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風格師 Yuty Huang 的空間搭配學!讓植栽每天為家換上不同的樣貌

植物風格師Yuty Huang_01

Yuty 家的每株觀葉植物,都像從雨林來long stay 的朋友,龜背芋慵懶地待在沙發旁,有些正享受著加濕器,矮櫃上也招呼著大小不一高高低低的虎尾蘭、黃斑寶扇、佛手虎尾蘭⋯⋯外面的錦緞蔓綠絨們層架上排排站,像是在享受桑拿;如果端著下午茶去陽台坐著,這些快樂的植物們,可能就像主人一樣親切地跟你聊天。

植物風格師Yuty Huang_04
除了陽台的琴葉榕,Yuty家很少巨型植栽,多是以四處收集的古董木架將植物墊高,製造高低層次感。

Yuty養植物的方式非常理性,她把嬌嫩的、不適合待室內的植栽移往深山濕氣與通風皆好的工作室,留在家中的,比照同居人標準──都是好照顧、能長久相處的。先生跟爸爸認不得這麼多植物,「我都會用男星幫它們取名,像我第一株斑葉姑婆芋是有斑紋的,就叫班史提勒,所以那陣子有斑紋的都是班開頭,班艾弗列克啊、班傑明啊⋯⋯」

跟植物們,是愛情啊!

除了班史提勒,還有李奧納多,「李奧納多是株俗名『鐵面人』的交種火鶴,李奧納多以前不是演過《鐵面人》嗎?後來那株火鶴分切成兩株,就直接叫李奧跟納多哈哈哈。」結果先生還認真問了誰是李奧?誰是納多?爸爸則會幫班史提勒分枝的側芽取名「吉祥」、「富貴」。因為這些幽默的名字,Yuty的前世情人與今世情人,也開始一起認識她的植物情人。Yuty的娘家就在山上更高處,爸爸是戶外派植栽迷,直到現在還是看不懂觀葉派的女兒在室內養植物是什麼道理,總覺得她一天到晚把植物搬進搬出一定會出事。但學服裝設計的女兒也是有綠手指基因的,當年在國外工作,種植栽只是紓壓,但為了讓越買越多的植物活下去,上網查資料、加入社團一起研究,從只會澆水的幼幼班晉升懂得觀察植物與環境的達人,先生送的斑葉姑婆芋,就是子孫滿堂的班史提勒先生,那是她栽進觀葉世界的男主角。

植物風格師Yuty Huang_02
因為鮮少看電視,精心挑選的電視櫃也成為植栽們最華麗的展演舞台。

如今Yuty延伸時尚專業觸角,加上對植物戀人般的愛,2020年底成立品牌「plant more plants」、Instagram也有了以布置為主題的yuty_deco;臉書成立「為了養更多植物」專頁;喜歡居家布置、需要美化店面的業主都會諮詢她,關於這樣有點夢幻的職業,許多人稱她「植物風格師」(Plant Stylist)。

植物風格師忙什麼?

愛植物的人沒有溫層,Yuty的學生背景橫跨各領域,還有牙醫、生醫類的植友,曾經有一群朋友揪團上課,有個連土都不想碰的學生,卻迷上植物冒新葉、生機蓬勃的感動,買起盆栽不手軟。空間明亮的服裝店、餐廳也會邀請她擔任植栽布置,卻也遇過夜晚才營業、毫無自然光的酒吧,希望能在店裡放進植栽。

植物風格師Yuty Huang_03
外觀為白色系的白化大戟也是好看又好照顧的居家良伴。

「我的工作有時候很像諮商師,先問他們的職業、生活方式再來了解空間,把脈一下才會進階到談植物布置。」像是酒吧這種白天完全沒有光,也不太可能在營業時間用植物燈照明的空間,養什麼都令人堪憂,務實的建議是放上假植栽;廁所是客人會直視的角落,就放上耐陰好照顧的黃金葛。大部分人對居家植栽的期待,是把家裡打造成可登Instagram之堂的風格,但植物可不是擺進家就會美,當然也不是越多越美,一般室內樓高、採光,甚至建材,都很難達到歐美房屋的寬敞明亮模樣。

