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原創音樂劇《拉赫曼尼諾夫》首度來台!古典樂天才作曲家誕辰150週年,克服創作瓶頸的人生小品

韓國音樂劇《拉赫曼尼諾夫》。

在好評不斷的經典音樂劇《小王子》推出之後,C MUSICAL與HJ CULTURE再度攜手,將韓國廣受喜愛的音樂劇《拉赫曼尼諾夫》(Rachmaninoff)帶至台灣,同時這次也是韓國團隊首度來台巡演!該作品榮獲韓國YEGREEN MUSICAL AWARD劇本獎與韓國MUSICAL AWARDS作曲/音樂總監獎,不只2017~2023年在韓國巡迴演出,亦曾於中國進行15個城市的海外巡演。

身、心、耳朵,都被完美療癒的溫暖小品
一場身、心、耳朵,都被完美療癒的溫暖小品。(圖片提供:C MUSICAL)

最適合古典樂迷,拉赫曼尼諾夫電影《交響情人夢》、《鋼琴師》創作無所不在

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為19世紀浪漫樂派的重要旗手,也是俄國作曲名家。而其作品中豐富的畫面感,也在影視配樂中佔有一席之地,鼎鼎有名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就曾被使用於電影《交響情人夢》、《蜘蛛人Ⅲ》、《天才樂手行不行》;電影《鋼琴師》、《似曾相識》亦能聽見拉赫曼尼諾夫的其他作品。

《拉赫曼尼諾夫》全劇由17首劇目組成,從《第一號交響曲》到《葉蓮娜》,皆為現場樂手演出,鋼琴演奏家更邀請到曾獲南韓蕭邦鋼琴大賽冠軍的金輿琅與李斯特鋼琴大賽冠軍曹榮勳來台演奏。而台上的鋼琴家與弦樂四重奏不僅是伴奏者,也是戲劇的一部分,台下的觀眾也將像受到催眠一般,自然而然地愛上其中的樂曲。除此之外,本次演出也獲得世界頂級鋼琴品牌,被譽為「鋼琴界的法拉利」的義大利FAZIOLI法吉歐利鋼琴獨家贊助,讓台下的你享受一場完美的視聽饗宴。

古典樂迷絕對不能錯過
這次由韓國鋼琴家彈奏世界頂級鋼琴品牌FAZIOLI演繹經典樂曲,打造令人難忘的視聽饗宴。(圖片提供:C MUSICAL)

天才也有瓶頸?重拾勇氣的療癒小品

拉赫曼尼諾夫同時身兼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但這位集所有音樂才華於一身的天才,在漫長的創作路上也並非一路順遂。1897年,拉赫曼尼諾夫《第一號交響曲》的首演失敗招致不少批評,大受打擊的他陷入長達3年的空白期,在憂鬱與自我懷疑中反覆掙扎。直到他遇見了精神科醫生尼可拉.達爾(Nikolai Dahl),透過催眠療法的暗示,在日復一日的對話中,試著克服心中恐懼,最終重拾自信的拉赫曼尼諾夫著手譜下《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並親自於首演中擔任鋼琴獨奏,以此獻給陪著自己走過這段黑暗時光的的尼可拉.達爾。

而音樂劇《拉赫曼尼諾夫》便圍繞著這兩個人之間的故事而展開,伴隨著觸動人心的旋律與一來一往的對話,娓娓道來所有的暗藏於衝突、受傷、治癒之下的祕密,在不間斷的90分鐘音樂劇中,我們將跟著拉赫曼尼諾夫的眾多經典作品,一同拾起繼續嘗試的勇氣。

最適合古典樂迷的音樂劇
電影《交響情人夢》、《鋼琴師》等等都充盈著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圖片提供:C MUSICAL)

《絕世網紅》男星來台!8 位演員、5 種卡司韓國演員豪華陣容

音樂劇《拉赫曼尼諾夫》本次的演出卡司也十分令人期待,8位韓國音樂劇演員快閃來台,總共5種卡司組合接力登場。飾演拉赫曼尼諾夫的演員分別為鄭旭珍(정욱진)、金賢珍(김현진)、安宰渶(안재영)、朴裕德(박유덕),而飾演尼可拉.達爾醫生則為林炳根(임병근)、鄭東花(정동화)、俞成在(유성재)、金京壽(김경수)。
 
