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灣文博會「松菸」展區逛什麼?地方主題館、逾百家品牌工藝展,鄰近鐵博籌備處

2023文博會地方主題館「野化論」,以台灣民間廟會和婚宴喜慶場合常見作為表演載體的舞台車做為入口意象。

2023文博會活動將持續至10/1,其中在松山文創園區登場的地方主題館《野化論》從台灣多樣性的自然與文化出發,看見地方共生與協作的過程;工藝展部分則匯集超過百家的職人品牌,以手作溫度強化多重感官體驗。

>>> 2023臺灣文博會系列報導

01 野化論──臺灣生命力,來自最野的地方

↪ 松山文創園區 3號倉庫

以台灣地方為策展主軸的地方主題館《野化論》,從〈跳浪穿山〉、〈跨域盛典〉、〈野化推手〉、〈野生捕獲〉四個子題出發,集結多個團隊對於地方倡議、開闢新徑的方案,帶領觀眾深刻理解地方關鍵推手的運籌帷幄。

2023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本屆地方總論館以「野化論」(Rewilding)為論述主軸,集結臺灣多個團隊對地方開闢新徑、重新設想倡議的方案,重現地方豐沛之野!
《野化論》集結臺灣多個團隊對地方開闢新徑、重新設想倡議的方案,重現地方豐沛之野(圖片提供:定影影像工作室) 

「野化推手」區邀請分屬不同領域的6組地方團隊:島國純釀、臺東慢食節,苑裡掀海風、The Dark Line時空暗線、REWOOD、都蘭國,透過一案例一切點的深入剖析。
「野化推手」區邀請分屬不同領域的6組地方團隊:島國純釀、臺東慢食節,苑裡掀海風、The Dark Line時空暗線、REWOOD、都蘭國,透過一案例一切點的深入剖析(圖片提供:定影影像工作室) 

台灣有著多樣性的自然荒野,更有新舊雜揉的人文風俗,而「野化」即是尊重地方的力量與初始生猛的狀態,讓自然與文化能夠循環生長。策展人方敘潔、蔡奕屏希望透過《野化論》呈現地方共生、協作、設計、文化轉化的過程,以及其中的思維與發展樣態。

地方主題館「野化論」第一展區「跳浪穿山」,以望遠鏡的廣幅,將陸地視角轉換為自海洋出發的世界觀,島嶼與海洋的關係不再是汪洋小島的孤立投射,而是以島、以海相連的群島之洋(sea of islands)。
「跳浪穿山」展區以望遠鏡的廣幅,將陸地視角轉換為自海洋出發的世界觀,島嶼與海洋的關係不再是汪洋小島的孤立投射,而是以島、以海相連的群島之洋(圖片提供:定影影像工作室) 

在地物產如何與消費者之間建立更深化的溝通認識?一群位在雲林、台中、彰化的傳統醬油釀造廠接班人們,共同自發創立「島國純釀」品牌,並且以業界共享的「公共財」為前提,主動研發「醬油品評系統」期待能藉此讓消費者找到自己喜歡的醬油風味,也讓台灣釀醬文化有機會轉化為實際的收益與價值。
一群位在雲林、台中、彰化的傳統醬油釀造廠接班人們,共同自發創立「島國純釀」品牌,並且以業界共享的「公共財」為前提,主動研發「醬油品評系統」期待能藉此讓消費者找到自己喜歡的醬油風味,也讓台灣釀醬文化有機會轉化為實際的收益與價值(圖片提供:定影影像工作室) 

「島國純釀」的組成緣起,來自於熟悉全臺製醬廠的三益釀造化學工廠劉阿姨的牽線。售有各式製醬用麴菌的劉阿姨,擁有一本仍在使用中的電話號碼小簿子,手寫記載了臺灣從北到南及離島的製醬廠電話。在阿姨的建議與促成下,讓這群用心的製醬人們由此展開一起共創的旅程。
「島國純釀」的組成緣起,來自於熟悉全臺製醬廠的三益釀造化學工廠劉阿姨的牽線。售有各式製醬用麴菌的劉阿姨,擁有一本仍在使用中的電話號碼小簿子,手寫記載了臺灣從北到南及離島的製醬廠電話(圖片提供:定影影像工作室) 

02 島嶼.旅物選 

↪ 松山文創園區 2、3號倉庫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策劃的《島嶼.旅物選》,共邀請到100個在地工藝品牌,以手作溫度強化記憶連結,並運用多重的感官體驗建立品牌的立體感。他們也許沒有響亮的名聲,然而這些工藝職人以雙手創造亮眼的作品,背後辛勤的心血付出更是領人難以忽視。這些品牌從木藝、陶瓷、染織、漆藝等,到工藝美術作品或家具家飾、生活用品等工藝產品,也不乏由傳統老字號或世代傳承的新世代工藝家產出。

