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灣設計展【05 RE:嘉義】文創園區!4種維度探索循環的意義

2021台灣設計展RE嘉義

2021台灣設計展,嘉義文創園區B、C棟展區「RE:嘉義 您有一則來自嘉義的新訊息」由周榮敬、蘇弘攜手策展,將「循環」的概念,貫穿展場動線、選材與內容命題。

一走進「RE:嘉義」展區,會先看到由王文心創作的整片植物林。植物安排回應以嘉義從阿里山到海邊的縱切面呈現,在展場範圍內,展現縱切面的高度生物豐富性,從前排開始,是粗壯的海邊植物,依序到最底部,則是海拔約1800m的植物。

這裡的植物,部分從林務局借出,展完後再歸還林務局,另一部分則是特別挑選,走進展間參觀後可以加入植物認養活動,希望在展覽後,這些植物都能回到嘉義和台灣各角落,繼續生生不息的循環下去。創作者王文心說:「因為人為介入,海岸林一直在消失,但海岸林以豐富性來說才是最多的,所以我們想把海岸林的意象帶回來,透過嘉義這個在山海間的城市,透過序列,從海岸強韌耐旱耐風耐鹽的植物,到高山的台灣櫸木放在這裡,讓大家可以直觀的感受植物和樹木在不同地域的狀況。」B、C棟外,以矩陣排列種植了400+植物,其中還包含台灣原生種與瀕絕植物,植物上都有名稱吊牌,可以近距離觀察這些難得一見植物的細節。

入口的地面,則鋪滿台灣原生的土肉桂葉,一路走近展間,會伴隨著淡淡的植物與土肉桂的香氣。

RE嘉義_05
進入展場的小徑,鋪滿台灣種土肉桂香氣非常特別

「RE:嘉義 您有一則來自嘉義的新訊息展」以4大主題,回應「循環」的主題。

主題1|REborn 以自然喚醒城市的活力

一走進展間,歡迎大家踏進佈滿「稻穀」展區,從腳底的柔軟感受嘉義「稻穀鋪面,是為了呼應展館過去酒廠釀酒的歷史。」而稻穀也是土地很好養分,牆面上則說明嘉義如何用綠地作為移居的第一步,另方面,也可以看到來自斯德哥爾摩的回應,也意味著這個城市正與國際其他城市在做同樣的事。

RE嘉義_033
展場入口

RE嘉義_09
鋪滿稻殼呼應空間前身的釀酒廠

主題2|REvive 以創意復甦城市的產業

策展團隊,利用場館既有、尺度很特別的管橋,與原本就在現場、與以及建築本體一樣是文資保護一部分的七個巨大釀酒桶,做了有趣的布展,從林業、牧業等選取嘉義產業代表,包括遠東機械、醫師公會、林聰明康陽輔具、承億集團與阮劇團等,以擬人化年紀方式依照他們成立的年份依序排列搭配集團代表物,讓大家看到他們如何用創意思考,在產業中屹立不搖。

RE嘉義_010
在巨大釀酒桶,展示嘉義產業

RE嘉義_07
用布幕隔板,讓原本有大型機具的空間有了極佳的觀展動線

主題3|RElease 重回自然釋放城市韌性

這裡由共感地景創作大型裝置「群山故道」以回收木板料,詮釋嘉義市是阿里山山腳下的城市,從這個以地理剖面為概念上的分佈,創作出象徵從阿里山山林到平原的裝置,並與現場藍色大機具產生自然的連結,靠近裝置,還可以仔細聆聽,在山林與平原間,由另一組藝術家,所收集嘉義各地聲音,有自然聲響、也有廟會的人文街道聲,靠近機具的位置,還會有捲麻繩等的傳統機械聲,「這些都是代表嘉義很珍貴的聲音,讓觀者不只用視覺,還可以透過聲音認識不一樣的嘉義。」

建築史學研究者蘇孟宗,也整理出嘉義綠地、空地、廟埕與市場,看嘉義人如何活用這些公共空間,將它做成有透視感的立體疊圖,具體把以前沒有被注意過的都市空間,提點出來被大家看見,提出「無用之地」對城市「有用」的辯證。

RE嘉義_012
展場內的大型裝置藝術,象徵嘉義山林到平原的地勢

RE嘉義_014
巧妙地與展場內機具結合

RE嘉義_01
蘇孟宗在地考察的地圖,以疊合立體化嘉義的無用的有用之地

主題4|REuse 永續思考循環城市生命

探討循環城市時,不外乎會從建築、人、物件和貨物等方面切入,也有人力和空間的循環,而Reuse想把空間再利用、人力循環、物件循環講得更清楚。

這裡包含幾組不同的展間:

1. 東市有青:是一群對家鄉有熱情的年輕人,在百年東市場透過藝術及設計介入,讓攤商與空間更有活力,展覽在設計感展期間也連線展覽。

RE嘉義_016
東市有青是一場連線展覽,可以順道去東市場看看藝術在市場裡的樣貌

2. 圖紙上的起厝,則是整理嘉義建築師的作品。

RE嘉義_019
在嘉義市區也有不少建築師的精彩作品

3. 論壇空間,則是以即使時影像,播放由四位跟嘉義有不同關係連結的建築師空間創作者,以互動影像方式談論嘉義,觀展者可以坐在這裡其中,彷彿直接參與他們的對談聽他們說話或與他們進行隔空對話。

