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地職人暖心工藝品!歲末送禮的最佳選擇

暖手匠心情「藝」重 歲末送禮台灣綠工藝

工藝以人為軸心,延展迴圈成圓,涵養的向度是生活。像是年輪,經歷過的事物、心得豐厚成紋理,文化淵源流長,終成後世綠蔭。又像漣漪,交融激盪成潮波,沁入心靈,潺潺流動,匯聚成生命動能,源源不絕。工藝本著於人,身體回到自然,如木如水,感知著時間和空間變幻,繼而實踐了生活。

2021年的臺灣工藝,心向「Craft for All」精神,從手工實作中體現生命與生活的意義價值,工藝統合了日常和美學,圓滿為風格文化。臺灣多樣化的物產資源與歷史脈絡厚植發展沃土,成長於「自然、循環、平衡、寬容、生命力」概念之中,當代臺灣綠工藝欣欣向榮且開枝散葉。

時值歲末,歡慶豐收的一年,分享喜悅,獻予祝福,暖手匠心情深「藝」重,講究細節,生活因臺灣工藝更加精采!

La Vie首選聖誕最紅臺灣綠工藝8+

H70A4205

Taiping Blue太平藍-藍染方巾

披圍上獨一無二色彩!暈染你的誠摯心意。來自台中的Taiping Blue太平藍,以棉麻與天然植物染材推出藍染工藝體驗 DIY 材料包,傳統工藝也能在家輕鬆動手作,跟著藍染工藝師江婕妤影片教學,隨手運用家中常見工具材料,發揮創意想像,染製出與眾不同的綺麗花紋,60公分大方巾,恣意妝點獨特造型。

NEW

破竹工作室--琅玕系列-Mountain

耳際間的山林麗景,引人入勝。破竹工作室嚴選台灣桂竹,美竹如玉,又喚「琅玕」,手工剖竹,以形塑形,擷取竹彎曲的特性創作,以火細心烤彎,一體成型天然溫潤的幾何造型,雙邊不對稱、不規則的圓弧三角型,如山巒層疊,遠近飄渺,簡約別緻。保留原色並混搭黃銅配件,顯現典雅美感,細微入裡,可比訂製。

BEER5311

拉拉板LALABAN--筆套

傳統工藝智慧一針入魂,傳說中的香蕉織布,是噶瑪蘭族新社部落重要的生活文化,更是秘密寶藏!從香蕉樹幹變成絲織品,每條經緯線包含著老師傅的用心與堅持,工藝技術與工序非常耗時繁複,採用挑織編織工法製成的筆套,創新引入了天然早木染,突破以往鮮少上色的習慣,再發明美學新創,讓日常文具收納除了便利,更具文化意義。

H70A4345_1

張哲嘉鞄製造所--竹革名片夾

異材質新火花,張哲嘉鞄製造所結合竹片與植鞣革牛皮兩種異材質拼接,製作出嶄新的皮件樣式組合。雙重手感帶來絕妙使用經驗,簡潔設計輕巧俐落,兼具收納名片與信用卡的實用機能,展現脫俗的商務好品味。

H70A4191

臺灣藺草學會--藺編方形漁網提籃

盛裝豐富生活點滴,滿載臺灣工藝的質樸況味。傳統與當代設計交織嶄新美感,藺編方形漁網提籃選用苗栗苑裡三角藺草,以整根藺草手編,以漁網編織形式,考驗工藝師工整不紊亂的嫻熟技法,特選未經化學塗料上色的植鞣皮革作為提把,配合黃銅色的金屬釦,為提袋創造出豐富的層次感。

BEER5249

Little Tails--松鼠杯

趣致童心溫暖了整個季節。Little Tails臺灣本土原創,以松鼠尾巴作為創意手把,黑白對比如生動剪影,新骨瓷材質,格外細緻,更特別打造薄口杯緣,引啜飲品時雙唇更加舒適、貼合,品味得出美好心意。

BEER5175

天目熒星--璀璨星辰

冬夜裡將璀燦星空收進小小的茶碗中,品茗宇宙奇幻之道。天目熒星陶瓷工藝職人全程手作,以獨到的釉色與燒製手法,用最簡單的配方幻化出富層次、千變萬化的色彩,宛如星空。讓手中小小茶杯的異想世界,看見如同夜裡仰望的星辰,甚至是更加遙遠而夢幻的宇宙奇觀。