除了欣賞職人們的作品外,參觀者也可以參加DIY體驗活動,過程中講師將帶領大家深入了解材料的運用、感受手作的細膩溫度,並在設計中融入自我個性,打造獨一無二的工藝品。

文博會《島嶼.旅物選》參展品牌1
2023文博會《島嶼.旅物選》參展品牌「破竹工作室」、「竹貓有限公司」(圖片提供:文化部) 

文博會《島嶼.旅物選》參展品牌2
2023文博會《島嶼.旅物選》參展品牌「臺灣手藺」、「太平藍」(圖片提供:文化部) 

03 工藝選物商展

↪ 松山文創園區 4號倉庫

走到4號倉庫,還有更多的文創品牌逛不完!今年文博會首次推出工藝主題的選物展區,包含「島嶼在地」共34家 、「微型工藝」共23家。

其中,花蓮縣政府以「探尋島嶼東岸的大地美學」為概念,藉由原石的視覺設計將礦山氛圍融入展場,將來自花蓮的土壤與石材轉化為當代物件,呈現這片土地的大地美學。

文博會花蓮館展覽現場5
2023文博會工藝商展「花蓮館」展場(圖片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文博會花蓮館展覽現場4
2023文博會工藝商展「花蓮館」展場(圖片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2023臺灣文博會「松菸展區」

❖ 開放時間

09/26-09/28|11:00-18:00 

09/29-09/30|10:00-20:00 

10/01|10:00-17:00

❖ 展區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

同場加映「鐵博展區」

松菸展區旁、隔著一條市民大道,就是這次文博會的鐵博展區,參觀完松菸也別忘了到這裡走走,期間限定的4大展覽分別在「鍛冶工場」、「客車工場」、「總辦公室」、「澡堂」四棟建築物內展出,在戶外也可以體驗搭乘修復版的「藍皮柴油客車」,還有限量販售的藍皮號造型鐵路便當,滿足不同享受!

❖ 開放時間

09/22-10/01|10:00-18:00

❖ 展區地址

市民大道出入口|台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五段50號

菸廠路出入口|台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五段14巷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走進大阪百年古蹟看展!《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以6大主題呈現多時代的文學樣貌

走進大阪百年古蹟看展!《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以6大主題呈現多時代的文學樣貌

走進大阪市中央公會堂(Osaka City Central Public Hall)的三樓特別室,彷彿踏入一個時空交錯的劇場。挑高的格局裡,華麗的拱形窗景與天花板壁畫交相輝映,而在這座承載百年歷史的建築空間中,一場關於台灣文學的魔幻之旅正在上演。《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選在盂蘭盆節期間於此登場,彷彿呼應著東亞文化中對於靈異世界的共同想像。即日起至8月20日,展覽將台灣文學中那些充滿神魔色彩的故事,帶到這座紅磚與白色飾帶交織的典雅建築裡。

設計靈感來自臺灣傳統宗教中的酬神戲臺,基座運用鏡面材質,映射出漂浮的視覺效果。(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設計靈感來自臺灣傳統宗教中的酬神戲臺,基座運用鏡面材質,映射出漂浮的視覺效果。(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戲臺上的文學劇場

策展團隊以3組戲臺作為主要展示結構,這個設計巧思來自台灣傳統民俗中的酬神戲臺概念。每座戲臺雙面展開不同主題內容,層層疊疊的構圖營造出劇場般的空間感。觀眾在觀展時,能隔著戲臺看見對面的人影,形成若隱若現的對望之感,這種空間安排本身就充滿了魔幻氛圍。

透過翻閱文字、觀賞影像,都能在多重感官的交錯中,重新認識臺灣文學的神秘面貌。(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透過翻閱文字、觀賞影像,都能在多重感官的交錯中,重新認識臺灣文學的神秘面貌。(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戲臺基座更運用鏡面材質,映射出漂浮的視覺效果;頂部則展示角斯角斯的畫作《怪生島》,與特別室天花板描繪的日本創世神話壁畫在色彩與構圖上形成奇妙呼應。現實與幻想在此交錯,建築本身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

頂部展示插畫家角斯角斯的畫作《怪生島》,與特別室天花板描繪日本創世神話的壁畫在色彩與構圖上形成奇妙呼應,讓現實與幻想交錯。(圖片提供:文化部)
頂部展示插畫家角斯角斯的畫作《怪生島》,與特別室天花板描繪日本創世神話的壁畫在色彩與構圖上形成奇妙呼應,讓現實與幻想交錯。(圖片提供:文化部)

