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1

Alvar Aalto花瓶
Alvar Aalto(1936)

 Alvar Aalto創作出舉世聞名的人工口吹玻璃Aalto花瓶。此系列可說是風靡全球的經典芬蘭設計作品。每一只花瓶都是由位於芬蘭的Iittala玻璃工坊,由7位技巧高超的玻璃工匠,經歷12道工序及攝氏1100度高溫,30個小時的努力才能完成。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1

Heart Cone Chair
Verner Panton(1959)

 Verner Panton的椅子很少出現制式化的四支腳,並不是他不想設計,而是使用金屬絲線和聚酯纖維塑料等創新材質做設計,需要更新的想法和型態。Heart Cone Chair體現了50年代末期,斯堪地那維亞設計史的轉型成果。雕塑形式和大膽的顏色更為後來60年代的普普藝術家具開創了先局。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2


Skagen米蘭編織系列
Henrik & Charlotte Jorst(1989)

 Skagen擅長將北歐景致與斯堪地那維亞文化融入錶款設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米蘭編織帶。當風吹拂過位於丹麥的最大遷徙沙丘Råbjerg Mile,創造出最細緻美麗的波紋,而這每年吸引高達二十五萬人次造訪的天然美景正是Skagen波紋編織米蘭帶的靈感來源。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3


Unikko罌粟花家飾
Maija Isola(1964)

 芬蘭國寶級品牌marimekko創立之初的宗旨之一,就是為了振奮缺少陽光的芬蘭人,以充滿朝氣的鮮豔印花圖案點亮陰暗的城市。從60年代到現在,Unikko罌粟花反映了自由奔放的生活態度,經過50年仍受世人喜愛,儼然成為marimekko的經典代表。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4
 

Kobenstyle琺瑯鍋
Jens Quistgaard(1956)

60年代風靡一時的Dansk鍋在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中,代表著媽媽的味道。此鍋一度停產,後來2012年克服製程上的困難,重新復刻生產。它最明顯的特色在於十字型的鍋蓋可以當成隔熱墊使用,並方便堆疊收納,三個凸點的把手,也讓Kobenstyle具有極高的辨識度。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5

KLIPPAN沙發
 Lars Engman(1979)

 設計於36年前,KLIPPAN沙發堪稱是IKEA史上最熱賣商品,KLIPPAN當初是為了友善兒童而設計的,因為小孩子喜歡在沙發上跑跑跳跳,KLIPPAN有著非常簡潔俐落的設計,布套也能輕鬆拆下清潔,非常適合有小朋友的家庭使用。居家風格百搭,人人皆負擔得起的價格,深受許多人喜愛。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6

Vipp垃圾桶
Holger Nielsen(1939)

 Holger Nielsen為了替心愛的妻子製作一個專為她美髮沙龍時所用的儲物箱,親手打造一個有踏蹬開啟蓋子功能的原型儲物桶,並命名為Vipp。今日Vipp致力於打造傳統丹麥工藝技術的衛浴用品為職志,共42個零件所組成,均由師傅手工組裝而成,熱銷至今成為北歐設計的經典代表。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7

Kay Bojesen Monkey木頭猴子
Kay Bojesen(1951)

Kay Bojesen設計的木頭猴子可以說是北歐木製工藝的代表作,可以擺出各種不可愛的姿勢,採用柚木與林巴欖仁,由技術高超的木匠手工製作,靈活的肢體變化,在丹麥人心中是知名度最高的「寵物」之一,無論拿來當擺飾或是純粹把玩,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可愛魔力。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8

OLE歐麗系列
Ole Jensen(1958)

 Ole Jensen所設計的同名餐具系列,有著強烈的雕塑感,兼具造型與實用的功能,把實際工作變成生活中的遊樂。設計師將日常繁瑣的操作事項轉化成高品質的生活經驗,美化餐具並凸顯餐具之實用性,紐約MoMA裡的餐廳即OLE,同時也被列為永久館藏之一。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9

SEMI吊燈/丹麥
Claus Bonderup & Torsten Thoru(1968)

 SEMI吊燈獨樹一格,由兩個背對的四分之一圓作為基底所構成。因為它特殊的圓弧造型、琺瑯金屬色調與歷久不衰的經典設計深植人心,典雅的SEMI吊燈在80年代成為當時最賣座的丹麥設計,並獲得了全世界的標誌的地位。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10

