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小編真面目大公開!直擊奧美創意團隊ContenTable如何在幕後端出一盤盤創意好菜

全聯小編真面目大公開!直擊奧美創意團隊cotentable

從小編錯頻、團結一塊肌、全聯經濟美學再到中元節鬼話人間……全聯今年再度以一系列精彩創意奪得大眾的注目,且在一片社群網戰中贏得年輕人的心,全聯小編甚至被喻為通路最強小編!在社群上開出漂亮成績,絕不是偶然,而是一整個創意團隊嘔心瀝血的成果。就讓為全聯主導社群操作的奧美廣告創意團隊ContenTable,為大眾公開他們是如何端出一盤盤的創意好菜!

 

ContenTable 是於2015年九月成軍的奧美創意團隊,字義上他們是一張能作內容行銷的桌子,編制上也打破了一般廣告公司業務、策略、創意、製片各司其職的傳統,每個人都可以發揮創意丟idea,討論完才會照個人的職務去分工。現在社群的速度很快,循序漸進的模式在ContenTable不適用,當他們接到新任務,大家會很快地做出反應,靈感發想、創意激盪、執行上菜……ContenTable是一個靈活又有彈性的團隊,這樣的個性也反映在他們的作品上,希望作品也能以成open-minded的方式呈現給大眾。

 

這樣也可以?全聯創意回收再利用!舊文宣塗改成為新廣告

 

「我覺得現在已經沒有傳統廣告、數位廣告的分野,ContenTable 的概念是一種新的方式:解決客戶生意問題優先,而不是優先決定要買哪一種特定媒體 ……所以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在做的就是用創意的方式解決客戶的需求。」ContenTable 創意總監蔣依潔說道。

 

從發文到客服都是一種內容行銷

在跟全聯客戶溝通過商業課題、訂出傳播策略後,奧美的ContenTable 和Brand Team 充分分工合作,此次由ECD 龔大中領軍Brand Team 發想的中元節的無人廣告,先是設局讓觀眾充滿好奇產生熱議;繼而由ContenTable 小編在粉絲團上接力PO 出無人版廣告故弄玄虛;最後公布解答,「按下RIP 鍵就看得到好兄弟」真相大白,為全聯廣告再創一波高峰,社群的緊密配合功不可沒。

 

ContenTable 2016年五月開始操盤全聯的粉絲頁,他們接到的題目是激活年輕的user,讓年輕人覺得「全聯」的品牌是跟他們相關的,「以前做廣告是一年做兩三支很厲害的TVC,這差不多是品牌給消費者看的全貌了,可是現在不是這樣,你要不斷餵出新內容給消費者跟他們溝通。」蔣依潔說。經營品牌的社群最重要的是品牌的人格,必須把品牌當成一個人,才能找出跟消費者溝通的方法。奧美過往為全聯累積的人格「全聯先生」,實在、平價、幽默是他的基調,於是ContenTable 將全聯的社群調性進行大改造。

 

「事前做很多分析才決定走現在的路,畢竟接手粉絲頁重新經營需要很多評估,不是覺得搞笑會紅就搞笑,是因為我們看過網友是哪些人、目標對象輪廓是甚麼、喜歡甚麼、能接受甚麼語調……」業務經理Sylvia 說道,小編不但要幽默、懂年輕人的語言,不能說得太多也不能說得太少,回話的人格都要有一個靈巧度在,也必須跟客戶統一用一樣的調性回覆網友,從發文到客服都是創意功力的展現,這也是社群最難的地方。

 

不只是在內容上面重視質感,ContenTable的成員們也都是跟網友們真心交陪,甚至每個忠實粉絲的帳號都認得,文案施懿容笑說:「真心真實很重要,因為我們跟粉絲互動是很真心在交朋友,我們都知道哪些是忠實粉絲,還會給他們取綽號:有秘書長、左騎士右騎士、團長、首席……」

 

愚人節是發揮創意好時機!Google推氣泡紙鍵盤、IKEA將打造FLIKEA廉航

 

每個創意都有資訊焦慮症

講到創意人員皆罹患重度資訊焦慮症,成員們紛紛點頭如搗蒜。以全聯小編來說,小編為什麼總是那麼快?因為小編總是在搜尋全聯,找hashtag或是FB的搜尋功能,看Tag Board上面大家在講全聯甚麼,每一個通知都會看、新聞出來馬上就知道……「社群是沒有休息時間的,如果你不看不回,可能負面口碑就會在這中間如雪球滾大。」Sylvia說。

 

創意們每天一睜開眼睛滑手機是基本,看大家聊什麼關心什麼、或是國內外媒體在談論什麼,蔣依潔的FB不常發文,倒是存了很多資訊。「當大家一直羞辱低頭族的時候,我倒覺得工具本身沒有錯,要看你怎麼使用它。」

 

惡趣味創意無上限!日本日清杯麵讓你泡真的「湯」?!

