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shaan Adams以綜合媒材探討種族、宗教文化!作品藏南非種族隔離時代生活軌跡

Igshaan Adams首圖

生命經驗之所以重要,正是因為現在的思維、邏輯、做事方法,大半是建立在過往累積的閱歷之上,正如觀者可從藝術家的作品中,了解到他們的思想脈絡,以及被埋入藝術載體的想法為何而生。南非藝術家Igshaan Adams近日在紐約舉辦「Veld Wen」個展,透過他著名的掛毯、雲狀裝置作品,訴說出生於種族隔離時代、作為酷兒,以及成長於穆斯林家庭但由基督教祖父母一手帶大的複雜人生故事。

FotoJet_90
Igshaan Adams於紐約舉辦個展「Veld Wen」

Igshaan Adams以綜合媒材呈現生命的混沌與美麗

Igshaan Adams擅長使用綜合媒材創作,作品揉合編織、雕塑與裝置等概念,跨學科的創作手法複雜而深沈。之所以結合多種素材與藝術領域進行創作,也許與他的成長背景有關,Igshaan Adams出生於南非開普頓,在種族隔離時代的有色鎮Bonteheuwel長大,自小感受到時代與社會在不同種族間所劃下的界線,也承受無端卻必須身處弱勢的無奈。再者,Igshaan Adams家族成員多為穆斯林,可帶大他的祖父母信奉基督教,家庭對宗教信仰的不同看法,以及自己身為酷兒的成長過程,都成了他構築人生觀不可或缺的要素,也進而影響了藝術創作。

Igshaan-Adams-in-studio-18
南非藝術家Igshaan Adams與其工作室

藉藝術創作探討種族、宗教及性別文化

Igshaan Adams的作品表達了對種族、宗教與性別三大面向的探討,各個命題在他的人生中交互作用,就如同玻璃、金屬鍊、石材、塑膠等各式媒材,在他的作品中各自精彩卻又彼此纏綿交融。除此之外,對穆斯林社群的生活觀察、克里奧爾(泛指歐洲白人移民殖民地後所生後裔)社區的社會政治歷史,也體現在Igshaan Adams的藝術創作中。

FotoJet (1)_65
Igshaan Adams藝術作品藏有對種族、宗教、性別文化的探討

亮點展品1「綜合媒材掛毯」:以童年鄰居家油氈地板為藍本

本次於紐約Casey Kaplan Gallery舉辦的個展「Veld Wen」,以Igshaan Adams的掛毯、雲狀裝置作品為主軸。掛毯創作靈感源自於童年時朋友、鄰居家的油氈地板,為了讓作品更活靈活現,Igshaan Adams甚至請親友將家中的地板拆下,讓他在過程中方便進行更深入的觀察,並運用貝殼、玻璃、石材、金屬、塑膠、木質、尼龍繩、棉線等複合式媒材,呈現人們昔日生活在有色鎮的生活軌跡。

FotoJet (6) (1)_1
Igshaan Adams “KOPPELVLAK" (INTERFACE) @ 2021

FotoJet (3) (1)
Igshaan Adams "DIE GROT EN DIE GOUE VENSTERS" (THE CAVE AND THE GOLDEN WINDOWS) @ 2021

FotoJet (5) (1)
Igshaan Adams "RENTMEESTER" (STEWARD) @ 2020 

FotoJet (4) (1)
Igshaan Adams "NAGTRIES OP N VLIENDE PERD" (A NIGHT JOURNEY ON A WINDED HORSE) @ 2021

FotoJet (2) (1)
Igshaan Adams "N PLATFORM VAN STILTE" (A PLATFORM OF STILLNESS) @ 2021

亮點展品2「雲朵裝置」:以南非傳統慶祝舞蹈為靈感

展場中另有Igshaan Adams代表性雕塑裝置,其由鐵絲網與工作室的廢棄媒材相互組合,打造成雲朵狀、帶有詩意浪漫氛圍的大型裝飾,隨著與光線間的互動、從四面八方看各有不同風貌。創作靈感則源自於Igshaan Adams祖父母曾在家鄉表演的傳統慶祝舞蹈「Rieldans」,舞步中有大量的踢腳動作,當與地面摩擦,沙塵土壤會隨舞姿在空氣中飄散,這段童年回憶也被他埋入藝術品中,引領觀者進一步了解南非獨特文化。