植物風格師Yuty Huang_07
植物總是不經意地出現各處,先生收藏的樂高花也被她用好看的花盆裝了起來。

「所以想種跟能種是兩件事情。台灣大多數的家採光都不是那麼好,要自己拿捏。」觀葉植物雖然可種室內,但也要隨著陽光、氣候的變化搬出去曬曬太陽透透氣,「像龜背芋葉子彎彎垂垂的,其實是因為養在室內,你要它挺起來,是要滿足它足夠的光照時長,蒸散作用發達利於吸水,澆水才會有用,因果關係是這樣的。」Yuty早上8點起床,吃完早餐後開始澆水、修剪植栽,接著外出辦事,下午則到工作室繼續看顧植物們,很快就傍晚了。而抗蟲、施肥瑣事每週例行,要說最忙的一部分,就是每株觀葉植物幾乎都要室內外輪流搬運。

為什麼大家都在瘋觀葉?

回推到更久遠的歐洲,只有貴族才有辦法打造溫室養殖觀葉植物,風潮流入百姓家則是近年的事,許多服裝品牌成立居家副牌,並放入植物點綴,隨著社群的推波,大家有了視覺想像,植物也漸漸從大自然走進家中。

植物風格師Yuty Huang_05
Yuty家中不全然是觀葉植物,平常也會買些花卉放在好看的瓶子中增添空間色調。

觀葉植物的原生環境多依附於大型樹種的樹蔭,不能直曬,若室內濕度、光線調控得宜,它們會是你最棒的室友。很多人覺得貓跟觀葉是風格標配,但要小心有些品種藏有毒性,「觀葉植物的天南星科有深淺不一的毒性,像是觀音蓮、蔓綠絨、龜背芋,摸雖然不會有事,但長期吃進肚子會累積造成肝臟負擔。我有聽過在葉面噴辣椒水牽制貓咪,但有些還是會覺得喔!是川菜就繼續嚼。」竹芋、鏡面草這些無毒性的品種,或許較適合貓咪熱愛茹素的家庭。

植物到了家中也是物件,需要精算美感

買觀葉植物跟買花花草草不太一樣,要怎麼推測植物入家門後的視覺改變?Yuty給了實用的建議:首先幫你想放植物的地方拍張空間照,大約就可以從照片中估算想要的植株高度與類型,但逛市場前一定要做功課、確定植物適不適合家中,否則任性扛回家兩個多月後又要跟它們告別。

植物風格師Yuty Huang_06
底下附有輪子的藤編推車,將個頭小的植栽們收納一處,時間到了還能集體推去戶外照光,非常實用。

有些人買植物總是雄心壯志挑最高大的,但搬進搬出真的很累!如果只想達到設定的高度,Yuty會去骨董市集逛逛,挖寶過往歐洲國家針對植栽打造的花檯,把植物們擺置上頭增加高度。有些材質特別、造型好看的餐車也非常實用,將大小植物收納起來,平常在角落像是擺飾,時間到了集體推去陽台照光,絕對值得購入。

植物風格師Yuty Huang_01
家就位在綠意盎然的山區,Yuty還反其道將室內內縮,把空間留給陽台。

盆器的選購也是一種樂趣,觀葉需要根據根系狀況換盆,換土則是打底補營養,大約春季跟秋季各換一次最好。陶盆跟土的質地相近也較透氣,天然陶土的質地跟木材非常搭。Yuty推薦在表面上透明薄釉的義大利Deroma陶盆,造型經典百搭,也不會生水鹼。盆器顏色、植物姿態,大多是跟著家中軟裝來決定,有時候沙發布套一換,植物也需要搬風重新搭配一下。

植物風格師Yuty Huang_08
家中的植物書籍並非裝飾用,而是她專屬的床邊故事。

這些植栽被照顧得姿態搖曳,轉角、桌腳的視覺空隙也恰到好處地填補起來,植物就像個靈動的「物件」,當它隨著歲月成長,家的模樣也會跟著流轉。採訪結束前,抬頭看見廚房層架上有個樂高拚出的花束,同樣用個好看的盆子裝著,問她這組哪裡買?Yuty笑說其實是先生的收藏,但原先用樂高拼出的花盆實在不怎麼美,她索性拿個好看的花盆裝起來。這算植物風格師的「職業病」嗎?也許人人都可以病入膏肓一下。

