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西尾半島物產店」!從一碗咖哩開始,與海洋文化、島嶼生活對話

馬祖「西尾半島物產店」

「西尾半島物產店」在馬祖的南竿島上賣咖哩,屏除掉觀光想像的包裝,結合島上新鮮漁獲、在地故事,回應島民日常的需求;除此之外,西尾半島的夥伴們更致力於打造出一個「不只是餐廳」的空間,從生活出發,策劃大大小小的展覽與活動,讓更多人感受島嶼的樣貌。

如果來馬祖,想要找一處靜謐之地,關掉島嶼觀光模式、轉為在島生活;南竿,也能找到這足以窩存半日的「西尾半島物產店」。

賣一份旅人與在地人都能在日常生活感到舒心的咖哩飯

位於馬祖南竿西北部的四維村芙蓉澳,遠離馬祖觀光熱點,在人煙罕至之處這店裡要賣什麼?賣悠閒、賣日常、賣馬祖島上的一份「去馬祖特色」的咖哩飯。西尾半島主理人施佩佩說,當時因工作關係長期往返馬祖,適逢縣政府正尋求能活化老屋和地域特色的團隊,因緣際會下走進了活躍於民國初年的海上梟雄林義和的戰略指揮基地。從2020年7月,以活化半島區域的使命感展開這閒置空間活化的工作,「我思考一個旅人及在馬祖島嶼生活人,會需要什麼?」

142A9895-編輯
西尾半島的建築前身是海上梟雄林義和的戰略指揮基地。

以這樣的角度出發,不論出差或是久待,期盼能有一個能支持自己在小島上生活的空間場域,「我想要的是:能不能有不一定都是吃紅糟飯的地方?」她開完笑說。施佩佩觀察到,島民們不一定天天吃紅糟、海鮮貝類(淡菜、海瓜子、佛手)、閩東特色風味餐,常見的餐點往往因為需要滿足一次性觀光客的想像,那是一種馬祖對外的服務工作。每天吃得好、吃得有特色,一待久,一碗丼飯、一份義大利麵也許是魂牽夢縈的舒心食物。

142A9744
以咖哩飯為主,搭配島嶼地產食材,以新穎手法再詮釋。

回到久待馬祖的人們的日常需求,佩佩選擇了咖哩飯為主角,空間氛圍也以「馬祖幾乎沒有一個可以好好坐下來開會、聊天、沈澱的地方」為出發,考量自己所需,重新打造一個能支持島上人們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的場域。她回憶之前出差馬祖,都分外疲累,交通轉換外、島際間的航班串接,衍生出長時間等候與不確定,「心都懸在那裡,都市人習慣排滿行程都無用武之地,到馬祖,隔天可是不能有安排。」種種情境下,這場域的所有細節設定都必須要能夠支持自己,「如果我是一個旅人,會怎樣開始?」於是乎,這間店誕生了---2020年7月1日。

142A9858-編輯
思考馬祖需要有一個能好好坐下來沈澱的地方,西尾半島不只是一間餐廳。

談及草創籌備時期,店長鍾京燁提起最初的設定:「不只是一間餐廳。」擅長行銷企劃、將自己感興趣議題納入每月主題,從2021年開始,她依據不同季節來執行線上、實體活動、展覽及限量餐食,創造造訪者完整的體驗感受。「像是今年四月有一個小書展『導讀月』,邀請島內外的人來選書。我們針對馬祖的時間感來論述,搭配書展與佛卡夏組合。」當時還是客人的貢丸也在看完給馬祖的選書櫃一系列漫畫《海獸之子》、《發酵聖經》、經常走訪西尾半島而成為熟客。

142A9759-編輯
主廚貢丸(左)夢想以廚藝專長重新詮釋馬祖風土,遇到熱情的漁民大哥(右)經常分享豐收漁獲,創造許多令人驚喜的員工餐。

以食物為媒介,與在地對話

生長於馬祖的貢丸,對於各種海洋食材是再熟悉不過。數次,看著漁民大哥好意將大章魚、比目魚等豐收漁獲送到店裡給店內女孩們加菜,夥伴們卻因不會料理活生生章魚而顯得驚慌失色,於是他默默地走入廚房教導海鮮魚貨、去骨、切片、川燙、燉煮等料理任務;擁有澳洲藍帶廚藝學院背景的貢丸,夢想就是用他的廚藝專長重新銓釋馬祖風土,目前受邀在「西尾半島」擔任主廚。另一位Wency也是從客人變成外場夥伴,「看出去就是海的感覺啊!」曾在國外打工度假的她,視馬祖與海相連與澳洲氛圍極為相近,這份經驗連結而踏上父親的故鄉馬祖。

