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灣設計展【06現域】嘉美館開展!6件作品構築嘉義市公共空間新想像

2021台灣設計展「現域」嘉美館開展!6件作品構築嘉義市公共空間新想像2

2021台灣設計展,編號06的嘉義美術館展館,由台灣設計師連線統籌,集結6組設計團隊,讓作品從庭院到美術館內遍佈各處,以「現域」為題,以「水文的家」重新看待嘉義。

策展人台灣設計師連線進一步解釋:「這檔展覽,設計師不是要討論水文這件事,而是透過水文發展,而衍伸嘉義重要的水文地景公共空間,例如中央噴水池、鄰近東市場現存最古老的古蹟紅毛井等。」

>> 2021台灣設計展嘉義登場!13個展館、特色市集、交通接駁方式總整理

嘉義市立美術館「現域」

日期|2021年12月18日~2022年2月27日

地點|嘉義市立美術館

 

作品1|曾熙凱《不存在的噴泉》

 這組吊掛在天花板上的吊燈,往地上看的鏡面反射,會看到代表嘉義的地標「噴水池」,曾凱希望從這個作品,改變大家觀看噴水池的角度,讓大家思考人和權利、我們和噴水池的關係。有人說,嘉義人心中的「圓」是噴水池,而這個對嘉義人來說的精神地標,這件作品透過改變視角而讓觀者產生反思。

有意思的是,這個吊燈重達200公斤,如何將重量平均分配在作品上,對設計師來說也是一大考驗,希望大家可以從各種角度取景,拍出屬於自己視角的噴水池(或另一種意想不到的物件)

曾熙凱_03
曾熙凱《不存在的噴泉》由下而上的視角又有不同的樣貌

曾熙凱_04
曾熙凱《不存在的噴泉》重達200公斤的作品 

過渡區,從「不存在的噴泉」往二樓移動,會經過一個輕鬆的休息空間,這是民間製造開源所,以米袋製作的懶骨頭,接下來也會在這裡舉辦講座,讓大家走進這個空間,很輕鬆的參與。

作品2|張家翎《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

二樓同樣以噴水池為命題的作品,是由年輕設計師張家翎在美術館內的現地創作。她一個人花了5天,完成這座直徑7.2公尺、以鵝卵石包圍的作品。早期噴水池的中央環形公園,是人可以走進去散步的,而這組作品,透過時間推移,呼應嘉義人如何看待噴水池這件事,而作品最困難的部分,是中間平整弧形的邊框,張家翎花很多時間把細小的石頭一顆顆黏在上面,創造平滑的效果,再利用花蓮大理石呼應池水顏色,黑色亮面和碎石的材質對比,產生質感差異,這是張家翎到美術館觀察後,為了配合空間而創作的巨型現地作品。

非常建議從三樓、四樓不同的高度觀看,會有不同的感受(看起來更壯觀)。

張家翎_02
張家翎《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利用鵝卵石拼成的巨型現地創作

張家翎_03
張家翎《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最困難的是弧形平整的邊界

 

作品3|宮保睿《貯物池》

「貯木池」已經不存在,卻被稱作嘉義八景之一,更有一首詩,描述當年貯木池的生活情景和狀態。宫保睿利用白色3D列印的物件,呼應當時貯木池生活的情景。

以前的貯木池,木頭都會浮在水面上,小朋友喜歡在木頭上跳來跳去,鞋子也常常掉進池裡,被3D列印後封印在透明盒裡的鞋子就是擷取這個部分的靈感。宫保睿也收集和當地水源有關的故事,包括有一種對水庫生態破壞很嚴重的魚種,以及嘉義蘭潭水庫底住著魚精的傳說等,再利用推測手法,把過去、現在的故事揉成一團,呼應現在以至於過去貯木/物池的狀態,而乘載透明盒的底座,刻意用鏡子能夠反射周圍的環境與動線(另一種現地呼應)。

曾熙凱_04

宮保睿_02
宮保睿《貯物池》

作品4|徐景亭《大地神經系統》

一走進展間,會先看到人體脊椎圖,呼應作為大地生態神經系統的苔蘚和地衣,作品最前方有四個小桌子,裡面是徐景亭對青胎的味道、生長型態做的試驗和研究,再往前可以看到一台想像中的「植物印表機」,如果科技成熟到可以對青胎,這類顯而不見的植物做再加工,可以用什麼方式被應用在生活中?可能被織成地毯、也可能取代現有的空氣清淨機,成為家中的自然淨化設備等。

作品的最後,是一個以前醫院使用的藥櫃,如果青胎相當於大地神經系統,如果把它們變成「藥」是不是能強化「人」的神經系統(中國人以形補形的概念),徐景亭提這個概念,回應人和自然微妙的互動關係。

徐景亭_03
如果能搜集苔蘚織成地毯?

