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靈攝影展《I Got Your Back》在徠卡畫廊!以「背面」視覺致敬幕後人員,傳達相挺力量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濃烈色彩,富張力的眼神與肢體語言,詭譎帶點不協調的五官特寫,藏有寓意花朵、髮絲與身軀——攝影師鍾靈(Zhong Lin)的作品穿梭在現實和超現實之間,引人遊轉藏於人與物細節中的宇宙。鍾靈為《Vogue》、《Dazed》、《i-D》等指標性時尚雜誌拍照,也曾於疫情期間展開「#project365」創作計畫,無論商業或純創作,不管鏡頭對準的是名人或模特,每幅影像都是奇想。

即日起至20241216日,鍾靈攝影展《I Got Your Back》登陸徠卡(Leica)臺北畫廊,透過25張以人與物「背面」為畫面的系列作品,引領人們遨遊於相紙上的現實奇觀,告訴所有前來觀展的訪客:「不要感到你是孤單一個人。」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攝影展《I Got Your Back》於徠卡畫廊舉辦。(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媧女〉。(圖片提供:徠卡)

深刻影像不只靠攝影師成就

每有傑出的影像作品問世,人們往往只聚焦於攝影師,但若沒有模特兒、化妝師、造型師、髮型師、美術等各方人員的時間和精力,不會有令人驚豔的作品誕生。對鍾靈來說,拍攝前期、現場及事後的專業支援,就像所有人都在對攝影師說 “ I Got Your Back. ”,而這句話也成了貫穿《I Got Your Back》展覽的核心精神,因此展品多以「背面」構成視覺,直觀呼應展覽命題,也向觀眾傳達「不要感到你是孤單一個人」、「我會在身後支持你」的理念。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攝影展《I Got Your Back》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雙魚〉。(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天使〉。(圖片提供:徠卡)

為延續展覽「我挺你」的理念,《I Got Your Back》展品都將進行販售,銷售85%所得將捐贈予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以攝影藝術為驅動力,將口號化為實際行動,支持偏鄉醫療照護權益。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綻放〉。(圖片提供:徠卡)

全系列以徠卡相機創作

值得一提的是,《I Got Your Back》系列作品皆以徠卡SL2SL3相機創作,鍾靈一向不是器材控,卻在此次接觸後一試成主顧:「徠卡相機總會在自己所在意的細節處理上恰到好處,每當透過觀景窗看到一幅幅畫面,都帶來最直覺性的悸動感,或許這就是徠卡相機的迷人之處。」而她也受邀至徠卡位於德國威茲勒的總部,親自體驗SL3相機的有感升級,像是對焦速度加快、ISO性能的提升等,都讓平時不習慣使用閃光燈的她有了更多操縱影像的空間。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猜猜〉。(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關於你〉/鍾靈〈觀星〉。(圖片提供:徠卡)

不被標籤束縛、追隨直覺的攝影心法

怪奇、超現實、迷幻、大膽、時尚前瞻性……都是鍾靈作品常被貼上的標籤,可這都源自觀者感受,她從未定義自己的風格,每件作品都是基於她認為「這樣拍好看」的直觀選擇。因為創作時無框架,鍾靈期待觀者們在看完作品所解讀的內容與涵意,這讓她的作品充滿想像與可能性。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愛神〉。(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SAM SMITH〉/鍾靈〈背〉。(圖片提供:徠卡)

若真要爬梳鍾靈何以成為鍾靈的背景,馬來西亞多元的種族和文化應是一大關鍵,或許能想像她吃著馬來菜、電視上播著好萊塢電影、用華語和家人交談、背景不時傳來印度音樂的情景,這些養分滋養著她,啟發她在攝影藝術中傳達視覺的多重面向。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易碎品〉。(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逗〉/鍾靈〈湯〉。(圖片提供:徠卡)

時刻保持Nothing to lose純粹狀態

現在的鍾靈,無疑是國際上最受矚目的亞洲攝影師之一,可她最初在大學接觸攝影時,教授和同學都建議她將攝影當作興趣就好。當時的她,並未急著證明自己或「攝影可以當飯吃」,而是不忘透過觀景窗望向被攝者、影像在暗房於相紙上緩緩浮現時……那些攝影帶給她的真實感觸,持續保持謙遜、懷著對攝影平面的「命定感」不停磨練,終成長為如今的模樣。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打嗑睡〉。(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蛹〉/鍾靈〈盲點〉。(圖片提供:徠卡)

