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沒有季節的城市》、《我們離婚吧》編劇宮藤官九郎!笑鬧開場,直面不忍目睹的人性瞬間

專訪《沒有季節的城市》、《我們離婚吧》編劇宮藤官九郎!笑鬧開場,直面不忍目睹的人性瞬間

寫下《小海女》、《池袋西口公園》、《流星之絆》等經典日劇的宮藤官九郎,2023年依舊沒停下腳步,帶來影集《我們離婚吧》、《沒有季節的城市》,還有改編自台灣電影《消失的情人節》的《快一秒的他》,話題日劇《寬鬆世代又怎樣》也將推出電影版。過去我們在螢幕裡與他笑鬧張狂的角色相會,這次他素樸現身於視訊與我們相聊,從新作回首創作原點。 

96dpi幕後花絮照_6
《沒有季節的城市》以仲野太賀(右起) 、池松壯亮、渡邊大知3位青年的人際關係作為主軸。(圖片提供:Disney+)

對日劇迷而言,宮藤官九郎的名字再耳熟能詳不過;就算不是日劇迷,肯定也曾看過、聽過他筆下的作品。2000年的連續劇出道作《池袋西口公園》、其後和原班製作人馬再度推出的《木更津貓眼》、《虎與龍》是劇迷津津樂道的經典。2013年,初次執筆的NHK晨間劇《小海女》創下20%高收視率,獲得多項劇本獎外,劇中方言也入選當年的流行語大賞,形成社會現象。2019年更首度挑戰大河劇《韋駄天~東京奧運故事~》,擔綱助長隔年東京奧運聲勢的重要任務。

collage 5
宮藤官九郎以多樣身分活躍於影視產業,擔綱《快一秒的他》編劇、《沒有季節的城市》導演與編劇,並以演員演出《因為我們忘記一切》。(圖片提供:甲上娛樂、Disney+) 

隸屬於知名演員松尾鈴木主掌的劇團兼經紀公司「大人計畫」,宮藤官九郎作品風格節奏明快、喜劇要素強烈,不按牌理出牌的劇情推展,卻能在結尾收攏達到有力一擊。他挑戰的題材亦十分多元,《虎與龍》描寫轉行當落語師的黑 道、《我家的故事》是繼承家業成為能樂師的職業摔角選手、《SORRY青春!》寫因為少子化而合併的佛教男校與基督教女校老師、《寬鬆世代又怎樣》則是日本教育政策改革下不求上進的年輕人們。且不論原創或改編劇本,年年皆有穩定的作品產出。


除了編劇之外,他也是個電影導演、演員、廣播節目主持人,更曾以樂團吉他手身分登上日本紅白歌唱大賽。他和台灣也緣分不淺,曾被2017金馬奇幻影展選為「焦點導演」,今年6月也偕同導演山下敦弘、演員岡田將生來台,為了新作《快一秒的他》出席台北電影節。10月也將前往高雄擔任「2023 TTXC台灣文化科技大會」論壇講者,和徐漢強導演同台分享台日影視作品的想法。 

上稿圖【甲上娛樂提供】岡田將生、清原果耶睽違五年再度合體演出,這次要共譜浪漫時差愛情故事
岡田將生、清原果耶睽違5年再度合體演出《快一秒的他》,共譜浪漫時差愛情故事。(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以幽默筆鋒刻畫市井小民悲喜 

若說這趟創作路有分水嶺,2019年或許值得標記。這一年他邁入了人生第50個年頭,同時完成大河劇《韋駄天~東京奧運故事~》劇本創作,卸下肩頭重任。 在思考下一步要創作什麼作品時,他突然想起了20多歲時自己決心踏入演藝界的「原點」—黑澤明導演的電影《電車狂》與山本周五郎的原作小說《沒有季節的城市》。

96dpi劇照_1
以《在車上》廣為人知的三浦透子(左)參與《沒有季節的城市》演出。(圖片提供:Disney+)

在彼時以黑白電影為主、仍多為娛樂性題材的年代,黑澤明在《電車狂》的彩色畫面裡,鮮明地描繪出日本高度成長期下,貧民窟裡的市井小民們奮力生存的堅毅身影。宮藤官九郎說,當年20歲出頭、就讀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放送學科的他在看了電影後深受震撼,回頭閱讀小說《沒有季節的城市》時,也在其中感受到 「人性」的充沛能量,「那時只是茫然地想當個編劇,一邊在劇團裡打工。直到看了這部作品後覺得『自己也得動身做些什麼才行』,便毅然決然地休學、全心 投入劇團活動。」一轉眼30年過去,回想起自己當初的悸動,他萌生了將《沒有季節的城市》改編為連續劇的想法。

collage002
《沒有季節的城市》劇照。(圖片提供:Disney+)