RE嘉義_018
RE:嘉義

4. 循環製造的物件

搜集展示各種「材料」與「物」的循環,包括日常經典的帆布包,當展覽結束後,展間的回收帆布製包的也會交由日常經典製作成各式實用的帆布包;、另外還有蚵殼再生計畫、陶的纖維式等金典設計獎得主,可以看到各種有趣的材質再利用。

RE嘉義_024
循環製造的物件

RE嘉義_021
循環製造的物件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畫布上的贏家!6大QA解析尼德蘭《畫師們》的生存攻略

奇美博物館隆重推出年度壓軸大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精選近60幅館藏的尼德蘭畫作展出,並結合科學檢測、藝術史研究,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的繁榮盛世。本專題為讀者整理展覽6大Q&A,讓民眾可以了解本展概念與重點,感受當年畫師們所處的藝術環境。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仿)彼特.庫克.范.艾爾斯特作品〈東方三賢士的朝聖〉,這種三聯畫的製作相當有趣,中央的圖像皆會先量產,可依顧客的需求或其他考量選擇兩側的圖像進行組裝。(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Q1】為什麼以尼德蘭為主題?

奇美博物館自1990年代起,逐步累積了豐富的西洋藝術蒐藏,其中尼德蘭繪畫為博物館的重要典藏,加上今年適逢「臺南400」,400年前臺灣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與世界相遇,成為臺灣進入世界史舞台的契機,因此,館方希望結合蒐藏已久的尼德蘭繪畫,帶領大家從藝術出發,回到400年前的尼德蘭,提供一個觀看當時世界彼端的角度。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首度展出楊.斯汀作品〈酒館內的嬉樂人群〉,諷刺當時人們隱藏在道德禮俗社會風氣下的真實面貌。(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Q2】尼德蘭在哪裡?

今日所知的尼德蘭(the Netherlands),是荷蘭(Holland)的正式國名,但在歐洲早期歷史中,尼德蘭是一個地區性的概念,泛指涵蓋今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與法國北部等地,由於這個區域的地勢平坦低窪,所以又稱為低地國地區。在「畫師們」展覽中,除了講述17世紀荷蘭地區的藝術風貌,也溯至16世紀法蘭德斯的藝術,以及其對後來荷蘭藝術的影響,讓大家有系統性地一窺尼德蘭繪畫的樣貌。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一「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以古今地圖對照,讓觀眾了解「尼德蘭」的位置。(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Q3】當時的時代背景?

16世紀起,尼德蘭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歐洲貿易樞紐,商業繁榮帶動藝術市場蓬勃發展。藝術蒐藏不再是貴族專利,中產階級也熱衷蒐藏藝術品,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購買畫作來蒐藏或裝飾家居,加上廣大的畫作出口需求,造就市場龐大供不應求的現象。為因應需求,繪畫工作坊運作興盛,而快速、精準地仿製圖像成了工作坊裡學徒與畫工們的必備技能。這樣獨特的藝術創作背景,展現當時藝術市場的營銷策略,也反映買家的蒐藏行為與宗教信仰,在西洋藝術史上別具意義。

這次「畫師們」特展,便是希望介紹這群喜愛創作且努力作畫的尼德蘭畫師,提供一個穿越時空的透鏡,觀看當時畫師們的作畫環境、概念、模式與策略,同時感受當時藝壇百家爭鳴的景況。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一「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以帆船與海為意象,指出大航海時代帶來當地的繁盛。(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Q4】畫師最愛畫什麼?

尼德蘭繪畫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畫家們各有專精,也能自由選擇創作宗教畫以外的作品題材;除了受到當時信奉的喀爾文教派,不推崇呈現聖經故事圖像的影響,也回應了購買者的品味喜好及市場需求。靜物、風俗、風景等過去作為襯景的元素,搖身一變成為畫作的獨立題材,使得尼德蘭繪畫獨樹一格,題材包羅萬象。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此外,當時的畫師也會模仿大眾喜愛的風格與題材進行創作,以確保作品熱銷,也有買家會要求畫師模仿特定的畫風來創作。有時為提升市場競爭力,創作上也會依專業分工,由好幾位畫師依自己所長,合力完成一幅畫作。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展出法蘭斯.德.蒙佩爾作品〈冬日的風景〉,為17世紀尼德蘭獨特的風景畫類型之一。(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Q5】這次展出什麼作品?