H70A4109

蒔木工坊--森菇鳥影音樂鈴

樟樹王國的驕傲再度迴響於新生世代。蒔木工坊惜物愛物,選用國產常見的樟樹廢棄木材,將角料和疏伐樹枝巧手改造為療癒音樂鈴。森菇鳥影描繪小鳥在森林的庇護下愉悅歌唱景象,手指輕輕碰觸鳥尾,微幅的抖動如同鳥兒欣喜地跳躍,傳續環保新生命與人文暖意。

文 | JW  圖片提供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步入山城尋光做夢!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開展:乘著藝術窺探未知,探索生死、靈魂、地獄等議題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是每個人潛意識的體現,存於現實和超現實之間,魔幻也赤裸寫實;也是許多民間信仰、身心靈療儀式中,通往過去、窺探未來的通道。

啟發於夢的無盡想像,《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帶人們在蜿蜒的山城裡,迎著光、走進夢,以10組藝術家之作為中介,一同在本我、非人與另類時空的溝通之間,探索未知、窺視未來,爬梳生死、地獄、靈魂等命題。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碎空夢廊〉。(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開幕市集。(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為何以「夢」為題?

經歷疫情的衝擊,站在科技奇點的臨界,人類面對越來越多的不確定、不安和恐懼,於是許多人寄託於科學解釋外的儀式,如宗教、占卜、身心靈療等,期待能窺探未來事件和未知世界,藉以尋得心靈慰藉。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碎空夢廊〉。(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不只新人類,早在千年以前的人類祖先,就已透過非科學方式尋求理解世界的方法,如中國殷商時代巫師占卜、南美洲馬雅文明祭司的預言等;人們懷抱著對未知的恐懼、崇拜與好奇,費盡心思想獲得訊息或啟示。這種科學難以闡述的溝通過程,正如人類在夢境中,總會獲得細微、而不易被察覺的訊息。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碎空夢廊〉。(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你是否曾做過預知夢?活著活著,忽然覺得眼前畫面有種既視感,想了想,才發現是在夢裡出現過。總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是每個人都曾體驗、擁有的平行時空,也是人類潛意識的引路人,乘載無法估量的思緒;偶爾還是泛靈與民間信仰中窺視過去與未來的通道。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暫在此地的紅黃綠〉。(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夜夢》作品帶看:探問地獄、生死、未知,講述寶藏巖故事

我們將在十字藝廊與陳瀅如的作品相遇,藉由影像,從宇宙視角感知生死,探討靈性實踐。接著遇見在半樓廣場搖曳生姿的藍蓮花〈從風中來〉,這是張乃仁闡述靈魂流動與匯集的花園。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碎空夢廊〉。(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從風中來〉。(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山城53展間成為與外星人、與人類「未知」對話的空間,詹宏祿透過互動元件〈與內在外星人的對話〉尋訪人類心靈,探究恐懼、期待和偏見的投射。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與內在外星人的對話〉。(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在轉角二號,〈如樹之生,默思禪行〉黃晞竭與寶藏巖歷史聚落中古樹的合作,樹木如何看待人類短暫虛幻的生命?透過裝置與表演開展生物間的共生道路。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黃晞竭〈如樹之生,默思禪行〉。(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黃晞竭〈如樹之生,默思禪行〉。(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展在防空洞遺跡的〈地獄空+地獄籤詩+地獄現〉,是姚瑞中、海闊拉帝、李可共創之作,以「地獄可能空滅嗎?」、「若能證空性何處現地獄?」等提問,藉互動裝置及影像,呈現信仰場景與反思。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姚瑞中 X 海闊拉帝 X 李可〈地獄空+地獄籤詩+地獄現〉。(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寶藏巖防空洞入口。(攝影:izzie pang)

