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植感咖啡廳NANA Coffee Roasters!茂密植栽與通透建築打造公路旁的世外桃源

曼谷咖啡廳NANA Coffee Roasters Bangna_01

在繁忙的Bangna-Trad高速公路旁,一片看似平凡的樹林間,隱約可見幾棟白色建築藏匿其中,這並不是哪戶注重隱私的私人住宅,而是一所宛如世外桃源的咖啡廳——泰國咖啡品牌NANA Coffee Roasters位於曼谷的分店(NANA Coffee Roasters Bangna)。

NANA Coffee Roasters Bangna店內的Speed Bar區。
NANA Coffee Roasters Bangna店內的Speed Bar區。

傾斜屋頂建構連續意象

其由IDIN 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操刀,整體從一棟既有主屋向外延伸,形成三間並排的純白極簡建築,中間廊道種滿了大量植栽,彷彿與世隔絕的秘境。其中特別的是,每一棟的屋頂均為傾斜設計,且高低間具有連貫性,其出發點主要是為了讓第一棟擴建體與主屋屋頂擁有相同角度,並進而將此概念拓展至其他建物中,使平行的屋頂呈現波浪式的律動。

NANA Coffee Roasters Bangna被茂盛植栽所環繞。
NANA Coffee Roasters Bangna被茂盛植栽所環繞。

以大量植栽與通透材質模糊室內、外界線

建築團隊為了在嘈雜的環境中保持空間的靜謐,將本該為一整棟完整規模的建物,拆分成三間並列的小量體,並投以豐富的樹木植栽,將咖啡廳包覆起來,成為最天然的屏障。

每棟建物中間由綠色廊道串連。
每棟建物中間由綠色廊道串連。

這些植栽除了阻隔外界紛擾,也扮演了連繫空間的重要角色。為軟化室內與室外/建築與景觀的界線,團隊採用大片玻璃窗,讓視覺感受更通透,另外,室內天花板更特別鑲嵌了具反光效果的鏡面材質,當窗外綠意及陽光滲入時,可經由反射營造多變的空間光感。

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入室內,鏡面天花板亦反射窗外綠意。
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入室內,鏡面天花板亦反射窗外綠意。

從空間劃分滿足不同使用需求

NANA Coffee Roasters Bangna店內大致可以分成三個區塊——Slow Bar、Speed Bar以及座位區。Slow Bar以手沖、濾壓、賽風壺等烹調方式為主,位於既有建物的前半部;走進延伸建物中,會先看到有著數台義式機、甜點櫃等設備的Speed Bar;再繼續向深處邁進,則是被綠意包圍的座位區。

NANA Coffee Roasters Bangna店內的Slow Bar區。
NANA Coffee Roasters Bangna店內的Slow Bar區。
NANA Coffee Roasters Bangna店內的Speed Bar區。
NANA Coffee Roasters Bangna店內的Speed Bar區。

除室內空間外,戶外廊道亦設有各式座席,天氣好時,在自然的環抱下啜飲咖啡,想必是一大享受。洗手間則獨立於所有建物之後,隱藏在樹木之間,提供使用者更高的隱私。

戶外座席。
戶外座席。
隱身於所有建物之後的洗手間。
隱身於所有建物之後的洗手間。

去蕪存菁的極簡設計

極簡卻保有功能性,是本次建築與空間設計的主要訴求,從配色來看,以白色為主調就像是打造一塊潔淨的畫布,讓光線與綠意得以恣意揮灑,將自然元素作為最美的裝飾,同時,人們的注意力也不會被過多的物件所干擾,而可以專注於品嚐手中咖啡與美食。

自然景色就是店內最美的裝飾。
自然景色就是店內最美的裝飾。

值得注意的是,於主櫃檯和座位區桌面有著不規則起伏構造,透過這項設計巧思,不僅建構了無形的社交距離空間,更呼應了盛產咖啡豆的泰北山區意象。

桌面的不規則起伏既有泰北山區的意象,更形成無形的社交距離。
桌面的不規則起伏既有泰北山區的意象,更形成無形的社交距離。

Nana Coffee Roasters Bangna

地址|92 Bang Na-Trat Frontage Rd, Bang Na, Bangkok 10260

營業時間|週一至五7:00 – 17:30、週六至日8:00 – 17:30

資料|designboom

圖片|IDIN ARCHITECT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地鐵作為「城市藝廊」,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

說大巴黎快線是一座「城市藝廊」,一點也不為過。每個車站都找來不同建築師設計,還攜手Sophie Calle、JR等藝術家為各站量身創作,為巴黎近郊帶來獨一無二的在地風景。