演員鄭旭珍於2011年於音樂劇《早上好學校 ver.7》出道,至今累積超過30部音樂劇作品。此次來台演出拉赫曼尼諾夫一角的他,也在2018年開始進軍影視圈,作品包含《絕世網紅》、《非常律師禹英禑》、《黑道律師文森佐》等,演技頗受肯定。而演員鄭東花以不間斷的舞台表演而聞名,在大劇院與大學路小劇場持續出演多部作品,知名作品如《小王子》、《蘭波》、《死之詠讚》、《Thrill Me》以不間斷的舞台表演而聞名,對韓國音樂劇稍有了解的人,想必對他的名字並不陌生。

這次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連演11場,由於此次韓國團隊首度來台、機會難得,每場演出後皆有安排特別演後活動,如演後座談、迷你音樂會、特別謝幕、簽名會、握手會、Photo Day等等,期待在演出之餘,能為大家留下更多美好回憶。

創作天才拉赫曼尼諾夫也曾陷入挫折瓶頸
在拉赫曼尼諾夫誕辰 150 週年,這次由韓國堅強卡司帶你回顧天才作曲家的人生故事。(圖片提供:C MUSICAL)

8 位演員、5 種卡司,韓國演員豪華陣容接力登台

 韓國音樂劇《拉赫曼尼諾夫》購票資訊 

時間|2023年10月13日至22日

地點|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連演 11 場

購票連結 ☛ https://bit.ly/44HNkSQ

製作團隊

主辦單位|HJ CULTURE、C MUSICAL、芯誠所製

協辦單位|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贊助單位|琴峯樂器(Fazioli總代理)、萬花廊Gallery Flower

C MUSICAL

以製作與創作中文音樂劇為發展核心,原創作品不僅受到觀眾的歡迎與肯定,IP更授權至海外、影視進行製作。創團以來,C MUSICAL致力於將作品帶上國際舞臺以及跨國交流、合作,作品曾受邀至韓國大邱國際音樂劇節、北京兩岸小劇場藝術節、上海大觀藝術節演出。近年來也多次邀請韓國音樂劇導演、編舞、編劇、歌唱指導來台合作,並引進韓國音樂劇作品中文化,期許帶給觀眾更多元的音樂劇體驗。

文字整理|吳哲夫 圖片提供|C MUSICAL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國家兩廳院2025秋天藝術節登場!串連七檔跨國節目與36場對話行動,邀請觀眾深度思辯並為明日行動

延續2023年「記憶中的黑夜」的現象級熱潮與2024年「看不見的岸」的深刻探索,2025秋天藝術節將於10月17日至11月30日盛大展開。本屆以「在裂縫中重組我們」為策展核心,匯聚來自臺灣、希臘、比利時、韓國四國七檔節目共21場演出,企圖在當代劇場裡建構一個能回應斷裂,重新召喚集體的感知與連結的場域。此外,將透過節目導讀、工作坊、講座與創作者對談等36場系列活動深化觀眾參與。節目將於8月1日開放兩廳院會員預購,8月8日正式啟售,邀請觀眾透過劇場穿越裂縫,在觀看中尋找理解,想像我們的下一步。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由黃國瑞設計的2025秋天藝術節主視覺(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兩廳院一直致力於讓秋天藝術節回應我們所處的時代與社會現實,讓思考能夠雙向流動、對話實際發生在我們的場域之中。繼過去兩年對於記憶與邊界的關注,今年用『在裂縫中重組我們』回望與收束,藉由藝術語言跨越疆界,讓人在觀看時思考我們如何理解彼此?又如何重新成為『我們』?劇場不僅是表述的場所,更是承接差異並展開討論的空間,我們邀請觀眾加入我們,讓理解在裂縫中產生,尋找更多新的可能。」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尤瑞匹底斯.拉斯卡瑞迪斯《泰坦》劇照。(攝影:Julian Mommert,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裂縫中再造關係.七部作品重組敘事語言

