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規模坂本龍一展覽登場!走進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探索大師的創作軌跡

日本最大規模坂本龍一展覽登場!走進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探索大師的創作軌跡

東京都現代美術館舉辦的「坂本龍一|音を視る 時を聴く(seeing sound, hearing time)」展覽,為日本最大規模的音樂家暨藝術家坂本龍一個展,將全面呈現其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展期至2025年3月30日。

在坂本龍一(1952–2023)超過50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始終以多元的表現形式,引領時代的潮流。1990年代起,坂本龍一展開結合多媒體的現場演出,並自2000年代以來,透過與不同藝術家的跨界合作,探索如何將聲音立體地融入展覽空間之中。

而此次展覽,以坂本龍一生前為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構思的計畫為主軸,聚焦於其創作中長期關注的「聲音」與「時間」主題,並將展出逾10件未公開的新作與代表作。這些沉浸式聲音裝置作品,將巧妙地展示於館內外空間,引領觀者探索坂本龍一前衛、具實驗性的創作軌跡,也深入認識這位藝術家的嶄新面貌。

「坂本龍一|音を視る 時を聴く」展覽為日本最大規模的音樂家坂本龍一展覽。(圖片提供:東京都現代美術館)
「坂本龍一|音を視る 時を聴く」展覽為日本最大規模的音樂家坂本龍一展覽。(圖片提供:東京都現代美術館)

以下將介紹此次展出的作品:

坂本龍一+高谷史郎

在這次的展覽中,將呈現坂本龍一與高谷史郎合作的5件作品,包含: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坂本龍一遇見一架遭海嘯摧毀的鋼琴,並將其視為「由大自然調音的鋼琴」,進而轉化創作出《IS YOUR TIME》(2017/2024)這件作品。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exhibition
「坂本龍一|音を視る 時を聴く」東京都現代美術館、2024年坂本龍一 with 高谷史郎《IS YOUR TIME》2017/2024 ©2024 KAB Inc. 攝影:福永一夫

而在坂本龍一與高谷史郎的裝置藝術作品中,「水」與「霧」為重要的元素,比如2007年發表的代表作《LIFE–fluid, invisible, inaudible...》(2007) ,是以坂本龍一的歌劇《LIFE》(1999)為基礎,打造出9個懸浮於空中、發出忽明忽滅光芒的水槽作品,人們將像是在庭園中漫步,感受有別於一般線性敘事的時空流動感。另外,此次也將展出《water state 1》(2013),以及特別為本展創作的《async–immersion tokyo》《TIME TIME》,均為2024年的作品。

Ryuichi Sakamoto + Shiro Takatani, LIFE–fluid, invisible, inaudible..., 2007 ©2024 KAB Inc.  Photo: Takeshi Asano
「坂本龍一|音を視る 時を聴く」東京都現代美術館、2024年坂本龍一+高谷史郎《LIFE–fluid, invisible, inaudible...》2007 年 ©2024 KAB Inc. 攝影:浅野豪
「坂本龍一|音を視る 時を聴く」東京都現代美術館、2024 年 坂本龍一+高谷史郎《LIFE–fluid, invisible, inaudible...》2007 ©2024 KAB Inc. 撮影:丸尾隆一
「坂本龍一|音を視る 時を聴く」東京都現代美術館、2024年 坂本龍一+高谷史郎《LIFE–fluid, invisible, inaudible...》2007 ©2024 KAB Inc. 攝影:丸尾隆一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exhibition
「坂本龍一|音を視る 時を聴く」東京都現代美術館、2024年 坂本龍一+高谷史郎《async–immersion tokyo》2024 年 ©2024 KAB Inc. 攝影:浅野豪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exhibition
「坂本龍一|音を視る 時を聴く」東京都現代美術館、2024年 坂本龍一+高谷史郎《TIME TIME》2024 年 ©2024 KAB Inc. 攝影:福永一夫

「async」系列作品

坂本龍一在2017年推出《async》後,開始致力於「立體化」這張專輯的聆聽體驗,並與Zakkubalan、泰國導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高谷史郎等藝術家共同創作了一系列裝置藝術作品。其中,與akkubalan合作的《async–volume》(2017) ,是件結合視覺與聲音的裝置藝術,其將坂本龍一製作專輯時,在紐約錄音室、庭院等地拍攝的影像片段,與這些場景的環境音與專輯中的音樂素材相融合;排列於牆面的24台iPhone與iPad,也讓人們透過這些如「發光小窗戶」般的螢幕,一探坂本龍一的內心世界。