雖已達到世俗定義的「成功」,鍾靈仍繼續向前邁進,她習慣不定期清理Instagram貼文,認為不必過度留戀昔日作品及練習,深信當一切從零開始,才會回歸 “Nothing to lose” 的純粹狀態,而正是因為這份純粹,成長才得以蔓延。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另一半〉。(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煙火〉。(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攝影展《I Got Your Back》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徠卡)

Zhong Lin 鍾靈《I Got Your Back》攝影特展

展覽地點|徠卡臺北畫廊(臺北市青田街63號)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41216

展覽時間|週一至週日11:0019:00

洽詢電話|+886 2 2391 2593

日本藝術家宮島達男個展《眾生共命》台中亞美館登場!走進安藤忠雄打造的清水模美術館,感受作品與建築空間的對話

日本藝術家宮島達男個展《眾生共命》台中亞美館登場!走進安藤忠雄打造的清水模美術館,感受作品與建築空間的對話

以LED數字裝置聞名國際的日本藝術家宮島達男,在台首次美術館個展《眾生共命:宮島達男》於台中的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亞美館)登場,歡迎人們走進由安藤忠雄打造的清水模美術館建築中,感受作品與空間的對話。本展展期至2026年5月10日。

幼時體弱多病的宮島達男,親眼見證病友的離世,這也讓他對於生命有深刻的體悟,創作中也發展出對於生命的核心關懷,並以數字與倒數作為作品的主要元素。宮島達男的創作中,貫徹著3大理念——「不斷變化(Keep Changing)」、「萬物相連(Connect with Everything)」、「永遠持續(Continue Forever)」。

1988 年宮島達男於威尼斯雙年展嶄露頭角;1999 年威尼斯雙年展更成為日本館的代表藝術家,是少數在 40 歲便登上國際舞台的藝術家之一。(攝影:Adela Cheng)
1988 年宮島達男於威尼斯雙年展嶄露頭角;1999 年威尼斯雙年展更成為日本館的代表藝術家,是少數在 40 歲便登上國際舞台的藝術家之一。(攝影:Adela Cheng)

以數字書寫生命的永恆循環

在他的作品中,當數字在發光時,代表「生」;當它暗下時,則象徵「死」。 數字從1到9之間循環變化,有時持續閃爍、有時靈機出現;而當「0」出現時,則保持沉默不語,呈現出消滅、餘白的狀態,這也展現出生命的無常,以及萬物之間相互的關聯。基於這樣的創作理念,從事藝術創作近40年的宮島達男,除了LED數字裝置,也創作過錄像、行為藝術、攝影等作品,在本次個展,觀者也能一探究竟。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圖片提供:亞美館)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圖片提供:亞美館)
〈時間瀑布〉(Time Waterfall)(圖片提供:亞美館)
〈時間瀑布〉(Time Waterfall)(圖片提供:亞美館)

在共命連結中互為依存

《眾生共命:宮島達男》以「生命之間緊密的連結」與「所有個體在世上有著共同命運」為核心理念,探討人與人之間互為依存的關係。自1990年起,宮島達男推動多項公民與兒童參與的藝術計畫,提出「Art in You.」(眾生皆有藝性)的觀念,他強調:「藝術存在於與人的互動當中,作品唯有在觀眾在場時,才真正成為藝術。」也因此,本次展覽他邀請了台灣民眾、原住民族語教師、亞洲大學學生,以及霧峰地區的長者與小學生,共同完成5件創作。

「非定性時間」系列(Unstable Time series)(圖片提供:亞美館)
「非定性時間」系列(Unstable Time series)(圖片提供:亞美館)
〈 計數之膚(眾色)〉Counter Skin (colors) (圖片提供:亞美館)
〈 計數之膚(眾色)〉Counter Skin (colors) (圖片提供:亞美館)

與台灣民眾共創作品

宮島達男分享,能在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這樣的一個場域舉辦展覽,非常有意義。他期待有更多年輕人來到展場,他們不一定要認真地理解創作背景或藝術家的意圖,而是可以更直觀的方式來享受展覽。這也是他為什麼這次選擇與學生一起「共創」作品,因為年輕人或許一開始不理解,但參與整個過程後,就會開始理解到這是與自身相關的事。

「計數之膚」系列(Counter Skin series)(圖片提供:亞美館)
「計數之膚」系列(Counter Skin series)(圖片提供:亞美館)

宮島達男個展6件作品一次看

本次展覽呈現宮島達男的13組作品,其中包含2件全新創作,以及5件與台灣民眾共同完成的作品。以下也精選6件作品。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圖片提供:亞美館)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圖片提供:亞美館)

