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後的雞毛撢職人!陳忠露老師傅堅持一甲子、想讓顧客用一輩子的傳統工藝

雞毛撢職人

四十歲以上的人提起雞毛撢子,第一印象不是撢灰塵,而是鄉下合院埕、眷村巷子口,那些調皮孩子被打得哇哇討饒的畫面。彰化豐澤村曾是全國第一的雞毛撢子生產地,如今只剩下寥寥幾家還在製作,而完全遵照傳統、一片片親手粘纏羽毛的陳忠露夫婦,已是台灣最後職人。

 

分明是深冬時節,彰化的太陽卻暖得讓人想捲起袖管揮汗。一串串雞毛撢子在明燦耀眼的陽光下昂首挺立,鳥羽隨風閃動著華麗光澤,蓬勃的生命力,讓人幾乎忘卻它們是長年被擺在行李箱裡的安靜角色。儘管塑膠、絨布各種除塵工具不停推陳出新,但羽毛有天然油脂不會吸附細塵,又有不易產生靜電的特色,環保自然的雞毛撢子,仍是許多愛車族必備的好幫手。


 

年逾七十歲的陳忠露夫妻,從國中畢業開 始就隨著父執輩學習製作雞毛撢子,傳承 超過一甲子的老技藝。


一樣手工兩樣情

漫步在豐澤村多座保存良好的閩式合院之間,磚瓦牆旁的雞毛撢子經過陽光浴後,準備送往各地五金行與傳統市場。雞毛撢子無法使用機械製作,但農村人力流失嚴重,目前全村僅餘三間勉強維持,為了承接量產訂單,新式做法採用中國預先以針線串好的羽毛片半成品,將木棍刷上白膠後、快速捲動讓羽片旋轉黏上,熟練的人平均兩分鐘就可以捲好一支,但使用時也須輕柔,以免不小心就讓羽毛與灰塵齊飛。


 

慢工出細活,用傳承超過一甲子的老方法,每天只能製作約20 多支成品。


年逾七十的陳忠露夫婦,從國中畢業就開始跟著父執輩學習製作雞毛撢子,那是豐澤村的光輝年代,如今,卻只剩下陳忠露和妻子還維持傳承了超過一甲子的老方法,慢工出細活,一天大約只能製作二十來支左右。磚造的三合院老厝裡,陳忠露夫妻赤腳踩著棉線,左手轉動木軸棒、右手熟練地挑撿出合適羽毛,將雞羽一片一片黏上木棒,同時轉動木軸放鬆腳板、讓棉線緊緊纏繞住雞毛,一層一層緩緩疊就,蓬鬆到可以垂墜的羽毛之間幾乎看不到縫隙,華麗貴氣的靛紫色羽毛彷彿還有生命似的。

 

三合院老厝裡滿滿的都是雞毛撢子,時常 吸引來自各地的遊人駐足。


一支雞毛撢 一輩子的燦陽祝福

他們製作的雞毛撢子,細分為雞尾、雞背、雞腹不同部位的羽毛,公雞的羽毛亮麗纖巧富有彈性,可以讓灰頭土臉的愛車煥然一新;母雞的羽毛則輕柔圓潤,很適合拂拭名貴瓷器或藝術品。除了漂亮耐用的大支雞毛撢子,陳忠露也開發了小巧可愛的迷你雞毛撢子,原本是聽來訪大學生的建議,為掃除電腦鍵盤灰塵而設計,沒想到意外成為辦公室的另類療癒小物,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

 

古早年代嫁女兒12禮或入厝賀禮中常有雞毛撢子,取閩南語「起家」的祝福諧音。陳忠露一臉孩子般的笑容,靦腆又驕傲地說,隔壁庄頭七十幾歲已當曾祖母的老太太,當年陪嫁那一支竟用到現在,正是陳忠露父親製作的!陳忠露一邊順撫整理陽光下的雞毛撢子,眼神卻溫柔得像是在看孫子:「要常曬太陽啦!洗的時候不要整支浸水,羽毛不會怕水,沖一沖、經常用,隔幾天曬太陽,越曬越漂亮,用幾十年也不會壞掉。」

 