Yuty Huang

為了照顧先生送的斑葉姑婆芋而投入植栽研究,三年前正式踏入植物風格產業,2020 年底成立品牌「plant more plants」、Instagram「yuty_deco」以布置為主題;也是「為了養更多植物」專頁創辦者。透過植物布置、植栽課程與盆栽周邊訂製,讓大家更懂得如何與植物相處。

文|張芝維  攝影|KRIS KANG

想知道如何以植物豐富生活空間?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 Vie 2021/9月號《植感生活新風潮》 

延伸閱讀

RECOMMEND

Aesop用「花磚」重現老台北城市記憶!攜手台灣在地團隊「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花磚」常見於台灣老屋,這些瓷磚不只是裝飾,更裝載著職人手藝和城市記憶。儘管傳統工藝逐漸凋零,仍有職人傾心守護這些屬於台灣的故事。

最近,Aesop與瓷磚工作室「爿爿花」攜手,以上千片手工花磚打造台北復興SOGO店空間,將老台北的記憶嵌入當代日常,讓傳統工藝在青瓷綠的溫柔光澤中,折射出嶄新的生命力。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圖片提供:Aesop)

延續花磚工藝,守護城市記憶

漫步台北舊街區,多處可見老屋外牆上傳統花磚的身影,這些瓷磚或重現動物花紋意象、或描繪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每一塊都是時光與記憶的切片。數十年來,儘管台北歷經多次都更,城市樣貌劇烈變動,仍有職人細心保存花磚,及其所乘載關於家與回憶的故事——台灣在地瓷磚工作室「爿爿花」就是這樣的「記憶守護者」。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圖片提供:Aesop)

Aesop台北復興SOGO店,以手工花磚濃縮老台北光景

1950年代老磚廠陸續歇業,傳統製磚工藝幾近失傳。為了將珍貴的老花磚帶入當代生活,爿爿花走進台北街頭巷弄,拍攝記錄各式老瓷磚圖騰,嘗試拼湊其歷史脈絡;同時延續傳統工藝,採手工製作花磚,以延續在地美學。此次爿爿花與Aesop合作台北復興SOGO店空間設計,正是對花磚所乘載的文化記憶,所提出的溫柔回應。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圖片提供:Aesop)

整間店鋪被青瓷綠籠罩,色彩靈感源自亞洲陶藝的經典色系,溫潤、沈穩且耐人尋味。爿爿花為Aesop手工打造約1,700片花磚,覆蓋店鋪的天花板、牆壁及地面,瓷磚紋樣發想自台北老宅騎樓柱子常見的花紋,將城市記憶濃縮於店內。空間中也融入錘紋與霧面玻璃材質,平衡瓷磚的堅實質感,為店內注入些許輕透感;邊角則採圓角設計,讓空間輪廓更加柔和。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圖片提供:Aesop)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圖片提供:Aesop)

以全新工法呈現經典花磚

值得一提的是,爿爿花打造瓷磚時,有別於早期乾式機械化的量產方式,改採濕式成形製法——真空加壓原土,壓入3D列印模具,再由手工切割、800°C素燒、上釉,並以1230°C高溫完成釉燒。在延續傳統工藝的同時,亦融入當代技術帶來有別以往的詮釋。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圖片提供:Aesop)

現代主義設計大師Charlotte Perriand作品妝點空間

店內的家具選品也值得一看,尤其是點綴水槽上方的銀色圓形壁燈,這盞鋁製燈具為20世紀現代主義設計大師Charlotte Perriand之作,約誕生於1960年代,採用實心鋁金屬製成,以簡潔線條構成扁平圓盤造型,打破傳統燈具印象,至今看來仍相當前衛。如果是Aesop忠實粉絲,應該對Charlotte Perriand一名不陌生——Aesop超人氣的木質玫瑰調「Rōzu 馥香水」,正是以她為繆思!

Aesop復興SOGO店用「花磚」重現老台北記憶!「爿爿花」以上千片手工瓷磚打造店鋪
(圖片提供:Aesop)

Aesop向來擅長透過店鋪空間轉譯街區故事,此次以花磚為引,將老台北城市記憶揉入店中,靜靜訴說台北建築的前世今生。下回造訪店鋪,不妨悉心感受藏於瓷磚中的職人手工與細膩故事。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春池玻璃新場域「春場」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揭開「透明孵育地」的工藝秘密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玻璃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你可曾好奇這抹「透明」如何誕生?

