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看劇】何不跳支舞,證明你不是恐怖分子?松根充和《跳舞吧!如果你想進入我的國家》,一場真人實事啟發的身分價值觀想

【編輯看劇】何不跳支舞,證明你不是恐怖分子?松根充和《跳舞吧!如果你想進入我的國家》,一場真人實事啟發的身分價值觀想

有些偏見,難以破解,世界級舞者 vs. 潛在恐怖分子,兩個遙遠的身分,要用什麼釐清是是非非、要如何證明一件不該要被證明的事?「何不跳支舞來看看?」是的,你沒有看錯。

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簡稱北藝中心)、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及 CHANEL 香奈兒共同促成的國際藝術教育計畫「Camping Asia」,2023 年以工作坊與各式活動型態呈現表演藝術的豐富面貌,更推出 11 檔結合舞蹈與多樣藝術形式的表演節目。其中,行為藝術家松根充和(Michikazu Matsune)的作品《跳舞吧!如果你想進入我的國家》(Dance, If You Want to Enter My Country!)11/28(週二)、11/29(週三)於水源劇場登場,他以知名國際舞團的頂尖非裔美國舞者入境以色列時,因其穆斯林名字而在通關時被攔截、被迫在邊境安全人員面前跳舞以證明職業與身份的真實故事,為大家帶來對歧視和監控陰暗面的省思與觀想。

20231128跳舞吧@TPACby小宇
行為藝術家松根充和於水源劇場演出《跳舞吧!如果你想進入我的國家》。(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小宇)



我的舞跳得好嗎?好到可以穿越地平線?


一張告示牌、一面寫著「SEP.7, 2008」的日期牌、一張大頭照,僅僅幾樣小物件擺置於地,劇場裡的陳設簡單得令人好奇,穿著牛仔褲、黑色運動鞋和簡便灰色短T-Shirt、戴著膠框眼鏡的松根充和隨興在場內緩步,彷彿一切就如他的日常生活,親切開啟對話的他,先是要大家透過想像展開練習,凝視他,將眉毛看成八字鬍,又要像 Photoshop那樣,試著「點選」、移除眉毛,合成他的鬍鬚,他用英文說:「我希望大家都做到了,練習結束。」

他嗓音溫和、沉靜的獨白讓人忍不住傾耳,聽著,觀眾像重回了那個令他開始構思整部劇的早晨:一如既往,喝著咖啡的他,於翻閱報紙時讀到了眼睛一亮的標題,「美國舞者被迫在機場跳舞」,「這是某種玩笑吧!」他想。然而接著讀下去、更進一步了解,他不禁因一切有多荒謬而失笑 ── 2008 年,世界著名的艾文.艾利舞蹈團(Alvin Ailey American Dance Theater)舞者阿布杜爾.拉希姆.傑克遜(Abdur Rahim Jackson)在抵達特拉維夫國際機場時,因擁有穆斯林姓氏而被進行一連串嚴格盤問,海關要求這名舞蹈家跳舞,證明他是「專業舞者」。

20231128跳舞吧@TPACby小宇-4
松根充和以獨白方式建構敘事與情境,帶領觀眾重回那個令他開始構思整部劇的早晨。(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小宇)
松根充和以獨白方式建構敘事與情境,帶領觀眾重回那個令他開始構思整部劇的早晨。(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小宇)

20231128跳舞吧@TPACby小宇-11
松根充和介紹艾文.艾利舞蹈團。(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小宇)


這讓松根充和開始思索權力機構的監控判斷,以及個人身分在真實與期望之間的落差。他放下報紙,暗下的燈光帶觀者跟隨藝術家跨越國境,透過於各入境點密錄邊境管制人員的影像,希望以「反向觀察」扭轉這層審視關係。說自己從未親身看過艾文.艾利舞團表演的松根充和,甚至賣力獻上 2 段獨舞,重新演繹艾文.艾利描述非裔美國人從奴隸制度邁向自由的藝術傑作《啟示錄》,「這位大舞蹈家一定不會認同我現在這樣的穿著。」舞畢,喘著氣的他,說這些舞者通常在上千人面前演出,「而不是在一個那麼僻靜的地方。」他感嘆。

