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2年蟬連亞馬遜網站TOP 10小說改編電影! 《鱷魚的黃眼睛》魅力登台

由法國暢銷100萬冊小說改編的電影《鱷魚的黃眼睛》(The Yellow Eyes of Crocodiles),魅力席捲台灣!

 

該片受邀為「2014新北市電影節」閉幕片,票房一開、搶先拔得頭籌,勇奪銷售冠軍。《鱷魚的黃眼睛》由久違的法國影后艾曼紐琵雅(Emmanuelle Beart)主演,描述一對命運迥異的姊妹,姊姊是上流社會的「人生勝利組」、妹妹則是「魯蛇單親媽」,兩姊妹心機不斷,過程卻妙趣橫生,是繼《刺蝟的優雅》後,最富巴黎風情的諷刺喜劇。艾曼紐琵雅在片中一改過去形象,飾演愛慕虛榮的姊姊,舉手投足都是亮點。

 

《鱷魚的黃眼睛》由獲選法國人最愛的小說家凱特琳彭歌(Katherine Pancol)的同名小說改編,原著不僅連續2年蟬連亞馬遜網站TOP 10,在法國更創下超過100萬冊的驚人暢銷紀錄,中文版也在台灣創下不俗的銷售佳績。凱特琳彭歌擅於刻畫愛情與人性,引領書迷一探華麗巴黎最細膩、私密、複雜的男女關係,而這也是她作品能深受讀者歡迎的重要原因。今年新北市電影節看準名小說與女主角艾曼紐琵雅的魅力,將《鱷魚的黃眼睛》選為閉幕片,果然該片也一躍成為最快銷售一空的電影。

 

 

熱邀艾曼紐琵雅訪台   《鱷魚的黃眼睛》影后演活「人生勝利組」

《鱷魚的黃眼睛》由素有「女性代言人」之稱的名導瑟希泰勒曼(Cecile Telerman)執導,自今(2014)年4月起在歐洲上映,賣座超過兩億台幣票房!該片由法國影后艾曼紐琵雅、凱薩獎女星茱麗德巴狄厄(Julie Depardieu)以及法國天王派屈克布瑞爾(Patrick Bruel)主演。其中艾曼紐琵雅演活了片中優雅、虛榮又心機的「人生勝利組」姊姊愛莉,浮誇的演出既好笑又帶點蠻橫,轉折相當精采!而接下「大鼻子情聖」父親演藝衣缽的茱麗德巴狄厄,則飾演際遇不順遂、卻深具才華的「魯蛇單親媽」妹妹小喬,一心盼望擺脫綠葉命運,人生能從谷底翻盤…。兩位女星片中有多場精彩對手戲,歡笑中帶有感動。

 

《鱷魚的黃眼睛》劇情描述在一場上流宴會,堪稱「人生勝利組」的律師妻子艾麗(艾曼紐琵雅 飾),吹噓自己正在創作一部12世紀的史詩小說,豈料竟有出版商當場表達出版意願。害怕牛皮吹破的她,只好求助專長歷史的國家研究員、同時也是個「魯蛇單親媽」的妹妹小喬(茱麗德巴狄厄 飾)當槍手。這場越滾越大的謊言,表面看來姊妹心連心,其實各自背後動腦筋,從此顛覆了兩姊妹的人生…。

 

《鱷魚的黃眼睛》將於10月9日正式在台上映,新北市電影節目前正積極邀請艾曼紐琵雅及該片導演瑟希泰勒曼下月訪台,與熱情影迷觀眾相見歡。

 

 

 

 

文字整輯/Clair Chen

圖文提供/海鵬影業

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開展:打破電影院與美術館的界線,走進蔡明亮的當代影像世界

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開展:以《行者》系列電影為主軸,走進蔡明亮的當代影像世界

高雄市立美術館將於5月17日起至8月10日盛大推出展覽《行者十步:蔡明亮》。本展為高美館首次與國際名導蔡明亮合作,以《行者》系列電影為主軸,為該系列累積12年、完整10部影片集大成之呈現。展場結合紙張、鏡面與多媒體投影,打造沉浸式的視聽體驗,更透過電影馬拉松、展覽以及展期間講座與導覽活動,邀請人們走進蔡明亮的當代影像世界。

切入影像的多重角度

《行者》系列電影自2012至2024累積12年,走過8個城市,全系列10部作品包括:《無色》、《行者》、《夢遊》、《金剛經》、《行在水上》、《西遊》、《無無眠》、《沙》、《何處》、《無所住》,將於高美館以有別於影廳的展映方式呈現,提供觀眾切入影像的多重角度。此次在高美館的展覽中,除了將紙張作為電影銀幕外,展場內座椅則是蔡明亮珍藏多年的老戲院椅,他親筆抄寫的《金剛經》也將於展中呈現,並展出其逾10年來《行者》系列相關手稿、素描、文獻檔案,打破電影院與美術館的界線,讓觀眾遊走在影像、聲音、文字、紙張與畫作之間,凝視蔡明亮不設疆界的精神空間。

