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靈攝影展《I Got Your Back》在徠卡畫廊!以「背面」視覺致敬幕後人員,傳達相挺力量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濃烈色彩,富張力的眼神與肢體語言,詭譎帶點不協調的五官特寫,藏有寓意花朵、髮絲與身軀——攝影師鍾靈(Zhong Lin)的作品穿梭在現實和超現實之間,引人遊轉藏於人與物細節中的宇宙。鍾靈為《Vogue》、《Dazed》、《i-D》等指標性時尚雜誌拍照,也曾於疫情期間展開「#project365」創作計畫,無論商業或純創作,不管鏡頭對準的是名人或模特,每幅影像都是奇想。

即日起至20241216日,鍾靈攝影展《I Got Your Back》登陸徠卡(Leica)臺北畫廊,透過25張以人與物「背面」為畫面的系列作品,引領人們遨遊於相紙上的現實奇觀,告訴所有前來觀展的訪客:「不要感到你是孤單一個人。」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攝影展《I Got Your Back》於徠卡畫廊舉辦。(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媧女〉。(圖片提供:徠卡)

深刻影像不只靠攝影師成就

每有傑出的影像作品問世,人們往往只聚焦於攝影師,但若沒有模特兒、化妝師、造型師、髮型師、美術等各方人員的時間和精力,不會有令人驚豔的作品誕生。對鍾靈來說,拍攝前期、現場及事後的專業支援,就像所有人都在對攝影師說 “ I Got Your Back. ”,而這句話也成了貫穿《I Got Your Back》展覽的核心精神,因此展品多以「背面」構成視覺,直觀呼應展覽命題,也向觀眾傳達「不要感到你是孤單一個人」、「我會在身後支持你」的理念。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攝影展《I Got Your Back》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雙魚〉。(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天使〉。(圖片提供:徠卡)

為延續展覽「我挺你」的理念,《I Got Your Back》展品都將進行販售,銷售85%所得將捐贈予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以攝影藝術為驅動力,將口號化為實際行動,支持偏鄉醫療照護權益。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綻放〉。(圖片提供:徠卡)

全系列以徠卡相機創作

值得一提的是,《I Got Your Back》系列作品皆以徠卡SL2SL3相機創作,鍾靈一向不是器材控,卻在此次接觸後一試成主顧:「徠卡相機總會在自己所在意的細節處理上恰到好處,每當透過觀景窗看到一幅幅畫面,都帶來最直覺性的悸動感,或許這就是徠卡相機的迷人之處。」而她也受邀至徠卡位於德國威茲勒的總部,親自體驗SL3相機的有感升級,像是對焦速度加快、ISO性能的提升等,都讓平時不習慣使用閃光燈的她有了更多操縱影像的空間。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猜猜〉。(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關於你〉/鍾靈〈觀星〉。(圖片提供:徠卡)

不被標籤束縛、追隨直覺的攝影心法

怪奇、超現實、迷幻、大膽、時尚前瞻性……都是鍾靈作品常被貼上的標籤,可這都源自觀者感受,她從未定義自己的風格,每件作品都是基於她認為「這樣拍好看」的直觀選擇。因為創作時無框架,鍾靈期待觀者們在看完作品所解讀的內容與涵意,這讓她的作品充滿想像與可能性。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愛神〉。(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SAM SMITH〉/鍾靈〈背〉。(圖片提供:徠卡)

若真要爬梳鍾靈何以成為鍾靈的背景,馬來西亞多元的種族和文化應是一大關鍵,或許能想像她吃著馬來菜、電視上播著好萊塢電影、用華語和家人交談、背景不時傳來印度音樂的情景,這些養分滋養著她,啟發她在攝影藝術中傳達視覺的多重面向。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易碎品〉。(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逗〉/鍾靈〈湯〉。(圖片提供:徠卡)

時刻保持Nothing to lose純粹狀態

現在的鍾靈,無疑是國際上最受矚目的亞洲攝影師之一,可她最初在大學接觸攝影時,教授和同學都建議她將攝影當作興趣就好。當時的她,並未急著證明自己或「攝影可以當飯吃」,而是不忘透過觀景窗望向被攝者、影像在暗房於相紙上緩緩浮現時……那些攝影帶給她的真實感觸,持續保持謙遜、懷著對攝影平面的「命定感」不停磨練,終成長為如今的模樣。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打嗑睡〉。(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蛹〉/鍾靈〈盲點〉。(圖片提供:徠卡)