20231128跳舞吧@TPACby小宇-15
松根充和重新演繹艾文.艾利傑作《啟示錄》舞蹈。(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小宇)

20231128跳舞吧@TPACby小宇-46
松根充和重新演繹艾文.艾利傑作《啟示錄》舞蹈。(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小宇)

20231128跳舞吧@TPACby小宇-50
松根充和重新演繹艾文.艾利傑作《啟示錄》舞蹈。(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小宇)

20231128跳舞吧@TPACby小宇-30
松根充和重新演繹艾文.艾利傑作《啟示錄》舞蹈。(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小宇)

20231128跳舞吧@TPACby小宇-49
松根充和重新演繹艾文.艾利傑作《啟示錄》舞蹈。(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小宇)

他又舉起平凡無奇的個人大頭照,意外的是,另一面是松根充和真的將剃下的眉毛改裝成八字鬍的護照證件照,在一雙雙屏氣凝神的注視下,他手拿紙飛機翱翔,象徵飛行,他訴說,說以前很喜歡機場,但也許現在不那麼喜歡了,那裡以前像是航向想像與夢想的烏托邦,然而如今這世界既是緊密相連,同時亦更加分崩離析。

Unknown








《跳舞吧!如果你想進入我的國家》演出實況。(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小宇)
《跳舞吧!如果你想進入我的國家》演出實況。(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小宇)

地面上置放著「DANCER, NOT TERRORIST」(舞者,不是恐怖分子),藝術家向觀眾拋出各種問句想像阿布杜爾當時面臨的景況,而安全人員要這位頂尖舞者「跳什麼都可以」,於是,牌子換成了「JUST DO ANYTHING」,松根充和自顧自地舞動,像不在乎世俗觀點般跑了起來,直到高舉 「BEYOND THE HORIZON」時,他問道:「我的舞跳得好嗎?好到可以穿越地平線?」

20231128跳舞吧@TPACby小宇-78
《跳舞吧!如果你想進入我的國家》演出實況。(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小宇)

20231128跳舞吧@TPACby小宇-82
《跳舞吧!如果你想進入我的國家》演出實況。(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小宇)

觀照世界議題,為文化偏見的不自由而舞

一個人如何透過跳舞來入境?在對職業身份的想像中,我們又被框架要成為怎樣的人?而一本護照所能代表的身分價值又是什麼?在監控視野中,「我」這個形象處於什麼位置,又該如何擾亂它?這是一場充滿反思的演出,隨著配樂進入情境,深沉而震撼,卻也不乏歡笑,在這場屬於松根充和的獨舞裡,一個小時過得一點都不漫長。

20231128跳舞吧@TPACby小宇-69
《跳舞吧!如果你想進入我的國家》演出實況。(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小宇)

松根充和原籍日本神戶,1990年代起定居奧地利維也納,他以獨特紀錄片形式和概念方法工作,擅長用帶有詩意的荒謬感,映射當代世界的人類境況。一如北藝中心執行長王孟超描述對 Camping Asia 的期許:「有能力發現並串聯各領域及議題的創作者,是我們期待的藝術家樣貌。」2023 Camping Asia 在香奈兒品牌支持下,便讓這樣的創作能量持續發酵,《跳舞吧!如果你想進入我的國家》融合敘事、舞蹈、錄像播放與物件陳設,以幽默卻不失挑釁、批判的方式,帶領人們思考全球化下關於恐懼、監視、種族及文化偏見的議題,探討當今分裂世界中,為了尋找自我身分而奮鬥不懈的敘事 ── 據報導,阿布杜爾甚至被要求重複跳了兩次舞,而這場演出,是一名舞者,為另一名舞者的不自由而舞。