西尾半島物產店以「物產店」為名,思考在航上貿易時期,芙蓉澳常為貿易中繼站,許多商客在此進行物資交換、商貨流通世界各地,以此呼應,企圖與在地對話:馬祖更應該追求的物產為何?一開始,搜羅日、法物產,主力放在嚴選台灣本島物產:柯亞果醬、御鼎興醬油、禾乃川味增、洲南鹽場…等,讓馬祖人有更多選擇。後來,也逐漸結交不少馬祖青年或品牌合作夥伴,如:沐光商行的戰地巧克力、小柒咖啡、懿家忍冬啤酒…,透過選物,檢視馬祖原物料、生產過程等,只要品質好就引進,逐漸感染馬祖物產的創新。

142A9895-編輯
選擇咖哩做主角,呼應大航海時代、海上貿易的光景與氛圍。

食物部分,想要提供日常美味,選擇咖哩作為主角,遙想大航海時期的氣氛、海上貿易的光景,眾異國城市的港口邊必定流通珍貴香料所組合出的料理;這混合的香氣中,匯聚了各城市的文化氣息與想像,於是,店內製作招牌西尾咖哩、乾咖哩、奶香雞肉咖哩。除了咖哩,還有馬祖小食組合,內有:馬祖坑道一口酥、灶有料芝麻球、紅麴花生組合,以及糯米時組合等。當中,有一道蘊藏情感連結的菜單---一款紀念已故漁民池小哥的餐食,以他的商號名為「柒號一夜漬組合」---到現在仍有馬祖在地人懷念他時,都會來店裡點一盤以香料浸漬橄欖油封存一夜的韻味。此外,因應不同時節食材推出限定款料理,像接下來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就會有一套非常澎湃、充滿馬祖風情的法式料理。

142A9816
餐桌上,有糯米時、柒號一夜漬組合、馬祖地產淡菜、藍眼淚啤酒等,都是馬祖的「豐味」。

馬祖,就要使用「馬祖的方式」

開店後,一切都在摸索階段,前期佩佩以客座主廚的方式邀請夥伴朋友們輪流登島(法籍Morgane、阿靜、阿魚),與店長鍾京燁一同發展西尾半島的雛形。後來有了主廚貢丸的加入,不自覺打造出此空間潛力---創作與地域互動的平台,「我是透過這間店來與經營與在地的關係。」在台灣超過十年社區輔導的經驗,擅長空間活化的工作,當初受邀來馬祖分享在台灣社區營造,由下而上是如何長出自己社區的特色空間,然而,卻無法複製台灣經驗到這裡,「感覺滿挫折的,地區營造的風土、居民的背景相差太多,過去經驗派不上,語言和頻率都不對。」

此外,在台北社會化的互動模式、工作經歷、得過獎項,在馬祖完全失效,「你好像得重新開始,因為你以前做得再厲害,都與馬祖無關。」這也讓她有機會從零開始:以前生活總有一些包袱、做任何事情都得先從拜碼頭做起,「因為風土條件的差異,在其他地方做成功的案例不見得適合馬祖。當我所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都不需要了,重新與當地建立信任就是新的起點。」然而,地方信任感從何而來、要怎樣開始?

142A9950
因為風土關係,成功的案例並不一定能適合馬祖,反而重新與在地建立信任,慢慢展開新的可能。

「居民們會從你是在地人誰的朋友、老闆是誰、親戚是誰開始建立,信任關係仍保持著濃厚的社會連帶性。」有時,語言、溝通都失效時,靠的是信任關係:你爸媽是誰、你是不是馬祖人…,反之就會有很大的門檻需跨越。佩佩說,最初從工作出差、到與當地互動,「你會發現達到日常溝通需要回到當地人的文化去建立起,無法複製台灣經驗到島上。」

像一開始,跟漁民大哥聊工作內容是透過社區活化、帶動地方產業。過兩天,他照舊問你為何而來,當改成「我跟你一樣在賺錢,他們就秒懂!還會熱情跟你分享如何賺錢。」或是問:妳住哪、房東是誰?從關係來確認血緣背景、透過仰賴熟悉的事務,追蹤到任何一位與妳認識的人,最終放下心來。佩佩笑說,於是乎認真經營販售咖哩飯賺錢,便能獲得認同信任的基礎。

