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灣文博會總整理!5大展區、亮點活動展演快速導覽

2023文博會開幕現場燈光環繞

2023文博會於9/22至10/1在台北舉辦,為史上最大規模、展館數最多,從主展區「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出發,延伸至「國家鐵道博物館」、「華山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與「花博爭艷館」等5大文化場域,更首度跨出單一縣市,串連全台其他博物館響應盛會。

01 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展覽日期|09月22日至10月01日

開放時間|10:00-20:00

※ 部分室內展區僅開放至18:00

※ 展演活動部分場次需預先上網購票

▶︎ 野性博物館《前往創作的初始生態》

鐵皮屋廠房可以是基地,拼裝與協作則是常態,本展走入台灣當代藝文創作者們各式各樣的創作平台、工作室或排練場,以拼裝鐵工場、裝配彈藥庫等不同物料展示,回到啟動創作的核心,遞進前往更野的世界舞台。

4.文博會主題館「野性博物館」展覽核心主旨為「前往創作的初始生態」,呈現當代藝文創作者的田野經驗與野性創作的生發過程。展覽邀集多個作品具海外能見度與展演經驗的創作團隊,其中包括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布拉瑞揚舞團、豪華朗機工、瀚草影視與三牲獻藝等藝文團體,作品依據五個野性創作階段錯落在每個展間,在一塊塊空曠的實驗場域上,持續生長出文化與創意的未來。
文博會主題館「野性博物館」展覽邀集多個作品具海外能見度與展演經驗的創作團隊,其中包括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布拉瑞揚舞團、豪華朗機工、瀚草影視與三牲獻藝等藝文團體。(圖片提供:臺灣文博會)

14.文博會主題館「野性博物館」的第三展間「密碼書庫房」,邀請電影美術團隊打造創意的案發現場。來自知識能量的高密度蓄積。文化藝術乃至於設計生態,都需要填柴加料,讓核心動力的引擎點火後能持續內燃,暗含靈光。維持創作熱情的萬有引力,是博覽群書的靈感、文書計劃案的工作內容、抑或是長時間的田野調查,以上皆是。
「野性博物館」的第三展間「密碼書庫房」,邀請電影美術團隊打造創意的案發現場(圖片提供:臺灣文博會)

▶︎ 工藝主題館《鷂-飄浮的停機坪》

與工藝中心合作,創造具有飄浮設計感的大型裝置,運用風的線條、工藝編織的手法,結合現代的鋼筋與傳統的竹材,勾勒出鳥類飛翔的動態意象,呼應空總的場地歷史,也溯源回返工藝自然採擷的生態觀、工藝知識與實踐的精神,呈現野生之生命力。

工藝主題館《鷂-飄浮的停機坪》運用工藝編織的手法,外形用三塊弧形,勾勒出鳥類飛翔翅膀的動態的意象,以天然原始素材創造具實驗性和議題性的裝置,透過空間、光影、風與陽光灑落與人進行互動與對話。劃出文明與自然交會的天際線
工藝主題館《鷂-飄浮的停機坪》運用工藝編織的手法,外形用三塊弧形,勾勒出鳥類飛翔翅膀的動態的意象,劃出文明與自然交會的天際線(圖片提供:文化部)

工藝主題館《鷂-飄浮的停機坪》以創新另類的展場,展現自然、生機、流體的樣態
工藝主題館《鷂-飄浮的停機坪》以創新另類的展場,展現自然、生機、流體的樣態(圖片提供:文化部)

▶︎ 藝術銀行《上半場比數10:10》

「藝術銀行」成立10週年以來,為國家保存許多重要潛力藝術家的作品。本展回顧藝術銀行十年前的收藏作品,選出具有潛力且持續創作至今的藝術家們,邀請他們出品一件新作品,透過跨越十年的創作轉變與對比,讓觀眾親身感受台灣當代藝術的發展。

2023文博6
藝術銀行所策劃的《上半場比數10:10》(圖片提供:藝術銀行) 

▶︎ 打開空總《AI多重未來》

結合AI科技,展示空總基地的歷史與過去的物件,再運用AI演算技術,結合科技藝術手法,生成9個虛擬人物,引導觀眾參與「空總未來」的建構,同時也邀請參觀者變身為「AI建築家」,加入自身的觀點、想像,自行組合出未來空總文化設施內容建議方案。