20231129松根充和portrait@TPAC PHOTO by PAUL CHAO-52
藝術家松根充和。(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PAUL CHAO)

文字|林冠儀 Irene Lin

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 南台灣最大型的嘻哈盛事!屏東《大武門音樂祭》讓全世界聽到屏東在地饒舌之聲

屏東,擁有得天獨厚的多元族群文化,也因此孕育出豐富的音樂資源,從原住民、客家音樂、恆春半島民謠,到以年輕世代為主的獨立音樂(樂團)、嘻哈文化,屏東縣政府透過一系列獨具特色的音樂活動,成功地塑造了屬於自己的音樂文化品牌,並吸引了眾多來自全台甚至國外的音樂愛好者。

今年邁入第三年的《大武門音樂祭》,已在嘻哈音樂及街舞圈打出響亮名號,成為南台灣一年一度、必去的嘻哈音樂慶典!

取名來自屏東境內被排灣族和魯凱族視為「聖山」、海拔超過三千公尺的大武山,屏東縣長周春米介紹道:「《大武門音樂祭》的誕生是屏東對年輕文化的積極回應,透過這個音樂祭提供一個專屬於年輕世代的舞台,讓嘻哈與街頭文化得以在屏東扎根與發展。」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大武門音樂祭》為屏菸1936文化基地年度盛事,圖為今年表演嘉賓「西屯純愛組」。(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大武門音樂祭》以「嘻哈文化」為核心,涵蓋嘻哈、電子音樂、街舞、塗鴉藝術等元素,不僅展示出屏東海納百川的文化特質與創新活力,讓年輕人能夠透過音樂表達自我,更讓來自不同背景的族群找到地方認同及共鳴。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2025《大武門音樂祭》饒舌團體「Y.O MOB」與「孤兒收容所」熱血Battle,瞬間點燃現場氛圍。(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多元音樂文化遍地開花

多年的苦心培育經營,如今的屏東一整年都有豐富的音樂祭典,從2月的《大武門音樂祭》、4月的獨立樂團嘉年華、破百萬人次參與的《台灣祭》、10月讓恆春歌謠走向國際的《半島世界歌謠祭》,到11月的原民音樂《斜坡上的藝術節》與客家音樂《狂客音樂祭》,每一檔都是票房口碑俱佳的音樂品牌,也代表著屏東在文化上的多樣性與包容性。

周縣長說道,「屏東不只是傳統音樂的發源地,也能成為當代潮流文化的重要據點!《大武門音樂祭》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平台,讓年輕人相信他們的創作有被看見的機會,不必遠走高飛,也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發光發熱。」周縣長也說明每一年《大武門音樂祭》一定會邀請屏東在地的嘻哈音樂人進行演出,「因為音樂祭帶給參與者的不僅是娛樂活動,更是一種價值認同,產生共同的文化歸屬感。」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半島世界歌謠祭》鼓勵跨國文化交流,結合傳統與流行創作,推動屏東走向國際。(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台灣祭》每年吸引超過百萬人次參與,為南台灣規模最大的戶外音樂節。(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斜坡上的藝術節》為屏東最具原民特色的音樂節之一。(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去年首度登場的《狂客音樂祭》為屏東縣承辦的客家音樂節,為在地多元音樂品牌再添新意。(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從在地茁壯的嘻哈種子

這些極具才華與能量的嘻哈創作者來自屏東縣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族群,包含文樂部落出身,用母語唱搖滾、民謠、嘻哈的葛西瓦;來自瑪家鄉的thehopend 禮韋、來義鄉的潮州土狗、饒舌實力派大成DACHENG等,他們將土地給予的養分一一轉化譜寫為炙熱燙口的饒舌。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2025《大武門音樂祭》全能音樂才子「美麗本人」炸翻現場,嘻哈節奏點燃全場激情。(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而若是說前兩年的《大武門音樂祭》為此音樂品牌建立出其專業性,今年更希望能突破同溫層,讓整個音樂祭型態可以更往外擴展、更大眾化,在混合了工業遺址與熱帶氛圍的屏菸1936文化基地舉辦,集結國內共 20 組頂尖嘻哈藝術家參演,如「嘻哈校長」大支與新生代大成DACHENG,更邀請《大嘻哈時代2》Rapper 比杰擔任 MC,與台灣首位取得奧運霹靂舞參賽資格的國手孫振擔任街舞擂台公開組評審。

