,拼湊出胖倉鼠過往的真相。而遊戲蘊含的符號性及幽默感,同樣是作品亮點。

作品連結

1數位互動設計類:「你是一隻胖倉鼠」(謝文偕、楊詠恩、林俊利、陳家弘、葉岱昀,樹德科技大學動畫與遊戲設計系)
數位互動設計類:「你是一隻胖倉鼠」(謝文偕、楊詠恩、林俊利、陳家弘、葉岱昀,樹德科技大學動畫與遊戲設計系)

 

8.社會設計類

作品名稱|康思貝-緊急避難所私人空間之研究規劃

設計團隊|林秀燕、李庭緯、林采蓉

學校科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系

以鎳鈦彈性框體為主的CONF-SPACE,導入避難空間內設置隱私隔間的簡易結構設計,讓災民能自行快速組裝,不僅減輕安置過程中的人力負擔,也兼顧對於使用者隱私的尊重,且從設計到材質亦都考慮到循環利用的可能性。

作品連結

 

1社會設計類:「康思貝-緊急避難所私人空間之研究規劃」(林秀燕、李庭緯、林采蓉,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系)
社會設計類:「康思貝-緊急避難所私人空間之研究規劃」(林秀燕、李庭緯、林采蓉,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系)

9.產學合作設計類

作品名稱|FS BEAST

設計團隊|邱士軒、徐卉盈、陳湘沄

學校科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可搭接多種農業機具並供給燃料的無人車「FS BEAST」,能依據各階段耕作需求,透過車體前後端的裝置連接不同耕耘系統,減輕農民在不同機具間轉換的負擔,並提供穩定的動力系統供應與操作。

作品連結

1產學合作設計類:「FS BEAST」(邱士軒、徐卉盈、陳湘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產學合作設計類:「FS BEAST」(邱士軒、徐卉盈、陳湘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金點新秀循環設計特別獎(不分名次)

作品名稱|Roaring Cosmos 摺疊展場

設計團隊|鄭策、蔡佳頴、蔡祥和、蔡懷宇、李羿樺

學校科系|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

設計團隊針對展覽現場常見的展示、收納及重複運用的需求,設計出主體為錏管支架,牆體使用透明浪板與二手棧板的摺疊展場,可活動結構的骨架,搭配底部滑輪,能因應不同展區調整大小長度,且能疊成扁平狀收納,而建材在不破壞性拆解後也皆可回收利用。

作品連結

 

1循環設計特別獎:「Roaring Cosmos 摺疊展場」(鄭策、蔡佳頴、蔡祥和、蔡懷宇、李羿樺,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
循環設計特別獎:「Roaring Cosmos 摺疊展場」(鄭策、蔡佳頴、蔡祥和、蔡懷宇、李羿樺,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

 

作品名稱|魚樂圈(保麗龍替代計畫)

設計團隊|徐廣澤、林子翔

學校科系|東南科技大學創意產品設計系

與魚市場密不可分的保麗龍箱,卻也是難解的環保問題,於是設計團隊將魚貨箱設計成能夠摺疊以及重複利用的模式,能符合上游快速批發、中下游零售批發的使用需求,最後再由物流車送回至上游清洗處理,達到循環鏈的模式。

作品連結

 

1循環設計特別獎:「魚樂圈(保麗龍替代計畫)」(徐廣澤、林子翔,東南科技大學創意產品設計系)
循環設計特別獎:「魚樂圈(保麗龍替代計畫)」(徐廣澤、林子翔,東南科技大學創意產品設計系)

 

作品名稱|迴紋封箱器

設計團隊|許芳萍、賴謙忱

學校科系|明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

設計團隊打造的鋁製迴紋封箱器,除有助減少塑膠封箱膠帶的使用,且能延長紙箱重複使用壽命,加上鋁板可回收再製,能循環再利用;而具90度彎折的標示牌,可書寫、貼附條碼與電子紙,協助紙箱分類管理。 

作品連結

1循環設計特別獎:「迴紋封箱器」(許芳萍、賴謙忱,明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
循環設計特別獎:「迴紋封箱器」(許芳萍、賴謙忱,明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