小檔2023文博DSC00379《打開空總 X AI多重未來》
《打開空總 X AI多重未來》(圖片提供:臺灣文博會) 

小檔2023文博DSC00527
《打開空總 X AI多重未來》(圖片提供:臺灣文博會)

▶︎ 打開空總《Future Vision Lab 2023》

以數位實驗建築著手,打造升級版的戶外穹頂劇場,從地板、牆壁到天頂為一體化,沉浸式投映涉及球形曲面投影的多項複雜技術,呈現近似於「裸眼VR」的效果與「未來視覺」的前衛觀演經驗。

2023文博1
《Future Vision Lab 2023》(圖片提供:臺灣文博會) 

▶︎ 打開空總《鷹架GPU》

現地使用園區內既有的施工中鷹架,將其化身為科技聲光展演的舞台,展現實驗精神與豐沛的藝術能量。只要掃描牆上QR Code、戴上耳機,就能加入Live DJ的演出音樂派對。

小檔2023文博DJI_0883 拷貝
《Working in Progress X 鷹架GPU》(圖片提供:臺灣文博會)

小檔2023文博Canon 0214
《Working in Progress X 鷹架GPU》(圖片提供:臺灣文博會)

▶︎ 地方館《澎湖》&《台南》

本次兩座地方館《澎湖:吉光遍嶼》《台南:四百年前那片陽光沙灘》分別以澎湖的燈塔、台南一幅17世紀初期的古地圖出發,以沉浸式的空間設計,帶領觀眾探索地方脈動。

文博地方館
澎湖地方館《吉光遍嶼》(圖片提供:臺灣文博會)  

▶︎ FOCASA馬戲藝術節

由「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策劃的馬戲藝術節,是文博會首次引入大型表演藝術匯演。文博會期間,於空總搭建了《V-13馬戲篷》和《V-7馬戲篷》,將有「阮劇團」、「布拉瑞揚舞團」、「優人神鼓」等超過30組來自台灣各城市、跨領域的表演藝術團隊演出;更化身為有機實驗場,帶來多場次的實驗性展演、身體工作坊、靜態體驗展。

此外,在戶外的馬戲遊樂場中,也將展開一系列充滿驚奇互動的展演,在沒有展演期間則提供眾多馬戲遊具如雜耍體驗區、走繩平衡區、高空體驗區等,邀請民眾自由體驗。

2023文博3
由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所策劃的「FOCASA馬戲藝術節」(圖片提供:臺灣文博會)  

【閱讀「FOCASA馬戲藝術節」活動專訪】

【看更多「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展區資訊】

02 鐵博籌備處

展覽日期|09月22日至10月01日

開放時間|10:00-18:00

※ 藍皮柴油客車試乘活動開放網路預約

▶︎ 開放4場館展覽參觀

位於松山文創園區旁的「鐵博籌備處」,在本次文博會中開放《鍛冶工場》、《客車工場》、《總辦公室》、《澡堂》4大展區,分別展出古蹟歷史物件、火車修復典藏成果等。

鐵博
「鐵博籌備處」有4檔展覽開放參觀(圖片提供:臺灣文博會) 

▶︎ 藍皮柴油客車試乘活動

文博會期間每日10:30至17:00,將有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推出試乘體驗活動,每30分鐘一班,讓民眾體驗在臺北市區的地面路段「搭火車」的難得體驗,也提前預告未來常態性車輛展演的樣貌。試乘活動已開放網路預約,另保留活動期間現場排隊取票名額。

2023文博4
藍皮柴油客車試乘活動(圖片提供:臺灣文博會)  

【看更多「鐵博籌備處」展區資訊】

03 華山文創園區

展覽日期|09月26日至10月01日

開放時間|09/26-09/28|11:00-18:00

     09/29-09/30|10:00-20:00

     10/01|10:00-17:00

▶︎ IP主題館《臺灣特有種》

以「臺灣特有種」的概念,邀請23個臺灣插畫藝術創意IP,從「有種自然」、「有種文化」、「有種當代」三大子題切入。透過這些IP轉譯下的有種展現,除了可以看見臺灣精彩而優異的角色創作力,亦進一步了解這塊土地珍貴的野生資源,以及野生文化的演變。