徐景亭_02
如果用苔蘚做成天然的空氣清淨機?

徐景亭_01
徐景亭《大地神經系統》

 

作品5|吳柏翰、祁孝霖《民間製造開源》

這組是這次最年輕的團隊,他們是工業設計師,時常需要滿足客戶需求而設計物件,當他們思考這件作品時,想的是「有沒有可能透過長年的生活觀察,透過直覺,真正為了需求產生的設計,有沒有可能變成設計靈感的來源?」團隊發展初5件作品,它們最大的特色是,只要去五金行買材料,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在家做,而設計師做的事情是,用設計專業美學訓練,改變應用、創造初可用的生活物件,他們這次的作品如小邊桌,也被擺放在美術館庭院,才一擺好,馬上就有民眾把它變成自拍架、自己帶茶具來泡茶等,這都呼應我們想讓美術館,成為與在地居民對話的空間,這組作品,用最簡單直覺的設計語言和大家對話。

別忘了停下腳步觀看團隊拍攝的影片,開展幾天以來,很多人被影片的製作過程吸引而得到共鳴(看到不想離開)。

006_20211217_SCREENSIZE
他們將作品直接放在美術館外供民眾使用

005_20211217_SCREENSIZE
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素材做成有美感的用品

028_20211217_SCREENSIZE
吳柏翰、祁孝霖《民間製造開源所》

作品6|當若互動藝術《###》

這組作品設計師,是剛完成新竹光臨藝術季光雕秀策展的當若互動藝術,《###》是呼應嘉義紅毛井,利用深度感測技術,透過按壓深淺差異、帶出三層不同的訊息,入口圓形裝置,靜止不動的第一層是荷蘭文,講的是紅毛城這口井的故事;第二層是河洛語的中文,標註早期紅毛井,清代詩人講紅毛井的故事;第三層是亂碼,意指現在、過去、未來的時間序,講的是紅毛井的故事和歷史。這個圓,內徑寬度是90公分,參考現存紅毛井的實際尺寸。

第二件互動作品,是方形。當年因為這口井是荷蘭人建造而有紅毛井之稱,而荷蘭人原始建造地井是四方形,所以他們以方形呼應當時狀態,刻意做成從下往上看的不同觀看角度,圓形點是紅毛井的座標位置、第二層會聽到菜市場的聲音,因為這口井鄰近東市場,有很多好吃的東西和古蹟裝置,這裡聽到的聲音是設計團隊在蘭井街錄製而成的;第三層則是看到描述的字句。他們透過這兩件互動裝置,讓大家知道紅毛井的位置、它的時間演變和發展。

這件名為《井井井》又像是科幻代碼的作品,透過虛實交錯的歷史故事,讓大家更了解紅毛井。

104_20211217_SCREENSIZE
向上觸摸紅毛井的意向

076_20211217_SCREENSIZE
當若科技藝術《###》

這次台灣設計師連線挑戰在美術館做展覽,要思考如何做出符合美術館氣質調性的作品,因為設計師和美術館(藝術)慣用的語言不同,設計師習慣把事情梳理清楚、講明白,而在藝術的脈絡中,則是以開放的態度,留給大家自己詮釋與解讀。對設計師們來說,這樣的碰撞,也是這次設計作品走進美術館最大的收穫「原來不是什麼都要講清楚說明白,原來講不清楚說不明白,才最有想像空間。」

嘉義市立美術館「現域」

日期|2021年12月18日~2022年2月27日

地點|嘉義市立美術館

時間|詳見美術館公告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有何魅力?樹火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這款永續材質的3大潛力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坐落於台北長安東路的「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數十年來致力於「紙材」的推廣和研究,透過展覽和工作坊等形式,展現紙的實用性、藝術性、工藝價值及文化內蘊。