Ryuichi Sakamoto + Zakkubalan, async–volume, 2017, installation view of “Ryuichi Sakamoto | SOUND AND TIME” at M WOODS (People’s park), Chengdu, 2023 Image courtesy of M WOODS
坂本龍一+Zakkubalan《async–volume》2017年「Ryuichi Sakamoto | SOUND AND TIME」展示風景、成都木木美術館(人民公園館)、2023年 影像提供:成都木木美術館

而在與泰國導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合作的《async–first light》(2017) 中,坂本龍一將名為「DIGITAL HARINEZUMI」的小型相機交給親密的朋友們,請他們記錄下日常生活片段,這些影像雖然解析度低、畫質粗糙,但也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溫暖色調,生動地捕捉了各自的日常;而該影像的配樂,則是由坂本龍一將〈Disintegration〉、〈Life, Life〉這兩首曲目重新編曲而成。

Ryuichi Sakamoto +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async–first light, 2017, installation view of “Ryuichi Sakamoto | SOUND AND TIME” at M WOODS (People’s park), Chengdu, 2023 Image courtesy of M WOODS
坂本龍一+アピチャッポン・ウィーラセタクン ≪async–first light≫ 2017年「Ryuichi Sakamoto | SOUND AND TIME」展示風景、成都木木美術館(人民公園館)、2023年 影像提供:成都木木美術館

坂本龍一與高谷史郎以專輯《async》的樂曲為基礎,並根據「將音樂立體化設置於空間」的概念,打造了多件裝置藝術作品。而《async–immersion tokyo》(2024) 是在坂本逝世後,基於先前的「async」系列進一步深化的創作,其最初於AMBIENT KYOTO 2023亮相,此次則特別針對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的展示空間,重新建構成一件全新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

Ryuichi Sakamoto + Toshio Iwai, Music Plays Images X Images Play Music, 1996–1997/2024  ©2024 KAB Inc.  Photo: Ryuichi Maruo
「坂本龍一|音を視る 時を聴く」東京都現代美術館、2024年坂本龍一×岩井俊雄《Music Plays Images X Images Play Music》1996–1997/2024 ©2024 KAB Inc. 攝影:丸尾隆一

坂本龍一+真鍋大度

而坂本龍一與真鍋大度合作的《センシング・ストリームズ 2024–不可視、不可聴 (MOT version)》,將手機、WiFi、無線電等電磁波,視為一種人類感官無法感知的「流動」生態系統。而此次展覽特別設置了一個長達16公尺的戶外LED顯示螢幕,以影像與音樂的形式,呈現出東京這座不斷變化的大都市中,那些無形的基礎設施。

Ryuichi Sakamoto + Daito Manabe, Sensing Streams 2021–invisible, inaudible, 2021, installation view of “seeing sound, hearing time” at M WOODS HUTONG, Beijing, 2021.      Photo by M WOODS photography
坂本龍一+真鍋大度《Sensing Streams 2021–invisible, inaudible》2021年「seeing sound, hearing time」展示風景、木木美術館(銭糧胡同館)、北京、2021年 影像提供:M WOODS photography team

坂本龍一+高谷史郎+中谷芙二子特別合作

本次展覽更有坂本龍一、高谷史郎、以「霧雕塑」聞名的藝術家中谷芙二子聯手打造的《LIFE–WELL TOKYO》霧の彫刻 #47662,利用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的戶外花園,將霧、光與音融為一體,交織出如夢似幻的交響樂,也喚起人們對自然的敬畏與崇敬之情。

田中泯 場踊り at 坂本龍一+中谷芙二子+高谷史郎《LIFE−WELL TOKYO》霧の彫刻 #47662 Photo:平間至
田中泯 場踊り at 坂本龍一+中谷芙二子+高谷史郎《LIFE−WELL TOKYO》霧の彫刻 #47662 Photo:平間至
コラボレーション:田中泯(ダンス)、高谷史郎(照明)、坂本龍一(音楽) 攝影:越田乃梨子
中谷芙二子《ロンドンフォグ》霧パフォーマンス #03779、2017年 「BMW Tate Live Exhibition: Ten Days Six Nights」展示風景、テート・モダン、ロンドン、英国コラボレーション:田中泯(ダンス)、高谷史郎(照明)、坂本龍一(音楽) 攝影:越田乃梨子