142A9894
馬祖人喜愛腳踏實地、認真工作。佩佩笑說,透過認真賣咖哩飯,很開心能獲得在地人的認同。

她觀察到馬祖人的天性務實、不喜歡不腳踏實地的輕率,「他們會問我今天賣得如何?提醒我應該怎麼賣、要記得上網行銷…,分享這些細瑣小事對他們來說反而是踏實的準則,也更樂於分享與推廣。」這種務實的生活哲學,反映在看得見的事務上,包括從事漁業養殖所獲得的利潤、投資賺錢的心法、兼職當教練的優點等,皆開誠布公。相較而言,文書工作如企劃、辦活動、寫文案的工作較無形且抽象,反而更像是不務實、無所事事的人。「但當我賣一份咖哩,他們會覺得我做了一件踏實的事情。」又或者見證佩佩幾點開店、是否遲到、如何認真工作、從中教導指正,確認這是一位值得信任的人為止。「幾年前因公出差以社區規劃輔導老師認識馬祖,與當地人的關係距離很遙遠,如今不僅落籍於馬祖,用日常耕耘的心經營西尾半島,島上的人們多半聽聞過,交頭接耳馬上就能熟識起來。」西尾半島就像是一張馬祖人看得懂的名片。

於是,「好好經營一個空間、做好一碗咖哩飯,讓他們來認識你。」就這樣,這間店裡經常穿梭著西尾半島的夥伴們、後來流浪至此被收編、到處曬懶的貓「糯米時」、想偷閒的旅客與在地人…,共處共生馬祖所需要的偷閒空間。

142A9576-編輯
開了這間店,建立了與在地島民的連結平台,許多人愛上到此串門子,交流、分享,創造共處共生的悠閒空間。店內夥伴們與漁民大哥、在地鄉親都變成好友。

142A9769
西尾半島物產店提供了非傳統馬祖飲食,思考島嶼、島民與海洋的關係,設計出一系列再詮釋饗宴。來到這裡,點一盤以西式手法料理的地產淡菜,享受海與日光是最療癒不過的午後。

餐廳之外,從生活出發的更多企劃

店長京燁說,西尾半島物產店不只是一間餐廳,開幕沒多久便與夥伴們展開一連串的海洋與美食企劃。從2021年舉辦了海洋體驗與飲食料理相關活動,到了2022年,進入「味蕾實驗室」及「海洋永續」相關議題,近期空間也大有拓展,預計舉辦一場常態性香料展,以夏日廚師烤牛肉秀的誘人企劃進行,在夏夜晚風、燈光星火旁,喝點小酒、聆聽馬祖海浪,感受島嶼的夏日風情。

142A9842
京燁將自己對島上好奇的事物轉為出給自己與夥伴的企劃主題,規劃出整年度精彩的活動、飲食、策展。

京燁到島上已有兩年,她觀察馬祖是一個很傳統的島嶼,「馬祖的料理手法,大抵是清蒸或快炒,以保留海鮮的原味,西尾半島希望能利用不同香料與料理方式,讓海洋與香料做結合,創造出新的面貌。」以淡菜為例,島上多清蒸或老酒燉煮,西尾則創新兩種淡菜滋味:一種是法式淡菜,吃起來軟嫩Q彈、可以先吃到鹹味後再混搭奶油白酒,香鹹在口中化開豐富層次感;一款是油漬淡菜,透過淡菜浸泡橄欖油一夜、加入月桂、辣椒等香料作調味,肉質口感變得紮實,剛入口是幽淡的橄欖油香氣,接著才會吃到淡菜本身的鮮甜。「我們想透過香料讓傳統與創新碰撞,挖掘島嶼更多的可能性。」透過西尾的轉譯,傳統海鮮料理也變新潮。

倒是,在這一系列言之有物的展覽之餘,她特別想辦一點不明所以的小點綴展覽。像是平常拍貓咪糯米時的一系列照片,也能化身成為一個攝影展,在冬天,很療癒。「這展覽想介紹我們與牠的關係,背後也跟芙蓉澳漁業有關。」原來,除了牠會跑到池大哥的沙地上打滾、抑或跳到窗台上看客人之飯。有時,池大哥會站店外,拿著擱淺上來的魚內臟、大喊牠的名字,只見牠興沖沖地現身,幸福地大快朵頤。

 

Unknown
近期被收編的貓咪糯米時,也成為冬季展覽的主題之一。

「西尾半島很多的想法都是從生活出發,慢慢變成想要做的事情,像糯米時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從生活變成小展覽。」京燁笑說,生活躍上檯面的事還不少,像把員工餐po上現時動態,有炙燒章魚、啤酒燉牛肉、照燒鮭魚、酸辣生魚、南瓜燉飯、烏魚義大利麵…等十分吸睛,客人想吃卻吃不到,當他們在2021年粉絲破千時,突發奇想抽獎分享,讓客人也能享用到員工餐,「喜歡、想做,就做了!」

透過店長與夥伴們對馬祖的好奇心與視野,一整年企劃的主題非常精彩!