Ice Block冰塊燈
Harri Koskinen(1996)

 Harri Koskinen因為這個作品一舉成名。手工澆鑄並經過長時間的冷卻過程,才能確保玻璃在面對溫度急遽變化時不會產生龜裂。厚實的玻璃,既要剔透,還要有冰塊紋裂的感覺,同時更要能承受燈泡的溫度不燙手,只能從玻璃透出微微的溫暖,而恰到好處的比例線條也是它歷久彌新的原因。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11

Stelton啄木鳥保冰保溫瓶
Erik Magnussen(1977)

 Erik Magnussen向大師Arne Jacobsen 60年代之Cylinda Line致敬的作品,除了造型搶眼、保溫效果備受肯定,獨特的滑蓋設計,更是這只暖瓶的主戲。防測漏壺嘴、圓扣卡榫和把手的巧妙關係,減少了開瓶動作,自然密合保溫,超過30歲的啄木鳥暖瓶依然深得人心!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12

文:葉靜芳 

圖片提供:marimekko、Iittala、Design Butik、IKEA、Luxury Life、Skagen、nest、巢.家居、北歐櫥窗、皇家哥本哈根


本文摘錄自第130期 La Vie 月刊,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La Vie 02月號/2015 第130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怎麼進入國外品牌工作?Loro Piana織品設計獎邀全球新血參賽,2025得主羅馬服裝學院作品《降落傘》背後故事公開

怎麼進入國外品牌工作?Loro Piana織品設計獎邀全球新血參賽,2025得主羅馬服裝學院作品《降落傘》背後故事公開

想到國外頂流品牌工作卻不得其門而入?參獎在各藝術領域或許都是一條「不容易的捷徑」。跨越國境與文化隔閡,單純用作品說故事——義大利頂級奢華品牌Loro Piana第九屆「Knit Design Award針織品設計大獎」,日前公布2025年由來自羅馬服裝學院的Morgan Boyce與Simone Rizzato組合奪下。品牌除提供優勝者獎學金、領進佛羅倫斯織物展覽會展出外,更將予以自家工作機會,從各種層面上全力扶持產業新血。

作為義大利卓越工藝的象徵,Loro Piana不僅在品牌創作中不斷追求崇高美感,亦透過設計大獎發掘、延攬和扶助新世代人才。旗下「Knit Design Award針織品設計大獎」2025年興辦第九屆,由相關產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法國杜佩雷高等應用藝術學院、瑞典紡織學校、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時裝技術學院、中國北京服裝學院、香港理工大學,以及義大利羅馬服裝學院共7個雙人組合帶來的主題作品中選出。

最右為本屆優勝作品《Paracadute》,由義大利羅馬服裝學院學生Morgan Boyce和Simone Rizzato所設計;其餘由左至右依序為法國杜佩雷高等應用藝術學院、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時裝技術學院、中國北京服裝學院、香港理工大學作品。(圖片提供:Loro Piana)
最右為本屆優勝作品《Paracadute》,由義大利羅馬服裝學院學生Morgan Boyce和Simone Rizzato所設計;其餘由左至右依序為法國杜佩雷高等應用藝術學院、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時裝技術學院、中國北京服裝學院、香港理工大學作品。(圖片提供:Loro Piana)

優勝者不僅可獲得全新設計獎盃、獎學金和Loro Piana的工作機會,更可前往品牌位於皮埃蒙特(Piemonte,位於義大利西北部)歷史悠久的針織工坊中完成其設計項目,向工坊內的專業工匠多方學習知識與技術。同時,Loro Piana亦將在針織業盛事「Pitti Filati針織紗線及織物展覽會」(2025年7月1日至3日在義大利佛羅倫斯舉辦)期間,展出得獎作品於品牌展位中。

Loro Piana 2025 Knit Design Award針織品設計大獎評審團與優勝者。(圖片提供:Loro Piana)
Loro Piana 2025 Knit Design Award針織品設計大獎評審團與優勝者。(圖片提供:Loro Piana)

頂級品牌才有的號召力,讓才華被看見

首辦於2016年,國際性獎項「Knit Design Award針織品設計大獎」表揚來自全球頂尖時裝設計院校、熱愛針織服的優秀學生,旨在讓才華出眾的設計學生利用Loro Piana特色紗線創作獨具創意的作品,培育並支持年輕設計師實現抱負,當然亦通過後續研習內容保存、提升和傳承品牌風韻。