〈變化地景/變化美術館〉

宮島達男特別為亞美館這個空間量身創作的作品,以「光影」為主題,並結合「數字」元素,打造出〈變化地景/變化美術館〉。他邀請館員及學生從輪盤隨機轉出數字,再於窗面貼上這些象徵著「偶發性」與「時光流轉」的數字。不同時間、天氣前來,作品都會呈現出不一樣的表情,歡迎人們靜下心來感受光影與時間的變化。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攝影:Adela Cheng)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攝影:Adela Cheng)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攝影:Adela Cheng)
〈變化地景 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ndscape Changing Museum)(攝影:Adela Cheng)

〈變動之畫〉

此次展出編號000 是〈變動之畫〉系列的第一件作品,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系列作品。當觀眾擲出骰子後,牆上的數字會隨之轉換成擲出的結果。這件作品也顛覆了「繪畫只是牆上永恆不變的物件」的概念,展現出其實所有的物件都會稍縱即逝、並非恆常,而這樣一種充滿不確定性、轉瞬即逝的片刻,也呼應了「活在當下」的理念。另外,展出期間這件參與式作品將有12次更換機會,詳情可關注亞美館社群平台。特別一提的是,目前觀眾看到的數字「8」則是由李玉玲館長親手擲出的結果。

〈變動之畫〉(PAINTING OF CHANGE-000)(攝影:Adela Cheng)
〈變動之畫〉(PAINTING OF CHANGE-000)(攝影:Adela Cheng)

〈無量數〉

這件宮島達男與亞洲大學3位學生共創的作品,呈現出無數的由1到9隨機排列的數字;空白的部分則象徵0。而這些數字排列有些像波浪,有些像直線,這也是他交由學生們自由發揮、以自身方式去表達的成果。

〈無量數〉(Innumerable Counts)(攝影:Adela Cheng)
〈無量數〉(Innumerable Counts)(攝影:Adela Cheng)

〈十界互具〉

這件宮島達男全新創作的場域限定裝置,以佛教「十界互具」思想為靈感,展現生命狀態間的交織。直徑5.4公尺的裝置中,216顆的LED以不同節奏與色彩閃爍,象徵生命無盡的變化。

〈十界互具〉(Mutual Ten Worlds)(圖片提供:亞美館)
〈十界互具〉(Mutual Ten Worlds)(圖片提供:亞美館)
〈十界互具〉(Mutual Ten Worlds)(圖片提供:亞美館)
〈十界互具〉(Mutual Ten Worlds)(圖片提供:亞美館)

〈無限計數之珠〉

同樣為呼應建築空間的這件裝置作品,正懸掛於亞美館的三角形天窗之下,透過一串數字珠形成的不斷倒數,呈現出生與死的無限輪迴,也邀請觀者反思生命的無常。

〈無限計數之珠〉(Infinite Counting Beads)(圖片提供:亞美館)
〈無限計數之珠〉(Infinite Counting Beads)(圖片提供:亞美館)
〈無限計數之珠〉(Infinite Counting Beads)(圖片提供:亞美館)
〈無限計數之珠〉(Infinite Counting Beads)(圖片提供:亞美館)

〈計數之聲網絡〉

〈計數之聲網絡〉為宮島達男長年的系列計畫,此次他為亞美館3樓的迴廊中,打造全新場域限定作品〈計數之聲網絡-台灣〉。以「台灣聲音」為核心,邀集不同族群與語言背景的參與者錄製母語倒數,包括原文會特別協助邀請的15族族語老師的計數聲音,展現島嶼文化的多元共生。

〈計數之聲網絡──台灣〉(Counter Voice Network – Taiwan)(圖片提供:亞美館)
〈計數之聲網絡──台灣〉(Counter Voice Network – Taiwan)(圖片提供:亞美館)

另外,在第4展間牆上的紙杯,則是〈計數之聲網絡〉系列另一組作品,這些紙杯由霧峰的長者以及桐林國小的孩童和老師共同繪製。紙杯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48個倒數聲音,透過共鳴與振動形成獨特的聲音節奏,也與〈計數語言網絡〉相呼應。

(攝影:Adela Cheng)
(攝影:Adela Cheng)

《眾生共命:宮島達男》展覽票價

全票為250元,另外還有團體及優待票、家庭票等票種,完整資訊可點擊下方亞美館IG資訊。

《眾生共命:宮島達男》
展覽日期|2025.11.08-2026.05.1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台中市霧峰區柳豐路500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東京都美術館迎來開館百年!吉岡德仁設計100週年紀念Logo,2026年展覽亮點搶先公開

東京都美術館迎來開館百年!吉岡德仁設計100週年紀念Logo,2026年展覽亮點搶先公開

東京都美術館將於2026年迎來開館100週年,特別邀請設計師吉岡德仁打造100週年紀念Logo,並率先公開2026年的展覽陣容,其中包含大英博物館日本美術收藏展、奧賽美術館典藏展、藝術家Andrew Wyeth展等精彩企劃!