2021金點新秀設計獎得獎名單

金點設計獎系列獎項

官方網站:www.goldenpin.org.tw

官方臉書:www.facebook.com/GoldenPinDesign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加入時間軸的平面設計!專訪日本設計師岡崎智弘,從火柴逐格動畫到品牌視覺的實驗性創作

加入時間軸的平面設計!專訪日本設計師岡崎智弘,從火柴逐格動畫到品牌視覺的實驗性創作

多數設計師將社群媒體視為設計案的宣傳平台,但岡崎智弘並沒有這麼做。這位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新科會員,合作對象包括NHK、ISSEY MIYAKE、Uniqlo、無印良品等知名品牌,點開其Instagram,映入眼簾卻是一字排開以火柴為媒材的逐格動畫。這些充滿奇想的創意從何而來?又如何裝配成駕馭商業案的技能?

數秒之間,火柴棒突然無限增值,又捲成橡皮筋、瞬間融化成紅黃摻雜的顏料。岡崎智弘透過Instagram發表的逐格動畫,乍看畫面構圖大同小異,但只要點開其一觀看,就會著迷於他在火柴此一結構單純的媒材上所施加的「拆解」魔法。儘管許多人因為火柴系列動畫認識了岡崎智弘,但對他而言,並不是打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選用火柴這個主題。

變化萬千的火柴棒是一場以10年為單位的實驗

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蔓延時,岡崎智弘開始了名為「STUDY」的實驗性創作。一開始使用像是文具等隨處可見的道具,觀察、拆解其結構後做出一個個短篇動畫,而現在之所以把焦點放在火柴,他解釋是因為火柴的形體帶有許多可以抽象解釋的空間。「把火柴棒拆解成細長的棒狀物和紅色的圓體後,很自然地可以發想出各式點子。此外,火柴棒本身也具備一種原始的美感。」

「STUDY」逐格動畫創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STUDY」逐格動畫創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除了天馬行空的發想讓人折服,他4年來持續不懈地上傳動畫,近乎每天發布,累積的數量也令人嘆為觀止。岡崎智弘每天早上10點開始設計工作,先於7點左右抵達辦公室,並在大約2、3小時的時間限制之內完成火柴動畫的物件製作、拍攝以及影片編輯。對他而言,因為所有動畫都只做一遍,需要集中注意力在唯一一次的製作之上,每天早上的動腦時間無形中成為了工作前的適度暖身。

岡崎智弘將「持續地發布火柴動畫」這件事本身,定義為一種研究與實驗的行為。他說:「STUDY這項實驗計畫,對我而言就像是在『散步』。沒有目的地出走,發現有趣的事就停下腳步觀察,有時無形中會走到自己預期之外的地方。」也因此,除了火柴,偶爾出現在畫面中的「手指」或「紙片」,就像是散步時臨時起意的「繞路」一般。這些子題,就是在這漫長實驗過程中的小小挑戰,這也體現了STUDY這個計畫的理念之一——每天有一點點的進步就可以。

他補充,雖然並不是一開始就規劃好,但他希望研究火柴這件事可以持續10年。因為若是把時間軸拉長,就不用急著在創作中加入轉折或變化。「重要的是每天持續地埋頭創作。就像一張張連續拍攝的照片串聯起逐格動畫,我也很好奇,最終這一部部短篇動畫會發酵成什麼模樣。」

岡崎智弘個展 《STUDY》展示火柴棒逐格動畫的歷程。(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個展 《STUDY》展示火柴棒逐格動畫的歷程。(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從熱愛觀察昆蟲的男孩到獨當一面的設計師

從短短的火柴動畫裡,可以窺探他對設計與創作的獨到哲學。而這樣的設計思維,或許奠基於岡崎智弘自幼對「觀察昆蟲」的熱愛。其設計師事務所網站的個人簡歷,開宗明義地寫著:「小時候每天都在抓昆蟲。翻看路邊石頭的背面、在森林或草叢裡尋找昆蟲蹤影、心無旁騖地觀察抓到的昆蟲,這些經驗都成為現今創作活動的基底。」