坂本龍一 | 音を視る 時を聴く
展期:2024 年 12 月 21 日– 2025 年 3 月 30 日
開館時間 10:00-18:00
更多資訊可點此參考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日本人氣「人也太好了吧展」如何創造共鳴?entaku創意總監明円卓以「情感」為核心,真實捕捉微小日常

日本人氣「人也太好了吧展」如何創造話題?entaku創意總監明円卓以「情感」為核心,真實捕捉微小日常

由日本創意團隊entaku策劃的人氣展覽「人也太好了吧展(いい人すぎるよ展)」、「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やだなー展)」於今年10月登台,在台灣同樣掀起熱烈迴響。而展覽為何能引起許多人的共鳴?entaku創意總監明円卓與我們分享其中的誕生故事。

以「情感」為主題,喚起大家共鳴

早在「人也太好了吧展」爆紅之前,東京原宿的「友達がやってるカフェ/バー(暫譯:朋友開的咖啡廳/酒吧)」,便因店員不使用敬語、像是在跟朋友對話的設定而在社群平台引起討論。事實上,這個企劃也出自於entaku團隊。而entaku團隊的起點,則可回溯至那時還在電通廣告公司上班的明円卓,出於個人興趣愛好,在辦公室裡做了測試性的「有點煩」展覽,沒想到獲得不少客戶的好評。他說,「我們發現以『情感』作為主題的展覽,是很有力量的,能喚起大家的共鳴。」之後,在原宿藝廊展出的人也太好了吧展,更迅速成為熱門話題,並陸續在日本各大城市展出。

日本人氣展覽《人也太好了吧展》與《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雙展同步登台。展覽細膩描繪日常中那些微妙又幽默的時刻,讓人不時會心一笑。(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日本人氣展覽《人也太好了吧展》與《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雙展同步登台。展覽細膩描繪日常中那些微妙又幽默的時刻,讓人不時會心一笑。(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2023年在東京原宿藝廊展出的「人也太好了吧展」,迅速成為社群平台上的熱門話題。(圖片提供:entaku)
2023年在東京原宿藝廊展出的「人也太好了吧展」,迅速成為社群平台上的熱門話題。(圖片提供:entaku)
(圖片提供:entaku)
(圖片提供:entaku)

展覽體現人類的多種情感

人也太好了吧展的特色之一,就是在社群媒體上擴散得非常快。明円卓認為,社群平台其實是人類情感的綜合展示,這個展正體現了人類的多種情感,像是有趣、人也太好了吧、甚至令人感動或想哭這些要素。「我們覺得這人真是好人的這一種情感,是超越了年齡與性別,所以我們在策劃展覽時,也特別考慮到不要去限制觀眾的族群或對象,這樣的情感也能夠更廣泛地傳遞出去。」正因如此,人也太好了吧展此次在亞洲的巡展,來到了上海、首爾、台北等海外城市,他們想確認這般的「好人情感」是否能跨越國界、與當地的人們產生共鳴?

人也太好了吧展在社群媒體上擴散得非常快,迅速引起話題。(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人也太好了吧展在社群媒體上擴散得非常快,迅速引起話題。(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本次展覽共展出約200件作品,包含文字、插畫、照片與實物等形式。(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本次展覽共展出約200件作品,包含文字、插畫、照片與實物等形式。(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人也太好了吧展」、「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先前曾至韓國首爾展出。(圖片提供:entaku)
「人也太好了吧展」、「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先前曾至韓國首爾展出。(圖片提供:entaku)
(圖片提供:entaku)
首爾展場(圖片提供:entaku)

根據當地文化融入在地元素

人也太好了吧展約有8成與日本展覽相同,另外會根據當地文化來重新製作本土化的內容,這次也與台灣的「明日製作所」團隊一起發想點子,加入更多台灣觀眾能共感的在地元素。像是「把Ubike車籃垃圾拿去丟的人」、「不會佔用體育課的國文老師」、「台北車站的轉乘」⋯⋯,讓人們看了能會心一笑。開展當週便來到台北展場的明円卓觀察到,日本人會覺得是好人的人,在台灣也產生了很大的共鳴,這也讓他更加確信「好人情感」能超越國界與語言的隔閡。