日本首座公立美術館邁入百年新章

作為日本第一座公立美術館的東京都美術館,自1926年開館以來,不僅是提供藝術家發表作品的舞台、與世界及日本名作相遇的場所,也是讓人們透過藝術與彼此交流的空間。而在即將迎來開館100週年的這個特別時刻,東京都美術館除了舉辦特別展與企劃展之外,還將展開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

東京都美術館將於2026年迎來開館100週年。(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東京都美術館將於2026年迎來開館100週年。(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設計師吉岡德仁操刀紀念Logo

活躍於設計、建築、現代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師吉岡德仁,2011年時替東京都美術館設計識別標誌,他從前川國男於1975年設計的美術館立方體建築汲取靈感,並以「淺顯易懂、平易近人」、「具象徵性的意象」、「融合歷史與未來」、「展現日本形象」等關鍵字為基礎,設計出兩款版本,既展現出美術館近百年歷史所蘊含的厚重感,同時傳遞出面向未來無限可能所帶來的輕盈感。而在代表美術館本身時,使用帶有顏色的立方體Logo;代表各項事業時,則使用以線條描繪、具透明感的版本。

這次,吉岡德仁再度受邀設計Logo,他以獨特的美學視角,從「100」字樣延伸出簡潔流暢的線條,打造出兼具洗練質感與紀念意義的標誌。館方除以此為核心展開一系列慶祝活動外,也同步推出特設網站,並搶先公開2026年展覽的精彩陣容。以下將介紹其中4檔展覽,完整內容可至100週年紀念官網查看。

100週年紀念Logo由活躍於世界舞台的設計師吉岡徳仁設計。(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100週年紀念Logo由活躍於世界舞台的設計師吉岡徳仁設計。(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東京都美術館2026年展覽4選!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スウェーデン絵画北欧の光、日常のかがやき」

展期:2026年1月27日~4月12日

在瑞典國立美術館的協助下,本展將透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瑞典美術黃金時期的迷人繪畫,深入探討北歐特有的與自然共生、豐饒生活的獨特感性。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スウェーデン絵画北欧の光、日常のかがやき」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スウェーデン絵画北欧の光、日常のかがやき」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アンドリュー・ワイエス展」

展期:2026年4月28日~7月5日

本展為20世紀美國畫家安德魯・魏斯(Andrew Wyeth, 1917–2009)的回顧展。魏斯直至91歲逝世為止,持續描繪身邊的人與風景,其作品中常見窗戶、門等意象,象徵所處世界與彼岸之間的界線。本展將以這些主題為核心,探索魏斯筆下的世界。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アンドリュー・ワイエス展」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アンドリュー・ワイエス展」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大英博物館日本美術コレクション 百花繚乱~海を越えた江戸絵画」

展期:2026年7月25日~10月18日

本展將從大英博物館約4萬件的日本美術收藏中,精選江戶時代的屏風、掛軸、繪卷,以及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等8位代表性浮世繪師的版畫佳作。此外,展覽也將聚焦近年的調查成果和收藏的背景,探討該館在日本美術的收藏、研究與保存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大英博物館日本美術コレクション 百花繚乱~海を越えた江戸絵画」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大英博物館日本美術コレクション 百花繚乱~海を越えた江戸絵画」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オルセー美術館所蔵 いまを生きる歓び」

展期:2026年11月14日~2027年3月28日

被譽為「印象派殿堂」的奧賽美術館將以「活在當下的喜悅」為主題,展出繪畫、雕塑、工藝、攝影等約110件作品。其中包含米勒《拾穗者》、雷諾瓦、莫內、梵谷等人的名作,將帶領人們感受多樣的「喜悅」形式。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オルセー美術館所蔵 いまを生きる歓び」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特別展「東京都美術館開館100周年記念 オルセー美術館所蔵 いまを生きる歓び」主視覺(圖片來源:東京都美術館)

資料來源|東京都歴史文化財団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