問到為什麼對於昆蟲如此執著,他解釋,捕蟲時除了事先得調查昆蟲的習性外,在野外也必須感知環境中所有微小動靜,加上昆蟲並不依照人類的邏輯而行動,充滿未知的部分讓年幼的他深深著迷。他說,「耐心觀察、集中精神、傾聽感受,這和我長大成人後面對設計工作時的心態並無不同。」

21_21 DESIGN SIGHT舉辦的展覽《虫展》主視覺由岡崎智弘擔綱。(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21_21 DESIGN SIGHT舉辦的展覽《虫展》主視覺由岡崎智弘擔綱。(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自東京造形大學設計系畢業後,他首先進入廣告代理公司工作,學習到如何以俯瞰的角度審視設計工作及社會產業的結構。但由於比起製作人,他注意到自己更傾向於動手進行創作,於是在日後轉換跑道,進入平面設計師事務所。

工作之餘,他會在休假時自主性地進行各種設計實驗,無意之中萌生出「如果在平面設計中加入時間軸,會變成什麼樣子?」的念頭,便開始探索以逐格動畫詮釋平面設計的可能性,並在個人網站上傳一部部作品。幸運的是,他的個人創作獲得NHK美學教育節目《Design Ah!》(デザインあ)製作人的青睞,受邀擔任該節目「解散!」篇的設計師。

NHK節目《Design Ah!》「解散!」篇的逐格動畫。(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NHK節目《Design Ah!》「解散!」篇的逐格動畫。(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透過逐格動畫思考「原來設計是這麼一回事」

在節目播映的10年間,岡崎智弘一共製作了110篇逐格動畫,將生活中常見的水果、食物、文具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拆解、排列再重組,包含讓壽司的生魚片與飯粒排排站、讓電路板和數字鍵從計算機「脫逃」,用視覺效果呈現,讓人們更直觀地對物體的構造、維度有更深的認識,並進一步思考「原來設計是這麼一回事」。

他提到「解散!」篇的每個創作,會先賦予物體一個概念,再自由地發想該如何「呈現分解」。大致拍板定案後,才開始著手實際拆解與拍攝。拍攝的難處在於物體很容易受到自然現象與重力影響,而發生意料外的狀況。

以飯粒排排站畫面為例,一般或許會認為切去最下方的一小部分後就可以立起飯粒,但當內含的水分蒸發後,米飯很快就會失去重力倒下。但對他而言,因為設計往往不會照著人們的腳本走,再度觀察、思考如何應變,正是設計工作的有趣之處。

「幾乎所有的拆解與拍攝都是我親自經手,現在我可以充滿自信地說:這世上大概沒有我拍不出逐格動畫的東西。」而《Design Ah!》也成為岡崎智弘獨立的契機,他在2011年成立了個人設計師事務所「SWIMMIMG」,對當時平面設計與動態影像的二元對立拋出疑問,並試圖賦予兩者對等價值。

岡崎智弘參與21_21 DESIGN SIGHT的《Design Ah!展》(デザインあ展)展場空間策劃,他認為如果把重點放在「設計都是在詮釋各個素材的內部構造、機能」之上,平面和動態、空間設計其實擁有共通的設計語言。(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參與21_21 DESIGN SIGHT的《Design Ah!展》(デザインあ展)展場空間策劃,他認為如果把重點放在「設計都是在詮釋各個素材的內部構造、機能」之上,平面和動態、空間設計其實擁有共通的設計語言。(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以培育出的觀察眼,設計萬物內部的構造

SWIMMIMG」所經手的商業案件包含品牌識別、商品包裝、書籍裝幀、展覽視覺、廣告影像,甚至亦參與展場設計規劃,橫跨平面、動態到立體空間。合作對象也從在地的小型商家,擴大到UniqloISSEY MIYAKE、無印良品等知名 品牌。貫徹其中不變的是,從各個作品中都可以看出岡崎智弘以平面設計為本的心態,以及在動與靜之間的取捨。

