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直擊整理】!8大策展計畫、交通攻略總整理

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

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島嶼釀」於2月12日至4月10日在四鄉五島開展,免票參觀,其包含8大計畫、39件作品、3個空間策展、41組跨領域團隊與在地共創,其中馬祖獨特的軍事據點地景也化身為展場,帶領大家窺見過往歷史的同時,也再次發掘馬祖的新魅力!

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馮宇以「藍」重構四鄉五島新形象

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島嶼釀」主視覺!馮宇攜手鄭鼎以觀海景框打開馬祖魅力

馬祖國際藝術島
第一屆馬祖國際藝術島於2022年2月12日正式展開。

這兩年,台灣離島旅行大爆發,而選擇在馬祖旅遊淡季2月展開的藝術島,更能讓人們在跳島時,認識可能熟悉、也或許陌生的島嶼故事。以十年為願景的馬祖國際藝術島雙年展,由連江縣政府與文化總會舉辦,首屆以「島嶼釀」為題,期盼大家一同揭開其醞釀已久的芬芳;此次8大策展計畫中,涵蓋藝術家創作、居民共創、動態展演、建築計畫、歷史空間轉譯、教育計畫等面向,以不同切角,帶大家看見馬祖的華麗轉身。

馬祖國際藝術島0
首屆馬祖國際藝術島活動集結藝術創作、建築、動態展演等不同面向,帶大家看見開罈後的馬祖芬芳。

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交通攻略!

若要從台灣到馬祖,可搭飛機或是搭船,民眾可至松山機場飛抵飛抵南、北竿機場,航程約1小時;台中飛往南竿機場,約75分鐘。或從基隆港搭乘夜船,早上便會抵達東引及南竿,航程約8~10小時。須留意的是,回程是白天出發,出發時間隨單日/雙日不同,約傍晚抵達基隆港。

船是馬祖四鄉五島間的移動工具,以南竿為中心,至北竿15分鐘,至東、西莒航程約50分鐘,至東引約2小時。而島上移動以機車、汽車及計程車為主,南、北竿亦可以選擇搭乘公車。藝術島期間,作品最密集的南竿每天都有加開「藝術島專車」。

更多登島交通資訊請點此

馬祖國際藝術島1
民眾可選擇搭飛機或搭船至馬祖,再從南竿搭船至北竿、東莒、東引等展場。

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8大策展計畫!

計畫1:地下工事

策展人:林怡華

作品數量:7件

展出地點:南竿77據點、南竿軍人紀念公園、南竿山隴排練場、北竿后澳民宅

「地下工事」原泛指以地面以下修建具防護性能的地道、防空洞為主題,除在意象上點出馬祖具高度密集的軍事坑道部署的戰地地景,也進而冥想著蟄伏於地下的身體勞動以及逝去的文化意象。其中,藏身於77據點中的4件作品,包含藝術家身體勞動的軌跡、島嶼霧氣的捕捉、探索信仰文化的影像裝置、隱喻坑道內士兵生存樣態的植物裝置,待觀者彎下腰、走進過往的軍事坑道,感受地面以下的作品魅力。

備註:77據點採定時開放,每日10:00~16:00;導覽為定時定點導覽,時段會在官網同步公布

馬祖國際藝術島「地下工事」計畫!南竿77據點化身展場、坑道電影院

小檔地下工事_陳飛豪_水流之神_南竿七七據點_3
陳飛豪_水流之神

小檔地下工事_丁建中_靜候之景:馬祖列嶼_南竿七七據點
丁建中_靜候之景

小檔地下工事_ 利安摩根 Liam Morgan_照理來說應該可行_南竿七七據點
利安摩根 Liam Morgan_照理來說應該可行

計畫2:迴島嶼吧

策展人:黃鼎堯、陳泳翰

作品數量:6件

展出地點:東莒大浦聚落、東莒中正堂、東莒神祕小海灣、東莒64據點、南竿日光春和、西尾半島、依嬤的店

迴島嶼吧計畫除在作品中探討「信仰文化」、「自然環境」的消失與重生,此次也在東莒推出「島人廚房」,邀請台灣團隊吳謝私廚與墊墊胃駐點創作,轉譯島嶼特色食材,推出特色套餐;另外在南竿發起的「島嶼味蕾實驗室」,則邀請日光春和、西尾半島、依嬤的店,以料理為媒介,邀大家一口一口品味馬祖的故事。

備註:島嶼味蕾實驗室採預約制,詳情請點此

馬祖國際藝術島「迴島嶼吧」計畫!神秘小海灣賞路上藍眼淚、嚐期間限定馬祖味

小檔島塑椅作品
不廢跨村實驗室_島塑椅

小檔土偶+扌日土,犬島海馬作品照2
土偶+扌日土_犬島海馬

小檔味蕾實驗室|吳謝私廚
味蕾實驗室(吳謝私廚)