6大主題「戲演」原住民神話到當代小說

展覽設定6大主題,完整呈現台灣多族群、多時代的文學樣貌。「原住民文化」單元展現了島嶼最初的神話世界;「日本文化的影響」則回望殖民時期文學的複雜面貌;「台灣民俗再發掘」挖掘在地傳統中的靈性力量。在「當代通俗文學」單元中,司馬中原的鬼故事集、軍中鬼故事,以及臺大醉月湖女鬼等膾炙人口的校園傳說,帶著濃厚的時代氣息與在地色彩。這些故事長年在坊間流傳,承載著集體記憶中的恐懼與想像。

「臺灣民俗再發掘」展區,展出許丙丁1931年發表的《小封神》,描寫臺南各大寺廟的神怪趣談。(圖片提供:文化部)
「臺灣民俗再發掘」展區,展出許丙丁1931年發表的《小封神》,描寫臺南各大寺廟的神怪趣談。(圖片提供:文化部)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展出日治時期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女誡扇綺譚》,作品中等待未婚夫的千金所說「汝哪毋較早來咧」,恰巧與展覽意象「爾來了」巧妙對應。(圖片提供:文化部)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展出日治時期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女誡扇綺譚》,作品中等待未婚夫的千金所說「汝哪毋較早來咧」,恰巧與展覽意象「爾來了」巧妙對應。(圖片提供:文化部)

「小說的魔幻與寫實」單元則聚焦當代台灣知名小說,包括已譯為日文的《鬼地方》與《天橋上的魔術師》。展場設計了互動裝置,讓觀眾拍攝與書籍封面結合的照片,寓意「閱讀文學,映照自己」——文學不只是文字,更是一面反映內心世界的鏡子。

小圖015. 「小說的魔幻與寫實」單元則呈現當代臺灣知名小說,包括已譯為日文的《鬼地方》與《天橋上的魔術師》,並透過互動裝置,讓觀眾拍攝與書籍封面結合的照片,寓意「閱讀文學,映照自己」。(圖片提供:文化部)
小圖015. 「小說的魔幻與寫實」單元則呈現當代臺灣知名小說,包括已譯為日文的《鬼地方》與《天橋上的魔術師》,並透過互動裝置,讓觀眾拍攝與書籍封面結合的照片,寓意「閱讀文學,映照自己」。(圖片提供:文化部)

展覽不僅展出文學作品,更跨界融合多種藝術形式。角斯角斯的《怪生島》畫作以濃烈色彩與奇幻造型,描繪出神祕的島嶼意象;土偶藝術家陳瑋軒帶來充滿怪誕氣息的精靈土偶,與文學中的神魔世界相映成趣。現場的環場音效設計也別具巧思,《鬼地方》、《夜官巡場》等著作的封面圖像與聲響交織出沉浸式氛圍。觀眾在視覺與聽覺的包覆中,能更深刻感受台灣文學所蘊含的情感與能量。

土偶藝術家陳瑋軒所創作的充滿怪誕氣息的精靈土偶,與文學中的神魔世界相映成趣。(圖片提供:文化部)
土偶藝術家陳瑋軒所創作的充滿怪誕氣息的精靈土偶,與文學中的神魔世界相映成趣。(圖片提供:文化部)
觀眾可點選螢幕中的文學作品,藉由影像與文字,認識臺灣文學的神秘面貌。(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觀眾可點選螢幕中的文學作品,藉由影像與文字,認識臺灣文學的神秘面貌。(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百年建築中的文化對話

選擇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作為展場,本身就是一個富有象徵意義的決定。這座建築見證了大阪的歷史變遷,而今成為台灣文學與日本觀眾對話的橋樑。在「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的大框架下,這場展覽不只是文化展示,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交流。

從山林、海洋到街弄巷道,從民俗、傳統到宗教儀式,這些生活元素在創作者的轉化下,化為小說、詩歌等作品中的靈性力量,構築出獨屬於台灣文學的神祕魅力。而在這座百年建築的氛圍中,觀眾將與人、與鬼、與歷史展開對話,體驗一場專屬於台灣的文學盛宴。

台灣文學作品中的「妖、魔、鬼、怪、神、靈」齊聚大阪中央公會堂,邀請民眾在盛夏來場具有「寒意」的臺灣神怪聚會。(圖片提供:文化部)
台灣文學作品中的「妖、魔、鬼、怪、神、靈」齊聚大阪中央公會堂,邀請民眾在盛夏來場具有「寒意」的臺灣神怪聚會。(圖片提供:文化部)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