還有多組跨域合作,包括 DJ QuestionMark 與臺語歌手康康、美麗本人與街頭塗鴉藝術家 BOBONE 的聯合演出,以及 NXWV EXPRESS 潮流品牌攜手 HowZ、SiNNER MOON 與 Taji 三位音樂新秀的時尚饒舌⋯⋯整整兩天精彩的演出,一股潮流新勢力正從屏東出發,喚醒你的嘻哈魂!

(攝影:Sunnie Wang)
DJ QuestionMark 將長笛演奏與DJ完美融合,展現獨特魅力,讓現場觀眾十分驚艷。(攝影:Sunnie Wang)
(攝影:Sunnie Wang)
2025《大武門音樂祭》DJ QuestionMark 與臺語歌手康康跨域合作演出。(攝影:Sunnie Wang)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2025《大武門音樂祭》活動現場於街舞擂台舉辦的「3 on 3 Freestyle Battle」街舞大賽,舞者紛紛大展身手。(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2025《大武門音樂祭》於屏菸1936文化基地圓滿落幕,2/28-3/1兩日活動吸引全台嘻哈歌迷共襄盛舉。(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

屏東《大武門音樂祭》

時間:每年2月底
地點:屏菸1936文化基地

挑戰身體的極限!哈希德.烏蘭登《無涯之軀》:正因為我們是如此脆弱,所以具有無限力量

在表演藝術舞台上,極限運動、特技與舞蹈的結合並不常見,法國國家夏佑劇院藝術總監、編舞家哈希德.烏蘭登(Rachid Ouramdane)卻將這3者巧妙地融為一體——即將於國家兩廳院2025TIFA中登場的《無涯之軀》(Corps extrêmes),不僅是一場震撼視覺的表演,更是一場對於人類的脆弱性、極限挑戰及心靈平靜的深刻冥想。

《無涯之軀》的開場,只見一名高空走繩者張開雙手、遊走於山峰間的繩索上,他目光靜定,全身上下所有肌肉神經合一,只專注於當下,在疾風中一邊移動腳步一邊調整重心,維持人與繩之間的平衡——這段以不同角度拍攝的高空走繩畫面投影在舞台後方的白色攀岩牆上,命懸一線的強大緊張感,讓坐在台下的觀者,不自覺屏住呼吸,彷彿自己就是走繩者,隨時會自萬丈高空墜落。為何有人要讓自己處於如此極端不安的狀態下?僅憑腳下一條數公分寬的繩帶橫越山谷,或在雷陣雨中試圖攀登世界高峰斷壁?

(圖片提供:2025TIFA)
(圖片提供:2025TIFA)

阿爾及利亞裔的哈希德,其難民二代的獨特身世背景深 刻影響了他的藝術生涯,過往的作品經常與社會議題和人類經歷緊密相連,並與不同的群體如運動員、難民、弱勢青少年、老人和殘疾人士合作,讓他們用身體說出自己的歷史與故事。作品所探討的議題廣泛且深刻,包括種族、帝國主義、身份認同、社會邊緣、身體的極限等。《無涯之軀》的創作緣由來自哈希德觀察身邊喜愛戶外極限運動者,發現他們所追求的不只是一時腎上腺素爆發的刺激,也不只是體驗與死亡一線之隔的快感,反而類似於一種生命哲學、生活方式、以及與大自然的重新連結,近似於一種對世界的重新認識——當人類的身體被推向極限,當恐懼真正深入骨髓時,你必須面對自己每一部分,包括「身而為人的脆弱性」。