四月,是西尾的「島讀月」,以書會友,用書籍文字來感受島嶼樣貌。「大文豪莎士比亞在《李爾王》曾寫,我愛您就像愛鹽一樣,不多也不少。來描述小女兒對年邁李爾王的愛。」馬祖與鹽密不可風,海水、海風在潮汐間來去,坐在芙蓉奧的西尾半島,收的是大海的鹹味禮。於是西尾半島的島讀月限定下午茶就以「鹽」做發想,以鹽提升食物的鮮甜與喚醒人們的注意,推出:「鹽口橙汁氣泡飲」與「佛卡夏」,在鮮榨柳橙的酸甜中,抿一口杯緣的鹽,讓鹹味在氣泡中旋轉。佛卡夏的香氣混雜著鹽之花、與番茄與迷迭香酸香混雜四溢,還附上與海相關,由不同作家、書籍引出的籤條,這午茶受到許多人喜歡。

接下來到了夏天的「環保海洋季」,邀請海湧工作室上淨灘課,聽完課即刻來到芙蓉澳口淨灘,並體驗淡菜漁業文化,「消費者都不知道淡菜怎麼來,我們拉回源頭,請池大哥幫我們介紹。」養殖五、六年的池大哥,分享養殖淡菜最害怕的事情、成熟可食的淡菜是幾公分、淡菜保存剖半曬乾法、淡菜源頭來歷等,既有學、又有吃。

 

Unknown-1
「淡菜體驗」、「植物島嶼—山海巡禮,草包飯手作課」…等課程,都是以各種形式設計探索島嶼生態。

還有限時限量、新鮮飽滿的漁人牡蠣碗餐點,用御鼎興醬油、薑絲、昆布絲、紅蘿蔔絲、白米在熱鍋裡緩慢融合,讓不同質地在溫度中變化,蒸熟牡蠣刷上禾乃川的味噌溜,在噴槍炙燒下收緊鮮味,再來點百搭的海苔細絲,大海的鮮甜直衝味蕾。以及結合海玻璃與金繼技法的「島嶼生活Vita Insula」展,是在西尾駐村的藝術家—Vein Studio倪苑茹撿拾海玻璃與海廢為創作媒材,搭配漁網、淡菜、藤壺等,拼貼出一幅幅島嶼創作,期盼以永續理念傳遞。

messageImage_1641207000537
滿滿牡蠣呈盤,用簡單的烹調讓大海的鮮味直衝味蕾。

來到馬祖十月,豐收之際花草盛開,「秋天是『花草季』,推出『植物島嶼:山海巡禮,草包飯手作』,在古道巡禮認識馬祖常見植物後,回到店內開始草包飯編織課程。」桔梗蘭編織成粽子編織狀,不同視角探索馬祖。還有冬季的品飲老酒練習,挑選五個聚落自釀老酒,以及兩款高粱讓大家品嚐,並搭配五款下酒菜:白蘿蔔漬、章魚漬、老酒溏心蛋、地酒巧克力、紅糟豬肉。

Unknown-2

動手學習傳統的草包飯編織,以手認識馬祖的文化。

到了2021下半年,與遊牧酒吧在疫情期間推出「收藏夏日計畫」食材包,設計出馬祖限定「藍眼淚啤酒」,這款啤酒帶著馬祖涼茶底蘊,有:金銀花、天青地白、桑葉、大花 咸豐草等野地植物,搭配美國啤酒花製成,西尾半島則代表推出三款下酒菜搭配:馬祖老酒棍麵乾咖哩、香料橄欖油漬在地產淡菜配繼光餅、紅糟舒肥豬。

142A9792
馬祖限定的藍眼淚啤酒,獨特的顏色,是許多人來馬祖必買的伴手禮。

京燁說:「我們希望透過持續做與食物、海洋相關的活動來考察研究,一部分也是自己給自己出了道題、與夥伴們一起來解題。」

那到了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即將來臨,西尾半島可有什麼樣的計畫?店長京燁與主廚貢丸從二月到四月,呼應盛典推出一套限量的「洄味」餐點。「主廚貢丸擅長法式手法,因此我們以海洋為題,從開胃菜、湯品、飲品、主餐、甜點緊扣著人與海的互動,運用馬祖食材做出創意料理。」設計。

_FIX_5222
呼應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店內設計一整套限量「洄味」法式料理,以解構手法再詮釋馬祖人與海。

142A9680
主廚貢丸喜歡以所學料理手法,再詮釋對馬祖食材的想像,這次馬祖國際藝術島也推出系列主題限量餐點。

開胃菜是以退潮撿拾海螺貝類(即馬祖「討沰」文化,馬祖話為「投辣」/諧音)概念做成:「酸醃生魚」以南美洲的料理手法製作,將芙蓉澳口新鮮魚獲以檸檬酸熟、辣椒調味,創造清爽又具層次的豐富口感。「炸燉飯丸」是將野生章魚以大量蔬菜燉煮,蔬菜的湯汁以燉飯收濃,再包裹成球炸得酥脆,燉煮後的章魚肉質緊實、風味馥郁,與燉飯香氣和外皮口感搭配出令人驚豔的半島滋味。