計畫3:馬祖當代建築選件

選件人:褚瑞基、劉柏宏

作品數量:3項選件

展出地點:南竿福澳港、南竿福澳港碼頭周邊、南竿梅石

馬祖在戰地政務實驗終止後,各式公共與私人建築蓬勃建設,此次推出的當代建築選件計畫,包含近期新落成的3件建築與景觀作品:馬祖福澳碼頭候船室、福澳碼頭濱海休憩廊道與梅石營區軍官、士兵特約茶室,同時也邀請大家一起討論馬祖未來的建築風貌。

馬祖福澳碼頭候船室新建築!禾磊用大屋頂打開與山海的距離

小檔馬祖福澳碼頭候船室-1_禾磊建築提供 _ 攝影:趙宇晨
禾磊建築_馬祖福澳碼頭候船室

小檔福澳碼頭濱海休憩廊道_連江縣環境景觀總顧問團隊提供一口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宋鎮邁、合圃股份有限公司
一口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宋鎮邁、合圃股份有限公司_福澳碼頭濱海休憩廊道

小檔梅石營區軍官、士兵特約茶室_立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立建築師事務所_梅石營區軍官、士兵特約茶室

計畫4:風塔

策展人:蔡沛原、林喬安

作品數量:1件

展出地點:東引忠誠門前廣場草坪處

本計畫邀請馬祖四鄉五島七所小學的學生與師長共同創作,從採集土壤與植物開始認識自己的島嶼,一同創造出馬祖未來的想像。

馬祖國際藝術島風塔藝術裝置!四鄉五島95位學童共創隨風飄揚的在地作品

蔡沛原、林喬安 風塔小檔_DSC1979
蔡沛原、林喬安_風塔

小檔_DSC2086
蔡沛原、林喬安_風塔

計畫5:傾聽島嶼的聲音

策展人:陳宣誠 協同策展人:廖億美

作品數量:一件空間展覽(9件作品)、9件現地創作作品

展出地點:南竿馬祖民俗文物館、南竿53據點

展場位在南竿鄉南端53據點的「傾聽島嶼的聲音」,以島嶼的研究與調查為基礎,透過景框、立體繪畫、聲音裝置、地景裝置等手法,結合現地環境創作9件作品,在歷史脈絡的回溯中,開啟新的島嶼認識;藝術家的採集創作,也同步於南竿民俗文物館1F特展區展出。

備註:53據點採定時開放,每日10:00~16:00;導覽為定時定點導覽,時段會在官網同步公布

南竿53據點 鋼琴建物Roof_共感地景創作_《折射島》S__83197958
共感地景創作_折射島(攝影:Adela Cheng)

南竿53據點 鋼琴建物B1_鄒享想_《枕待》系列 照片2
鄒享想_枕待

小檔南竿53據點 L型建物_蕭佑任_《對象、景框、射口、掩體-窗》系列
蕭佑任_對象、景框、射口、掩體-窗

計畫6:島嶼生息

策展人:侯力瑋、黃心瑜

作品數量:4件

展出地點:南竿梅石營區鵲橋、南竿梅石聚落

本計畫以電力陪伴生活日常為發想,以藝術書寫著島嶼上的風土人情,透過邀請四組不同領域的藝術團隊,以不同的覺知,帶領著民眾體驗馬祖群島的故事。

小檔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土地的歌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_土地的歌

小檔又是一個以漁村開頭的故事_作品概念1
鄭亭亭_又是一個以漁村開頭的故事

計畫7:一幅完成中的風景

策展人:劉柏宏

作品數量:1件

展出地點:南竿福澳碼頭候船室

南竿福澳港甫落成的候船室中,首檔展覽《一幅完成中的風景》,以馬祖後戰地政務時期變遷三十年為軌跡,盤點聚落與建築空間,透過1座裝置、10幅圖文作品、3座模型與插畫,呈現不同年代登島的新舊馬祖人視角,同時期盼不論是觀光客、創作者、生活者等新馬祖人,能一同參與這「一幅完成中的風景」中。

給島的備忘錄
給島的備忘錄

S__83197956
與海的距離(攝影:Adela Cheng)

計畫8:戰地轉身 轉譯再生

策展人:傅朝卿、鄭泰昇、龔柏閔

作品數量:1組空間展覽

展出地點:南竿梅石軍官特約茶室

在南竿島嶼南側的梅石營區,近期完成修復的軍官、士兵特約茶室,則有成大團隊策劃的《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特展,其中將展示由國內著名建築團隊操刀的13座軍事遺產活化提案,展現馬祖軍事遺產的當代價值。

S__83197957
戰地轉身,轉譯再生(攝影:Adela Cheng)