201802583_1088815141607915_7641447810440102265_n
Igshaan Adams "GETUIE" (WITNESS) @ 2021

46352735_929295733942867_5737627614524959215_n
Igshaan Adams雲朵裝置作品細節照

61011509_118958579324709_1507908849012354442_n
雲朵裝置不僅深具故事感,做為居家藝術擺飾也很合適

「創作時,我特別專注在內在與外在層面間不停歇的資訊交流與互動,當我將自身投射到這世界當中,同時也將世界的反應內化到我內心當中。」Igshaan Adams透過藝術剖析生命經驗、展開自我探索,也盼觀者在深入了解創作理念後,讓眼前的藝術品成為與自己開啟對話的觸媒。

資料|artsy.netCasey Kaplan Gallery

圖片|Igshaan Adams IGblank projectsCasey Kaplan Gallery(攝影:Jason Wyche)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張紘齊的藝術養成很奇妙,小時候被畫家外公拎著到各地速寫,培養出對繪畫的興趣;長大後以模特兒身份旅美,走伸展台、拍時尚大片之餘也不忘創作。東方和西方的、傳統和新潮的、藝術和時尚的各種養分,都被他細膩提煉,化為畫中「手指人」奔走的奇異景觀。

歡迎走進張紘齊最新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與「手指人」共同在場,遊走夕陽海岸、歐風小鎮、水泥叢林……各種現實也超現實的平行世界風景,感受其中的愛與詩意。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藝術啟蒙自畫家外公

張紘齊對藝術的興趣源自家庭,他的外公金藩是東方畫會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影響他接觸藝術的重要人物。回憶起自己的藝術養成之路,張紘齊說:「小時候經常和外公到動物園速寫,在家也常在他的腳邊畫畫。最早是受到外公後期的作品影響,接著接觸他早期在東方畫會的作品;後來進到傳統藝術教育系統,才開始受西方藝術家影響。」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走上國際時尚伸展台,不忘畫家夢

不只台灣的成長過程,國外生活經歷也感染了張紘齊的創作。大學讀服裝設計的他,因緣際會下當起模特兒,更走上紐約、米蘭與倫敦時裝周伸展台,成為國際模特兒圈出名的台灣臉孔。

只是,張紘齊心中仍然有畫家夢。這十年以來,他走秀、拍照也持續作畫,這次《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個展中部分作品便是在紐約完成。工作、生活加追夢,聽起來就累人,張紘齊卻說浪漫,還覺得自己像現代版的格列佛,穿梭在不同的國家、文化之間冒險。

創造「手指人」做情緒的載體、觀眾的導遊

壓克力顏料和亞麻布,是張紘齊最常用的創作媒材,他用畫筆、調色刀作畫,偶爾也靠手指,用與材料近距離、甚至是零距離的方式,畫出自己遊走於多元文化的探險,傳達被遺忘的情感和觀點。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2022年夏天,張紘齊為畫作帶入了靈魂角色「手指人」,他性別流動,擁有指尖般的容顏,長了三隻手指和腳趾,總是穿梭於不同的場景,承載著創作者的情緒和感受。而畫中以紅、黃、藍及二次色描繪的場景,多半源自張紘齊的日常生活,可能是一次有意義的邂逅、可能是一場難忘的夢。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不過話說回來,張紘齊口中「被遺忘」的情感和觀點,指的到底是什麼?在旅行的過程中,張紘齊發現,「繪畫的觸覺體驗,常常被文化教育、流行趨勢掩蓋,限制了最純粹的感受。」面對這些被掩蓋、遺忘的感知,他不斷調整心態,也試驗直接以手指作畫的方式,試圖讓繪畫回歸最純粹的狀態,也讓作畫的「體感」極致真實。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張紘齊個展登陸奇想會

張紘齊將於台北藝廊奇想會舉辦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透過畫作、捲軸、短篇動畫等不同媒材,詮釋「手指人」的內心情景,及自身的生活故事。

現場作品分為3大系列:「人生的七味粉」匯聚了張紘齊過去十幾年來的生活回憶,以乘載不同觀點的7種畫面表現;「17個階段」透過色彩彰顯遇到各種人、事、物所產生的心情變換;「起源」則聚集了我們身在現實世界,或不曾在意、或錯過的愛和感知。

跟著「手指人」遊歷超現實世界!張紘齊紀錄模特兒、畫家雙重身份的十年浪漫冒險
(圖片提供:奇想會、張紘齊)

張紘齊個展《HAND IN HAND - REALM OF PURE LOVE

展覽期間|2024.06.28 07.14

時間|13:0020:00(週二公休)

地點|奇想會(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7號)

門票|入場費為低消飲品一杯

50歲拋下25年廣告生涯,決定當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如果你看展不愛高深的論述、謎般的作品理念,只想純粹跟著色彩、線條、空間氛圍感受心緒的流動,那François Bonnel(弗朗索瓦・邦內爾)就是你在找的藝術家!