_FIX_5170
以南美料理手法製作的「酸醃生魚」(左)與以野生章魚燉煮大量蔬菜製作的「炸燉飯丸」(右)

湯品設計以雞胸肉、淡菜乾及大量蔬菜熬煮出清澈、滋味濃郁的澄清湯,以及加入採用古法日曬製成的芙蓉澳地產淡菜乾,增加湯頭的濃郁鮮味,搭配馬祖在地魚麵,變成一碗獨特的「魚麵澄清湯」。

_FIX_5191
搭配馬祖在地魚麵、結合法式澄清湯概念,料理一碗獨特湯麵。

主食是由馬祖名菜「紅糟鰻」為靈感---當紅糟燉飯配上海鰻,這被剖開、海風兇狠吹拂許久曬乾的海鰻,到了主廚手中被細膩地挑刺處理,只為了讓口感更為純粹,拌入以紅糟醬與眾多香料調味製成的燉飯,每顆米粒吸收鰻魚骨架及蔬菜熬煮的高湯,一旁點綴的是如同紅糟鰻酥脆外衣的海苔米紙脆片。

_FIX_5204 (1)
視覺亮眼的紅糟鰻魚燉飯,燉煮出海風鹹香。 

甜點「半島地瓜餃」是以馬祖傳統甜點地瓜餃的質地、口感拆解、解構再現,以花生內餡做成慕斯和鮮奶油拌勻,再以地瓜餃皮做成地瓜泥襯底,並加入巧克力幕斯作為全新搭配,柔軟綿滑、細緻不膩,畫下甜潤而滿足的溫暖收尾。飲品「熱老酒」則是從早期漁民上岸後會飲老酒驅寒作為發想,「熱老酒」結合西方熱紅酒手法,將島嶼新酒的甜潤與陳釀老酒的濃醇,依照完美比例調和,再加入馬祖冬季常見的小油菊,以及杜松子、丁香、肉桂、薑片,一入口酒體綿香清甜, 而尾段淡淡的糯米香,在齒間落下悠長餘韻 。精彩的餐食於每週五、六、日中午提供,限量八份。

_FIX_5216
思考從海洋到島嶼,不該只有一種路徑。馬祖地瓜餃,也不應該只是熟悉的樣態。主廚拆解傳統、成就一道新式甜食。

美食外,當然少不了展覽。既然是海洋文化的主題,企劃展示介紹螺類、貝類等平常盤中飧的這些生物,在海中是怎樣的生存型態,「我們以十個問答題,帶出馬祖的海洋文化,例如:藍眼淚可以吃嗎?馬祖最好吃的魚類前三名是?據說馬祖曾有鯊魚出沒?」或是分享傳聞中「馬祖極光」。「其實就是用燈去補小管,被戲稱為馬祖極光。」也會介紹養殖漁業的服飾,以鄰居池大哥為樣板,做成紙娃娃的樣子,觀眾可以幫他變裝、戴帽子、穿雨鞋…,以輕鬆有趣的方式來介紹海邊日常的細節、季節型態、與工作內容,「我們想用更輕鬆、有趣的方式,來概括馬祖海邊的日常。」

最具特色伴手禮,在地故事出發的電玩遊戲

在物產販售區,引進好品質的馬祖伴手禮外,還有一個非常獨具巧思的「竿島迷蹤—馬祖南竿戶外實境解謎遊戲」,熱愛電玩遊戲、身為設計者的京燁,想要以好玩的實境解謎遊戲方式,推廣梟雄林義和的生平事蹟。

圖片 1
熱愛電玩遊戲的京燁,先以南竿為背景,設計出實境解謎遊戲名為「竿島迷蹤」,內蘊對時代人物的重新解讀。

以其戰略要地為背景,將其故事原型作改編。在民國初年,馬祖是中國政權與日本政權狹縫中生存的島嶼,為了生存、生活,馬祖誕生許多海上梟雄,而林義和在大時代背景下招兵買馬、刺探情報,後世的評價在「海盜」及「英雄」身分中游移,如果了解當時的歷史脈絡,林義和就不只活在書本的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真真切切的人。