小檔2023文博FIXE0314-HDR-編輯汲本設計提供
2023文博會IP主題館以「臺灣特有種」為概念。(圖片提供:汲本設計)

2023文博5
IP主題館《臺灣特有種》主視覺(圖片提供:臺灣文博會)  

▶︎ 文化內容策進院《人鬼交易所》

近年台劇熱潮不斷,其中不乏 IP 轉譯作品,本展區將展⽰物件、⾓⾊介紹、故事背景或關鍵劇照等,透過插畫圖⽂、⾳樂、互動影⾳裝置,再次展開IP後續發展的影響⼒與可被交易的產業價值。

2023文博
《人鬼交易所》將於華山文創園區登場(圖片提供:承藝術)  

▶︎《角色IP論壇》

從IP的海外經營、品牌塑造、跨域聯名等,深入探索國際IP於海外市場的經營與行銷策略,並從消費者的喜好出發,尋找台灣IP角色的出海之路。

【閱讀「IP主題館」策展人專訪】

【看更多「華山文創園區」活動資訊】

【看更多「文化物種大發現集章活動」資訊】

04 花博爭艷館

展覽日期|09月26日至10月01日

開放時間|09/26-09/28|11:00-18:00

     09/29-09/30|10:00-20:00

     10/01|10:00-17:00

▶︎《IP 授權商展》

延續過去舉辦文博IP類型品牌商展的經驗,邀集授權代理、原創角色、插畫/設計/藝術3大類型,超過200家IP參展,更特別於戶外設置展演活動區,辦理發表會、粉絲見面會等周邊活動。

小檔2023文博b594445f-9aa3-42db-8b55-5082622165322023臺灣文博會商展扭蛋區
2023臺灣文博會商展扭蛋區(圖片提供:臺灣文博會)

文博花博
《IP授權商展》將於花博園區登場(圖片提供:臺灣文博會)  

【看更多「花博爭艷館」參展業者名錄】


05 松山文創園區

展覽日期|09月26日至10月01日

開放時間|09/26-09/28|11:00-18:00

     09/29-09/30|10:00-20:00

     10/01|10:00-17:00

▶︎ 地方主題館《野化論》

《野化論》集結臺灣多個團隊,以四大展區軸線層層推進,導入當代共生、協作、設計、文化轉化等概念,呈現臺灣在地的自然地貌及人文景觀,如何在當代成為文化創造意義上的沃土。

小檔2023文博「野化推手」區邀請分屬不同領域的6組地方團隊:島國純釀、臺東慢食節,苑裡掀海風、The Dark Line時空暗線、REWOOD、都蘭國,透過一案例一切點的深入剖析。
「野化推手」區邀請分屬不同領域的6組地方團隊:島國純釀、臺東慢食節,苑裡掀海風、The Dark Line時空暗線、REWOOD、都蘭國,透過一案例一切點的深入剖析。(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小檔2023文博地方主題館「野化論」第一展區「跳浪穿山」,以望遠鏡的廣幅,將陸地視角轉換為自海洋出發的世界觀,島嶼與海洋的關係不再是汪洋小島的孤立投射,而是以島、以海相連的群島
地方主題館「野化論」第一展區「跳浪穿山」,以望遠鏡的廣幅,將陸地視角轉換為自海洋出發的世界觀,島嶼與海洋的關係不再是汪洋小島的孤立投射,而是以島、以海相連的群島。(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島嶼.旅物選》

以體驗設計,強化臺灣手作溫度的「記憶連結」,不只以單一感官傳遞品牌訊息,展區強調「手作、旅行、體驗」三大主軸,內容包含台灣在地工藝職人的作品、DIY體驗課程等。

文博花博2
《島嶼.旅物選》參展品牌(圖片提供:臺灣文博會)   

【看更多「松山文創園區」展區資訊】

06 副展館群

除了5大集中主展區外,本次文博會也與全台多個博物館合作,分別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熱蘭遮博物館》響應推出特別展覽活動。

