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大火反而是轉機?窺探森林大火後大自然的「生機回復力」!

亞馬遜森林大火與過度開發息息相關

鷹溪(Eagle Creek)森林大火和多數森林火災一樣,都是由星星之火引起的。但比較不尋常的一點是,這起火災已確知是由一名15歲的少年,將煙火丟入峽谷所造成的。煙火點燃樹叢,再加上乾燥強風吹襲,烈火便沿著華盛頓州的哥倫比亞河沿岸快速蔓延,最後燒盡了200平方公里(77平方英里)的洋松、杉木和鐵杉林。這場火災讓登山客在2017年的勞工節週末見識到了駭人的景象。總共出動了上千名消防隊員及十幾架消防直昇機,依然無法控制火勢,一直到2週後降了雨才熄滅。

 

那年夏天,整個北美西部,從卑詩省的溫帶雨林到加州的紅木,都引發了森林大火,影響範圍超過整個比利時的面積。科學家認為由於氣候變遷造成夏季異常乾燥,因此不論起火肇事者和原因為何,森林大火燒起來都比以往更猛烈。且因為數十年來實施森林管理控制火勢,使得可燃的木柴更多,火勢也蔓延得更遠。

 

鷹溪的大火總算撲滅後,氣候科學家表示,未來火災數量將不減反增,且火勢也會更猛烈。這是壞事嗎?那倒也未必──至少對森林而言未必是壞事。因為巧妙的是,野火對於登山客或森林裡的居民而言或許是危險的,但對於森林本身而言基本上是有益的。

 

野火是天然的。就算這位少年沒有縱火,閃電也有可能引發火災,且野火也可以說是有其重要性的。生態學家一度對於森林大火的高溫和毀滅力戒慎恐懼,但如今他們卻認為大火對於維持森林健康是有其必要性的。「大火並非結束,而是開始。」俄勒岡的火災權威多明尼克‧德拉薩拉(Dominick DellaSala)表示:「這是大自然的鳳凰。」

 

即使是再嚴重的火災,只要是健康、天然的森林,就不會燒盡所有的樹木,多數森林最後都能復原。針對美國西部所做的研究顯示,最溫暖乾燥的森林若因氣候變遷引發大火,確實有可能無法復原。但一般來說,燃燒對於清空林地是有幫助的,能讓陽光照進來,刺激新生;另外熱度也會促使埋藏在土壤中的種子發芽;風中的灰燼就是天然的肥料。果然,大火之後隔年春天,在鷹溪沿岸的黑色餘燼,便冒出了許多野花。大自然又回來了。

 

許多其它地區的森林也面臨類似的狀況,不但能適應森林大火而且還仰賴森林大火。這告訴我們三件事。第一,必須先破壞才能重生。第二,大自然既生氣蓬勃又變化多端。還有最重要的,就是人類世(Anthropocene)讓我們體會到森林驚人的恢復力和重生力,這對於實現「大型生態復育」的目標絕對有助益。假使我們能為森林和其他原野開創空間,那麼大自然將能、也將會讓森林和原野復原。

 

非天然森林大火 亞馬遜森林的危機 

不過,由人類貪婪所引發的森林大火,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擁有「地球之肺」之稱的南美洲亞馬遜森林,為全球製造出20%的氧氣,但現在卻面臨嚴重森林大火,平均每分鐘就能燒掉2個足球場大的面積,火勢更延續燃燒3週之久。

 

亞馬遜雨林光是今年就發生7萬4千多起森林火災,比去年同期增加84%,而窺探造成大火原因,與人類過度開發脫離不了干係,今年有75%火災發生在2017年曾是森林的地區,如今猛烈火勢不僅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加劇全球暖化,更會帶來頻率更高且強度更高的極端氣候事件,衝擊雨林、生物多樣性、食物及人類健康。

 

英國牛津大學生態系統科學教授馬Yadvinder Malhi表示,亞馬遜森林起火不是大自然的自我清理機制,而是過度開發間接造成,這對森林造成嚴重破壞。目前只盼望火勢能快速熄滅,然而要恢復過往生機,至少需要花上20年到40年時間不等。(更多細節可觀看此篇報導)

 