「購買者可以依據現場指示符號、搭配手機訊息、以及遊戲包的內容來解謎,有一點像是戶外版的密室大逃脫。」這款遊戲將於五月再推出一版北竿不同劇本的版本,希望透過實地到訪及手機遊戲包來認識此島嶼。

messageImage_1641207083933
來到西尾半島,任誰都可以有一個放懶的權利。

西尾半島在她眼中,很像島上的中繼站、休息站,一面服務著在地人、一面服務著旅人。京燁說,兩年前來馬祖,感受到馬祖在地人積極務實的一面,「他們永遠閒不下來,熱衷於工作與賺錢,把這當作一種享受,因此,像是池大哥一人就做過很多工作:民宿業者、計程車司機、網咖老闆、報社記者、駕訓班教練、養淡菜討海人…。」看著他們如此積極,更激勵了京燁應該更多元涉略不同領域。而西尾半島則扮演了一個島上少有的,可以慢下來,坐下來參加活動、吃咖哩、看書、聊天交流的地方,一個讓旅人也能感受到充滿家溫暖、也支持著在地人生活的地方。「有時候,馬祖在地人會繞過來看看最近又有什麼新鮮事,也許就這樣走進來、待了一下午。」而這,就是西尾半島所企盼與支持的島嶼日常。

撰文|孫維利

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FIXER Photographic Studio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島嶼文化共生協會

執行單位|吾然文化有限公司

企劃統籌|邱珮瑗、張維眞

企劃主編|張維眞

企劃撰文|孫維利、彭雅倫

特別感謝|馬祖國際藝術島團隊

延伸閱讀

RECOMMEND

9月展覽活動7選!從台北、台中、高雄到馬祖,一同走訪藝文現場

9月展覽活動7選!從台北、台中、高雄到馬祖,一同走訪藝文現場

9月到來,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走進台灣近期的展覽活動現場,感受作品與空間交織的魅力!

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

展期:2025.8.16~2026.1.2
地點:忠泰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由忠泰美術館與芬蘭阿爾瓦.阿爾托基金會(Alvar Aalto Foundation)共同策劃的《創造即生活──愛諾、艾莉莎與阿爾瓦.阿爾托》(Creating for the Everyday – Aino, Elissa and Alvar Aalto)展覽,聚焦阿爾瓦・阿爾托與前後兩任建築師妻子——愛諾(Aino)、艾莉莎(Elissa),如何共同形塑建築與設計理念,展現出北歐文化對自然、光線與生活空間的深刻關注。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本次展覽也特別規劃雙展區,位於忠泰美術館的主展區展出逾160件手稿原件、模型與設計作品等,帶領人們探索「創造即生活」的理念。10月4日起,將於NOKE忠泰樂生活三樓Uncanny登場的衛星展區,開放免費參觀,將延伸探討阿爾瓦・阿爾托家具設計的理念與應用。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編輯帶逛】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10件展品剖析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

展期:2025.8.19~10.12
地點:台灣設計館 02展間(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你對於捷克的設計有什麼樣的認識?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與捷克中心臺北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Identity: The Story of Czech Graphic Design)展覽,現正於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盛大展出。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本展由捷克平面設計領域具代表性的策展人Filip Blažek與Linda Kudrnovská共同策劃,將帶領觀者透過原作與複製品,認識捷克最具代表性的設計作品,並深入理解其背後的設計背景、歷史與意涵。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識別-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松菸登場!從郵票、電影海報等日常符號,看設計如何回應動盪時局

履痕深烙:席德進早期的生命和藝術軌跡, 1943-1966

展期: 2025.8.23~12.7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101展覽室(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席德進基金會於席德進辭世後,捐贈約1864件作品予國美館,成為國美館珍貴的重要典藏。而本次展覽以「履痕深烙」為題,象徵席德進在藝術與人生道路上留下的深刻足跡,並特別聚焦於席德進早期的藝術創作與人生歷程,透過藝術家的畫作和日記,呈現其早年生命歷程與創作軌跡。

(圖片提供:國美館)
(圖片提供:國美館)
(圖片提供:國美館)
(圖片提供:國美館)

展覽將從他在杭州藝專的創作養成說起,至1948年來臺後的嘉義時期、臺北時期,以及赴美歐遊等階段,涵蓋1943-1966年間風格的多次嘗試及轉變。展出作品包括風景畫、人物畫、抽象畫等,涵蓋鄉土人物、日常民俗生活、街景、建築等題材。

(圖片提供:國美館)
(圖片提供:國美館)
(圖片提供:國美館)
(圖片提供:國美館)

英國新銳藝術家 Harry Rüdham 台灣首展《給他的一封情書》

展期:2025.8.28~10.27
地點:Contemporary by U 諭藝術(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四段553巷42號1樓)

由Contemporary by U藝廊推出的英國藝術家哈利・魯德漢(Harry Rüdham)在台首次個展,以《給他的一封情書》(Entangled)為題,並聚焦於一段深刻關係的情感歷程,其以「繩結」與「人物剪影」兩種視覺語言,描繪出一段關係從相遇、交織、摩擦、斷裂到沉澱的歷程,這也正如同一封未曾寄出的情書,記錄下情感中無法言說的一切。