【看更多「副展館群」展區資訊】

2023臺灣文博會

活動日期|9月22日至10月1日

活動場次預約|Accupass

演出場次購票|Tixfun

資料提供|臺灣文博會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花蓮石雕博物館現正展出《石況製造》常設展與《石事日常》特展,揭秘「石頭故鄉」花蓮的產地製造過程,呈現花蓮石材產業現況,並展出100+種石材的設計家居與藝術作品,包含藝術家李霽的大型蛇紋石藝術裝置《Touch》、石雕家許禮憲的《風》、劉金德的《展望》、本質創作室的蛇紋石花器「織器」、無氏設計的「編石」桌等,拉近石材與大眾的距離。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花蓮石雕博物館現正展出《石況製造》常設展與《石事日常》特展。(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石況製造》:揭開石頭故鄉的實況製造現場

1960年代,台灣東西橫貫公路開闢,帶動花蓮石材產業發展,高品質的大理石與蛇紋石更外銷到世界各地,令台灣獲得「石頭故鄉」的美名,並成為當時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義大利的石材加工出口國。展覽依循相關產業的發展脈絡,從「石礦科普知識」、「石礦開採與產業發展史」、「當代石材的生活應用」、「民眾體驗互動學習」等四大面向,呈現石材產業的古往今來。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石況製造》展覽現場。(圖片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01|認識6種花蓮特有石礦

《石況製造》以科普與教育為主軸,將花蓮石礦產業發展大事紀整理為時間軸,搭配珍稀歷史照片,呈現自日治一路至近代的歷史。同時也展出和平白、和仁灰、蛇紋石、玫瑰石、豐田玉、臺灣墨玉等6種花蓮特有的石礦樣本,介紹各種石材的特性、用途及加工方式;更網羅超過10家在地加工廠,展出橫跨60年製造歷史的石材產品,包括60年代的大理石工藝品,如煙灰缸、胡椒罐等,到近期結合新世代生活習慣的香氛、花器、醇酒玉等。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石況製造》以科普與教育為主軸,將花蓮石礦產業發展大事紀整理為時間軸。(圖片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石材廠鋸片、磨片等道具。(圖片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早期石材工藝品:大理石胡椒罐。(圖片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02|從展場空間細節,還原石材工廠實況

本次《石況製造》展覽主視覺與空間,皆由「可以工作室COYI STUDIO」設計,運用石材加工廠常見的橘色「天車」(橋式起重機)為主色,透過真實的相片和鮮明色塊虛實對比,用堆疊、穿梭呼應「從產地到日常」。此外,展場空間也以工廠廠房、機械常用之橘、黃色標線為靈感,結合鷹架、石材板架等工業道具,重現石材加工廠實況。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展場空間以黃色標線結合鷹架、石材板架等工業道具,重現石材加工廠實況。(圖片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透過真實的相片和鮮明色塊虛實對比,用堆疊、穿梭呼應「從產地到日常」。(圖片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03|以設計驅動產業創新發展

下一個展區,則是由石資中心推動的「研石造物」設計工作營成果分享,展出近20家石材業者、60餘位國內外設計師串連開發創新產品,感受世代交替、永續傳承、材質創新等議題。另外也展出設研院「T22產地振興計畫」與4家花蓮在地工廠合作的「工廠見學改造」計畫,引領大家走進礦山,了解石材的魅力。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Marblescape文具系列。(圖片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設研院「T22產地振興計畫」與4家花蓮在地工廠合作的「工廠見學改造」計畫。(圖片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研石造物」設計工作營成果:大理石線香座。(圖片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04|互動體驗區,開啟石材五感體驗

最後,《石況製造》設置了一系列親子互動體驗區,啟發石材的五感體驗,包含可實際敲擊的「石頭打擊樂」、發揮創造力的「石材骨牌」、運用磁鐵礦墨玉來做表情的「墨玉畢卡索」,以及0403大地震後特別規劃的「祈願石」祈福牆專區,邀請觀眾寫下自己的願望,一同為花蓮加油。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可實際敲擊的「石頭打擊樂」。(圖片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發揮創造力的「石材骨牌」。(攝影:Lucinda Chen)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0403大地震後特別規劃的「祈願石」祈福牆專區。(攝影:Lucinda Chen)

《石事日常》:網羅花蓮特有「蛇紋石」的應用靈感

《石事日常》特展由擅長藝術文化轉譯、臺日文化交流的「寧淨國際」團隊策展,與以蛇紋石為靈感的設計品牌「VERDE」共同企劃,透過物件、人物採訪,探討自1950年代在花蓮壽豐鄉發現的「蛇紋石」,隨著時間演變出各種應用,展出橫跨10家石材加工業者、20家在地品牌,逾100個蛇紋石靈感物件。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石事日常》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01|蛇紋石的100個靈感物件