HOMME PLISSE ISSEY MIYAKE的前導宣傳視覺,正是其中一例。他提到,最初收到委託時,客戶提出了「希望能同時呈現紙本邀請函與影片投影兩種效果,傳達出兩者具備同等價值」的要求。最終在他的提案中,以逐格動畫非常直觀而簡潔地呈現了紙本印刷品舞動時的效果,在短短數秒之間,同時傳遞了平面設計的力度及動態設計的可能性。

HOMME PLISSE ISSEY MIYAKE前導宣傳視覺,岡崎智弘以逐格動畫呈現紙本印刷品舞動的效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HOMME PLISSE ISSEY MIYAKE前導宣傳視覺,岡崎智弘以逐格動畫呈現紙本印刷品舞動的效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而在品牌識別設計上,岡崎智弘十分重視設計的「目的」,並心繫於如何捕捉設計對象的「構造」。如他為日本平面設計協會(JAGDA)的會員交流平台「設計到此」(ここまでデザイン)所製作的logo中,轉換了「で」和「デ」這兩個日文讀音相同的文字,營造出趣味巧思。

JAGDA會員交流平台「ここまでデザイン」logo,岡崎智弘轉換日文讀音相同的「で」和「デ」營造趣味。(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JAGDA會員交流平台「ここまでデザイン」logo,岡崎智弘轉換日文讀音相同的「で」和「デ」營造趣味。(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他說,自己並不只是設計logo在視覺上的呈現,更希望能傳達出設計對象內部的構造和機能,讓觀者能在瞬間理解品牌主體。「另外有趣的是,因為是以實體物件設計而成的logo,不僅在印刷品、動態影像上,更可以實際被放到現實生活空間之中,發展各種可能性。」

Panasonic旗下的創意博物館「AkeruE」品牌識別由岡崎智弘操刀,1個大圓和5個小圓組成的旋轉結構,以抽象表現驅動孩子的創造力,圖為館內空間的延伸視覺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Panasonic旗下的創意博物館「AkeruE」品牌識別由岡崎智弘操刀,1個大圓和5個小圓組成的旋轉結構,以抽象表現驅動孩子的創造力,圖為館內空間的延伸視覺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不斷穿梭於不同領域並帶來驚喜的他,談及近期關注的設計作品,又帶我們進入了另一個驚奇。他笑說,不知道稱不稱得上設計,但最近對一個名為「neguse_art」的Instagram帳號產生了興趣,該帳號從2018年開始,每天持續上傳一張睡醒後一頭亂髮的照片,某種程度和自己的火柴棒創作一樣,都是每日持續的「晨間活動」。「雖然是有意地每天拍一張照片上傳,但當累積到某種程度時,這些刻意看起來就像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行為。因此每每看到類似的行動,都會讓我內心雀躍不已。」

岡崎智弘和福永紙工合作「紙工視点」企劃。(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和福永紙工合作「紙工視点」企劃。(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以紙為媒材翻玩其結構與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以紙為媒材翻玩其結構與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而投入設計至今,岡崎智弘的作品也如動畫般逐格積累,不禁好奇他是如何看待自我風格?「我所經手的設計,基本上不是在探求我個人內心的創作靈感,而是透過觀察外部的世界,從中尋找設計的線索。並不是我有很多有趣的點子,我的設計都是為了讓人們能夠重新認識世界上既存的各種要素、現象,以及背後的構造。畢竟光是觀察這個世界,就充滿了各種樂趣。」這個回答,讓人彷彿看見了當年蹲坐在路邊,心無旁騖地觀察昆蟲的那個男孩。

(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Tomohiro Okazaki)

平面設計師。1981年出生,畢業於東京造形大學設計系,主修視覺傳達。曾任職於廣告代理公司、平面設計師事務所,於20119月成立個人設計師事務所「SWIMMING」。以平面設計為基底,彈性遊走於印刷品、動態影像、展覽等視覺傳達領域,在文化價值與經濟發展的平衡之間從事設計活動。