評審團主席由Loro Piana行政總裁Damien Bertrand出任,全體成員包括時裝品牌Setchu創辦人兼創意總監桑田悟史(註)、Pauline Dujancourt創辦人暨創意總監Pauline Dujancourt,以及《Le Point》總編輯Gilles Denis、前《Vogue》日本版編輯Anna Dello Russo、時裝評論人Antonio Mancinelli、策展人Kimberly Drew等創意先驅。各院校學生的參賽作品於2025年5月13日交由評審團評選,隔日Loro Piana便在米蘭Casa degli Artisti舉行、義大利國家時裝商會贊助的活動中公開得獎名單。

註:Setchu品牌創辦人桑田悟史為2023 LVMH Prize得主,點此看《桑田悟史:日本文化與西方世界的時尚折衷主義》完整專訪。

Loro Piana 2025 Knit Design Award針織品設計大獎評審團7位成員,中央為主席Damien Bertrand。(圖片提供:Loro Piana)
Loro Piana 2025 Knit Design Award針織品設計大獎評審團7位成員,中央為主席Damien Bertrand。(圖片提供:Loro Piana)

亞麻織新意,羅馬服裝學院雙人組奪獎

2025年大獎主題「Winter Legacy – Translating Linen into Heritage Knitwear(冬日傳承——融亞麻於經典針織風華中)」頌揚亞麻材質的可塑性,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將亞麻與Loro Piana的傳統冬季紗線結合,並從品牌的百年精湛技藝和極致柔軟觸感中汲取靈感,平衡傳統與創新、功能與工藝,打造令人意想不到且不受季節限制的實用針織服飾。

羅馬服裝學院Morgan Boyce和Simone Rizzato的奪獎之作《Paracadute(降落傘)》即藉獨特手法探索並演繹主題,以與眾不同的原創概念彰顯Loro Piana紗線的價值,最終在芸芸作品中脫穎而出。

本屆優勝作品《Paracadute》創作者Morgan Boyce和Simone Rizzato。(圖片提供:Loro Piana)
本屆優勝作品《Paracadute》創作者Morgan Boyce和Simone Rizzato。(圖片提供:Loro Piana)

以「降落傘」聯繫過去與未來,揭示亞麻鮮為人知的歷史

Paracadute|Morgan Boyce & Simone Rizzato (Accademia Costume & Moda, Italy)

我們的作品探索人類與亞麻傳統之間的連繫,因此,我們以Morgan的故事為起點,她任職的公司在二戰期間為盟軍製作降落傘,戰後她的親戚將這些以亞麻作為基礎材料的降落傘改造成供民眾穿著的衣服,甚至婚紗。我們希望揭示亞麻鮮為人知的歷史,從而創作與眾不同的作品。「Paracadute」是一個關於堅毅與改變的故事,我們透過設計和針法,詮釋亞麻重生和全新演繹的主題,這個概念鼓勵我們探索輕盈與筆挺的對比,結合亞麻的天然特性與Loro Piana傳統冬季紗線的柔軟質感,突破針織服的固有界限。我們認為這場比賽的理念是邀請我們為Loro Piana探究傳統與創新之間的對話。我們希望將亞麻變成冬季作品的主角,將羊絨的溫暖柔軟特質結合亞麻的輕盈質感,以不受季節限制的方式豐富針織服傳統。我們嘗試運用各種針法升級亞麻,以體現Loro Piana所代表的奢華風格,我們在作品中突顯人類與亞麻之間的鮮明連繫,將「Paracadute」變成連繫過去與未來的橋樑。

(圖片提供:Loro Piana)
(圖片提供:Loro Piana)
(圖片提供:Loro Piana)
(圖片提供:Loro Piana)

共賞其他6件作品

  •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圖片提供:Loro Piana)
(圖片提供:Loro Piana)
  • 法國杜佩雷高等應用藝術學院
(圖片提供:Loro Piana)
(圖片提供:Loro Piana)
  • 瑞典紡織學校
(圖片提供:Loro Piana)
(圖片提供:Loro Piana)
  •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時裝技術學院
(圖片提供:Loro Piana)
(圖片提供:Loro Piana)
  • 中國北京服裝學院
(圖片提供:Loro Piana)
(圖片提供:Loro Piana)
  • 香港理工大學
(圖片提供:Loro Piana)
(圖片提供:Loro Piana)