雖已達到世俗定義的「成功」,鍾靈仍繼續向前邁進,她習慣不定期清理Instagram貼文,認為不必過度留戀昔日作品及練習,深信當一切從零開始,才會回歸 “Nothing to lose” 的純粹狀態,而正是因為這份純粹,成長才得以蔓延。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另一半〉。(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煙火〉。(圖片提供:徠卡)
鍾靈攝影展在徠卡畫廊!《I Got Your Back》致敬幕後人員,傳達支持力量
鍾靈攝影展《I Got Your Back》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徠卡)

Zhong Lin 鍾靈《I Got Your Back》攝影特展

展覽地點|徠卡臺北畫廊(臺北市青田街63號)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41216

展覽時間|週一至週日11:0019:00

洽詢電話|+886 2 2391 2593

奈良美智巡展12月前進嘉義縣!「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回嘉」落腳新港,首度展出經典畫作《凋謝的花(2020版)》

奈良美智巡展12月前進嘉義縣!「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回嘉」落腳新港,首度展出經典畫作《凋謝的花(2020版)》

奈良美智在台十年巡展「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5站將前進嘉義縣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展期自2025年12月12日至2026年5月17日,並於11月26日中午12點開放觀展預約。本次除了延續前一站的繪畫、素描、攝影等作品,更首度展出奈良美智重新詮釋的經典畫作《凋謝的花(2020版)》。

奈良美智經典之作《朦朧潮濕的一天》將在嘉義縣停留5個月。本圖為甫落幕的金瓜石展場。(圖片提供:文總)
奈良美智經典之作《朦朧潮濕的一天》將在嘉義縣停留5個月。本圖為第4站的金瓜石展場。(圖片提供:文總)

奈良美智巡展前進嘉義縣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回嘉」選址原為新港鄉農會所興建的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建築保留木造屋架、斑駁的紅磚、水泥牆的斷痕、通風小氣窗與鑄鐵小鐵窗。文化總會說明,奈良美智的展出地點都是親自場勘後決定的,這次他屬意的「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是建於1963年的榖倉,原為新港鄉農會所興建的第25號倉庫,見證農人每一次辛勤的豐收。而隨著農業政策調整,倉庫一度閒置,直到2003年,新港鄉農會同意將空間免費提供給新港文教基金會作為藝文活動展演的場地。2006年,以「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的新身分重生,不僅是一個展覽空間,更是一個與天地自然、二十四節氣共同呼吸的有機場域。

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外觀(圖片提供:文總)
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外觀(圖片提供:文總)
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圖片提供:文總)
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圖片提供:文總)

此次展覽主視覺設計則延續「一起旅行」的核心概念,融合奈良美智為台灣創作的《朦朧潮濕的一天》女孩畫像與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太平雲梯的黃昏雲海,強調巡展各站的地方特色。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回嘉」主視覺(圖片提供:文總)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回嘉」主視覺(圖片提供:文總)

同步販售周邊商品

文總透露,「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回嘉」將呈現奈良美智以1994年同名作品為基礎,重新詮釋的145.5x145.5公分大型畫作《凋謝的花(2020版)》,首次在台展出就獻給嘉義縣。此外,展場附近也將設置周邊商品銷售點,由「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唯一指定周邊銷售單位大鴻藝術,帶來T恤、毛巾、襪子、玻璃杯、工具袋、銀色包袋等多款商品。

奈良美智巡展「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周邊商品銷售點(圖片提供:文總)
本圖為奈良美智巡展「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周邊商品銷售點(圖片提供:文總)

推出主題旅遊地圖

另外,本次展覽地點距離香火鼎盛的新港奉天宮步行僅8分鐘,嘉義縣文化觀光局預計推出主題旅遊地圖,串聯展場與周邊私房景點,包含與廟宇共生的新港魅力商圈、奈良美智曾造訪的民雄「魚罐頭咖啡館」和鹿草「幕後咖啡」等地方小旅行路線,鼓勵民眾在展覽期間搭乘台灣好行「故宮南院線」輕鬆暢遊嘉義。