他在《沒有季節的城市》擔綱編劇與導演,是繼電影《地獄哪有那麼HIGH》後、暌違7年再執導筒。問及是如何決定執導與否時,他回答道:「雖然我編劇的作品以連續劇居多,但其實我平常非常喜歡看電影。所以對於導演一職,我總抱持著戒慎恐懼的心情,常想『我真的拍得了嗎?』」在創作《沒有季節的城市》劇本時,他說因為太喜愛原作小說與電影,只寫劇本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才決定執導部分集數的拍攝,具象化他腦海中所描繪的世界。「電影《電車狂》裡有些我至今仍會反覆觀看的場景,因為已經趨近完美了,不想要做太多更動。但與其說是重現,我更好奇把那樣的分鏡放進現代故事裡,會擦出什麼火花。」 

96dpi0726 更新  (12)
《沒有季節的城市》劇照,塚地武雅(後排左)在劇中的孩子並非親生,但仍視如己出。(圖片提供:Disney+)

描繪那些讓人不忍目睹的人性真實面

但宮藤官九郎也強調日劇《沒有季節的城市》並非《電車狂》的改編,為了和《電車狂》產生區別,在原作的內容題材上有些許不同的取捨。他解釋,和電影不同,單集完結的連續劇中,需要主要角色讓劇情連貫,便決定以3位青年的人際關係為主軸推展故事,才在第2、3集裡加入了黑澤明導演所捨棄的原作內容「孝親」、「半助與貓」。也為了讓觀眾能更快入戲,安排在剛開始的集數裡便讓主角們登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十分喜歡原作小說中的那兩篇故事,才特意在連續劇中再度詮釋。他說:「我猜想黑澤明導演之所以沒有選擇『孝親』,是因為類似的情節,不管在你我身邊都有可能發生,沒有非得要在那個貧民窟裡、《電車狂》裡上演。但我反而更想看這個故事如何在連續劇中呈現。」

96dpi幕後花絮照_2
單集完結的連續劇需要主要角色讓劇情連貫,宮藤官九郎決定以3位青年的人際關係為主軸推進《沒有季節的城市》。(圖片提供:Disney+)

宮藤官九郎的作品往往讓觀眾看得笑中帶淚,因為他常在無厘頭的搞笑劇情下,帶出親情、友情的真實面。第2集「孝親」的最後一幕,媽媽在急診室對仲野太賀飾演的辰也暴怒,說在外到處欠錢的哥哥對她的關心才是她認為的孝順,守候在身旁、一心想存錢讓家人搬家的辰也則十分自私。宮藤官九郎說,乍看之下媽媽的行動超出常人理解,但那才是「人性」。「媽媽雖然有義務平等地對每一個孩子付出關愛,但媽媽也是人、也有偏好,看到數十年不見的長子突然出現在眼前,加上大家也都厭惡自己的孩子時,就會想加倍疼愛他。」他也補充,他並不是為了特意強調貧窮、親情等社會問題,「我就是想詮釋那種人性爆發時讓人不忍目睹的瞬間。」 

96dpi劇照_12
《沒有季節的城市》第2集中,仲野太賀飾演的辰也和媽媽在醫院的對手戲,帶出「孝親」的人性議題。(圖片提供:Disney+)

替原作加分的劇情改編與選角

《沒有季節的城市》為改編劇本,宮藤官九郎今年的電影新作《快一秒的他》,亦改編自台灣電影《消失的情人節》。談起改編,他說因為觀眾們往往無法背叛自己喜愛原作的心情,所以改編作品永遠有著「無法超越原作」的宿命,但如果能讓觀眾們感覺「製作團隊很懂原作!」就是好的改編。他以《快一秒的他》為例,原作的選角、拍攝地點完成度已非常高,加上陳玉勳導演的獨特風格,改編時頗有挑戰性。但比如說他增加了另一位「同樣多出一天」的公車司機角色,讓劇中世界觀更完整,或許可以稱得上是個好的改編。

