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林《Jolin Double Play 粉絲同樂會》重現演唱會「點歌」 承諾唱到寶犒賞粉絲

2018年才剛開始,『亞洲流行天后』蔡依林馬上就帶給粉絲們一連串的驚喜,不僅一跨年就宣布《PLAY 世界巡迴演唱會LIVE DVD/BD》將於1/30正式發行,更將在本週日(1/28)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大會堂舉辦僅此一場的「鐵粉」專屬《Jolin Double Play粉絲同樂會》!不但承諾唱歌「唱到飽」,也將親自與粉絲近距離互動!Jolin甚至鼓勵大家精心打扮,希望能重現演唱會觀眾席上各式五顏六色、奇裝異服的盛況,更語帶玄機表示:「被寵幸的鐵粉可能會獲得十指緊扣或四目相望乙次之類的!」

 

總是喜歡帶給粉絲驚喜的Jolin,繼正式宣布發行《PLAY 世界巡迴演唱會LIVE DVD/BD》後,隨即又搶先在個人臉書上洩漏驚喜—號召「鐵粉」們一起參加尾牙,還洩密要唱歌「唱到飽」!今天消息正式公布,本週日(1/28)Jolin將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大會堂舉辦唯一一場的《Jolin Double Play粉絲同樂會》!這次見面會的催生,是經過Jolin與團隊不斷討論,最終決定捨棄過去簽唱會形式而促成!為此更特別重金加碼200萬,打造這場在大型室內場館舉辦的粉絲同樂會,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大家不會受天氣及人潮...等因素的影響,心無旁騖的盡情同歡。

 

今年Jolin也謝絕了所有尾牙演出的邀約,只為專心籌備新專輯,所以這次見面會可說是Jolin今年唯一一場尾牙活動!對此Jolin豪氣表示:「這見面會是個年終辦尾牙的概念,當天會唱歌唱到飽,絕對會讓客倌們聽的盡興!」而Jolin更透露這次歌單毫無設限,現場將重現PLAY演唱會上讓大家心心念念超High的「點歌環節」,開放讓觀眾盡情點歌,還特別邀請巡演團隊的Band Leader及專屬字幕手出馬,備足共105首歌譜及歌詞,完全考驗樂手與字幕手的機動性。而這些歌單中,有些歌曲就連Jolin都忘記自己曾在演唱會上唱過,為求重視,提出了早上10點就得彩排的需求,顯示了Jolin對歌迷的重視。

 

除了再現《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的點歌橋段,Jolin更向粉絲放話記得要「精心打扮」,因為隨時都有可能被Cue上台!Jolin提醒:「那天會是個比美大會,除了要打扮的花枝招展,大家記得舞練好再來喔!」表示粉絲們當天越風騷、越辣越好,絲毫不擔心會被搶過風采,直呼超期待粉絲們的表現。此外,Jolin更神秘透露:「被寵幸的鐵粉可能會獲得十指緊扣或四目相望乙次之類的,不過我們還在規劃中,敬請期待!」有趣的是,見面會最後也將開放每位粉絲上台擊掌,讓每個人都有與Jolin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相當難得。

 

via 華納音樂

導演帶看「短劇」風潮!專訪殷振豪 X 黃婕妤:創作者如何在碎片化時代突圍?

導演帶看「短劇」風潮!專訪殷振豪 X 黃婕妤:創作者如何在碎片化時代突圍?

除了在社群平台上流竄的短影音,也開始出現有劇情的「短劇」。好奇從MV跨足戲劇的導演殷振豪、黃婕妤(Remii),會怎麼看待這波風潮?受到什麼影響、刺激或啟發?作為觀眾和創作者的時候,又分別有什麼動搖或堅守嗎?