嘉義縣阿里山日落(圖片提供:嘉義縣文觀局)
嘉義縣阿里山日落(圖片提供:嘉義縣文觀局)

奈良美智巡展嘉義站如何預約?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回嘉」採線上預約制,展期為2025/12/12至2026/5/17,地點在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參觀時間為週二至週三 12:00-17:00、週四至週日 9:00-17:00(每週一公休),週二、週三 9:00-12:00僅開放嘉義縣市高中職以下學校團體預約,更多展覽資訊請鎖定奈良美智特展、文化總會粉絲專頁。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回嘉 
展期|2025/12/12 - 2026/5/17(每週一休館)
時間|週二至週三 12:00-17:00/週四至週日 9:00-17:00
地點|新港文化館 25 號倉庫(嘉義縣新港鄉登雲路 111 巷 2 號)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回嘉」線上預約連結

12/12(五)開展日僅開放 14:00 後場次。
週二、週三 9:00-12:00 僅開放嘉義縣市高中職以下學校團體預約
每月 15 日中午 12 點開放下個月份預約,2 月因春節提前至 13 日。

資料提供|文總、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灣藝術家時永駿首爾個展《Forbidden Love》:7座「人偶劇場」探索人性景觀,以裝置、繪畫及錄像共同揭示禁忌情感

台灣藝術家時永駿首爾個展《Forbidden Love》:7座「人偶劇場」探索人性景觀,以裝置、繪畫及錄像共同揭示禁忌情感

全台各地展館喜迎國際藝術家接連到來之際,台灣藝術家也登陸他鄉發揚奇思妙想。時永駿大型個展《Forbidden Love》現正於韓國首爾阿拉里奧畫廊(Arario Gallery)呈獻包括平面和立體、靜態與動態的多元作品。本篇邀你走入3層空間,觀看並解讀現實與幻象交錯的人性景觀;同步認識一位台灣當代藝術家,以及一處致力推動當代藝術發展的創新場域。

由阿拉里奧畫廊首爾館(Arario Gallery Seoul)與「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共同策劃的台灣藝術家時永駿個展《Forbidden Love》,即日起至2025年12月6日進駐位於首爾鐘路區、獨具通透玻璃外觀的私人美術館。首度落地韓國舉辦大型個展,藝術家以散發超現實怪誕氛圍的「人偶劇場」為主體,透過裝置、繪畫和錄像形式,探索愛與慾望的邊界,橫跨畫廊3層空間實踐獨特創作。

展名《Forbidden Love》既象徵來自不同時代、相異環境的物件彼此交融的關係,亦揭示隱伏其中的「禁忌情感」如何在親情、愛情、友情,甚或人們對事業的狂熱追求下流動與碰撞,最終折射出一齣齣看似荒誕卻極其真實的人生劇場。

《Forbidden Love》即日起至2025年12月6日於韓國首爾阿拉里奧畫廊展出,內容揭示隱伏於不同時代脈絡裡的禁忌情感。(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Forbidden Love》即日起至2025年12月6日於韓國首爾阿拉里奧畫廊展出,內容揭示隱伏於不同時代脈絡裡的禁忌情感。(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認識時永駿

#01 西畫專業出身,個展、群展足跡遍及海內外

時永駿1978年出生於台灣、2003年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西畫系,曾在上海、北京、香港、韓國舉辦多次個展,群展則自台東美術館、新北市藝文中心等台灣本地場館,遠至亞洲、澳洲多座城市的重要機構皆有足跡,如雪梨白兔美術館(2025、2024)、墨爾本海德現代美術館(2024)、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2022)、北京今日美術館(2012)等;白兔美術館、龍美術館更典藏其作。

台灣藝術家時永駿。(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台灣藝術家時永駿。(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02 裝置、繪畫、錄像共織社會文化的宏大敘事

擁有台灣經濟起飛時期軍眷村成長背景的時永駿,尤著眼快速更迭、轉瞬即逝的事物。創作經常從1980年代的社會雜誌、新聞及商品包裝取材,揉合童年記憶與當下語境,將關節人偶置入微型立體舞台,試圖在自我構築的微觀宇宙中,重新詮釋社會文化的宏大敘事。而後進一步轉繪這些人偶劇場為劇照或帶有宣傳海報意味的大尺幅畫作,並與他親自掌鏡的電影作品共同展映——那些被按下靜止鍵的過往,便此過程中活化成虛構的動態歷史影像。