為了疏通城市裡擁擠不堪的交通狀況,繞過巴黎市區行駛、連接郊區與郊區的「大巴黎快線」因應而生。這個全新的地鐵網絡共有6條線:其中2條為延伸既有路線(巴黎地鐵11號線、巴黎地鐵14號線號線)、另外4條則是新增的(巴黎地鐵15號線、巴黎地鐵16號線、巴黎地鐵17號線、巴黎地鐵18號線)。最近,隨著2024巴黎奧運開幕的將至,大巴黎快線14號線也正式開通啟用,其中「Saint-Denis Pleyel」站位於奧運三大場館交叉路口,預計將於賽事期間迎來大量人流。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大巴黎快線」共有6條線,連接巴黎周邊的近郊。(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01 車站建築融入各地特色

大巴黎快線上的每個車站都邀請到不同建築師分別設計,各自富有特色外,也更好地融入周遭社區環境。車站間的共通點是採用可持續的生態設計元素,包括耐磨地板、自然光、節能材料等。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大巴黎快線上的每個車站都邀請到不同建築師設計。(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02 藝術家量身創作作品

除了獨一無二的車站設計,大巴黎快線還集結了超過70件當代藝術作品,由各站建築師與藝術家討論、共創,形式涵蓋雕塑、壁畫、新媒體等,成為一系列具有紀念意義,且與建築形成對話的永久收藏。參與此計畫的藝術家包含國際知名的Sophie Calle、JR、Daniel Buren、Tatiana Trouvé等,還有新銳藝術家Noémie Goudal、Duy Anh Nhan Duc等人。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各站建築師也分別與藝術家共創獨一無二的公共藝術作品。(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03 月台壁畫也獨一無二

大巴黎快線的藝術計畫可不止於此。《描繪大巴黎》是一系列展示於月台上的壁畫作品,有些更延伸至車廂內部,邀請到30位藝術家如Enki Bilal、Rutu Modan、Roxane Lumeret、Philippine Joyeux等人共同參與,透過插畫、漫畫、動畫等媒介,將地下運輸與地面城市生活連結。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描繪大巴黎》是一系列展示於月台上的壁畫作品。(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更多巴黎地鐵美學 >>> 從巴黎地鐵站一窺現代藝術史!盤點9大特色車站,整個城市就是一座博物館

奧運前夕通車的14號線

在奧運開幕一個月前通車的14號線是一條南北向的地鐵,從南方的巴黎奧利機場(Aéroport de Paris - Orly)一路延伸到北邊奧運選手村、比賽場館所在的聖但尼(Saint-Denis)地區,沿途共有8站。以下我們精選了5個車站,一探其中的設計亮點:

▸ Saint-Denis Pleyel

Saint-Denis Pleyel站位於三大奧運場館——選手村、水上運動中心和法蘭西體育場交會的十字路口,邀請到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強調木材和玻璃的運用,讓自然光穿透每個樓層;法國藝術家Prune Nourry的作品​​《維納斯》則預計於2026年登場,將懸掛在車站中庭,以108個維納斯型態的雕塑,呼應該地區的多元性。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Saint-Denis Pleyel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Saint-Denis Pleyel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Saint-Denis Pleyel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 Maison Blanche

這是大巴黎快線網絡中唯一一個在巴黎市內的車站,由美國藝術家Ned Kahn與建築師Nicolas Tricard合作,在車站入口上方設計了一個可隨風移動的裝置,如面紗一般飄揚,又如河流般波光粼粼地反射陽光。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Maison Blanche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Maison Blanche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Maison Blanche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 Hôpital Bicêtre

藝術家Eva Jospin與建築師Jean-Paul Viguier攜手,在Hôpital Bicêtre站的外牆上創作了巨大的浮雕作品。雕塑的靈感來自義大利導演費里尼的作品《羅馬風情畫》,藝術家引用電影中「在建設地鐵過程挖掘到古代遺跡」的概念,以一層層的混凝土疊加而成,期望喚起大眾關注大巴黎快線工程中的考古發現。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Hôpital Bicêtre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Hôpital Bicêtre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 Thiais-Orly

Thiais-Orly站有著幾何交織的拱頂天花板,從中心向四個方向延展開來。為了回應這個空間感的建築,藝術家Lyes Hammadoche與建築團隊Valode & Pistre合作,在大廳創作了四座雕塑,如同衛星一樣旋轉著,取代一般車站配備的傳統時鐘,運用巧思為來往車站的乘客報時。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Thiais-Orly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Thiais-Orly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 Aéroport d’Orly