相關募資、連署活動

https://secure.avaaz.org/campaign/ct/amazon_apocalypse_loc_dn/

持續蔓延的澳洲大火

持續籠罩在攝氏40度以上熱浪的澳洲,自2019年九月份以來被點燃的野火形成大規模火災,不間斷的大火焚毀了五個州逾525萬公頃林地,面積比一個哥斯達黎加還大,也遠大於去年美國加州最嚴重野火和亞馬遜雨林火災,同時亦造成5億隻動物死亡,以及數十萬人無家可歸。

漫天席捲而來的火災紅光與黑煙讓人感到無助,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蔓延不盡的火災?答案是,創紀錄的高溫、持續乾旱和強風共同造成了這場災難性火災。澳洲夏天本就炎熱乾燥,但加劇的氣候變化與極端高溫等條件,讓野火季節期間的大火情勢更加惡化,其中重災區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省也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欲知更多生態與環境故事,都在La Vie叢書出版《我們的星球》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6月正式播出!延續第一季精神,深度看見隱藏在社會角落的種種矛盾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6月正式播出!延續第一季精神,深度看見隱藏在社會角落的種種矛盾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將於6月7日起,每週六晚間9點在公共電視、CATCHPLAY 電影台61頻道同步首播,晚間10點於串流影音平台 CATCHPLAY+ (台灣、新加坡、印尼)、公視+、愛奇藝國際版、以及首次加入台劇的國際平台 Amazon Prime Video 於海外超過240個國家或地區同步上架。

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不但開啟與觀眾、社會的深度對話,也是少數走出台灣、受到國際關注的台劇,觸及全球超過30個國家的觀眾;而2025年,《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再度突破,成為首部登上  Amazon Prime Video 平台的台劇,全球超過240個國家或地區的海外觀眾,將可以在6月7日起,與台灣劇迷同步看到這部指標性的台劇,英文劇名更定為 The World Between Us : After the Flames,延續《與惡》探討的人與人及社會的關係,以一場大火開啟全新故事。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由文策院、公共電視、CATCHPLAY、大慕可可共同出品、大慕影藝製作。(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由文策院、公共電視、CATCHPLAY、大慕可可共同出品、大慕影藝製作。(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II》正式海報及前導預告中,5位主演周渝民、薛仕凌、楊貴媚、謝欣穎以及于子育正式全體露臉,有人沉痛、有人悲傷、也有人安靜思索,纏繞5個人的,是燒出6個家庭因果糾結的一場大火,而在5人的煙硝上方,由劉子銓飾演的關鍵人物只露出半張臉痛苦吶喊,這個角色也將揭開《與惡II》故事的序幕。而在前導預告中,第一季飾演夫妻的賈靜雯以及温昇豪同步驚喜現身,分別以懷舊造型的新聞主播及名嘴身份出現,帶出了包括「立委互毆導致議事空轉」、及「無差別縱火殺人」等多個令人似曾相識的社會事件,畫面在快節奏中迅速交錯,拉出劇情長達20年的時空跨度,幾位主角也正面對各自的人生難關。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飾演精神科醫生,本身卻在縱火案失去摯愛的周渝民在前導預告中情緒失控:「我不要你們提醒我家裡只剩我一個人!」懷抱改革理想,卻在政壇中逐漸迷失自我的立委薛仕凌橫目怒訴:「是我不甘願乖乖閉嘴聽話!」於此同時,因為一場意外面臨人生巨變的謝欣穎幾度在生死邊緣徘徊,而周渝民悲痛的獨白:「我以為我們能接住所有人,但其實我們甚麼都接不住。」則令人心碎。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對世界同時懷抱著希望與絕望,也期待在各自生命的低谷中,仍然有人能夠看見自己,接住自己。角色充滿故事的主演也有感而發,周渝民認為每天都不容易,也都值得好好被重視:「人都應該要珍惜當下,很可能錯過的一件小事,會導致一輩子也無法重來的遺憾。」首度飾演政治人物的楊貴媚也忍不住感嘆:「人沒有絕對的善與惡,隨著自己年紀的逐步增長,也會慢慢發現,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最終最重要的,其實是要守住自己的心。」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II》歷經6年時間打磨,穿梭107個場景、動員226名工作人員,足跡遍及台北、台中、雲林、嘉義、台南、高雄等地,除了大量主次演群之外,更調度了包括近3000人次龐大的臨演群眾。金獎編劇呂蒔媛再度執筆,以第一季相連的宇宙觀,創造出全新的人物與敘事線,《我們與惡的距離II》故事橫跨20年,6個家庭的生命彼此交織,由一場縱火殺人案為始,揭開盤根錯節的因果。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延續第一季的精神,《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將透過綿密的人物網絡及多線敘事展開,深度看見隱藏在社會角落的種種矛盾。導演林君陽說:「第一季的核心在於『撕下標籤』,帶領觀眾看到隱藏在惡意背後的故事;第二季則是在這個核心上往前推進,希望透過更複雜的角色關係,以及彼此間的因緣牽扯,開展新的《與惡 II》,也傳遞出選擇、修復、理解,與接住的價值。」 編劇呂蒔媛也提及,她想傳達出「接住」的難,難在必須透過許多人的努力來一起完成,這同時也是社會中最難能可貴的集體力量。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資料提供|CATCHPLAY、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紀錄片5月上映!串聯11部經典動畫世界觀,發掘大師的手繪創作理念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紀錄片5月上映!串聯11部經典動畫世界觀,發掘大師的手繪創作理念