小檔2F展場模擬
戰地轉身,轉譯再生

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

時間:2月12日至4月10日,每日10:00~16:00,免費參觀

備註:部分作品為限定時段展出,詳情請見官網

官網 

臉書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新北市美術館正式開幕!4檔開館展覽同步登場,打造連結世界與在地的藝術平台

新北市美術館開館:推出4檔開館展覽,打造連結世界與在地的藝術平台

坐落鶯歌的新北市美術館(簡稱新美館),於今(2025)年4月25日正式開館,並推出4檔開館展覽,包括「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基進城市」國際主題策畫展、「新店男孩:Don't Worry, Baby」新美館年度委製計畫,以及「再自然不過的事」親子互動展,展現新美館作為「全民美術館」的核心理念。

坐落鶯歌的新北市美術館(簡稱新美館),於今(2025)年4月25日正式開館。(圖片提供:新美館,攝影:濱田英明)
坐落鶯歌的新北市美術館(簡稱新美館),於今(2025)年4月25日正式開館。(圖片提供:新美館,攝影:濱田英明)

新美館4檔開館展覽一次看

「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開啟歷史與當代的對話

以跨領域合作為核心策略,連結國內外藝術家與文化機構,打造從新北出發、通往世界的文化交流節點。「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彙整新北藝術脈絡與典藏成果,由策展人白適銘及共同策展人鄒婷,一同開啟歷史與當代的交會對話,體現文化保存、藝術研究與知識共享的公共價值,藉由展覽開啟跨領域、跨文化、跨時代的所見,回溯新北市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文化脈絡與城市共同體的生成過程。透過對現代至當代美術史發展樣態的多重採樣,梳理城市化經驗中的細節,探索人事物如何在時空交織中產生撞擊與映照,進而形塑生活記憶、地理經驗與社會圖景。

「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3B展間(圖片提供:新美館,攝影:王世邦)
「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3B展間(圖片提供:新美館,攝影:王世邦)
「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 藝術家陳順築〈水相〉(圖片提供:新美館,攝影:王世邦)
「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 藝術家陳順築〈水相〉(圖片提供:新美館,攝影:王世邦)

「基進城市」:集結25組國內外藝術家的創作

透過策展行動回應城市議題,重塑城市風景與集體記憶。「基進城市」國際主題策畫展匯聚25組國內外藝術家的創作,由策展人謝豐嶸、鄭慧華從全球南方的視角下回看城市的流動性與多元性。新北市位處臺北盆地邊緣,又與首都共同形成大臺北地區,在都市現代化進程中的反應出產業興衰、勞動遷徙、經濟貿易景觀及都市空間政治,藉此回應作為城市首座現當代美術館,它如何突破位置/空間的設定,轉化成為更具開放性的創意生成場域的多重可能,開展全新的網絡關係,藉此帶動新北市的再造與轉型。

新美館 5F光盒子 Lumi Lounge(圖片提供:新美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新美館 5F光盒子 Lumi Lounge(圖片提供:新美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再自然不過的事」:以親子觀眾為目標族群

建立涵蓋全年齡層的展覽及推廣計畫,讓全民在美術館中學習、參與、創作。此次「再自然不過的事」在新美館的「探索基地」及「新美聚所」兩個為全民參與而設的共同學習空間展出,首展以親子觀眾為此次目標族群,打造通透無隔間的大型空間藝術裝置,並以自然地貌與人造環境的更迭為發想概念,呼應園區豐富的生態環境,同時邀請民眾加入集體共創的行列,透過藝術的參與,加深我們與自然生態和所處環境的連結。另外,新美聚所未來也將發展駐館計畫,透過邀請及申請制度,持續探索場域並開展更多元的對話空間。

「再自然不過的事」藝術家辛綺展間(圖片提供:新美館)
「再自然不過的事」藝術家辛綺展間(圖片提供:新美館)
新美館館內空間(圖片提供:新美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新美館館內空間(圖片提供:新美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新店男孩:Don't Worry, Baby」:建構虛實之間的生命景觀

結合智慧科技與永續理念,推進數位展覽、智慧導覽與綠色建築策略,打造面向未來的文化場域。本次「新店男孩:Don't Worry, Baby」為藝術團體新店男孩第五號作品,承早期舊作為基礎,與年輕藝術團體XTRUX合作,運用演算法,結合遊戲引擎、沉浸式投影與傳統媒材,構建出介於虛實間的生命景觀。

「新店男孩:Don_t Worry, Baby」展間(圖片提供:新美館,攝影:王世邦)
「新店男孩:Don_t Worry, Baby」展間(圖片提供:新美館,攝影:王世邦)
美術館大廳(圖片提供:新美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美術館大廳(圖片提供:新美館,攝影:狐色影像製作)

新北市美術館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館前路 300 號

開館時間:

週一|休館
週二|10:00 – 17:30
週三|10:00 – 17:30
週四|10:00 – 17:30
週五|10:00 – 17:30
週六|10:00 – 18:00
週日|10:00 – 18:00

更多資訊可至官網查詢

票價資訊
⭔ 全票
|票價|新臺幣 100元
|適用對象|一般觀眾

⭔ 團體票
|票價|新臺幣 75元
|適用對象|20人以上團體

⭔ 優待票
|票價|新臺幣 50元
|適用對象|大專院校以上學生、65歲(含)以上長者、持志工榮譽卡之志工

⭔ 免票
|適用對象|高中職學生、16歲(含)以下學童、身心障礙者及陪同者乙名、低收入戶、導遊、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CAM 會員、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 會員

⭓ 新北市民
平日免票入場,週末及國定例假日享優待票

資料提供|新美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走進「桃園AI進行市」,感受科技如何驅動城市發展,實踐理想生活提案

近年來,AI早已從科幻電影中的情節,晉升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當人工智慧遇上城市治理,又能為都市生活創造出哪些嶄新可能?關於這個問題,今年「2025年智慧城市展」中,桃園主題館「桃園AI進行市」可說是給出了一個啟發人心的答案,讓人看見AI不只是冰冷的工程運算,而是能回應人類生活需求的智慧解方;當城市開始善用AI的力量,更能以超乎想像的方式,朝理想生活穩步邁進。

以AI助攻執法,創造更平安的日常

作為少數持續人口成長的城市,桃園市因產業發達、人口快速湧入,長期面臨環境治理、交通壅塞與氣候變遷等課題。為此,市府積極結合AI與IoT技術,巧妙回應城市需求。「桃園AI進行市」也以此為核心,在「城市治理 AI解方展區」裡,透過細緻巧妙的互動設計與光雕投影,帶領觀展者沉浸式地體驗這座城市如何以科技直面時代挑戰。

「桃園AI進行市」

於是,當觀眾緩步走進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人安全」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車速偵測提醒系統」與「行人穿越警示系統」。前者在易肇事路段即時監控車速,以「笑臉」鼓勵駕駛依速行駛,「哭臉」提醒減速,溫暖守護每次通行;後者則在行人走近等待區或穿越道時,主動提醒駕駛放慢車速,創造更友善的人行環境。這些科技的細膩之處,無聲地守護著市民每日的出入平安。

「桃園AI進行市」
「桃園AI進行市」

提醒與警示之外,桃園更進一步透過AI自動辨識行人與車輛相對位置,記錄未禮讓行人車輛的違規影像,並以此作為科技執法依據;同時,全台首創的「AI巡防系統」也被裝設於警用機車上,藉此自動辨識車牌,一旦發現疑似失竊或可疑車輛時,便能立即警示、通報,即時攔截犯罪,成為「城市治理」的神隊友!

以科技力守護環境,讓污染無所遁形

接著,當觀眾走進「環境保護」展區時,則將一步步看見桃園如何以科技解決長久以來的環境問題。像是針對改裝車輛噪音擾民,桃園導入聲音照相科技,全天候監測車輛噪音,並與警方聯手,形成有力的執法網絡。

「桃園AI進行市」
「桃園AI進行市」

而在面對亂丟垃圾、道路污染及空污等難題時,桃園市則透過AI技術在垃圾熱區裝設動態攝影機;以AI辨識路面污染並搭配車輛計數追蹤,檢核工地車輛是否確實經過洗車台;結合AI視覺辨識與空氣品質感測器,透過「智慧灑水管理系統」全天候偵測揚塵,讓空污問題無所遁形。值得一提的是,智慧灑水管理系統已率先應用於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工程,為大型公共建設創造更永續的誕生前提。

從教育到藝術,看見AI如何激發無限創意

當然,AI的力量也遠遠不止於改善交通與環境,更能點亮教育與文化想像。舉例而言,桃園市教育局便積極鼓勵各級學校將AI融入課程,透過AI將平面照片轉化為3D立體模型,讓抽象的知識轉為可視化的啟發;或是鼓勵學生運用生成式AI技術,自由創作圖像、音樂,激盪出屬於未來的創意火花。

「桃園AI進行市」

另一方面,AI與人文的跨界也在「TAxT 桃園科技藝術節」中畢現淋漓。當觀眾走在展區時,將可看見TAxT 桃園科技藝術節如何透過人工智慧、沉浸式互動與跨界創作,打造令人屏息的視覺與聽覺盛宴。讓藝術不只是觀賞,科技也不只是工具,而能在交織共融下,迸發出更多觸動人心的靈光。

「桃園AI進行市」

透過一場場互動體驗,「城市治理 AI解方展區」讓人感受到,桃園如何以科技為引擎,驅動城市往理想未來更邁進。讓美好的日常不只是種想望,更能在科技同行下,成為可實現的理想生活提案。

桃園市政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