企劃|張以潔 文|廖怡鈞
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3月號《建築自然系》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總覺得車站圖標雜亂不一致、不易辨別?全新「公共圖標系統」除了開源免費,還融入性別中性設計

總覺得車站圖標不一致、不易辨別?全新「公共圖標系統」除了開源免費,還融入性別中性設計

大至機場、台鐵車站指標,小至餐廳內的廁所標示,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中的圖標雜亂而不一致?台灣設計研究院推出「公共圖標開源計畫」,釋出8種使用場域、近300個開源圖標,無論公部門、私部門都可免費下載使用。

大至機場、台鐵車站指標,小至餐廳內的廁所標示,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中的圖標雜亂而不一致?台灣設計研究院近期推出「公共圖標開源計畫」,與交通部、衛福部、國土管理署、資源循環署攜手合作,並邀請到日本公共圖標設計師赤瀨達三擔任總顧問,經過一年多的密集研究和設計,釋出8種使用場域、近300個開源圖標,無論公部門、私部門都可免費下載使用。

台灣設計研究院近期推出「公共圖標開源計畫」(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台灣設計研究院近期推出「公共圖標開源計畫」(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為什麼需要更新公共圖標?

一個好辨別、資訊清晰的圖標,能夠取代文字,達到跨語言的溝通。經過設研院調查,發現台灣現有的公共圖標經常缺乏整體性,由不同主管機關管理,沒有一致性的樣貌;另外,公共圖標在取得或應用上也十分不易,部分有檔案、部分僅有圖例,造成使用單位不便。

本次公共圖標的改造計畫參考國際ISO與日本JIS標準,以通用性、一致性、簡單性、識認性作為設計原則,並加入人本思維、新興科技,與近年社交防疫的發展需求。

大至機場、台鐵車站指標,小至餐廳內的廁所標示,生活中現行的圖標經常雜亂而不一致(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大至機場、台鐵車站指標,小至餐廳內的廁所標示,生活中現行的圖標經常雜亂而不一致(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8大類型、近300個圖標

這套全新的公共圖標系統,目前已上架為開源檔案,並附有說明書,提供公、私部門自由應用。整個系統包含公共設施、交通設施、旅遊與觀光、體育活動與設施、商業設施、公共行為與指示、安全及無障礙等八大類型,近300個常見的圖標,未來也將持續依需求更新。

這套全新的公共圖標系統具備8大類型、近300個圖標(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這套全新的公共圖標系統具備8大類型、近300個圖標(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公共圖標系統目前已上架為開源檔案,並附有說明書提供公、私部門自由應用(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公共圖標系統目前已上架為開源檔案,並附有說明書提供公、私部門自由應用(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說明書內有使用建議與規範(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說明書內有使用建議與規範(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體現多元身份的人形輪廓

公共圖標中有許多人形示意圖,但過往的圖標通常只有男、女二元性別,這次改造計畫便推出不凸顯性別特徵、呈現著衣後自然肢體輪廓的「基本人形」;針對女性人形,則弱化其腰部線條,減少對於女性身體的刻板描繪。另外,在無障礙圖標的部分,也試圖取代舊有的被動、機械化感,賦予更人性化、動態的形象。

為確保改造後的公共圖標具備容易辨識、理解直覺、跨越語言的溝通目的,設研院共邀集了245名使用者,包括各年齡層、不同性別、身障人士及外語人士等,針對新圖標的理解度、視認性進行測試與驗證。

公共圖標開源手稿由總顧問赤瀨達三老師提供,輪廓上不突顯性別特徵(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公共圖標開源手稿由總顧問赤瀨達三老師提供,輪廓上不突顯性別特徵(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公共圖標開源計畫提出基本人形、男、女三樣態人形圖標(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公共圖標開源計畫提出基本人形、男、女三樣態人形圖標(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左起:1968年圖標、國際標準(ISO)2007年更新之圖標、本次計畫提出圖標(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左起:1968年圖標、國際標準(ISO)2007年更新之圖標、本次計畫提出圖標(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台灣公共圖標開源檔案及使用說明書 索取連結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