和大家一樣,兩位導演也在近兩年,無可遁逃地發覺「短內容」的存在感。

殷振豪說,當觀眾時,自己還滿享受的。尤其是每天睡前,看完 Netflix 後,躺在床上時總要再滑一下 Reels,用輕鬆的內容鬆軟心神,「而且可以快速認識更多世界各個角落、從來沒有看過的事物。」但作為創作者時,就難免嘆口氣,「所有的一切都被控制嘛,我們要競爭的已經不只有 MV、電影、影集,而是所有人——各個商家平台、精品、潮流,哪怕是間手搖飲店都得上去做短影音。」突然之間,自己的內容,變成要和全世界爭奪注意力。

殷振豪執導之首部長片《當男人戀愛時》。(圖片提供:金盞花大影業)
殷振豪執導之首部長片《當男人戀愛時》。(圖片提供:金盞花大影業)
殷振豪執導茄子蛋MV〈浪流連〉,乘著YouTube崛起時期之流量,創下1.3億次觀看。(圖片提供:艾格普蘭特艾格有限公司)
殷振豪執導茄子蛋MV〈浪流連〉,乘著YouTube崛起時期之流量,創下1.3億次觀看。(圖片提供:艾格普蘭特艾格有限公司)

Remii 第一次聽聞短劇,則是從洛杉磯電影學院的同學口中,得知近年有大量中國公司到洛杉磯找學生劇組拍攝直式短劇(註1)。今年開始,她的 Instagram 也開始有短劇滲入,「發現開始出現各種路線,韓國版、白人版——都是劇情誇張到極致、演技也浮誇,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會好想要知道發生什麼事。」上次回到家,爸爸也語重心長地問 Remii,「啊你怎麼不去拍那個豎屏劇?」Remii 苦笑,「他其實應該沒在看,但他也知道短劇會先讓你 hook(上鉤),之後就要付費解鎖。我認識的一位導演,某個月看帳單,才發現花了一萬多塊在豎屏劇上——哇,這讓我覺得好像《黑鏡》(註2)。」作為一直以來,看什麼劇都堅持不看到最後不罷休的人,Remii 倒抽一口氣。

※註1:中國稱「豎屏劇」。註2:影集《黑鏡》最新一季(第七季)第一集,探討、諷刺當代的「訂閱制」文化。

反轉與獵奇

目前市面上的短劇,可分為橫式與直式觀看兩種,一集時長多介於 1~7 分鐘之間,常以應用程式(App)播放,開頭的部分集數免費,後面的內容則需觀看廣告或直接付費解鎖。

最初,是從中國的線上小說平台竄起,將通俗小說的精華片段直接影像化,作為行銷的手法。隨後,也出現越來越多原生劇本,周星馳去年(2024)也嘗試和抖音合作出品短劇《金豬玉葉》。這股風潮也乘著演算法擴展到海外,據 Sensor Tower 統計,美國 2024 年已成為短劇應用程式 IAP(應用程式內購買)金額最高的市場,「和狼人戀愛」、「霸道總裁」、「豪門恩怨」等狗血煽情的劇情,讓一眾觀眾,尤其是忙碌、要在碎片化的時間中尋求快速娛樂的中年女性買單。

那對於從戲劇、MV 到商業廣告,都經手過的兩位導演來說,在觀看短內容時,私心又會被什麼吸引呢?

殷振豪在意劇情的反轉(twist)。「不只短劇,連很多素人拍的其實都有 twist,你以為在講失戀,最後兩秒發現是在講你家狗狗,瞬間就會覺得靠,滿天才。」他也曾看過一個短劇劇本,總長度和電影劇本相當,100 分鐘裡卻設計將近 80 個劇情反轉,「每場戲都很誇張,不像長片要鋪陳,它沒有三幕劇,每場都是一個大轉折,來不及堆疊,必須做到快速到位。」

而從來不會主動搜尋短內容來看的 Remii,則抗拒不了有「真實感」又「獵奇」的題材。最近成功抓到她注意力的,是韓國的限制級短劇《不得不做的室友》——模仿戀愛實境秀,6 位男女入住公寓,配戴監測心跳的手錶,和其他人進行親密肢體接觸時心率需達到 120 才算得分,並且需每天挑選一位床伴過夜。

殷振豪也觀察到,短劇平台「BUMP」上也有很多類似的辛辣主題,「約砲、閨蜜搶男友⋯⋯這些你不會走進電影院看,但你又說這事不存在嗎?每天都在發生,大家都想聽想看。所以 Reels 或短劇,就可以像 Threads 一樣,把大家的生活搬到網路上公開討論。」