樹火博物館新推出的《歸根-樹火參拾,回自根源》特展,以古老的天然纖維「蕉麻」為核心,展示台灣如何透過先進技術,成功將其轉化為可穿、可洗的機能性紙紗與織品。蕉麻紙紗不僅具備快速排濕、高透氣性等效能,且能經生物分解後融入土壤、化為有機肥料,其兼具機能和永續思維的特質,受國際時尚品牌Balenciaga(巴黎世家)、COS及義大利經典家具品牌Gervasoni青睞應用於產品,揭示循環經濟的新可能。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從紙博物館到實驗室,樹火不懈研究「紙材」

《歸根》為樹火博物館30週年大作,由「FENKO鳳嬌催化室」擔綱策展。FENKO為樹火鑽研紙材的重點實踐之一,不僅具備藝術紙、修復紙等專業知識供諮詢,提供客製化製紙服務,更藉豐厚的紙張實驗室資源,推動各種跨界實驗空間策展,近年代表作包含2022年於北美館展出的《崎》,展覽透過紙張再造、重塑技藝搭配燈光設計,建構一處可隨意穿繞、漫步的奇山異域,展演紙材的萬千姿態。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2022年於北美館揭幕的《崎》特展。(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2022年於北美館揭幕的《崎》特展。(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蕉麻」演繹從紙到衣服的突破性轉化

《歸根》顧名思義乘載著樹火「重回根源」的意圖,藉展覽重新梳理構成紙張的脈絡、技藝和精神,讓存於歷史檔案中的文化資產不只被收藏,更被「生活化」,得以再次被看見、轉化甚至使用,這也成了古老天然纖維「蕉麻」作為敘事主角的脈絡。這場展覽要讓觀者看見,蕉麻如何透過台灣精湛的紙工藝和獨步技術,實現從「一張紙」到「一件衣服」的突破性轉化。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蕉麻紙紗」3大潛力點!兼具機能和永續思維

蕉麻被譽為「纖維中的黃金」,自16世紀起便廣泛應用於航海與貿易,常被用來製造船帆、繩索與漁網等;如今依然隱身於紙幣、茶包與工業濾紙中,默默影響著全球經濟與生活。FENKO創辦人兼《歸根》策展人李依耘表示,蕉麻纖維更進一步在台灣特有的和紙工藝脈絡下,被應用於「紙紗」領域,是目前亞洲規模化應用蕉麻紙紗的極少案例之一。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韌性佳,適合加工為高強度紙紗

蕉麻纖維無需化學或石化添加物,憑藉自身韌性,經製紙過程即可撚製成高強度的紙紗,這項技術讓紙不再是平面的書寫載體,而是可觸摸、可水洗、可穿著的衣物與生活用品,顛覆了人們對紙材的想像。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機能性高,滿足當代生活需求

讓我們再進一步了解蕉麻紙紗的特性:它所織成的布料,質地柔軟卻強韌,經測試具備持續性天然抗菌、除臭、抗紫外線等效能,符合當代生活對舒適和機能的需求。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可生物分解成有機肥料

更重要的是,蕉麻紙紗符合當代對循環經濟的追求:蕉麻可以在無農藥的環境中快速生長,且蕉麻纖維使用後可生物分解,它所製成的織品得以在生命週期結束後,於50天至6個月內達到96%的分解率,最終完全融入土壤,化為有機肥料。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巴黎世家、COS都將「蕉麻紙紗」融入製程

蕉麻紙紗的優異性能吸引國際品牌投入開發,並將其應用於產品當中,如Balenciaga(巴黎世家)利用100%蕉麻紙紗製作「Triple S」老爹鞋鞋面;以極簡風格著稱的時裝品牌COS,使用73%蕉麻紙紗為簡約單品注入材質新意;義大利百年家具品牌Gervasoni經典的「Ghost 05」沙發,則採用超過40%蕉麻紙紗布料製作椅套,呈現這項永續新材質融入生活的多樣可能。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此外,展覽現場也同步展出以紙紗開發的日常服飾,包含日本太空人山崎直子曾帶上太空的紙紗襪、嬰兒友善的各式織品、貼身衣物等,邀請觀眾親身感受紙紗源自自然的純粹魅力。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前人智慧與當代技術的結晶