宮九collage01
《快一秒的他》宮藤官九郎大致保留台版《消失的情人節》劇情,但做出男女主角性別對調、加強親情線等改編。(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而劇情的改編有時也和選角息息相關。因為遲遲找不到適合日版女主角的人選,團隊中途決定轉換男女主角的性別。但宮藤官九郎說他起先對此抱持懷疑,因為「反轉性別是誰都可以做的改編,如果沒有非做不可的理由,會不會破壞了原作的世界觀?」但他隨即想到在《寬鬆世代又怎樣》曾合作過的岡田將生有些鑽牛角尖的可愛形象或許能夠說服觀眾,便向導演提案選角,最終也成功活用了性別轉換此一更動。

96dpi【甲上娛樂提供】岡田將生與清原果耶在日版【消失的情人節】飾演快男慢女CP
岡田將生與清原果耶在《快一秒的他》分別飾演動作總是快一秒、慢一秒的角色。(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入行超過20年,宮藤官九郎的日劇作品如今也開始迎向串流平台,2023年就有《沒有季節的城市》與《我們離婚吧》分別在Disney+與Netflix播映。關於串流平台的出現對影視產業帶來的變化,宮藤官九郎抱持著正面看法。他說明,電視台連續劇多半在他寫第5集時開拍、第7集時播映,他可以觀察演員的表現,在途中即時增加戲份。但串流平台全然不同,必須在劇本完成的狀態開拍,和電影製作較為相近。雖然少了劇本創作的「即時感」,但對演員而言,串流平台的工作模式比較能夠幫助他們具體地揣摩、進入角色。「如今串流平台崛起,對於電視台從業人員來說,或許是一個反思業界環境的好機會。」 

上稿圖Let
《我們離婚吧》描述松坂桃李飾演的政客和演員妻子仲里依紗,決心走向離婚的故事。(圖片提供:Netflix) 

不想被定型為「宮藤官九郎」

「不按牌理出牌」、「無厘頭」、「節奏明快」是許多人對宮藤官九郎作品的印象,但在這場採訪當中,面對每一個提問,他都先沉思了數秒才娓娓道出答案。採訪的最後,問他是如何每年維持穩定的產出,沒有過倦怠或撞牆期嗎?他說,數十年來一直警惕自我,不要讓觀眾覺得「因為是宮藤官九郎所以大概就是那種風格吧。」他說:「要把觀眾玩弄於股掌之間、讓人們每一次都猜不透我心懷什麼鬼胎。而為了要達到這件事,首先我不能停下腳步,得持續挑戰不同題材、表現方式才行。」他將《沒有季節的城市》的問世視為職業生涯第二篇章的開始,讓我們更加期待全新的宮藤官九郎,又要如何引領觀眾跟著角色悲喜走一回。

宮九collage
宮藤官九郎2023年的編劇作品。(圖片提供:Disney+ 、Netflix、甲上娛樂)

宮藤官九郎 (Kankuro Kudo)

1970年生,日本宮城縣人。1991年加入劇團 「大人計畫」,以編劇、 導演、演員等多樣身分活躍於影視產業。最新劇本作品包括《沒有季節的城市》、《快一秒的他》、《寬鬆世代又怎樣:INTERNATIONAL》(10月於日本上映)、《我們離婚吧》(與大石靜共筆)等。屢次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劇本獎、日劇學院獎最佳劇本與最佳導演獎。其他獲獎紀錄包含東京國際戲劇節2013腳本獎、第29回向田邦子獎等。

企劃|張以潔 文|廖怡鈞

圖片提供|Disney+ 、Netflix、甲上娛樂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3/10月號《當時尚遇見藝術》

《我們與惡的距離2》結局前回顧:從7段經典台詞看精神疾病議題,別說社會、說說我們每個人能「接住」誰?

《我們與惡的距離2》結局前回顧:從7段經典台詞看精神疾病議題,別說社會、說說我們每個人能「接住」誰?

《與惡2》結局即將在本週六7月5日揭曉,在台灣這些年拍攝相對大量的社會寫實題材劇集中,《我們與惡的距離》大概堪稱最為成功的案例。而對比首季,經過6年時間洗禮,本季作品又更「不戲劇」了一些,反倒像一只紀錄膠卷般,緩緩將褐色影格鋪展於觀眾眼前;其顯影並不甚清晰,還待世界上所有的「我們」,共為這只載滿生命殘跡的社會膠卷,覆上該有的顏色。

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轟動一時,台灣乃至亞洲地區觀眾無不共情,隨角色之間立場的拉鋸而動盪價值判斷。然而這6年間,我們身邊又發生了很多事,卻見得社會議題所具備的和平對話空間,似乎仍顯得稀缺、尖銳而決絕。