 

做廣告的生活長這樣

ContenTable的工作模式不像外界想像中廣告人過的鐵血生活,他們盡量正常上下班,非特例極少熬夜加班,擁抱生活,也沉迷於在信義區的櫻花大道抓寶可夢。工作歸工作,生活還是要過,因為很多創意能量都來自於生活。

 

「奧美的標準很高,生存下來的人都是喜歡這件事情的,喜歡做這件事情,才比較不會覺得痛苦,不會覺得我坐在這邊想idea是在工作。」資深藝術指導李崇銘分享自己的經驗談,當你把想創意當成是一個工作時就會很痛苦,會開始去算我想了兩小時、三小時…...但如果真心覺得是好玩的事,想到好點子會立刻想交流,就算晚上也迫不及待傳訊息跟大家分享,心態就不會是「我同事晚上十一點還傳訊息,是當做我現在還在工作嗎?」

 

換個角度看待,工作可以變得很有趣。打破規則、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似乎就是ContenTable與眾不同的創意潛規則。

 

Text / Dale Chang

Photo / Dale Chang、全聯福利中心粉絲團

Via/ 奧美創意ContenTable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開跑!蒐集100張特色卡牌,解鎖在地小吃、節慶與都市傳說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2025台灣設計展10/1010/26將於彰化登場,開展前先來玩「彰化百寶圖鑑」暖暖身!一機在手就能參與這場線上遊戲,每天抽卡蒐集100張卡牌,解鎖100件關於彰化的大小事,卡牌內容從旅遊地標、經典小吃、文化節慶、都市傳說到在地內梗全收錄,集滿就能趕在設計展開跑前成為「彰化行家」。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動動手指玩遊戲,每天更了解彰化一點

「彰化百寶圖鑑」卡牌共分為10大類型,涵蓋飲食、民俗文化、地標、在地故事等,每張卡牌都以精緻插畫搭配有趣文案,用輕鬆且寓教於樂的方式,帶領玩家透過每日抽卡,每天都更了解彰化一些。此外,「彰化百寶圖鑑」也將有名人現身,包括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台通主持人李毅誠、小高潮色計事務所「色長」、小說家吳思宏等,邀玩家收錄「彰化之光」。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百寶圖鑑」怎麼玩?

參與遊戲的方式非常簡單:進入「彰化百寶圖鑑」網站LINE帳號登入輸入玩家名稱遊戲開始!

玩家每天登入就能抽2包、共10張卡牌,完成每日任務(答題、社群貼文按讚、官網踩點)還能再獲得額外抽卡機會,一天最多可拿到25張,逐日將收藏圖鑑填滿。此外,抽到的卡牌都能單張下載,分享到社群成為互動新話題。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參戰第一天就長了幾個小知識,像是鹿港名產「麵線糊」不用碗裝、而是用塑膠袋裝,不必餐具、直接倒進嘴巴品嚐最過癮!還有每年在台灣最古老的水圳——八寶圳——舉辦的「二水跑水節」,號召人們到水圳踩水兼祈福,是全台唯一在水圳內舉辦的節慶。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線下更多驚喜:店家串聯優惠、實體「閃卡」限量推出

「彰化百寶圖鑑」的樂趣也從線上延伸至線下。設計展期間,只要憑抽中的「店家卡」到14間合作店家,就能兌換或小禮物,解鎖更多警喜;前往彰化縣立美術館大會服務台打卡並完成指定分享,則能獲得實體版的「閃卡分享包」,每日限量,兌完即止。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想獲得「實體閃卡」還有另一種方法,那就是在10/26 23:59前集滿「彰化百寶圖鑑」100張卡牌,並前往活動網頁填寫資料,就能參加抽獎,有機會用更具意義的方式收藏屬於2025台灣設計展「(((  彰化行 )))」的記憶!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百寶圖鑑」線上遊戲!蒐集100張卡牌了解在地大小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2025 台灣設計展 —— (((  彰化行  )))

展期|2025.10.1010.26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四 10:0018:00/週五、六 10:0020:00

展場|彰化展區(彰化縣立圖書館、彰化藝術館、彰化縣立美術館、彰化市武德殿、中興莊眷村文化園區、高賓閣)/鹿港展區(鹿江國際中小學、亞太鹿港渡假村集會堂、鹿港公會堂)/彰南展區(田尾公路花園、彰化國際展覽中心)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展場廢料化身紀念周邊!北美館「TFAM↔REUSE循環計畫」退役軟木系列:3款設計保存感官記憶,以衛星寓意重返日常軌跡

展場廢料化身紀念周邊!北美館「TFAM↔REUSE循環計畫」退役軟木系列:3款設計保存感官記憶,以衛星寓意重返日常軌跡

專為展覽現場打造的布置結構、宣傳旗幟等相關製作物,舉凡獨特尺寸及其上打印的一次性內容,皆使得「重複使用」行之不易。然有趣的是,另一頭的周邊商品開發,同樣仰仗大量設計心力的投入——兩者何嘗不能相互成就?「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正從各展場功成身退的「廢料」中取材,在保留紀念性的前提下二創各樣日常小物,把展中孕育的故事繼續說下去,也提供觀者彷彿能帶走看展旅程一小部分的別致感受。

展覽結束後,堪用廢料如何走入日常?