電影《宮﨑駿的奇幻世界》(Miyazaki, Spirit of Nature)串聯「宮﨑駿宇宙」11部經典動畫電影浩瀚世界觀,是首部聚焦於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生平、作品與自然環境深厚連結的紀錄片。《宮﨑駿的奇幻世界》將於5月9日在台上映。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為法國紀錄片導演里奧法維耶致敬這位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之作,去年該片入選第81屆威尼斯影展官方單元「威尼斯經典」最佳紀錄片,就有許多吉卜力迷敲碗期待。

慶幸「趕上手繪的最後時代」

片中引用宮﨑駿11年前獲頒奧斯卡榮譽獎項「主席獎」表揚終身成就時,曾說:「我太太說我很幸運,因為我趕上手繪的最後時代,50年來,我的電影還能只用紙和筆。」宮﨑駿不忘初衷、一生懸命對手繪動畫的堅持,對照近來「AI模仿藝術風格」盛行的現象,在此時推出這部紀錄片格外有意義。

電影《宮﨑駿的奇幻世界》串聯「宮﨑駿宇宙」11部經典動畫電影浩瀚世界觀。(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電影《宮﨑駿的奇幻世界》串聯「宮﨑駿宇宙」11部經典動畫電影浩瀚世界觀。(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串聯11部經典動畫世界觀

宮﨑駿是日本動畫界史上第一個擁有兩座以上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紀錄的動畫導演,最新紀錄片《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獲得宮崎駿所有電影的珍貴片段授權,透過串聯「宮﨑駿宇宙」11部經典動畫電影浩瀚世界觀,並集結吉卜力工作室三巨頭之一鈴木敏夫、宮﨑駿之子宮崎吾朗及提摩西莫頓等多位國際重量級思想家的深度見解,揭示宮崎駿如何透過作品探討人類與自然及萬物之間的關係,展現他深遠的生態思考,讓觀眾得以從全新的宏觀角度,重新認識並更加親近這位將一生奉獻給手繪動畫的藝術家。

吉卜力工作室製片鈴木敏夫與宮﨑駿相伴近半百人生。(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吉卜力工作室製片鈴木敏夫與宮﨑駿相伴近半百人生。(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宮﨑駿經典動畫《龍貓》帶有自傳色彩。(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宮﨑駿經典動畫《龍貓》帶有自傳色彩。(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宮﨑駿、鈴木敏夫共同打造海報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海報由宮﨑駿、鈴木敏夫共同創作打造,鈴木敏夫親筆題字,呈現獨一無二手繪質感。相識合作半百人生的兩人親繪11部動畫要角,海報中間占比最大的就是經常被認為是宮﨑駿本人化身的《紅豬》主角波魯克,周圍圍繞著眾多吉卜力動畫經典角色,包括鈴木敏夫的投射——《蒼鷺與少年》中的蒼鷺,還有《風之谷》乘著滑翔翼的娜烏西卡、《天空之城》亦敵亦友的空中海賊朵拉、《魔女宅急便》魔女琪琪和黑貓吉吉、《魔法公主》中居住在森林的木靈、《神隱少女》無臉男和湯婆婆隨從變身而成的小烏鴉、《霍爾的移動城堡》伸長雞腳前行的移動城堡、《崖上的波妞》中的波妞和水母、《風起》經典的零式戰鬥機,以及《龍貓》中形影不離的龍貓、中龍貓、小龍貓及貓巴士、灰塵精靈登場。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中文版海報(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中文版海報(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