人也太好了吧展約有8成與日本展覽相同,另外會根據當地文化來重新製作本土化的內容,這次也加入更多台灣觀眾能共感的在地元素。(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人也太好了吧展約有8成與日本展覽相同,另外會根據當地文化來重新製作本土化的內容,這次也加入更多台灣觀眾能共感的在地元素。(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台北展場一隅(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與記憶中的「好人」重逢

明円卓分享,人會被觸動、心動的瞬間,其實埋藏在記憶之中。他們只是把大家心裡早就有的記憶以展覽表達出來。因此,每次人也太好了吧展的介紹都會寫到這是「與記憶中的『好人』重逢」的展覽。「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展覽,讓大家發覺原來身邊有這麼多好人,也從中發現自己其實也是個好人。」他補充,展覽一開始是在社群平台上爆紅,吸引很多年輕人來看展,後來因為各種媒體取材,現在有許多不同年齡段的人參與。「我們準備展覽時,有考慮到大人、年輕人的視角,雖然不一定每個年齡層都可以直接共情到所有內容,但如果他們站在長輩或年輕人的角度去想,也能產生情感的連結。」

(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台北展場一隅(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台北展場一隅(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台北展場一隅(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以作品展現「好人」與「有點煩」的瞬間

而展覽中的作品,以文字、插畫、照片、實物表現「好人」與「有點煩」的瞬間,幽默捕捉生活中的日常。明円卓說明,比較抽象的情境會以文字記錄,較為具體的則會以照片、插畫來呈現,比如拍攝「好人」時,會思考對方可能的表情、服裝等細節,塑造出讓人們很有共鳴的立體場景。但難道靈感都不會枯竭嗎?他笑說,「我們覺得『好人』的點子是無窮盡的,因為世界上有無限的好人。」他進一步分享,其實團隊在會議時,有一本隱藏絕招的小冊子,裡面列出了各式場景、人物、天氣、事件等,方便大家從不同角度發想點子。

展覽中的作品,比較抽象的情境會以文字記錄,較為具體的則會以照片、插畫來呈現。(攝影:Adela Cheng)
展覽中的作品,比較抽象的情境會以文字記錄,較為具體的則會以照片、插畫來呈現。(攝影:Adela Cheng)
展覽作品以幽默且溫暖的視角捕捉生活中「人也太好了吧!」的瞬間。(攝影:Adela Cheng)
展覽作品以幽默且溫暖的視角捕捉生活中「人也太好了吧!」的瞬間。(攝影:Adela Cheng)

另外有趣的是,展覽中還設計了互動式橋段,讓人們一秒化身「好人」或體驗「有點煩」的瞬間,這樣的設計也讓觀眾更想與他人分享,使展覽自然地在社群間擴散出去。也因此,比起說是觀賞型,他們更會形容自己是體驗型的展覽。

展覽中還設計了互動式橋段,讓人們一秒化身「好人」或體驗「有點煩」的瞬間。(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展覽中還設計了互動式橋段,讓人們一秒化身「好人」或體驗「有點煩」的瞬間。(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期許未來推出更多台灣本土題材

這次在台灣的展覽反應相當熱烈,開展首日便大排長龍,讓明円卓相當訝異。他希望未來還能繼續在台灣展出,比如將日本現在也很受歡迎的「そういうことじゃないんだよ展(暫譯:才不是那樣呢展)」帶來台灣,同時也想推出更多融合台灣本土題材的點子。「我們一直覺得,『只有我們才懂』的作品主題是最有趣的,這也是我們每次在做在地化作品特別重視的部分。當你仔細看展覽時,也會發現只有當地的人才懂得的『好人』與『有點煩』的瞬間。」

日本人氣展覽「人也太好了吧展」、「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在台灣同樣掀起熱烈迴響。(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日本人氣展覽「人也太好了吧展」、「我感到有點煩的小事展」,在台灣同樣掀起熱烈迴響。(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日本現在也很受歡迎的「そういうことじゃないんだよ展(暫譯:才不是那樣呢展)」

(下圖中對話框中文意思為:明明沒有回我Line,為什麼還可以發社群貼文呢?)