《我們與惡的距離2》睽違6年回歸。(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我們與惡的距離2》睽違6年回歸。(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2025年,《我們與惡的距離2》全新故事線由隨機縱火、思覺失調症患者殺警兩件重大事故展開,描繪6個家庭中眾多角色之間長達20年、錯綜交疊的人生軌跡。第一季編劇呂蒔媛、導演林君陽及原班團隊紛紛回歸第二季創作,除了領銜主演周渝民、薛仕凌、謝欣穎、楊貴媚、于子育5位外,更集結劉子銓、詹子萱、張軒睿、朱芷瑩、蔡振南、黃迪揚、朱宏章、陸弈靜等老中青實力派演員共同塑造劇中世界觀,帶領觀眾觸摸那些幾乎掉在「社會」這張所謂的安全網邊緣粗糙斷裂地帶,不斷摩擦出的淚水和血漬。

主演周渝民、薛仕凌。(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主演周渝民、薛仕凌。(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主演謝欣穎、楊貴媚、于子育。(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主演謝欣穎、楊貴媚、于子育。(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善惡不絕對嗎?

「善惡」這個詞彙的構成,本身即體現其二元性。無論第一、第二季,要說《我們與惡的距離》試圖做到打破或消弭二元對立性,就戲劇作品有限的影響力而言或許太過宏大,更多的是讓觀眾真正看見這些難解的對立——通過將「符號」般的人物、事件和催化因子(包括創傷、疾病、經濟困窘等)組合成為一幀密密麻麻的社會寫實影像,某種程度迫觀眾直視和反思對立。簡而言之,善惡或許絕對,但我們不是非得用善惡來為每件事情立論。

《我們與惡的距離》主演賈靜雯以主播角色出鏡《與惡2》片段,如為觀眾串起了這6年時間,重啟對話。(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我們與惡的距離》主演賈靜雯以主播角色出鏡《與惡2》片段,如為觀眾串起了這6年時間,重啟對話。(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劇情架構簡析

跳躍式時間線,多角度交錯敘事

相較第一季,《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整體架構更為繁複,在「每兩集一個年代」的跳躍式時間設定上,採多人物、多角度敘事:1、2集落在案件發生的2022年,3、4集倒回各角色生命線逐漸交會的2001年,5、6集邁入10年後的2011年,7、8集又再推進10年,來到2021年新冠疫情籠罩全球的「陰鬱時代」(本篇在此不著墨太多,不過疫情時代「集體禁閉把人逼瘋」這個論點相當有意思)。同時,各集數以不同角色題名,一面揭露該角色身世、一面由其視角觀看世界並側寫劇中他者。

《與惡2》全劇從劉子銓飾演的胡冠駿一角於超商縱火揭開序幕。(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與惡2》全劇從劉子銓飾演的胡冠駿一角於超商縱火揭開序幕。(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另一頭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殺警案同啟雙線故事。(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另一頭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殺警案同啟雙線故事。(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現播出至2021年時空,重現疫情期間的社會景象。(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現播出至2021年時空,重現疫情期間的社會景象。(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儘管故事量體龐雜,周渝民飾演的主角馬亦森一句「我們以為我們接得住所有人,但其實我們什麼都接不住」便已道盡全劇核心思維;從「接住」一念出發,整部劇集深究小至個人、大至社會,我們擁有何等強度的「網」,能夠涵容受傷的人、受傷後去傷人的人、被受傷的人傷的人⋯⋯,並進一步通過加害與被害的換位思考,叩問這之中是否存在修復與理解的一線生機。

馬亦森為胡冠駿的精神科醫師,妻小卻葬身他引燃的火海。(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馬亦森為胡冠駿的精神科醫師,妻小卻葬身他引燃的火海。(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隨機殺人案引發社會譁然。(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隨機殺人案引發社會譁然。(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背後寓意探討

從政治與社會大題,將微光照進渺小個人的傷痛中

題材上《我們與惡的距離2》既延續首季針對社會議題的辯證,亦愈加著重心理及精神層面的探討。特別的是,多處描繪精神疾病患者發病的場景,導演選擇讓第三人稱(社會共識上的客觀)鏡頭,和藉以魔幻寫實手法詮釋的主觀鏡頭交織出現,盡可能呈現罹病者本人同樣深受折磨、而非全然蓄意攻擊的兩面狀態——心理及精神疾病作為一種「看不見」的病,不發病時甚至可能比感冒還不外顯,也因此自始至終未能被社會完全正視——總有聲音認為是藉口、是軟弱的遁逃。