夢幻、溫柔的虛擬自然場域在邊境52展間發生,吳克軍的作品〈禪〉用自然的繁榮與未來的美好希望,溫柔包覆城市中迷失的靈魂。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吳克軍〈禪〉。(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鈴木英倫子〈寶藏故事〉則在邊境54展間,以複合媒材搭配光影,細細述說寶藏巖的故事。鄰近公館商圈的寶藏巖,可以說是「台灣最出名的違建」。早在日治時期,就有違建民居在此出現;1960年代兩岸情勢緩和後,違建數量更是迅速增長,它們多半是駐軍、榮民老兵與家屬為尋求生活住所,就地取鵝卵石、荒廢碉堡的舊磚塊建成,依山而建的大量違章建築幾十年下來共築獨特的山城景觀。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鈴木英倫子〈寶藏故事〉。(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寶藏巖村內零星處,安筆行策、林政佑的合作讓現實與夢境交織。〈碎空夢廊〉透過燈光引導,開啟蜿蜒巷弄中如夢境般的奇異開端;〈捕夢與掙脫〉則以「捕夢網」概念於綠野地呈現生命的循環,象徵寶藏巖複雜空間中的受困與穿梭;〈暫在此地的紅黃綠〉展現生猛、有機、具生命力的寶藏巖聚落,麻雀作為過去鄉愁、未來嚮往,甚至是白日夢的寄託,暫時停留於巷弄中。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安筆行策、林政佑〈碎空夢廊〉。(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安筆行策、林政佑〈捕夢與掙脫〉。(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最後,〈裂縫,斷面記憶〉不只是差事劇團的演出主題,同時也是一件燈光設計概念,其於歷史斷面探究散落各處的日光、在光影的縫隙中重拾返家的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作品:〈裂縫,斷面記憶〉。(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

依山的封閉劇場

寶藏巖紀錄了大時代下社會弱勢族群於都市邊緣自力造屋、自尋謀生之路的過程,乘載了值得被銘記的一段台灣歷史。這樣一個命運多舛、經時光淘洗的聚落,在台北市顯得不太真實,猶如一座依傍山丘的封閉「劇場」,千階萬轉間埋藏著等待開採的故事。而《寶藏巖光節》正是每年都會在這座「劇場」上演的年度大戲,今年就讓我們一起做夢。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寶藏巖一景。(攝影:izzie pang)

2024寶藏巖光節《夜夢》

展覽期間|2024.03.25-05.05(週一休園)

開放時間|11:00-22:00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參展藝術家

陳瀅如|張乃仁|詹宏祿|Salty黃晞竭|姚瑞中 X 海闊拉帝 X 李可|吳克軍|suzueri鈴木英倫子|差事劇團|洪國城 & 蔡依樺 ft. 非常深藍藝術工作室 + 明立工程 + 好進燈光音響|安筆行策 ft. 2022北美獎得主林政佑

王懷慶個展《游於藝》現正展出中!當理性與感性相會,放下外在形象追求的抽象實踐

王懷慶個展《游於藝》現正展出中!當理性與感性相會,放下外在形象追求的抽象實踐

年屆80的中國藝術家王懷慶,在漫長的創作生平中經歷眾多風格轉變,不變的是其源源不絕的生命能量,以及中國文人特有的感性和情懷。睽違十年,王懷慶再度於台灣舉辦個展,展出油畫、雕塑及紙上作品系列,呈現其近十年來在不同媒材與創作思維的深度。

關於王懷慶

王懷慶出生於1944年北京,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其漫長的創作生平中,他經歷了文革的勞動改造、在中國解放軍擔任舞臺美術設計的歲月等。這些經歷不僅成為他作品中的養分,更塑造了他對於媒材、技法和平面繪畫的獨特理解。我們始終能辨別其不同階段的創作狀態和演化,從早年人物描繪、中國南方民居建築探究、明式傢俱的解構分離,他的創作能量源源不絕,實踐屬於自己的抽象幾何。

王懷慶個展《游於藝》現正展出中!當理性與感性相會,歷經各種創作階段後放下外在形象追求
王懷慶個人照。(攝影:王田田)

理性與感性的二元堆疊

王懷慶始終帶著對於中國,以及中國文人特有的感性和情懷創作。從他的作品中,可以同時看見在豐厚的感性上所建構的理性精神,以及理性畫面中的感性追求。即便如今王懷慶早已捨棄對於外在形象的追求,我們仍能從直白大度的媒材選擇、顏料與畫布所建構出的純粹和完美平衡中,窺見其厚積薄發的修養和功力。