(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本展將呈現藝術家於2025年全新創作的「繩結系列」,同時帶來數件以剪影為主的早期作品,共同編織出一場跨越時間與情感的視覺敘事。

(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亂流:半睡飛行夢》

展期:2025.8.29~11.2
地點:北師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美術館化身為機場航廈大廳!北師美術館攜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合作,推出由新生代年輕策展團隊 Nn̄g Project 策畫的「亂流:半睡飛行夢」展覽。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dulub studio)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dulub studio)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dulub studio)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dulub studio)

策展人張文豪、黃羿瑄及黃銘樂,以「天空、飛行、航空、機場」為出發點,邀請南韓、香港與台灣的9位藝術家,透過影像、聲音裝置、雕塑、繪畫、文件等媒材,探討當代飛行經驗如何體現於個人的身體、情感及記憶,同時也思索航空科技如何重塑社會景觀與在地文化。本展也特別委託製作圍繞著「流動」主軸的4件作品,同時還有多件藝術家新作首度發表。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dulub studio)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dulub studio)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dulub studio)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dulub studio)

北師美術館化身機場!《亂流:半睡飛行夢》挖掘天空、飛行的多重意義,思索空中科技網如何影響日常

《快樂島-日常的史詩》

展期:2025.8.30~11.30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4-105 展覽室(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高美館推出的全新展覽《快樂島-日常的史詩》,以法國印象樂派作曲家德布西1904年創作的鋼琴獨奏曲《快樂島》為靈感,並以音樂營造的夢境、自由與渴望為主軸,藉由繪畫、雕塑、裝置等多元媒材,探索奈良美智、鹽田千春、宮島達男、金昌烈等來自日本與韓國的25位藝術家,如何描繪現實與幻象之間的情感歸屬。

(圖片提供:高美館)
(圖片提供:高美館)
(圖片提供:高美館)
(圖片提供:高美館)

而這些作品共同打造了一座名為「快樂島」的藝術空間,它們有的透過童幻視角,巧妙回應成人世界的脆弱與矛盾;藉由物質雕塑,記錄時間與記憶的消逝;或以動漫與流行文化,對當代社會提出深刻反思。

(圖片提供:高美館)
(圖片提供:高美館)
(圖片提供:高美館)
(圖片提供:高美館)

登陸跨越現實與幻想的島嶼!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登場,集結奈良美智、鹽田千春、宮島達男等25位藝術家作品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

展期:2025.9.5~11.16
地點:馬祖四鄉五島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以「拍楸 ——你的海洋,我的陸」為主題,展期為9月5日至11月16日,共73天是歷屆最長。本屆主題中的「拍楸」(pha-jiu)源自馬祖傳統閩東語,指的是一種世代傳承、需集結眾人之力的捕魚工法。每年8、9月,全村動員將巨大的竹樁打入海底,為漁網定錨,捕撈順著潮水入網的漁獲,為來年的豐收打下基礎。這也象徵舉辦藝術島是全島總動員、共築願景的重要盛事,展現出眾志成城的精神。

木村崇人Takahito Kimura《和兩座島嶼一同化為雲朵的日子A Day to Become Clouds with Two Islands》(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木村崇人Takahito Kimura《和兩座島嶼一同化為雲朵的日子A Day to Become Clouds with Two Islands》(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劉致宏 Liu Chih-Hung《漁汐 Tide & Time》(圖片提供:狐色影像製作 WHOSE IMAGE STUDIO)
劉致宏 Liu Chih-Hung《漁汐 Tide & Time》(圖片提供:狐色影像製作 WHOSE IMAGE STUDIO)

今年的策展聚焦3大主題:「島嶼的馬祖」、「前線馬祖」、「海洋的馬祖」,一起說出馬祖這座島嶼的當代故事,將有來自台灣、日本、韓國、香港、馬來西亞、澳洲、美國、西班牙與加拿大,至少55組的國內外藝術團隊,展出超過50件作品,堪稱是台灣規模最大的跳島藝術慶典。

胡安‧薩摩拉Juan Zamora《夢之亭 The Dream Pavilion》(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胡安‧薩摩拉Juan Zamora《夢之亭 The Dream Pavilion》(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走路草農 藝團Walking Grass Agriculturei 《常備記憶 Standby Memory》(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走路草農 藝團Walking Grass Agriculturei 《常備記憶 Standby Memory》(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來場跳島藝術之旅!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9月登場:展出超過50件作品,發電廠、軍事據點、前線電影院化身展場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台灣設計展首度前進彰化!10月開展,3大城鎮展區、19場主題展覽搶先看