詹子萱飾演的輔導老師簡齊蕙和白潤音飾演的學生羅譽有相似遭遇,因而更加關注其心理健康。(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詹子萱飾演的輔導老師簡齊蕙和白潤音飾演的學生羅譽有相似遭遇,因而更加關注其心理健康。(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比起更宏觀的社會議題,本季劇集所聚焦社會中渺小個人的精神撕裂,著實是編劇深厚觀察和描繪功力展現最淋漓盡致之處。關注劇情進展的同時,傾聽個別角色的娓娓道來、拾起角色之間對話流露的種種細緻的悲傷,縱使他們所遭遇的「情境」不見得那麼普世,「情感」上卻皆為旁觀的我們完全能夠映照自身的。或多或少地,大家也不免將劇情與當代社會問題連結,下意識完成了這部劇集冥冥之中交予觀眾來進行的「思辨」最後一環。以下收錄第7段編輯精選台詞,在迎向結局之前,一同回顧《我們與惡的距離2》劇情承載的重要意涵。

(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以下內容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從7段經典台詞回顧看議題

1.

其實我們人生就是不斷地探索自己需要什麼、搞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這些東西都很正常。重點是,不要討厭你自己。

——馬亦森(周渝民飾)

2.

我只是想跟那兩個孩子說,世界會變好。可是我不知道我可以陪多久,誰可以保證世界會變好。

——簡齊蕙(詹子萱飾)

3.

馬:嘿,你很棒,真的。能夠同時安慰兩個受傷的孩子,一般人很難做到。

簡:我身兼被害人跟加害人的家屬,才可以辦到。

馬:哇你這有點地獄梗。

——馬亦森 x 簡齊蕙

以上3段台詞皆出自因童年創傷而深陷憂鬱的簡齊蕙,至精神科與醫師馬亦森會談時所言。在療癒內部和完善外部並進下,社會安全網才可能增生、擴大,簡齊蕙這個角色正同時承載了這兩部分意義。幼時父親殺了母親和弟弟,唯她逃過一劫獨自存活下來,背負憤怒、悲傷和難言的愧疚,她長得多大便療傷多久,最後成為了一名學校輔導老師,以「被害人暨加害人家屬」微妙的第三種立場,嘗試治癒他人和自己。劇中她與醫師的對話尤有深意,台詞調性雖悲,卻也在絕望的黑暗中點起微小的希望之光。

馬亦森原為精神科醫師,在妻兒死於縱火案後自己也走過身心崩潰的歷程。(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馬亦森原為精神科醫師,在妻兒死於縱火案後自己也走過身心崩潰的歷程。(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簡齊蕙因童年創傷長期就醫,與馬亦森之間的醫病關係甚多了幾分友情。(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簡齊蕙因童年創傷長期就醫,與馬亦森之間的醫病關係甚多了幾分友情。(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4.

高:那不管怎麼說,現在總是第一步嘛,之後再慢慢來啊。

馬:你花15年才走一步要修法?真是快得可以啦大哥!

——馬亦森 x 高政光(薛仕凌飾)

馬亦森和高政光作為一對無話不談的「靈魂兄弟」,亦在彼此面對人生關卡時安靜陪伴。表面互嘴,實為激勵對方奮起至關重要的存在。高政光原效力於NGO組織,後進入體制、希望改變體制,卻逐步走進一人之力難有所為的窘境。因此,高政光有許多發牢騷或被發牢騷的你一言我一語都令人發笑,有意無意地撩撥著那本早被翻得邊角捲曲、卻始終未付諸實行的「社會停擺」項目書。稍微有別於敘寫精神疾病議題的慎重和嚴謹,編劇和導演在本劇另一大政治議題上,多以幽默中帶軟刺的台詞安排,以及微誇大的鏡頭語言「復刻」各種社會亂象,既直指現實,又不至於真拆現實的台。

(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5.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而不是一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吳遠海(朱宏章飾)

吳遠海為劇中高政光在校攻讀法律時相當敬重的老師,後成為立法院長並邀請高政光入黨參選立委。兩人在政治之路上因「實現理念的手段」不同而心理上漸行漸遠,此話即出自高政光對老師所下的指導棋表示不理解,老師以大局說服他時所言。吳遠海這個角色以不多的戲份帶出一種「柔和的強烈象徵性」,他行事溫文爾雅,開口有條有理、頭頭是道,讓人不由地想像其人格之崇高,久而久之卻發現一切理想如空談。

高政光從政後才逐漸理解到自己和老師理念相去甚遠。(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高政光從政後才逐漸理解到自己和老師理念相去甚遠。(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6.