彰化豐澤村的陳忠露先生是台灣僅存的雞毛撢子老師傅

老師傅左手轉動木軸棒、右手熟練地挑撿 出合適羽毛,將雞羽一片一片黏上木棒, 同時轉動木軸,雞毛撢子逐漸在手中成形。


台灣最珍貴的職人精神

慕名而來的遊客、校外教學、攝影社團絡繹於途,陳忠露夫妻另有廣達九分地(近三千坪)的耕作農忙,但只要接到預約電話,兩人就會放下手邊農事,熱情地接待解說、親自示範。面對子孫無意傳承這項絕活,陳忠露看得十分坦然:「上班一個月好幾萬,我們這種賺不到啦,年輕人都去城市上班了,我們兩老有閒加減做來交朋友,就很趣味。」在陳忠露夫妻倆人的情懷裡,只想把雞毛撢子做得堅固耐用、漂亮妥切,賣出去最好讓人用上一輩子,完全不思量收益的平衡。如此尊貴的職人之心無須遠慕日本民藝大師柳宗理,在彰化豐澤村的純樸磚屋之中,兩位老人家的真情流露,正是台灣最寶貴的職人精神。

 

為了讓新世代愛上傳統工藝之美,設計品牌「Hands手手」,則邀請陳忠露攜手合作雞毛撢子群眾募資計,推出可愛迷你的「旺仔雞」跟「小支雞」現代版雞毛撢子,讓這些逐漸被時光淘汰的老技藝,也能用新的語彙拉近和當代消費者的距離,看見傳統工藝領域不可替代的美。


 

48950286_1793780197400965_5775893211029438464_o


陳忠露雞毛撢子 

地址:彰化市埔鹽鄉埔打路2巷8號 

https://www.facebook.com/17DUSTER/ 


Text/黃珮筠 

Photo/婠玥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Vie》2016年1月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一件畫作、一杯調酒、一場爵士樂,這間酒吧用感官帶你進入超現實大師的異想之境。

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熱鬧市區,最近出現了一間以超現實國寶畫家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為主題的酒吧「Bar Magritte」,運用飽和色調的現代家具、塑造沉浸感的《Femmes》壁紙,還有20款從馬格利特創作生平發想的調酒,打造多重感官的藝術體驗。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以超現實國寶畫家雷內.馬格利特為主題的酒吧「Bar Magritte」。(圖片來源:Bar Magritte)

紀念超現實主義大師的125週年冥誕

Bar Magritte位於布魯塞爾市中心的Rocco Forte飯店內,靠近著名景點「馬格利特博物館」,讓旅客能夠完整地在馬格利特的家鄉深入其超現實世界。這是一個適合在深夜與三五好友閒聊、下棋,享受現場音樂的酒吧,除了以馬格利特為發想的調酒酒單,也供應各式比利時經典小吃如炸薯條、肉派等。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Bar Magritte是一個適合在深夜與三五好友閒聊、下棋,享受現場音樂的酒吧。(圖片來源:Bar Magritte)

飽滿色彩、強烈視覺的平行世界

Bar Magritte由Rocco Forte飯店集團的設計總監Olga Polizzi、倫敦室內設計工作室DO Design Studio共同打造,用色歡樂而繽紛,搭配活潑俏皮的紋理質感、裝飾藝術風格的彩繪玻璃窗,還有整間酒吧的視覺亮點——圍繞著座位區的壁紙。這張壁紙出自於倫敦壁紙設計師Adam Ellis,挪用了馬格利特的畫作《Femmes》(1922),原作畫面細節被放大、延伸,覆蓋了整個空間,與酒吧外形成對比,宛如兩個世界般。

為了搭配視覺強烈的壁紙,設計團隊選用同樣用色飽滿的家具,例如來自葡萄牙品牌Munna,帶有白色滾邊的綠色天鵝絨長沙發、珊瑚紅色的單人沙發,以及在布魯塞爾當地所挑選的特色燈具、桌子等。Bar Magritte還規劃了一處表演舞台,讓現場爵士樂演出,帶領客人回到馬格利特活躍的1920與1930年代。

世界調酒大師訂製,馬格利特啟發的20款調酒

別出心裁的酒單,由雞尾酒大師Salvatore Calabrese精心設計,是Bar Magritte致敬馬格利特的另一方式。Bar Magritte的酒單分為「他的作品」與「他的世界」兩系列,共有20款調酒,分別從馬格利特的經典之作、私人生活汲取靈感。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Bar Magritte。(圖片來源:Bar Magritte)