時永駿經常從1980年代的社會雜誌、新聞及商品包裝取材創作。(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時永駿經常從1980年代的社會雜誌、新聞及商品包裝取材創作。(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而此次《Forbidden Love》展出的全新系列裝置和繪畫作品,正聚焦現實與幻象交錯的人性景觀。滿滿古董玩具與商品包裝搭建的偶劇舞台,開展飯店房間、飯店走廊、廚房、客廳、酒吧、舞台、街道7個不同類型的敘事場景,時永駿即以這7座立體裝置為背景完成一部錄像作品。

展場並呈7座「人偶劇場」裝置,以及由其延伸繪製的劇照或宣傳海報式畫作。(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展場並呈7座「人偶劇場」裝置,以及由其延伸繪製的劇照或宣傳海報式畫作。(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時永駿並不提供單一或線性的故事,

而是邀請觀眾帶著自身經驗進入觀看與解讀,激發多層次思考。

(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 精彩展品搶先看:5組裝置&繪畫呼應之作

1. 飯店房間玩具組,對應繪畫作品〈偷情(Forbidden Love)〉。

飯店房間玩具組。(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飯店房間玩具組。(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偷情(Forbidden Love)〉。(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偷情(Forbidden Love)〉。(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2. 飯店走廊玩具組,對應繪畫作品〈旅館走廊之夜(The Night in the Hotel Hallway)〉。

飯店走廊玩具組。(圖片來源:Instagram @shih_yungchun)
飯店走廊玩具組。(圖片來源:Instagram @shih_yungchun)
〈旅館走廊之夜(The Night in the Hotel Hallway)〉。(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旅館走廊之夜(The Night in the Hotel Hallway)〉。(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3. 午後的小廚房玩具組,對應繪畫作品〈血腥廚房(Bloody Kitchen)〉。

午後的小廚房玩具組。(圖片來源:Instagram @shih_yungchun、伊日生活)
午後的小廚房玩具組。(圖片來源:Instagram @shih_yungchun、伊日生活)
〈血腥廚房(Bloody Kitchen)〉。(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血腥廚房(Bloody Kitchen)〉。(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4. 酒吧玩具組,對應繪畫作品〈Last Call〉。

酒吧玩具組。(圖片來源:Instagram @shih_yungchun)
酒吧玩具組。(圖片來源:Instagram @shih_yungchun)
〈Last Call〉。(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Last Call〉。(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5. 兔子樂團玩具組,對應繪畫作品〈兔子搖滾樂團(The Rabbit Rockers)〉。

兔子樂團玩具組。(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兔子樂團玩具組。(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兔子搖滾樂團(The Rabbit Rockers)〉。(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兔子搖滾樂團(The Rabbit Rockers)〉。(圖片提供:伊日生活)

▍尋訪阿拉里奧畫廊

1989年創立至今近30年,於韓國、中國共設有3所分館,且始終在國際舞台發掘和推廣亞洲藝術家,持續挑戰當代藝術氣候。代理20世紀70年代以來,韓國、日本、中國、印度及東南亞國家的50位藝術家,涵蓋繪畫、雕塑、影像、裝置及視覺藝術等創作門類,呈現不同世代的實驗作品,以期開啟創意先鋒之間的對話。其中,2006年揭幕的阿拉里奧畫廊首爾館,致力於支援年輕創作者、策劃富創新性的展覽,穩定推動韓國當代藝術發展。

阿拉里奧畫廊首爾館。(圖片來源:Arario Gallery)
阿拉里奧畫廊首爾館。(圖片來源:Arario Gallery)
韓國另還設有天安館。(圖片來源:Arario Gallery)
韓國另還設有天安館。(圖片來源:Arario Gallery)

時永駿個展《Forbidden Love》

  •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2月6日,週二至週六11:00-18:00
  • 地點:Arario Gallery Seoul(85 Yulgok-ro, Jongno-gu, Seoul, Korea)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