奧利機場所在的Aéroport d’Orly站,由葡萄牙藝術家Vhils與建築師François Tamisier共同打造。牆上名為「Strates Urbaines」的作品,使用了11,000多塊葡萄牙傳統阿茲勒赫(Azulejo)瓷磚,拼貼出數個臉孔與大巴黎的地標建築,圖案彼此重疊、融合,象徵著城市與其居民之間相互塑造的過程。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Aéroport d’Orly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Aéroport d’Orly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

即使不是愛書人,這座擁有超過150年歷史的閱覽室也值得一看!天空藍色的巨大穹頂、雕著金色紋飾的窗框、總長40公里的書架⋯⋯,這裡是倫敦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的「圓頂閱覽室」(Reading Room),馬克思、列寧、王爾德、康拉德等人都曾造訪。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大英博物館大中庭。(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自2013年關閉以來,只有學術界與文學界的工作者才能申請進入「圓頂閱覽室」,不過今(2024)年館方將首度開放「圓頂閱覽室」讓大眾參觀,自7月23日起舉辦常態性導覽解說活動,上網預約便能免費參加。

19世紀中期的「鐵圖書館」

這座圓頂閱覽室於1854年開始動工,由英國建築師Sydney Smirke設計,靈感源自羅馬萬神殿的壯觀圓頂。閱覽室內部直徑為42.6公尺,採用鑄鐵、混凝土、玻璃建造,並安裝時下最新的暖氣系統,可說是19世紀中期的建築傑作。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圓頂閱覽室於1854年開始動工。(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當時,圓頂閱覽室又被稱為「鐵圖書館」(Iron Library),所有書架皆為鐵製,不僅能承受書籍的重量,也能夠隔絕火源;在那個還沒有電燈照明的時代,這些書架、層板還被穿了大大小小的洞,讓自然光線透進室內。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許多書架在空襲中遭到嚴重毀壞,1997年時,館方決定將閱覽室內的書籍全數搬移至不遠處的一座新圖書館,並將鐵架全數拆除。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鐵製書架不僅能承受書籍的重量,還能隔絕火源。(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早期的圓頂閱覽室。(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歷經Norman Foster「大中庭計畫」

1997年至2000年間,大英博物館展開「大中庭」空間改造計畫,圓頂閱覽室也隨之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大中庭計畫」由Foster + Partners建築事務所創辦人Norman Foster設計,主要目標是打開過去被隱藏的空間,讓大英博物館成為一個更加開放的場域,並將服務台、書店和咖啡館等空間串連起來,成為歐洲最大的公共穹頂廣場。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1997年至2000年間,大英博物館展開「大中庭」空間改造計畫,圓頂閱覽室也隨之進行大規模的修復。(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修復後的圓頂閱覽室以藍色和金色為主調,搭配柔和的奶油色點綴,還原建築最初始的樣貌,老舊失修的部分也被重新建造,完工後作為大英博物館的檔案庫使用,收藏相關歷史文檔,並於2000年首次對所有參觀者開放。不過在舉辦過幾檔特展後,圓頂閱覽室又於2013年關閉,淡出大眾眼前。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圓頂閱覽室以藍色和金色為主調。(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這裡的造訪者,都是些大人物

大英博物館的圓頂閱覽室不僅擁有精彩的變遷,歷年來曾造訪此地的使用者,也個個來頭不小。過去,想入場的人都必須提出書面申請,並由首席圖書館員發放入場票,著名人士如馬克思、列寧、奧斯卡·王爾德、亞瑟·柯南·道爾、西爾維亞·潘克赫斯特、約瑟夫·康拉德等都曾在此進行研究或工作。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奧斯卡·王爾德的入館簽名。(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關閉11年後首度對外開放

雖然在關閉期間仍開放學者入內調閱館藏,但一般民眾完全無法一窺圓頂閱覽室的內部。去年,大英博物館終於首度試行圓頂閱覽室的導覽活動,希望在不打擾館內研究者的情況下,讓更多人欣賞這個壯觀的空間。正式導覽活動將從2024年7月23日開始,分別在每週二的上午11點及12點進行。每場導覽最多接受20人報名,並將持續20分鐘。更多資訊請見大英博物館官網

大英博物館「圓頂閱覽室」重新開放!壯觀天藍色穹頂、靈感源自萬神殿的19世紀建築傑作
2023年,大英博物館首度試行圓頂閱覽室的導覽活動。(圖片來源:British Museum)

資料來源|大英博物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