展覽日期|2025810日(日)~820日(三)
展覽地點|大阪市中央公會堂3F特別室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大師筆記本公開!Moleskine巡迴展《Detour》在日本,看見塩田千春、nendo佐藤大、隈研吾等人的創意軌跡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一件驚艷世界的藝術品、一道銷魂的菜、一幀絕美的電影畫面,在真正被實現之前,或都只是紙上的飛舞字跡和隨筆草圖。筆記本乘載了私密的日常點滴、偶發的創意靈光,是記憶和靈感的結晶。義大利文具品牌Moleskine有感於此,策劃《Detour》國際巡迴展,蒐羅藝術家、建築師、主廚、電影導演、設計師、音樂家、作家……各領域名人的筆記本,邀觀者在被填滿的紙頁上,探索他們的創作歷程。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圖片來源:Moleskine)

適逢2025大阪世博,《Detour》現正巡迴至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將展至8/23;其後將移師東京21_21 DESIGN SIGHT,自9/10展至9/23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於大阪、東京展開。(圖片來源:Moleskine)

大玩「紙上策展」的文具品牌Moleskine

相信文具迷對Moleskine都不陌生,這個來自義大利、全球知名的文具品牌,前身其實是一間米蘭小型出版社「Modo&Modo」,其出產的筆記本據說曾受梵谷、畢卡索、海明威等藝術家及文豪愛用。1997年,出版社將這款原版筆記本帶回市場,並註冊了「Moleskine®」商標,從那時起逐漸擴展產品線,從筆記本、日誌、行李包袋、書寫及閱讀工具等,建構起以傳遞知識、激發創意為核心的品牌宇宙。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圖片來源:Moleskine)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圖片來源:Moleskine)

致力傳承印刷及裝幀工藝的同時,Moleskine亦與時俱進,開發數位工具「Moleskine Smart」將紙頁與螢幕連結,讓創作與工作流程更能無縫銜接。品牌旗下的Moleskine基金會,則致力推動創意教育,深入社會各角落,啟發並教導年輕人掌握創意技能,鼓勵他們運用所學推動社區甚至是社會的改變,本篇介紹的《Detour》巡迴展覽即是基金會自2006年起推動至今的長期計畫。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圖片來源:Moleskine)

《Detour》公開名人筆記本創意軌跡

Detour》所選的筆記本展品,多出自Moleskine基金會中超過1,600件館藏,當中除了有藝文、設計、影視、建築、飲食等領域名人親自填寫和裝飾的筆記本,包含普立茲克建築大師伊東豊雄、《雲端情人》電影導演Spike Jonze等人都曾響應;另有來自全球各地學生、文化團體和新銳創作者的捐贈。目前《Detour》已巡迴過倫敦、上海、巴黎、紐約和米蘭,最新站點則是大阪和東京;每到新的展覽地點,館方都會依當地文化脈絡挑選適合的作品展出,將多元視角冶於一爐。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圖片來源:Moleskine)

有趣的是,《Detour》展出的每一本筆記本都經歷了繪畫、剪裁、拆解、重構等使用和創作過程,有的充滿字跡和豐富插畫,有的甚至跳脫書型原貌,轉化為如同雕塑般的立體作品,迎來嶄新生命。無論表現形式為何,它們都具象化了創作者們的所思所想。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Detour》參展作品:塩田千春。(圖片來源:Moleskine)

《Detour》日本站陣容華麗,塩田千春、隈研吾、佐藤大⋯⋯都在列

Detour》日本大阪、東京雙站接力開展,選品聚焦於日本和義大利創作者,日本多位大師級人物如建築界的伊東豊雄、隈研吾、SANAA組合妹島和世及西澤立衛、青木淳,設計界代表深澤直人、nendo佐藤大、原研哉、川崎和男,及知名藝術家塩田千春、蜷川実花,再到名導押井守等人,都參與其中,陣容十分華麗。若想一睹這些創意人的創作軌跡,近日造訪日本不妨多安排一站!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Detour》於2024米蘭設計週展出。(圖片來源:Moleskine)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Detour》參展作品:伊東豊雄、隈研吾。(圖片來源:Moleskine)
Moleskine筆記本巡迴展《Detour》大阪、東京接力開展!塩田千春、隈研吾、nendo佐藤大等大師參展
《Detour》參展作品:塩田千春、MuSuHi。(圖片來源:Moleskine)

Moleskine《Detour》日本站

大阪|即日起至2025.08.23,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將展至8/23;

日本|2025.09.10-09.23,東京21_21 DESIGN 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