2025台灣設計展首度前進彰化!3大城鎮展區、19場主題展覽搶先看

「2025台灣設計展」由經濟部及彰化縣政府共同辦理,將於10月10日至10月26日開展。本次主題為「彰化行」,邀請超過700位設計師、逾千家企業共同呈現彰化作為臺灣南北樞紐的獨特位置,蘊含產業、文化及生活中兼容並蓄的包容力與多樣性。

台灣設計展首度移師彰化,而這場為期17天的盛會,涵蓋彰化市、鹿港鎮、彰南(田尾鄉與田中鎮)3大展區,橫跨南北共4個鄉鎮市,為歷年來展區規模最大、展館數最多的設計展。另外,展會期間,將同步在周邊安排多場市集、演唱會及光雕秀等熱點活動,並結合公共場域改造、街道實驗及走讀藝術節等多元設計響應,以豐富多元的城市展演活動呈現彰化魅力。

→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永真急制操刀主視覺,以海天交界色彩意象與36組幾何圖像呈現地方魅力

2025台灣設計展主視覺由「永真急制」操刀,以「行」字具有的「涵括」概念為核心展開,將在地百工百業與多元包容文化,延伸為當代視覺符號。(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5台灣設計展主視覺由「永真急制」操刀,以「行」字具有的「涵括」概念為核心展開,將在地百工百業與多元包容文化,延伸為當代視覺符號。(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以下帶你看展區規劃亮點:

❬❬❬ 彰化 ❭❭❭

以縣立圖書館、藝術館、縣立美術館及武德殿為核心,串聯中興莊眷村文化園區及高賓閣,展現彰化強大製造實力與設計能量。展覽包含:

▸ 總行:以彰化這塊土地的集體記憶,提供未來資源運轉串流的關鍵場域,共創與預測「彰化行」城市策略與未來文化樣貌的多樣性。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製造行:藉由「八角產業學」為主題,彰顯地方產業薪火相傳、世代協作的群體精神,以及彰化獨特溫情與製造強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升級行:聚焦設計驅動轉型,藉由「設計創新擴大器」呈現從產品進化至品牌重塑的全方位升級。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跨界行:以「厚製生活BOLD」啟發,探討彰化與日本兵庫跨地域合作,展現製造業超越代工,結合創意與未來生活的實踐。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願景行:從彰化的城市場景出發,透過數位互動平台,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城市的設計者,也是彰化的「未來《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永續行:以武德殿建築為靈感,打造「未來習武所」,結合循環設計與科技應用,探索環境共生可能。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人人百貨:以「靈感選物店」、「探索青樂園」兩項展覽主題,邀請新世代設計師進駐,並對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提出設計想像。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商圈行:「spot! spot! 走遊圈」為策展主題,連結商圈永續、地方文化與經濟共榮,並展開「走遊實驗」踏訪小西商圈,體驗設計在日常中的具體改變。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鹿港 ❭❭❭

以鹿港深厚文化為核心,3大主題分別坐落於鹿江國際中小學、亞太鹿港渡假村集會堂及鹿港公會堂,串連地方文化、信仰與生活記憶,形塑專屬鹿港的精神場域。展覽內容包含:

▸ 圓夢行:「圓未來之行」運用互動及沉浸式體驗,聚焦交通、建築、綠能與生活設施多元議題,兼顧歷史回溯與未來願景展望。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文化行:以「殿氣現場」為策展主軸,運用聲音、影像、物件及光影,詮釋鹿港百年歷史文化的持續傳承。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平安行:透過香案供品、節慶儀式及祈福物件,表現信仰場景與四季節序,傳遞平安守護與祝福情感。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彰南 ❭❭❭

連結田尾公路花園及彰化國際展覽中心,作為無邊界開放式展覽場域,展露彰南多元城市樣貌與設計實力。展覽內容包含:

▸ 冠軍行:「彰化力」在於鄰近高鐵站的彰化國際展覽中心登場,呈現在地產業鏈緊密協作之韌性,直擊製造現場,展示「Made in ChangHua」持續創新實力。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田尾行:包括「溫室城堡」、「植物學校」、「田尾DNA」、「植物行」及「島嶼群像」5大展覽,秉持永續理念,將田尾「花卉王國」打造為設計與生活交融的最佳舞台。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5台灣設計展
時間|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26日

展出地點|
彰化展區:縣立圖書館、彰化藝術館、彰化美術館、彰化市武德殿、中興莊文化園區、高賓閣
鹿港展區:鹿江國際中小學、亞太鹿港渡假村集會堂、鹿港公會堂
彰南展區:田尾公路花園、彰化國際展覽中心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