《石事日常》大型展台區擺設超過20組品牌、藝術家的蛇紋石相關作品,來自花蓮在地石材工廠、設計文創新品牌、與日本埼玉縣博物館藏書,包含從早期由同達大理石出產的蛇紋石烤肉盤、鎮一大理石的桿麵棍,到近期新發展的薄板、水刀、波浪建材,與強調邊角料再生的永鉅石業設計的馬賽克磚與馬賽克拼花等。同時,也展出加入與藝術設計、異材質結合的招財盤器、造型花器、香氛產品、曲面鏡子等。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石事日常》橫跨10家花蓮在地石材加工業者、20家以上品牌及藝術家,詮釋蛇紋石的各種面貌。(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展出品項包含蛇紋石從過往至今的各種應用。(攝影:Lucinda Chen)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本質創作室」設計的蛇紋石花器「織器」、「無氏設計」以水刀工藝製作而成的「編石」桌。(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02|從人物誌看蛇紋石發展歷程

同時,為了讓觀眾更了解蛇紋石從開採、加工、到設計等完整過程,《石事日常》特別採訪10位在生命歷程與蛇紋石有互動的石材業者、學者、藝術家、設計師與旅宿業者等,如擅長將蛇紋石與改造空間結合的「硬式設計」吳透、商空室內設計師宋毅、「丘丘森旅」品牌總監陸念新等。另外也實地紀錄臺灣僅存的蛇紋石礦區「瑞欣石礦」現場,透過蛇紋石專門家、礦業技師蔡穗了解蛇紋石故事,道出蛇紋石的前世今生。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蛇紋石人物採訪牆。(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紀實影片播放區。(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以雕刻機製作而成的台灣蛇紋石立體地圖。(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03|攜手藝術家創作大型裝置

除了蛇紋石元件、建材、工藝品、石雕作品外,《石事日常》也邀請到質物霽畫主理人李霽,以堆疊方式創作大型蛇紋石藝術裝置《Touch》,呼應臨海的窗外景色,寓意石中迸出生命的意象;此外,石雕家許禮憲的《風》、德魯固族在地石雕家劉金德的《展望》創作的臺灣土狗,也於本次特展中現身。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藝術家李霽其大型裝置作品《Touch》與昌展石業的山形蛇紋石結合,寓意石中迸出生命的意象。(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石雕家許禮憲為1997年花蓮國際石雕季創作作品《風》的迷你模型。(攝影:Lucinda Chen)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德魯固族在地石雕家劉金德的《展望》,以臺灣土狗為靈感,利用生動的線條呈現高度生命力。(攝影:Lucinda Chen)

04|蛇紋石走入居家,是什麼模樣?

為了讓觀眾體驗石材與生活的結合,本次《石事日常》還與眠豆腐合作,以豆腐色「眠豆沙」搭配蛇紋石展場的綠色系,打造舒適柔和的居家生活氛圍,在通透的展場空間內眺望太平洋,感受更多石材靈感激盪。

花蓮《石況製造》、《石事日常》雙展揭幕!從加工製造到設計家居,100+展品橫跨60年產業歷史
《石事日常》與眠豆腐合作,規劃人氣產品眠豆沙的沙發體驗區。(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石況製造-從產地到日常》石材科普常設展

日期|2024年4月13日起
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 第二企劃室

《石事日常-蛇紋石與生活的100個靈感》蛇紋石特展 

日期|2024年4月13日至6月30日
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 大廳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最近,屏東勝利星村出現了一座書報攤,人們在後院的戶外空間或站或坐,手拿一杯咖啡或一本書,彼此暢談交流,偶爾還舉辦活動。

「方根發」由四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好友共同打造,同樣生長於屏東的他們,有人是書店老闆、有人是攝影師、有人以文化統籌為專業,還有從事建築與空間設計的「拾五設計」團隊。對他們而言,以書報攤樣貌面向大眾的方根發,不僅僅是間咖啡廳、活動場域,更是整合多方資源的在地文化品牌。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方根發」不僅僅是間咖啡廳、活動場域,更是整合多方資源的在地文化品牌。(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一座書報攤凝聚社區能量