春池玻璃將於12月打開擁有半世紀歷史的玻璃工廠,啟動全新場域「春場 SPRINGPOOL ORIGINAL FACTORY」,一處以60年玻璃實業經驗為基礎、置循環設計於核心,介於生產與展示、工業與工藝之間的開放平台。串連8大展區,集結材料、製造現場及上百件玻璃工藝品,春場領你走上從「透明之前」、「透明之間」一路行至「透明之後」的工藝之旅,窺見傳統製造業於當代發展出的嶄新樣態與價值。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打開玻璃工廠,導入設計思維領民眾一探「透明孵育地」

繼以玻璃為核心,集結展演、選物、餐飲、零售等功能於一地的「春室」品牌版圖底定後,春池玻璃再推全新實體場域「春場」。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春場以玻璃工廠為基地,貫徹「一半開放,一半生產」概念的場域,由彡苗空間實驗及無氏製作合作空間設計。團隊打破製造現場及展示空間之間的界線,兩者之間僅以一面玻璃相隔——觀者一面看展,一面能隔著玻璃望見窯爐中燒紅的玻璃膏,觀察老師父們熟練俐落的工作姿態。在此,玻璃串連了產業與生活,實業與文創和諧共存一地,共築一個兼具技藝傳承、設計交流、循環教育等功能的空間。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延續工業符號,創造新舊混融的空間

舊與新在春場中無縫銜接,設計團隊一方面保留工廠原有的鋼構、管線與混凝土地坪,揉歲月痕跡於場域;另一方面則透過新介入的玻璃、金屬與木材結構,輕盈地回應空間本身的工業語彙。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展示道具也滿載設計巧思,玻璃製程中的耗材不再隱形,而是成為反映場域特質的展場質地,比如玻璃吹製管化為展架結構,耐火磚與平板玻璃被重新整理、堆疊,構築可調整的層架與平台。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考量到春場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活動,舉凡設計講座、品牌活動、實驗劇場等等,設計團隊在其中融入許多彈性、可變的設計,便於日後根據需求營造不同情境。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從「透明之前」到「透明之後」:揭開玻璃工藝秘密

春場也透過「玻璃鵝卵石」串起導覽體驗。每年,春池會回收超過15萬噸的廢棄玻璃,品牌將每100公克視為一「春池單位」,將被丟棄的材料重新塑形,轉化為一顆顆玻璃鵝卵石,成為春場訪客的參觀嚮導。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玻璃鵝卵石」以回收玻璃製成。(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導覽旅程以「透明之前」為始,聚焦於玻璃材質的潛能,接著推演至「透明之間」及「透明之後」,從樣品室的色料實驗、模具室的金屬肌理,到展示廳的光影折射,揭開玻璃從原料搖身一變為工藝品的歷程。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從春池玻璃轉型,看傳統製造業的當代轉機

春池玻璃是傳統產業轉型值得參考的案例,創辦人吳春池於1981年成立公司,以廢棄玻璃回收處理為核心,執行代工、回收材料應用等業務,奠定注重「永續」的企業文化;而後於2011年邁入轉型,成立「春池綠能玻璃觀光工廠」,打開民眾認識循環玻璃產業的新窗口,同時透過「W春池計畫」與設計師、藝術家跨界合作,為產業注入更多創意動能及文化價值。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春場的誕生,不只是延續玻璃產業輝煌時代的光輝,也是一次對傳統製造業的重新檢視——以「開放工廠」為本質,持開放思維迎接未來每一個合作、再造的可能,讓曾被視為夕陽產業的玻璃製造業,在當代綻放新貌。

新竹「春場」春池玻璃全新場域誕生!半世紀玻璃工廠華麗轉身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春場/攝影:林祐任 Youren Lin)

春場

地址|新竹市香山區牛埔南路372號

試營運營業時間|2025.12.01起,週一至週六 09:30-17:30

導覽票價|自助語音導覽 現場購票$200/專人導覽 預約制$250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