改革這種事情沒有辦法一步到位,你得有權力,你才能夠慢慢改變。

——吳遠海

追求權力的路上,是否就已經是一種對體制的妥協?而,真正擁有權力後的改變,又還能是原來所念想的那個改變嗎?《我們與惡的距離2》也透過以高政光和其母高張玉敏(楊貴媚飾)為軸心的政治敘事,對堅持信念抑或屈從現實、孤作清流抑或與眾合汙等抉擇,不斷來回辯證。然而雞生蛋蛋生雞,雖藉政治人物之口,劇中所談的「妥協」這件事遠不止政治。

(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7.

馬:你覺得政光真的有變嗎?

牛:換位置總是要換腦袋吧,但我覺得政光是一個有理念的人,要變也不會變到哪吧。

——馬亦森 x 牛祐荷(孟耿如飾)

馬亦森與少年保護官牛祐荷因案件相識並結為夫妻(牛祐荷於首集的2022年時空已因縱火案喪命,以上為兩人在2021年時空的對話)。牛祐荷一角是劇中眾多「沒被接住」的例外,也正因曾被至親接住而獲得再去接住他人的力量,角色性格具彈性和面對悲觀事物的正向態度。若將全劇比作物件,有光面和暗面的話,牛祐荷在戲劇結構上可屬光面角色。

馬亦森和高政光從學生時代開始的友誼,在人生的艱難境遇中支撐彼此,包括馬亦森痛失妻子牛祐荷和兒子的療傷階段。(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馬亦森和高政光從學生時代開始的友誼,在人生的艱難境遇中支撐彼此,包括馬亦森痛失妻子牛祐荷和兒子的療傷階段。(圖片提供:CATCHPLAY+、公視、大慕可可)

戲劇可以是娛樂,可以是軟教育,更可以是某個人的一面鏡子或一個出口。無論大家從《我們與惡的距離2》得到最多的是什麼,製作人林昱伶所言極是:「戲裡的某個角色,某條故事線觸動了你,那可能就是一顆小小的種子,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改變了某些事,這樣就夠了。」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奥山由之導演首作《長椅小情歌》看點總整理:廣瀨鈴領銜10位演員詮釋5段交錯故事,以「長椅」為主視角的群像電影

奥山由之導演首作《長椅小情歌》看點總整理:廣瀨鈴領銜10位演員詮釋5段交錯故事,以「長椅」為主視角的群像電影

以廣告成名的日本攝影師奥山由之,跨足成為電影導演的首部長片作品《長椅小情歌》日前於2025台北電影節首映,並將於7月18日正式在台上映。廣瀨鈴、仲野太賀、草彅剛、吉岡里帆等10位日本實力派演員全來助陣,共同演繹5首交織城市光景、圍繞著河畔長椅而生的日常詩篇。一系列氛圍感拉滿的絕美劇照已盡顯「攝影師」功力,那麼奥山由之「導演」做得如何?本文為大家詳解全片看點。

日本知名攝影師、廣告導演奥山由之,6月28至30日攜首度執導的劇情長片《長椅小情歌(アット・ザ・ベンチ)》來台宣傳,並登上2025台北電影節進行全台首映,現場座無虛席自不在話下,誠品電影院安可場特別舉辦的「奥山兄弟檔對談」映後活動,更讓奥山由之與其弟、《我心裡的太陽》導演奥山大史,將兩人首次海外電影活動合體獻給台灣粉絲。而奥山由之於29日媒體茶敘中針對此次新片創作過程的娓娓道來,再度引得萬千期待。

相信大家對這位攝影師並不陌生,要不熟悉也無妨,以下將從他轉戰電影的簡歷說起,接續揭露即將在台上映的《長椅小情歌》導演、編劇、攝影及演員表演各方面必知訊息和片場趣聞。

奥山由之為新片《長椅小情歌》來台宣傳。(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奥山由之為新片《長椅小情歌》來台宣傳。(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並出席台北電影節,與媒體就創作過程進行分享。(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並出席台北電影節,與媒體就創作過程進行分享。(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首度跨足電影領域,執導作品《長椅小情歌》、《秒速五公分》兩年連發