在「他的作品」中,以系列畫作為名的「Shéhérezade」(天方夜譚),是一款帶著柑橘香氣的馬丁尼;「Lyricism」是蘋果白蘭地搭上西洋梨的組合;「Magritte」則以藝術家熱愛的波爾多紅酒為基底,結合蘭姆酒、杏桃白蘭地、草莓酒與柳橙汁。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Shéhérezade」畫作與調酒。(圖片來源:Bar Magritte)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Lyricism」畫作與調酒。(圖片來源:Bar Magritte)

從馬格利特人生故事取材的「他的世界」,包括向藝術家摯友薩爾瓦多.達利致敬的「Casanova」、以希區考克為命名靈感的「Film Maker」等——馬格利特曾與這位名導演合作過,也曾是一位業餘影人。無論是哪一款特色調酒,Bar Magritte都希望為客人帶來驚喜的香氣與口感,一如馬格利特的作品,帶領觀眾踏上夢遊仙境般的奇幻之旅。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Good Faith」畫作與調酒。(圖片來源:Bar Magritte)
獻給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同名酒吧:比利時「Bar Magritte」復刻馬格利特的奇想世界
「Magritte」畫作與調酒。(圖片來源:Bar Magritte)

資料來源|Bar Magritte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張簡士揚個展登陸奇想會!古人現身當代生活場景,打破時間線性的「穿越美學」

張簡士揚台灣藝術家

在藝術家張簡士揚的畫中,古人們做著當代的事,他們騎摩托車、吃麥當勞、滑智慧型手機;幽默畫面配以鮮明色彩、流動線條,形成如真似幻的場景。像這樣的「穿越美學」,也成為他的創作標誌。

在全新個展《The Future Never Looked so Good》當中,張簡士揚提出了「窗」的概念,透過智慧型手機與手錶等「當代窗景」,延伸出跨越時代的人們與他者和世界互動、連結的生活方式。展覽即日起至2024年3月31日,於台北藝廊奇想會Whimsy Works展出。

台灣藝術家張簡士揚奇想會個展
張簡士揚〈消暑〉/張簡士揚〈虎松〉。(圖片提供:奇想會 © 張簡士揚)

讓古人穿越至當代,賦予當代日常古典意趣

身兼產品設計師、藝術家雙重身分,現為迪士尼(Disney)大中華區特聘藝術家的張簡士揚,無論創作載體為繪畫、平面視覺、產品等,都流露著古典氣質與現代元素交織的「穿越」美感。而這次他在奇想會舉辦的個展《The Future Never Looked so Good》,由繪畫做主角。

台灣藝術家張簡士揚奇想會個展
張簡士揚〈奔馳吧〉/張簡士揚〈雲端情人〉。(圖片提供:奇想會 © 張簡士揚)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凝視著一支落單的衣架、一件牆角的花瓶、一團陌生的煙霧,或某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常碎片,思緒便墮入了另個維度,Déjà vu的感受瞬間襲來,或則想像開始馳騁。「記憶」成就了這些奇異的心念幻象,令我們懷疑這是曾發生過的虛擬現實?還是極可能成真的超未來時空?張簡士揚的創作動機便源自於此。

台灣藝術家張簡士揚奇想會個展
張簡士揚〈鴛鴦戲水〉。(圖片提供:奇想會 © 張簡士揚)

4點解析張簡士揚的創作觀

張簡士揚的繪畫主題,看似描繪日常生活情境,卻又以敏銳纖細的眼光,探討時空的游移與彈性,是日常生活和超現實想像的結合。關於這點,我們可以從張簡士揚描繪古人從事當代活動的一系列繪畫中看出端倪;在他的筆下,古人衝著浪、戴上耳機刷著碟、穿起泳衣彈吉他⋯⋯生活感與穿越美學在他的畫中揉合。

01 古人、太陽眼鏡、當代生活場景的意義

古人、太陽眼鏡、當代生活,經常出現在張簡士揚的作品當中,他對此解釋:「古人象徵打破時間是線性的觀念;太陽眼鏡則讓人看不出年紀與人種;當代生活是和現在生活連結的方式。」像是畫作〈switch tennis〉 背後創作的動機,就是隨機與線上的參與者一起打球,但對方是誰、來自哪裡一點都不重要。