蔡明亮以獨特的當代影像語言,將電影裡的時間性與美術館的空間性完美融合,打造具流動性、當代性與藝術性的冥想場域。(圖片提供:高美館)
蔡明亮以獨特的當代影像語言,將電影裡的時間性與美術館的空間性完美融合,打造具流動性、當代性與藝術性的冥想場域。(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把《行者》系列10部作品視為有機體,透過光影、聲響與空間裝置,提煉行者的生命旅程。(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把《行者》系列10部作品視為有機體,透過光影、聲響與空間裝置,提煉行者的生命旅程。(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10部《行者》作品在此次高美館的展出以不同方式呈現,展中亦包含了過去在劇場中的創作元素,隨著場域的不同,也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受。(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10部《行者》作品在此次高美館的展出以不同方式呈現,展中亦包含了過去在劇場中的創作元素,隨著場域的不同,也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受。(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放下執著、看穿表象」

策展人孫松榮指出,蔡明亮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創作者,最早從劇場開始,後來進入電影界。他以獨特的緩慢風格,已經在世界電影史上建立了獨特地位。《行者十步:蔡明亮》不只是導演身份上的一種轉變,也是一段新創作旅程的開始,這段旅程可以展場導演手寫的《金剛經》來說明他的創作思想:放下執著、看穿表象,從而追求內心的智慧和自由。

蔡明亮於高美館為展覽《行者十步:蔡明亮》親手抄寫金剛經(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蔡明亮於高美館為展覽《行者十步:蔡明亮》親手抄寫金剛經(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像是逆向而行的旅人

蔡明亮拍攝《行者》系列的方式,不是靠劇情推動,而是用一種很慢、很靜的節奏,帶領觀眾去感受不同的情緒和感官體驗。他像是逆向而行的旅人,用慢來對照當今電影界普遍追求快速節奏的風潮。如果當初唐朝的玄奘不顧禁令,勇敢西行取經,那麼蔡明亮就是用影像當作經文,在電影、劇場、展覽等不同藝術領域之間穿梭。他跨越空間和媒介的限制,用他獨特的緩慢,走出一條讓人重新思考時間與觀看方式的行者之路。

《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打破電影院與美術館的界線

蔡明亮提到:「在這十幾年,我想自己在台灣做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美術館和電影院拉在一起。」出身自劇場、又是電影人的他,因電影免不了要顧慮市場,十分欣賞美術館的自由自在,所以他想到在美術館展出,從小小觀眾開始培養浸潤在美學中的質感與鑑賞能力。這次在高美館的展覽中,蔡明亮透過亞儂弘尚希的畫作作為影像的切割畫面,10部《行者》系列電影彷彿像是經淬鍊後的鑽石,觀眾走入展場,就如同站在行者之間。

蔡明亮於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開幕現場(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蔡明亮於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開幕現場(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蔡明亮於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汯呄霖電影、攝影:許懷哲)
蔡明亮於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汯呄霖電影、攝影:許懷哲)

推出《行者十步》電影馬拉松

另外,高雄市電影館串連響應,5至8月也在內惟藝術中心推出「行者十步:蔡明亮」10+10專題影展,除《行者十步》電影馬拉松場、特選場播映外,亦策劃蔡明亮經典作品回顧與導演推薦電影精選;與此同時,美術館規劃多場系列推廣活動,期待觀眾自由緩步在美術館與電影院之間,親身感受蔡明亮的「慢走」哲學。

蔡明亮於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汯呄霖電影、攝影:許懷哲)
蔡明亮於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汯呄霖電影、攝影:許懷哲)

多場系列推廣活動

6月21日規劃的美術館夜行活動,展間於夜間開放,規劃蔡明亮及孫松榮擔綱「夜之啟蒙人」進行深度解說,並邀請演員李康生以「行者」之姿帶領參與者漫行,感受夜間美術館的獨特感官體驗。7月19日則規劃跨域講座「紅衣僧影-美術館一遊」,由臺南市美術館館長龔卓軍主持,邀請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與蔡明亮對談;隔日7月20日並將舉辦蔡明亮展覽專書簽書會。8月2日所辦之「與青少年對話-十步,慢行」對談則廣邀青少年觀眾與蔡明亮面對面交流,展開跨越世代的藝術對話。