1991年生的奥山由之,過去活躍於攝影、廣告與影像創作領域,曾獲「寫真新世紀」優秀賞與講談社攝影賞,憑藉寶礦力水得廣告、米津玄師〈感電〉及星野源〈創造〉等人氣MV為大眾所記憶。始終持以從日常細節中提煉詩意影像的長項,奥山由之至2024年首推劇情長片《長椅小情歌》,延續一貫清透溫潤的視覺風格,更邀音樂人安部勇磨操刀配樂,音畫相得益彰。其整體作品風格在真摯與怪誕之間取得獨特平衡,闢出一條有別於鬼才宮藤官九郎、大師濱口龍介等資深電影人的詩意蹊徑。2025年,亦再因接棒執導新海誠知名動畫《秒速五公分》真人版而備受矚目。

奥山由之轉戰電影導演領域,2024、2025兩年兩作《長椅小情歌》、《秒速五公分》陸續公開。(圖片來源:光年映畫、Instagram @yoshiyukiokuyama)
奥山由之轉戰電影導演領域,2024、2025兩年兩作《長椅小情歌》、《秒速五公分》陸續公開。(圖片來源:光年映畫、Instagram @yoshiyukiokuyama)

>> 《La Vie》雜誌曾專訪奥山由之,有興趣的讀者歡迎點此閱讀〈奧山由之的魔幻視覺之外!不停解構自我風格的攝影歷程〉全文。

《長椅小情歌》導演、編劇、攝影解析

▍導演觀點:從一張「長椅」展開的溫柔群像電影

《長椅小情歌》集結10位日本當代一線演員,卻罕見地以「物件」為敘事主視角。電影聚焦東京某條河河岸草地上一張不起眼的長椅,並由此開展多人多篇故事——它雖沉默,卻彷彿城市潛意識的收納器,靜靜見證來來去去的人們,承載著未被說出口的牽掛與記憶。

對此奥山由之親揭,其靈感來源於自家附近的一張長椅,「我常常經過那張椅子,幾年來它都默默佇立在那。不是靠近水邊,也不是巴士站,只是突兀地存在於草地中央。沒有人坐,但也沒有人討厭它。像是對城市變遷的一種固執抵抗,它讓我意識到,若不將它留下,或許哪天它就會不見。」早已超越公共設施的存在,這張椅子成為了導演童年記憶與城市記憶的交匯點,也進一步成為他想說故事的起點。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劇本架構:全片切分5個篇章,由不同編劇共同創作

為了傳達上述情感,全片由〈那些被剩下的〉、〈不旋轉的壽司〉、〈看守的責任〉、〈最後一場戲〉、〈寂寞會延續〉5段交錯的故事鋪陳,且為不限縮於自身觀點,奥山由之找來不同編劇共同創作,展現長椅作為「城市記憶載體」的多種樣貌;希望透過不同角色與情境,讓觀眾能變換角度重新觀看與理解這張靜默的椅子。從久別重逢的青梅竹馬、為瑣事爭執的情侶、嘗試勸回離家姊姊的妹妹、意圖拆除長椅的神祕公務員,乃至以外星語演繹的奇幻片段,《長椅小情歌》從一個個圍繞這張椅子的瞬間出發,勾畫出一幅幅記憶拼圖。

▍拍攝手法:「隱身式」攝影機一鏡到底

各約15分鐘的5段故事皆一鏡到底拍攝,營造如舞台劇般一氣呵成的觀賞體驗。攝影機全程固定不動,宛如場邊一位默默觀察的第三者,捕捉長椅周遭的人物互動與情感流動。奥山由之也特別舉其中一場廣瀨鈴的戲為例:拍攝當下演員因不小心掉了東西而短暫離開畫面,然劇組選擇保留原構圖,並未追拍補位——這些偶發的錯落與停頓,他認為反是演出中最真實動人的部分,亦讓角色與場景的關係更加自然、更加立體。

希望作品能像「有靠背的椅子」般給人力量

談到是否偏好特定的椅子類型,奥山由之笑說自己特別喜歡有靠背的椅子,「那種被支撐的感覺讓人安心。」並補充表示,自己從小就會觀察家具的「表情」,對物品有深厚情感,這也影響他對創作的想像。他比喻,與其拍出會「推你一把」的作品,他更希望自己的電影像一張有靠背的椅子,能讓人在疲憊時感受到那股默默支持的力量,彷彿輕聲說著:「你已經很努力了。」

坐上電影這張椅子的,無非是各擁不同狀態的觀眾,可能有滿心歡喜的,有悲從中來的,有自信篤定的,也有惴惴不安的——然而當電影的光亮起,該作品在那絕無僅有的一刻、之於椅子裡的觀眾而言,無論是長久的現實映照,抑或短暫的美好遁逃,若真能有股從後背隱隱而來、默默相撐的力量,其重要性之大必將難以計量。導演這看似樸實的話語,所含實為最難能可貴的創作真諦。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堅強演員陣容現身說法