常設型展覽以外,暫時性材料的汰換確實無可避免。但正因它們的展陳週期通常並不太長,退役時基本上還很新、仍富實用價值,直接丟棄自是不甚環保也相當可惜的。因此,臺北市立美術館自2024年起以「TFAMREUSE北美館循環計畫」回應當代永續發展思潮,秉持「Not Just Today, Upcycle for All(循環再造,永續共好)」理念,攜手臺灣設計師和在地製造商,將創意針劑注入展場廢料,活化並續存感官記憶於日常物件之中,創造藝術滋養生活的不同途徑。

「再生設計」與「再造實踐」讓公共記憶持續發光

▍首波循環商品:場館用&供購買的隨行包

首波循環商品回收展覽宣傳帆布及路燈旗布,重新設計為場館寄物專用的「循環觀眾包」與上市販售的「循環隨行包」。繼2024年底發布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限定款後,又隨《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Thomas Demand: The Stutter of History)》陸續推出升級版;接下來將開賣的最新款式則為展期邁入倒數階段的2025熱門大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Olafur Eliasson: Your Curious Journey)》限定款。每檔展覽均限量50個,旨在為場內卸除的一寸寸廢棄材料賦予嶄新生命,既體現「可持續」設計精神,亦讓觀眾同步將環保意識帶出場館,換個形式常伴左右。

《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循環隨行包。(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循環隨行包。(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循環隨行包(已絕版)。(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巡藝ART to go線上商店)
《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循環隨行包(已絕版)。(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巡藝ART to go線上商店)

▍第二波循環商品:退役軟木系列花器、徽章及坐墊

今年,館方延續計畫宗旨開創第二波循環商品,聚焦2024年《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展覽退役下來的軟木板。該展覽牆面由多面碳化煙燻的軟木包覆,自帶強烈視覺感且具隔熱吸音效果,展覽結束後已挪至包括地下樓《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影院展牆等其他現場重複利用。然而,顧慮此材料易碎、易髒,難以承受長期使用的性質限制,北美館進一步探究如何透過升級再製延長它們的生命週期。最終與同樣著眼永續設計的台灣文具品牌「物外YSTUDIO」及在地永續循環PU製造商合作,歷經近一年的材料分析、再製測試後,回收部分軟木並轉化其原始狀態,將之與環保開放式分子聚氨酯(Polyurethane,PU)泡棉材料融合打碎,成功形塑層次豐富的紋理與溫潤自然的色澤,祭出一系列美感與功能性皆備的文創商品。

《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展場卸下許多經碳化煙燻的軟木板。(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展場卸下許多經碳化煙燻的軟木板。(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顧慮此材料易碎、易髒等特性,北美館與物外YSTUDIO攜手透過升級再製方式延長其生命週期。(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顧慮此材料易碎、易髒等特性,北美館與物外YSTUDIO攜手透過升級再製方式延長其生命週期。(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打造微型衛星,寓意讓廢料重返循環軌跡

細究TFAM REUSE退役軟木系列設計概念,3款商品以未來視角想像宇宙運行,打造循環不息的「微型衛星(Little Satellite)」,讓所謂的廢料如星辰般綻現永續創造的無限可能。首先,軟木花器和軟木徽章兩品項,其碳化軟木外圈本身質地透氣並含天然氣味,另再摻入多彩且有彈性的回收泡棉,能有效吸附精油並緩緩釋放香氛;無論是適合置於起居、辦公空間的管狀花器,抑或可與服裝包款輕鬆搭配出門的圓形徽章,療癒力量即在咫尺之內應運而生。

TFAM REUSE退役軟木系列花器與徽章,結合「微型衛星(Little Satellite)」設計概念,寓意讓廢料重返循環軌跡。(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巡藝ART to go線上商店)
TFAM REUSE退役軟木系列花器與徽章,結合「微型衛星(Little Satellite)」設計概念,寓意讓廢料重返循環軌跡。(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巡藝ART to go線上商店)

除軟木主體外,兩款商品亦分別結合環保鋁合金與不銹鋼,彰顯軟硬材質間的反差感;同時選用FSC認證紙材與環保PP袋作成外包裝,兼顧運輸保護與環境友善,用設計向循環致敬。

軟木花器搭配管狀結構,可自由放入各種花材或擴香棒。(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軟木花器搭配管狀結構,可自由放入各種花材或擴香棒。(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且其所有材質組成皆可拆解、回收再利用。(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且其所有材質組成皆可拆解、回收再利用。(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軟木徽章兼具個人配飾與隨身香氛功能,為日常造型增添趣味性和療癒感。(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軟木徽章兼具個人配飾與隨身香氛功能,為日常造型增添趣味性和療癒感。(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最後一款專門提供北美館公眾/公務使用的軟木坐墊,則讓退役材料回流館內、重返日常場景,繼續服務未來更多訪客——恰似衛星在軌道上運行,每一種材料也都找到了屬於自己不滅的循環軌跡。

>> 臺北市立美術館獨創限量循環商品即日起於館內藝術商店「巡藝ART to go」展示,有興趣者可前往現場挑選,或點此線上購買。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