王懷慶個展《游於藝》現正展出中!當理性與感性相會,歷經各種創作階段後放下外在形象追求
王懷慶《游於藝》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耿畫廊,攝影:王世邦)
王懷慶個展《游於藝》現正展出中!當理性與感性相會,歷經各種創作階段後放下外在形象追求
王懷慶《游於藝》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耿畫廊,攝影:王世邦)

睽違十年在台個展《游於藝》

展名《游於藝》,帶出藝術家以「游」作為藝術實踐上的指標。「游」並不是單純的放任、無序,而是更著重於精神上的自由解放,也逐漸在時間洪流中,藉由一次次的洗滌和過濾,最終回歸真我。

「如果說我的作品裡有一點點哲學的意味與影子,那只是我個人生命的感悟與藝術的隨意之想,與哲學的一種偶遇,巧遇,不期而遇,或是一種不小心的重疊。」 ——王懷慶 2022

王懷慶個展《游於藝》現正展出中!當理性與感性相會,歷經各種創作階段後放下外在形象追求
王懷慶《游於藝》展覽現場。(攝影:Lucinda Chen)
王懷慶個展《游於藝》現正展出中!當理性與感性相會,歷經各種創作階段後放下外在形象追求
王懷慶《游於藝》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耿畫廊,攝影:王世邦)
王懷慶個展《游於藝》現正展出中!當理性與感性相會,歷經各種創作階段後放下外在形象追求
王懷慶《游於藝》展覽現場。(攝影:Lucinda Chen)

從心所欲又不踰矩的精神境界|油畫系列

《游於藝》將展設分為一樓的油畫與雕塑系列,以及三樓的紙上作品。其中「知白+競演」系列的油畫,王懷慶以墨黑油彩在畫布上創作出敦厚而分明的矩形墨塊,看似粗獷豪放,卻又暗藏無數肌理與細節變化,表現處下不爭的處世之道。

王懷慶個展《游於藝》現正展出中!當理性與感性相會,歷經各種創作階段後放下外在形象追求
於耿畫廊一樓展出的油畫系列。(圖片提供:耿畫廊,攝影:王世邦)
王懷慶個展《游於藝》現正展出中!當理性與感性相會,歷經各種創作階段後放下外在形象追求
於耿畫廊一樓展出的油畫系列。(圖片提供:耿畫廊,攝影:王世邦)

細看空間中的光影變化|雕塑系列

本次還將展出王懷慶的九件雕塑作品,運用鋁合金的特質與個性,發揮如剪紙般的裁切,讓作品近似於浮雕的質感,趨向更純粹的抽象型態,搭配鋁合金平滑的表面與燈光投射,展現線條和平面之間的光影變幻,看見作品在空間中的運動性。

王懷慶個展《游於藝》現正展出中!當理性與感性相會,歷經各種創作階段後放下外在形象追求
本次也展出王懷慶的九件雕塑作品。(攝影:Lucinda Chen)
王懷慶個展《游於藝》現正展出中!當理性與感性相會,歷經各種創作階段後放下外在形象追求
本次也展出王懷慶的九件雕塑作品。(圖片提供:耿畫廊,攝影:王世邦)

傳統水墨的不傳統呈現|紙上作品

此外,王懷慶更嘗試利用中國手工桑麻紙,運用傳統筆墨,以皴、擦、染、點等技法,建構紙上系列新作。畫面中大面的色塊,在王懷慶筆下走出了有別於當代水墨的古典韻味。

王懷慶個展《游於藝》現正展出中!當理性與感性相會,歷經各種創作階段後放下外在形象追求
於耿畫廊三樓展出的紙上作品系列。(圖片提供:耿畫廊,攝影:王世邦)
王懷慶個展《游於藝》現正展出中!當理性與感性相會,歷經各種創作階段後放下外在形象追求
於耿畫廊三樓展出的紙上作品系列。(圖片提供:耿畫廊,攝影:王世邦)

【 游於藝 — 王懷慶個展 】

展期|2024/03/16–2024/05/18
地點|耿畫廊(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1F)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