展覽記者會上,他合作多年的演員李康生與亞儂也精心準備一段演出,在亞儂清唱的美好旋律中,李康生以行者的緩步慢行,帶領現場嘉賓一同揭開《行者十步》的展覽序幕。(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展覽記者會上,他合作多年的演員李康生與亞儂也精心準備一段演出,在亞儂清唱的美好旋律中,李康生以行者的緩步慢行,帶領現場嘉賓一同揭開《行者十步》的展覽序幕。(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行者十步:蔡明亮
展期:2025.05.17 - 2025.08.10,每週二至週日09:30-17:30(週一休館)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4、105展覽室
更多展覽資訊與報名詳情,敬請鎖定高美館網站公告,以及臉書專頁Instagram

資料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6月正式播出!延續第一季精神,深度看見隱藏在社會角落的種種矛盾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6月正式播出!延續第一季精神,深度看見隱藏在社會角落的種種矛盾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將於6月7日起,每週六晚間9點在公共電視、CATCHPLAY 電影台61頻道同步首播,晚間10點於串流影音平台 CATCHPLAY+ (台灣、新加坡、印尼)、公視+、愛奇藝國際版、以及首次加入台劇的國際平台 Amazon Prime Video 於海外超過240個國家或地區同步上架。

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不但開啟與觀眾、社會的深度對話,也是少數走出台灣、受到國際關注的台劇,觸及全球超過30個國家的觀眾;而2025年,《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再度突破,成為首部登上  Amazon Prime Video 平台的台劇,全球超過240個國家或地區的海外觀眾,將可以在6月7日起,與台灣劇迷同步看到這部指標性的台劇,英文劇名更定為 The World Between Us : After the Flames,延續《與惡》探討的人與人及社會的關係,以一場大火開啟全新故事。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由文策院、公共電視、CATCHPLAY、大慕可可共同出品、大慕影藝製作。(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由文策院、公共電視、CATCHPLAY、大慕可可共同出品、大慕影藝製作。(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II》正式海報及前導預告中,5位主演周渝民、薛仕凌、楊貴媚、謝欣穎以及于子育正式全體露臉,有人沉痛、有人悲傷、也有人安靜思索,纏繞5個人的,是燒出6個家庭因果糾結的一場大火,而在5人的煙硝上方,由劉子銓飾演的關鍵人物只露出半張臉痛苦吶喊,這個角色也將揭開《與惡II》故事的序幕。而在前導預告中,第一季飾演夫妻的賈靜雯以及温昇豪同步驚喜現身,分別以懷舊造型的新聞主播及名嘴身份出現,帶出了包括「立委互毆導致議事空轉」、及「無差別縱火殺人」等多個令人似曾相識的社會事件,畫面在快節奏中迅速交錯,拉出劇情長達20年的時空跨度,幾位主角也正面對各自的人生難關。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飾演精神科醫生,本身卻在縱火案失去摯愛的周渝民在前導預告中情緒失控:「我不要你們提醒我家裡只剩我一個人!」懷抱改革理想,卻在政壇中逐漸迷失自我的立委薛仕凌橫目怒訴:「是我不甘願乖乖閉嘴聽話!」於此同時,因為一場意外面臨人生巨變的謝欣穎幾度在生死邊緣徘徊,而周渝民悲痛的獨白:「我以為我們能接住所有人,但其實我們甚麼都接不住。」則令人心碎。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對世界同時懷抱著希望與絕望,也期待在各自生命的低谷中,仍然有人能夠看見自己,接住自己。角色充滿故事的主演也有感而發,周渝民認為每天都不容易,也都值得好好被重視:「人都應該要珍惜當下,很可能錯過的一件小事,會導致一輩子也無法重來的遺憾。」首度飾演政治人物的楊貴媚也忍不住感嘆:「人沒有絕對的善與惡,隨著自己年紀的逐步增長,也會慢慢發現,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最終最重要的,其實是要守住自己的心。」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II》歷經6年時間打磨,穿梭107個場景、動員226名工作人員,足跡遍及台北、台中、雲林、嘉義、台南、高雄等地,除了大量主次演群之外,更調度了包括近3000人次龐大的臨演群眾。金獎編劇呂蒔媛再度執筆,以第一季相連的宇宙觀,創造出全新的人物與敘事線,《我們與惡的距離II》故事橫跨20年,6個家庭的生命彼此交織,由一場縱火殺人案為始,揭開盤根錯節的因果。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延續第一季的精神,《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將透過綿密的人物網絡及多線敘事展開,深度看見隱藏在社會角落的種種矛盾。導演林君陽說:「第一季的核心在於『撕下標籤』,帶領觀眾看到隱藏在惡意背後的故事;第二季則是在這個核心上往前推進,希望透過更複雜的角色關係,以及彼此間的因緣牽扯,開展新的《與惡 II》,也傳遞出選擇、修復、理解,與接住的價值。」 編劇呂蒔媛也提及,她想傳達出「接住」的難,難在必須透過許多人的努力來一起完成,這同時也是社會中最難能可貴的集體力量。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資料提供|CATCHPLAY、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