為什麼以書報攤作為包裝呢?拾五設計說,團隊始終相信實體書存在之必要,報紙則是「打開世界的第一扇窗」;然而,書報攤作為美好的一道街邊風景,近年卻也逐漸消逝在大眾生活中。

由於方根發需要一個對外開放的空間,又跟書籍相關,便決定選址於主理人之一所經營的「繫本屋書店」後院。掛滿報紙的牆面像是每天更換的社區佈告欄,所有人都能自由進出;你可以買一本書坐在戶外座位閱讀,也可以點一杯咖啡倚著牆面讀報。「這就像馬來西亞的茶室文化,」拾五設計解釋,「周圍幾家攤販,共用中央房東提供的餐桌。房東除了提供場地,也販賣飲料和涼水,所有人都聚集在此。」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掛滿報紙的牆面像是每天更換的社區佈告欄,所有人都能自由進出這個場域。(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融入在地眷村文化

看似小巧簡單的方根發,其實是縝密設計思考下的產物。為了融入周遭環境,建築外觀像是兩道樸實的牆面,卻又蓋得不高,「圍牆在以前的眷村是很重要的元素,除了治安和隱私考量外,這些低矮的圍牆還兼顧了鄰居間彼此交流的溫暖人情。」這樣的概念,也被拾五設計融入其中。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過往眷村生活的特色,也被融入方根發的設計之中。(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運用高度落差的特殊工法,拾五設計還巧妙地把方根發的屋頂藏起來,乍看之下只有單純的兩道牆,由內到外延展開來;從正面看入點餐窗口,還能同時看見戶外綠意與室內工作空間,中間牆壁切面則以不鏽鋼材象徵斷裂概念。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從正面看入點餐窗口,還能同時看見戶外綠意與室內工作空間。(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巧用天然材料與既有常民物件

擁有材料專業背景的拾五設計,當然也不放過方根發的各種細節。牆面以碳化過的軟木板鋪設,「酒瓶用的軟木塞,加熱後就會逼出黏著劑,是很天然的材料,質感和紋理都很好。」團隊解釋,在屏東炎炎的熱帶夏日,軟木板完全不會吸熱、也不吸水,是對抗氣候的絕佳材質。有趣的是,碳化軟木板的顏色還會隨著日曬而變淺,每隔一段時間拜訪方根發,都將是不同的面貌。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在屏東炎炎的熱帶夏日,軟木板完全不會吸熱、也不吸水,是對抗氣候的絕佳材質。(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一旁水塔上貼著方根發的Logo,以注音符號呈現,拉近與民眾的距離。「那座水塔好用是好用,但是很醜。既然沒有理由移除它,就好好運用它吧!」因為一般的招牌師傅不能做弧面,拾五設計就找來電影美術團隊,在水塔上完整呈現Logo的線條、角度與手感。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水塔上貼著方根發的Logo,以注音符號呈現,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不僅如此,就連傳統常見的白鐵圓椅,也被善用在方根發的戶外座位區;流水席圓桌所使用的剪刀桌腳,因為收合方便,也在這裡用作咖啡桌的底座,結合露營用具「豬尾巴」,還能輕鬆擺放花器。「我們想讓大家習以為常、覺得不好看的東西展現價值。」透過乘載歷史文化,同時朝向現代美學,這些物件得以以不同面貌被重新看見。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傳統常見的白鐵圓椅、剪刀桌腳,也被善用在方根發的戶外座位區。(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隱身眷村後院的咖啡書報攤:屏東「方根發」以在地文化、常民生活打造勝利星村新日常
有了露營用具「豬尾巴」,還能輕鬆擺放花器。(圖片提供:拾五設計)

交流發生、點子萌生

去年夏天開幕的方根發,至今已舉辦過大大小小的活動,集結了多元領域、多種面向的新鮮事。許多遊客特別從外縣市造訪;附近學校的老師帶學生們來參加講座;更多是在地居民隨性地聚集在這裡喝咖啡、彼此交流。訪談最後,團隊告訴我們:「當不同的想法和點子被帶到很日常的屏東、匯聚在方根發,這裡就不再是一個『沒有資源的鄉下』了。」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