曾從事廣告業25年,50歲的François Bonnel毅然決然拋開熟悉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轉作一名藝術家。他把熱愛的音樂、藝術結合,作畫時讓耳邊的靈魂樂、藍調搖滾、民謠……貼合著畫中一切元素的脈動,用單純而直率的曲線、不對稱圖形、明亮色彩創造質樸畫面。看著Bonnel的畫,眼睛像是吃了冰淇淋,心情也不自覺跟著好了起來。想要感受這股魔力,不妨走進他在台灣的第一場個展《會唱歌的畫》領會。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50歲拋開穩定的廣告工作,當一名藝術家

出身法國的François Bonnel,有位擔任繪畫老師的藝術家媽媽,從小帶著他用手指沾著顏料隨意畫出線條、形狀,培養對藝術的喜好。聽到這裡,你或許會以為Bonnel順應著家庭環境的薰陶,讀美術專科,20幾歲就決定踏上藝術家之路。故事不是這樣發展的。正是因為媽媽從事藝術,Bonnel更懂得成為一名藝術家所需的天賦、機運和過程中的難處,於是他輕輕放下藝術之路,大學畢業後從事廣告業將近25年。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沒想到,2020年一場席捲全球的大疫,成了Bonnel生命的轉捩點。他本就厭倦日復一日的生活,又正好遇上疫情作為改變的契機,在50歲那年他決定揮別廣告生涯,嘗試做一名藝術家。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毫無包袱,自由實驗媒材、技巧的可能

現居於法國圖魯茲(Toulouse)的Bonnel,日日沈浸於這座玫瑰色古城的藝術氛圍,以即興的方式、融合音樂性發展創作,過程中也不斷探索數位媒體、攝影、拼貼等技巧與媒材。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成為藝術家對Bonnel來說像是一場解放。多虧人生上半場的辛勤努力,50代的他沒什麼現實包袱、更有餘裕全心投入藝術。正是這份餘裕,為Bonnel的繪畫注入純真、活潑、令人毫無負擔的生命力;光是看著,就不自覺被感染。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將音樂轉化為畫作,各個方向看都和諧

Bonnel來說,音樂是日常的必需品、繪畫的養分,他說:「一幅畫作必須與周圍的環境和諧,就像香水或音樂。」於是他聽著各個年代、各種曲風的音樂作畫,用色彩、線條、形狀和構圖,呼應著音符、和弦、旋律與編曲架構;並在構圖時反覆轉動畫布,讓畫作不管從各個角度、方向看,比例都是和諧的,且能看出不同趣味。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以下面這幅〈A Love International〉為例子,它正看像是一顆顆乒乓球在碗中跳躍;側看像是大大小小的香草冰淇淋灑落一地;倒過來看又像是忘了關的蓮蓬頭,水滴滴答答地落下。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幫畫作取名的巧思

說到把音樂融入畫中,Bonnel還有個習慣——用作畫當下正在聽的音樂曲目,為畫作命名,讓畫成為生活的有聲切片。這習慣也被帶到《會唱歌的畫》現場,看展時歡迎到臨窗小桌點播歌曲、為展場變換音樂,從François Bonnel專屬歌單找到與畫共鳴的聲音,跨越時空重回藝術家創作的時刻。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自私的藝術家

François Bonnel笑說自己是位「自私的藝術家」,創作只為了開心,沒有要講什麼大道理,「繪畫是一種純粹的樂趣,並非為了傳達訊息或哲學,而是簡單沉浸於其中。」這份單純的起心動念,正是讓他的畫作如南法陽光烘乾枕頭般愜意、舒適的秘方。

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Bonnel將音樂轉化為畫,以質樸風格渲染快樂
(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弗朗索瓦・邦內爾 François Bonnel 在台首個展《會唱歌的畫》

展期|-2024.06.30

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01巷10號1F)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