「西洋藝術」一直是奇美博物館的主要蒐藏之一,其中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不僅題材完整、風格圖像經典,更不乏諸如: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亞德里安・寇爾特(Adriaen Coorte)、楊・斯汀(Jan Steen)等名家之作。此次特別精選近60幅作品,其中更有16幅為首度亮相,展品主題涵蓋歷史寓意、肖像、風俗、靜物、風景等,完整呈現尼德蘭藝術的多樣風貌。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展出安東尼.范.戴克工作坊的作品〈沙瓦王子騎馬像〉,展現人物意氣風發、尊貴不凡的氣勢。(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荷蘭國寶級畫家亞德里安.寇爾特作品〈紅醋栗〉,刻畫出晶瑩剔透、果汁飽滿的樣貌。(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Q6】有哪些單元規劃?

「畫師們」特展以四大單元帶出豐富的知識內容,包括:「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有哪些作品主題?」、「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前三單元依序帶領觀眾認識近代早期尼德蘭的藝術市場、畫家訓練、作畫過程與開創的多元繪畫主題等,第四個單元則將觀眾視角拉回當代博物館研究人員的角度,思考研究、定位古代藝術品時遇到的難題,一同發現畫作底下的謎團。展場也穿插各種體驗設計,讓觀眾更能輕鬆理解各個面向與重點。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四「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藉由科學檢測圖像與作品的對照,揭開畫作底下隱藏的祕密。(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資料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展現多元豐富的尼德蘭繪畫。(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 展覽名稱:《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

  • 展出地點:奇美博物館 特展廳

  • 展覽日期:2024.10.26-2025.8.31(週三、除夕休館)

  • 展覽時間:9:30-17:30

  • 票價資訊:全票400元、優惠票350元、雙展套票(常設展+特展)450元

  • 更多資訊請見官網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前進屏東!展出手稿、陶器、攝影作品,線上預約方式一次看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前進屏東!展出手稿、陶器、攝影作品,線上預約方式一次看

奈良美智在台10年巡展計畫「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3站落腳屏東美術館,展期自2024年12月20日到2025年5月25日。此次展覽採線上預約制,12月10日中午12點開始預約,邀請民眾一起欣賞奈良美智作品。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為台灣創作的繪畫《朦朧潮濕的一天》2021年首度曝光後,在當時造成熱烈迴響,奈良美智也表示希望將畫留在台灣,再續與台灣的緣份,因而展開「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10年巡展計畫。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在台十年巡展計畫「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三站決定落腳屏東,此次展覽由文化總會、奈良美智基金會、屏東縣政府共同主辦。(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屏東縣政府)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在台十年巡展計畫「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三站決定落腳屏東,此次展覽由文化總會、奈良美智基金會、屏東縣政府共同主辦。(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屏東縣政府)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屏東

此計畫首站從工業城市轉型成為台灣藝文重鎮的高雄啟航;第2站首次前往離島,於和洋混合式建築澎湖開拓館展開;第3站則即將前進國境之南屏東,在有著70年歷史的屏東美術館與大家見面。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三站將於超過半世紀歷史的屏東美術館登場。(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屏東縣政府)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三站將於超過半世紀歷史的屏東美術館登場。(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屏東縣政府)

主視覺融入屏東意象

文總分享,「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屏東」展覽主視覺由屏東在地的吉林垣有限公司操刀,透過主視覺上的車廂窗景變化,呈現出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一起旅行的意象,並以「山」、「海」、「星空」等自然景色,象徵墾丁的沙灘、大武山壯麗景色,及屏東的璀璨星空。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屏東」展覽主視覺由屏東在地的吉林垣有限公司操刀。(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屏東縣政府)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屏東」展覽主視覺由屏東在地的吉林垣有限公司操刀。(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屏東縣政府)

展出繪畫、陶器、素描及攝影作品

文總也提及,「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屏東」將延續澎湖站展品,包含巨型繪畫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陶器作品、素描及攝影作品等,而此次不同的是,吉林垣有限公司特別在美術館白盒子般的空間裡,營造出有如「家」一般的氛圍,有著奈良美智與展品一起「回家」的概念,也代表奈良美智的創作與屏東這片土地的風土人情在此交融。

屏東美術館(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屏東縣政府)
屏東美術館(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屏東縣政府)

同步販售周邊商品

另外,屏東站也將在美術館附近的的屏東演武場設置周邊商品銷售點,販售海報、明信片、托特包、手機殼等商品,民眾可於欣賞展覽後,就近購買奈良美智周邊產品。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屏東」將於主展區周邊的屏東演武場設置展售點。(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屏東縣政府)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屏東」將於主展區周邊的屏東演武場設置展售點。(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屏東縣政府)

奈良美智特展屏東站如何預約?

由文化總會、奈良美智基金會、屏東縣政府共同主辦的「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屏東」即將於12月20日在屏東美術館正式登場,展期從12月20日到2025年5月25日,採線上預約制,預約時段自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半,並於12月10日中午12點開始預約,更多相關資訊請參考奈良美智特展文化總會屏東縣政府文化處粉絲專頁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屏東」
⌂ 展期:12/20 ㊄ 至2025年5/25 ㊐ (周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 展覽時間:09:00-17:30
⌂ 展覽地點:屏東美術館202展覽室(屏東縣屏東市中正路74號)
⌂ 參觀採線上預約制  12/10 12:00正式上線開放預約

資料提供|文總、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