直率粗暴,不見得是「低俗」,也已不失為短形式內容的一種「特權」。

零食 vs 名片

殷振豪回溯成長過程中,觀看載體的演變,「從錄影帶、大螢幕、IMAX、Netflix,到現在用手機直式觀看——說到底永遠關乎『內容』,只是載體不同、質感與重點也會不同。」於是觀影時,他會讓自己切換模式,「看影集就是習慣看到一堆特寫,進電影院會覺得可不可以給我多點氛圍和遠景?手機就沒關係,給我一些白痴的,多暴力多智障都可以——我會盡量不要用同樣的標準,看待不同的媒介。」

對於不同媒介的內容,Remii 也看得「開」。雖尚未親身拍攝過短影音或短劇,但她已經歷過震撼教育。她回憶影集《愛愛內含光》的拍攝經驗,女主角在劇中經營一個分享性愛知識的 YouTube 頻道,平時擅剪影視、MV 的劇組,怎麼剪就是不對味,「而且,我也不知道怎麼給回饋。」後來「求助」YouTube「可樂研究社」團隊協助剪接,幾個小時內就生出來。並非產製「長」的內容就更難,因應社群而生的影像,是完全不同的技藝和手感。從此 Remii 告訴自己,「be-open minded」,看到什麼都不要斷然評判。

Remii執導影集《愛愛內含光》。(圖片提供:Netflix)
Remii執導影集《愛愛內含光》。(圖片提供:Netflix)
Remii執導影集《愛愛內含光》。(圖片提供:Netflix)
Remii執導影集《愛愛內含光》。(圖片提供:Netflix)

Remii 觀察,「以前大家聽 rock and roll,會想沉浸在那個悲傷裡面,可能那時歌詞也比較多。現在大家不談感情,流行舞曲、電音大盛行,就是酷,帥——好像大家沒有想要感受,而是想忘記。」音樂上是這樣,影片上跟思維上也都會跟著改變。她難免憂心,「很多短內容很像『零食』,當下爽,卻沒有營養價值——那我要去助長嗎?」總有聲音和她說,現在沒有人看長片了,「可是我自己還是覺得,不是電影越來越少人看,是大量內容之下,好看又有創意、新意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圖片提供:黃婕妤)
導演黃婕妤(Remii)。(圖片提供:黃婕妤)

殷振豪也點頭,他認為短內容最大的正面影響,正是激起「危機意識」。「傳統的藝術有它的好,可以也不必去迎合,可是觀眾在進化,要思考一下,要怎麼樣更好?為什麼現在很多好萊塢電影快死掉?因為都已經在觀眾的預料之內,所以 A24 的作品才可以活下來,它讓你意想不到,也找到商業和藝術間的甜蜜點。」

看見 YouTube 上的 MV 瀏覽量、國片票房齊齊下墜,殷振豪不抵抗短內容確確實實的點閱率: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宣傳期時在社群平台上一系列由片中角色出演,無厘頭又帶有生活感的 Reels,其實是出自他之手,也將此發展成工作室的新業務之一;最新的嘗試,是拍攝《星期三女友》,以短劇集形式宣傳歌手張若凡的專輯——不過嘗試之餘,觀察過台灣目前的生態,也問過自己的心,殷振豪分得很清楚,如此的短內容還是偏重行銷目的,不過對創作者本人來說,它總可以是支廣告、是張名片,戳到觀眾的心聲,或是嚇到你,勾起你的慾望,「先讓你看見我們存在,再帶你進來看我們真正的創作。」那是不管以什麼形式、不論兩小時或一分鐘,創作者最後要帶觀眾去到的地方。

殷振豪執導,將歌手張若凡的5首情歌拍攝成10集直式短劇《星期三女友》,在Instagram單一平台上達到257萬自然瀏覽量。(圖片提供:索尼音樂)
殷振豪執導,將歌手張若凡的5首情歌拍攝成10集直式短劇《星期三女友》,在Instagram單一平台上達到257萬自然瀏覽量。(圖片提供:索尼音樂)