(圖片提供:2025TIFA)
(圖片提供:2025TIFA)

一面攀岩石牆、一根鋼索 突破劇場的物理新維度

此次登台的《無涯之軀》,邀請高空走繩家安托萬・柯緹儂(Antoine Crétinon)和攀岩家安・哈柏(Ann Raber Cocheril)遠離他們習慣的運動場地,與八位來自 Compagnie XY 的特技演員共演,將極限運動的背景從一座壯麗的山脈替換為劇場舞台,不斷挑戰著自己的極限,不論是獨自一人走在下方空無一物的繩索上,或手腳並用在攀岩壁上靈活地於大小不一的攀點間來回移動、跳耀,又或是數人接連著高空拋接、堆疊人塔,在彼此的肩膀上保持平衡,形成一個立體的、充滿動態張力的演出。但相較於動作的高危險性,表演者們的身姿輕巧、神情柔和,彷彿地心引力並不存在,人體能起飛、飄浮於空中。隨著音樂配樂時而輕盈,時而激昂,他們在舞台上交錯飛舞,演繹的不僅是技術的挑戰,更創造了一種力量與脆弱並存的奇妙寧靜感。

(圖片提供:2025TIFA)
(圖片提供:2025TIFA)

紐約時報曾在報導中如此形容這部作品:「《無涯之軀》展現了極端的視覺震撼,包括運動員在深淵之上走鋼索和攀爬陡峭峭壁的影片,並將這些驚險動作搬上舞臺。然而,令我們深深著迷的是那些特技表演者,他們用身體搭建人塔,並以一種冷靜卻大膽的方式將彼此拋向空中,最後柔和精準地著地。整個節目基調帶有冥想的氣息,但表演者們隨性而優雅的動作,以及舞作的流暢節奏,讓觀者感受到純粹的喜悅。」

(圖片提供:2025TIFA)
(圖片提供:2025TIFA)

隱藏在恐懼深處的寧靜力量 肉身的脆弱與強韌

哈希德談到極限運動者時說他們也是凡人而非超人,但卻非常坦然地接受自己的脆弱,而這正是讓他們能夠做出那些完全出乎意料之事的原因——對極限運動者來說,脆弱性可以「成為一種力量。」當人類突破生死一線的恐懼時,能望見血肉之軀的無盡可能。

極限運動者的加入,使得這部作品不僅展現了身體的極限,也探索了人類如何在強大的壓力之下找到精神上的平靜,哈希德說道,「當你讓肉身面對極限的時候,平靜和寧靜便隨之而來。」最初參與《無涯之軀》演出的高空走繩者納森・保林(Nathan Paulin)在作品中的旁白中提到:「為了在這根細長的移動鋼絲上保持平衡,我需要百分之百集中注意力在發生的一切事物上,無論是我的身體還是周圍的一切,這樣我才能更強烈地感受到每一個細節。」在高空走鋼絲或攀岩的過程中,每一位表演者的身體都是如此脆弱,他們需要對自己、對夥伴,甚至對自然界的力量保持極度的敏感。這種對當下的高度警覺與專注,使得表演者在極限情境中找到了平靜。

(圖片提供:2025TIFA)
(圖片提供:2025TIFA)

「脆弱並非一種劣勢,而是一種力量。」《無涯之軀》以其獨特的視覺語言、動作設計和音樂氛圍,將觀眾帶入一個既真實又超越現實的夢幻世界。這部作品挑戰了身體的極限,卻也在其中找到了心靈的平靜,讓每一位觀眾在驚險的張力之間,感受到人類最深層的情感和力量。

(圖片提供:2025TIFA)
(圖片提供:2025TIFA)

2025TIFA 哈希德.烏蘭登《無涯之軀》

演出時間:2025/03/28-03/30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購票連結請點此

文|黃阡卉 攝影|Pascale Cholette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5/2月號《跟著光,尋找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