將城市裡的日常光景交織成詩,讓每一個細微的故事得以延續

本片出演者廣瀨鈴、仲野太賀(第一篇及第五篇)岸井雪乃、岡山天音、荒川良良(第二篇)今田美櫻、森七菜(第三篇)草彅剛、吉岡里帆、神木隆之介(第四篇)等一眾實力派演員,紛紛表達了對這次拍攝經歷的感動。主演廣瀨鈴表示,「這是我第一次在拍攝中沒有明顯的『在演戲』的感覺,就像泡在溫熱的澡水中,時光充滿怦然心動。」並大讚拍攝現場幾乎看不到攝影機的自由氛圍。與她搭檔的仲野太賀亦回憶,「奥山導演曾說過,總有一天要在這張椅子上拍電影。當這願望真的實現,且邀請我一同參與,實在太開心了。」

廣瀨鈴,與仲野太賀共演第一篇〈那些被剩下的〉及第五篇〈寂寞會延續〉。(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廣瀨鈴,與仲野太賀共演第一篇〈那些被剩下的〉及第五篇〈寂寞會延續〉。(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仲野太賀,與廣瀨鈴共演第一篇〈那些被剩下的〉及第五篇〈寂寞會延續〉。(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仲野太賀,與廣瀨鈴共演第一篇〈那些被剩下的〉及第五篇〈寂寞會延續〉。(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作為第二篇〈不旋轉的壽司〉的演員,岸井雪乃對劇本給出高評價,「蓮見翔老師寫的劇本,看似無關緊要卻又極為深刻,讓我演起來非常過癮。」岡山天音則說,「這是我第一次對導演產生創作上的嫉妒心,完成品讓我對那張椅子產生了深厚的情感。」

岸井雪乃,與岡山天音共演第二篇〈不旋轉的壽司〉。(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岸井雪乃,與岡山天音共演第二篇〈不旋轉的壽司〉。(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岡山天音,與岸井雪乃共演第二篇〈不旋轉的壽司〉。(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岡山天音,與岸井雪乃共演第二篇〈不旋轉的壽司〉。(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荒川良良(左)亦於第二篇中出演。(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荒川良良(左)亦於第二篇中出演。(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由今田美櫻、森七菜詮釋的第三篇〈看守的責任〉,主要描繪姊妹之間的愛恨錯綜。今田美櫻分享,「情緒像風暴一樣傾瀉而出,卻讓人感受到強烈的愛。」森七菜有感而發道,「我開始思考,每一張椅子、每一個球,可能都連結著某個故事與某個人,這部電影讓我想成為那些故事的延續。

今田美櫻、森七菜共演第三篇〈看守的責任〉。(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今田美櫻、森七菜共演第三篇〈看守的責任〉。(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今田美櫻。(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今田美櫻。(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森七菜。(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森七菜。(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第四篇〈最後一場戲〉由草彅剛、吉岡里帆、神木隆之介共演,草彅剛表達,「這次的拍攝手法,讓我感受到影像創作全新的可能性。」吉岡里帆笑稱,「沒想到會跟草彅先生一起講外星語!這樣的荒唐,可能一輩子就這一次。」神木隆之介感性地說,「能成為導演鏡頭下世界的一部分,是很幸福的事。」

草彅剛、吉岡里帆、神木隆之介共演第四篇〈最後一場戲〉。(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草彅剛、吉岡里帆、神木隆之介共演第四篇〈最後一場戲〉。(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草彅剛、吉岡里帆。(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草彅剛、吉岡里帆。(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承導演之言:「這是一部集結個人願望與友情的作品。每位工作人員都像球隊隊員一樣,抱著純粹創作的熱情聚集到這張椅子旁,一起完成了這部小小的、卻真誠的電影。」2025年7月18日,《長椅小情歌》上映在即——獨自一人也很好、找到總和你在一起編織日常之詩的夥伴那更好,讓我們走進電影院,欣賞奥山由之攜手10位重量級演員呈獻的東京詩篇。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長椅小情歌》中文版電影預告

*更多《長椅小情歌》相關消息可至光年映畫官方臉書官方IG了解。

2025台北電影節現正於台北市中山堂、信義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進行中,頒獎典禮則於7月5日登場,電影迷們務必鎖定。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