好奇兩人如果有機會用 30 秒講一個故事,會想拍什麼呢?殷振豪想挑戰驚悚題材,Remii 想走「講大實話」路線,「還有其實 Fake Sober 最適合拍,都會男男女女的相遇。」「還有大愛師姐的日行一善!」兩人一來一往,靈感信手拈來。殷振豪想起,「不過,最近我聽說又要開始變長了,中國和韓國的短劇已經又往 10 分鐘發展了。靠杯,那不就我們以前的微電影?」世界善變,在下一次又有什麼復古美學回歸、新的媒介降臨之前,常保思考,堅守住自己認可的,就能清醒地創作和觀看,不需解藥地。

殷振豪
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研究所,擅長劇情式音樂錄影帶創作,憑茄子蛋〈浪子回頭〉、〈浪流連〉、〈這款自作多情〉廣受矚目,並以告五人〈紅〉獲第31屆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2021年首部長片《當男人戀愛時》入圍第58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與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近年持續活躍影像領域,以盧廣仲〈自我的介紹〉入圍第33屆金曲獎、Miusa〈BonBon〉入圍第35屆金曲獎「最佳MV獎」。2024年舉辦台灣首屆MV大獎「金狼獎」,擔任召集人,致力促進產業交流。

 導演殷振豪。(圖片提供:殷振豪)
導演殷振豪。(圖片提供:殷振豪)

黃婕妤
編劇、導演,帕莎蒂納設計藝術大學電影系畢業。曾以畢業作品《Summer in the water》獲得獨立製作人影展的優秀女導演獎,曾擔任李安導演《少年Pi的奇幻旅程》的副導部助理,以MV作品入圍第28屆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執導劇集《愛愛內含光》,參與執導電影《愛情城事》與劇集《此時此刻》。首部劇情長片籌備中。

 導演黃婕妤(Remii)。(圖片提供:黃婕妤)
導演黃婕妤(Remii)。(圖片提供:黃婕妤)

文|李尤 圖片提供|殷振豪、黃婕妤、Netflix、索尼音樂、金盞花大影業、艾格普蘭特艾格有限公司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5/5月號《短影音世代》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開展:打破電影院與美術館的界線,走進蔡明亮的當代影像世界

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開展:以《行者》系列電影為主軸,走進蔡明亮的當代影像世界

高雄市立美術館將於5月17日起至8月10日盛大推出展覽《行者十步:蔡明亮》。本展為高美館首次與國際名導蔡明亮合作,以《行者》系列電影為主軸,為該系列累積12年、完整10部影片集大成之呈現。展場結合紙張、鏡面與多媒體投影,打造沉浸式的視聽體驗,更透過電影馬拉松、展覽以及展期間講座與導覽活動,邀請人們走進蔡明亮的當代影像世界。

切入影像的多重角度

《行者》系列電影自2012至2024累積12年,走過8個城市,全系列10部作品包括:《無色》、《行者》、《夢遊》、《金剛經》、《行在水上》、《西遊》、《無無眠》、《沙》、《何處》、《無所住》,將於高美館以有別於影廳的展映方式呈現,提供觀眾切入影像的多重角度。此次在高美館的展覽中,除了將紙張作為電影銀幕外,展場內座椅則是蔡明亮珍藏多年的老戲院椅,他親筆抄寫的《金剛經》也將於展中呈現,並展出其逾10年來《行者》系列相關手稿、素描、文獻檔案,打破電影院與美術館的界線,讓觀眾遊走在影像、聲音、文字、紙張與畫作之間,凝視蔡明亮不設疆界的精神空間。

蔡明亮以獨特的當代影像語言,將電影裡的時間性與美術館的空間性完美融合,打造具流動性、當代性與藝術性的冥想場域。(圖片提供:高美館)
蔡明亮以獨特的當代影像語言,將電影裡的時間性與美術館的空間性完美融合,打造具流動性、當代性與藝術性的冥想場域。(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把《行者》系列10部作品視為有機體,透過光影、聲響與空間裝置,提煉行者的生命旅程。(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把《行者》系列10部作品視為有機體,透過光影、聲響與空間裝置,提煉行者的生命旅程。(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10部《行者》作品在此次高美館的展出以不同方式呈現,展中亦包含了過去在劇場中的創作元素,隨著場域的不同,也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受。(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10部《行者》作品在此次高美館的展出以不同方式呈現,展中亦包含了過去在劇場中的創作元素,隨著場域的不同,也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受。(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放下執著、看穿表象」