今年秋天藝術節從「裂縫」為出發點,橫跨身份重構、記憶轉譯、族群遷移與語言邊界,建構探索「我們」的劇場路徑。七檔節目展現當代劇場強大的表演能量與多元樣貌,囊括歐、亞洲世界級演出 —— 金曲歌王桑布伊《無界的疆域》從卑南族的故事與記憶出發,以歌聲編織族群的歷史與當代經驗;區秀詒與陳侑汝(她的實驗室空間集)共同創作的《K與龐蒂的神秘降靈》,結合東南亞傳說、歷史殘影與影像敘事,在劇場召喚幽靈,拼貼記憶的斷面,直面國族流動與被遺忘的命運;TAI身體劇場《最後的隧道》則在儀式性的身體語彙中,重新安置被遷徙的記憶,探索歷史、神話與族群間的錯位與重建。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桑布伊《無界的疆域》宣傳照。(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區秀詒 × 陳侑汝(她的實驗室空間集)《K與龐蒂的神秘降靈》主視覺。(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用《悲劇三部曲》寫下完售佳績且三度來臺的南韓創作者Jaha Koo,最新作品《超辛奇小熊軟糖》從飲食切入,構築出一場獨特的離散創傷敘事;希臘荒謬劇場先鋒尤瑞匹底斯.拉斯卡瑞迪斯,以強烈視覺與怪誕風格,打破敘事框架、描繪文明邊界崩解的《泰坦》;希臘/阿爾巴尼亞新銳劇場導演馬里奧.貝努西《仁慈小酒館》跳脫語言束縛,深情召喚並重新演繹過往記憶;兩年前以《任何搞分裂的企圖都將以粉身碎骨告終》創造話題,帶著再製經典成名作《再見狗日子》,回鍋秋天藝術節的比利時編舞家楊.馬騰斯,則透過極簡舞蹈語彙剖析觀演關係。此節目亦獲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冠名支持,攜手藝企夥伴引進國際知名舞作。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2025秋天藝術節 Jaha Koo《超辛奇小熊軟糖》。(攝影:Bea Borgers,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2025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 ✕ 兩廳院秋天藝術節 楊.馬騰斯《再見狗日子》劇照(2014年版)。(攝影:Alwin Poiana,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藝術節周邊活動.擴展舞臺外對話場域

藝術不僅限於劇場空間,還持續拓展觀演邊界,推出共計18場豐富周邊活動,為觀眾打開多重觀看角度與討論路徑。包括攜手深耕公共議題的《報導者》,以「對話」為核心策劃系列活動,包含《眾聲與我們》特展、「好哲凳 × The Real Story Live Podcast」、「好哲凳思辨講座」,邀請觀眾站在劇場與新聞視角的交界,展開更深層的社會對話;節目導讀「在裂縫中尋找秋天」邀集全方位創作者鄭宜農、劇評人汪俊彥與兩廳院節目部對談,從不同視角深入節目核心,拉出觀看軸線;2024與《鏡週刊》人物組合作並穫好評的「心內話:真人圖書館」,今年再度邀請真實人物用生命經驗與記者對話,讓觀眾從他者生命經驗映照自身視角。其它如《青銀有約》秋天思辨版、藝術家工作坊、演後跨域與主題座談,及會員專屬等精彩活動也將輪番展開,持續開啟觀眾與藝術的共感連結,並深化參與。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提供)

此外,與臺灣居家品牌「眠豆腐」推出多項合作內容,讓觀眾在藝術體驗之外,也能在舒適中延續觀演後的身心感受,除提供會員預購與套票贈禮,更策畫系列活動「躺著聊」,於演後打造出實際對話空間,邀觀眾進入劇場大廳,躺上眠豆腐邊吃邊聊,讓藝術與生活在鬆動狀態中交會。

由國家兩廳院主辦,2025秋天藝術節將於10月17日至11月30日展開,8月1日開放兩廳院會員預購,8月8日中午12點於「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正式啟售,8月31日止另有早鳥85折優惠。完整節目資訊與購票詳情,請至兩廳院官網OPENTIX網站查詢。

揭開舞台上的操偶魔法!專訪《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製作團隊:如何「化身」成為一隻活生生的老虎?

在全球劇場界掀起風暴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源自 Yann Martel 榮獲布克獎的同名小說,繼李安導演改編為奧斯卡獲獎電影後,舞台劇版以全然不同的語彙與形式,開展另一場關於信念與生存的寓言旅程。這部作品自2019年於英國首演以來,憑藉精湛的視覺藝術、創新戲偶技術與深刻的生命哲思,迅速征服倫敦西區、百老匯,並榮獲5項奧利弗獎與3項東尼獎,《少年PI的奇幻漂流》完美結合了奇幻冒險與人性探索,首度亞洲巡演即將來到臺中國家歌劇院!