同場加映:LVMH Prize,一張踏上國際舞台的無價門票

下有Loro Piana針織品設計獎、Loewe工藝獎,向上追溯Loro Piana母集團LVMH更有創立於2013年的「LVMH Prize for Young Fashion Designers」大獎。由總裁之女、Louis Vuitton副總裁Delphine Arnault所發起,提供18至40歲設計師在國際舞台上亮相的絕佳機會和贊助,截至2024年共設3獎項:「LVMH年輕時裝設計師大獎」(享40萬歐元資助與LVMH團隊量身打造的導師指導)、「Karl Lagerfeld獎」(享20萬歐元資助與為期一年的導師指導)、「Savoir-Faire工藝獎」(享20萬歐元資助與為期一年的導師指導)。而過去10年,LVMH集團亦與時裝學校合作設立專門獎項,以支持並推廣2025年畢業的設計新秀;3位獲獎者將可加入集團旗下主要品牌的創意工坊、簽訂一年合約,並獲得1萬歐元資助和安頓於巴黎的補助金。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回望20世紀至今,哪些經典設計改變了世界?今年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舉辦的展覽《Pirouette: Turning Points in Design》,網羅20世紀至今的全球經典設計,以超過100件家具、電子產品、符號圖標等作品,向觀眾展現設計作為推動社會變遷的重要力量。

20世紀至今的全球作品集

《Pirouette》由MoMA館內策展人Paola Antonelli與Maya Ellerkmann策劃。針對這場展覽,Paola Antonelli表示:「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有些物品甚至改寫了歷史。設計能幫助我們意識到並修正負面行為,設計還能發明新的行為模式,承載嶄新的意義,如永續性與公平正義。這些都將於展覽中呈現。」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Pirouette: Turning Points in Design》展覽現場(圖片來源:MoMA)

正如策展人所說,許多設計作品改變了人們的行為模式,它們打破既有分類與刻板印象,在材料、形式與功能上展現創新精神。有些設計對傳統問題提出非常規的解決方案,有些設計則提出了值得深化研究的建設性問題。《Pirouette》像是一本大型的全人類作品集,透過這些物件告訴觀眾,設計是如何不斷地推動社會進步與文化演變。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Pirouette: Turning Points in Design》展覽現場(圖片來源:MoMA)

這些經典設計,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在《Pirouette》登場的作品,有些是全球廣為人知的經典,也有些僅受到領域專家關注,卻仍帶來深遠影響。你一定看過的像是Milton Glaser設計的《I ♥ NY》標誌(1976年)、Art Fry與Spencer Silver發明的Post-it便利貼(1977年)、Sony隨身聽(1979年)、Apple麥金塔128K機型(1983年)等,其中許多設計從革命性的實驗精神出發,如今大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I ♥ NY concept layout(圖片來源:MoMA)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Macintosh 128K Home Computer(圖片來源:MoMA)

除此之外,本展也包含一些從未進入商業化階段的概念性作品,如Tejo Remy的《You Can't Lay Down Your Memory》(1991年)、Don Pettit為太空人設計的咖啡杯(2008年)、以及Sabine Marcelis的《Candy Cube》(2014年)。它們展現了設計師如何運用想像力、嚴謹的研究參雜著遊戲精神,進而重新定義人類的行為與體驗。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You Can't Lay Down Your Memory(圖片來源:MoMA)

展場中還能看到一些十分近期的作品,是策展團隊認為未來有望對社會產生同等影響力的潛力之作,例如氣候學家Ed Hawkins創作的全球氣溫螺旋圖(2016年),將複雜資料可視化,並以動態展示數十年來全球月平均溫度異常的上升趨勢;以及Gabriel Fontana的《Multiform》運動服(2019年),透過設計推廣包容與嶄新的團隊精神等。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Global Temperature Spiral(圖片來源:MoMA)
重溫改變世界的經典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irouette》細數麥金塔、便利貼等20世紀之作
Multiform(圖片來源:MoMA)

《Pirouette: Turning Points in Design》展期至2025年10月18日。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