策展人孫松榮指出,蔡明亮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創作者,最早從劇場開始,後來進入電影界。他以獨特的緩慢風格,已經在世界電影史上建立了獨特地位。《行者十步:蔡明亮》不只是導演身份上的一種轉變,也是一段新創作旅程的開始,這段旅程可以展場導演手寫的《金剛經》來說明他的創作思想:放下執著、看穿表象,從而追求內心的智慧和自由。

蔡明亮於高美館為展覽《行者十步:蔡明亮》親手抄寫金剛經(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蔡明亮於高美館為展覽《行者十步:蔡明亮》親手抄寫金剛經(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像是逆向而行的旅人

蔡明亮拍攝《行者》系列的方式,不是靠劇情推動,而是用一種很慢、很靜的節奏,帶領觀眾去感受不同的情緒和感官體驗。他像是逆向而行的旅人,用慢來對照當今電影界普遍追求快速節奏的風潮。如果當初唐朝的玄奘不顧禁令,勇敢西行取經,那麼蔡明亮就是用影像當作經文,在電影、劇場、展覽等不同藝術領域之間穿梭。他跨越空間和媒介的限制,用他獨特的緩慢,走出一條讓人重新思考時間與觀看方式的行者之路。

《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打破電影院與美術館的界線

蔡明亮提到:「在這十幾年,我想自己在台灣做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美術館和電影院拉在一起。」出身自劇場、又是電影人的他,因電影免不了要顧慮市場,十分欣賞美術館的自由自在,所以他想到在美術館展出,從小小觀眾開始培養浸潤在美學中的質感與鑑賞能力。這次在高美館的展覽中,蔡明亮透過亞儂弘尚希的畫作作為影像的切割畫面,10部《行者》系列電影彷彿像是經淬鍊後的鑽石,觀眾走入展場,就如同站在行者之間。

蔡明亮於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開幕現場(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蔡明亮於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開幕現場(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蔡明亮於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汯呄霖電影、攝影:許懷哲)
蔡明亮於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汯呄霖電影、攝影:許懷哲)

推出《行者十步》電影馬拉松

另外,高雄市電影館串連響應,5至8月也在內惟藝術中心推出「行者十步:蔡明亮」10+10專題影展,除《行者十步》電影馬拉松場、特選場播映外,亦策劃蔡明亮經典作品回顧與導演推薦電影精選;與此同時,美術館規劃多場系列推廣活動,期待觀眾自由緩步在美術館與電影院之間,親身感受蔡明亮的「慢走」哲學。

蔡明亮於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汯呄霖電影、攝影:許懷哲)
蔡明亮於高美館《行者十步:蔡明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汯呄霖電影、攝影:許懷哲)

多場系列推廣活動

6月21日規劃的美術館夜行活動,展間於夜間開放,規劃蔡明亮及孫松榮擔綱「夜之啟蒙人」進行深度解說,並邀請演員李康生以「行者」之姿帶領參與者漫行,感受夜間美術館的獨特感官體驗。7月19日則規劃跨域講座「紅衣僧影-美術館一遊」,由臺南市美術館館長龔卓軍主持,邀請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與蔡明亮對談;隔日7月20日並將舉辦蔡明亮展覽專書簽書會。8月2日所辦之「與青少年對話-十步,慢行」對談則廣邀青少年觀眾與蔡明亮面對面交流,展開跨越世代的藝術對話。

展覽記者會上,他合作多年的演員李康生與亞儂也精心準備一段演出,在亞儂清唱的美好旋律中,李康生以行者的緩步慢行,帶領現場嘉賓一同揭開《行者十步》的展覽序幕。(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展覽記者會上,他合作多年的演員李康生與亞儂也精心準備一段演出,在亞儂清唱的美好旋律中,李康生以行者的緩步慢行,帶領現場嘉賓一同揭開《行者十步》的展覽序幕。(圖片提供:高美館、攝影:林宏龍)

行者十步:蔡明亮
展期:2025.05.17 - 2025.08.10,每週二至週日09:30-17:30(週一休館)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4、105展覽室
更多展覽資訊與報名詳情,敬請鎖定高美館網站公告,以及臉書專頁Instagram

資料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