蕉麻紙紗體現了職人如何援引前人的智慧,並透過先進技術實踐當代對零廢棄和循環經濟的追求。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陳瑞惠進一步分享:「環保永續不只是回收,應從製造端就開始思考材料,蕉麻紙紗在台灣已有成熟技術可推廣發展,也能實際運用於生活之中。」她深信,唯有循著自然的原生規律,與其節奏同頻,人類才能找到與自然共存之道。

巴黎世家、COS都選用的「蕉麻紙紗」永續材質有何魅力?樹火紙博物館《歸根》特展揭秘
(圖片提供: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歸根-樹火參拾,回自根源》

展期|2025.10.182026.05.09

開放時間|09:3016:30 (週日、一休館)

地點|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68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海蛞壽司等8款新作亮相

投幾枚硬幣,轉到什麼不知道,等不及要拆開驚喜——扭蛋就是趣味和創意的集合體!《GLASS GACHA!生命孵化所》將登陸新竹春室,7/5~7/26限期開張,今年盛夏就讓澄澈的「玻璃扭蛋」為你視覺降溫。

春池玻璃延續「透明扭蛋店」熱潮,再度推出一系列玻璃扭蛋,於2025大阪世博如火如荼進行之際,特別打造台灣人氣原創角色「a-We」玻璃版本,另集結7位工藝師以「生命力」為題的創作,透過玻璃展現生命的多元樣貌。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透明扭蛋店」為玻璃工藝注入滿滿樂趣

置玻璃工藝為核心,融合設計及循環經濟理念,春池玻璃跳脫傳統製造思維,透過展覽及空間策劃、跨界合作等,創造嶄新的商業型態。從新竹、南美館、成功大學皆設據點,融合玻璃工藝、藝文策展及餐飲的「春室」,到擴散全台各地、兩年一度的《透明祭》等,春池讓玻璃工藝不再只是存於窯爐旁、職人手中的秘密,而能融入日常生活。「透明扭蛋店」亦是其中一項行動,巧妙將工藝與遊戲結合,讓工藝師天馬行空的創作想法得以落地,2024年秋天初登場便引發話題。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必收新作!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玻璃扭蛋

適逢2025大阪世博,春池受邀參與文化部策劃的「We TAIWAN」系列活動,將台灣人氣原創角色「a-We」做成玻璃扭蛋,透明扭蛋店2.0《生命孵化所》也將於7/6開張!跟「a-We」還不太熟嗎?聽聽設計師方序中怎麼說:「a-We」是海底板塊推擠下誕生的獨特生物,擅長彈跳、熱愛變形,總是不畏挑戰,靈活找尋最舒適、自在的生存之道,如同壓力中誕生的希望泡泡,呼應著台灣面對各種挑戰的應變韌性。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文化部)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每一顆「a-We」玻璃扭蛋所使用的原料,皆含循環玻璃,透過回收、熔融再製,將本會被丟棄的物件轉化為創作媒材,既延續了春池一貫的循環理念,也呼應著「a-We」充滿彈性的生命潛能。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金魚剉冰、海蛞壽司等7件趣味扭蛋

這次春室工藝師也回應2025大阪世博主題——「創造閃耀著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帶來7件詮釋「生命」的新創作。每款玻璃扭蛋都是對動物、植物、幻想物種等「生命」的刻畫,也蘊藏一道對生命的假設和提問,並透過燈炬拉絲、實心熱塑、窯口吹製等多元的玻璃工藝展現。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展場限定特調:以椰子呼應台灣生命力

每有新展覽登場,春室都會貼合主題設計限定餐飲,這次的「島嶼青椰瓜瓜美式」以椰子為主角,取其外殼堅硬、內在白淨柔軟,及離開母樹仍能堅韌生存的特性,呼應台灣及「a-We」包容且富韌性的特質。飲品交織火烤椰子水及濃縮咖啡,溫潤香氣中帶點苦韻,搭配糖漬小黃瓜注入一絲酸甜。

春池「透明扭蛋店」回歸!專賣玻璃扭蛋,大阪世博台灣原創角色a-We等8款新作亮相
(圖片提供:春池玻璃)

《GLASS GACHA!|BEFORE TRANSPARENCY:生命孵化所》

展期|2025.07.05-07.27

開放時間|10:00-17:30(週一公休)

展覽地點|春室 Glass Studio + The POOL(新竹市東區東大路一段2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