台灣藝術家張簡士揚奇想會個展
張簡士揚〈switch tennis〉。(圖片提供:奇想會 © 張簡士揚)

02 以「窗」為題,串起古今與世界連結的生活模式

在這次奇想會個展《The Future Never Looked so Good》當中,張簡士揚提出了「窗」這個古典元素,且不再在意古今場景的界線消弭,反而更進一步,以當下人類所擁有的「日常科技能力」去擁抱時空的疆界。他首度釐清,「『穿越』並非是我創作的主軸,記憶與日常事物才是,透過窗景,我們能夠連結。」

台灣藝術家張簡士揚奇想會個展
張簡士揚〈修修臉〉/張簡士揚〈跨時空網戀〉。(圖片提供:奇想會 © 張簡士揚)

窗引入了光源,框取了可見的視界,讓意識與想望延伸。在張簡士揚的新作當中,窗景改以手機、智能手錶等各種穿戴式屏幕呈現,這些畫面不單單只是創作者一人的觀看視角,還代表了當代人群於虛擬雲端的集體展演和分享,不管是直播、視訊、即時動態,雲端的即時呈現成了當代人文風情的載體。

台灣藝術家張簡士揚奇想會個展
張簡士揚〈直播早安〉/張簡士揚〈龍虎松〉。(圖片提供:奇想會 © 張簡士揚)

03 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激發靈感,人因過去而有如今的自己

人類意識與活動之間的觸發關鍵,亦是張簡士揚想透過繪畫探究的命題。經典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中,男主角一席關於他相信靈魂轉世並四散成碎片的發言,曾給了張簡士揚相當的既視感。

台灣藝術家張簡士揚奇想會個展
《愛在黎明破曉時》劇照。

他認為每個人在這世界上,總會有機會遇到與自己特別投緣或獨具心電感應的瞬間,這些遭遇,很有可能是碎片與碎片的再度相遇;每一個當下的自己,也都與過去的自己有所連結,只不過在沒遇上之前,誰都沒料到這竟會成真。這份念想,得以從《跨時空交流》中見得,張簡士揚創作這系列畫作的起心動念,便是相信每個人的存在都是自己與過去的連結體。

台灣藝術家張簡士揚奇想會個展
張簡士揚《跨時空交流》系列。(圖片提供:奇想會 © 張簡士揚)

04 儘管AI當道,人性才是最重要的

不只從電影延伸創作想法,法國電音團體Daft Punk成員Thomas Bangalter在解散之後所發表的看法:「我們一直都站在人性這邊,而非技術那一面......我最不想成為的就是機器人。」同樣也解答了張簡士揚繪畫中總是援古證今的姿態。

台灣藝術家張簡士揚奇想會個展
Daft Punk。

在AI與人性之間,張簡士揚選擇揣摩人們情感與依戀的出口,這點反映在他創作〈Human After All〉的過程中——在AI是否取代人的議題下,人性與科技應該有所區別,人性和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台灣藝術家張簡士揚奇想會個展
張簡士揚〈Human After All〉。(圖片提供:奇想會 © 張簡士揚)

與他者、時空共譜的童話寓言

綜觀《The Future Never Looked so Good》展出作品,各種穿戴式螢幕畫面的溝通方式,呈現了當代人的觀看方式和習慣,就好像以前的人開了一扇窗,為了讓視野與想法破框延伸;身在當代的你我,也透過科技產品和世界互動產生新的連結。

台灣藝術家張簡士揚奇想會個展
張簡士揚〈The Musicians〉。(圖片提供:奇想會 © 張簡士揚)

看張簡士揚的作品總會會心一笑、心生共鳴,因為他描摹的不只是自身獨有的私人經驗,而是與他者、時空所共同譜寫的童話寓言。

台灣藝術家張簡士揚奇想會個展
張簡士揚《龍樹》系列。(圖片提供:奇想會 © 張簡士揚)

張簡士揚個展《The Future Never Looked so Good》

展覽期間|2024.03.09-03.31

時間|13:00-20:00(週二公休)

地點|奇想會Whimsy Works(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巷7號)

門票|入場費為低消飲品一杯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