明円卓透露,entaku(円卓)在日文中是「圓桌」的意思,希望大家能圍坐在圓桌,一起創造出新點子。最後,他笑著說,未來如果能將這張圓桌搬來台灣,那就太好了!

entaku創意總監明円卓希望未來還能繼續在台灣展出,也想推出更多融合台灣本土題材的點子。(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entaku創意總監明円卓希望未來還能繼續在台灣展出,也想推出更多融合台灣本土題材的點子。(圖片提供:明日製作所,攝影:鏡好映像)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大展登陸台北!2026年1月開展,走進光影交織的沉浸式藝術世界

《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大展登陸台北!2026年1月開展,走進光影交織的沉浸式藝術世界

今年初在日本京都引發熱潮的蜷川實花(Mika Ninagawa)最新大展《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海外首站確定登陸台北,於明年1月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開展。這不僅是蜷川實花睽違10年再度於台北舉辦的大型個展,更是她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外展覽。

被譽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之一,蜷川實花以鮮明奔放的色彩與獨樹一幟的視覺風格聞名國際,她的創作橫跨了攝影、電影、時尚、影像及空間裝置藝術等領域,開創出極具個人特色的「蜷川美學」。被譽為「色彩魔法師」的她,堅持以真實拍攝影像創作,不倚賴電腦CG生成視覺,透過鏡頭捕捉城市與自然景致的光影瞬間。

《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海外首站確定登陸台北,於明年1月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盛大開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海外首站確定登陸台北,於明年1月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盛大開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展區《解放與執著》一隅。(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展區《解放與執著》一隅。(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蜷川實花規模最大的海外展覽將登台

而今年初在京都舉辦的《蜷川實花展 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突破以往平面攝影為主的形式,融合影像作品、立體藝術裝置與EiM革新數位技術,打造出虛實交錯的沉浸式藝術空間。這場展覽以絕美光影與夢幻花景席捲全日本,短短兩個多月吸引超過25萬名觀眾入場,並在日本社群及藝術、時尚圈內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

展區《生命的呼吸》一隅。(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展區《生命的呼吸》一隅。(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8大展區設計、融入台北在地元素

延續京都展的成功,台北作為全球海外首站,蜷川實花將再度攜手科技藝術團隊EiM(Eternity in a Moment),集結數據科學家、燈光與空間設計師,以「光影藝術」為核心打造全新沉浸體驗。蜷川實花也特別透露,展覽將加入台北在地元素,打造台北站獨有的展覽內容。

展區《生命的殘骸》一隅。(義大利威尼斯博拉尼宮;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展區《生命的殘骸》一隅。(義大利威尼斯博拉尼宮;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本次展覽共規劃8大展區,其中《深淵彼岸的夢》以720度無死角影像空間與繁花盛放場景組成,觀眾將從絢麗花海步入鏡面與巨型螢幕交織的世界,櫻花、煙火與大海影像流轉,營造無窮深邃的幻境。

《深淵彼岸的夢》以720度無死角影像空間與繁花盛放場景組成。(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深淵彼岸的夢》以720度無死角影像空間與繁花盛放場景組成。(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展區《深淵彼岸的夢》繁花綻放於展場中,蜷川實花以斑斕色彩編織出絢麗花海。(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深淵彼岸的夢》繁花綻放於展場中,蜷川實花以斑斕色彩編織出絢麗花海。(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光之細語,色彩之夢》則由 2,000 條水晶串飾構成的閃耀空間,當觀眾踏入展區時,蝴蝶、花朵、愛心、眼睛及水晶在光線折射下閃爍出無數變幻的色彩。

在《光之細語,色彩之夢》,蜷川實花展精心佈置約 2,000 條水晶花串,隨著光影律動,宛如進入珠寶盒般迷離世界。(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光之細語,色彩之夢》,蜷川實花展精心佈置約 2,000 條水晶花串,隨著光影律動,宛如進入珠寶盒般迷離世界。(日本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蜷川實花展門票11/6開賣

另外,《蜷川實花展 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台北站優惠預售票將於11/6中午12點開賣,單人優惠 400 元、雙人優惠 780 元,購票請上udn售票網

《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票價。(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票價。(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東2C、D棟
展期:2026.1.17 - 4.19,除夕休館

資料提供|聯合數位文創、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