故事講述印度少年PI因船難漂流海上,與一隻名為理查.帕克的孟加拉虎共同生活了兩百多天。在浩瀚無垠的海洋中,他如何面對生命的脆弱與堅韌,探索信仰、勇氣——本劇將這段跨越人與獸、現實與想像的旅程搬上舞台,以四面環型投影打造驚心動魄的海上風暴,360度旋轉舞台設計呈現多視角漂流場景,而最令人驚嘆的是,那些栩栩如生、充滿靈魂的真人大小動物戲偶——斑馬、長頸鹿、猩猩和她的寶寶、山羊、鬣狗,尤其是劇中的老虎理查.帕克——在操偶師巧手操縱下,彷彿呼吸、跳躍,活靈活現地演繹每一個情感瞬間。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眼見如何為真?讓戲偶在舞台上活起來

這齣戲的獨特之處在於即使操偶師在觀眾面前清晰可見,卻依然能讓觀眾「相信」老虎是真的。如同隨團導演Gabriella Bird所說:「這部劇的製作很大程度上仰賴表演、戲偶與技術團隊之間極度緊密的合作,但舞台上的許多場景卻簡單得令人驚嘆。我們運用演員與觀眾的想像力,讓PI的故事在一個共享的實時空間中活了起來。」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隨團偶戲指導Tom Stacy回應道:「這正是這齣戲最美麗的元素之一——觀眾相信這些動物是真的,讓他們更深入沉浸在故事中。觀眾的想像力也成為了整個演出的一部分。在戲開始時,全體演員會共同操作蝴蝶,溫柔地引導觀眾進入我們的視覺敘事語言。接著,逐步引介各種動物戲偶,當理查.帕克登場時,觀眾已經熟悉並接受這套表演語言與戲偶系統。」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Ellie Kurttz)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Ellie Kurttz)

Tom分享,團隊透過密集的表演訓練,建立內在節奏與即興協作能力,例如理查.帕克是由三位操偶師同時操控,整個演出周期最多更有八人輪替,負責主要戲偶操作的團隊會針對每一隻動物做深入角色建構。以老虎為例,會研究牠在各種情境下的反應模式。Tom說,「當我們將這些心理層面的觀察與實際的肢體操作結合,操偶師就能真正『化身』為一隻活生生的動物。」

以及從排練第一天起,就需要建立的三個操偶核心——呼吸、思想與動作,Tom說:「呼吸是賦予戲偶生命的關鍵,操偶師在演出中都佩戴麥克風,透過同步呼吸、聲音和動作,營造出讓觀眾感受到動物正『活著』的能量;而眼神、耳朵、尾巴的細微反應則傳達角色的思想與意圖;動作則要兼具力量與靈活性,使戲偶的跳躍、奔跑與伸展栩栩如生。」這三大核心使得舞台上的戲偶不僅是動物,更承載了情緒與人性。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戲偶設計與製作—— 讓動物充滿動感、生命力的祕密材料

這些戲偶的設計與製作,也是一場藝術與工程的奇蹟,每隻戲偶從骨架結構、材質選擇、關節設計到上色細節都極為講究。戲偶總監Aga Fraczak分享,戲偶特別選用了「plastozote泡棉」,因其重量輕盈且堅固,能讓操偶師在長時間、高強度表演中能保持舒適與安全,完成跳躍和奔跑等動作,「同時它也非常好操作、易塑高,能透過雕刻、壓紋、加熱重新塑形等方式,讓我們把腦海中的設計概念轉化成具象。」整個團隊歷經五個月的密集工作,同時動員8~12 位製作人員,方能完成所有戲偶製作,Aga也強調,製作最大的挑戰在於,將多個零件組裝後依然能靈活活動,這需進行大量測試與調整,以確保整體的協調與表演流暢度。

最後Gabriella提到沒有一場演出是重複的,因為不同的演員與操偶師組合會帶來新的詮釋與火花,「而無論我們走到哪裡,總能遇見被這段故事感動、驚喜、甚至轉化的觀眾。能與他們共享這段旅程,是莫大的喜悅。」《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邀請你走入臺中國家歌劇院,親身感受那份觸動人心的真實魔法,與少年PI和理查.帕克一同踏上奇幻旅程。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Johan Persson)

2025夏日放/FUN時光—《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演出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演出時間|2025/07/31(四)19:30、08/01(五)19:30、08/02(六)14:30、08/02(六)19:30、8/03(日)14:30

文|黃阡卉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攝影|Johan Persson、Ellie Kurt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